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谢翱与《楚辞》研究

谢翱与《楚辞》研究

陈  静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山东济南 250100 )



摘  要:谢翱是元代研究《楚辞》的代表。他受屈原与楚辞的影响,在行谊上模仿屈原,恸哭西台,写下招魂之词。诗作上受其影响,不仅以“兮”字入诗,且以在诗中运用楚物,营造出与《楚辞》相近的意境。更作有《楚辞芳草谱》一书,对《楚辞》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对谢翱与屈原及《楚辞》的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元代楚辞学的了解。

关键词:   谢翱;  《楚辞》;   《楚辞芳草谱》;   屈原;   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39(2017) 02-0016-05



元代的《楚辞》研究专著少,且大多失佚,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元代楚辞研究是楚辞学研究史上薄弱的一环。周建忠先生就指出:“元代的楚辞学极不发达,在宋代与明代两个高峰中间出现‘低谷’,乃至‘断裂’。”易重廉先生也认为元代的楚辞学是从宋到明的历史过渡。元代的楚辞研究虽然相对其他朝代来说较为薄弱,却也不是空白。元代对《楚辞》进行专门研究的文人很少,而在情感上接受《楚辞》及屈原影响的人相对较多,这也使得元代楚辞学在楚辞学史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谢翱不仅在情感上受到过屈原与《楚辞》的影响,其对《楚辞》也进行过专门研究,是元代楚辞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谢翱与屈原的遭遇及志行极为相似,其诗作可见《楚辞》的痕迹,其著作《楚辞芳草谱》,更是元代为数不多的重要的《楚辞》研究著作。

一、谢翱其人与屈原

谢翱(1249-1295)①字皋羽,本是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②人,后徙于浦城。《宋史》、《元史》皆无传,《宋史翼》、《新元史》有传。《新元史》载:

翱世其家学,试进士不第,倜傥有大节。大兵入临安,宋相文天祥至闽,开府延平,檄州郡为勤王之师。翱素赢于财,散家赀,募乡兵数百人赴难,遂参天祥军事。未几,辞归。及宋亡,天祥被执以死,翱悲不自禁。适浙东,登严子陵钓台,设天祥主,酬酒毕,号而恸者三,乃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招之曰:“魂朝往兮,何极暮来归兮。关塞黑化为朱鸟兮,有咮焉食!”歌阕,竹石俱碎。闻者悲之。后去依溥阳方凤。时永康吴思齐,亦依凤。三人志趣相得,以朋友道丧,无如吴季札挂剑者,欲卜钓台之南为葬地,思合同志姓名作许剑录。卒年四十七。凤等葬翱于钓台南,以文稿殉焉。翱诗进溯盛唐,不作近文文语,尤崭拔峭劲。每次语人曰“用志不分,神将避之。”其刻苦多类此。著有诗八卷,文二十卷。”[1]

除史书之外,方凤、胡翰[2]282、任士林[2]430、邓牧、宋濂等五人也为谢翱作过传。其中,谢翱之友方凤《谢君皋羽行状》记载最为详细真实:

君讳翱,字皋羽,姓谢氏,福之长溪人,后徙建之浦城……君世业,几冠已行声,试有司不第,落魄泉、漳间。会丞相信公开府,杖策诣公,署谘事参军,其略见《西台恸哭记》。后避地浙水东,留永嘉、括苍四年,往来鄞、越。复五年,戍子夏至婺,遂西至睦及杭。慕屈原,怀郢都,读《离骚》。

二十五年托兴远游,以晞发自命为诗……君遗稿在时旧所为悉弃去,今在者《手抄诗》六卷,《杂文》五卷,《唐补传》一卷,《南史赞》一卷,《楚辞芳草图谱》一卷,《宋铙歌鼓吹曲》、《骑吹曲》各一卷,《睦州山水人物古迹记》一卷,《浦阳先民传》一卷,《东坡夜雨句图》一卷,《浙东西游录》九卷;《春秋左氏续辨》,《历代诗谱》未脱稿。[2]670

