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嵇康养生论原文_嵇康养生论 译文

嵇康养生论 原文_嵇康养生论 译文

 

嵇康养生论 原文,养生论是嵇康众多作品中比较特别的作品,这篇作品不是谈文学谈思想,而是与后人谈养身,谈修心养性,也算是开创了早起养生的先河,下面是关于养生论的原文和译文,一起来看看吧!

 

嵇康养生论 原文: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

  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於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馀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

  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

  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夫为稼於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燋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

  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於旱苗者也。

  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於情,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

  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馀斛。田种一也,至於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

  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

  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

  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

  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

  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

  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销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

  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其自用甚者,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夭於众难。

  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

  至于措身失理,亡之於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智以下,谓之自然。

  纵少觉悟,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

  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驰骋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寿。仰观俯察,莫不皆然。

  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

  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

  其次,自力服药,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

  或益之以畎浍,而泄之以尾闾。

  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原,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后,又恐两失,

  内怀犹豫,心战於内,物诱於外,交赊相倾,如此复败者。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

  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

  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善养生者则不然矣。

  清虚静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

  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然后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

若此以往,恕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嵇康养生论 译文:

  世上有人认爲神仙可以通过学习变成,不死可以经过努力实现。有人说:高寿至多一百二十岁,古今相同,超过这个寿限以上,没有不是虚假的。这两种说法都不符合实情。愿试以粗略地论述这个问题。

  神仙虽然不能亲眼所见,但是古代书籍里记载的,前代史书中传说的,都明白地论述了神仙之事,神仙存在是必定的了。似乎他们独受异常之气,禀承天然,并非是久学所能实现的。至于导气养性得当,用来达到性命的极限,长则获一千多岁,短则大约数百岁,是可以有的。但是世人都不精于导气养性之术,所以没有什麽人能达到这样的寿限。

  凭什麽证明这一点呢?通过服药来发汗,有时不能得汗;这羞愧之情一旦聚集,便大汗淋漓。整个早晨不食,就昏昏沈沈地想睡;而心怀深忧,便直至天亮也不合眼。梳子用来理鬓,厚酒可以使面顔红热,只是得到这样的结果;而勇士之怒,其怒容所见大不相同,竟至头发坚立顶起帽子。从这些方面说来,精神对于形体,好比国家有君王一般。精神在内部躁乱不安,形体就会在外部遭到损害,好象国君在上位昏庸,国中之人使会在下面作乱一样。

  在商汤大旱之年种植庄稼,偏受过一回灌溉的庄稼,虽然最终难免枯死,但必然迟些时日枯萎。既然这样,那末灌溉一次的益处实在不可轻视啊。然而世人常说发怒一回不会侵害生机,悲哀一次不能伤及身体,使轻率而放纵,这好比不明灌溉一次的益处,却期望由枯萎的禾苗结出茁壮的稻谷一般。所以有才德的人懂得形体依赖精神而形成,精神凭籍形体而存在,领悟生机的容易丧失,明晓一过的危害。所以陶冶性情用来保养精神,安定心志用来健全形体,爱憎忧喜等情感不存于心,清静淡泊,没有任何贪恋,从而使体和气平;又施行呼吸吐纳的养生方法,服食丹药,调养身体,使形体与精神互相结合,表里完全贯通。

  田种法,一亩收得十斛,就称它良田,这是社会上的一般看法。不知区种一亩可收一百多斛。田地、种子相同,由于种植管理的方法不同,功效就相差很远。说商人不能获取十倍的利息,农夫没有获取百斛的希望,这是墨守常规而不知变通的看法啊。

  多吃豆令人身重,过食榆使人嗜睡,合欢可以叫人消除仇怒,萱草能够让人忘掉忧愁,这是愚蠢之人和聪明之人共同知道的常识。荤辛的大蒜伤害视力,有毒的河豚不养身体,这也是一般的人都懂得的道理。身凡居头部会逐渐变黑,雄麝食柏药能産生麝香,居住在山区颈部容易生瘿,生活在晋地牙齿常会发黄。从这些事例推而论之,凡是所食之物,其气皆能熏陶情志,染变形体,没有什麽不相合的。难道只是多食豆使身体重滞而不能轻捷,多食蒜使眼睛伤害而不能使它明亮,多食枣使牙齿变黄而不能坚固,多食柏药而使雄麝産生香气而不能发出腥味吗?

