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品读中华经典》系列音频 | 格言联璧(详解版)

  我国传统典籍浩如烟海,经史子集蔚为大观。秉承儒家先贤教诲的历代士人,都将明德修身视为第一要务,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皆有淑身淑世之言流传于世。《逸周书·序》载:“周公会群臣于闳门,以辅主之格言作《皇门》。”可见早在周公辅政之时,汇编众家良箴宝训以为劝诫之用的工作已然开启。相对较为具体的修身格言类的书,可以追溯到两汉时的“诫子书”,孔臧、东方朔、马援、郑玄等皆不乏晓谕子孙后代为人处世的金玉之言,此后逐渐产生两个分支:一支恪守家族先人教诲,成为“家训”“族规”,世代相传;而另一支则抛开一家一姓之私,杂取百家,兼收经史,经两宋发展,至明清臻于极盛,编撰者或博采汇编历经岁月积淀的佳句,或潜心独撰阅尽世事沧桑之箴言,《格言联璧》便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本讲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这部书。

  《格言联璧》是清代金缨编纂的一部格言集成。金缨,字兰生,浙江山阴人,主要活动于清道光、咸丰两朝。出身书香世家的他,自道光二十六年即1846年起,便继承先人志向,着手格言集成的编纂工作。

  金缨遍览群书,凡遇名言佳句便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渐成规模,名为《觉觉录》,后因《觉觉录》刊刻费用巨大,于是金缨在此基础上删繁就简,选取其中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的部分于咸丰元年即公元1851年先行刊布,取名为《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共分为学问、存养、持躬、摄生、敦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言、悖凶十一类,意蕴深厚,内容广博,不仅涵盖了社会人生的各个方面,更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传统中国社会各个时代的思想精髓都有涵盖。厚重睿智的思想通过简练的话语得到了明晰的呈现。此外,《格言联璧》的篇章编排也体现着一定的内在逻辑和顺序。全书的编排除最后的“惠言类”和“悖凶类”两章属于“善言善行”和“恶言恶行”的分章总结外,前九类大体上遵循着宋代以来君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脉络。

  虽然《格言联璧》有十一类,但是每类的首要思想都是告诫人们要立德为先、修身为要,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先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这种立德修身又不是靠空谈得来的,而是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不断约束改进自己来实现的。

  比如“学问类”一章主要讨论的是读书与修身。在编者看来,读书与修身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高尚品行的养成,靠的是用心读书,而这里所指的书,主要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儒家经典。在读书修身的过程中,学习儒家圣贤经典,是实现个人道德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圣贤经典,可以使人明确道德的意义,树立高尚的节操,拥有担当天下的广阔胸怀和强烈的责任感,进而成为像圣贤一样伟大而高尚的人。这与中国传统社会中士大夫阶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价值实现之路互相印证。

  编者在讲述读书修身之法的同时,首先冷静地告诫人们修身并非易事,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可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尤其在独处的环境中,更要时刻严格约束自己,并且在严肃认真的修养中,也要保持看问题、想事情的通达与圆融,不可太过拘泥和偏执。其次,着重强调要博览群书,气象宏阔,态度上要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不可有一丝一毫的粗心大意。同时,议论古人得失,要站在古人的角度考虑,避免求全责备;研习文献经典,亦不可盲目将其奉为圭臬,应以怀疑之精神和严谨之态度探究真理,使读书求知之路不失坦荡和公允。最后,在具体治学方法上,编者指出求知治学在树立远大目标的同时,更应当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从细微处做起,从自己做起,将道德修养融入日常生活,实现知与行的完美统一。

  《格言联璧》虽然成书于清朝中晚期,但因书中的许多格言侧重生活实际,所以直至今日读起来仍不失现实意义。“摄生类”中的格言都有着中医理论依据,对当下人的身体保养仍大有裨益。

  “存养类”一章主要讲的是“存心养性”的问题。所谓“存心养性”即修养心性,编者站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传统立场上认为人性本善,因此要好好保有上天赋予的善良本心,要细心养护上天赋予的善良本性。一切美好的品行都蕴含在这本心本性之中。因此,本章的修养心性也主要是围绕如何能够充分地发扬本心本性来谈的。“存心养性”一方面要努力发挥本心和本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克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对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要做到有所节制,对自己的各种欲望要加以节制,不可过分。不仅要在与人交往时严格要求自己,更要在独处时不能有丝毫放松与懈怠,要用心体悟“慎独”的深刻意义并付诸实践。

