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時中學社暨鄭子太極拳研究會聯誼活動-太極拳講座紀實/梅墨生教授

時中學社暨鄭子太極拳研究會聯誼活動-太極拳講座紀實/梅墨生教授

   者:梅墨生教授

  整理者:朱昆槐教授

  講座時間:時間:2014年6月21日上午10時

  講座地點:台北市圓山劍潭青年活動中心欣悅廳

  講授內容:

  ○、開場白

  我這次來到台灣,適逢徐先生九十大壽,我今天也藉這個機會,給徐先生奉上一首我的拙詩,也不妨讀給大家聽,大家同賀。

  徐老齡高至九旬,

  猶然腰硬足精神。

  有功鄭子時中社,

  無愧台灣太極人。

  平淡冲和真靄靄,

  溫文爾雅自恂恂。

  忘年交為先生賀,

  提挈陰陽壽大椿(註1)。

  台灣時中太極拳學社社長徐憶中先生,今年七月將九十大慶,屆時余已返大陸,以此預為先生壽。甲午仲夏覺公客台北。

  (註1):大椿(ㄔㄨㄣ),出於《莊子、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故大椿比喻高壽。

  一、引言

  我現在很榮幸,徐先生給我一個機會,向各位太極同道,各位朋友,匯報我的一點對太極的認識。禪宗有一句話說:「初學三年,天下去得;再學三年,寸步難行。」其實我現在就是「寸步難行」的時候。所以呢,越學越不敢說話了。但是,我已經被徐先生逼到這一步了,所以我只好瞎說,說得不對的地方,各位指教。

  儒學大師馬一浮先生,曾經對浙大的畢業諸生講一番話,他說:國家生命所繫,實繫於文化,而文化的根本則在思想,從聞見得來的是知識;由自己體察、由自己體究,能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成立一種體系,名為思想。

  我們太極拳被稱為〝太極〞之拳,這就是思想,這就不止是知識。所以我覺得好多朋友啊,海峽兩岸也好,我行走在世界各地遇到的同行也好,大家真的,既沉迷又困惑,說這太極拳,好多人說,我越練越覺得不知道怎麼練啊!還有好多人就爭論這門派之見哪,師承之見哪﹒﹒﹒。我是一個沒有門戶之見的人,我覺得我們在真理面前,大家都是學生,都不應該執著。佛家說:不要落入我執障。我覺得我們不要誤入我執。但我們一旦發現大道之門的時候,你可以執著,越執著越好,執著而日用,可能你就受益了。

  我呢,也是太極門中的一個小學生。當然,我也學了三十年了,但是有一點點體會和認識,或者也不斷的在思考。此次來台,跟台灣的武術界、仙學界、太極拳界,很多朋友先進交流、探討,我也多有領悟。將會滿載而歸啊。還有藝術界、學術界的朋友。所以我在想一些問題而已,我把我的想法,提供給諸位參考,不對的地方大家批評,如果覺得還能有點用處,也供大家參酌。

  二、太極拳源流

  我始終認為,太極是我們中華武術所有門派有名的拳種裏,最晚出的拳種,我想應該是這樣,就是在這之前呢,先不說什麼少林,也不說什麼長式拳,說什麼齊家拳。我們也不說什麼南拳,更不用再說形意、八卦,都比太極拳出現的早。就是作為太極拳這個名字的出現,它也是不太早的。但我這樣說,以我手頭的有些資料,以我的了解,後來口頭師承們傳承的說法,太極拳的出現可不見得晚,以我的老師李經梧先生,在趙鐵庵師爺那裏得到的那本秘譜,其中有「宋式家傳太極功源流支派論」,那上面就說,在南北朝時期,就有安徽人程靈洗就傳類似的拳,但它不叫太極拳,到了唐代,有李道子,到了宋元的時候又有夫子李,當然就有好多樣的前人在那裏演練,叫「後天法,先天拳」。那麼他們這些拳叫什麼,都不叫太極拳,但它們的道理似乎都是太極拳。所以這傳承呢,我想它應該不晚,它是「逐漸醞釀,慢慢成熟」,經歷代先賢,對武學有貢獻的先輩,一點點的成熟。是不是到了張三丰,他成為集大成者,我想應該是。到了唐豪出現,他提出來,陳家溝是太極拳的創始發源之地,是由陳王庭等等,那麼這個呢?我也不否定,但是我想他也不能肯定。因為我本身也是從李經梧老師練陳氏拳,而李經梧老師這陳式拳學自於陳發科師爺,那我應該也替陳家說話,但我覺得在真理面前,不說私話,它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我不能斷言,陳式拳不是太極拳的發源地,但我也不能肯定。

  以我的前輩,他們都說太極拳是張三丰始祖,所以我也從眾。夫子說:「吾從眾」。我也從眾,那我覺得大家都這麼說。那麼太極拳的歷史大家都知道,一筆糊塗賬,真的是你爭我奪。我來到台灣以後接觸了練陳式的,不同的練陳式的。練楊式的,當然台灣最多是練楊式的,其次是陳式。當然,別的式就很少。大家也是各說各的。我是覺得在沒有新的證據面前,大家姑且先放下這個爭論。如果有新的材料和證明,大家再來討論。換句話,即便是你真的討論出來,太極拳誰是始祖,也未必給你榮光太多。你自己沒有練上身,自己沒有受益,其實也不過虛榮而已。我覺得人生啊,好多人被虛榮二字所誤。門派之爭在我看來,純粹是私門私見,私己私利。如果沒有名利之心,放下,大可不必如此爭。

  太極拳它來自什麼?那我就說:來自伏羲。我以為此一說可平眾紛爭議。那就是說,太極拳來自於我們上古的先祖,大家都不要爭。太極拳文化一元,對不對?它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一個創造,這個大家應該無異議。就像黃帝二十五子,後來一個個分封出去,各有自己的封地。然後各自以封地為姓,再傳下來,我們都是炎黃的子孫吧!百分之99。9都是,大家都不要爭。其實我們太極拳,來自於中華文明,創造於中華文化,凝結了中華文化的核心精神。我想大家無異議吧!那麼這樣的話,我們說創自伏羲人文初祖,還是創自於黃老,還是來自於夫子,孔子,都不重要,我們都可以等待新的出土再討論,如果你有證據,鐵證如山,那好啊,那我們就把牌位上增加一個明確的始祖。如果沒有,那麼中華文化就是太極拳的始祖。我個人這麼看。

  當然我覺得近代以降,人心丕變,世風不古,所以人們都在功利社會裡撲騰,在我這個世俗人看來,都夠世俗了,沒意思。當然如果再要弄虛作假,再要偽造和竄改歷史,那更無聊!天日昭昭,無聊,無聊,那是欺師滅祖。所以我覺得呢,這個問題我說點我自己的看法。

