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刺猬的优雅》:从三个角度解读这部法国文艺片的魅力及现实意义

《刺猬的优雅》是一部法国小众文艺影片,改编自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同名小说。这部影片是80后女导演莫娜·阿查切的处女作。影片中,法式的优雅与日式的精致融合得相得益彰。这是一部小成本的影片,整部影片几乎是在一栋公寓完成的。

故事发生在法国巴黎中心街的一幢高级公寓,整栋公寓只住着五户人家和一个看门人勒妮,其中一户人家住着法国国会议员。议员的小女儿帕洛玛是一个早慧的女孩,不满12岁的她充满了对生命的哲思,她看透了上层社会生活的空虚和荒诞,甚至看透了生死,于是她计划在12岁生日当天无痛苦自杀。

而看门人勒妮是一个54岁的寡妇,她自认为又老又丑,为了做个称职的看门人,她一面维持自己粗俗冷漠的形象,一面悄悄为自己筑起一间小小的密室,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帕洛玛发现了勒妮的不同凡响,新搬来的日本绅士小津格朗亦觉察到勒妮的另一面。这三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产生了人生的交集。

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一直关注两条主线引领的剧情发展。再次重温细节,却发现整部影片貌似波澜不惊的日常背后却是令人深思的人生。法国文艺片就是如此,没有好莱坞影片那般惊艳的人物,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甚至没有多余的街景,只是简简单单的人物设置,细腻地拨动我们与现实交汇的每一根神经。

单看故事情节似乎不足以赏析这部文艺片,今天我将从该片的角色塑造,叙事手法以及物象隐喻三个角度来进一步剖析这部影片的魅力。此外,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会谈谈这部影片带给我的几点思考与启发。

01、人物设定:三个毫不相干的人物串联成影片的两条主线

影片刚刚开始,出现在屏幕的便是拿着摄像机的帕洛玛,她计划在12岁生日自杀,并且不想如同烂菜叶子一般死掉。所以,她想在自杀前拍一部生活电影,让人们看到生命是如何的荒诞不经。接着出场的就是臃肿的看门人勒妮,和往常一样,早晨起来倒垃圾,打扫卫生。

我在想,这样的两个人如何产生交集呢?接下来日本绅士小津格朗出场了。当帕洛玛在电梯遇到小津格朗,两个人一致认为勒妮不像表面那么冷漠无知。是啊,一个要自杀的小女孩,一个粗俗的看门人,一个从日本来的住户看似毫不相干,其实从某种层面来说,他们三个才是同类人,幸运的是,这三个人相遇了。

①早慧的女孩帕洛玛,她是生命的拷问者

影片是从帕洛玛开始的,也是从帕洛玛结束。她是个早慧的女孩,看透了上层社会的荒诞和家庭成员的虚无做作。对于她来说,自杀不是因为生活窘迫,恰好相反,她生活在富人区,父母是有钱人。可是对她来说,看着表面优雅光鲜但内里畸形腐败的家庭成员,她感到无比束缚和绝望。

片中有这样一幕,帕洛玛在小津格朗家下围棋,看到小津洋子,格朗先生的孙女。在她身上,帕洛玛似乎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命运轨迹,“出自有钱人家,日本大家族继承人。以后会嫁给银行家之子,但是最后以离婚收场。”她忍不住在内心质问:

我呢?我的命运如何?我就是相信命中注定,所以才想死。

在我看来,对于帕洛玛这样的天才女孩,或许是幸运也是不幸。如果她像别人一样,就可以安于生活现状。可她太过聪慧,早早看透了生命的真谛,全家人都活在虚无荒诞之中,但是却找不到解决的出口,所以就好像宿命论一样,对于她来说,生命就是鱼缸里的金鱼,看似自由游动,却始终束缚在透明的鱼缸中,无法逃脱,唯一的解脱办法就是自杀。

但是她意外结识了勒妮和小津格朗,并且她惊喜地发现原来在看门人身份的背后还有另外一面。一个看门人找到自己的藏身之所,在粗俗不堪的外表背后有着自己不为人知的优雅。她的精神世界是一间小房间,一杯茶,一包黑巧克力,一直杂猫,满屋的书和一颗沉静的心。

我想,勒妮是帕洛玛灵魂的拯救者,让她看到了生命还有别的可能。所以帕洛玛告诉大家,等她长大了要做一个看门人。在我看来,帕洛玛就如同一个生命的拷问者,我们惊讶于她小小年纪却能透过一部摄像机的镜头,把混沌虚伪的世界看得通透。她是独立于资产阶级虚荣的生活之外的人,能够清醒地从人们虚饰的表象看出他们内心的虚伪。

