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许振东:试论古代文人的籍里混同与客徙——以明代京畿文人李东阳、程敏政等为例[上]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文学地理学成为我国古代文人研究的一个重要界域,始终方兴未艾。我国古代文人一直是不同历史时期文学创作、接受和传播的重要主体,他们的地理分布不仅构成了繁荣多样的文学景观;而且为后代研究各体文学的发展规律、及与不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间的关系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不尽空间。但是,长期以来,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很多文人籍里混同的现象未被得到重视与厘清,进而导致许多认识陷入误区。

 

本文所指“籍里”即一般所说的籍贯。籍贯一词的内涵在我国古代极为复杂。文学地理学理论重要的倡导者曾大兴先生曾指出:“‘籍贯’一词的含义,就其用法来讲,约有四点:一、本籍,即本人的出生成长之地;二、客籍,即本人的迁徙之地;三、祖籍,即祖辈的居住之地;四、郡望,指这一姓氏中最有名望的家族所在地”。他以为文学家的地理分布,表现为两种状态。一种是“静态分布”,一种是“动态分布”。文学家的本籍(出生成长之地)分布,属于“静态分布”;文学家的迁徙、流动之地的分布,则属于“动态分布”。应该说,曾先生的定义与认识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因为古代文人籍里观的复杂,以及文人作为文学活动最为活跃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古代文人籍里混同的现象,并进而造成文学家地理分布的难以确定,甚至形成种种表里难以统一的误说。、

根据曾先生的观点,文学地理学所讲的文学家籍贯,多是指其本籍,即出生成长之地,不是指其客籍,也不是指其祖籍,更不是指其郡望。祖籍和郡望对文学家的心理构成可能会有影响,例如家风、家学传统,社会声望等,但是相对于出生成长之地和迁徙之地所给予的影响而言,这种影响是次要的,而且是不确定的。但实际上,古代文人对郡望和祖籍却有着高度的认同,而常常轻视与忽略本籍地的印记和影响,以至造成更为重要的本籍地的失载,且错误认定文学家的地理分布。

古代文人常好以郡望称人或自称。郡望也称地望,郡是行政区名,望是名门望族。古代所言郡望一般是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各郡显贵的家族,即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尊崇的族群,如魏晋时期的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唐代的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等。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群望》言:“自魏晋以门第取士,单寒之家,屏弃不齿,而士大夫始以郡望自矜”。魏晋时期,选拔官吏实行九品中正制,名为以才荐举,实以“家世”为重,任人唯“家世”,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反常现象。晋代王、谢二族最为显赫,公卿将相出其门者十有七、八。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尽道其繁华不凡。王、谢两姓在东晋南朝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自称,可早在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后,琅琊王氏就从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移居至建康(今江苏南京);“苏峻之乱”后,又从建康移居会稽(今浙江绍兴);陈郡谢氏先由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移居建康,后来再移居会稽。就出生成长之地而言,他们在东晋南朝,实为建康王氏、会稽王氏,或者建康谢氏、会稽谢氏。
    隋代以后虽然取消了九品中正制,实行开科取士的人才选拔制度,而文人仍喜以“郡望”相炫耀。著名史家刘知几曾记:“观周隋二史,每述王庾诸事,高杨数公,必云瑯琊王褒、新野庚信、弘农杨素,渤海高颍”。清人王士祯《池北偶谈》又云:“唐人好称族望,如王则太原,郑则荥阳,李则陇西、赞皇,杜则京兆,梁则安定,张则河东、清河,崔则博陵之类。虽传志之文亦然,迄今考之,竟不知为何郡县人。”说的就是这种状况。例如,《集异记》的著者薛用弱自题郡望曰‘河东”,《高常侍集》的著者高适自题郡望曰“渤海”,《沈下贤集》的著者沈亚之自题郡望曰 “吴兴”等等,均与实际的出生成长地不符。诗人刘禹锡本是河南洛阳人,却自题郡望曰“彭城”;李贺本是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却自题郡望曰“陇西”;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学术界争议颇多,但他在李白《赠张相镐二首》诗中说“家本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苦战竞不侯,当年颇惆怅。”但实际上,李白的出生地当不在“陇西”,其地仅为其远祖“郡望”。

