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诫罗喉罗
佛陀一直留在沙瓦提祇陀林,度过第十四个雨安居。当时,拉胡喇(罗睺罗)已经十九岁,还有一年就成为比库了。

一天黎明,佛陀以智审察世间,他想到:“导向阿拉汉果的十五个条件(解脱成就法),于拉胡喇现在已经成熟。若去教导他,他将趋向阿拉汉道和果。”

导向阿拉汉果的十五个条件是:(1)远离无信之人,(2)亲近坚信之士,(3)思维导向坚信之法(信心三要素)。

(4)远离放逸之人,(5)亲近精进之士,(6)思维导向精进之法(精进三要素)。

(7)远离失念之人,(8)亲近正念之士,(9)思维导向正念基础之法(正念三要素)。

(10)远离散乱之人,(11)亲近专注之士,(12)思维与禅定和解脱相关之法(禅定三要素)。

(13)远离愚昧之人,(14)亲近智慧之士,(15)思维甚深之法(智慧三要素),此即十五个成就解脱法的条件。

此外还有五根,即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和慧根。五种慧想,即无常想、苦想、无我想、舍断想、厌离想。

这五项包含在为弥醯说的经文中。即亲近善友,众善奉行,闻思十类教法,精进,生灭想,这也是解脱的十五种条件。

想到这些,佛陀早上去沙瓦提乞食。用完斋后,他对拉胡喇说:“带上坐垫,我们去树林。”“好的,世尊。”拉胡喇回答,带着垫子紧跟佛陀。

当时,有几千天神与梵天(在十万劫前胜莲花佛世,他们已经下定决心与Pālita龙王在一起,该龙王后来投生为拉胡喇)也紧随着佛陀,他们相信世尊将教导罗睺罗,他将趋向阿拉汉道果。

在十万大劫前,这几千天神和梵天就下决心等待,并相互询问“世尊什么时候教导罗睺罗趋向阿拉汉果?”

当佛陀决定对他的信心等能力方面予以指导,并成就那些天神和梵天,他们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期待解脱,现在他们知道时机成熟,聚集盲人林中。

根据《根本五十经》第二卷《蚁丘经》,盲人林的简介如下:在咖沙巴佛和现在佛时期,这个树林即盲人林,家喻户晓。住世短暂佛陀的舍利,不会是很大一块。

依据佛陀的意愿,舍利会被分开。因此住世短暂的现在佛决定:“我不会长久住世,短暂的住世期间仅少数有情能见到我,而更多的有情是没有机会的。我的舍利应被分送到不同地方以供瞻仰,也要送到天上。”

于是,佛陀般涅槃前就决定“我的舍利应该分开!”(所以现在佛的舍利,是被破开的。)而住世久的佛陀的舍利会是巨大一整块,犹如赤金。

咖沙巴佛住世长久,当时人的寿元是二万年,他的舍利是一整块。当时人们讨论:“舍利是一整块,无法分开,我们该怎么办呢?”

最后,他们决定建一座佛塔作为唯一的纪念,塔高和周长都一由旬。至于砖和水泥,外层砌价值十万的金砖,内层砌价值五万的金砖,以雄黄、雌黄粉和油粘合。

佛塔有四门,一个门由国王负责,另一个由Pathavindhara王子负责,还有一个门由将军为首的官员负责,最后一个由大富商为首的民众来负责。

在四组人中,前三组都很富有;各自拿出金子开始造门。但是,最后一组的工程拖延了,因为他们钱不够。阿那含圣者Yasorata,是一位熟悉三藏圣典的居士。

他得知工程拖延后,就准备了五百辆车周游全国,号召民众参与这项善事。“贤友们!咖沙巴佛如大金山般住世二万年,现已般涅槃。

安放佛陀唯一舍利的一由旬大宝塔在建中。请大家量力供养建材,无论是金、银、七宝、雄黄或雌黄都可以。”人民尽己所能供养金、银和其他建材。

供养不起这些的人们,也供养了大米、油和其他物品。圣者Yasorata,把大米、油、豆类等送给工人吃,把剩下的东西换成金子供养,周游南阎浮提(印度南部)募集供养并送达。