谢翱与屈原的遭遇相似。屈原心怀“举贤而授能”[3]23的美政理想,却因为楚王昏庸,谗佞当道,无法实现其政治理想,他“忠而被谤”,被楚王疏远,只能离开朝廷,流离江南等地,他“忧心烦乱”[3]2,郁结于心而无处发泄,只能“发愤以抒情”[3]121,以文字舒泻愁思,表达自己的忠君爱国之情。楚国都城郢被秦攻破之后,屈原伤国之亡,自沉汨罗。而谢翱生逢宋元易代之世,虽其为一介布衣,却心系国家,在国家兴亡之际毅然投笔从戎,散尽家财,追随文天祥。宋亡后,谢翱“彷徨山泽,长往不返,怀贤愤世,郁幽之意,一吐于词。”(见储巏《晞发集引》)谢翱熟读《离骚》,托兴远游,作《晞发集》等,亦以文字抒发心志。谢翱与屈原的品行相近。屈原志行高洁,“独好修以为常”,谢翱亦“好修抱独”;屈原贞守内心,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不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谢翱个性耿介“大率不务为一世人所好,而独求故老与同志,以证其所得”。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称赞屈原“其志洁,其行廉”[4]2482,而储巏《晞发集引》亦称谢翱:“其志洁,其行廉,有沉湘蹈海之风。”可见二者品行之相似,后人对其评价都极为相似。与谢翱同时的何梦桂剖析了谢翱的内心:

驾言发,将以浮游于世垢之外。濯之洧盘,晞之阳阿,适矣。抑知夫终朝采绿而余发之曲局否乎?“首如飞蓬,高木谁容”,其于《卫》国风之诗固命之矣;知我谓我心忧,不知者谓被发行歌者同一调也。……折琼枝,结佩攘,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2]8

谢翱与屈原都有亡国之痛,都有独立不迁的高尚品格。精神上的相通是谢翱接受屈原影响的情感基础。正是因为与屈原非常相似,所以其将屈原视为知己,其言“欲起古人从之游,其树立有如此者。”这个古人自然指屈原无疑。谢翱为文天祥恸哭,作楚歌为其招魂,其恸哭西台,既是恸哭文天祥,亦是恸哭大宋。正如宋濂所言:“翱一布衣耳,未尝有爵位于朝,徒以被文天祥之知,麻衣绳屦,章皇山泽间,若无所容其身。使其都重录,受社稷民人之寄,其能死守封疆决矣。翱不负天祥,肯负国哉?”[5]159元人提到《西台恸哭记》时也往往将其与屈原联系:“昔楚屈原伤其君之既死,忧其国之危亡,而《离骚》诸篇作焉。……今观粤人谢皋羽父所为《西台恸哭记》,盖亦恸斯人之云亡,闵毫社之既屋,义激于中,而情见乎辞,亦庶几屈原之志哉!”[6]81 

二、谢翱的诗作与《楚辞》

除了情感与行为外,谢翱的诗作中也可见屈原及《楚辞》对其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谢翱在诗作中对屈原的作品进行了模仿。方凤言谢翱“慕屈原,怀郢都,读《离骚》。”除了《离骚》,谢翱对屈原的其他作品也非常熟悉。《楚辞·九歌·少司命》有“与女沐兮咸池,晞汝发兮阳指阿”[3]73二句,谢翱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晞发集》。莫伯骥五十万卷藏书目录著录此书,曰:“尤朴序有云:‘其名晞发者,盖楚骚沐咸池晞发之义也,或可得皋羽命集之旨与。’”除了以《楚辞》的诗句来命名诗集,谢翱的诗作上也可以看出其对屈原的推崇。有的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如《远游篇寄府教景熙》《广惜往日》;有的在形式上对屈原的作品进行了模仿。如其《广惜往日》曰:

《崇真院绝粒示儿》,宋礼部侍郎谢枋得所作也,粤人谢翱用其语为楚歌,以节之词。

汉有臣兮龚胜,卒噤不食兮十四日,今忍饥兮我复渴,道问关兮踰半月,幸求死兮得死,苟不得兮无术,凤笙龙笛,燕群仙兮日将,昔风吹衣兮珮萧瑟,骏龙兮寥天,行成兮缘毕。[7]

此诗记谢枋得绝食之事,内容与《楚辞·九章·惜往日》亦相去甚远,但同样以《楚辞》篇名为诗题,且序言便直言此诗是“楚歌”,在形式上对《楚辞》进行了模仿。此诗以“兮”字入诗,全诗十一句,只有一句不用兮字,剩余十句中,用○○○兮○○句型四句,○○○兮○○○句型三句,○○兮○○两句,○○○○兮○○○一句。这些句型前三者见于《楚辞·九歌》,最后一种则见于《招魂》“乱辞”。而《似飞庙迎神引》也以“兮”字入诗:

剑歌兮击筑,茭青兮蓼绿,夕济角兮沉王。步巫兮禹葺,神藩兮楚车,神之乘兮海云。噀芳兮越咒,斩将兮神祐。秋零露兮为醑,春集鸦兮神语。风萧萧兮满旗,云之车兮来思。[7]