宋人亦常称“郡望”,《唐文粹》的编者姚铉自题郡望曰“吴兴”,《九经韵补》的著者杨伯岩自题郡望曰“代郡”,《广川书跋》的著者董逌自题郡望曰“广川”,《墨谱》的著者李孝美自题郡望曰“赵郡“,《乐府诗集》的编者郭茂倩自题郡望曰“太原”,《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的编者魏齐贤、本是临川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叶棻分别题郡望曰“巨鹿”、“南阳”,等等。明人或倡复古之说,亦有题郡望者,如《已宽堂集》的著者、苏州人陈鎏自题郡望曰‘颖川’,等等。到了清代,亦不乏称郡望者,如《周易粹义》的著者薛雪为江苏吴县人,自题郡望曰“河东”,《西河文集》的著者毛奇龄是浙江萧山人,亦自题郡望曰‘河东”,等等。这些题署郡望的做法,造成了与文人实际出生或生长地的混同,给相关的研究罩上迷雾。 

   
 

祖籍是指一个家族族群祖先(传统上指父系祖先)的出生地,又有“乡贯”、 “祖贯”、“原贯”、“本贯”、“原籍”等称谓,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祖先崇拜与孝道观念的产物。

中华民族幅员辽阔,各民族与地区间的相互往来频繁。自古以来,产生人员流动的原因主要有:政治因素(政治亡命、外交出使、政治联姻、抗倭援朝等),经济因素(外贸商事等),偶然因素(遇风漂海等),生存(战乱避难、犯法避祸、宗族传布、闯荡谋生等)等等;而其中作为社会精英与主流阶层的文人士大夫的客徙流动则是最为活跃和频繁的。尤其是,不少文人为了实现自身的人生抱负和理想,不惜离开祖籍地,远赴他乡,开辟新的生活与事业领地,且在那里定居并一代代繁衍下来。然而,新的客徙或出生地(尤其在京畿地区)即使传延二、三代,也很难得到认同与接受,其自身或他人仍以其祖籍地相称。如此,便产生祖籍与客徙或出生地间的混同。

明代成化、正德年间,各种社会弊病日见严重,为改变台阁体空疏纤弱、阿谀粉饰的文风,形成了以李东阳为首的一个新的诗歌流派——茶陵诗派。这是文学史上一个较著名的诗歌群体与流派,他们推崇杜甫,主张效法唐诗在于音节、格调和用字,创作出一些倔奇劲健的篇章,是明代前、后七子复古运动的先声。然而,此诗派的得名却仅仅源自领袖人物李东阳的祖籍——茶陵。

李东阳生于正统十二年(1447)六月九日,卒于正德十一年(1516)七月二十日,字宾之,号西涯。其八岁时以神童入北直隶顺天府学,天顺六年(1462)中举,天顺八年(1464)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1495)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死后赠太师,谥文正,葬于京城西直门外畏吾村。著有《南行稿》一卷、《北上录》一卷、《讲读录》二卷、《东祀录》三卷、《聊句录》五卷等大量诗文,后人辑有《怀麓堂诗话》一卷、《怀麓堂续稿》二十一卷等。生平事迹可见《明史》卷一百八十一《列传第六十九》、(清)法式善等编《明李文正公年谱》、钱振民撰《李东阳年谱》等。

据相关谱传资料记载,远在洪武初年,李东阳的曾祖父即已随军驻扎燕京,其祖、父辈亦无迁移;而李东阳的生平履历似乎更丝毫未与茶陵发生关系,其生于京、卒于京、葬于京、一生的读书、做官等也几乎无不在京。而即使如此,李东阳一生亦始终未能将茶陵的祖籍地改变掉,一些公私的载录仍不以京籍相称。天顺八年,李东阳举进士,其时的进士登科录载:“李东阳,贯湖广茶陵县人,金吾左卫军籍,顺天府学军生,治《书经》。字宾之,行一,年十八,六月初九日生。曾祖文祥,祖允兴,父淳,母刘氏,继母麻氏。具庆下。弟东山、东川、东溟。聘刘氏。顺天府乡试第四十四名,会试第一百八十五名”。此处所记贯即祖籍,而“金吾左卫军籍”仅言及役籍,与居住地无直接的关涉。又,张友椿编辑《王恭襄公年谱》前载有民国二十一年所撰序称:“楚有三杰:刘大夏、李东阳、杨一清也。”亦是将李东阳以茶陵人视之。如此即产生祖籍与实际生活成长地的混同,并导致人们对茶陵诗派及李东阳本人进行地理学研究出现误区,甚至所谓的“茶陵诗派”之称,也很值得商榷。