  所以神农氏说:“上品药延年益寿,中品药调理情志”的话,实在懂得性命的道理,并通晓保养啊。但是一般人不明这一点,只看到五谷的作用,双目被外界之物迷惑,只沉这在歌舞女色之中,雨耳爲淫邪之声充斥,厚味煎熬他们的脏腑,酒浆腐蚀他们的肠胃,香气朽烂他们的骨髓,喜怒扰乱他们的正气,思虑消耗他们的精神,哀乐祸害他们的纯和之性。以藐小单薄的躯体,却受到多方的攻伐;以容易耗竭的身子,却遭致内外的夹击。人身并非木石,怎麽能够久长呢?

  那些过于自用的人,饮食不能节制,就发生各种疾病;贪恋女色不知厌倦,就导致精力衰竭;风寒邪气侵袭,各种毒物伤害,中途死在这些灾难之下。世人都知道并给以嘲笑、哀怜,说她们不善于养生。至于养生失当,对于致病的迹象疏忽,这些迹象累积就形成损伤,多次损伤便导致衰弱,由衰弱而发白,由发白而疲极,由疲极而死亡,竟迷迷糊糊地不明衰亡之因。中等才智以下的人,认爲这些是自然现象。即使稍微醒悟,也都在得病时叹息悔恨,却不知在病患未有征兆时小心地防范各种危险。这好比齐桓侯身染致命的疾患;却谴责扁鹊的先见之明,把感觉病痛的时候,作爲患病之初啊。病害在刚露征兆时已经形成,却在其显著时方才救治,所以有毫无功效的治疗;奔竞于常人之间,所以只能达到一般的寿限。全面观察人间,没有不都是这样的。一般人喜用多数人的情况来证实自己的看法,用与常人相同的寿限来安慰自己,认爲天地间的事理,完全在这里了。有些人即使听说养生之事,却以一孔之见判断,说它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其次,有些人犹豫不决,虽然稍微庶慕养生的精妙,但是不知道它的道理;又其次,有些人尽力服食丹药,一年半载以后,用力辛勤却未获效验,志意已经衰退,半途而废。有的人补益身体好象田间小沟的的涓涓细流,而消耗正气却如海水归处的奔腾洪流,还想坐待明显的报答;有的人强抑感情隐忍欲望,舍弃宏愿。而食色的嗜好常在耳目之前,养生的功效却在数十年之后,又担心两者都要失去,心中犹豫不决,思想交争于内,物欲引诱于外,食色嗜好与养生功效互相排挤,象这样必然又导致失败。

  养生的道理精微深奥,可以从事理上推知它,难以用眼睛来识别它。譬如枕木、樟木生长到七年,然后方可分别。现在以急于求成之心,跨入清心寡欲之路,意图速成却收效缓慢,希望切近却应和遥远,所以不能坚持到底。

  衆多的人既由于不明养生的功效就不探索,而探索的人因爲不能专心就失去功业,偏执一端的人因爲不全面施行养生方法就不获成效,追求技艺的人因爲小道就自行沉迷。所有这几种人,要速成长寿,万人中没有一人能成功。

  善于养生的人就不是这样,心地清净虚无,精神专注通畅,减少私情欲望。知道名利地位伤害精神,所以忽略不求,并非在思想上贪求而在行动中强行克制;认识厚味危及生机,所以弃置不顾,并非内心贪恋然后抑制。名位厚味因能使心受害就不留存于心,精神气魄因淳朴恬静而特别饱满。胸怀坦荡没有忧愁,心地宁静没有思虑。又用纯一之理约束自己,用和协之气调养自己,和之气和纯一之理逐日增加,最终达到安定境界。然后用灵芝重蒸,用甘泉滋润,用朝阳沐浴,用音乐安神,无所作爲,自有所得,身体轻健,心境沈静,忘掉物质的欢乐然后愉悦常足,摆脱形体的劳累然后身体长存。象这样坚持下去,几乎可同羡门、王乔比较年寿短长,怎麽说没有这种可能性呢!