全诗十二句,皆用兮字,其中○○兮○○七句,○○○兮○○五句,皆是《楚辞·九歌》中的句式。且诗名“迎神”,全诗营造的意境亦与《九歌》非常相似,可见除了形式,其在意境上也与《九歌》所营造出的意境相似。正如何桂梦在《晞发道人诗序》中指出的那样:

晞发道人诗原于骚,骚盖古诗变风变雅之遗也,骚深于怨,古诗哀而不伤,而骚近之怨,非诗之正声也。商之声,直以肆;周之声,和以柔,一变而为国风,再变而为黍离,甚矣,而骚又甚焉。道人诗,盖骚之墨守也,故其诗思远而悲,征而不讦,而辞称之,诗之所至,志亦至焉,于此可以观道人之所志矣。[2]8

谢翱的诗源自于骚,但是并不像骚一样“近之怨”,而有着“思远而悲,征而不讦”的特点,而谢翱的志向体现于其诗作中。翁方纲云:“皋羽诸乐府,慷慨飞动,骚之裔也”。[8]149

其二,在诗作中表明对屈原的悼念之情。如其《芳草怨》曰:

湘云离离沉晓月,疏麻夏死白水发。传巴楚女辞帐中,夜逐霓旌南过越。荆岑越峤殊百草,恨结柔丝香不老。红英捣盐实斧创,青子满地枝如扫。刺桐树朽猩猩在,佩杂芳蕤散秋海。乡来青凤食花去,瞻望灵均涕零雨。[7]

《离骚》中常以芳草喻君子,在此诗中谢翱以楚地芳草自喻,通过描写楚地芳草遭遇的不幸与不屈,暗指自己与楚地的芳草一样,虽然遭受了国破家亡的不幸,但是依旧忠贞不屈,对故国始终如一,至死不渝。而这样的感情与屈原无疑是非常相似的,所以其“瞻望灵均涕零雨”。正是因为受了屈原的影响,所以谢翱才运用芳草的意象,所以想起屈原才会流泪。又《五日观潇湘图》曰:

五日泣江篱,骚人沉佩襟。年深吊古客,满门垂艾叶……岂复怀沅湘,历舜愬往牒。江流物色改,看画泪承睫。仿佛旧居人,指点失故业。三户空鸟啼,九疑列入堞。[7]

谢翱观赏潇湘图,怀念屈原,想到江山易主,故业难再。屈原自沉汨罗的举动与爱国情怀引起了他的共鸣,所以即使是观画,谢翱也“泪承睫”。

谢翱的诗作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皆受到过屈原与《楚辞》的影响。正如任士林在《谢处士传》中所说:

(谢翱)所为诗歌,其称小其指大,其词隐其义显,有风人之遗,类唐人之卓卓者……曰怨乎?曰求仁得仁,又何怨?屈平非怨者耶!精神飘散,鬼语神词,变幻不测,翱岂平伍耶?(收录于《浦城遗书》本《晞发集》卷首“传”下)

任士林化用刘安评价屈原《离骚》的“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来评价谢翱的诗歌,又称其与屈原为“伍”,评价其人其文,十分贴切。

三、《楚辞芳草谱》的特点

根据方凤《谢君皋羽行状》记载,《楚辞芳草谱》原名《楚辞芳草图谱》,可知此书最初不仅有“谱”,而且有“图”,但今“图”已亡佚,只见其“谱”,不见其“图”。

谢翱此书仅一卷,共收录了江离、薰草、菌、兰、蕙、杜若、茝、蘼芜、卷施、菉、菊、荃、薜荔、款冬、艾、蒌、莎、匏、蓼、茨、、蘋、萍等23种芳草,将其列为23个条目,并不分类属和品第高下。

专取《楚辞》中的草木来训释的书籍,谢翱之前有宋代吴仁杰的《离骚草木疏》和林至的《楚辞草木疏》,其后有明代屠本畯的《离骚草木疏补》、周拱辰的《离骚草木史》与清代祝德麟的《离骚草木疏辨正》。其中,吴著分为四卷,共训释《楚辞》中的草木55种,屠本畯则对吴著进行增补,增益香草10种,嘉木2种。祝德麟又对吴著进行了严谨的辨正。相较而言,谢翱的《楚辞芳草谱》较为简略,影响亦不如以上著作。然此书虽“为文极简”[9],但因其尊崇屈原,遭遇及志行又与屈子相似,所以此书亦有着自己的特点。简而论之,其特点如下:

