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晋朝第一才女对《诗经》最美句子的选择,看诗在古代的作用
userphoto

2020.01.12

关注

中国是一个是一个诗歌大国,如果抛开固有的中国文化优越论调的话,中国很多引以为豪的东西,本质上国外都有,诸如美食,文化成就等等,这些基本上都不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东西。

中国最独特的地方在于他的诗歌,因为汉语的不确定的,形成了诗歌最伟大的系统,是全世界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模仿不来的,中国诗歌传统的历史悠久和数量庞大也是任何一个国家能难以企及的。

那么古人为什么会去写诗,又为什么会如此重视诗歌的传统,诗究竟又在生活中扮演者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先从晋朝第一才女谢道韫的一次问答开始。

(1)诗经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话说有一天东晋名臣谢安问侄女谢道韫《诗经》里面她最喜欢哪一句,这可不是随随便便问的,《晋书》里是个谢道韫立传的人,中国古代女性能见于史书的本来就是凤毛麟角,看来这位谢道韫一定很了不起,那么她会如何回答自己叔叔谢安的这个看似不经心的问题呢?

谢道韫的答案是,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是:“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是不是有点看不懂,这么一个大才女难道喜欢的不应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这样的句子吗,怎么会说出来这么一句呢。

这句诗出自《诗经·大雅·烝民》,作者是周代元老重臣尹吉甫。当时周宣王派仲山甫去齐地筑成,尹吉甫做这首诗来送别仲山甫,连带着赞美周宣王能够任贤使能,中兴周室。

谢安听到之后对谢道韫是大加赞赏,认为这才是诗歌应有的教化作用,不像自己的另一个子侄,日后因淝水之战闻名的谢玄那样,回答非常让他失望。

同样的问题,问到当时还是吊儿郎当无所事事的谢玄那里,谢玄的回答非常符合现代文艺女青年的标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谢安听到这话之后非常不满意,知道谢玄现在的状态完全不行呀,准备对谢玄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同时谢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诗经》里最好的句子应该是;“訏(xū)谟(mó)定命,远猷(yóu)辰告”,这种丝毫没有诗意的诗居然成了最好的诗,这背后包含的就是不同时代对诗歌的不同理解。

在古人那里,诗歌就是用来教化人的,至于有没有诗的意境根本不重要,诗经里面我们认为美的句子非常少,可能是上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太出名了,让大家误以为诗经里都是这样的句子,实际上诗经里绝大部分都是这种非常无聊,充满了道德说教的句子,这才是诗经的本来面目。

这样的诗经才是孔子口中的思无邪,才是配得上“不学诗,无以言”这样论断的诗经,是个最初的样子是以道德而不是以文学的样子出现在人们面前的。

(2)从外交辞令到社交门槛

诗在周朝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外交辞令,一个人如果不会诗,那么在外交长河将是非常吃亏的,诗的作用有点像那个时候的通用语言,如果你不是对诗非常的熟悉和对答如流,那么你不但会被看做是出身底下的平民,而且还有可能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左传上曾经记载过这么一个外交事件,话说这一年的冬天,鲁文公去晋国朝见。晋国是当时的强国,小国、弱国必须和它搞好关系才行。鲁文公一路西行,在经过卫国的时候,卫国国君卫成公请鲁文公帮忙,请他顺便代为调解一下卫国和晋国的关系。鲁文公到晋国搞完了外交,在回国的路上,郑国国君郑穆公也来拜托鲁文公,请他代为调解郑国和晋国的关系。

这是这件事的背景,原文翻译过来就是:在那次国宴上,郑国大夫子家赋《鸿雁》一诗的首章,鲁国大夫季文子答道:“我们的国君也不免于此啊”,随后赋了《四月》一诗的首章。子家又赋《载驰》一诗的第四章,季文子赋了《采薇》的第四章作为回答。郑穆公拜谢,鲁文公答拜还礼。

双方你来我往就这么把如此重大的国家事件给谈完了,如果你不懂行,你完全会一脸懵呀,他们这究竟在说些什么呀,完全就听不懂呀,你听不懂这就对了。

双方都各自引用了诗经里面的某张某节,来表达了自己的意思,这就要求对话的双方必须对诗经非常熟悉,而且是对诗句的引申含义也有着这明确的体会,这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一种外交密码。

本质上来说他们使用诗经来对答,跟江湖切口没什么两样,本质上都是一种圈内语言,目的就是便于圈内交流,提高门槛,屏蔽圈子以外的人员听懂和介入,这种典型的圈子语言到现在为止依然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在但是的外交辞令上,诗经就是一个通用的圈内语言,如果你不能熟悉掌握,到时候丢人的不仅仅是你自己,更是你代表的国家。