 

嵇康个人资料:

  嵇康(224年-263年,一说223年-262年),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嵇康的主要成就在于,身后留下了许多文学作品,不仅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其次,及其人格魅力令他在当时亦属名士,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宗教人物等多重属性,后世学者对他的解读也趋于多元化。

 

嵇康最有名的诗:《广陵散》,《养生论》

  《广陵散》介绍:

  《广陵散》的各曲段分为井里(聂政故乡)、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也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即古时的《聂政刺韩王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今所见《广陵散》谱重要者有三,以《神奇秘谱》的《广陵散》为最早,也较为完整,是今日经常演奏的版本。全曲共45段。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

  《养生论》介绍:

    养生论文名。三国·嵇康作。本文是我国古代养生论著中较早的名篇。本文论述了养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主张形神共养,尤重养神;提出养生应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以防患于未然;要求养生须持之以恒,通达明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养生途径。文章论述透彻,富有文采。现存《嵇中散集》、《昭明文选》等书中。

===================================================

  [原文]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①;或云上寿百二十②,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③。此皆两失其情④。请试粗论之。·

  夫神仙虽不目见⑤,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⑥,其有必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⑦,非积学所能致也⑧。至於导养得理⑨,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注释]

  ①致:获得;实现。

  ②上寿:上等寿命。指最长的寿命。·

  ③妖妄:虚假。

  ④此:指上文的两种说法。两:皆;并。

  ⑤目:用眼睛。作状语。

  ⑥较:通“皎”。明白;清楚。

  ⑦自然:天然。

  ⑧积学:长期学习。

  ⑨导养:导气养性。道家的养生之术。

  [原文]

  何以言之?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①。终朝未餐②,则嚣然思食③;而曾子街哀④,七日不饥。夜分而坐⑤,则低迷思寝⑥;内怀殷忧⑦,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⑧,醇醴发颜⑨,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⑩,植发街冠11。由此言之,精神之於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於中,而形丧於外,犹君昏於上,国乱於下也。

  [注释].

  ①涣然流离:大汗淋漓。涣然,水盛大的样子。流离,犹“淋漓”,沾湿或流滴貌。

  ②终朝:整个早晨。

  ③嚣:通“枵”。空虚。此谓饥饿。

  ④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的学生,以孝著称。衔:含。引申为藏在心中。

  ⑤夜分:夜半。‘

  ⑥低迷:谓昏沉迷糊。

  ⑦殷忧:深忧。

  ⑧劲刷:梳子。古代多用竹木制成,比棕毛刷坚硬,故称劲刷。

  ⑨醇醴:厚酒;烈酒。

  ⑩赫然:盛怒的样子。殊观:不同的景象。此谓面容大变。

  11植:竖起;树立。

  [原文]

  夫为稼於汤之世①,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於煤烂,必一溉者後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②。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③,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O,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壳於旱苗者也⑤。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楼於情7,忧喜不留於意,泊然无感8”,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9,表衷俱济也。

  夫田种者⑩,一亩十斛11,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余斛12。田、种一也13,至於树养不同14,则功效相悬。谓商无十倍之价15,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

  [注释]