②看门人勒妮,她是底层社会一个矛盾体的代表

勒妮在帕洛玛的要求下,对着镜头介绍自己:

我在巴黎曼努埃尔街做门房,已经27年了。我是个寡妇,长得矮小丑陋,身材臃肿,双脚长满老茧,有时候早上醒来满嘴臭气熏天。我没上过学,一直都是个身无分文、谨小慎微、微不足道的人。我独自生活,我待人很冷漠,但我一直都很礼貌,大家不喜欢我,可接受我,因为我完全符合一个看门人的角色,整天无休止地看电视,丑陋年迈且尖酸刻薄。

这就是勒妮对自己的评价。其实勒妮没说,这只是她的其中一面。但是帕洛玛发现了,她不是一个普通的看门人。在她狭窄的房间里还有一扇小门,里面是满屋的书籍,她开着电视却调成静音,她请人喝热巧克力自己却品茗,她打开门是一个不修边幅的邋遢看门人,关上门是一个看《礼赞阴翳》《安娜·卡列尼娜》的文艺女人。

我们看到,勒妮和帕洛玛本质是一类人,她们都有各自的标签。只不过相比于十二岁的小姑娘,五十四岁的勒妮早就学会了如何安全的迎合自己的标签。为什么看书还要遮遮掩掩呢?因为作为底层,看书对于她这类人来说,是古怪的。就好像十二岁的帕洛玛看透太多,让人不能接受。于是,勒妮刻意伪装成一个符合看门人形象,不买衣服,不整发型,脾气暴躁且孤僻。

影片中的勒妮,一直活的谨小慎微,她只希望平静地在伪装下度过一生。然而,小津格朗的出现是勒妮生命中的一道光。她被打动了,却迟疑不决,一开始面对小津格朗的邀约,是欢欣的但也是拒绝的,因为她的内心还充斥着自卑。

在我看来,勒妮的存在就是社会的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她并不简单做着粗陋的门房,在不为人知的门后,她悄悄地丰富着自己内心世界,过着属于自己的优雅生活。可是另一方面,尽管自己内心丰富,却依然有着自卑的一面,所以她会不断否定自己。

③日本绅士小津格朗,一个打破传统与世俗的救赎者

小津格朗的出现,是这栋豪华公寓,乃至整个社会的外来者。作为一个拥有外来文化的人,小津格朗打破了传统与世俗。

对于勒妮来说,这栋楼上的住户一直无视她的存在,大家早上打招呼也会忽略勒妮。可是小津格朗不同,他能透过勒妮的外表,直抵内心世界。当勒妮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时,他能马上接口”但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还记得有这么一场,勒妮鼓足勇气穿上小津格朗赠送的新衣出门赴约,帕洛玛的妈妈破天荒礼貌地和她说“你好,太太。”勒妮惊奇地表示“她没有认出我。而小津格朗则认真地望着她说:

她从来没有认识过你。

看到这,忽然有一种感动是的,在这儿做门房27年,一直以优雅自居的上层人群,他们从来没有认真看过勒妮,他们只知道以貌取人,看到的只是身份、地位与阶层。只有小津格朗,他能够透过外表看到一个人的本质,看到勒妮内心钻石般的光芒。对于勒妮也好,帕洛玛也罢,小津格朗都是救赎者一般的存在,他看清了整个世界,但是既不是勒妮那般胆怯,也不是帕洛玛那样愤世嫉俗,如同一股清流一般,不疾不徐。

02、叙事手法:用12岁女孩的摄像机镜头将影片以对比的手法呈现给观众

《刺猬的优雅》这部影片是通过12岁女孩帕洛玛的摄像机镜头一点一滴呈现给观众的。它不像传统的大片那般大开大合,更多的是在细节中给人以深思,让人在不同的镜头对比下领悟不同人生的真谛。

帕洛玛计划在自杀之前拍一部影片来展现生活的荒诞不经。所以她把家庭中的每个人物都纳入到自己的镜头之下,从而也让我们看清了上层社会的伪善以及社会标签对人们的束缚。

①通过不同人物细节描写对比不同阶层的真与假,伪与善

帕洛玛的妈妈,一个国会议员的太太,看似优雅,但其实已经看了十年的心理医生,靠吃安眠药度日,每天神神叨叨和家里的植物说话。

帕洛玛的姐姐,一心想要做的比自己爸爸更好,外表优雅,待客殷勤。但是对看门人却颐指气使,大骂勒妮是个没教养的老家伙,老肥猪。

而帕洛玛的爸爸,更加荒诞与伪善,表面上是文质彬彬的国会议员,甚至教育大女儿尊重劳动阶层,自己却悄悄将烟蒂扔在门廊的地垫下面。请客吃饭时,桌上侃侃而谈,却悄悄把皮鞋脱在餐桌之下。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帕洛玛的摄像机。

