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娜的一个人精彩与无数人的人格分裂

昨天晚上,我在为报纸赶写一篇关于李娜赢得澳网女单冠军的评论。

在比赛的进行当中,大家几乎认定,李娜会赢,所有与我关联的QQ、微信、微博都在聊李娜,气氛相当热烈,比比赛本身还激动人心。我是动了情感来写那篇评论的。

我在那篇评论的开头就直呼: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这值得铭记的历史!

然后又说:这是她个人的胜利和辉煌,却给无数网球爱好者奉献了精彩的比赛,为无数祖国人民、无数父老乡亲带来巨大的荣誉。我们分享他的成就,更应该感谢她的努力,传递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更有一种砥砺奋进、顽强拼搏的精神。

又头一想,我为什么如此跟着瞎激动,是因为我是网球爱好者吗?是因为我在观看比赛吗?不是。是因为李娜是我所生活的城市——武汉人吗?是因为她是中国人?是因为她为国争光?是的,这些成份都有。可是回头细想,这些成份是如此的大而空,与我个人有没有一根毛丝的关系呢?好像又没有。当我一想到这事跟我没有一根毛线关系的时候,我甚至怀疑,我当时为什么会写出那样一篇评论。

其实,原因是,我写那篇评论时,是面对一群早已预设的读者,这群预设的读者是“爱国者”,他们经过长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天然地将一场个人的体育比赛上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看成是“争光”的事,天然地将个人的生活有意无意地与政治生活联系在一起,是一群喜欢“高大上”词汇的人,而那时,我是一个面对他们的“宣传家”。所以,我写那篇评论就带有明显的“投其所好”倾向,而且这个倾向,也是下意识的——因为群众需要,所以我要写,而且必须这样写,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于是,尽管我极力克制自己,使自己保持理性,但我也像很多激动得热泪盈框的国人一样,饱满着对国家、民族、城市的宏大事业的热爱,将李娜的个人胜利与之勾连上去。既赞美李娜必胜的信心、坚强的意志、凌厉的作风,又认为她体现了某种城市精神,成为实现城市梦想的最好体现。这样,我就兼顾了上与下、集体与个人,精神与激励,体育竞争与国家竞争……等等,将一个具体的话题上升到宏大的高度。

现在,回到为自己写作,不为某些特定读者写李娜,我不在乎读者的需要,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怎么评价就怎么评价,我觉得一身轻松。至于你们想怎么说,甚至想怎么骂,那都是你们的自由和权利,反正我不能讨好你们,反正不是要讲给特定群众所爱听的话。

这就是在中国,经常存在的两种写作模式或形态。这种形态甚至会发现在一个人身上,进出于两种写作形态之中,这是特殊的环境下的特殊产物。

如果说这样的写作是人格分裂的,那么,首先,这是因为某种力量造成了真实与虚假的冲突,空洞与具体的冲突,有形与无形的冲突,个体与集体的冲突,然后当一个人进出这种冲突时,就产生了人格分裂。当然,对于真假不辨或是不需要分辨的人来说,不存在分裂,分裂某种意义上说是清醒,是对事实的追究,不清醒的人是不存在分裂的,无论对真或假,他们的认知是一致的。

人格分裂的人是痛苦,经常无奈,甚至还被人辱骂,谁又能理解并同情这种分裂呢?

现在,我回到为自己写作,回头再看原先那篇文章,会发现,只有一段是我最真实的个人表达:“李娜还创造了一个记录,那就是今年她已经快32岁了,超越名宿玛格丽特-考特成为澳网年龄最大的女单冠军。这个年龄对于一个女运动员,尤其是体力耗费极大的网球女运动员来说,可能是生理的极限挑战,李娜战胜的不仅仅是对手,更有她自己。”

为了自己的梦想,为了证明自己,也为了巨大的利益诱惑,为了自己家庭更美好,一个女人在如此年龄仍然拼杀在赛场上,挑战着生理的极限,展现出竞技体育的魅力,这就是李娜最源初的动力,也是成功的最大价值。而我们却“过度解读”,加上民族大义,添加了自己的梦想在其中。于是李娜一个人的成功,造就了无数人的分裂。包括我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格分裂
多面人生
▶为什么我们要感谢李娜?
你的人格分裂指数有多高?
心理学:你第一眼看到什么?测你的人格分裂程度有多高!
世界网球冠军李娜的表白有点儿怪,不太像发自内心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