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三驾马车”之现状:堪忧!

   作者:太极小晓生

 

     纵观全国太极拳界的整体情况,无论从统计的角度还是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能够代表全国太极拳最高水平的,无外乎“三驾马车”,即河南省“陈家沟”、河北省永年县、江苏省扬州大学,这三股力量拉动和支撑着整个太极拳的发展。分析他们的现状,或许能够对太极拳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启迪,可结果却是两个字:堪忧!

      这“三驾马车”的历史渊源是什么,目前是什么情况呢?通过文献查找、现实访问调查以及各种接触了解等等,小晓生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第一股力量:陈南省“陈家沟”----政府支撑,队伍庞大,但略显保守落后。

     我们所指的陈式太极拳里的河南“陈家沟”,其实已不单单是陈家沟那个小村落了。在河南省各级政府的扶持下,“陈家沟”的指向和范畴变了,成了一个符号,在代表着那个作为村庄的陈家沟的同时,更多地代表着温县、焦作市甚至河南省的陈式太极拳。河南各级政府特别是温县政府把陈式太极拳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和招商引资的“桥梁纽带”,由此可见支持力度会有多大。

     据焦作市政府机关发布的消息,整个焦作市习练陈式太极拳的人数已超过了100万人,有了这么雄厚的人员基础,发展氛围必定十分良好,可选之才一定有不少。这种条件是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具备的。

       习武并非人人都能取得好成绩,先天条件和个人刻苦程度等等一项都不能缺少。“陈家沟”的学生绝大多数“职业”化了,他们自幼开始全天候习武,每天从早到晚除了练拳械套路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对抗着摔。焦作市和温县农村属于欠发达地区,很多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练好拳,拿个推手比赛成绩,将来走出去当教练,因此他们习武思想动力十足,无数青少年每天拚命练啊摔啊就成了这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连三、四岁的幼儿都在那里“金刚捣碓”。在此有一点要讲一下,由于这些青少年从小专业练武,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缺乏,一部分人自身素质不太高,有些差不多要与文盲划等号了,有些虽然说起来手中有个初中毕业证书,但却连城里小学毕业生的文化水平都没有,这无形中造成了太极拳文化中的“不文化”现象。这一点十分让人遗憾。

       要想出成绩,挑选身体素质好、头脑灵活又能吃苦的青少年是头等大事。焦作如此庞大的陈式太极拳队伍中,必定有一些武术天赋极好的优秀人才;众多的青少年从早到晚常年累月的摸爬滚打,涌现出优秀选手完全可以期待。每年的中国焦作和永年国际太极推手大赛,很多优胜者出自温县或焦作(宣传上经常统称他们为“陈家沟”选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这是一个好的趋势,可令人忧虑的事情又发生了。翻开推手比赛成绩册可以看到,数年来,所谓来自“陈家沟”的推手冠军,几乎全是那几个人,七八年前是,今年还是,都是老面孔,新手难得见到一个,这就成大问题了。再深入查一下,还可以发现这几个人差不多都是王西安那一支的。王西安是真真实实的陈家沟村里人,据说是位非常好的陈式太极拳大师,为人很义气,练拳很刻苦,他不仅对陈式太极拳深入钻研,而且思想解放,广泛吸收其他拳种的好东东,以此完善和提高自己,从推手比赛的成绩来看,他的做法是卓有成效的。

      深层次的问题,值得让人好好思考一下。

       众所周知,推手是太极拳中的一个训练方式、一个练习过程、一个听劲懂劲的检验办法,他不是太极拳练习的全部内容和最终目的。任何人不能否认,太极拳是武术,武术要以散手为最终表现形式。“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我们可以见到的陈式太极拳师的散手,完全还处于说手摸手阶段,因为他们本身没有散手资质和能力,因此,在焦作、温县以及陈家沟村里的很多太极武馆,这些年都开了散打课,聘请了专门的散打教练。散打训练看似红红火火,然而,这么多年来,“陈家沟”依旧拿不出能够说服大家的散手成绩。懂行的人曾经讲过,这是因为缺少一个完整而又科学的散手训练体系,这个训练体系既要保留陈式太极拳的本来面目,又要向现代散打过渡,完美体现出自身特征,何其难也!

       社会在进步,行行讲科学。科学发展需要知识,需要文化,“陈家沟”路在何方!

      第二股力量:河北省永年县----历史辉煌,传人众多,但却是日落西山。

      陈家功夫杨家传。历史上的“扬无敌”对太极拳的传播和影响那可不是一般般的,没有杨露蝉,很难说陈家沟这个偏僻的小村庄能否被人知晓,或许太极拳就没有今天的发展,就没有陈家沟那个小村落里无数练
陈式太极拳之人今天收学费的好日子。因此把永年说成是太极拳的发祥地,一点都不过分。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永年”似乎成了杨式太极拳的代名词,就是在永年县这个地方,习练杨式、武式太极拳的人也很多。杨式太极拳的普及面最广,如果按照全国的统计数字,杨式太极拳的习练者在所有各式太极拳练习者中所占比例最高。