对比之下,看门人勒妮外表邋遢,身材肥胖。她伪装成人们印象中看门人该有的形象,自私冷漠,像一只丑陋的刺猬一般,浅薄而又无比丑陋。然而,再这样的外表背后,勒妮却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关上那扇小门,勒妮手中一本书,桌边一杯清茶,宛如天堂。在影片的最后,善良的她为了阻止疯子让·皮埃尔在大街中央跳舞,最后发生车祸。

通过一次次细节镜头的对比,让我们真真切切看到了不同社会阶层种不同人物的外表和内在,伪善与善良,孰真孰假,一眼看穿。

②通过几次饭桌谈话,对比看出上层阶级的虚伪

片中有两次吃饭的场景让人印象深刻。一次是帕洛玛家人招待同样来自上层社会的朋友一家,这些人坐在桌前高谈阔论,说着深奥的话题。其中一个大人物谈到围棋,为显示自己博学,他将象棋和围棋类比,表示两种棋规则一样,还谈到围棋起源于日本。结果帕洛玛指出他的谬误。帕洛玛认真地说:

国际象棋和围棋一点都不相同,围棋发源于中国。象棋要靠吃子才能赢,而围棋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要活棋才能赢,同时也要让对手活棋。

看着这位大人物和帕洛玛据理力争时脸色逐渐变阴沉的过程真的觉得好笑,作为一个大人物,不仅和孩子一般见识,而且完全失了分寸和礼貌。

另外一次吃饭是小津格朗邀请勒妮到家里吃饭,那次吃饭可以说是笑料百出。勒妮去卫生间,结果一坐在马桶上就播放音乐,站起来按错按钮,马桶的水直接喷到脸上,不会用筷子让勒妮把面条洒在借来的衣服上,这一切搞得勒妮措手不及,看似很丢脸的事情,小津格朗和勒妮却哈哈大笑,让人觉得这餐饭吃的轻松愉快。

此外,两个人虽然首次吃饭,但是谈话也很坦诚,勒妮告诉小津格朗自己的衣服是借来的,谈起自己,勒妮也坦然地说:

我不想弄出什么事来,没人愿意雇佣自命不凡的看门人。

对比两次吃饭,自以为优雅的大人物们在高谈阔论,即便不懂装懂也要争论不休,一副自以为是的嘴脸;而市井小民却在拼命掩盖自己丰盈的内心。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优雅?我想我们心中自有定论。

03、物象隐喻:以独特的物象隐喻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命运走向

除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以外,帕洛玛的镜头下还有一尾红色的金鱼,从始至终贯穿全篇。在我看来,这是导演独特的物象选择,以金鱼来隐喻帕洛玛的心理变化和命运走向。

影片开头,帕洛玛将镜头移向鱼缸开始独白:

人的一生就如同在鱼缸里,在这个世界里,大人们就像窗户上的苍蝇,用一生在鱼缸里撞来撞去。

可是帕洛玛想做一个追逐繁星的人,不愿意像鱼活在鱼缸,永远也无法逃脱。所以自杀成了她唯一的选择。

经过一段时间,帕洛玛选择偷偷积攒妈妈的安眠药自杀。影片中有这样一段,离自杀的日子越来越近,帕洛玛先把一颗安眠药投放到鱼缸,看着鱼儿吃了药漂起来,帕洛玛直接把鱼倒进了马桶。

我想,这是她对死亡的一种尝试。金鱼和鱼缸隐喻着他们这些人循规蹈矩的生活,只有跳出鱼缸,才能真正得以解脱。然而,在她心目中,死亡就是摆脱鱼缸的束缚的唯一方式。

影片最后,这条金鱼意外被勒妮在自家的马桶救起,就这样重获新生。最后勒妮离世,这尾金鱼再次回到帕洛玛手中。

在我看来,当勒妮救起金鱼的时候,就意味着帕洛玛的人生课题会继续延续。金鱼的“重生”也寓意着帕洛玛的“重生”。当勒妮意外死亡,帕洛玛才真正看明白了死亡的真相,这对于帕洛玛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生命意义的救赎。我想一条金鱼完整的一生也隐喻着一个生死轮回,经历这一切之后,帕洛玛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04、基于故事情节发展,谈谈这部影片带给我的几点现实思考与启发

