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佗五禽术:胡耀贞论拳功修炼

华佗五禽术:胡耀贞论拳功修炼

 

  五禽术又叫五禽戏,是汉代医学家华佗总结前人经验,根据鹤、熊、虎、鹿、猿等的特有动作而创造的。井著有《五禽经》传留下来。

  练五禽术同样练的是精、气、神,其中以练神为重点。所以,必须在练气功达到大、小周天以后,而且经过一个时期,才能练五禽术。

  练五禽术总的要求:以思想入静,消除杂念为根本:以练神养气为主体;模仿五禽的特有形象,性格而表达共动作。开始时以意导气,用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重点在上丹田)呼吸来配合,使上丹田之气充足,发动肢体运动,使五禽之象与运动融合起来,同时凭着肢体发动的感觉,再去练神、练气、使意、气、体三者紧密桔合,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的目的。古人认为练好五禽术可体会到“虚而灵,灵而通,通而变,变而化,化而虚空,空而飘渺”。这就是说,完全入静以后,大脑就会更加灵敏,意气在体内就更容易通行,而在意气的支配下,肢体就自发地运动、变化,反过来,越变化,大脑就会越安静,空虚,相对地肢体的动作就显得越轻柔、自然。从这里说明,练五禽术不是单纯练拳术,动作必须与意气结合,才能使筋络舒展,骨节松开,血脉通畅,防止疾病发生,健壮身体。

  一般地说,练五禽术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按照各象模仿其动作;第二步领悟各象的特点,并熟记其姿势;第三步存神养气,聚精会神,以意发动肢体。亦即入静以后,思想集中于守窍,先练气,然后用意想各象姿势,只要一想,即可自发地发动起来。

  在整个动作姿势中,都贯串有阴阳动静和刚柔虚实。《五禽经》说: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动而生阴阳,静而生刚柔;虚实即阴阳,动静则刚柔。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阴阳相摩而成象。而易其中,无处不合乎阴阳,无处不合乎法象(指形象动作)。”

  这种阴阳、动静、虚实、刚柔的产生与变化,在保健上的作用很大。  

  练五禽术,不一定依次演练,随便练哪象都可以。下面分述各象的演练方法:  

  一、鹤象

  鹤是一种灵敏、长寿,善于飞腾的鸟。按阴阳五行来说,阳性,为离中之火。仿照鹤象,主要取其灵敏性。能活动周身筋络,灵活关节。特别是在演练中气通三关(尾闾、夹脊、玉枕),直达顶门,运用丹田呼吸和体内气行,使神(意)上、下行动而安静,神静气足,气足而生精,精足而化气,达到三元(元精、元气、元神)合一,可使体健身轻、延年益寿。

  练功开始先作预备式(也叫开始式,古人叫“虚无先天一气”式):立正姿势,头似上顶天空,面微仰,两眼微合而平视,脊背要直,两手下垂,两脚立正成90度。思想入静,屏除杂念,意气合一下沉,意到下丹田,气达涌泉,气沉到不能再沉时,就上提至上丹田静守,当守窍已发动,即意想要练之禽象,想哪一象,就自发地动作起来(如图1) 。 练熊、虎、鹿、猿各象,均由此势开始练起,以下从略)。                          

  1、伏翅式:由预备式起。两手徐徐而起,手心向上,两手中指相对,平脐(如图2);稍停,两手依原式徐徐上起至胸口,同时丹田(指中丹田,以下同)向内绵绵吸气,此时全身毛孔皆开,此谓之辟(如图3)。再将两手渐渐下落至脐,同时丹田也要向外呼气,鼓落充实,此谓之合。这一姿势、是以丹田呼吸随手掌之起落,上下活动,反复进行,不拘次数。   

  2.亮翅式:由上式起,两手自胸前向左右分开伸直,两手心仍向上,同时丹田绵绵吸气(如图4)。

  接作:两手心翻向下,渐渐下垂至与脐平,同时丹田呼气并充实(如图5)。然后两手向上伸平,即仍回原位。如是上下起落,反复进行,不拘次数。

  3、屈腿展翅式:由上式起,两手心向下,两臂上起伸平,同时两脚心悬起,脚尖点地,两腿弯曲如弓状,臀部下坐,坐至半蹲半坐为止。头似向上顶,腰与脊背挺直,丹田吸气(如图6)。练此式时,以慢为宜。

