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言淺見說

道言淺見說

 

  夫道者,其層次須知叁候叁關.大抵不外肆言:"無為之後,繼以有為;有為之後,複返無為"而已。

  內丹工夫亦有小叁候:積精累氣為初候,開關展窍為中候,築基炼己為叁候。下手於初候求之,大抵清心寡慾,先閉外叁寶,養其內叁寶而已。

  《係辭》:“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即是道傢層次,壹步趕壹步工夫。何謂窮理?讀真函,訪真诀,觀造化,參河洛,趁清閒而保氣,守精神以築基。壹面窮理,壹面盡性,乃有不壞之形躯,以圖不死之妙藥。性者內也,命者外也,以內接外,合而為壹,則大道成矣。“以至於”叁字明明有將性立命,後天返先天口诀在內,特無誠心人,再求诀中诀以了之也。

  “凝神調息,調息凝神”捌個字,就是下手工夫,須壹片做去,分層次而不斷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勸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氣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後如坐高山而視眾山眾水,如燃天燈而照玖幽玖昧,所謂凝神於虛者,此也。調息不難,心神壹靜,隨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也。調息者,調度陰跷之息,與吾心中之氣,相會氣穴中也。

  心止於脐下曰凝神,氣歸於脐下曰調息,神息相依,守其清淨自然曰勿忘,順其清淨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鑽字诀。以虛空為藏心之所,以昏默為息神之鄉,叁番兩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氣融合,不覺恍然陽生,而人如醉矣。

  真消息,玄關發現時也。凡丹旨中有“先天”字、“真”字、“元”字,皆是陰陽鼎中生出來的,皆是杳冥昏默後產出來的,就如混沌初開諸聖真壹般,以後看丹經可類推矣。

  學道甚難,而傳道亦不易。傳道者甚勤,學道者可懶乎?傳道者耐煩,而學道者可不耐煩乎?學不精,功不勤,心不清,神不真,以此入道,萬無壹成。孔子曰:“知幾其神乎”。不曰其念其意,而曰其神,可見微動之息,非神不知也。今為分之曰:微動者幾,大動者直。慾知其幾,使心使意使念終不得見也。神乎!神乎!

  神要真神,方算先天。真神者,真念是他,真心是他,真意是他。如何辨得真?诀曰:玄光火發,杳冥衝醒,壹靈獨覺者是也。丹傢雲:“壹念從歸中起”,即真神真念也。又雲:“微茫之中,心光發現”,即真神,即真心也。又雲:“定中生慧,壹念斡旋”,即真神,即真意也。真神從不神中炼出,學者知之。

  學道人原有常格宜破,乃能引心入理,熱心去則冷心來,人心絕則道心見,此吾所以撇功名勢利,棄兒女傢園也,頂真學道,要把道當為奇貨可居,乃有效驗。

  大道以修心炼性為首,性在心內,心包性外,是性為定理之主人,心為栖性之庐捨。修心者,存心也;炼性者,養性也。存心者,堅固城郭,不使房屋倒坍,即築基也;養性者,浇培??,務使內藥成全,即炼己也。心朗朗,性安安,情慾不幹,無思無慮,心與性內外坦然,不煩不恼,此修心炼性之效,即內丹也。

  世有學道數月,而不見其寸進者,為無真心嚮道也。人若有心於道,自然無事於心;人若心重於道,自然心輕於事;人若心濃於道;自然心淡於事。守其性兮不散亂,存其神兮不昏沉,又安有渴睡雜念之擾哉!理勝慾則存,慾勝理則亡。

  潛心於渊,神不外遊,心牽於事,火動於中,火動於中。必搖其精。心靜則息自調,靜久則心自定。死心以養氣,息機以純心。精、氣、神為內叁寶,耳、目、口為外叁寶,常使內叁寶不逐物而遊,外叁寶不透中而擾,呼吸綿綿,深入丹田。使呼吸為夫婦,神氣為子母,子母夫婦,聚而不離,故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外遊,精不妄動,常薰蒸於肆肢,此金丹大道之正宗也。

  大道從“中”字入門,所謂“中”字者,壹在身中,壹不在身中。功夫須兩層做:第壹尋身中之中,朱子雲“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須要回光返照,注意規中,於脐下壹寸叁分處,不即不離,此尋身中之中也;第贰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雲“喜怒哀樂之未發”,此未發時,不聞不見,贼慎幽獨,自然性定神清,神清氣慧,到此方見本來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然後人慾易淨,天理複明,千古聖贤仙佛,皆以此為第壹步功夫。

  打坐之中,最要凝神調息,以暇以整,勿助勿忘,未有不逐日長工夫者。

  凝神調息,只要心平氣和。心平則神凝,氣和則息調。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謂平,心執其中之謂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經之玄關壹窍也。修炼不知玄關,無論其他,只此便如入暗室壹般,從何下手?玄關者,氣穴也。氣穴者,神入氣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氣相戀,則玄關之體已立。