程敏政(1445~1499)与李东阳处同一时期且为顺天府乡试同年,他字克勤,中年后号篁墩,又号篁墩居士、篁墩老人、留暖道人等,10岁时,曾以“神童”被荐入朝,由皇帝下诏,就读于翰林院,成化二年中一甲二名进士,为同榜三百五十余人中最年轻者。历官左谕德,直讲东宫,学识渊博,为一时之冠。孝宗嗣位,擢少詹,直经筵,官终礼部右侍郎。后涉徐经、唐寅科场案被诬鬻题而下狱。出狱后,愤恚发痈而卒,赠礼部尚书。编著《明文衡》、《篁墩文集》、《咏史诗》、《宋遗民录》等。生平事迹可见《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一百七十四》、《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卷一百五十一等。翻阅众史料,几乎无不记程敏政为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人,但此仅为其前代世居的祖籍,他本人的出生与早年成长地均在北直河间府。据程敏政所撰《南京兵部尚书兼大理寺卿赠太子少保谥襄毅程公事状》载,其祖杜寿洪武末被诖误谪河间,父程信又于永乐十五年(1417)闰五月生于河间里第。正统六年(1441),程信举顺天府乡试,第二年中礼部会试,比廷试赐进士出身,时年二十有六。正统十年(1445)十月,程信以诏选授吏科给事中。下年二月,程信以父忧归河间。六月,程信祖父亦辞世,直至正统十三年(1448)九月,程信才服阕复任。程敏政出生于正统十年(1445),正值程信初入京为官,其地亦当在北直河间府,直至景泰七年(1456)年满10岁侍父官蜀方止。成化十四年十一月,师程敏政过河间,扫先人墓,述其曾祖父母及祖父母墓均在河间郡。成化十七年(1481)三月,他亦曾过河间告祭先茔。    

程敏政曾自称“仆徽人也而寓于瀛”,“瀛”为河间的古称,主要即在今河北省沧州市境内。关于河间属邑,程敏政云:“广平,古晋赵之境,号漳、河间一都会,风气刚劲,士多义侠。”又云:“沧州,为河间支郡,古燕齐孔道。而其境东极于海,擅鱼盐之利,盗出不时。盖尝宿重兵、委将吏,号横海军节度使。国朝既一海内,于沧州罢兵置牧,专莅其民,民相安而莫相恃者余百年矣。”在河间县之青陵乡,有程敏政家别业三十二楹。天顺八年(1464)秋,程敏政归省始居,“爱其地之偏、先茔之在即,可以业进修而却世纷也,乃撮其景而书之,又从而赋之。”此赋情感真挚,文词华美,体现出程敏政对其地的浓浓深情。赋内曰:
 

   予家有别业在瀛城东之青陵乡,皆先世所遗者。出东门十里余,萦纡而北,过桃园望之,有堂翼然高出即其处。别业有三十有二,楹榜曰“晴洲”。晴洲者,家君别号,距屋后不百武,为金沙岭,先茔在焉。尝有芝产之异,茔周缭以垣,垣左右松桧蓊然,榆栁匝植而榆特盛,又号榆庄。出垣后有山阜三,隆然自远徂近,浮青沃緑,蔚有殊意,抵垣而止。垣之前平冈漫畴,可十顷,宜麦与禾黍,皆不敢自有取以供祭祀,周族人义庄也。垣之东为虹堰,如伏龙蜿蜒数十百丈。沉沉而南有土峰四,巍然参耸,杖策一登,则平原旷野,丰草长林,杳然无际。荒烟野烧,间多辽金以来遗迹。残碑断碣,拂拭可读。斗折而南,为南�村,村居十余家,鸡犬声相闻。登前峰,手历历可数,稍北入湖泊中,多菰蒲苇芦,倾城人樵取之。月明风清,有声杂沓。西行二里余为涧河,两水交拏中,得平地结草堂。其间河流萦带,洁清绀寒,迤�而北。夏月,红莲緑荷不下万本,香冉冉闻十里,余乘小舟载酒以入,摘新房煮鲜鲤,使人竟日忘归。河水溢而旁行平沙,漫流潺潺然与风疾徐。筑堤以捍水,岸两夹田数顷。其水宜稻,稻色红而味香,盖种莲之气故也。

