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丨你们为什么会吵架?5则故事寓意深刻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


你有过跟别人吵架,不死不休的经历吗?因为什么矛盾吵架呢?

夫道未始有封,然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

庄子说:世界上本来没有分界,无是是非非,只是为了争得一个“是”字,才划出了许多“非”的界限。

在争论中,我们划出的那些“是非”界限,就是我们认知的界限,界限决定了认知的高度。

  • 高度一:吵架源于参考点不同,不同频道说不通。

01

齧缺问:“一切事物都有固定的规律,你知道吗?”

王倪说:“我怎么会知道!”

齧缺又问:“你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吗?”

王倪说:“我怎么会知道!”

齧缺接着又问:“那么各种事物便都无法知道了吗?”

王倪说:“我怎么会知道呢!虽然如此,我试着来谈这个问题吧。怎么知道我所‘知道’不是‘不知道’?我所‘不知道’不是‘知道’呢?我就问你:人在潮湿的地方睡觉会腰酸背疼,但泥鳅也是这样吗?人住在高高的树上会心惊胆战,但猿猴也是这样吗?这三种动物谁最了解真正舒适的处所呢?在我看来,是与非的途径,都是纷杂错乱的,我也不清楚这之间的区别!”


我们所站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争吵。

相同的内容,表达次序不同,侧重点不同,有的人会暴跳如雷,有的人会高兴不已。就像人、泥鳅、猿猴选择不同的住所一样,关键看我们以什么情形为参考点。

抛开参考系来说价值判断,则矛盾混乱,引起争吵。但把参考系本身放进去,那看似矛盾的价值判断却是一致的。就如同我们能理解为什么蚯蚓喜欢潮湿的地方,猿猴喜欢上树一样。

  • 高度二:我们在同一频道,但总是不能相互理解
  • 02

    一个影子问另一个影子:“为什么你走走停停,坐下又起身。为什么不坚持自己独立的操守呢?”

    影子回答:“因为我有所依赖,我所依赖的东西又有其所依赖。就像蛇的鳞皮和蝉的翅膀一样。我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也不知道为什么不是这样?”


    人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人依赖于环境生存。

    影子的状态由人决定,人的行为也受外界因素决定,其部分主观因素也是外界因素累加叠合的结果.。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抛开环境的因素,去点评责怪某个人的品性和特质。所以,你与其责怪这个人本身,不如去追溯造成这些人这种思想背后的原因。

    • 高度三:吵架为了找到真理,但有些真理从未有终点。

    03

    瞿鹊子说:“我听孔夫子说大王不愿意治理天下的俗事,不知贪图利益,不知躲避祸害,无心攀缘大道。孔夫子说大王这些都是不着边际的无稽之谈。”

    长梧子说:“大王的心思孔丘又怎么能够理解呢?”

    瞿鹊子说:“我认为大王这样才是大道的表现,先生认为怎么样?”

    长梧子说:“我就随便说说,你姑且听一下。你知道丽姬吗?她是疆人的女儿,她的国家被晋国打败后她成了俘虏,她当时哭得泪水把衣襟都浸透了。等她进了晋国王宫,和晋王同床共枕,同吃山珍海味,后悔当时哭得那么伤心。她睡中开怀畅饮,醒后却又痛哭流涕;梦中悲伤哭泣,醒后却又继续作乐。

    做梦的人做梦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圣人才知道人生不过也就是一场大梦,而愚昧的人则自以为清醒。所以说,君王啊,臣子啊,都一样浅陋。我说你们是在做梦,其实我也是在梦中。”


    每种“是”,在更高的境界来看就是“非”,在更更高的境界来看还是“是”,在往上高一层仍旧是“非”。

    人从一个境界上升到更高的境界中去,就如同从梦中觉醒过来,但新境界又会在更高境界之上不断觉醒。正是在这种是非的交替之中,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文明水平不断提高。这种是非的争辩,恰恰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 高度四:没事吵一吵,争吵之后用包容化成“天籁之音”。

    04

    子綦靠着几案坐着,仰面朝天,慢慢吐气,好像遗忘了自己的形体一样。他的学生子游在他的面前侍奉,问道:“师父,你现在看起来内心寂静得如同死灰的样子。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子綦回答说:“此时此刻,我遗忘了形体的我,你知道吗?你只听到人吹箫管所发出的声音,而没有听到风吹众窍所发出的声音;你听到风吹众窍所发出的声音,却没有听到天地间万物自鸣的声音!”

    子游问:“请问其中的道理?”

    子綦说:“大地吐出的气,名字叫风。风不刮则已,刮起来整个大地上的穴孔都会怒吼起来。你听过长风呼啸的声音吗?山林中险峻盘旋的地方,百围大树上的洞穴,千奇百态;长风进入孔穴发出的声音,也千奇百态,风停止了,所有的孔穴就都空寂无声了。”

    子游说:“地籁是从万种窍穴里发出的风声,人籁是从竹管里发出的声音。那天籁又是什么呢?”

    子綦说:“风吹万窍声音不同,它们发出声音或停止都是出于自身。这都是自然所致,就是自然本身。”


    不同自然的声音合在一起,才叫天籁之音。

    自然如此之美,是因为能包容万物。子綦之所以能够心如死灰的打坐,是因为他把自己看作“自然”。

    争吵之后,你收获了一种思想观念,包容各种与你的思想不同的思想。如此,不妨碍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在包容和接纳的过程中,你的内心如听到“天籁之音”一般,不再会为争吵而受到情绪上的伤害。

    05

    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它自在飞舞,得意忘形,居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从梦中突然醒来,才认识到自己依然是庄周。他说不清梦中是庄周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化为庄周。蝴蝶与庄周两者是有区别的。这就叫做物化。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周庄梦蝶他者即是自我,自我即是他者。是同与异的对立统一,是认知的极高境界。二者博弈,在不断博弈的过程中,其结果往往就是在0和1之间。

    争吵的结果就是:这个争吵没有意义。什么才是有意义?那我们再继续吵一番。

    你所吵过的架是哪种原因呢?欢迎评论留言分享。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庄子认为世界万物,看起来是千差万别,归根结底却又是齐一的,没有所谓是非对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道| 读庄说艺随札(三)——道通于一
    庄子:《齐物论》(一)南郭与颜成
    刘文英:庄子“蝴蝶梦”的新解读
    静坐:修身养德 自省增慧
    读书 | 《庄子》之齐物
    别人的齐物论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