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世民的眼泪避免了一场大错
 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代帝王李世民的眼泪更不会轻易流下来,且不说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李世民爱兵如子也被广为颂扬。可如果战况危急,涉及到亲情、将士,以及未来的命运,李世民会如何抉择呢,他的眼泪又会为谁流呢?
  历史有时富有戏剧性,在风云变幻的战场上,李世民就面对了这一刻。
  那是在李渊的部队横扫长安之前,当西进的消息传到长安,隋炀帝的孙子代王侑留守在京师,他立即派虎牙郎宋老生率精兵两万屯驻霍邑,又遣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屯河东,这样就形成了犄角之势的防线,以阻截李渊军队的进攻。适逢秋雨绵绵的季节,道路泥泞,李渊父子行至距霍邑西北五十余里的灵谷县,大军前进受阻。李渊无奈下令扎营,并派出一支部队回太原增运粮饷,李渊坐等天气好转,不料大雨一直下个不停,军中士兵也渐感军粮不足,开始慌乱不安起来。
  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啊,就在这时有流言说,突厥联合刘武周率军乘虚南下,要进攻太原。这太原可是李渊的起兵根据地,当时不仅是士兵的家属,连李渊的亲属也大部分留在太原,万一太原失守,岂不是被切断了后路?后果将是不堪设想,军心必将会大乱起来。要说当时的通讯设备,只是靠快马加鞭、飞鸽传书之类的通信,李渊的部队一直向着长安行进,对这个消息还真不敢断定是真是假,李渊也摸不清真实情况,难以预料事态的发展。于是召集裴寂、李建成、李世民及文武官员商量此事。
  这个流言可真是非同小可。其实,这只是长安放出来的假消息,为的就是迷惑李渊,迫其撤兵保太原,以求长安城的安然无恙。真实的情况是刘文静出使突厥,早已谈判成功,已经和突厥首领达成统一战线,正率着千余突厥兵马来支持李渊,只因路途遥远和天气的影响,才迟迟未能赶到。可是李渊不知情啊,他觉得凭他目前的实力,这个流言应该是假的,可看看眼前的局势,晋阳空虚确实给了突厥和周武的可乘之机,流言也不是没有道理,于是李渊决定收军北还。
  裴寂支持李渊的决定,他本身也是这个意见。他认为宋老生、突厥通连兵据险,易守难攻;突厥贪而无信,见利而行;李密虽然表面上说联合,其人也是奸谋难测。李渊也正是听了他的意见,才决定还救根本,然后再图他举。李渊也征求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俩的意见,李世民很是反对。李世民认为,现今秋粮已经熟了,军队何愁粮草呢;刘武周与突厥看似相符,若武周进攻太原,就不担心突厥会近取马邑吗;李密顾恋着仓粟鞭长莫及;宋老生轻躁,一战可擒。若此时收兵,担心收编的义军会解体,还守太原恐怕也难以保全。李世民建议等雨停了就进军,不取霍邑敢以死谢罪。李建成听李世民说得有理,也支持他。可是众人都保家爱命,李渊下令部队北还。
  千载难逢的战机岂能错过,李世民眼睁睁的看着部队开始拔营北还,开始心痛起来,想到大势即将逆转,不绝悲从中来,在父亲的寝帐外失声大哭了起来。李渊被李世民的哭声惊醒,内心也哀痛北还将众散,觉得李世民说的有道理,立即下令追回拔营北还的部队。没过几天,雨停了,太原的粮草也运到了,李渊的军队经过修养,将士们蓄装待发,一举攻克了霍邑。之后乘胜沿河直下河东,西攻关中;李建成屯兵守潼关,李世民沿渭河北岸西进,迂回包围长安。
  事实证明,李渊的决策是对的,可若没有李世民的那场哀嚎大哭,时局又会是怎样的呢?不得不佩服李世民的八字名言:智不及谋,勇不及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古英雄出少年——大唐开国最杰出的青年将军战功表
话隋唐31|连绵的秋雨差点误了大事,幸亏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坚持
进战则克,退还则散(资治通鉴卷一八四之三)
地图上的销烟(15):李渊父子晋阳起兵,兵锋直指长安,霍邑之战敲响了隋朝灭亡的丧钟
唐高祖李渊发家秘史
若不是死于非命,此人绝不比李世民差到哪里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