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舞训练对脊椎的运用

  现代舞(Contemporary),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真实的现代社会生活,最鲜明的特点是借助舞蹈艺术来反映现代西方社会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特征,故称为现代舞。匈牙利人鲁道夫·拉班,系统地为现代舞派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训练体系。他创造了一种被称为自然法则的训练方法,把人体动作的构成归纳为“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飘浮”八大要素,认为正确地处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就能组成各种动作。“拉班舞谱”至今仍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舞谱之一。

  现代舞的训练,目的是让人们的身体及思维能够同时运用动觉理论和解剖理论去完成动作,例如在舞蹈中寻找最恰当的速度、力度、弹性及精确度。注重关节的灵活性、平衡性和协调性的训练,以达到提升动作质感的目的。让学生能够重新认识身体和解放自己的身体。在现代舞课堂训练中,学生多数来自于不同的舞蹈教育背景下,有的是古典舞出身,有的是芭蕾舞出身,等等,他们的身体已经习惯于某种特定的训练模式。现代舞的训练方法与传统舞的训练方法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在运动模式上也是采用不同的用力方式和发力点来进行动作运动和训练的。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一些错误的或者是混淆的运动方式进行动作运动。有些学习现代舞的学生在动作外形上已经完成了动作,但看起来就是不像那么回事。问题就出在学生只是单一地去模仿老师的动作,并没有真正理解动作的要求和运动方式的要领。现代舞的训练,不单只是去模仿老师,而是通过老师设定的动作练习,去了解自己的身体并掌握自己的身体,了解每个动作组合、每种风格的训练要求和要达到的训练目的。好的现代舞训练,必须学习不同风格的组合练习,在不同的动作中思考,多问问题,对自己的身体和动作关系上在不同的层面角度上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老师所提供的动作练习并不是被模仿标准的唯一模式,而是一种方式方法去帮助学生认识了解自己的身体。对于刚刚接触现代舞的学生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教师应在最基本的环节上多下工夫,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运动方式进行现代舞的学习。

  在现代舞训练中,脊椎的练习是最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脊椎是支撑我们整个身体的重要支柱,也是贯穿舞蹈动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舞蹈动作都离不开脊椎的运动。从认识脊椎结构到运用脊椎进行舞蹈动作始终都是现代舞训练目的的一个重要内容。人体大约有200块骨头,其中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5块、尾椎3—5块(因人而异),脊椎是支撑着身体的大柱,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在各椎骨间有称为椎间盘的组织(又名软骨),负担着缓冲的功能,有很大的弹性和伸展性,当我们表现各种姿势时,脊椎做出相应的动作。脊椎从后面看是笔直的,但是从侧面看是有两个S型连接的弧度,其弯度可以缓解外来的冲击,也可以传达脑指令到全身各个部位,因为有了此弯度,人们才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脊椎的两个椎体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固,运动范围比较小,但各个椎骨之间微小的运动相加起来,就使脊柱的运动范围扩大很多。脊柱的运动产生于关节的突关节面之间的滑动和椎间盘的被动挤压。椎间盘的存在加大了脊椎的运动幅度。脊椎的运动在颈、腰部较为灵活,故损伤也多易见于颈腰部。脊椎可做屈伸、侧屈及旋转运动,通过对脊柱前屈、后屈、侧屈及旋转等全面的训练,整个脊椎的活动度会明显增大。对脊椎的训练分为很多种,在现代舞训练中有在地面上的、直立的和在运动中的,等等;在程度上也是从简到难,从单一到复合分很多阶段的练习。

  一、地面上的脊椎练习

  首先,人平躺在地面,以颈椎和尾椎作为两个撑点,尝试把中间所有的椎关节与地面全面接触。人在自然状态下,脊椎呈S型。当有意识地把脊椎放平时,人的身体自然会舒展拉长,关节与关节之间距离拉大。保持此状态一定时间后,骨关节会变得非常的松弛灵活,有助于加大动作的活动范围和灵敏程度。