  三、太極是哲理,拳是武功

  那回頭我再到前面說,太極拳,太極是哲理,對吧。拳,是武功。我覺得這三個字,我這樣解釋,應該也大體不錯。太極是哲理,是它的文化屬性,哲學是它拳種的內涵,而且他是前邊,它是定義。拳呢,是武功,所以我們近代以來,就我所聞所見所感好多地方,至少大陸是這樣,把太極拳真的練成了太極操。太極拳練成了太極操,也沒什麼不好,對吧?所以我在好多場合說太極拳有好多種,太極拳有好多層次,比如有人就練太極操式的拳,活動活動筋骨,每天早起,也挺好啊,呼吸新鮮空氣,是吧?導氣引之放長,舒展筋骨,也沒什麼不好,但是呢,它離那個拳,離武術,離武功,當然更別說離武道和武藝了,可能還有距離。那你練到這個程度,領悟到這個程度,那也受益到這個程度。所以我說,你認識到什麼層次的太極拳,你就受益到什麼程度。這不用爭。那麼井蛙,當然不能語江河。所以我覺得有時候可笑啊,大肚能容,可笑可笑。就是以井蛙之見要測江海,這個就可笑了。如果我就是井蛙,沒關係,我就在這小井裡自得其樂,我自娛自樂,那也挺好啊,但是他要作大言,「大言炎炎,小言詹詹」(編註:出自(莊子、齊物論),意即:有智慧的人,言論豁達,小智慧的人,喋喋不休),我覺得那就可笑了,我去年剛去世的我的師輩,胡海牙先生。也是著名的太極家,中醫,道家內丹的泰斗;一百歲,他健在的時候95歲,他跟我說:以我一生所見,世上健身無過太極拳,最好的健身運動,最好的延年益壽的功法。他跟我好幾次講這個話。那麼,如果你能夠練拳功,練的是太極之拳功,那麼你的受益肯定就深了。我們大陸發行廣播操,那都第七套了,我都不關心了,在我上學的時候第三套,後來不斷在推廣新的,就像現在太極拳競賽套路,也不斷在出現新的,這些東西,我也以為是官方的私利,我要掌握話語權,我要評段位,我要讓你比賽獲獎,其實我覺得真的有必要出那麼多套嗎?真的有必要一個一個的出嗎?然後這個名家再出一個,那個名家再改變一個。真的,我是一個還算有自知之明的人,我認為這些後輩的智慧,未必有比我們的先人高啊,但我們自作聰明的程度實在是比我們的先人高。我這個人就說真話,真話有的時候不好聽。真的,我們有必要床上加床,屋上架屋嗎?不斷地你改變一個,我也改變一個,你三十八式,我四十二式,你二十五式,還有什麼十二式,什麼十六式,我不太明白,說真的,不明白。第一,我以為太極拳那個數,那個式子的那個「式」,它是有易經的道理的。鄭曼青先生改編的三十七式,就我理解,三十七式這個數字啊,它本身是三十六式,天罡之數三十六,只是再加上一個起式,或者預備式,也就是說沒有式子的那個式,那成為三十七。實際上它是三十六天罡數。我覺得應該是這樣,或者天地再合一,加一數。它是有數理的,不是我們隨便可以改的,四十二,我不懂這個在易理是什麼道理,四十八,這在易理是什麼式子?五十二,我更不理解是什麼式子。我們易經理有大演之數-五十五。所以天地之數五十五。那麼十三式太極那有道理,我們不懂得這個。十三是什麼?十二,我們天干地支,十二地支,再加一個。所以現在我們好多改編的人攏統的說,我對事不對人,其實對我們祖宗的學問,好多人可能還沒窮究他的學理啊,但是真的太自作聰明啊,太多太多,以為我自己編個東西我就是開門立派,在我們畫界,藝術界,我經常對這樣的先生敬而遠之。如果這麼容易就開宗立派,我們都是宗師了。那宗師也就不值錢了。真的,我覺得,我是一個中華文化的深愛者,所以我才說這些。我愛之深,痛之切。我覺得我們後人,不要數典忘祖,把祖先的東西弄得驢唇馬嘴,支離破碎。我們傳承還沒有傳承過來,好東西我們還沒弄明白呢,我們就自作聰明了,我覺得這是很悲哀的事情,但是卑小如我,無力阻擋這些社會風氣,但是我是有機會向大家匯報我的看法,大家共同思考。我相信在座絕大多數都是真正熱愛我們中華文化,真正受益於太極拳,真正對於我們祖宗的這一門武學,武功,文化,執迷熱愛,而且一定都有受益,才會這樣,所以在這樣一個機會,我就跟大家匯報這一個觀點。

  四、太極拳是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思想

  我覺得,太極拳既然是拳功,它施之於外用,在內裏它是幹什麼的呢?我始終認為太極拳一是來自於我們儒道兩學,而且也應該以道學為主。因為就我所知中華文化,是唐宋以後三教合流,成為一個主流,包括我們後來興盛的道家的內丹,也是三教合流之後的產物。在此前,隋唐以前是外丹為主。到了宋元以後,我為什麼認為太極拳可能是張三丰那個時代集大成?因為在那之前,所謂的文化思潮、文化風氣就是三教合流。而我們今天去看太極拳拳論就是三教合流的思想。而應該以道家的思想為主導,或者是儒道互補。這一點我後面再向各位匯報,我先不多說。

  伍、練拳先練無極式,動靜合一,內外一家

  我現在想說的是:太極,是中國文化裏特別高的範疇。其他的很少用這個概念來範疇用拳,當然還有八卦,當然八卦就包含在太極的學理體系之中,而它的概念要比太極下一層。太極之前是無極,所以我跟李經梧老師學拳的時侯(李經梧老師沒有太深的文化,但他的文化悟性不低,他師從多家;沒有門戶之見,李老師讀過私塾。)他跟我說:「墨生,太極拳,我更勸你重視無極式。所以他告訴我練拳之前不要就輕易的打拳了,打拳之前先要正心誠意、安心順氣。打拳之際,站在那裏要先有無極式。所以他建議我先練無極式。他說:無極生有極,在這無極之中,萬有都生在無極之中啊。所以我一個小小的體會,今天我由於是漫談啦,我就跟諸位說,我以為打太極拳,無論那一式,不重要。站在那兒先站無極樁,往後你內氣真正有感了,在道家內丹叫「得要」。在我們太極拳叫「得氣」,你已經有動於中了,你的內氣發動了,你再啟動你的動作姿勢。我以為會不一樣,我剛才批評太極拳,變成太極操或者變成太極舞蹈,就是因為它缺少裏邊這份東西,我們都知道太極拳經裏說「在內不在外」在內,內是什麼?無非意氣生,再說還有精,那個精啊,不是生殖之精,應該是更精華的東西。

  所以我也認為,太極拳為什麼是道家的?它是道家的動功。道士們或修道之人在靜功中,打坐之中,要練動功,動靜相間是這個天地之道。我們的先賢象天法地,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所以象天法地的結果發現:日月有恆,寒來暑往。晝夜陰陽交替,所以李老師常在秘譜裏就說「人身為太極之身,不可不練太極之拳」,人身是太極之身,不練太極的人,你也是太極之身。我們從天地造化以來,我們人身就是陰陽之身。陰陽立命,《黃帝內經》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所以這個「一」,就是太極拳經裏所說的「周身一家」,練成周身一家,使內與外,使形與意,使神與氣,使性與命,最後是使天與人都合為一。那人是萬化在手,一片神性。一片神性,太虛之體。所以呢,李老師告訴我,無極樁很重要。如果是用於健身,就一個無極樁,你每天隨時都站,就受益了,我的好幾位老師(李經梧老師是我重要的老師之一,但他不是唯一的老師)他們都跟我講:「百練不如一站」。就是說我們練這個練那個。說真的我說一句貶詞。我在大陸碰到好多那個我們大陸叫「拳套子」,就是這個人到哪裏,這個拳也學,那個拳也學,學的太多了,你問哪個他都會,外家、內家、長拳短打、刀槍棍棒;但你要一碰他,哪個他都不是。(眾笑)就是這樣的人,你學了一大堆東西,你要幹什麼?明代的王陽明說:「十八般兵器不如寸鐵殺人」。寸鐵殺人,當然我們是不主張殺人啦,這個「殺」可以帶引號。我們可以變為「制人」,「寸鐵制人」。我第一個啟蒙的老師我十四歲認識他,他是個隱居的老師。他就告訴我:「墨生,在我這兒給你學,你不用要那麼多刀槍棍棒,你將來是個文人,你沒必要在那裏弄刀槍棍棒,像個武夫」。他說真正練武的人謙謙然、溫溫然像個文人。他說:「你呢,將來一定是個文人(那時候我十四、五歲)你也喜歡文化嘛!將來就是個文人,文人嘛,你只需要把功夫練到身上,有事你就可以擊之而應啊,用不著那麼露相」。他當時愛說一句話:「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當然,我沒有變成「真人」(哈哈)但是我們的老師給我說了這麼個標準,我就一直帶著這樣的眼光來審度我遇到的文武兩界的人。真人、假人,其實我們都是半真半假的人。(眾笑)人前人話、鬼前鬼話。所以這也很正常。