1.以训芳草表达心中旨意

正如褚斌杰先生所言,《楚辞》中的香草“是屈原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世界上美好事物的具象化,屈原正是通过他所铸造的这些绝美的意象,使我们感受到了他品德之洁白,如睹其崇高圣洁之姿,如闻其道德之芳香。”[10]125“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屈原通过香草将自己的美好品行与志向表达出来。而谢翱也通过对芳草的训释来表达自己心中旨意。

如“杜若”条,谢翱曰:“杜若一名杜衡。似山姜。花黄赤子大如棘。《九歌·湘君》曰: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之下女。《湘夫人》云:搴汀州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杜若之为物,令人不忘搴采而赠之。以明其不相忘也。”[11]40谢翱引用《湘君》与《湘夫人》中的句子,认为“杜若”有让人“不相忘”之意,实际上是谢翱以杜若寄寓自己心中之意,表达虽然大宋已亡,但自己却绝不相忘之意。

2.参照各家之说及加入自己见解的训释

谢翱此书,除了借《楚辞》中的香草表达心中的旨意外,亦与普通的训释著作一样,有的参照了前人的说法,有的批驳了前人之说,而有的则加入了自己的见解。谢翱对《楚辞》芳草的训释参照了各家的说法,有的参照了王逸《楚辞章句》的解释。如“薜荔”,谢翱曰:“《离骚》云:‘贯辟荔之落蕊’。王逸《章句》曰:‘辟荔,香草而生药实也。’”[11]41虽然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言:“薜荔,香草也,缘木而生。”[3]13并无“生药实”之训,但谢翱此条,训释依据全在王逸之言。又如“蓼”。谢翱云:“蓼,生水泽。《楚辞》曰:蓼虫不知徙乎葵菜。言蓼辛葵甘,虫各安其故,不知迁也。”[11]42王逸《楚辞章句》云:“言蓼虫处辛烈,食苦恶,不能知徙於葵菜,食甘美,终以困苦而癯瘦也。以喻己修洁白不能变志易行,以求禄位,亦将终身贫贱而困穷也。”[3]244此为节录王逸之说。有的参照了洪兴祖的说法,如“萍”条,谢翱云:“萍叶正,四方中拆,如十字,根生水底,叶敷水上,《天问》曰:‘靡萍九衢。’言其枝叶分为衢道,犹今言花五出六出也。”[11]42王逸《楚辞章句》云:“九交道曰衢。言宁有萍朝,生于水上无根,乃蔓衍于九交之道。”[3]95洪兴祖《楚辞补注》则云:“《尔雅》萍萍注云:水中浮萍也。《山海经》曰:宣山上有桑焉,其枝四衢。注云:枝交互四出。又少室之山有木,名帝休,其枝五衢。注云:言树枝交错,相重五处,有像路衢。……逸以为生九衢中,恐谬。”[3]95洪兴祖在此条指出了王逸的错误,论据充实确凿,谢翱从洪氏不从王逸之说。

除了参照王逸、洪兴祖之说,谢翱更多的是将二者之说进行杂糅。如“薰草”条,王逸云:“菌,薰也。”[3]7洪兴祖曰:“《本草》云薰草一名蕙草,生下湿地。陶隐居云:俗人呼燕草,状如茅而香,为薰草,人家颇种之。引《山海经》云:薰草麻叶而方茎,赤花儿黑实,气如蘼芜,可以己厉。又《广志》云:蕙草绿叶紫花。陈藏器云:此即是零陵香,生零陵山谷。《南越志》名无草。黄鲁直说与此异,已见上。”[3]7谢翱云:“世以蕙草盖即薰草。臭如蘼芜。可以己历,故古之袚除,以此草薰之。因谓之薰草。王逸《章句》云:菌,薰也。今之零陵香。” [11]40按,谢翱此条杂糅王逸与洪兴祖之说。

谢翱对前人的说法并不是一味的盲从。如“菌”条。王逸曰:“菌,熏也。叶曰蕙,根曰熏。”[3]7谢翱则云:“按王逸云:菌即薰。司马云大芝。支遁云舜华。则王说恐非。《七谏》云饮菌若之朝露。即庄子所谓朝菌者岂此耶。”[11]40虽然谢翱以司马、支遁之言断定王逸之说为非,言辞简略不充分,并不能让人信服,但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3.以对比的方式进行训释

