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和郑昭明老师学拳小记(原创文章请勿转载

  我能和郑昭明老师学拳是我人生当中非常值得珍惜的一个缘分,同时也是一份幸运。因为有感而发,所以想借着咱们的贴吧说一说我的学拳经历和感受。而在说这些之前还要稍稍提带一下别的事。

  在学咱这拳之前,我曾于2000年的时候就和天津的陈庆国老师学过一点犹龙太极的内容。资质有限,练的不好也就不多谈犹龙太极了。但是,在和陈老师学拳的日子里,陈老师不止一次和我提过郑昭明老师功夫多么多么的好,李派太极拳,尤其是江南八法奇门拳多么多么的绝妙。所以,那个时候就对李派太极深为尊敬。而也正是在2000年正月初五前后在陈老师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暂住的家中第一次见到了郑昭明老师。缘分也许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冥冥中注定了吧!

  因为偶遇,自然也就成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当时,陈老师也是兴之所至的说着天津话点拨我:“小薛,昭明的功夫那可是好极了。这么高的高人可是见到不易。怎么也得长长见识啊!”听陈老师这么说,很是好奇的我也正好顺势起身请求开开眼。郑昭明老师很是谦虚,礼让之后就在陈老师家中不大的小屋子里打了几个式子。非常的小巧紧凑。处于开展的架子和犹龙太极紧凑之形的中间之形。这和我自那以后见到的所有李派太极五星捶的风格都是区别极大的。只是,缘分不到,自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与郑师接触得上!但却在我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刻的念想。

  时光荏苒,岁月流金。生命中终究注定我和郑师是有师徒的缘分的。在13年后的2013年的十月份,通过朋友的引荐下我终于如愿以偿的再次见到了大隐隐于市的郑师。

  再次见到郑师,他的平和朴实使得我心中的忐忑得以平静。而这份平静也使得我能够更好的聆听郑师的一言一行。我向郑师说了一下我那么些年的情况后表达了想学李派的愿望。郑师听了后,还是一如既往的那么谦和,没有端着架子。只是笑着说,武术让大家结缘,这是缘分。有一个共同的爱好走到一起这是好事。大家都是朋友,甭说别的,在一起玩就好。他的一番带着天津口音的话让人听着真是特别的舒服。渐渐的我就向他请教一些拳谱里的歌诀原理和自己的一些疑惑。郑师都能深入浅出的给出解答,并且说到高兴以及怕我不明白的地方亲自演示拳谱里说的在实际练拳当中是怎么去实现和体现的。再到后来,谈到李派最高的拳法八法奇门拳的时候,郑师亲自给以示范,那真是太棒了!其中的感受言语难以尽其精绝。让身临其境的我面对奇门拳里不同的式子的化发自感避之不及,躲之不开。奇门拳的身形步法,气势神韵真是当得起一个“奇”字!再者,郑师在讲解演示八刚十二柔的八刚劲的时候,各种劲的特征表现也让我叹为观止。明白了太极拳的刚柔相济的刚发还可以再细化出八种劲来。这些还都是李派太极拳继承了过去老太极内容的一个部分而已。所以,我深感能和郑师学习真的是老天成全!

  当天郑师就教了我怀抱七星式。可是和我之前看到过的五星捶不太一样,回来后我看了一些别人的视频也是不一样。我就深感不解为什么会有所差别。可以说,我所能看到的无论谁练都是几乎一样的。可是和郑师教的却差异很大。后来我带着疑问再次请教郑师。他说,拳谱上说:“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你的底子已经挺好的了,也就不需要按照开展的要求去打基础了。我教你的这个是紧凑的练法。而因为紧凑了,所以,身形步法,手法,方位也就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无论开展还是紧凑,都是李派的拳,毋须多想。再次看我练的怀抱七星,他就很有针对性的对我说:“练拳一定要练腰。拳里没有腰,练不到腰就等于白练,就没法去化也没法去发。劲都是蓄于腰腿之间的。无论是化还是发有不得机不得势的地方,肯定是在腰腿这里存在问题。所以,咱们的拳就得往腰腿上练。拳谱中也说: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他不仅能把拳谱里的话都能在拳式当中去体现,更是能让学习的人在他的跟前发现问题及时的得以改正,然后留下深刻的记忆。拳谚:学拳容易改拳难。因此,跟着一位有真功夫还能真正说明的老师是极为重要的。陈庆国老师在世的时候就经常说:投师如投胎!不遇真师莫妄参!表达的都是这层意思。因为人的大脑和小脑都是有记忆轨迹的。当轨迹形成之后,再怎么改动也会潜意识当中参杂着原来的习惯!

