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缘起法的四个要点

在缘摄受智的阶段,观察因与果能去除什么呢?我见,即“我”、“灵魂”的邪见及疑,会被去除。

 

在那个时候,十六种疑,如:“有过去世吗?有未来世吗?有因果的关系吗?”等等,将会被去除。

 

不单单是去除这些,也能知晓关于缘起法的四个要点,即:一性、异性、无加行、法如性。

 

一、一性:何谓一性?此中,‘无明缘行,行缘识’。如由种子的发芽等的状态,而成为树木的状态,相续不断,名为‘一性’。

 

由于无明,行生起。由于行,识生起。由于识,名色生起。由于名色,六处生起…果从因生,由于果,因再次生起。由于因,果又生起,这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名色过程。

 

因果关系的轮转,称为不间断的连续过程,相续过程。如果禅修者,发现了这一不间断的连续过程,这表示他知道一性。例如,首先下种,然后种子膨胀,接着发芽,慢慢长出叶子。

 

此后,才有树干和分枝等,它逐渐地成长,直到成为一棵大树。我们能否说,从种子到大树的过程,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过程?是的,我们能够这么说。

 

同样的,当我们观察有情的名色过程,有过去世的无明。由于过去世的善行或恶行,生起了今世的结生识。由于结生识,名色生起。

 

由于名色,六处生起…果从因生。由于果,因再次生起。如果观察一直有关联的因果过程,将会见到一个不间断的连续过程。

 

换言之,当观察过去的禅修者,在观察有分意界时,他将见到不断地生灭,没有间断的连续过程、没有间断的相续流过程。那是只有一个连续过程,而不是只有一个心。

 

更容易了解的是,比如当一群蚂蚁爬向一个地方,您将见到一条线的蚂蚁,而不是一只、一只的蚂蚁。同样的,生灭的名色法过程,也只是一个相续。
  
有时候,当禅修者观察过去世的时候,他会发现过去世的三人或四人。那么,他就逐一地观察,每一人的色身的四大界:地、水、火、风。

 

在观察之后,他将了解到,哪一个过去世的人的名色过程,与他的名色过程是连贯的。他清楚地发现,哪一个名色连续过程,与他自己的名色连续过程是同一条线的。

 

当他观察过去世其他人的四界及分析其名色,那名色与他自己的名色之间,没有连接或关联。所以,个人的名色连续过程,与他人的名色连续过程是否相同?不同。

 

个人自己的名色连续过程,是一个过程。他人的名色连续过程,是另外一个过程。

 

在一个依因果的关系轮转的连续过程中,是否有任何暂停或停止?不!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了解到这些,称为了解一性。

 

《清净之道》:“正见者,由于觉悟因果的连结相续不断,舍除断见。”对于已经很好地了解一性的禅修者,

 

由于他知道名色的过程,是因果关系的不断生起,他是否具有去除断见的能力,即去除认为死后一无所有的邪见的能力呢?他有。

 

对于已经能够观察过去世发生的因果,以及未来世的因果,即由于过去世的无明、爱、取、行、业,产生现在世的名色;

 

由于现在世的无明、爱、取、行、业,产生未来世的名色,他是否会接受死后一无所有的断见呢?他将不会接受。

 

“邪见者,由于执因果的连结相续不断为一性,执取常见。”如果有人对无有间断的因果过程,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认为是一性,那么他可能会有常见。

 

他如何产生常见呢?他可能错误地认为,只有一个名色。同样的名色在生,同样的名色在老,同样的名色在死,同样的名色投生其他生存界。

 

他执取这认为一切是同样的名色的见解,他不了解到名色的生灭性质。他认为只有一个名色,而不了解到它的生灭。

 

他不曾考虑过因果的消灭,他认为是一,而不分别因与果。他可能会认为,只是这识(心),从彼生到此生,从此生到彼生。

 

由于这个原因,在了解一性的阶段,禅修者有必要去观察名色,以便能了解名色生灭的过程。如果只是见到,一系列的名色相续过程,而没见到名色的生灭,那将是错的。

 

因此,如果正确地了解一性,他将可以去除断见。如果不正确地了解一性,将导致常见生起。

 

将会发生这样的邪见:”过去世是我”,“未来世将是“;“只是我,在轮回中从过去到未来。”

 

二、异性:“无明等各自的自相,为异性。”缘起支,如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等等,观察这些缘起支的相、作用、现起、近因,称为异性。