塔完工时,工地的执行长老们给他一封信说:“建塔已经完工,请您来礼拜!”这位居士也捎信回来说:“我已经号召整个南阎浮提参与这项善行。无论如何请尽力建好这座纪念塔。”

这两封信在途中交错,但工地送给居士的信先到。读过信后,居士想:“我要去礼拜佛塔。”便独自出发。不幸地,他在路上遇到五百强盗在一树林里打劫。

有人看见这位居士,就告诉其他强盗:“这个老头从整个南阎浮提募集来金银,成罐的金子滚滚而来。”他们绑架了圣者居士Yasorata。

居士就问:“年轻人,你们为什么抓我?”强盗说:“你从整个南阎浮提募集来金银。你要给我们一点。”

“你们知道吗?年轻人,咖沙巴佛已经般涅槃?安放佛陀舍利的一由旬大塔正在建造。为此我才努力号召人们参与这一善行,不是为我自己。

我募集到的所有东西,都已经送到工地上去了。除了身上的衣服,我一无所有,哪怕是值一分钱的东西。”居士如此回答。

于是,有的强盗说:“这位先生说的是真实的,我们放了他吧。”

另一些坚持说:“国王和大臣都敬重这个人,他一旦在城中看到我们任何一个人,就会去报案,给我们带来厄运。”那些不想放人的强盗都这么想。

Yasorata居士,向他们保证说:“年轻人,我不会找你们麻烦。”这位三果圣者是出于对强盗的同情才这么说的,并不是出于对生命的贪着。

两派开始争论,一派强盗想继续绑架他,另一派则想放了他。最终前者获胜,居士被杀害了。

就在那一刻,强盗们在树林里造下大恶业,杀害了一位阿那含圣者,因此他们的眼睛顿时失明,如油灯熄灭一般陷入黑暗。

五百个强盗到处乱摸,大声哭号着:“我的眼睛呢?我的眼睛呢?”有些强盗被亲戚领回家了,那些没亲戚的强盗,只能可怜地住在树林的茅草屋里。

人们出于同情,尽己所能的送大米、谷物等食物给他们。人们从树林采野菜的回来时有人问:“朋友,你们去哪儿了?”

他们说:“我们去盲人林了。”于是,在两位佛陀教化时期,这个盲人林众所周知。

不同的是在咖沙巴佛时期,它靠近一片荒地。在现在释迦牟尼佛时期,却在离沙瓦提不远的祇陀林后面,象一个禅修中心,人们来此期望止息烦恼。这就是盲人林的来历。

那时,佛陀带着拉胡喇来到盲人林,拉胡喇恭敬地准备好了舒适的坐垫,佛陀坐在树下,拉胡喇也坐下后,佛陀开示如下。

佛陀:“法子拉胡喇,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感觉器官的‘眼’,是常还是无常?”

拉胡喇(罗睺罗):“无常,世尊。”

佛陀:“无常的感觉器官‘眼’,苦还是乐?”

拉胡喇:“苦,世尊。” 

佛陀:“因贪、慢心、错见,能把无常与苦的感觉器官‘眼’,当做是我的、我、我的自我吗?” 

拉胡喇:“不能,世尊。”

佛陀:“法子拉胡喇,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这样或那样的对象(即所缘),是常还是无常?”

拉胡喇:“无常,世尊。”

佛陀:“无常的对象(所缘),是苦还是乐?” 

拉胡喇:“苦,世尊。” 

佛陀:“因贪、慢心、错见,能把无常与苦及变化的对象,当做是我的、我、我的自我吗?” 

拉胡喇:“不能,世尊。”

佛陀:“法子拉胡喇,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眼识是常还是无常?”

拉胡喇:“无常,世尊。”

佛陀:“无常的眼识,是苦还是乐?” 

拉胡喇:“苦,世尊。” 

佛陀:“因贪、慢心、错见,能把无常的,苦的及变化的眼识,当做是我的、我、我的自我吗?” 

拉胡喇:“不能,世尊。” 

佛陀:“法子拉胡喇,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眼触是常还是无常?” 

拉胡喇:“无常,世尊。”佛陀:“无常的眼触,是苦还是乐?” 

拉胡喇:“苦,世尊。” 

佛陀:“因贪、慢心、错见,能把无常的,苦的及变化的眼触,当做是我的、我、我的自我吗?”