随着秦始皇统一了六国,诗经的外交辞令功能消失了,在大一统的环境下,不需要什么外交了,但诗的圈内语言功能却没有消失,尤其是到了唐朝,诗出现了一个高峰,这其中就跟诗的社交密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诗是圈子的入场券

为什么诗歌在唐代出现了大爆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举考试,一方面诗写的好可以做官,另外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原因就是,因为有大量的文人存在,你要想进入精英社交圈,就必须会写诗。

诗在当时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媒介,起到了一种文化上的社交壁垒,普通人要想进入精英圈子,就必须会写诗,而且诗写的越好,越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同。

而且唐朝还流行应酬诗,就是你来我往的那种应酬,你写一首给我,我写一首给你,双方一唱一和在互相吹捧与炫技的过程中,就完成了重要的社交活动,同时把事儿也给办了。

这个全唐诗近5万首,光是应酬诗就占了70%,唐朝的诗大部分都是这种为了这种社交目的而做的诗,仅仅是从数量上看唐朝的这种社交风气可想而知。

唐朝之前的诗不大讲究格律,所以做起来也不是很难,但是从唐朝开始,诗人们就开始在格律上下农夫,每一首诗的创作都要符合复杂的格律要求,所以作诗的门槛也是大大提高,当然门槛提高之后更是有许多能够跨越这道门槛的人,不断通过炫技来加强这种内部的认同感。

当年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被贬官的时候,很多人为他送行,送行的惯例就是写诗。在场的45个人每人都写了送别的诗,落款不但要署名,还要写上自己的职位和籍贯。

这就是典型的以诗为媒介的社交场合,当然把这种以诗为媒介的社交做到登峰造极的是元白并称的元稹和白居易,他们充分向你展示了,什么叫神仙说话,给你机会也插不上嘴。

(4)门槛很高的元白唱和

随着唐诗的技术壁垒越来越来越高,自然很吓退很多人,但同时也能激发其很多人的好胜心,元稹和白居易就是这种爱挑战的性格。

关于诗,唐朝人玩出了新花样,不但和诗,还要和韵,也就是说,你送我的诗押什么韵部,我答你的诗也押什么韵部。这有点像现在玩的游戏,不断的提高游戏的难度和级别,存在一个鄙视链,玩端游的看不起玩手游的,玩手游的看不起玩模拟机的,总之门槛越低,越是受人鄙视,门槛越高,越是会受到人们羡慕的目光,当时的对诗也是这样。一般人可能也就是意思对的上就行了,高手可就要玩出不一样的花样。

比如你送我一首七言绝句,韵脚字是风、中、空,那么我答你一首七言绝句,韵脚字是红、东、同。韵部相同,用字不拘。

这种对韵脚的限制,像是一下子给对方带了锁链,限定了范围,现代人模仿古人写格律诗,看着是有模有样但其实格律上大多数都是胡乱凑数的,但人家元稹和白居易觉着这样汉不过瘾,不但要和韵,还要次韵,也就是你送我的诗用的是哪几个韵脚字,我答你的诗也用同样的韵脚字,并且韵脚字的次序也要相同。

白居易和元稹就这么按照这种苛刻的要求不断的互相写诗,比如白居易写了一首《早春忆微之》早春“微之”是元稹的字,诗的意思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很想你。

元稹收到这首诗,同样以一首七言律诗回敬,题目是《和乐天早春见寄》,乐天是白居易的字,意思也可以一言以蔽之:我也很想你。

诗的内容就不写出来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上网搜一搜,这可不是简单地写诗对话,诗的韵脚都是非常对仗的,而且白居易用了哪五个韵脚,元稹同样也用那五个韵脚,这一下子就把技术难度提高了一个档次。

最后的巅峰是白居易写了《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然后元稹同样是回了《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这可是整整一模一样的整整一百个韵脚,双方把这种唐代诗的那种对格律的要求发挥到了极致,让很多人想插个嘴都插不上,真正是完美演绎了什么叫技术壁垒下,给你机会你也完全无能为力。

总结:诗在中国古代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现代人完全是从文学性和美学的角度来看待诗歌,但古人更看重的是他的政治功能和社交功能,所以不同时代,大家认为的好诗标准也都是不一样的,但正是有了这样多姿多彩的不同类型和目的的诗歌,才造就了中国伟大超凡的诗歌成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第六讲 不是写得不合律,就可以称为古风
您还在困惑分不清:古诗、古体诗、歌行体、乐府诗吗?几张图表一看就知道啦!
诗词疏议?二(诗词的韵)
《杜(甫)君墓系铭并序》丨元稹
浅谈诗词创作的意境、独创、情感与诗味
诗歌朗诵技巧-第五章 格律诗的朗诵-押住韵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