 

因此,在这修行缘起的阶段,以这四种方式观察是必要的。《清净之道》说:“正见者,由于见到常常有新的生起故,断除常见。”

 

由于禅修者能够观察每一新的生起,他能够去除常见。常见是认为,有一不坏、永恒存在的实体之邪见。

 

以异性的方法,去观察名色的连续、观察名色的相续过程,将会只见到生与灭。是否存在有一个不坏、不生灭的灵魂实体?没有。

 

由于名色之中没有灵魂,因此除了名色之外,别无任何其他东西。如果分析三十一种生存界,也只有名色而已。

 

在三十一界之中,除了名色之外,别无其他的任何东西。即使在名色当中,去寻找一个不坏、不生灭的灵魂实体,终不可得。

 

所以,已了解到名色连续过程的不断生灭的禅修者,具有能够去除常见的能力,即认为名色是永恒的邪见。
   
“邪见者,于似乎是破坏的相续之一相续,执为异性,故取断见。”名色是一个连续的生起,如果误以为,它们是多个不同连续的生起,那么他可能会执取断见。

 

举下面的例子以帮助了解。很久以前,有位作家写了许多书,且说第一本及第二本书。当他出版第一本书,人们欢喜并接受这本书。

 

接着他出版第二本书,这两本书的内容有所矛盾。后来第一本书再版,因为许多读者非常喜欢它。

 

由于它们的内容有所矛盾,他在第一本书的再版写了一个序。他如何写呢?序中有一点与我们目前的主题有关而值得注意。

 

他说,第一本书的作者的意见,是作者过去的名色连续过程,而不是作者现在的名色连续过程的意见。他不是把一个名色的连续,分为了两个名色的连续吗?

 

这样分法有何后果呢?断见生起,不是吗?这意味着,当他出生时是一个人,死时是另外一个人。亦即今生这个人快乐,来生另外一个人受苦。

 

他们之间没有关联,这是断见。因此,有必要了解是一个连续过程,便接受是一个连续过程。也有必要了解到,在一个连续过程中的无常、苦及无我相。

 

如果连续过程是一个的话,某人接受为一个,那么可说他已经了解一性。如果某人能够观察在一个连续过程中的名色的连续生灭,那么可说他已经了解异性。

 

名色的连续过程只有一,但名或色只有一吗?不,它只是表示,连续过程是一个连续过程。

 

三、无加行(无努力):无有‘于无明,行必须由我令生起。于行,识必须由我令生起……’。如是等之加行,为‘无加行’。

 

无明是否有任何如“我将令行法生起”之努力呢?没有这样的努力。同样的,也没有行的努力令识生起,如“我将令识生起”。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没有从行的努力,如“如果无明生起,我们将生起”。对识而言,也没有努力,如“如果行生起,我们将生起”。因与果二者,都没有任何努力。

 

如果某人了解这种努力的不存在,可说他已了解到“无加行”。在这观察因果关系的阶段,有必要能够这样观察。

 

《清净之道》:“正见者,因为觉悟无有作者,断除我见。”对因来说,没有令果生起的努力,对果来说,当因生起时,没有令因随果生起的努力。

 

如果确实地了解,那是没有加行(努力)的存在,为什么?无明、爱、取、行、业诸因,只是真实法的法性,识、名色、六入、触、受等诸果,也只是真实法的法性。

 

因,不需要使用精进力,以令到果生起。而当因生起时,果不需要精进而生起。因与果二者之中,都不需要精进力,都没有灵魂我。

 

如是真实地了解,由于他已彻底了解并没有创造者、我的存在,他具有去除我见的能力。Parama atta指创造的我,而jivaatta指被创造的我,这两种我皆不存在。

 

因此,如果某人真实地了解无加行,没有这两种我,只有因与果真实法的法性,那么这样的了解无加行,具有去除我见的能力。

 

“邪见者,由于不觉知无明的因性,是由其自性而作为决定的法则,故执取无作见。”如果不好好地了解无加行,无作见可能会生起。

 

无明,不具有令行法生起的努力。如果某人对这努力的没有,产生错误的见解,会生起怎样错误的认识呢?