  接作:两手臂徐徐垂下,手与脐平;同时臀腰往上提劲,两腿渐渐由屈而直,两脚复回原式,同时将气呼出丹田充实(如图7)。反复进行,不拘次数。

  4、双翅后摆式:由上式起,两手向后,彻底改变向上外拧,拧至不能再拧为止。在两手向后的同时,头向上顶,臀部下坐,两腿弯曲成弓状,右脚心悬起,脚尖点地,丹田吸气(如图 8)。

  接作:两手用拧劲向左右分开,掌心翻向下,两臂渐渐伸直与肩平,同时两腿由臀腰提劲立直,右脚由悬起而复原位,丹田呼气充实。反复进行,不拘次数。每次两手动作相同,两脚动作互相替换(如图9)。   

  5、移步前后展翅式:接上式,左脚向前进步,脚尖点地,屈膝提脚,右膝用跪力,两膝里扣,同时左臂向后,右臂向前斜上伸,两手同时向外拧劲,身略前俯,鼻尖与左膝相对,腰直,臀坐。丹田呼气充实,将气送于两腿根上(如图10)。换步,右脚前进,脚尖点地,屈膝提脚,左膝用跪力,两膝里扣,同时

  右臂向后,左臂向前斜上伸,两手亦同时向外拧劲,身亦略前俯,腰直,臀坐,鼻尖与右膝相对(如图11)。

  6.转身移步后摆翅式:接上式,如左脚在前即左转身;右脚在前则右转身。向右转身法是:原式右脚在前不动,左脚前进向右斜迈步,与右脚成八字形,随左脚前进时,眼睛看地,拧腰,身由右方向后转,两脚亦随之而后转,转身后,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同时两臂向后伸平外拧劲(如图12)。左转身法与此相同,只是转身方向和左右脚前后位置不同。

  在转身以后,无立即再行转身之必要,须换步前进时,可两手左右分开伸平,同时左脚向前迈步(如果转身后左脚在前,即右脚向前迈步。如图13)。如果右脚再行前进,两臂再向后伸,两手外拧,反复进行,不拘次数。

  二、熊象

  熊是一种体笨力大,性情刚直的兽。从外形上看,熊的动作不灵,或者不太爱动,实际熊是有力的;而且主要用的是内部气力,故有熊是外静内动的说法。按阴阳五行来说,熊是外阴内阳,为坎宫(北方)之水,肾中之阳。模仿熊象,就是取其“用内在之气力”,这种气是真正的阳气,又名“真一祖气”。因此,练熊象的各种动作,着重于内动而外静(这里的静不是不动,是轻缓的动),能使大脑更加虚静,意气相合,井使真精化气,穿关通顶,真气贯通,补还于脑。也就是说,通过演练熊象,可使小周天练得更好。

  熊象演练姿势共七式。

  l、起立拧身式:自预备式起,屈肘,两手自前方上举过肩,手心向上、半向前,五指分开,虎口要圆。随两手上起时两脚分开,腰挺直,臀下坐;两膝前屈,头向上顶(此即仿熊立起来的形象,切记意与内视注意下丹田,使气充足便于发动 (如图14) 。

  接作:手脚依原式不动,上身以腰与臀部为重心向右拧转,拧至不能再拧时,依原式再往左拧,反复进行,不拘次数 (如图15) 。

  2、上肢下推式:接上式,两脚不动,两膝仍前屈,左手随身腰拧转时向左下方推出,头亦向左,目似平视,当左手已推出时,身腰即向右拧转,右手亦随之而向右方推出,如是两脚不动,两手交替反复进行,不拘次数(如图16)。   

  3、摇身按手式:接上式,正身,两脚不动,左手先顺身动而向下按, 左手上起时,右手下按,同时身腰随着左右手的起落,前后、左右摇摆(如图17)。

  4、要物式:接上式,正身,两脚不动,两手手心向上,右手在上斜伸与头平,左手在下与腹平,随腰身向右拧时向右移动(半圆形),头仍上顶,臀 下坐,目注视前方(如图18)。

  由前式随身腰向左拧转时,左手伸起与头平,右手斜下与腹平,自右向左移动,如画半圆形(如图19)。如是反复进行,不拘次数。在练功时如愿随身腰之左右拧转,两手皆向前上伸移转亦可。

  5、抗敌式:两脚仍不动,两手同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如抱如撑,随身腰右拧时,两手手心向右,同时向外用推劲拍出(如图20)。继则两手随身腰向左拧转,变为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反掌向左用推劲拍出(如图21)。