  六、人為太極之體,不可不練太極之拳

  剛才說人身就是太極之體,不可不練太極之拳。其實我們是半陰半陽啊。我們現在的好多年輕人,包括我的孩子在內的什麼八○、九○年的,他們是黑白顛倒,白天睡覺晚上熬夜。我在台灣也有這樣的朋友,他們有時候請我喝酒,我說真的受不了啊!對不起。我偶而一次可以,一下子就喝到凌晨兩三點,我說不行。我這兩天看世界盃,對不起,其實我每天晚上睡不到兩個小時,因為特殊情況,你天天這樣真的不行,我相信在座很多年高的前輩,他們身輕體健,一定有他們生活的規律,一定不會是這樣黑白顛倒、陰陽顛倒的。我接觸大陸的一位治癌專家,是我們大陸的國醫大師,有一次我們開會挨著坐在一起。(對不起,我還是大陸的「中醫影響世界論壇」的副秘書長,濫竽充數)挨著我坐的這位國醫大師治癌專家,他當時85歲,我說:陸老(他姓陸)以你多年研究癌症的體會是什麼?他說:梅先生,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使然。我說:過去沒有聽過這麼多癌症。他說:除了外部環境惡劣,就是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糟糕透了。他說:以我體會,人身的營養過剩,攝入的熱能過多,然後又缺乏疏導和運動,更沒有規率化的生活,然後陰陽顛倒,再加上情致﹒﹒﹒就是七情六慾,精神方面,心理方面,情致的凝滯,鬱悶,乃至橫逆,就與體內那個經絡,脂肪裏,氣血裏,凝聚的那個東西,營養過多的那個東西,就變成垃圾了,垃圾久了就變成毒素了,好東西放久了就變成廢物了,然後再加上情致上的病。他說:就是所謂的「癌」。這是他的體認,我也覺得很有道理,中醫不是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嘛,癌症到後期都是痛的,痛得難受,那應該是最不通了吧,那癌字裏頭就有山,山岩,那就是不平順了,所以我們練太極拳也好,練其他的健身功夫也好,最重要的一條,以中醫的觀點,以道家的思想,以我們文化的精神,那當然就是經絡通暢。經通,絡脈也通,那百脈皆開,百脈皆通。這個也另有話題,我也留在後面,如果方便,咱們再說。(待續﹒﹒﹒)

  七、太極拳竅門、尊師、重道、傳授、站樁

  一脈開百脈開,那一脈啊?一竅開,百竅開,那一竅啊?你得竅門吧?竅門!竅門,以我這些年的學習體會和師從老師們,我就想,一個竅,一個門,那是具體有所指。您得到了,那就有受益,沒得到,那你就不受益。那就是太極操,太極舞。太極操還好,自娛自樂還可以給別人看。那太極舞蹈呢?那純是給別人看(笑聲),於是你看我的腳踢得多高,你看我身子蹲得多低,你看我腰身多麼纖細柔軟,這個拳招多麼華麗,經常遇到演員給我說:你看我打這個太極怎麼樣?我說:我不敢恭維(笑聲)。真的,有好多演員也要比劃,包括演太極的一些演員,別人問我說他演得怎麼樣?我說:不怎麼樣(眾大笑),但是如果我要是演,人家肯定會說:你更不怎麼樣(眾大笑)。因為我肯定不如他那麼好看。我想起鄭大師於地下,他演出來也不見得比他們那個還好看多少。但是如果懂行的人,他看門道,那就不一樣了,是吧?外行看熱鬧嘛!是吧?你懂沒懂?因為內行看的是門道,竅門,竅門,一個竅一個門。你說我練了三十多年太極拳,那你得沒得竅門啊?不得其門而入者,我未之聞也,不得竅要而得道者,我未之聞也,但是我真的覺得好遺憾,許多太極拳的習練者,追隨者,真的由於種種原因,不見得在這個領域真的有機緣,或者有慧根,因為有些事你沒得到,你真的還別怪別人,有的時候還得怪自己,真的,真的,以我跟老師們,前輩們的經驗,我沒有別的,我的機緣很好,得到好多前輩,長輩對我的愛護,或者是傳授。我後來想想,只不過是我真心的愛好,只不過我對他是真心的尊重,他們就對我很偏愛。所以我感謝他們,但是我後來覺得,如果我不是誠心,誠於中,我不會得到它們。我第一個這個隱居的老師,真的是不教人,他三兒三女都不教。我是因為下棋認識他,下到半年以後,他說:「不下了,不好玩了,你跟我練功夫吧」,在那之前,我的身體很差的,我的父親很擔憂啊。因為飽經政治的動盪,我父親希望我身體好。他那一代人,身體就很不好,他是跑日本戰爭戰亂的,動不動就跑啊!所以說身體不好。他就特別希望我身體健康,而我又是他們的長子,我生於我們大陸的「三年困難時期」(編註:是指1959~1961大陸大躍進運動及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政策所導致的全國性糧食短缺和饑荒)。我小時候沒有奶吃,吃那種玉米麵的麵糊,好不容易弄了半袋小米,還叫我家的房客給偷走了,因為他的兒子跟我同歲,嗷嗷待哺,沒有吃的,他竟然給偷走了,我父親發現後,就驅逐他們,不讓他在我家租房子,這是我剛出生時的事情,聽長輩們說的。所以呢?少年時代身體很差,這個老師看著我很弱,後來我說:「大伯啊(那時候我管他叫大伯),大伯呀,我也練過拳呢,之前我在部隊的大刀隊做教練,練過大刀,還練過一套長拳,彈腿」,我的老師笑了笑說:「小子,你那三招兩式,你就別說了(眾笑),你練跟不練一樣;就這樣你跟我學,我讓你一年以後身強體壯」。但是實際上我真的沒用一年,只有半年。他告訴我三個樁,他說:「入門先站三年樁,你就不站三年了吧,站一年吧,打個折扣,如果一年的樁你不能站下來,你也不用跟我學了,就算了吧!」,我這個人還真的很有毅力哦,我說:「好」。但確實很枯燥,我就在這半年當中交替的站他教的這三個樁,我覺得真的很受用。其中一個就是這無極樁。所以若干年後我遇到李經梧老師,我跟他學太極拳。李經梧老師說:「多站無極椿」。我說:「喔、真相似!」然後李經梧老師還說:「墨生啊,如果就健身來說,就一個無極椿就很受益了。如果用於技擊來說,就一個太極起式,就可以放人出去呀」。一個太極起式就讓人出去?那我說:「老師,那我能試試嗎?」李老師說:「可以!」,於是我兩隻手很用力氣攢住他的手腕,李老師就這麼一撣,我騰空就出去了,連試幾次,李老師說:「我不用力的,用不著力呀。」他在往上撣我的時候,就這個太極起勢。就從無極式,他這一起來,我攢住他手腕,他就這麼往上一撣我,我就出去了。往後我死攢著他的手,不撒手,李老師一看,他這一攢起來我不撒手,李老師他就往旁邊用了一下陰陽勁,左顧右盼,他稍微這麼一右盼~嘩!一下,我橫的就竄出去了(眾笑)。但實際上呢,李老師的手法是讓你起來之後,他右盼以後,又左顧一下,實際是叫你左右都拔根,然後你這個人是左腳抬起來以後,馬上右腳又抬起來。那你還站什麼站啊?所以,這時候你還沒撒手,他就這麼一抖你,嘩!出去了。我是經過唐山大地震的人哪!唐山大地震的餘震,第一次震,我是沒有感覺就出來了,第二次再餘震,我才知道什麼叫地震哪。就像李老師把我拔起來那種感覺。但那時我還沒有遇到他;後來想,等於人就這樣了,你根本就站不住,所以要拔根。那麼,我的前輩都告訴我站無極樁,練無極式,從「有動於中」開始打拳。也許有的人氣感來的慢,有的人氣感來的快,但是你應該在這氣感來了之後來鼓動你的外形。