  其次,在保持此状态的情况下,将头转向一侧,把同一侧的胯关节、膝盖向相反方向伸展,此时的脊椎成“麻花”状;两个关节点仍是颈椎和尾椎作为撑点;加大两个相反方向的伸展作用力,把椎关节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拉到最大限度。此练习有利于动作的舒展放松,也是训练前很好的准备活动。之后可以做相反方向的训练。

  再次,脊椎在地面的旋转练习。同样保持身体平躺地面,将各椎关节之间距离拉到最大。一侧脚向相反方向斜下方45度角延伸,带动膝关节通过尾椎向上一节一节旋动,注意每个关节的动力都是来自于上一个关节的旋转带动产生的。以此类推慢慢旋转到脊椎的最上端。人也因脊椎旋转的带动旋转过来,变成面朝下。此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脊椎运动的动力点带动人产生运动的动作原理是从哪里来。通过脊椎的运动如何产生动作的基本原理。

  在地面上对脊椎的训练还有很多,主要是以放松、延伸、拉长等为目的,为直立运动做准备。在此训练上可以加强动作的灵活性、舒展性。教师可以通过地面上对脊椎的训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关注自己的身体,清楚动作的运动方式,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直立的脊椎训练主要是通过重量的带动使脊椎产生变化。人垂直站立,两脚分开,脚尖朝前与肩同宽。双手自然朝下。头部放松到颈椎位置。颈椎作为此动作重量的起始点。头的自然重量带动颈椎第一关节慢慢向下移动。人保持放松状态,所有的动力完全来自于头的重量。以此类推至第二、第三关节……直到最后尾椎。此时人的上半身完全与下肢折叠。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不需要外力来控制身体,尽可能地保持放松状态。这时的脊椎在不需要用力的情况下因重力和地心引力的关系被完全拉长。在行进的过程中注意感受关节牵引和被牵引的关系。每一节的关节都是通过上一个关节的重力带动进行移动的。做相反训练时,从尾椎开始带动,一节一节往上类推。没到的关节保持放松状态,当到了时再做相应的反应直到脊椎最上面的一节颈椎。此训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由自然力带动的脊椎变化,使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在自己的身体上,而不是只有外力才能产生动作变化。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通过节奏、速度、空间等因素的变化,进行复合性的训练。

  二、综合性的脊椎练习

  所谓综合性的脊椎练习是指在运动中脊椎产生的变化。上面提过所有的舞蹈动作都离不开脊椎的运动,所有的动作都会使脊椎产生变化。脊椎的训练也是最难掌握的核心部分。当在做动作时,脊椎会根据动作的走向、动作幅度、动作的发力点等因素产生不同的变化。作为人体最大的支柱,脊椎的运动空间是非常受限制的,这就要求在做动作时尽可能地去探索最大的空间范围。教师在安排训练组合时更多地去考虑如何加大脊椎的运动幅度,强调脊椎在运动中的作用。这是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地方。芭蕾舞常常需要上身的垂直挺拔,时刻保持着脊椎的伸展拉长。所有的把上把下动作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完成的。而现代舞的训练并不需要学生时刻收紧自己的身体,而是需要一个松弛的状态来进行现代舞训练。并且现代舞的训练组合也是多种多样,这样对脊椎的强调就不像芭蕾舞要求的那样高。但我们对脊椎的单独训练需要格外的重视。在完成动作时需要学生时刻注意脊椎的运动走向和脊椎在动作中产生的变化。尽可能地利用脊椎完成更多的舞蹈动作。

  此外,脊椎在舞蹈训练中是一个特别容易损伤的部位。其中腰部又是训练里用的最多的地方。腰部的超常活动往往导致腰部的损伤过多,除一些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外,还会引起腰椎体的病变。由于舞蹈动作幅度大、强度高、训练的运动量往往超负荷,尤其在现代舞的训练中更需要较高的灵敏性和技术性,就常常使脊椎产生关节或肌肉的损伤。这样就需要更科学地进行训练和加强对脊椎的保护,避免在运动中给脊椎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总之,科学地对脊椎进行训练在现代舞课堂中非常重要。脊椎是一个在运动中比较容易忽略的部位,但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教师和学生更多地去关注脊椎在运动中所产生的作用,使现代舞的训练更加科学、完善。

