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学与你一起散步——审美教育论

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于玉的美:内部有光泽,但是含蓄的光采,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

—— 宗白华 《美学散步》

何为美?这是美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基本问题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今天这一讲——审美教育论

中西美育观的源流

◆中国美育思想的基本历史线索

1、中国上古的美育意识从自发到自觉,在诗、歌、舞一体的“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舜时代以乐感化,如《尚书·舜典》。

2、 西周时礼乐纳入教育。

3、《乐记》中就已经开始强调美育潜移默化的感染功能。

4、先秦儒家,审美活动的目的,则多指实现以下两种和谐:

一为天人关系的和谐;一为人际关系和谐。儒家美育的目的就是中和。

5、建安时间,徐幹首次提到了“美育”一词,这时的美育仍是道德教化的工具,和德育不可分割,由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

6、魏晋时期:审美开始摆脱礼法的束缚,直接发现了山水之美,欣赏人的个性之美,美育不再只是教化的一部分。

7、宋代:朱熹:美育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朱熹“消融查滓”(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的过程。这种说法类似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效果的“净化”思想。

8、明清时期:美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小说、戏曲论著中。

金圣叹要求读者能够“见文观心”

李渔指出戏曲要情节离奇,文词警拔、有益于道德教化,三美俱擅。

9、近代,由于王国维、蔡元培等人的倡导,美育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蔡元培——率先把“美育”一词引入中国(1901年在《哲学总论》),倡导“以美育代宗教”。

梁启超:近代美育思想的另一先驱者。认为美育是“趣味教育”。

王国维: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其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

◆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的美育观

1、蔡元培:也把美育看成审美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但同时强调了美育的目的在于

陶养感情。“以美育代宗教”

①美育自由,宗教强制;②美育进步,宗教保守;③美育普及,宗教有界。

2、梁启超:沿袭西方“美育”概念的含义,把美育视为一种教育,但他结合实际的具体论述却超越了这一点。

他认为美育是一种“趣味教育”,美育是通过情感去感化别人,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强调小说具有熏、浸、刺、提“四种美育”功能

3、王国维:把西方的美育理论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来。

①强化了美育的情感感化功能;②把它作为智育和德育的工具,显示出美育以情感为动力的感性特征的魅力。

西方美育思想简述

1、柏拉图:西方最早明确谈到审美教育者。“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重视音乐教育,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美来看待。

2、亚里士多德:通过理性对感性加以节制和净化。

3、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原则:真实性、形象性和情感性。

4、中世纪:纳入宗教的范畴。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奠基人是普罗提诺。

5、席勒:1795年发表《美育书简》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出现。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审美活动是自由的。美育的独特目的:促进鉴赏力。

6、马克思:从对异化现实的批判出发,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终极目的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

美育的内涵

(一)有关美育的三种历史观点

1、人格教育

2、情感教育

3、艺术教育

(二)确定美育的内涵应该遵循的三原则

1、美育内涵的确定应该体现手段与效果相一致的原则。

2、应遵循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兼顾的原则。

3、还应遵循独特性的原则。

(三)美育的内涵

1、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

2、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美育的特点

一、美育的特点:

1、诉诸感性

2、潜移默化

3、能动性

二、儒、道、禅美育的“化育”特点

美育的功能

1、怡情养性

2、化性起伪

二、怡情养性与以道制欲的关系

1、美育本来是通过适应人的感性要求和欲望的方式去感动人的。

2、但人的感性欲望本来是自然的,无节制的,一味的放纵,让人沉湎其中,会

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也会违反社会的道德规范,不能体现出和谐的原则。

3、美育就是指通过生命的原则去驾驭人的感性欲望,从中实现对人的感化。

美育的目的

1、审美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审美的人。

2、使人精神上能够获得解放与自由,把人从自然物质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上升到精神的理想境界。

3.培养人,发展人,使人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

4.着重于使人们审美感受的能力得到训练、鉴赏水平得到提高和创造力得到培养,最终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5.美育的目的与审美活动所追求并形成的价值根本上具有同一性。

◆审美的人:

具备敏锐的审美能力、良好的审美趣味、健康的人生态度、完善的心理结构、丰富的个性魅力,并具有自由的超越精神和炽热理想追求的人。

◆审美活动的独特意义

1、精神家园

2、人的价值、尊严和崇高的使命

3、主体的生命得到了陶冶和洗礼,提升和拓展;通过审美,使主体的精神得到升华的同时也得到了重组和塑造,以新的姿态重新返回现实并改造现实。

◆审美与人生境界的关系

1、审美是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境界是一种自由的人生境界。

2、审美境界是人生境界中层次比较高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人生境界。

2、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美正是这种自由人生境界的感性显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以美育代宗教”的批判性分析
美育三阶:善感、趣味与境界
艺术与人生的现代美学阐释
美与人生
自考00037美学复习题
探究现代音乐教育的审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