这是一部让我一刷再刷的小众文艺影片,里面探讨了太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每个人在不同生命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困惑,关于寻求生命的意义、爱情、友情,还有如何面对真实的自我。

今天,我想基于这部影片的故事谈谈我的几点思考与启发。

①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影片中的勒妮,即使处于社会底层,可是她依旧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堂,她悄悄在书的世界里,充盈自己的灵魂。

这让我想起来参加诗词大会的“外卖小哥”雷海为,为抱着去大城市看看的梦想,雷海为到了上海,他做着最底层的工作,包括洗车工,服务员,外卖员。可是在这些黯淡无光的日子里,有一粒种子依旧能在他的心底萌芽,这就是诗词。多少年来,风里来雨里去,雷海为唯一不变的就是坚持背古诗。

我想,对于勒妮来说,她没有只做一个底层的看门人,因为平常人眼中庸俗的门房也可以高贵的灵魂。不是只有高贵的人,才有优雅的权利,白天鹅有属于她的优雅,可是也不妨碍地底下的刺猬,也可以选属于她的优雅。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管你深处社会的哪个阶层。

②挣脱束缚我们的标签

说到社会阶层,不光是法国,不光是欧洲国家,几乎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阶层,有阶层的地方就有标签。

就好像勒妮,在大厦高贵太太们的眼中,她是一个不存在的人,可能大家连她的脸都没有看清楚,唯一的标签就是看门人。而勒妮自己也没有摆脱标签的束缚,在太太先生们眼中,看门人就应该是又老又丑,守了寡不妨随便找个什么人搭伙过过日子,生孩子,干家务,每天在烦不胜烦的活计中变得尖酸刻薄。可是令人难过的是,勒妮为了符合别人眼中的形象,也是这么刻意伪装自己的。

在我看来,没有人规定看门人就必须是什么形象,她不必一面维持自己粗俗冷漠的形象,一面悄悄为自己筑起一间小小的密室,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那究竟谁能冲破鱼缸,做个自由的人呢?我想经过勒妮的死亡,帕洛玛或许可以。反观现实,我们何尝不是带着标签生活呢?我想只有冲破人设的标签,才能活出内心的自我。

③读书必然成为一种救赎心灵的好方法

值得庆幸,勒妮在有生之前可以和小津格朗相遇。而这次相遇让勒妮最后的人生充满了温情。毫无疑问,这归功于勒妮读过的书。

如果没有读书,善良的勒妮可以日复一日做个门房。可是与小津格朗的相识,让勒妮的人生有了一份美好。他们可以探讨《安娜·卡列尼娜》,可以共赏小津导演的《宗芳姐妹》,就如帕洛玛所说,死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死亡那一刻做什么。对于勒妮来说,她死亡的那一刻是准备去爱。这何尝不是对自己,对帕洛玛的救赎呢?

我想,一个房间最美的从来不是多么精美奢华的家具,只有书,唯有书,能让狭窄黯淡的空间散发出熠熠光辉。也只有书,能够让你不论深处何处,也可以随时随地丰富自己的内心。对于我们来说,读书的意义不言而喻。当我们深处低谷,读书可以拉我们上岸;当我们骄傲自大,书中的人物可以告诉我们为时尚早。如果别无选择,就让读书拯救我们的灵魂。


结语:

影片的开头,帕洛玛打算在12岁生日时自杀,因为她一直认为生命太过虚无,人重要的不是死亡,也不是什么年龄去死,而是死亡这一刻你在做什么。所以她在影片中她一直在幻想各种死亡方法,心梗、切腹、跳楼。

直到影片结尾,勒妮意外车祸,帕洛玛终于看到了死亡真实的一面,她终于领悟死亡的真谛。我想,生命重要的不是结果,活着就是不断制造羁绊的过程,与其苦苦寻找生命的意义,不如去创造生命的意义,这是我这次观影最大的感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豆瓣8.8分《刺猬的优雅》:这才是女子真正的优雅和美丽
电影 · 理解让我丢掉硬刺——《刺猬的优雅》
《刺猬的优雅》:她守候着“门后”的优雅
有些人的优雅,要走近才能看得见
豆瓣8.8分!那个决定去死的11岁女孩,为何治愈了10万人?
职场中你遇到过这样的刺猬人吗—从影片《刺猬的优雅》说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