  八、內氣鼓盪、丹田氣足,如內在有核武器

  所以,內氣鼓盪,內氣還沒有鼓盪你就開始打拳了,實際上你的氣和你的形根本沒有合成一個。好多人不理解太極拳為什麼要打那麼慢?說那麼慢的太極拳能打人嗎?我們練「太極操」的好多人真的打不了人家,因為你裏邊沒東西啊,你憑什麼打人家?美國之所以打贏日本,是因為在廣島、長崎扔兩枚原子彈,現在的北朝鮮敢那麼橫,也是因為他也有核武器呀;我們人身上,你敢橫,也是因為你身上得有丹田勁,你得有丹田氣。如果你有了丹田氣,你就等於人身上有了核武器啊,如果你沒有這個核武器,你跟人家橫什麼橫呀!(眾笑)那就叫「外強中乾」。我們現在好多練太極拳的人,把太極練成了外強而中乾,而且就我的體會,越外邊用勁,裏邊越空虛。越外邊強,裏邊越弱。我們的學問,儒家是「內聖外王」,這個「聖」可以理解「充沛、圓滿」之意。你內裏真氣充沛,你才能在外邊「外示安逸」,你才能從容不迫,你才能臨變不驚。因為你內裏有底兒,你有這個根,因為你的根深厚,所以你的末梢才無所謂啊,是吧!我們知道武術說手是三節:末節、中節、根節。腳是末節,膝是中節,胯是根節。我們人身上也是:丹田為根節,實際上如果你有根,你長住了那個根,根不動,這個梢很輕鬆啊。我記得鄭曼青大師有「手上不用力」,他還有「美人手」之說。其實這些意思是說這末梢的地方,完全在本根的遙控之中。我所謂的身體裏有核武器,其實就是以丹田為根,以丹田為本源。我們道家養生,重視「培元固本」,培的就是丹田。你鍛鍊的先天氣就在這兒,我們得到的先天勁兒。李道子的〈授秘歌〉:「無形無象,全體透空」,以我的理解,那個「無形無象」不是我全體放鬆了,我就「無形無象,全體透空」。我鬆到沒有了,我就行了;對不起,以我的理解,你鬆到沒有了,你是個氣球,我照樣一碰讓你出去!在我理解,那個無形無象的全體透空,應該是從無到有,練成了「有」,你先有了丹田勁,你的丹田氣,先天氣,越來越充沛,你的真氣中氣愈來愈足之後,禪家說的「粉碎虛空」啊!到那個時候,你虛空粉碎,你把這一個「一」,這個整體的「一」,能夠隨時變成「萬」,你隨時把它變成無數個小太極,隨時變成無數個小丹田,你隨處都是丹田,當然,我必須說,我沒有練到喔,但我領悟到這個道理了,但我在李經梧老師那兒體會過。

  九、太極無招,渾身是招,搭手問勁,處處皆一太極

  李經梧老師說:「太極無招,渾身是招。」、「太極無手,渾身是手。」太極挨著那裏,那裏說話,他用「說話」這兩個字,就是「對話」。太極不是講「搭手」嗎?搭手就有,這搭手的地方,它就說話,你來我往,你問我答。所以他說:「對方一問勁,你來答勁而已」。對方搭上手以後不問勁,老實說,你問勁,你問他,虛虛實實,所以他說這叫問答。他說,那搭上手的地方要說話,怎麼說話?他說:挨著哪兒,哪兒說話。在哪兒怎麼說話?我今天我也毫不保守。李經梧老師說:就是在挨著的接觸點這個地方。你要變轉陰楊,就這個地方,你要變成一太極。也就是這個地方無處不太極。拳經裡說得很清楚:「名家一運一太極,處處一太極,無處不太極,整體一太極。」整體一太極即是我「周身一家」,我變成一個渾元體。所謂天罡之氣,天罡氣罩體,你變成一個「分而治之,粉碎虛空」,就是你能夠在接觸點上全部都能說話。所以李經梧老師八十歲的時候,坐在椅子上,照樣放人,照樣讓你出去,真的很輕鬆。

  十、功夫上身,終身不退,逾老彌堅

  胡海牙老九十八歲,半靠在床上,用手拿我一下,竟然把我的腳拿得忽悠一下,說實在的,我這三腳兩下,也不是誰就能夠讓我「忽悠」一下的。放心我在撞你,但是胡老九十八歲,半躺在床上,半靠著,一握手啪一下,拿我一下。我說:「喲,老師,您的內勁還這麼足啊!」(眾笑)胡老「啪!」拿拳,很溺愛的給了我這一下,捅了我一下說:「什麼話?我們內家的功夫上了身是不退的」。所以李經梧老師也是經常說這個話:「功夫上身,終身不退,愈老彌堅。」只有中國的藝術文化和技術是這樣。所以中國人是「老馬才識途」、「大器才晚成」、「人書俱老」;你看,書法也是一樣。所以無論是中國的畫,中國的書法,中國的太極拳,乃至中國其它技藝,真的都是「老當益壯」。不開玩笑哦,前一陣子所聽台灣這兒的朋友說,這裏有一位92歲的老翁抱著他二歲的兒子。(大家笑)陳摶老祖,道家的陳摶老祖記載,他應該活到118歲或者150歲。什麼意思?就是他們都有非常的修行,有超越常人的修行。所以老啊,「老邁、老邁」,越老越天成。他那個時候的東西不一樣。齊白石啊,齊白石沒到八十歲,九十歲,但是齊白石七十八歲生了他最後的一個兒子-齊梁木。我說這的意思是說,他内在的生命力,生命機體的機能未衰老,他後來,齊白石虛歲97,周歲95去世,是因為特殊的原因。有些原因促成他迅速衰老去世。一個是他的三子齊子如天折在他之前;一個是:大陸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為了保護他,他是國寶啊,就在北京的雨兒胡同專門給他建了一個房子。意思不要讓人來打擾了。這樣,他就轉到那兒去了。結果,誰來見他,要報告,要填單子,要請示,他就等於與家人與外人隔絕了。這個老人就以為把他控制起來了,他對政治非常怕,往後那隔壁呢?還有軍營,每天要早晚吹軍號。他早年征湖南跑到北京來,就是為了跑土匪、打仗亂。他一聽這個聲音他就緊張,大概在那兒沒待一年,他就迅速蒼老。他又不敢說,他不斷給他兒子寫條兒,意思是「能不能讓我回家啊?我是不是犯錯誤了?」,這樣家人才跟周恩來那邊再匯報再說。這樣又放他回到河西畫蛇單胡同13號。但是他已經一下子就衰老不堪了,沒有多久他就走了。所以有時候「害生於恩」,有時候「恩生於害」本來是保護他,結果反倒傷害他了。這是動念的人所未料到的。所以我想說這個意思就是說一個人,他的這個生命機體要善於珍攝,而你跟外部是不可能絕緣的。這是我對西方文化的批評,他們是封閉式的,實驗式的,試管式的。我們中國人不是,我們中國的文化是開放式的,我們修練的太極功夫,條練的就是天人合一的。

