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極拳的理論與老子的關係/張揚明

太極拳的理論與老子的關係/張揚明

  地點:時中學社太極拳訓練班及進修班講

  主講人:張揚明

  我打了三十年太極拳,研究了二十年老子,我能活到現在,人雖然是老了,但自信還沒有老態,這都是老子和太極拳所賜。因為我自幼便是一個孱弱多病的人。

  劉先生要我來講太極拳的理論,並揄揚我對老子的研究,現在我就來和大家談談「太極拳的理論與老子的關係」。我認為:

  太極拳是老少咸宜的運動!

  太極拳是內外兼修的運動!

  太極拳是陰陽消長陰陽冲和的運動!

  為什麼?就因為太極拳能進於道!能合於道!簡單的說:太極拳是道!太極拳是道,這句話最初是鄭先生說出來的。那時我聽不太懂,研究老子之後,我纔懂了。現在將我所領悟的講出來,和大家共同研究,並就教於劉先生。劉先生和我的私交素來就很不錯,近年來接掌鄭先生的遺產時中學社,宏揚鄭子太極拳十三篇的正規之學,完全以服務為目的的辦了這許多訓練班,我內心非常敬佩。我今天所講的能不能對他的教學和各位的研究有所幫助呢?還請劉先生指教!

  因為太極拳是道,所以張三丰祖師的「太極拳論」後面有句注語說:「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

  由此可知:為拳術而拳術便是技藝之末!由拳術而進於道,能合於道,便能延年益壽!能延年益壽能進於道的拳術只有太極拳!所以太極拳不同於任何拳,就因為太極拳能進於道,練太極拳得法,便能由術進道,所以說太極拳是道!

  道的層次是最高的。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可見道的層次不但在人之上,而且在天地之上。是至高無上的。至於「道法自然」,那是說道是純乎自然的,為道必要取法自然。道法自然,我有專文剖析,登在「道教文化」雜誌第二卷第一期、「宗教哲學」第三十期也曾轉載,有興趣可找出來參看。這不是一個鐘頭能講得清楚的,限於時間,現在就不深論了。

  術,只是人的技術,人的方法而已,是在人以下的,和道不能相比。道究竟是什麼呢?古今中外的說法很多。我研究的結果,認為─道是似虛而實,似靜而動,包含精神和物質、時間和空間,生化萬物,並為萬物的規律,永恆循環的宇宙本體。

  宇,上下四方為宇。宙,往古來今為宙。宇宙本體,就是說始於無始,終於無終,包括太空和外太空的一切都在內;無古無今,無大無小,都是在本體中生滅。這個本體,老子稱之為道,因為他認為這是無物不由的大道!所以道,是其大無外的,無所不包的,無所不有的,無所不在的,無所不能的,無可匹敵的!現在無法詳說,詳情可參閱我的「老子學術思想」,(黎明書局出版)書中有一篇專門論道。

  鄭先生說:「太極拳的理論根據有三:一、內經;二、易經;三、老子。」

  以我所知,內經是黃帝書。按黃帝之史倉頡始造文字。故黃帝時還不可能有長篇大論的文章。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也只有簡單的記事就可證明黃帝書是靠不住的。─殷,就是商朝。殷墟,是紂王的宮殿被燬後的那一片空地。黃帝之後,經堯、舜、夏、商才到紂王,黃帝遠在商紂之前,那會有許多書呢?所以一般研究先秦之學的都認為黃帝書-如漢書藝文志所載列於道家、天文家等類的一七一篇;及列於五行、醫經等類的二二三卷,這許多黃帝書都是後人偽造的。最早也不能早於戰國時代。而老子是在戰國以前春秋時代的人!故黃帝書有關論道的,內容多出於老子。

  說到易經,原為占卜之書,到春秋時纔漸向哲理發展。老子正是春秋時人,他由於易經的啟迪而發現了陰陽,而始以陰陽言氣。孔子再加以發揮,纔有易經十翼那些高深的理論。這可參閱我的「周易與老子之道」一文,載於陳立夫先生主編的「易學應用之研究」第二集中。這也不是一個鐘頭能講得清楚的,現在無法細說。就以上簡單的分析,我們已知道太極拳理論的根源,主要是由老子而來的。