  脊柱是跳摩登舞者的主宰

  在摩登舞的理论中有一种说法:"高者运腰,发力奇巧;中者肩胯,不上不下;低者走步,其形必误。"这种说法,将跳摩登舞的人群,分成了高、中、低三个层次。摩登舞是一种国际化标准型的舞蹈,其形体、运步都与舞者身体的脊柱息息相关。因此,充分发挥身体脊柱的功能,才能跳好摩登舞。

  摩登舞的形体强调重心垂直,如何才能做到重心垂直呢?我们知道,身体的重心是身体内各点位所接受的重力产生的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为重心位置,也可以理解为中心位置。人体直立时,人体中心是腰眼处,但移动时身体重心随身体姿势的变化而上下、前后、左右移位。重心垂直是一个抽象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具体化,那就是脊柱垂直。

  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从侧面看是呈S形,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按摩登舞的要求,就是要去掉形体的S形,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拉直脊柱。

  怎样做才能去掉脊柱的S形呢?人体非机械,头是有意识的,就是说摩登舞是由头脑支配的。站立时要想拉直脊柱,首先头发指令,头牵引颈椎、胸椎、腰椎逐步上升,肌肉徐徐下沉,而骶椎、尾椎是固定的,则下压,所谓压髋(胯),脚也压地,而腿部肌肉和臀部肌肉上提,这样做,身体笔直,而且极度伸展,挺拔高大,中腰拉紧拉长拉细有力,蓄而待发,进入舞蹈状态。

  头牵引脊柱向上,脊柱呈吊链状态,上肢悬吊在颈椎下,髋和两腿悬吊在脊柱下方,下肢呈下坠状态,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都处于悬挂且放松状态。脊柱是人体的大轴,大轴运身,脊柱带四肢(不是胯带四肢),上下肢的各种活动,均通过脊柱调节,保持身体平衡,所以学会掌握和运用脊柱跳舞,尤其是腰椎(中段)很关键。

  头是身体的首领,一切舞蹈动作都是头引领,这种引领是通过头牵引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来实现的,当舞步移动时,首先是头牵引,然后拉伸脊柱垂直。这样做,由于上身引领下身,重心下沉,身体稳重,舞步轻盈。如果升起时,从脚底升到头顶,势必重心和气上提,端肩提胯,用胸或架形跳舞,重心不稳,而且腰力不足。

  身体垂直的目的是重力垂直向下,取得个人平衡。什么是平衡?平衡就是重力不偏移的放在正下方的状态。在平衡的情况下,身体重力垂直下降,直达脚底,各关节不受力而全部自由,肌肉放松。于是跳摩登舞者就显的挺拔、稳重、轻盈。笔者认为脊柱垂直是摩登舞的标准姿势,是最为重要的基本功之一;脊柱拉伸也是摩登舞的标准动作之一,也是重要的基本功。延伸是在垂直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定要先垂直后延伸,否则动作不美,而且会失去平衡。摩登舞的运步是不断转换身体重心,身体先动,身体重心从一条腿转移到另一条腿的交替行进。身体重心的转换是摩登舞的核心技术,也是摩登舞的高级技巧。不会重心转换的人,是进不了摩登舞的门的。

  摩登舞的运步强调身体(重心)推动,身体推动腿走,区别于交谊舞先迈步,腿拉着身体走。怎样才能做到身体推动腿走呢?身体是人体的整体概念,重心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脊柱是身体的支柱,位于背部正中,上端接颅骨,下端达尾骨尖,所以说用脊柱推动腿走更确切。

