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氏太极拳(九十式)中架演式之形成

 田颖嘉  文

杨氏太极拳(九十式)中架,原系先师祖杨健侯老先生为学者便于学练小架所创编。因小架重意而不重形,故式走架,式高步小,盘圈大小、多寡,由“气”而领。圈系内动,显影见微,似有似无,且拳中掺入随“意”而发之放劲,发时哼哈震耳。再则,动作时缓时疾,时刚时柔,皆顺“劲”而变,无一定谱,无怪乎从学者不得要领。后老先生在教学中,将小架中显影见微内动之圈(缠丝劲)放大、放缓,动作展现到位,以引发学者盘圈之运行。随后,又为学者强化基本功和内功修炼考虑,而将走架放低、放缓,并增加适当之动作。到时再配合调息、走劲等训练,才逐渐形成目前所谓的中架。整套拳架共分三节。第一节十五式,第二节三十三式,第三节四十二式,合计九十式。中架动作柔缓舒展,走架为四平架,且前后式式之间行气、走劲、转接相衔,贯穿一线,正合常人调养气息之运动规律。故特具提增内功,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之效。一般练至内功深厚时,外柔内刚,气附体表,出手沉绵沾粘,演式自有一种慑人心神之气势。

习练中架,实则可繁可简,可难可易。既可分节练之,亦可合而练之,此皆视个人体质而定。杨家昔日亦系因人施教也。壮实者,可从基本功、盘圈、调息、走劲,逐步练至具备练小架之条件;养身者,可先从第一节学起,站式由高练低,先省略盘圈,逐渐配合调息,再视个人需求增练第二节,甚至第三节,以及增练盘圈;病弱者,则可仅练第一节,甚至先从一式、二式练起。站式放高,省去盘圈,走顺内部经络,调活气血之周转,自能倍益于肌体之康复。实则目前流行之八十五式大架,即从九十式中架简化而来。有人曰:太极拳练的也是气功。此言确然。但太极拳所练者为“动气功”。其调息行气均于运动中自然通导行之,无一丝人为强制吐纳。故动作正确,转接顺续贯穿,气脉自通。反之,祗多无效。绝无气行走偏、走岔致病等虑。

    中架由于盘圈、调息、走劲、转接等动作,仍有部分内劲掺入,一般实难用笔墨能言之尽。小架之难书更甚于中架,故传拳至今未有通俗简明之范本流传。

 

             田兆麟师祖演练杨氏太极拳推手之四正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氏太极拳103式与85式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如何练就太极内功强大的暴发力?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换位逢转必沉”
如何练习陈式太极拳内功技击法
杨氏太极拳内功修炼八法
杨氏太极拳内功劲法.魏树人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