  古仙雲,"調息要調真息息,炼神須炼不神神。"真息之息,息乎其息者也;不神之神,神乎其神者也。總要無人心,有道心,將此道心返入虛無,昏昏默默,存於規中,乃能養真息之息,得不神之神。

  初學必從內呼吸下手,此個呼吸,乃是離父母重立胞胎之地。人能從此處立功。便如母呼亦呼、母吸亦吸之時。好象重生之身壹般。

  大凡打坐,須將神抱住氣,意係住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不散,則內藏之氣與外來之氣交結於丹田。日充月盛,達乎肆肢,流乎百脈,撞開夾脊雙關,而上遊於泥丸,旋複降下绛宫,而下丹田。神氣相守,息息相依,河車之路通矣。功夫到此。築基之效已得壹半了,總是要勤虛炼耳。

  調息須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呼吸之處。古雲:"後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調後天呼吸。須任他自調,方能調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虛守靜而已。真息壹動,玄關即不遠矣。照此進功,築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笃"贰句,可渾講亦可析講。渾言之,只是教人以入定之功耳。析言之,則虛是虛無,極是中極,靜是安靜,笃是專笃。猶言致吾神於虛無之間,而準其中極之地,守其神於安靜之內,必盡其專笃之功。

  人心者贰,壹真壹妄。故觅真心者,不生妄念,即是真心。真心之性格最宽大、最光明,真心之所居最安然、最自在。以真心理書,千條壹貫;以真心尋道,萬殊壹本。然人要用他應事,就要養得他壯大,就要守得他安閒,然後勞而不勞,靜而能應。丹诀雲,心走即收回,收回又放下,用後複求安,求安即生悟也。誰雲鬧中不可取靜耶?

  遊方枯坐,固非道也。然不遊行於城市雲山,當以氣遊行於通身關窍內乃可,不打坐於枯木寒堂,須以神打坐於此身妙窍中乃可。

  學道以丹基為本,丹基既凝,即可回傢躬耕養親,做幾年高士醇儒,然後入山尋師,了全大道。彼抛傢絕妻、诵經焚香者,不過混日之徒耳,乌足道!

  保身以安心養腎為主,心能安則離火不外荧,腎能養則坎水不外湍。火不外荧,則無神搖之病,而心愈安;水不外湍,則精智涸之症,而腎愈澄。腎澄則命火不上衝,心安則神火能下照,神精交凝,乃可以卻病,乃可以言修矣。

  凡人養神養氣之際,神即為收氣主宰。收得壹分氣,使得壹分寶,收得十分氣,使得十分寶。氣之貴重,世上凡金凡玉,雖百兩不換壹分,道人何必與世上爭利息乎?利多生忿恚,忿恚屬火,代辦火種,忿恚壹生,氣隨之走,慾留而不能留,又其甚者。連母帶予壹齊飛散。故養氣以誠忿恚為切,慾戒忿恚,仍以養心養神為切。

  功名多出於意外,不可存幹禄之心。孔子曰,"學也,禄在其中矣。"修道亦然,不可預貪效驗。每逢打坐,必要心靜神凝,壹毫不起忖度希冀之心,只要抱住內呼吸做功夫。

  炼心之法,自小及大。如今叁伏大炎,壹盏飯可也,再求飽不可也;壹片涼可也,再求大涼不可也;數點蚊不足畏也,必求無蚊不能也。自微及鉅,當前即炼心之境。從苦中求甘、死裡求生,此修道之格論也。

  金丹之道,雖曰易知難行,然不可不求其知,以為行之地也。知苟不正,行於何往?知苟不精,行安所入?知且未熟,奚雲口诀!

  學道之士,須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藥物也。毋逞氣質之性,毋運思慮之神,毋使呼吸之氣,毋用交感之精。然真精動於何時,真神生於何地,真氣運於何方,真性養於何所,是不可不得明辨以晰者,而細言之也。

  氣慧者神自清,氣即人身之時神表也,有何難知?特患心不靜定耳。進氣是修道第壹步要緊工夫,若不靜心細參,則不能知終知始,如何使得下手?懵懂下手,知此不知彼,心中忙了又忙,遂時時有琐碎之心,而不團聚,故本壹心分作數心,何能壹心做工夫?凡學道總要誠壹,壹枪下馬,免得另來打戰。

  凡下手打坐,須要心神兩靜,空空寂寂,鬼神不得而知。其功夫只宜自考自信,以求自得。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誠於中自形於外,是以君子必慎其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丹功
道言浅见说
【每日经典】《 道言浅近说 》——张三丰
(7)[转载]虞阳子语录
重陽祖師注《五篇靈文》序
《樂育堂語錄》卷一之十一 、真火凡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