  在修养心性的过程中,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重要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在谈及修身之道的同时,编者还补充了处世之法。在编者看来,对于生活在社会之中的每个人而言,潜心修养心性、胸怀仁义,与参透世事风霜、保持中和同等重要。所以,编者不厌其烦地强调控制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必要性,以及改正狭隘、自私、偏激、急躁等不良性格的紧迫性。编者将修身之法与处世之道有机地融合到了一起,使“存心养性”既有传统儒家思想中的超凡脱俗,又不失世俗社会层面的人间烟火气。真正高尚的品格都是在漫长的点滴积累中养成的。修养身心应当达到的境界是心气平和、行事稳重、胸怀宽广,并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事圆融而不失原则,为人亲和而不失威严。

  “持躬类”一章主要讲的是具体的律己修身之法。这一章中的“律己”有两重意思,狭义上针对个人,讲的是如何严格约束自己;广义上针对家庭,讲的是如何管理家中事务。这一章与“存养类”一章的区别在于,“存养类”侧重面对外物时的内心修炼,而“持躬类”则侧重在内心修炼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应对外物。从篇幅上也可发现,这一章是整部书的重点。首先,严格约束自己就是在修养身心的基础上追求一种中和的境界,即享受生活顺境的同时要能充分预见此后会面临的逆境,在承受生活逆境的同时更要坚信会迎来顺境。只有这样,人处在顺境时才会时刻谨慎、冷静地面对眼前的快乐,而处在逆境时也会时刻积极、乐观地对待眼前的困苦。个人荣辱、家族兴衰都是这个道理。其次,在应对外物时不仅要树立高尚的道德和节操,更要时刻小心谨慎,处处宽以待人。只有这样才能与人融洽相处。最后,在日常与人的交往中,编者又再次提醒人们,最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道德,使内心纯洁没有各种不良欲念,无论与谁相处都要遵守规矩、谨慎小心。

  “接物类”一章主要讲的是与他人相处时所要遵循的原则和应当回避的问题。这一章所讲的内容,大体来看与“敦品类”比较相似,然而“敦品类”主要讲的是在处事中应持有的大原则和方向,而本章则更侧重于细节上的指导和告诫。本章主要告诉我们两条:一个是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另一个是在与人相处时要拥有宽宏大量的气度。这两点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都是大有益处的。谦虚谨慎的态度,指的是无论自己处于什么场合,说话办事乃至表情神态都要谨慎小心。说话要做到大方得体,神态表情也要做到庄重沉稳、温和有礼。宽宏大量的气度,指的是要心胸宽广,要能准确地辨认事情的对与错,人格的高尚与卑劣,还要做到容人之过。在此基础上,编者仍不忘告诫人们,在与人相处时要节制自己的欲望,时常进行自我反省。此外,如何知人、识人也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因为与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对个人品行的养成有很大影响。

  “从政类”一章主要讲的是为官从政的原则和操守。这一章所讲的内容与前几章相比更为具体。虽然古代社会官员承担的工作和当今官员的工作已经有本质的不同,但为官的良心和责任还是应当传承的。作为一名官员,首先不要将自己凌驾于百姓之上,要懂得尊重百姓,不要以为百姓软弱可欺,而要发自内心地关爱百姓。其次,在日常管理中,要以恤民之心对待百姓,不要轻易打扰百姓的日常生活。尤其在朝廷征收赋税的时候,切不可使百姓受到惊扰。另外,不要乱发空头文件,更要对官府中的小官差们严加管束,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抚恤百姓。简而言之,就是要严格治吏、宽和养民。最后,为官一任要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百姓,要坚守节操、严肃谨慎,不可有半点儿私心。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不可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牺牲百姓和国家的利益。所以,为官者要坚持高尚的节操、坚持正道。可见,这一章谈及的为官原则和操守虽然源自古代农业社会,但其中关于官员的爱民之心和高尚的人格培养的话题同样适用于当下。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编者在编纂该书时由于受到其自身时代局限的制约,受到古代封建社会观念的束缚,其中会有封建迷信等落后的思想夹杂。因此,我们在努力学习传统思想精华的同时,还要对那些落后的思想加以摈弃,做到批判地继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之养浩然之气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中国传统文化的要义在“心性自由”
两种话不要说
AAAA【修·养】
心性真空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