  ①为稼:种庄稼。汤:商代开国君王。传说商汤时曾大旱七年。

  ②诬:抹杀;轻视。

  ③侵:伤害。

  ④轻而肆之:轻率地放纵情欲。轻,轻率。肆,放纵。

  ⑤嘉谷:好的庄稼。

  ⑥生理:犹“生机”。

  ⑦楼:“栖”的异体字。留。

  ⑧泊然:清净淡?白的样子。

  ⑨亲:亲附;结合。

  ⑩田种(众):散播漫种的耕作方法。

  11斛(hd胡):量器名,亦为容量单位。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改为五斗。

  12区种:把作物种在带状低畦或方形浅穴的小区内,精耕细作,集中施肥、灌水,适当

  密植的耕作方法。;

  13种(zh~ng肿):种子。

  14树养:种植管理的方法。

  15价:盈利;获利。

  [原文]

  且豆令人重①,榆令人瞑③,合欢蠲忿①,萱草忘忧④,愚智所共知也。薰辛害目⑤,豚鱼不养⑥,常世所识也。虱处头而黑①,麝食柏而香⑧,颈处险而瘿9,齿居晋而黄⑩。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11,莫不相应。岂惟蒸之使重而无使轻,害之使暗而无使明,薰之使黄而无使坚,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12?

  故神农曰“上药养命,中药养性”者,诚知性命之理,因辅养以通也。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13,目惑玄黄14,耳务淫哇15。滋味煎其府藏,醴醪鬻其肠胃16,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17,思虑销其精神18,哀乐殃其平粹19。夫以蕞尔之躯20,攻之者非一涂21;易竭之身,而外内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22?

  [注释]

  ①且:句首语气助词。重:身体重滞。《神农本草经》言黑大豆“久服,令人身

  ②榆:亦称白榆。《神农本草经》言其皮、叶皆能“疗不眠”。

  ③合欢:一名马缨花。《神农本草经》言其“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蠲

  (ju6n捐):消除。

  ④萱草:同“谖草”。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一种草。又名忘忧、宜男、金针花等。

  ⑤薰辛:辛辣刺激之物。此指大蒜。薰,同“荤”。李善注引《养生要》曰:“大蒜多

  食,荤辛害目。

  ⑥豚鱼:即河豚鱼。李时珍言其“不中食”,因其卵巢、血液和肝脏有剧毒。

  ·⑦虱处头而黑:《抱朴子》认为头虱著身则渐白,身虱著头则渐黑。

  ⑧麝食柏而香:《名医别录》:“麝形似獐,常食柏叶,五月得香。”

  ⑨颈处险而瘿:意为生活在山区的人,颈部易生瘿。因山区多轻水。《吕氏春秋·尽数》:

  “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险,通“岩”,山崖。瘿,颈项部生长的肿瘤,类似甲状腺肿大一

  类病。

  ⑩齿居晋而黄:意为生活在晋地(今山西一带)的人,牙齿易变黄。因晋地产枣。李时

  珍言“啖枣多,令人齿黄生灵”,可参。

  11蒸性染身:熏陶情志,影响形体。

  12芬:香气。此谓香气侵袭。延:据黄省曾注,当为,生肉酱。此

  指其腥味。!

  13鱿:“耽”的异体字。沉溺。

  当为“胆(8h6n山)”,生肉酱。此

  14玄黄:《周易·坤卦·文言》有“天玄而地黄”句,后因以“玄黄”代称天地。此泛指

  自然界的事物。

  15淫哇:淫邪不正之声。

  16醴醪:厚味酒。义同“醇醴”。鬻即“煮”字。煎熬;腐蚀。;

  17悖:扰乱。;;

  18销:消耗。i;‘

  19殃:危害;残害。平粹:宁静纯粹的情绪。

  20蕞尔:小貌。尔,词尾。;

  21涂:通“途”。途径;道路。:

  22其:岂。

  [原文]