  張三丰是道士。而道祖即是老子。張氏採用老子的道理為根據,自然是順理成章的。

  老子書中最注重的是養氣,他說:「天地之間,其猶槖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便是教人守於自己的懷中養氣。他說:「載營魄抱一,能無難乎。」,「營魄」便是魂魄。魂魄是人之精爽以至於神明,簡單地說:便是精神。一,即是氣。「營魄抱一」,便是說養氣要精氣神合一,而且要「常德不離」。他說「專氣致柔」。專氣,即專心致志養氣。而養氣的目的則在「致柔」。

  為什麼要養氣?一,為什麼是氣呢?老子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冲氣以為和。」

  道,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着的。因為道運行不息,而漸漸的氣化。見氣後,便可見、可聽、可以觸知了。但其內含未變,還是如未氣化之前的道一樣,混然為一,整而未分,故稱為一。到了一生二,便分陰陽了。便不是整體了。陰或陽,都只有道的一部份。故只有道與氣纔是整體,纔是一。然而道不易見,無法捉摸,故為道必須養氣,所以氣的關係非常重要。莊子說:「通天下一氣耳。」,所以人生沒有比氣更來得重要的東西。(詳見「老子學術思想」)

  現在我要講到老子修為的兩大心法。

  一、致虛;

  二、守靜。

  「虛」,就是無。虛無是道的最高境界。前面說過道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着的。這也就是虛無之義,即所謂「無極」之境。宇宙萬物都是由虛無而生,歸虛無而滅。滅而又生,生而又滅,所以要致虛,致虛才能合道。不過要知道老子的虛無不是「沒有」,而是「有」。只是「有」而看不見、聽不到、摸不着。但他會生一、生二、生三、以致化生萬物。所以致虛之後才能生化,才能變化萬千!所以老子的虛是虛而不虛的。

  「靜」,是不動。但老子的靜是在動中的。老子說「道」是「周行而不殆」的。這個「殆」字的解釋和一般不同,是盡的意思。故周行不殆,是循環不已,也就是永恆循環,不停在動,所以老子的靜是在動中。老子要以靜制動,他說「無欲以靜,天下將自正。」,他說:「清靜為天下正。」,都是以靜制動。能制動的靜,是靜中有動的。有動才能制,所以老子的靜是靜中有動的。現在我們知道:老子的靜是在動中,靜中又是有動的。那就是說「靜在動中,動也在靜中。」。更引申來說:老子的靜,是動中的靜;老子的動,也是靜中的動。這種動靜關係是非常重要非常奧妙的!也可説是許多人都弄不清楚的!可是張三丰便將這種奧妙的動靜關係善為運用而發明了太極拳!現在我要談到太極拳的本題。太極拳要鬆、要慢。鬆就是虛,慢就是靜。鬆,要鬆而不弛,所以「鬆則沉矣」,所以鬆就是沉。能鬆便能沉,鬆一分便要沉一分。不然,徒知鬆而不知沉,便會愈鬆愈空,鬆了也就什麼都沒有了。這樣的鬆是病,比不鬆還壞。這便不是虛而不虛的境界。故鬆,必定要沉,即鬆到腳下去。能鬆能沉,推手時便能不受對方力氣的威脅。無論對方打到我什麼部位都能使之落空。如此,便能感覺靈敏,愈鬆便愈虛愈靈。虛靈之極,「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這就是致虛之利最顯明的表現。而且走即是打,化即是打。故虛靈走化時,一方面又將對方的力量轉化到另一面而反擊他自己,這就是虛而不虛的運用,也就是陰陽消長的一例。如能將本身陰陽之氣冲和而發出一擊,則可無堅不摧。倘能掌握對方陰陽消長的關鍵而構成所謂一綫之勁,那便要銳不可當,運勁不必四兩便能撥動千斤了。

  為什麼要靜呢?因為道就是似靜而動的,是永恆在動的,宇宙萬物包括人在內,都無時無刻不在隨道而動,故人會由生而壯、而老、而死、而滅。這由生而壯、老、死、滅,都是由於動才產生的,然而這種動,是動於不知不覺之間,動而不知不覺,是雖動而非常安適,所以這種動,稱為「安動」。而人在安動之外,往往還要「躁動」。躁動則更要加速了結自己的壽命。這原因很多很雜,一時也說不完。現在只就有關拳術一端來說:如日前電視中有拳王爭霸戰,裁判說老拳王以三十餘歲的高齡打勝,真是難得。三十餘歲便稱高齡,這種拳術便不合於養生之道。這種運動便是加速衰老加速死亡的躁動。練這種拳術,表面雖然強壯,實際則妨碍健康,有害身體。因為過分躁動,心臟、肺、肝都要遭受損傷。