  记得刚开始学练怀抱七星的时候,郑师就告诉我:“一定要把身子填进去,两手一定要有呼应,式子一定要有回环……”“拳法的起式相当的重要了。所谓一气合成,相连不断。就是式子从一开始启动之际,身体的气机,拿捏的那个劲儿,进入的那种状态在整个架子走动当中都是贯串到结束的。外人看着打的是拳,实际自己知道内里练的就是那口含着的中和元气(劲)在周身上下内里的做功。因此,起式练明白了,后面的式子之时外形的不同,其余的原理一同(通)百同(通)!”

  我和郑师学拳之初曾说:“我得像扣模子似的尽量练的和您一样。”他听了后马上说道:“这个没有必要。一个人一个特点,身高,体重,思维,习惯都会有差异。如果硬性的模仿别人那怎么能行?关键是要把式子的规矩做对了,拳理贯串的深刻了才行。一定要记住一点,有意无意是真意。即既要用意,也不能太过刻意。这中间的尺度分寸的把持很是重要。

  并不是我和郑师学拳了就说郑师人好。而是他真的非常的谦和。每次去他那和他闲聊谈到别的武术门派,他就说道:“武术没有哪个门就是绝对的好。还得在于人去练。中国武术门派那么多,哪个门里都有高人。老前辈们一代代的研究揣摩自己门里的东西,那都不是想怎么编创就怎么编创的,而是符合道理,然后还得经过不断的试手,看哪里还有不足即刻进行改进。您想啊,这功夫不练的高了去那都是不可能的呀!爷爷(郑炳章老先生)在世的时候就总说一句话:多交武友少动手。人都是敬怕的,没有真正打怕的。打怕的也是怕在表面,恨在心里!”所以,郑师功夫那么高,却是在他现在工作的场所没人知晓。

  最后再说说我学李派太极五星捶的一点个人感受吧!之前我已经提到过,郑师教我的五星捶属于紧凑的练法。这种紧凑的练法使得拳式的运动的轨迹的圆周趋于紧密。所以,仆一习练即会感受到周身都被自然挂上力。而不是我们习练者刻意使出来的力。因此,我和一个拳友说练这拳近乎是拳练人而不是人练拳!但是,这个也未必是好事。因为,这种紧凑小巧的架子所自然引发出来的力如果控制不好其中的劲道就会偏于硬,偏于练力!这就和开展大方的架子在松的要求下如果控制不好其中松的度就会形成懈是一样一样的道理。而这层道理往深了说就好似阴阳似的。我们习练的最理想的劲的状态就是阴阳的平衡点而不是偏于哪一面,哪怕一丁点。所以,太极拳难练就在这儿,要求的太高了!可是如果不是这样,那也就没有了太极拳在武术当中特立独行的存在资本了。

  说完习练这种架子会出现的一种自然状态之后再应该注意怎么去对待这种状态,再说一下习练这种架子下盘一定要具备相当的功底才行。像犹龙太极这类难练的拳都是如此!否则,下盘如果不是松撑的,而是硬挺的紧张着,那么以人体的整体性而言,其他地方也会相应的趋于紧张。这是人体肌肉群和神经系统必然的关联性使然。所以,脚,踝,膝,胯这四个地方都要练到才好。因此,我认为咱们这个门里的一些小拳譬如老三推或者其他基本功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后期练好五星捶打基础的。我是因为练了很长时间的杨式太极拳,在李师傅的教法要求下,就相当于为学李派五星捶打好了基础。否则,我自认绝对练不好五星捶。

  好了,说了好多有些累了。以后有时间再慢慢的写吧!希望对喜欢李派的朋友们有点帮助。

我和郑昭明老师学拳小记(原创文章请勿转载—转载请与博主联系并著名作者,出处)_太极De秘密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1eef240102vapg.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身就走”论形意之实战
逝去的太极(五)“一拳九架”,闻所未闻!
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
练了三十年太极拳的我,为什么会与众不同(六)
拜读胡学智老先生《杨健侯太极拳真传》一书有感
不懂太极的人请千万不要看此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