       现实却告诉我们这样一种情况,杨式太极拳在很多人人们心目中成了健身操,似乎是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才练习的拳种。在永年以及全国各地的杨式太极拳练习者中,能够上阵并且取得优异成绩的好像看不到。

      我们看看每年全国推手比赛的情况,就以在永年的上级市邯郸市举办的国际大赛来说,这个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永年县、邯郸市乃至河北省不可谓不重视,政府主办,高层人员到场,全社会动员和支持。细听比赛情况,很多知晓内幕以及清楚赛场情况的人却讲到,以永年名义推出的杨式太极拳高手,基本上全是“跤王”。

     河北有个硅谷公司,地处邯郸市永年县广府镇,这个硅谷可不是美国的那个硅谷,他是个化工类的公司,企业规模比较大,效益非常好。硅谷公司承担着当地政府赋予的一项任务,就是安排好许多全国和河北省的“跤王”,这些人主要的事情就是练好武术,参加全国推手比赛,为永年、邯郸赢得荣誉。“跤王”们拿到过一些成绩,却也时常败给“陈家沟”选手和杨州大学的学生。在与“陈家沟”和杨州大学几位年青太极高手的数次对阵中,听说这些“跤王”就没有赢过。

      提起邯郸的太极推手比赛,参加过的人会说混乱情况曾多次出现,有时候非常混乱,具体大家可以去想象,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过去多年在比赛过程中几次与“陈家沟”闹得不可开交就足以说明问题。

       杨露蝉当年被人们称为“杨无敌”,“永年”过去的辉煌今夕何在!

       第三股力量:江苏省扬州大学----理论扎实,技术全面,但后备力量匮乏。

       扬州大学有个田金龙,系中国大陆第一位武术博士(同期全国共两人),而且是专门研究太极拳的博士,其理论功底可见深厚。田金龙是位与传统武术渊源极深的人,生长在很有影响的传统武术世家,自幼习练传统武术,少年时多次在省赛中获奖,考入大学后就读传统武术专业,到上海体育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时专业方向为太极拳,其间在太极拳竞技方面身体力行,两次参加全国太极拳推手锦标赛均获得亚军,有了这些良好基础,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对太极拳的全方位研究特别是技术研究就更加深入有效了。翻开田金龙的诸多论文和著作,可以发现他对太极拳的研究非常全面,涉猎很广,极有深度。

      这是一股新生力量。在田金龙的学生中,近十年间出了几十个全国散打、推手冠军,成绩斐然,全国散打锦标赛冠军这个含金量最高的桂冠也被他们摘取过。田金龙对太极拳理论和技术的全面深入研究,特别是将这些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实战的成果,令许多太极拳人神往,虽然是后起之秀,可是影响却日渐显露,这支队伍如果顺利发展下去则不可小视。

       田金龙的学生多数是扬州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文化程度较高,个人素质较好。他们多半上大学后才接触太极拳,在课余时间学习和训练。现在大学生的生活大家都清楚,除了上课做作业,还要上网聊天摘菜,还要逛街谈恋爱……能够下功夫练拳的人不会多,能够坚持下去的人肯定少之又少,身体条件方面估计大多数人都不会好,有些在人们眼中根本就“不是块练武的料”。

      田金龙还教着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年学生,听说这些小孩绝大多数家境较好,有的家庭拥有亿万资产,基本上属于小孩本人不喜欢读书学习,考大学无望,家长没办法了就送到田金龙这里来的情况,家长们希望孩子通过学拳这条捷径走体育入学的道路。有人告诉我,这些孩子中身体条件好的不多,能够认真练拳的凤毛麟角,大多数都是被家长逼上梁山,无可奈何地经受着煎熬。有些孩子在取得一定成绩后顺利考入大学,顿时“解放了”,有些长时间不再参加训练,有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仅不进步反而大步倒退,有些干脆来个彻底大放弃,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几个有发展前途的好苗子就这样毁掉了。对他们来说,当初选择练武就是无奈之举,以后这些东东对他们来说可能没什么用了。此外,练武多苦啊,那有“QQ聊天摘菜,逛街吃饭谈恋爱”那般自在和惬意。这些都是青少年的天性使性,本来就无可指责,何况很多孩子思想深处没有期望过将来以太极拳谋生,继续练习的动力自然就没有了。

        扬州处于苏中地区,是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在全国来看经济比较发达,自古以来风调雨顺、民风淳朴,民间没有尚武之风,现在愿意刻苦练武并且以武为业的青少年几乎没有。

       一些有志之士指出,作为武术界文化程度最高的人之一,田金龙对太极拳的倾力研究实际上积极探索了太极拳的发展目标,其研究成果及应用在实质上也指向了太极拳的前进方向。但是,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任何事物的进步和成功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地不利、没有大量优秀的可造之才、缺少政府的大力支持,种种制约因素下,任凭田金龙对太极拳的研究再全面再深入,一时也难有更大作为。

       这里的情况,看似平静却潜伏着危机,发展同样不容乐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邓师傅---太极不可学永年
姚继祖讲稿(1984年)
太极拳讲义
太极拳“发源地”“创始人”岂能随意捏造作者:三丰堂
话说杨氏太极拳(郝金祥、郝宏伟)
广府行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