  其自用甚者Q),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风寒所灾,百毒所伤,中道天於众难②。世皆知笑悼,谓之不善持生也③。至於措身失理山,亡之於微③,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⑥。中智以下,谓之自然。纵少觉悟⑦,咸叹恨於所遇之初,而不知慎众险於未兆⑧;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而怒扁鹊之先见⑨,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无功之治;驰骋常人之域⑩,故有一切之寿11。仰观俯察12,莫不皆然。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纵闻养生之事,则断以所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13,莫知所由14;其次自力服药15,半年一年,劳而未验16,志以厌衰17,中路复废。或益之以畎瀹18,而泄之以尾闾19,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束荣愿,而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数十年之後20,又恐两失,内怀犹豫,心战於内21,物诱於外,交赊相倾22,如此复败者。

  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难以目识。譬犹豫章生七年23,然後可觉耳。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24,意速而事迟,望近而应远,故莫能相终。

  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25,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26,追术者以小道自溺27。凡若此类,故欲之者万无一能成也。

  [注释]

  ①自用:只凭自己主观意图行事,不听劝告。

  ②中道:中途;半路上。此指生命的中途。

  ③持生:养生。

  ④措身:安身;置身。

  ⑤亡:失;疏忽。

  ⑥闷若无端:迷迷糊糊地不知衰亡的原因。闷若,犹闷闷然,愚味的样子。无端,无

  因,不明原因。

  ⑦纵:纵使;即使。少:稍微。

  ⑧未兆:尚未显露征兆。兆,征兆,苗头。

  ⑨“是由”两句:事见《扁鹊传》。由,通“犹”,好像。

  ⑩驰骋:纵马奔驰。引申为奔走、趋附。

  11一切:一般;普通。

  12仰观俯察:谓全面观察。

  13庶:庶慕;仰慕。几:微。此指养生的精妙。

  14所由:所从。如何做。

  15自力:尽自己的力量。

  16劳:辛劳;辛苦。

  17以:通“已”。已经。

  18畎浍(qu6nkuh犬快):田间水沟。喻少。

  19尾闾:传说海水所归之处。喻多。

  20所希:此指养生的效验。希,希求。

  21战:交战;斗争。

  22交:近。此指物质嗜好之近。赊:远。此指养生效验之完。倾:倾轧;排挤。

  23豫章:豫,枕木。章,樟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张守节《正义》:二木生至七

  年,枕、章乃可分别。

  24希静:无声。此指清心寡欲的修养。

  25悠悠:众多

  26“偏恃“句:作者认为修性保神和服食养身是两种互相联系的养生方法,应配合进行,若偏执其一,则难获功效。

27.  追:追求。溺:沉溺;沉迷。

  [原文]

  善养生者则不然也,清虚静泰①,少私寡欲。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②,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後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③,神气以醇泊独著④。

  旷然无忧患⑤,寂然无思虑⑥。又守之以一⑦,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⑧。然後蒸以灵芝,润以醴泉⑨,曦以朝阳⑩,绥以五弦④,无为自得⑩,体妙心玄⑩,忘欢而後乐足;遣生而後身存。若此以往,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⑩,何为其无有哉!;

  [注释]

  ①清虚静泰:谓心地清净,行动安和。

  ②营:求。

  ③累:带累;使受害。

  ④醇泊:淳朴恬静。

  ⑤旷然:开朗貌。

  ⑥寂然:安静貌。

  ⑦一:纯一;专一。

  ⑧大顺:指安定的境界。语见《老子》第六十五章。

  ⑨醴泉:甘美的泉水。

  ⑩曦:晒。

  11绥:安抚。五弦:泛指音乐。

  12无为:清净虚无,顺应自然,道家称为“无为”。

13体妙心玄:身体轻妙,心境高远。玄,深远,高远。

http://xcqx18.blog.163.com/blog/static/1893092762008614455074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居集粹 | 连皇帝都抄了两遍的养生论(养生精品收藏)
传统文化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嵇康与《广陵散》
名士风流:嵇康与《广陵散》
广陵恨[沁园春]
广陵散有没有失传?肯定没有,只是嵇康版本的不在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