  十一、練功之人,避風如避劍

  我太太在這兒,她經常體偏胖,她怕熱。所以她喜歡開空調,我是萬不得已,不開空調。為什麼?因為空調一開呀,我們練功練到一定程度以後啊,百脈皆開(我前面說了)汗毛孔也是開的,如果那個空調的冷氣打進你的身體,如果要是直吹啊,極容易受病,受了病以後,年輕還可以抗一抗,等著老了,隨著年齡的增加,一定它來報復你。它會給你顏色看,然後它深入骨髓。我們太極拳練功夫的,最後練的是要練到骨髓,「收斂入骨」,練入脊骨。等我們練到骨髓以後,這汗毛孔也都是開的;這汗毛直打哆唆,如果這個冷氣直接打進你的骨髓裏邊。你會覺得透心涼,那個透心的寒涼,你要想再驅逐出去,那可不容易啊。請賊容易送賊難。我們黃帝《內經》裡有一句話:「虛邪賊風,受之有時。」我的幾位武術前輩都跟我講一句話:「我們練武之人,避風如避劍。」但是如果是自然風沒問題,多大我都不怕。在我們東南這個地區,在寶島臺灣,這是巽風之地,易經裏所謂的,這地方的風都是巽風,一般來說沒問題。不是西北的寒風。我是生活在北京,那西北的寒風還要迴避。所以不在穿堂風的地方。所以呢,跟我在這兒的朋友們,偶爾還要學學站樁,我教他們六字訣;因為太極拳我是沒有機會教了,我一再強調,千萬你不要在空調底下直接練,你不要為了求養生,健身反倒受病,那我罪過大了。所以我一再強調,不要在空調底下直接練。如果自然風,沒關係,不是西北的穿堂風,也沒關係,所以中醫講,避風如避劍。我們太極拳的理論就來自於易經,來自於醫學,來自於我們的哲學,來自於我們傳統人的生命形神運動之學。它是這些東西整合的一個東西,那我們發明太極拳的這些前輩,那實在是智慧。這是我們東方的智慧。當然,太極拳已經聞名於世界,愛好者,從事者甚多。當然,真正得到要領的﹒﹒﹒我還是那句話:真正得到要領的是少數。

  十二、太極拳內外雙修、性命雙修,帶脈丹田為主

  所以呢,我今天就是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向大家匯報。我覺得,內外雙修,性命雙修,上下相隨,手腳相合,所有這一切,應該從那原動力的「一」開始。所以夫子說:「吾道一以貫之」要從「一」開始,這個「一」呢,大有分辨。如果是修道,要明道竅、得竅。如果你是練武功,那要從你的命功開始,性命雙修。修道是修性「明心見性」,從「性」開始。修武功,要從命功開始,以我所學到,所領悟,這個命功,李經梧老師重視的是丹田和命門。他強調的是帶脈。就是說我們人身上那十二條正經(十二經脈)。全部是縱向的,只有帶脈,環繞我們腰部一圈,它特像我們稻垜或麥楬垜的那個中間捆紮的那根繩子。其他的都是從縱向,所以李老師說,他的左顧右盼,全部要用帶脈來做。當然是他練到那個程度他意到就夠了,他一搭手,這個左顧右盼,就是他帶脈的一個平原,當然也可能會有角度,因為你給力的角度,也許你給的力稍微斜一點,那總起來的是要帶脈的旋轉。所以那個《秘譜》裡還有一句話:「動如水磨催急緩,龍虎風雲相周旋」。「動如水磨催急緩」那就是立圓、平圓的這個勁頭,在形意拳裏(內家三拳的形意拳),開頭全部先練劈掌,出手以後,其形似斧,就是劈,練肺經,那是立圓。但「出手不見手」的橫拳就是練帶脈,它練的就是帶脈的橫圓,左右式,叫「出橫不見橫,打橫不見橫」。這個「橫」呢,我們也可以讀「橫(ㄏㄥˋ)」,實際就是橫勁,搭手「赫!」這個橫勁就出去了。這個勁出來以後,既短促又迅猛,又強力。它必須是丹田發力,但是這個丹田發力,形於你肢體之外,一定是腰這個周圍→帶脈。所以呢?我們如果豎勁不能把人動起來,那就左右讓它動,反正這幾個圓吶,再不行就是斜圓讓他動,所以當我們雙腳前後站立的時候,一定有兩個空虛角,往那個空虛角打他,他就站不住。如果你往他那個實腳的腳根上打,一般你打不動。他前邊實腳的前腳,你也打不動。所以你拉他,他也打不動,那麼打他後邊空的那個,尾閭後邊空的那個位置。或者前腳旁邊右邊空的這個位置。這是他空虛的地方,那麼用什麼來打?要用帶脈來作用,由丹田來發力,丹田能發力,帶脈能作用,所以「命意源頭在腰際」,那個腰際仍然是帶脈的集中點。所以李老師說:「命門,是我們太極拳的中軸。」以腰為軸,那軸就是你的命門。命門是什麼地方?就是你的腰中心。那麼總能量在哪兒?在丹田,腰椎是作用,是樞紐。「活似車輪」,那是車軸。

  十三、虛實分清,處處皆有陰陽,與人搭手即與對方成一太極

  然後,虛實要分清,「虛實要分清」就是手上永遠有陰陽,雙足永遠有陰陽。一個單腳前後有陰陽。有時候跟朋友玩玩,我說:「你可以推我」,他推不動。我說我站起來,一個足,他還是推不動。他說:「這很奇怪,一個腳怎麼推不動?」我說因為我這一個腳上還有陰陽。我這腳上前有陰後有陽。前有虛後有實,所以我就這一點,就夠了。如果要是練的更好的人(我沒有練到那程度),也許他一個腳尖站在那兒,你也推不動,因為他那個陰陽點更小。所以手上與人搭手所謂問勁的這個地方,這個地方一搭手一接上,沒看到他動啊!你怎麼就出去了?別人看著是假的呀。真的不假!只要你一給力,你的力是剛,我這個地方鬆柔,但不能丟;在鬆柔之後而不丟的這個瞬間,我這個地方變轉陰陽,所以很小的動作。「動之則微,發之則驟。」所以看的人覺得好像是假的,所以太極拳所謂的出神入化。如果在同門之間,不帶生死相搏的摸勁兒,或者訓練找勁兒,所以太極推手,揉手,這是最細膩的體會。你可以慢慢體會,樂趣無窮!如果兩人生死相搏,你死我活,沒有人跟你搭手,對不起,就是散手。

  十四、散手:接、化、拿、發,接卯對榫,與對方成為一個太極

  我曾經在26歲的時候問李經梧老師,我說:李老師,我們同門一起練推手那是搭手,如果是外人(我過去跟第一個老師學別的內家拳),我說,那人家不搭手,怎麼辦吶?李老師說:當然不搭手啦,如果不是同門練習,誰跟你搭手?當然就是散手,人家出手就來,那你必須能接。所以你如果不能接人家,那「接、化、拿、發」,如果你不能接人家,談什麼「化」,談什麼「拿」呀?李老師說一個詞叫「接卯對榫」,對方的勁力一來,必須讓他跟你合成一個,你跟他變成一體,那就接卯,卯合上了,變成一個,就在變成這一個的瞬間,你變轉陰陽。「剛在他力後,柔在他力先」。那就在這瞬間你變轉陰陽,他就被你所化,被你所接化,你願意拿就拿,你不願意拿就不拿,但是你控制住他。你願意發就發,不願意發就不發,操控在我。

  所以「捨己從人」並不是永遠從人啊。表面從人,內裡不從人。局部從人,整體不從人。所以太極拳是練的「中定」的功夫。任你千變萬化,我有一定之規。那個「規」在哪兒?在中央戊己土啊。在你的丹田,在你的黃庭。不動,如如不動。(待續……)

