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艺学笔记: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王国维聊起了“境界说”

背景导读

王静安先生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著作《人间词话》为其诗学系统的代表,首倡诗歌“境界”一说。“境界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纯文学观,它摒弃了中国传统上“文以载道”和“诗教说”的功利主义文学观,对中国文学影响极大。

本期话题:一顿文学的快餐,一文吃透《人间词话》“境界说”,教你如何用一首陶渊明的“饮酒”诗,快速准确地理解、掌握王国维“境界说”各大要领。

正文

NO.1先说说“境界说”的起源

(可直接跳入NO.2获取干货)

Q

现代人聊起古代诗歌一定会说:“意境美!”

可是什么是“意境”啥?咱也说不上来。

A

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词属于“进口产品”,出口方是“佛教”:“意境”一此最初就是特指佛教徒修持经历的心理阶段,通俗地讲,也就是这个和尚有“境界”。

当然为了“接地气”,佛教“胡吃海喝”下了先秦至魏晋的老庄、玄学思想等等,最终整成了一个叫做“禅宗”的东西。

后来,在一个叫做“武则天”的女强人的帮助下,佛教这个“外国佬”跻身为和儒、道并称的“大唐三巨头”。

于是乎,“佛禅”火了,就顺手把大唐“土特产”唐诗捣鼓成了“禅理和诗理的结合”的东西,讲究“悟”。这时候的“境界”,在诗歌中其实也指的是诗人是对于世界万物的体悟、抒情

于是在中国文论中有了这样子一份“家谱”:

王昌龄《诗格》率先提出诗歌有“物、情、意”三境,刘禹锡提出“境生于象外”的命题,司徒空、严羽一帮人建立了基本内涵和理论架构,明代《存余堂诗话》正式确立为诗歌范畴,到了清代才有王国维系统论述了“境界”这个概念

NO.2 陶渊明and王国维:隔代的知音的对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讲“词”,却时不时提及陶渊明的“诗”,真可谓是“文学有知己,千年若比邻”啊!而《人间词话》这本薄薄的小本本,就提到了这首《饮酒二十首·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于是我们来分析下——


First: 论诗歌“境界”中的有我、无我

王国维拿着这首诗说:“陶渊明你写诗压根不知道你自己是谁!”

陶渊明:“你咋知道的呢?你又不是我?”

说起陶渊明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穷”,就像《五柳先生传》写的:“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自然诗如其人,极为朴素、低调,文艺点的说法就是:当你们公子王孙挥霍着钱财写“铜臭味”诗的时候,我一心拥抱了大自然。

陶渊明

  • 从“文学史”举个栗子
当时主流诗歌,多以繁琐的意象来装饰,讲究华丽,如陆机“飞泉漱鸣叫玉”,就为了写水花,便扯上美玉,用词华丽可见一斑。当真是,有钱人写诗,咋写也是有钱的样子。而这首《饮酒》中从头到尾,都像是在写散文,故只能借助其中仅有的几个特朴素的意象:菊、南山、飞鸟、日、庐、车马喧,以其内涵的丰富性,营造起一种人与自然、内心于外界浑然一体的境界

这时候庄子跑来插话了:“别老说人家穷了,这叫做‘虚静’,人与自然冥合,没了自我、没了万物,是一种高级的审美体验,凡夫俗子!”(嘿嘿,其实庄子也很穷)

  • Q:那么,这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诗歌境界,是有我,还是无我?
  • A:这是从物我关系和表现效果角度对境界进行阐释——这首《饮酒》中的物、我界限是模糊的,人悠然地采菊花和南山自然美的悠然是一体的,人耕种归去和飞鸟归巢的情感是一体的,似乎在这种境界中除了陶渊明和南山、飞鸟名字不一样外,其他“内涵”都是一样的,水乳交融,无法区分开。这也就是“无我之境”
  • 反之,像冯延巳“眼泪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样子的句子,诗人胸中有喜怒哀乐的情感,所想即为所见,花本兀自开放,又关卿何事?奈何诗人眼里只有自己的世界,故这种诗歌的境界,便是“有我之境”。

故王国维《人间词话》里写道:

1、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2、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所以物我关系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创作方法,也就会有不同的效果:优美和宏壮。简单的说,“优美”其实没有太多的意思,就是纯粹的“美”,在人和自然和谐中领略的,情绪平和

而在“有我之境”中,通俗讲就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外物的比对烘托才能体现的形象的,诗中人情伤也好,豪放也罢,都是情绪激动后才慢慢让心境平和,但凡这种带着超越自我的味道的,美学上都叫做'崇高',或者叫做“宏壮”。


Second: 论诗之“境界”情感、景物间的关系

陶渊明:那我怕不是个没得情感的写诗机器?

王国维:非也非也,一切景语皆情语!

陶渊明:嗯!是知我者也!