  脊柱是由26块脊椎骨合成,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它具有很强的运动功能。身体上升时,头先牵引颈椎上升,然后胸椎、腰椎,而骶椎下沉;下降时,上身上行,仍然头牵引颈椎、胸椎、腰椎向上;下身下行,骶椎、膝、脚踝依次下降。颈椎、胸椎和腰椎有不同的功能,在摩登舞中,颈椎、胸椎伸展倾斜可做造型展示,然而腰椎始终保持垂直。上下肢体与脊柱相连,上下肢的各种活动,均通过脊柱调节(脊柱带四肢),保持身体平衡。身体移动前,主力腿侧垂直,头、肩、髋、脚成一条垂直线,脊柱垂直在脚掌上,移动时,首先头牵引脊柱,腰椎发力,主力腿髋内扣(反身)驱动,屈膝向前(不下降),移动腿自然移出,主力脚蹬地,移动腿直出到位,身体重心从主力腿转换到移动腿上,移动腿变成主力腿,主力腿变成移动腿,运步以此类推,以上是摩登舞的基本运步。运步时头和脊柱向移动脚方向移动,脊柱保持笔直状态。

  从以上可了解到,摩登舞移动是头牵引脊柱,脊柱带四肢,纲举目张。 摩登舞爱好者应重视脊柱功能,运用脊柱跳摩登舞。

  立足人体科学,解读舞蹈训练---以人体科学“脊柱整体观”为例

  舞蹈是一种经过提炼、加工、美化了的人体表现艺术,它不同于一般日常生活当中的人体动作,而是能够表现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与自然、社会之间矛盾冲突的并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艺术。舞蹈艺术的个性是通过舞者的形体和跳、转、翻、控制等技巧来表现,人的形体是舞蹈艺术表现的物质载体。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舞者想要完美地展现曼妙的舞姿,就必须首先“解放”肢体。而舞蹈训练的目的就在于“解放”肢体,使舞者身体的各部位较常人更加协调、灵活,更容易支配自己的身体,以传情达意。既然舞蹈训练的是人体,所以,了解人体科学知识,以其作为舞蹈训练的一种科学理论指导,就显得尤为有理、有利。

  一、了解脊柱结构,开发脊柱潜能

  了解舞蹈解剖学关于脊柱的知识,科学地认识人体的脊柱结构与功能,就可以使我们在舞蹈训练中更好地合理使用脊柱,从而开发脊柱的潜能。舞蹈解剖学认为,脊柱是躯干的中轴和支柱,是上下肢运动的枢纽,具有支持体重、传递压力、缓冲震动和保护脊髓及内脏等功能。

  1、了解脊柱的构造

  脊柱由全部椎骨、椎间盘和韧带组成。脊柱中央有由椎孔连成的椎管,以容纳骨髓。脊柱两侧有23对椎间孔。脊柱长度约为身高的40%,脊柱在骶骨以上由椎体构成的部分约占全长的3/4,由椎间盘构成的部分约占1/4。整条脊柱由上而下按照部位可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5块,有时4块)。了解了脊柱的构造,在舞蹈训练中舞者就可以准确地认清舞蹈动作中具体是在使用脊柱的哪一部分,使训练更具针对性。例如,维族舞蹈中的移颈训练就是在运用脊柱的7节颈椎部分;芭蕾形体中胸腰的练习主要运用的是脊柱的12节胸椎部分;中国古典舞训练中“软踹燕”尤其突出脊柱的5节腰椎的柔韧度的运用。

  2、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

  人体脊柱从前面或后面观察是垂直的,但从侧面观察则具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弯、胸弯、腰弯和骶弯。正常人体当躯干背面贴墙站立,枕部、肩胛部及臀部接触墙壁时,在颈部和腰部应有一掌的空隙,这是因为正常人体的脊柱都是颈弯和腰弯成前凸,而胸弯和骶弯成后凸的缘故。了解了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的存在,在舞蹈训练中舞者就可以更加精准地完成练习。如,在课堂基础站姿练习中,老师经常对学生作出指令性要求“收腹”、“挺胸”,有的学生盲目地去收小肚子,却又造成了“翘臀”、“塌腰”的问题,老师只好再去指导学生“不要塌腰”。学生虽照做,但事实上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为她们不了解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其实,“收腹不要塌腰”依据的是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挺胸”依据的是胸椎后凸。对人体脊柱结构的不了解,不会运用身体部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是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