  十五、八卦、形意、太極三拳合一

  我第一個老師就在我十七八歲的時候跟我講過,他說:八卦掌,不管哪派八卦掌,它是走八門八方啊,它實際對著你的時候,他是你的外緣,所以它是走外緣八卦,它是八方、八角、八門,它朝你來轉啊,然而你不能跟它也走幽深,實際上,我的老師說,你要以一足為十足,用一足的十足為軸,來對待他的八方。所以如果一搭手,他在走轉的時候,你跟著他走啊。你是一足,他要走兩步三步才能跟上你這一小半步。所以太極是「用中」啊,以中朝對著外,你轉去吧!半徑你比我大啊。八卦是以身法之靈活和快取勝,我的這個老師讓我練八卦的時候(當然我後來沒有學,我只跟他學了一年八卦)他家門前有一棵柳樹,這麼粗一棵柳樹,他天天讓我圍著這樹轉啊,除了站樁,就是圍著這樹轉,我好覺得枯燥,而且我小的時候給我母親推碾子,推久了我會頭暈,大概小腦平衡不好。往後我老轉著那樹,我說:老師,不行,轉的有點發暈啊!我老師說:那就是你自己沒有把心靜下來。你慢慢練,不要急。其實他還告訴我不用塘泥步,(一般八卦掌是用塘泥步)他告訴我不用塘泥步,就是你平時走路的步法,他說,你知道,真正打人是如走路的,打人如走路,見人如無人。所以你要像走路一樣練,怎麼練怎麼用啊。他說,練塘泥步太著相了,他不是不懂,但他告訴我就是走路,你只要走得快,就可以了。所以我跟著他,他讓我練,他站在我對面,叫我朝拳打他。這個拳是絕對能打到他的距離,他就站在這兒。我一出拳的時候,他一步已經到我後邊了,他說:「小子,你什麼時候練到這樣,不打人,人已經打不著你了。所以他說真正的高手不用打人,讓他打不著就行了!」(眾大笑)所以我就天天圍著柳樹在那兒轉,後來轉轉他就說:「行了,這不就要靠著那柳樹。」大家知道,那柳樹的皮呀,靠著好疼啊。開始他就是要我圍著柳樹這樣轉,轉了以後;反轉。反過來再走。最後他說:什麼時候你小子能一步就走到柳樹那邊去就對了。(開始要我走好幾步才能轉過這個柳樹)他告訴我,你要一步就到柳樹的這個地方的時候,就對了。他就這就像擰麻花一樣。後來我讀到孫祿堂的《八卦掌學》,跟我老師說的都是相同的。只不過我老師籍籍無名於鄉里,當然,他受過高人的指教啦。但他跟孫祿堂講的一樣。但後來我老師告訴我,你必須拿小臂的外側,和上臂的外側靠著那個樹走,就跟它蹭癢癢一樣,他說:你就跟這樹蹭癢癢,(眾笑)那冬天時穿的衣服多一點,夏天好疼啊,你知道,後來他說你要是實在不行,他就綁一個麻袋片兒給我,這麻袋片兒綁上,就好一點,不直接蹭著那柳樹皮,蹭得鮮紅。就這樣在那蹭癢癢那樣走,往後再換另一個膀子再蹭癢癢,我說這不叫磨蹭嗎?老頭說一句話:「天地之間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非癲即痴,非痴即癲!」(眾大笑)他說,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成就的人就是非癲即瘋,非瘋即痴,非痴即魔啊。所以呢,他那時候,他給我起了個外號:你就叫「小磨」吧!因為我小名乳名叫“小墨」,所以他說你就叫小磨吧!因為我是打破砂鍋問到底啊,跟他學任何東西我都追問到底啊,最後問得他說:「哦,你這個孩子真的夠磨頭啊。」所以呢他說,正因為這樣咱爺兒倆有緣哪,我喜歡你啊,我才給你點東西。但是他說:你將來不吃這碗飯。因為他是易經高手,命理高手。他說你將來不吃這碗飯。我說:那你為什麼教我呀?他說:你自己受用,你小子跟我有緣啊,我喜歡你啊,你的心性不錯啊。所以我讓你有受用。所以你記著:「不論是武功,還是修道,都不是給人看的,是自己受用啊,所以你不是人前顯見,更不用什麼比賽表演賣藝啊」。那時候七十年代在我的家鄉還有打把式賣藝的。大家捧個人場啊什麼的。他說:「你這一輩子要遠離那個,那是下九流啊,你躲他遠遠的,你不要在人前顯貝,墮落成一個賣藝的人」。所以他老是說:「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後來我問他:「你這東西不就﹒﹒﹒」他說:如果不是我碰到你,我就帶走了呀!」「那不就失傳了嗎?」老人一樂說:「天地之間,不缺個我呀!」。所以我在很小的時候就遇到這麼一個長輩,我在他那裏學到了無窮的知識。我受用了半生了,真的很受用。

  所以他告訴我說,八卦掌是你從外面要對著這中間哪,這個八卦你要對著它,把它當作中,而太極呢,是站在這個中間呢,我來對著你這個外緣!所以他說,真正的太極拳是「無對待」啊,是對而不待,我永遠就站在這兒,以不變應萬變。他沒有來得及給我教太極,因為他自己的太極也沒有來得及學多少。天下大亂,他的老師就說:我從此要隱居了,你不要學了。這樣他說,他的太極也很淺,他說:將來你要遇到太極的好老師,你要拜他為師。

  這樣我在25歲碰到李經梧老師。我跟那個老師的時候十四、五歲。是這樣。他又告訴我:形意拳是什麼?他說形意拳是太極圖、陰陽魚太極圖中間的那個S線。他說:八卦掌是走那外緣的,太極是中間兩個陰陽魚的兩點。形意拳是中間的那S線,所以形意拳出步呢,它永遠是斜中正。或者直接上再正中有斜。往後再上。他就愛說:「頭頂太極,腳踩八卦,懷踹五行」,所以三拳是合一的。我就在想:三拳合一,宋元以後,元明以後,明清以盛。儒釋道三教也一樣,也是宋元以後合一,元明大盛。所以孫祿堂先生說:八卦是怎麼樣怎麼樣;太極是怎麼樣怎麼樣、形意是怎麼樣怎麼樣。他大概的意思:形意是實中,誠實於中。內裏要充足,形意是有進無退。他說:八卦是虛中,太極是空中,八卦是虛中,形意是誠中。我覺得他真的是把儒釋道三教和形意、八卦、太極三拳合而為一。貫通為一,真的是文武雙修的一位前輩,了不起。

  十六、性功與命功

  那麼,我現在往後邊再想聊一聊特別俱體的幾個話題。我們還有一點時間。比如我剛才說:命功,和性功,我們要是修性功,我認為太極拳是道家的動功和外功。假若我們修性功,一定是從所謂的「上丹田」修起,所謂主竅、得竅,要這樣。那麼如果我們是要練命功啊,那一定是要由下丹田修起了。所謂下丹田就是李經梧老師說的:丹門、命門、會陰做工夫,就是我們人身中下部的三角區。由會陰(二陰中間的會陰),當然那個叫外表的穴竅。前邊呢,是由肚臍的「神闕穴」或者稍往下的「氣海穴」由這個地方做起。後邊呢,是你的命門、尾閭穴。這兩個地方,往裏做起。這只是外表的表穴,在裡邊還有內丹田,我的師承管這個叫外丹田,管前邊和後邊命門這都叫外丹田。他說裡頭還有內丹田,就是所謂的丹田本位。丹田的本位是什麼?下丹田的本位是你修道的命功的根基。築基悟功你必須從那個命功開始。道家的南宗就是從命功開始,先修命,後修性。而道家的北宗是從性功開始,先修性,後修命。以我的體會,因為我是先認識武功的老師,他們是以武功來修道的人,所以他們教我都是從命功開始。而我遇到許多修道的人,他們都是從性功開始,然後懂武功,因為他們不懂命功。所謂的修性是什麼?「明心見性」。修性的人就是我讓我的心性很安靜,我讓我沒有欲望,我讓我能夠入定啊。然後我無欲無求啊。不錯,也挺好。但是用到武功跟人動手,就未必了。他最高境界就是不動手。就是我不跟人動手。但是我說了,太極拳既然是武功,它是難免有動手之時,那怕萬千次中也許會有一次。我的老師告訴我,太極拳是防身之術。對外施用是防身,不得已而用之。對內裏是自己之動功,是靜功對立之動功。是內外雙修,動靜雙修的必須。