  人為什麼要躁動呢?就因多欲-貪名圖利。所以要制止躁動,首先便要去欲寡欲。能去欲寡欲便不會躁動,便能靜。反過來說,能靜,便能寡欲,便不躁。所以老子說:「靜為躁君」,所以老子要「守靜」。要以靜制動,守靜不是要不動!不動便成了槁木死灰,便是死寂。前面說過老子的靜是在動中,也說是說:靜,是動中的靜。而靜中又有動,這種動,則是靜中的動。靜中的動,雖動猶靜。所以十三勢歌說:「靜中觸動動猶靜」。所以太極拳和拳擊不同。太極拳是鬆柔靜慢的。鬆柔靜慢的運動,便是「安動」。安動是合於道的動。雖動不躁,雖動猶靜,動在靜中。然而靜本來是在動中,所以動靜的關係是靜既在動中,動又在靜中。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故動靜是相反相成的,相異相同的,也是相生相剋的!

  太極拳的動,既是靜中之動,動在靜中,雖動猶靜,雖動而安,同時更注意精氣神合一,而以養氣為主。故外面的動作和體內氣的運行是息息相關,互相配合的。故內外皆動,內外皆安。

  韓非子說:「不移位為靜」。身不移位易,心不移位難。因為心總是要思想的。所以六祖說:「不思善,不思惡,思什麼」。這個問題我們練太極拳的便可以答覆,只要以心守氣於丹田,一招一式規規矩矩,絲毫不茍練拳,自然便不會另想別事,自然心就能恬靜。所以認真練拳便能神靈體靜。日日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勿忘勿助,運以純功,自然便能得到內外兼修的效果!自然就會既健康也強壯。功愈深,心愈靜,精滿氣盈神足,自然便能延年益壽。愈練愈鬆,愈鬆愈沉,愈沉愈精,也愈能進入虛靜的境界。到那時,防身禦侮,也用不著招術,用不著思索,自然會走化,自然會反應,得心應手,無為而無不為了。

  所以太極拳是由動而靜的,由有為而無為的。是由術而進於道的!是與道相合的!到了與道相合的境界,便能階及神明,不謀而得,不為而成。所以太極拳既能強身,又能禦敵,更能延年益壽!所以太極拳不同於任何拳,所以太極拳是道!所以太極拳是高層次的,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

  不僅如此,老子說:「安以動之徐生」。是安動中還要有所生化。生什麼呢?如能精氣神合一,以鬆柔靜慢的原則認真練拳,久而久之,自會感覺到口內生津,丹田生熱,周身生氣,體內生精。到了體內生精,則是體內陰陽之氣己能交會冲和了。六祖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行功證果,自能領會。所以說證道。本在你自己的身上能得到證明,你自己能知道你到了什麼境界。

  莊子說:「道可傳而不可受」。知道了,一切要靠自己努力!勿忘勿助,朝朝暮暮運以純功,自有收獲。正如登山攬勝,只要登山的路徑不錯,達到巔峰只是時間遲早而已。

  總之,一切的學問、功夫,都是要一面研究,一面練習,知行合一。在一面求知,一面實行之中,會不斷有新的發現。不過以一人之力,即知即行還是不夠的,最好能互相交換心得。

  老子說:「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孔子說:「學不厭,教不倦。」

  莊子說:「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希望大家三復斯言,誠心誠意的學習,誠心誠意的切磋,集結大家的長處,更發掘問題,解決問題。如此發揚更發揚,光大更光大,如此一代傳一代,一代比一代光大,一代比一代精深,不僅使自己延年益壽而已,而且要有薪傳的抱負,以發揚光大我國獨有的與道同體的太極拳!

  註:

  張揚明師兄年逾期頤,政大教授,專研老子學說。本文重行刊出,彌足珍視。

  社長 徐憶中

 

時中學社會訊(第六十五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光昭老师讲授 太极拳道-太极心法
实践者与论道者
【和式太极:太极大家】一代太极宗师郑悟清论太极
一代宗师孙禄堂的一份珍贵心得
陈嘉珉:谈邓匡林先生诗作的境界(八)
大成拳道家思想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