  6、指月式:左脚向前进步,左手同时向左上方伸出,臂半屈半伸,右手掌心向下按劲,臀下坐,腰直挺,头微仰,目顺左手向上注视(如图22)。

  继前式,左脚不动,右脚提起,顺左脚内侧提向右进步,同时左手向下按劲,掌心向下,右手上伸向右伸出,摇肩提身,似指太阳(如图23)。

  7、转身托月式:接上式,如左脚在前,左转身;右脚在前,则右转身。右转身法:右脚不动,左脚向右脚旁斜进步,与右脚成八字形(左脚跟对右脚尖),在向右转身的同时,左手向右托出,掌心向上,右手向下按(如图24)。左转身法同,唯方向相反鼓(如图25)。如是右左转身,反复进行。

  三、虎象

  虎是一种威严勇猛的兽。从其外形上看,头顶爪抓,坐胯挺膝,善于摇头摆尾,鼓荡周身,怒目张望,行如风云,两目光耀,神发于目,威生于爪,怒气勃勃,神威逼人,啸声惊人。按阴阳五行来说,虎是外阴内阳,为坎中之水,肾中真阳。模仿虎象,就是取其神气与其善用爪力和摇头摆尾、鼓荡周身的动  作。这种动作易通督脉并去风邪,练起功来外刚内柔,外动内静,可气通督脉,真精化气入泥丸宫而长寿。

  虎象演练姿势共四式。

  1、左右伏虎扑式:自预备式起,两腿向下屈,两手同时攥拳。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进,两手随之上起与胸平(仍为拳状),再向前推出(抓势),此时手平于上,下丹田之间,手指各分开,曲成钩状,两大指相对,两臂屈伸,如抱如撑。肩松开,肘下沉,脊背与腰挺起,身向前伏,臀后坐;膝微上提,脚腕挺直,脚趾抓地,右膝向下跪,两膝里合,小腹着力于大腿根上,鼻与足,头上顶,目似怒视大指之中间,使气下注下丹田,练此象时,以慢为宜(如图26)。

  接作:右脚先向前垫步,两手同时抓力攥拳,于右脚提起时向怀内搂劲,拳心向下,当两拳接近小腹肘,右脚再向前进步,中丹田同时绵绵吸气,随右脚着地时,两手扑出,丹田呼气向外充实。怒目摇首,坐胯挺膝。犹如伏虎进退猛扑之势,也象猛虎出林的形象(如图27)。

  2、回身扑式:接上式,如左脚在前,右转身;右脚在前,左转身。右转身法:左脚尖微向前移动,随着身从右转,右脚向左脚旁扣步,成八字形。两手攥拳抓力向下搂劲,搂至小腹,左脚随转身向前进步,两拳同时顺胸前伸开成掌,向前扑出。左转身法同,唯方向相反(如图28)。

  3、左右爪力式:用虎爪力步行,左脚斜横向前先垫步,脚尖点地,右脚随后大进一步,进到左脚前边,右手平拳回搂,在右脚前进时随之向前伸开推出,掌心向下,指尖与肩平,左手抓力成拳,向回往下搂劲,至右肘旁,比肘稍下些,头似上顶,脚趾抓地,腰挺直,胯下坐,身腰微向前下伏劲,两臂屈如弓状,用意着力于指尖(不是肢体用力),气充丹田,目似向前怒视(如图29)。

  接作:右脚斜横向前垫步,左脚随同向前大进一步,进到停住。原来的左拳顺右臂旁向前伸开推出,掌心向下,指尖与肩平,精神注意点及身体各部位的劲、力与前式同(如图30)。如是左右交替进行,不拘次数。

  4、爪力回身式:接上式,如欲转身反向前进,遇左脚在前,就向右回身;右脚在前,则向左回身。右回身法:左脚回扣与右脚尖对成八字形;身随右脚根由右向后拧而转回,右脚亦随着向前进步。左手在回身时向怀里楼劲,抓力成拳,拳对右肘下,同时右拳上起齐顶,随回身时向前伸开扑出,形象与上式同(如图31);

  四、鹿象:

  鹿是一种寿长而牲灵的兽,特长于善运尾闾。按善运尾闾,即可使气接通任、督二脉。模仿鹿象,就是取其这一特点。 练时用意引气顺上身(小周夭路线)循环,使体内之气旋转,可通周身之经络,使血脉通畅。练好了甚至可以出现“觉明”现象。