  所以我在想:太極拳也有兩個大層次,第一它是出世間法,道家的動功,修內丹的外功。胡海牙老生前也跟我這麼講,太極拳是靜功,是動功啊。打坐是內丹的靜功,他們是內外互補的。所以修「出世間法」的太極拳,最後你要一步一步由下往上修,最後修到上邊,修到總竅。修到上丹田,修到泥丸穴。『泥丸』是我們道家的上丹田,到這個時候那真是『無形無象,全體透空。』但是如果你是修入世的太極拳,(我剛才說這是出世的太極拳,那就是拳與道合,那就是武道了,孫祿堂所說的武道了。)但是如果你是修的入世的太極拳,就是我們眾生,最多的眾人想要健身、去病、防身,這些所練的拳。那這些個拳就要相對的往下修點了,就要往下修,往下走,剛才我已經講到一些,在丹田、命門、會陰用功。

  李經梧老師的內功,重視,就要有這一塊。他能在八十多歲的時候,坐在椅子上,放我們一丈遠,很輕鬆。他跟我說:「我手無縛雞之力呀,我現在一籃子雞蛋都提不起來,是因為你給了我力呀,我要還給你。如果你不給我力,我是放不了你的」。這是很科學的,所謂科學。如果我們在練功的時候,修入世的太極拳,我以為,就是你要練丹田的「有」啊,你要練命門的「有」。

  所以我到臺灣,我跟太極拳界的朋友交流,我就會說,讓我摸一下你的丹田好了。我只需要摸一下,單手,如果你能夠讓我推不動你,那我說你丹田有了。你丹田有東西了。丹田有東西就是老子所說「恍兮惚兮」那個東西,「其中有物,其物甚真」「其中有性,其性甚真」那東西,那就是得要,也就是得氣。這個氣呢,愈凝聚,愈充沛愈深厚,愈純粹的時候,你的身體健康一般的問題就沒有。道家認為人活一口氣,就是活著先天這口氣,先天氣,可不是那口氣,活著丹田這口先天氣,這口氣是父精母血,日精月華,天地精華,叫「四重天地」或者也可以稱「兩重天地」,因為一陰一陽;一日一月;一父一母。給予你這個肉身的,我們變成後天之身。兩重天地、四重父母。所以先天地而生的這股先天氣,是我們生命的本源哪!假若你以健身為本,你必須練這個,你有了這個以後,不一樣的。我教他們練六字訣,我這一口氣我吐兩分鐘。他們說:「呵,你氣脈那麼長!」我說:「我練的呀,因為我積累的呀。」你看看有幾個長壽的人是短氣(喘氣)的人呀?人要將死的時候就在倒氣,那個氣這個地方是有出氣,沒進氣了。我們要是想健身最重要的是,你這後天氣都得是這樣,你能夠進的多,出的少。而這個先天氣呢,它是如如不動的在那兒,元氣、元精。父母所給的。父母交媾的時候,天地所付,這個是先天一點。

  如果你只是練性功呢,要想「出世間法」,那你就要修性,以命來合性;如果你要練武功,想健身,入世間法,那你要讓性來合命,以命為本根,培元固本。我真的跟諸位同道匯報,我差不多十五年來吃素,我牛奶也不喝,我也不吃什麼營養品吧,但我沒覺得體力不好,我也沒覺得精力不夠。我現在差不多睡四個小時的覺。我太太老認為我是老年睡眠,根本就不是。如果老年睡眠,他白天沒有精力,因為我可以精力很足。我走路一般人也走不過我;爬山,你也爬不過我、那耐力,一般他也不行。所以我覺得,那就是我練功的受益。

  所以我只有感謝我們的歷代先祖們,他們傳給我們這樣的東西。我不敢說我是得道之人,但是我確實得到過有道之人的指點。這點我敢肯定說的,否則不就忘恩負義了。受人之恩啊!所以我特別願意有同道交流,共同弘揚,把我們老祖宗這個東西傳給別人。

  十七、架式低不一定好。靜氣下沉,身形不變,才是高手

  那麼我再說了,我們載浮載沈,太極拳鄭曼青大師說過一句話:「鬆與沈是一事」。我覺得這句話真的是很高明。跟我所得到的師承,真的都一樣。鬆與沈是一回事,而我看到許多練太極的人,不斷的往下沈墜呀,他們以為愈沈墜,我式子愈低,盡力往下放,我整個體型盡力往下蹲,我就愈有功夫,愈好,不是的!還有的人更淺表的理解「氣沈丹田」,那我就往下壓氣呀,你壓不好了,壓成小腸疝氣啊。(眾笑)真的呀,還有往下姿勢壓不對了,膝蓋半月板損傷啊!好多練太極拳的問我啊:「我膝蓋疼」膝蓋庝,那你練錯了!包括我們大陸有些名家,真的也有這個問題,我不能說人家的名字。那我也認為他練錯了,他們以為我姿勢越低就越有功夫。所以我說是載浮載沈,即浮即沈,不浮不沈。當年李經梧老師告訴我,我說:老師,低的姿勢是不是特有功夫?李老師說:「未必!功夫越好,越跟常人一樣啊,行住坐臥的姿勢都一樣」,李經梧老師放我們和放別人(來訪的人),我見過,他真的就是立正的姿勢,前後腳錯半步,就是這樣立著,立身中正,支撐八面。他說:你越往下勢子越低,兩腳平均的分量越分重啊,實際你自身就顯露雙重了。所以李經梧老師說:「功夫越好,是身形不變然而靜氣下沈」。你能靜氣下沈到外邊都不動聲色,那你才是高手。你為了拉開架子,亮出門戶來,低得很低的勢子,那還在有形之中。有形能有多高啊,談不上有多高吧!有形有相都是假,無形無相才是真。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

  十八、太極拳與用意

  後邊的時間我待會想讓大家看點東西,所以我再簡短的說一個話題,就是用意。剛才我說,先要動於中再形於外。剛才我又說內外的問題、形神的問頭、性命的問題、先天後天的問題。我現在再說這就是關於意的問題,向大家匯報。大家都知道太極拳重意不重力,我也遇到傳某派、傳楊家太極的人向我強調,練意,練三個圈:肩圈、腰圈、胯圈。這個說法呢,我也認真的讀了他們的書,看了一些他們推手的錄像,我跟他們晚一點輩的(弟子)也搭過手。我說你那三個圈沒有啊!他說,那我就是沒練到唄!我說:也可以這麼說吧!但是他們的那個意是往外放、往外擴展。最後我就發現,他們那門裏練出來的大多是身形肥胖,而我的老師們教我說:太極拳練到後來一定是精幹,肥瘦適中。那麼他們不斷地往外放這個意,他的身體是往外擴展。

  十九、內氣收斂: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

  我想說,以我的領悟和我所學,太極拳那個核武器,在他用之前啊,那個核武器的外形不會那麼大啊,我剛才比喻核武器,那個核武器的外形應該很小啊。它在用的瞬間,你點爆它的時候,它才往外放射。如果我們在練的時候不斷往外放射來練這個東西,那是南其轅而北其轍,不對呀!所以我覺得世上好多練太極拳的人,都走入了這樣、那樣的誤區。這是很遺憾的。很遺憾!但是都是名門名派,你不能妄加評論。我今天是斗膽啦,不該說,不該說。因為我願意說出真話,供大家參酌。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我們求真理,太極尋真,它是修真之術,修真的功夫,那你在練功的時候不斷往外放。還有某門派,不是太極門喔,某門派的傳人,名人,他告訴我在練功的時候,不斷的要把意圈放大,放到天地之間。原則是對的,方法是錯的。那練不出什麼樣的功夫,最後這一門,我摸到他丹田的時候,是空的,跟他自己感覺和講的不一樣。不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不像他們門裏說的那樣,沒那麼厲害。但是他自己覺得非常好。

  我是想說:我們的內氣,天地之間的渾元之氣,天地的那個元氣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編註:語出《莊子、天下篇》「至大無外,至小無內」)。放之彌滿六合,卷之退藏於密。如果你只懂得放之彌滿六合,而你不知道要退藏於密,時時退藏於密,往裏收斂,我以為你只懂一半,你只知其一沒知其二,是吧?

