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一天,愿你有人牵挂,心中有爱!
鹊桥相会,缘定三生。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农历七月初七,又到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七夕节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经过历史演变,人们又赋予了“牛郎织女”这样浪漫的爱情传说。

拜七姐

七月七的七娘会,广东多称“拜七姐”,闽台即称为“拜七娘妈”。

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会事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

姑娘们在案前焚香礼拜后,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向七姐祈祷心愿。

穿针乞巧

《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姑娘们比赛穿针,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南宋·佚名《七夕乞巧图》

“对月穿针”,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将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

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北宋·佚名《乞巧图》

七夕观星

繁星、月圆、风轻,牛郎、织女、情深,一语到天明。

七夕初秋时节,牛郎织女星的中间隔着一条横贯南北的白茫茫的天河,牛郎在河东、织女在河西,它们深情相望,充满诗情画意。

七夕夜,坐看牵牛织女星,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

年轻的姑娘们摆上瓜果蜜饯,对着皎皎明月,祈求自己能够得到一段幸福圆满的爱情。

拜魁星

魁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所以在古代学子心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民间传说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那些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自己考运亨通。

饮食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有名。

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极多,有各种花色糕点,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

有一些地方还会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

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民间认为,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佳节,情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鹊桥依稀可见。
家家户户观赏秋月,穿针乞巧,那寄托着美好心愿的红线真是数也数不清。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一弯残月地挂在夜空,将七夕的这个夜晚照得有些孤寂。

牛郎织女一年之中只能怀着对彼此的思念,隔着银河相互眺望,年年七夕,都是短暂的欢愉和无尽的惆怅。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听着织女环佩叮咚款款而过。
我和伊人的离别年复一年,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到了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只要你我两情相悦、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七夕之夜,那两颗星明亮皎洁,

照着多情的人间。

与相爱之人,

过一个平凡而又幸福的佳节。

愿大家七夕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牛郎织女鹊桥会—七夕的美丽传说
古代民俗:七夕“乞巧节”
岁时的轨迹(32)七巧,此夕年年月半明
七夕到底是做什么的?
【七夕抒情】方良/七夕情人节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万古千秋在此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