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有达到“生灭随观智”才能体会到智慧断除烦恼的情形
●新浪网友:如是老师:我刚刚开始学习观察念头,有个疑问要请教。好像观察念头的这个东西(或者觉知力?)......换句话说,心里到底是有两个程序并行在运行?还是交替运行?
■如是:观念头时,心里到底是有两个程序在运行?还是(一个程序)交替运行?这个问题只有在修行的后期,修的非常好的时候,你自己才会清楚体会到。而在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你不知道这个问题,并不障碍你的修行。反而是,当你知道了这个答案,可能会障碍你的修行。

  有时间了拜读一下《大念住经》,这是一部指导禅修的最主要的经典,所有的禅修方法,基本上都是从那里来的。拜读这部经典对理解修行原理,掌握修行方法非常有益。佛陀在整部《大念住经》中并没有回答这样的问题,只是教导我们观察身、受、心、法等。

  在禅修期间,修行者不需要知道观察身心的是谁(当然它是心,但你不需要研究它);还有提出“观者与被观者是一个还是两个”这类问题,对实修者来说,不去想这些事情可能更有益处。如果你要在理论上先知道答案,那么,多数情况下,它会形成障碍。或者它会让你在那些无用的理论上反复研究,浪费时间。

  在一开始学习禅修,掌握佛陀教导的指导原则非常重要,这些指导原则都在《大念住经》中。当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并开始练习,那么,你的问题就开始在化解,而真正的知识——不同于世俗的知识,就开始展现。这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一开始,重点是需要理解并掌握正确的方法,然后坚持练习。

----------------------
——时常保持在当下的情境中,是否可以作为练习定力的一种方法。
■如是:保持在当下,这已经是在刹那定中了。

——我在努力保持在当下状态中的时刻,感觉到很少有别的杂念,
■如是:你的这个说法需要再加理清。当下是有内容的,例如你正在观一个入息或一个出息,或正在观一个抬臂的动作,这就是“当下”。
没有内容的当下是不存在的。

    至于你谈及的“不生不灭的心的本来存在状态,心是永恒的。”这样理解心是不妥当的。在有为法界,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所以不应该用“不生不灭”、“永恒”来形容心的状态。
   
   佛陀揭示的心的特点是“无常、苦、无我”,这是最正确最科学的。至于无为法界的心的存在状态,那是不可以用人类现有的思想和词语去理解和描述的,所以,佛陀在世时也不谈论这一部分内容。

-----------------------------
●海豚:如是老师:修内观已经一年了,虽然感觉有很大进步,前一段时间由于人际关系的问题,一时未能抵挡住烦恼的侵袭,等它蔓延开来,痛苦不堪,我应该怎样做?请指教!

■如是:你的内观修习已经有一年时间了,从你叙述的情形看,现在,烦恼依然可以引生内在的很大痛苦,你还无法抵挡烦恼的侵袭。不要急,一般而言,一年的修习时间最多只能打下一个非常简单的基础。这个阶段的修行者,减轻烦恼只能依靠“戒”与“定”。

  身心实相没有现前,真正的智慧还无法生起,处在这个修行阶段,你是无法通过智慧来断除烦恼的。内观修习中,只有达到“十六阶智”的第四阶智“生灭随观智”,修行者才能体会到智慧断除烦恼的情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界定法师:漫说《杂阿含》(卷十七)~P 484经(跋陀罗经):本经是阿难与跋陀罗二者的问答录。
禅修世界--定04
我的禅修之旅
《如何走上中道》问答部分完整版
十四、实修手册第九章
《唯一路》|第三篇:修行的死胡同(全文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