  演练鹿象主要在于配合体内之运气,故其姿势不多,只有两式。

  由预备式起,左脚向前进,随左脚向前进时,两手平肩向前伸出,手心向前;左腿成弓状,但膝不能过脚;右腿向后蹬直,这叫前弓后蹬;头上顶,腰挺直,丹田之气放于左腰根上,即尾闾之左边,以意引气按小周天路线循环1周以至数周(如图32)。

  接作:两手不拉回,左脚不动,右脚前进,右腿成弓状,左腿向后蹬直,头腰如前式,丹田之气放于右腰根上,即尾闾之右边;以意引气按小周天路线循环1至数周(如图33)。

  练时,每换步后的定势时间 可长可短,气转周天之数亦可多可少,左右换步不拘次数。

  五、猿象

  猿是一种机警灵活,好动而无定的兽。按阴阳五行来说,阴性属土。古人认为人的思想与猿性相似,经常动而不定,无所仿照,极易损伤三元,模仿猿象,就是外练肢体运动的灵活性,内练抑制思想活动,以改变其动乱无定的情况,达到思想清静,气通全身,身轻而健壮的目的。

  猿象演练姿势共六式。

  l、献桃式:自预备式起,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进步,两手随左脚的向前进,掌心朝上一并上起,向前伸出,左手伸至齐顶,右手在左手腕旁,五指张开,头上顶,臀部下坐,摆尾,摇肩,晃身。演猿象要慢练,凝神聚气,按法动作,以练其神(意)(如图34)。

  2,左右拧劲式:接上式,左脚不动,右脚向前进步,左右两手阴阳相合,与脚前进的同时,一齐向左拧劲,随拧随动,右手拧至手心朝上,前伸与鼻齐,左手后撤,拧至手心朝外与眉齐。两臂皆半伸,两股相坳(即凹回去),右肩向左随身腰拧劲(如图35),注意动作要慢。

  接作: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进步;左右两手随左足前进时,阴阳相合,并一齐向右拧劲,拧至左手心朝上向前与鼻齐,右手回撤,拧至掌心朝外与眉齐平,两臂半屈伸,两股相坳,左肩向右随腰身拧劲(如图36)。如是左右交替进行,不拘次数。          

  3、转身式:接上式,如左脚在前,右转身;右脚在前,左转身。右转身法:右脚不动,左脚向右脚旁移步,左脚尖对右脚跟,合成八字形,随即从右向后转身,右脚同肘前进,左右两手仍依上式向右拧劲,身法神意与上式右拧劲法同。左转身法同,唯方向相反(如图37)。

  4、回头望月式:接上式,右脚斜左稍后退,左脚尖斜横向右转身进步着地,两股相坳,左右两手亦随转身向后摆动,俟左脚着地,手仍不停顺右膝向前直伸,然后两臂稍回屈,再以右手臂向左膝前伸,掌心朝下,左手伸至右肘旁,手心也向下,腰身向下伏劲,头向后扭,目似向后上视,如同望月(如图38)。

  5、摘果式:接上式,右脚微向里合成斜横形,左脚后退平横着,随即向左转身,左脚迈步蹬出不停即落地,成顺势(两脚成丁字步),后转时是身随步转,左右两手臂随左脚落地放顺时,向左横摆过来一齐伸出,左手伸出与头顶相齐,右手伸至左手腕后,两手心皆向下,手指张开抓力,两臂皆半屈,两股相坳,头顶胯坠,臀后坐劲,目似顺右手前视(如图39)。

  6、坠枝式:左右两手不动,随两臂之拧劲,一齐向左拧劲,身腰随之而扭,拧至左手掌心朝外,手与眉齐,肘与肩平,右臂与左膝对正,掌心向下前伸与喉平(如图40)。

  接作:左脚不动,右脚向前进步;左右两臂同时一齐向右拧,横力伸出,右手心朝下,伸至高与顶平,左手心朝上伸至右手腕后,两臂屈伸,指合抓力,摇肩提身(如图41)。左右交替进行,不拘次数。  

  全部演完,收式归于预备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薛颠胡耀贞华佗五禽经第3页,华佗五禽戏,华佗五禽戏口诀,华佗原版五禽戏图解,华佗原版五禽戏,华佗五禽戏图解,华佗五禽戏功法图解
五禽戏
混元太极拳24式讲解之 (十八)中盘
(典藏) 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大雁气功前六十四式功法
中华道家气功 | 无极静功养生十二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