如果说陶渊明是“穷”,那么王国维可能就是“感情用事”了。这时候王先生从海外归来,拿着“书中恩师”尼采的教诲: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总之,是在提倡文学是艺术。那是当真“鹤立鸡群”。

要知道那时候西方列强可是拿着大炮和中国人“做生意”,梁启超举着旗子喊口号:“文学新民!文学新民!”愣是搞出了另一场“诗界革命”,写诗曲线救国。

另一方面,“孔老二”家的“诗教”徒棺材板都摁不住了,一群八股进士、穷酸秀才继续维护着《关雎》是写后妃之德的说法。当然也有一批创新的旧体诗人,反响也是小小的。

王国维

于是乎,我们发现“境界说”尤其重视“情感”,“情感”是写景创造诗歌境界之前提

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Q:那“无我之境”中,诗人融入周边环境,不是需要莫得感情,做个“冷漠杀手”吗?

A:其实这只是诗歌境界创造方式的不同——陶渊明《饮酒》中“真意”二字便是诗人内心感受的突破口,这里陶渊明虽然写了“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等等一幅幅动人田园风景的客观描绘,但是我们都能感受到陶渊明想要表达的“真意”,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多讲。

换句话说,这里诗人虽然处于“无我”的意境,和周围和谐共处,其实也只是主观性比较含蓄隐蔽罢了

讲到这里我们已经完成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写境、造境之说: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两派之所由分也。然而两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不邻于理想故也。
  • 简单介绍
  • 1、我们上述就是“写境”,如陶渊明多客观描绘的田园风光
  • 2、“写境”又不是客观记载,有情感才是有境界
  • 3、“写境”属于客观,但有了“情感”便有了“理想”,如陶渊明的“真意”
  • 4、所以“写境”“造境”有时候不能一刀断干净,但是诗歌侧重什么,是可以看出的
  • 5、造境就是理想主义诗歌,但是理想主义离不开现实
  • 6、写境、造境不能和有我、无我划上等号,一个是创造方式,一个是创造出的境界的区分:例如A和B 都可以创造C,而C又分为C1、C2的意思。C代指意境。

Third:论诗之“境界”中的诗人

王国维:嘿嘿,陶老弟,我觉得你真可爱!

陶渊明:我比你大!我是你大哥!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子写道:

1、词人者,不失赤子之心也2、大家之作,其言情必也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造作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这深也。

这其实有意思的话题,王国维的境界说,从作者角度出发,认为只有“赤子之心”的人才能出入意境内外,为什么呢?因为那类讲究诗歌功利主义的人呢,是不符合《人间词话》的标准的,就像是口号诗:“不蒸馒头争个口气”。

拥有这种心态的人,现代人看来便是:“你真可爱!”难道不是吗?《五柳先生》: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这个只顾自己吃,不管不顾礼节的人,这么“率真”,当然又好气又好笑!

五柳先生


fourth: 论诗之“境界”所需的语言

王国维:陶兄,你这诗好就好在“大白话”

陶渊明:你是在夸我吗?

人间词话

  • 先讲个笑话:有个读书人和人聊写诗,就说,咱们聊聊桃花怎么写吧!这个读书人就一本正经的说:得借鉴古人!没错,伙伴应和道。接着这个读书人又说:”既然你这么赞同,那我就和你细聊——着桃花不能直接说桃花,要说“红雨”,李贺这样子写的。这柳树,得叫做“章台”,章台柳,章台柳,读过书的人呢都知道,所以春天来了柳树抽芽,桃花盛开,就说:章台落红雨。你说妙不妙?

这就是王国维说的“隔”和“不隔”:诗歌中的情景通过诗人落笔为诗,需要让读诗人能够直接了解明白,否则会损害读诗歌的审美感。原文如下:

渊明之诗不隔,韦、柳则稍隔。东坡志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

我们直接用陶渊明《饮酒》举例:比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说采菊花看见南山的诗人感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诗人归家的感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就是陶渊明所处的心境和环境。我们通过的他的诗句,理解他感受到的境界

  • 于是我们看更具体的例子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青玉案》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白石《念奴娇》

两句都是写荷花,都是绝妙的好词,但是从意境来说,周词胜,从修辞音韵角度看,姜词胜。我们单说意境角度,可见不用生僻词是勾勒意境的一大影响因素

因为周邦彦的用词无生涩之处,所以对于境界的理解毫无阻碍,再加上用词多用传神的动词,如“风荷”、“举”等等,哪一种动态的美立马呈现在脑海之中。但是姜词的话“玉容”代指姣好的“荷花花瓣“,我们始终想不到,是怎样子姣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叶嘉莹《人间词话七讲》读书笔记一
中国诗歌的“意境说”
关于境界(范宁)
陈永正《王国维诗词笺注》前言
悠然见南山
人间词话十则 教案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