拉胡喇:“不能,世尊。”

佛陀:“法子拉胡喇,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依眼触而生的受、想、行、识四种蕴,是常还是无常?”

拉胡喇:“无常,世尊。” 

佛陀:“因贪、慢心、错见,能把无常的,苦的及变化的四种名法,当做是我的、我、我的自我吗?”

拉胡喇:“不能,世尊。”这是关于眼的五法。

佛陀:“法子拉胡喇,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感觉器官的‘耳’,是常还是无常?”

拉胡喇:“无常,世尊。”等等,这是关于耳的五法。 

佛陀:“法子拉胡喇,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感觉器官的‘鼻’,是常还是无常?”

拉胡喇:“无常,世尊。”这是关于鼻的五法。

佛陀:“法子拉胡喇,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感觉器官的‘舌’,是常还是无常?”

拉胡喇:“无常,世尊。”这是关于舌的五法。

佛陀:“法子拉胡喇,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感觉器官的‘身’,是常还是无常?”

拉胡喇:“无常,世尊。”这是关于身的五法。

佛陀:“法子拉胡喇,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感觉器官的‘心’,是常还是无常?”

拉胡喇:“无常,世尊。”

佛陀:“无常的感觉器官‘心’,是苦还是乐?” 

拉胡喇:“苦,世尊。” 

佛陀:“因贪、慢心、错见,能把无常的,苦的及变化的感觉器官‘心’,当做是我的、我、我的自我吗?” 

拉胡喇:“不能,世尊。” 

佛陀:“法子拉胡喇,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心和对象(即法尘),是常还是无常?”

拉胡喇:“无常,世尊。”

佛陀:“心和对象,是苦还是乐?” 

拉胡喇:“苦,世尊。” 

佛陀:“因贪、慢心、错见,能把无常的,苦的及变化的‘心’和对象,当做是我的、我、我的自我吗?” 

拉胡喇:“不能,世尊。”

佛陀:“法子拉胡喇,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意识是常,还是无常?” 

拉胡喇:“无常,世尊。” 

佛陀:“意识是苦还是乐?” 

拉胡喇:“苦,世尊。” 

佛陀:“因贪、慢心、错见,能把无常的,苦的及变化的意识,当做是我的、我、我的自我吗?” 

拉胡喇:“不能,世尊。”

佛陀:“法子拉胡喇,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意触是常还是无常?”

拉胡喇:“无常,世尊。”

佛陀:“意触是苦还是乐?” 

拉胡喇:“苦,世尊。” 

佛陀:“因贪、慢心、错见,能把无常的,苦的及变化的意触,当做是我的、我、我的自我吗?” 

拉胡喇:“不能,世尊。” 

佛陀:“法子拉胡喇,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依意触生起的四种名法,即受、想、行、识,是常还是无常?”

拉胡喇:“无常,世尊。”

佛陀:“这四种名法是苦还是乐?” 

拉胡喇:“苦,世尊。” 

佛陀:“因贪、慢心、错见,能把无常的,苦的及变化的名法,当做是我的、我、我的自我吗?” 

拉胡喇:“不能,世尊。”这是关于意的五法。

这类讨论,通过佛陀的三次提问而展开,使无常、苦、无我这三种实相,变得更加清晰。被称为佛陀讲道的三轮教法。

佛陀总结道:“法子拉胡喇,当具慧弟子如此审察,他厌离眼根、眼尘、眼识、眼触,厌离依眼触的四种名法:受、想、行、识。

厌离耳根、耳尘。厌离鼻根、鼻尘。厌离舌根、舌尘。厌离身根、身尘。厌离心、法、意根、意触,厌离依意触生起的四种名法,即受、想、行、识。”

他因厌离而从贪着中解脱,因解脱贪,而解脱烦恼;他通过审察从烦恼中解脱。他通过持续的审思而洞悉:‘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佛陀讲完《教诫罗喉罗经》,拉胡喇尊者证得阿拉汉果。几千天神和梵天中,依各自的巴拉密,分别证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拉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心经启示录006:为什么说超越二元对立才叫智慧
舍利,是一种证明
佛指舍利安座祈愿文
双林涅槃
瞻仰阿育王寺佛陀真身舍利
最后的嘱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