  二、 了解脊柱运动,提高训练效果

  了解脊柱运动,懂得人体解剖学知识,可以使我们在舞蹈训练中减少由于错误使用脊柱而产生的“动作不到位”或“动作变形”,提高训练效果。

  1、了解脊柱运动方式

  人体解剖学研究发现,相邻两个椎骨间的活动范围很小,但是,这些微小的活动合起来便使脊柱具有很大的活动范围。整个脊柱可沿三个轴进行运动:绕额状轴的屈伸,绕矢状轴的侧屈及绕垂直轴的回旋,此外还能环转。在舞蹈训练中,脊柱屈伸典型动作,如:下前腰、下后腰;脊柱侧屈典型动作,如:下旁腰;脊柱回旋典型动作,如:卧云;脊柱环转典型动作,如:涮腰。

  2、了解脊柱的运动幅度

  人体解剖学研究还发现,脊柱运动幅度同椎间盘的厚薄和关节突的上下关节面方向不同有关。如人体脊柱胸中部的椎间盘最薄,弹性小,脊柱在胸段构成胸廓,前方为胸骨、侧面为肋骨,后方为胸椎;胸椎棘突呈瓦片状相互重叠,其形状如同一个笼罩,前屈、后伸和侧弯运动的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是,在舞蹈中胸部又是塑造优美婀娜舞姿的主要部位,舞蹈训练便针对这种生理构造的限制,有针对性地进行前屈、后伸、侧弯训练,并借助肌肉的力量使胸椎之间关节机能有别于自然状态,使胸椎的伸屈幅度得到改善。腰部的椎间盘比胸部的厚5倍,棘突短,直向后突出,又不受肋骨的限制,因此腰部的侧弯及屈伸活动的幅度很大,但由于关节突的关节面方向是近矢状的,因而回旋活动受到限制。可见,腰椎侧弯和屈伸活动的幅度在整条脊柱中是最大的,但其回旋幅度小,而胸椎回旋幅度则大于腰椎。颈部的运动幅度介于胸部和腰部之间,可以做各种活动。

  了解了脊柱运动,舞蹈训练就可以变得更加科学化,效果也会更好。以女生训练中常用的技术技巧动作“倒踢紫金冠”为例,从脊柱运动方式及运动幅度来分析应如何合理使用脊柱:脊柱颈部中段后伸能力最强,胸段由于前、侧方连接着胸廓,棘突呈复瓦状,所以后伸能力很弱,而整个腰段则具有突出的后伸效能,因此做“倒踢紫金冠”动作,要运用颈部中段后仰,尽量使腰部做到反弓状,使舞姿具有更加充分地表现力。

  三、 科学训练,减少脊柱损伤

  了解脊柱结构与功能,可以使舞者运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进行舞蹈训练,预防脊柱损伤,培养自我保护意识,改善舞蹈审美。以胸腰训练为例:舞蹈训练中使“胸腰”动作优美、舒展的关键,不是胸椎能否大幅度后伸,而是要依靠肩关节充分外旋,肩胛骨向后收缩,加之头部和颈部后伸的配合,来使动作变得更加完美。训练时应重点体会整条脊柱节节拉开、节节后曲,并使胸腔上挑的感受,以达到增加胸腰运动幅度的目的。胸腰表现力突出的舞者并不一定胸部的运动幅度就大,其原因主要是恰当使用了其它相关部位的补偿运动。这就要求我们在胸腰的训练中,不能一味追求胸部后伸,因为,这不符合人体脊柱的运动规律,只会给颈段、胸腰段脊椎带来损伤。12节胸椎的任意一节有伤痛的舞者,都有可能是因为强行使胸椎向后弯曲(过度后伸)造成的。

  人体科学知识是我们能够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舞蹈训练的前提和保障。只有了解和运用人体科学知识,才能使我们不陷入盲目的训练,从而使身体运动更加符合人体结构的客观规律,进而使舞者更加完美地通过人体动作展现舞蹈艺术的无穷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胸腰的动作要领及解剖学分析
【国标舞基本功剖析十八】“胸腰”的动作要领
幼儿舞蹈“胸腰”的动作要领,家长收藏好了!
跑步,还需要人教?
如何改善胸椎活动度?
6个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伸展运动,避免7个训练,强壮腰椎不踩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