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 | 浅谈我对外国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的理解

文/宁静


一直对外国文学名著情有独钟,是源于我初中时代读的第一本文学启蒙著作《简爱》,这样一本外国经典文学著作让我从此爱上外国文学。居家的闲暇时间里,我重读了之前看过的几部文学名著《飘》、《安娜·卡列尼娜》、《傲慢与偏见》、《百年孤独》,在重读这几本书籍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自己为何一直偏爱外国文学了。

外国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用做平淡朴实的语言描写出精彩的故事,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创作出精彩的作品,这需要很深厚的文学功底。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语言词藻常常过于浮华,文字本身很美,但却美的不真实,不饱满,其中或多或少有些矫揉造作的成分,或者说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却强说愁”的味道。

在我以往写的书评文章中,大部分都是外国的文学著作,很多热心的网友建议我可以多写一些中国文学作品的感悟,说实话,我读的作品中,中国文学的确匮乏,我对中国现代文学喜爱不起来,中国古代文学倒是很不错的。最近才迷上《红楼梦》,不得不说《红楼梦》的确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总结发现,不管是外国文学还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这些我喜欢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人物的塑造很立体,书中的角色各有各的特点。包括书中女主角的刻画也是立体的,具有多面性的,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性格中的优缺点也都显露无疑,并不像现代小说中常常把一个女主角刻画的近乎完美无瑕,女主常常是瞩目的,太过于“玛丽苏”,这样的作品是青春的少年喜爱的,而三十而立的我,认为这种作品会对读者的价值观产生误导。

中国现代作品中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外国作品中塑造真实的人物,让读者可以从书中以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在幻想中游离于生活。我以几本文学作品为例,来浅谈我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尤其是其中的人物塑造。

《飘》中女主角斯嘉丽,性格特点立体饱满,美与丑并存

重读《飘》,对斯嘉丽的喜与恶参半。她自私、傲慢、虚荣,对家庭和孩子不尽心,这是她的缺点,然而,她的勇敢和热烈又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是让人钦佩的。战后家族落寞,穷困潦倒,她坚韧勇敢的面对困难,带领家人和仆人们重建家园,同时,并没有自怨自艾。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她能做到如此,难能可贵。再加上她的热情,永远保持着活力四射的生活状态,一个热烈的女子,很难让一个人对她讨厌起来。

她对她工厂的员工苛刻,她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自私自利;她勇敢聪明,总能很快地从悲伤中走出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这是《飘》中最具鼓舞的经典名言,也是斯嘉丽的从困境中走出来的精神鼓舞力量。

作者对斯嘉丽的人物塑造,无疑是立体的,她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同时,也集自私自利和虚荣傲慢于一身。这恰恰是彰显了“人无完人”的真实人性,也让斯嘉丽这个角色饱满而真实,从斯嘉丽的身上和斯嘉丽的爱情故事上,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深刻的自我反省和认识,这是这个角色的意义所在,也是《飘》这本著作的意义所在。

对比中国现代小说,或者说充斥我们眼球的网络小说,女主人公漂亮、善良、大方、工作能力强,男一男二甚至是男三都是她的爱慕者,这其实是很不真实的,如果热衷于这样的小说,只会导致我们生活在幻想中,游离于真实的生活,把握不住身边的幸福。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是一个婚内出轨的女人

《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角安娜是一个贵族妇女,出生贵族,嫁给一个位居高职的贵族。她美丽高贵,却揣着一个不羁的心,热烈地追求爱情,不惜牺牲她的贵族身份,同时,为了这段婚外情,她自私的放弃了一切,离开她深爱的儿子。最终,安娜承受着丈夫的虚伪以及情人的冷漠和自私,在无法承受之时跳轨自杀。

作者对安娜的人物塑造同样是很立体的,这种立体塑造不仅是从安娜的性格方面,也从安娜内心活动出发,构造出一个矛盾的安娜。这样的安娜让读者对她表示同情,表示理解,却也不能完全原谅,对婚姻的背叛和对家庭的不负责任让读者对安娜产生厌恶。

安娜是富有魅力的,并不是现代小说中女主的“傻白甜”。这样一个魅力且聪明的女人,同样逃脱不了爱情的诱惑,这是很多人都难以逃脱的。看《安娜·卡列尼娜》让读者明白:婚姻以外的爱情不可以轻易尝试,没有多少人能够驾驭得了这样的爱情。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安娜,她就是不同的安娜了,这是符合现实的安娜,是一个真实的人物。

《百年孤独》中时间和人物的描写都是立体的

《百年孤独》的开篇被称为无法超越的开头语:“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瞧,这样的开头在时间和故事上多么立体丰富,勾起读者无限的阅读兴趣。

包括《百年孤独》整个故事篇幅中,时间构造也是相当立体的,故事错综复杂,时间和空间的描写用了很多交错的写作手法,如果不细细读来,很多读者会理不清书中的时间以及人物关系。

《百年孤独》中每一个角色都具有其个性特点,读者很难判别到底哪一种性格更好,书中人物的性格塑造是没有标准的。这一点,不同于现代流行小说类的创作,性格好坏的标准被定格,这样反倒失去人物的个性特点。

当然,不管是外国文学,还是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所能品味出来的只能是伟大作品中很小的一部分,很多文学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时代背景,我尚欠缺融入时代背景来品读文学著作的能力,对文学作品写作的看法也是一己之谈,对于中国文学作品,我倾向于经典著作和古代文学,而对于目前的现代小说和网络小说暂时没有品鉴的意愿。诚然,我敬佩每一个人能写出小说和出版书籍的写作者,只是在阅读上我有自己的偏好。

自开始写作以来(其实,只能称为码字,谈不是写作水平),我才发现自己的文笔拙劣,远写不出脑海里呈现的故事画面,不但写不出优美的文字语言,更不会用朴实的语言来写出精彩的发人深省的故事。青春时期,喜欢漂亮的文字,现在的我更期望自己能够拥有运作简单朴实文字的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写作之路无止境,愿自己能在写作这条路上越挫越勇。

(此篇是我最近重读经典文学的随想小结,有语无伦次之诟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0个常见的外国文学典故及出处
细说文学作品中的乱世佳人,这8位经典人物你认识几个?
X老师|外国文学名著赏析线上讲座(文末附答疑)
俄罗斯文学与俄罗斯形象的构建
西方12本最伟大文学著作
用85天共读《战争与和平》,为阅读提供一种理解和观察的方法 | 此刻夜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