可以说,河间这个筑有程敏政先茔与别业、且再有他童年记忆的地方,应该在他的内心是厚重而美好的,且与其一生的成长和心路历程密切相关;但因对其祖籍与出生及成长地的混同,如此生动丰富地域因素一直被忽视,从而导致对其人认识的片面,甚至错误。

    

较前两者稍晚,明代京畿地区还有一位籍里被严重混同的人物——廖纪。廖纪(1455~1532),字廷陈,号龙湾,弘治、正德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儒学家,官至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著作有《大学管窥》《中庸官窥》等。因其曾作吏部尚书,且清正廉明,被民间称作廖天官,并有非常多的传奇故事。其生平事迹详见《明史》卷二百二《列传第九十》。明代的各种官私谱传均记其为北直河间府东光县人。如《明史》卷二百二《列传第九十》:
 

    廖纪,字时陈,东光人。弘治三年进士。授考功主事,屡迁文选郎中。正德中,历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厂,羡金无所私。迁吏部左、右侍郎。世宗立,拜南京吏部尚书。调兵部,参赞机务。被论解职。

《弘治三年进士登科录》:
 

    廖纪,贯直隶河间府东光县,民籍,国子生,治《诗经》。字廷陈,行一,年三十六,正月二十八日生。曾祖召兴,祖有能。父瑄,前母陈氏,母王氏。具庆下。弟纯。娶郭氏,继娶李氏。顺天府乡试第七十五名,会试第二百八十九名。

 
但是,明中期以来,海南地区的地方史志却多以之为海南陵水人。如明谊、张岳崧《琼州府志·廖纪传》:
       

    廖纪,字廷陈,陵水人。明志作万州人。祖有能,徙直隶河间东光县。弘治已酉,纪举于顺天,登庚戌进士。正德中,累迁吏部侍郎,扬历中外,所至有声。嘉靖改元,晋南京兵部尚书。寻致仕。

    
    阮元、陈昌齐《广东通志·廖纪传》:
    

    廖纪,字廷陈,陵水人。明《琼州府志》作万州人。祖有能,徙直隶河间东光县。弘治已酉,纪举于顺天,登庚戌进士。正德中,累迁吏部侍郎,扬历中外,所至有声。嘉靖改元,晋南京兵部尚书。寻致仕。

在当代,还有国内较著名的学者将之视为“从海南陵水廖氏家族走出的杰出政治家”、是与文学家丘浚(1418~1495)、清官海瑞(1515~1587)齐名“南海三星”。然而,据方鹏《大司马龙湾廖公传》、李时《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赠少傅廖公纪墓志铭》、过庭训《明分省人物考》卷六等同时代的史料记载,廖纪的先祖本闽人,宋末避乱游海南。入明,其祖父廖有能有能以事遭逮系京师,卒,其父瑄,号淡庵,时以生员侍行,度不能归依所亲,遂寓于东光。随后,廖纪即生于此、长于此;且几十年在京师为官,一生几乎没有回至祖籍地。卒后,亦葬于其地。

1960年,廖纪墓于今河北省阜城县出土,挖掘出大量珍贵文物。北直与海南相距甚远,在其时交通和信息交流都非常落后的情况下,两地的地理文化环境有非常大的差别。将其祖籍地与出生成长地混同,如果仅是为寻找乡贤与精神资源还贻误尚小,如来进行人物与文化研究,就颇有南辕北辙之嫌。(待续)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欢迎转发

投稿邮箱:

523090170@qq.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振东:试论古代文人的籍里混同与客徙——以明代京畿文人李东阳、程敏政等为例[下]
程敏政传
楚汉英雄第八十二篇·高祖所属·战陈豨·东阳侯·大将军张相如
[转载]西汉诸郡沿革(上)
经典对联:上联“螃蟹满身甲胄”下联显示才能
大学士李东阳六岁时就显露才华, 对的下联让明英宗很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