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芝诺教你如何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理解“芝诺悖论”

不得不承认,哲学是由“空话”和“瞎话”组成的。说它是“空话”,是因为哲学中的概念和观点都是虚无的、与现实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哲学知识没有现实的功利意义;说它是“瞎话”,是因为有些哲学结论很明显地与经验和常识相违背。

第一个“睁眼说瞎话”的哲学家或许就是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

他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首先,他认为只有我们的思维世界是真实的,而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只是梦幻泡影,是感官对我们的一种欺骗。(这类似于佛教的态度,当然二者背后的道理是不同的)。其次,他认为所有运动变化的现象是不存在的,也是一种感观层面的幻觉,真正的存在物是不变化的,世界是绝对静止的。总之,他很不信任感性经验,认为和严密的逻辑理性相比,前者更容易出错。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依靠感觉,而只能凭借理性去认识世界。而且,当感觉和思维发生了分歧的时候,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后者的立场上去否定前者。

他提出了这两个很违反感觉常识的观点,但却对具体的解释不感兴趣。于是,论证这两个奇葩观点的任务就交给了他的弟子——芝诺。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芝诺是怎样用哲学的方法来“忽悠”我们的。

提到芝诺,你或许听过所谓的“芝诺悖论”,芝诺提出过很多匪夷所思的案例,比如“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等,这些都属于芝诺悖论,我也曾写过关于这两个案例的文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文后的链接阅读相关文章),但是我们今天想从哲学史的角度来重新理解芝诺。

我们刚才说道芝诺提出悖论都是为了论证他的老师巴门尼德的两个奇葩观点。他的思路很简单,就是让感觉和理性发生冲突,这些冲突就被称为“悖论”。在这些冲突中,我们会发现感觉现象有目共睹,但是理性逻辑更是不容置疑,在这种纠结中我们只好最终选择理性思维——因为感觉可能会出错,但是思维却显得那么无懈可击。

我们先看他是怎样论证“运动变化是虚假的”这个观点的。

其实刚才提到的“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的悖论就是为了论证这个观点而提出的。因为之前写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在这里补充一个类似的悖论,那就是“二分法”:

假设一个人要从A点行进到B点,那么它当然要先到达A、B两点之间的中点;要想从这个中点到达B,又要先到达这两点之间的中点……剩下的路程可以无限划分,也就是说有无数个“中点”,而他要想到达目的地,每次都要先到达剩余路程的中点,于是他永远也无法到达终点!

这样一来,理性思维(运动者永远到不了终点)和常识(运动者可以到达)就发生了矛盾,这时芝诺会怂恿我们支持前者,让我们抛弃感觉,相信理性。最终信服他老师的结论:运动变化是不存在的、是假象,真实的世界是静止不动的。

接下来,该论证“现实世界是虚假的”这个观点了。巴门尼德认为真正存在的事物只有一个,它是一个整块,它只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平时接触的看似形形色色的的、独立存在的事物都是假的,比如我眼前的杯子、桌上的手机、头上戴的耳机,这些都是假的。世界没有这么复杂、这么花哨。

芝诺把我们的常识归纳为“存在是‘多’”这样一个观点,意思就是“存在物是丰富多样的”,他的目的就是推翻这个观点,他用的方法是归谬法。

首先,他假设“存在是‘多’”是正确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有两种可能情况:存在物或者是无限的多,或者是有限的多。

如果存在物是无限多的,那么又会有两种情况:它们或者是有体积的,或者是无体积的。

如果这些存在物是有体积的,那么它们的整体加在一起就是无限大的,但是一个无限大的事物对于古希腊人而言是无法用思维把握的,所以他们就认为不可能有这么一个东西!这个可能性就这么被简单粗暴地pass掉了。

如果这些存在物是无体积的,那么整个存在加起来也就是无体积的,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它是无限小的。一个物体既是无限小的,也是无限大的,这也超出了古希腊人的有限的理解力,他们认为这样的东西不存在,于是这条也pass掉。

无限多的两种情况都排除了,现在就剩下“有限多”的情况了。这种情况又可以分为两类:这些有限的存在物自身或者是连续的,或者是间断的。

就第一种情况而言,虽然每一个存在物自身是连续的,但是因为存在物是“多”,所以存在物之间还是间断的、有空隙的,这些空隙中还可以塞进无限多个更小的存在物。这样一来,存在物就又成无限多了!

就第二种情况而言,如果存在物自身内部是间断的,那么这些存在物本身就可以(在它们的间断处)分成许多更小的存在物,这样就又成无限的了。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真正地存在物既不是有限的“多”,也不是无限的“多”,而是一个浑然的整体,是一个“一”!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看似独立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东西都是假的!

我相信,很少有人愿意耐心地听他一板一眼地以分类讨论和反证的方法花式胡扯(如果不是要写这篇文章,我也不愿意替他这样睁眼说瞎话)。

表面上看,这一通忽悠既无聊又漏洞百出。但是芝诺和他老师的良苦用心其实是很深刻的。

由于绝大部分时间是凭借常识生活的,我们很少会怀疑亲眼见到的东西,正所谓“眼见为实”,这样固然有效降低了犯错的几率,提高了工作和生活的效率。但是如果只生活在感觉经验中,我们的想象力和理性就永远没有开发的可能,我们和那些匍匐在大地上的动物就不会有本质的区别。

芝诺要做的,就是动摇我们对经验的信念,为我们认识世界多增加一个角度,告诉我们理性和感觉都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只不过他采取了一种矫枉过正的策略:否定感觉,只承认理性(这就是所谓的“形而上学”)。

站在经验的立场上,要驳倒他很容易:芝诺说一个人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难道他一辈子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吗?当然不是,他一生遍游希腊各城邦;他又说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假的,难道他一辈子清心寡欲、隐居山林了吗?正好相反,他一生积极参与城邦事务,跟他有关或无关的事他管了个遍。

可能你会说,这不就结了吗?他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反驳了自己,这证明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一套。

当然,他不相信,而且我们也相信他不相信。

芝诺是一个正常人

可是哲学家们是一群生活在理论中的物种,经验或行动层面的攻讦对他们是无效的。他们会告诉你:“经验的那一套准则我当然知道,有种用理性给我挑刺。”

所以哲学是什么?它或许就是一种严肃的思维游戏。说它是游戏,因为我们无法在真实生活中拿它当真;说它严肃,因为它总能给我们一些意味深长的启发,让我们学会接纳和理解。


相关文章链接:芝诺悖论怎么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 伟丨艾柯反对艾柯:阐释的悖论与辩证的阐释
【夜读】悖论与怪圈
爱因斯坦为何一生都在反对康德?
哲学简史|芝诺:使用悖论捍卫埃利亚学派基本观点的斗士
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从自然哲学过渡到伦理哲学期间古希腊那些哲学家们的观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