  所以太極陰陽兩字,把陰和陽二合成一,當你知道一的時候,必須能知道二,分陰陽。意念上分陰陽、形體上分陰陽、勁路上分陰陽,也就是虛實、也就是剛柔。「在天之道,曰陰與陽;在地之道,曰柔與剛。」這是夫子註《易》說的,「在人之道曰仁與義」,一般會覺得這兩個字,是不是有點道德說教呀?對!中國的文化就是道德文化。這個道德文化你要三復斯言,慢慢品味,很深的。

  二十、練拳注重道德、人品

  我的老師們全說:德多高,功多高;德多高,道多高。道德、道德,不能分離。道家說道德,儒家說仁義。道德仁義原是依恃,說白了,就是你的為人、你的心性、你的品質。你的心性品質不對,那老師笑看著你,這東西是不會給你的,這不是什麼老師保守,是因為這個珍寶要交給你,你會把它明珠毀棄。所以你沒有得到東西不要怪老師,實際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老師覺得我這個珠寶明珠,不放在你這個寶盒裏,那他就錯了,那是他的問題。可是如果你真是一個寶盒,載道之器,老師一定會把這個明珠放在你這兒。「道不遠人,人自遠道。」,為求諸於人,先反求於己呀,所以有時候我們要善於反省自己。夫子都說:「吾日三省吾身。」所以如果你在老師那裏沒得到真正的東西,或者你沒遇到明師,(高明的明)那你要反諸自己,不要怪別人。

  所以呢,我遇到的這幾位老師都是道德為人:一個是很隱淡,一個是很謙退,一個是藏而不露。都是這樣的。我跟他們比,我都有點慚愧。有時候還在這兒跟大家匯報,還在說這些。如果我要像我的那幾位老師那樣,我應該閉嘴。(眾大笑)

  二十一、用意不可太重,意在有無之間,無意之中有真意

  我最後再說兩句這用意,這個意,是個什麼意?有人以為意在先,「勢勢存心揆用意」(十三勢歌)把每個勢子都在用意在走,那我說,要在有意無意之間,如果你的意太重了,那是火啊!道家練內丹,那是風和火啊,風火太重以後,我們做飯,飯會糊的。燒丹,丹也會燒沒了。所以你意念太重也不行,為何太極那麼難練?就是內與外要平衡;意與形也要平衡。你可以階段性的這段用意重一點,但你不能永遠用那麼重的意啊。如果你用意永遠用太重了,那個意假若它是陰,那麼陰太重了,假若是陽,那麼陽偏盛了。其實陰陽不過是假借而已。我們現在,受現代科學教育影響的人,老覺得一談老祖宗的五行呀、陰陽八卦啊就是迷信,迷信?什麼叫迷信啊?先輩不過是起個名字,假借陰陽說事而已。那個張三李四一樣!我們真的不要把陰陽兩個字、五行兩個字以為多迷信,那是古人指代而已,指代兩種能量,指代一個事物的兩種性質。離了陰陽道不成,在人就說男女,在天地就說黑白(晝夜),說日月,如此而已。在地理就說山水,陰陽都是代指,無所謂的是個符號而已。你較什麼真?那不是刻舟求劍嗎?

  所以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我們知道那個用意,無意是肯定不對的,因為你內裡沒有核兒,如果你有意了,你才能如棉裹鐵。就是我出掌綿綿,然而我這裏邊有意在就不一樣了。但是練到後來就無意了。無意之中有真意呀。到後來那個意你看不見了,動則合轍。大陸廣西的一位太極拳專家嚴先生,他就稱讚李經梧老師,「應物自然,無形無相」,李經梧老師真的做到如此,一搭手,一碰,他就出去了。我說:老師啊,我的一個師叔告訴我要怎麼怎麼練拳,要怎麼想啊。那個意就很重,我那師叔也是名家啦,我不能說,但是我老師說:「墨生,與人搭手的時候,如果你想那麼多,來得及嗎?」(眾笑)我說:「來不及啊。」我們老師就笑一笑說:「來不及就不好用唄!」我說:「那老師怎麼樣?」他說:「練的時候可以有啊,用的時候必須無。就像太極拳你看我練的時候是慢的,等著內氣跟外形來相合的,等到你經絡都打開的時候,一竅開百脈通的時候,那你就意到而已吧。

  李經梧老師的晚年經常練完拳以後,中午吃完飯以後,喜歡舖張毯子小睡,夏天、盛夏他也要把一個毯子蓋在肚子上。他有個藤椅,我這時候不敢打攪他,但有時候看他老不起來,我就著急了,我想是得去一趟看看是不是﹒﹒﹒?我就進去,我說:「老師打攪你,你是不是睡著了?」我老師說:「睡與不睡之間啊。」我說:「你這樣躺著﹒﹒﹒」老師說:「我正打拳呢。」我說「怎麼打啊?」老師說:「用意打啊」,他躺在躺椅上,這麼蓋著,用內功在打拳。所以我們老師有一個「持功練拳」之說。最主要的就是以「意」在打拳。他等於這一趟拳他躺在椅子上打,閉著目。後來我說「那你打完了嗎?」老師說:「差不多了,當行則行,當止則止。」隨時可以止。所以你這時候跟他動手要偷襲他,他早就覺出來了。真的是,我很羨慕他練到那樣。以我的寡聞,我所遇過的名家還沒有。真的。在他的前輩裡我不知道,那我沒見到。在我遇到的名家裡真的還沒有。他是把陳式、吳式、孫式、楊式合而為一。那個勁路,他可以有很剛的動作發放,但是也可以很溫柔,那個手上,細膩得很。你一搭上他的手,摸到他的掌,他說:「老師已經粘住你了。接卯對榫啊,你已經走不了了。」真的是,那個美妙啊,他讓你在那個水裏的感覺,好像你就站不住,但是他不放你。他要想放你的時候,我們老師放你的時候,兩眼放亮!最後再說一句:他告訴你那個內功的呼吸由下往上練,練到後來他就是「眉間呼吸」。太極拳別有呼吸法。好多名家說,就是自然呼吸,不錯!是自然呼吸,但是開始練不光是自然呼吸。到後來他就隨心隨性了。老師說,練到後來是眉間呼吸,所以知道我見他要放人的時候,他兩眼就「啪」!閃亮!那人就已經出去了。所以那是不是「神行」,那我不知道,反正那應該是他神光外放。「命意源頭在腰際」,「靈積於頂,神通於臂。」,他是神通於臂,然後靈積於頂。神光外放。但是我們經梧老是在道功,在內丹方面,相比來說,應該比湖海牙老師,他用功要少一點。他更側重於武功和武道。當然他也很重視養生,晚年有很多這方面我和他的討論和請教,但胡海牙老那是武功更傾向於道功,傾向於內丹。

  我在這些先輩處受益了很多,但是說實在,我不算最用功的。比如這次來到這裏,就有好多朋友請吃飯啊,喝酒啊,最近再一看足球啊,所以,拳練得少,功呢,隨時還可以練,因為功有好多種啊,行住坐臥,不離這個。

  好了,我的這點體會和淺薄啊,我就向諸位匯報這麼多。擔誤大家這麼多時間,不一定給大家一些有用的東西。不好意思,謝謝!

  (掌聲不斷)


本社網址:www.37taichi.org.tw

電子信箱:cmc.taichi@msa.hinet.ne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學推手的一點體驗
(1)[转载]太極拳古論 三
一位高人隐士传授的炼精化气秘法
太極拳最高境界是見“自性”
南极仙翁的健康长寿十秘诀
记录: 南懷瑾:秘方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