谢翱通过将《楚辞》中的芳草与一些较为常见的芳草进行对比,从而加深人们对这些芳草的直观认识。如“蕙”条。谢翱云:“蕙大抵似兰。皆柔荑。其端作化。兰一荑一花。蕙一荑五六花。香次于兰。《楚辞》兰每及蕙。畹兰而亩蕙也。汜兰而转蕙也。蕙肴蒸兰藉也。”[11]41将蕙与兰进行比较,从而使二者的区别形象易懂。又如“款冬”。谢翱云:“款冬似葵而大。”[11]41将款冬与葵进行比较,使人通过葵了解款冬。

4.从实用价值与医药常识对芳草进行训释

实用价值者,如“”条云:“生水中,实两角或四角。一名芰。《离骚》曰: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盖芰叶杂,荷叶博大。有为衣之象,而芙蓉若可缉者也。”[11]40言明为何以芰荷为衣。又如“茝”条指出其可作面脂,其叶可用沐浴。医药常识者,如“兰”条云:“《离骚》云:‘滋兰九畹’,又云:‘光风转蕙,汜崇兰’。兰草大都似泽兰,其香可着衣带者是。《素问》云:‘治之以兰。除陈气也。’皆概指香草可见。”[11]40引《素问》之言,言兰除陈气之功效。此外,“菊”条指出食用菊有增长受命的功效,“莎”条指出“莎”的用处是和香。

5.训释不当之处

谢翱此书名为《楚辞芳草谱》,但却收录了一些恶草,如“茨”、“菉”,谢翱言明其为恶草,却依然将其放入芳草之列,此应为其训释不当之处。

《楚辞芳草谱》篇幅较短,所录的芳草也并不多,姜亮夫称“列楚芳亦有未尽,恐为谢氏未竟之业云”[9],是十分有道理的。

谢翱是元代研究《楚辞》的代表,其恸哭西台,写下招魂之词。其诗作也深受屈原及楚辞的影响,不仅以“兮”字入诗,且以在诗中运用楚物,营造出于《楚辞》相近的意境。

而《楚辞芳草谱》更是元代第一本对《楚辞》进行研究的专著,虽然其由于篇幅较短,不及宋代吴仁杰《离骚草木疏》一书普遍,但其仍有自己的特色。人们可以通过此书了解《楚辞》书中所描绘的芳草的样子,有助于对《楚辞》的欣赏和理解。而我们通过对谢翱与屈原及《楚辞》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元代楚辞学的了解。

注释:

① 虽然谢翱在更多时候被称为“宋遗民”,但邓绍基先生认为:“按照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元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大致可定为蒙古王朝灭金到统一的元王朝灭亡。”即1234年到1368年。按照邓先生的看法,谢翱应属于元人。见邓绍基:《元代文学史》,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② 关于谢翱的籍贯,历来聚讼纷纭,黄族醒等学者认为其为福建福安人,汤鸣统等学者认为其为福建霞浦人,综观各家所说,我认为汤鸣统的说法证据确凿,言之有理,较为可信。详见汤鸣统:《谢翱生平新探》,《宁德师专学报》,1995年第4期。

③ 郭沫若:“据我看来,《橘颂》作得最早,本是一种比兴体,前半颂橘,后半颂人,所颂者不知究系何人。这里面找不出任何悲愤的情绪,而大体上是遵守着四字句的古调。”见郭沫若:《屈原研究》,新文艺出版社,1951年,37页。 

参考文献:

[1] 柯劭忞.新元史[Z].北京:中国书店,1988.

[2] 李修生,主编.全元文(51册)[Z].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3]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Z].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汉)司马迁.史记[Z].北京:中华书局,1959.

[5] (明)宋濂.谢翱传[C]//高志忠,高天,选注.宋濂散文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6] 许元.释登西台恸哭记[C]//谢德乐,谢喜龙.谢翱研究史料选(第二辑).潮汕历史文化中心揭阳研究会,2005.

[7] (元)谢翱.晞发集[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四)[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9] 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0] 褚斌杰.楚辞要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1] (南宋)谢翱.楚辞芳草谱[Z]//(清)虫天子,辑.香艳丛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 白俊骞)(责任校对 印有家)(英文编辑 何历蓉)

微信号:trxyxb
主办:铜仁学院学报编辑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楚辞》第十九篇《九章》之六《思美人》
骚体诗
诗解楚辞【屈原*离骚*下部】楚辞赏析
望江鲁笔和他的《楚辞达》
中外学者话《离骚》
浅谈中唐诗歌中屈原的“名人”形象( 《青年文学家》)(陈瑶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