 

如果一座建筑物被大火所烧,烟会往上或往下呢?它往上升,这是自然的法则。吹起强风,也是自然法则。

 

如是,无明因与行法果的运作,依据自然法则。能够令此因产生的力量,是自然存在的。具有这力量者,称为因。

 

拥有无作邪见的人,可能不承认有这些因。如果他误以为,由于没有造作者,所有的行为都与果报无关,那么他就落入了无作邪见。

 

这表示,由于在因中没有能令果,例如行法生起的努力;便产生因与果之间没有关系的见解,而不接受果从因生的法则。

 

反过来接受一切现象无因而生,那么他即倾向于无作见。说因没有令果生起的努力,这是正确的。

 

那么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由于无明,行生起”。答案是,只有当因,即无明生起时;果,即行将生起。

 

当因(无明)灭,果(行)也就灭。或者说,如果因,即无明、爱、取、行、业生起;那么果,即识、名色、六入、触、受将生起。

 

当因,无明、爱、取、行、业灭;则果,识、名色、六入、触、受也将全部灭。能以更广的方式,禅修至生灭智阶段的禅修者将了解这些。

 

在那个阶段,要观察“由于无明生起,色法生起”,“由于无明灭,色法灭”。无明、爱、取、行、业何时灭?它们将在未来,当他证得阿拉汉道果时灭。
 
当观察到在般涅盘死心时,无明、爱、取、行、业灭,而不再生起时,那么禅修者能够观察名色的灭,而不再生起。

 

如果他清楚地了解,因生起、故果生起,以及当因完全灭,则果也完全灭。他便接受无明、爱、取、行、业是因,能产生识、名色、六入、触、受的果,虽然在胜义法中没有努力。

 

如果他不这么认为,而认为因果之间没有关系,每一个生起是自发的,那么他可能执取无作见。因此,如果某人了解无加行,他能去除我见。

 

反过来说,如果他不是很好地了解无加行,那么会生起什么见解呢?无作见将生起。在缘摄受智的阶段,观察缘起的禅修者,需要好好地了解无加行。

 

如果禅修者未曾观察缘起,未曾观察过去世与今生的因果关系、今生与未来世的因果关系,那他就没有去除我见及无作见的能力。

 

四、法如性:“只由无明等因而生起行等,如从牛乳等而成酪等,不由其他而成,是为法如性。”如果由无明产生果,那么这果是行。由于无明,行生起。

 

由于行,识生起。由于识,名色生起等等,依次生起。换言之,把因果分组,如果无明、爱、取、行、业诸因生起,识、名色、六入、触、受诸果将生起。

 

没有产生其他果之法性。例如,酪酥等从发酵的牛奶来。除了酪、酥等之外,不会变成其他的东西。

 

同样的,无明、爱、取、行及业诸因,只产生识、名色、六入、触及受诸果而已。亦即如果您以缘起第一法来观察,

 

那么您观察“如果无明生起、则行将生起,如果行生起、则识将生起,如果识生起、则名色将生起等等。”只有因与果。

 

如果您了解到这些,那么您已了解到法如性。那么,了解法如性有什么利益呢?“正见者,由于觉悟随顺缘而有果,故断无因见及无作见。”

 

已经彻底了解由于无明、爱、取、行及业诸因,产生识、名色、六入、触及受诸果的禅修者,能够去除这两种否定业报的邪见。

 

一、无因见:执着于没有因的邪见。二、无作见:执着于所作无果报的邪见。因此,去除无因见及无作见的良好武器,是观察依法性生起的因果关系。

 

即:“由于无明、行生起,由于行、识生起。”它具有去除那两种邪见的能力,那些未观察缘起的人,不具有去除这两种邪见的能力。因此观察因果关系、缘起,是去除多种邪见的最好武器。

 

“邪见者,由于不觉悟随顺缘而生起果,以为可从任何事物生起任何事物,取无因见及决定论。”如果某人错误地了解,不接受法如性,将会如何呢?

 

奶酪从牛乳而来,这是自然的,它不从水而来。油从芝麻来,不从沙而来,这也是自然的。但是,他无法接受这自然法则,他不能接受每一果报的生起,从其各自的因来。

 

他接受错误的。如果他不接受果从其因来,将会怎么样呢?他落入无因见,认为没有因。由于因,对他来说不清楚,他执着“决定论”,认为一切本自存在。

 

例如:从芝麻得油,从牛得乳,从父母交合得此色身,他认为这只是自然现象而已,果不是从因而生,他执取决定论的邪见。这种现象会发生,如果他不好好地了解法如性。

 

何谓法如性?如“由于无明,行生起。”如果某法因无明而生起,那它必是其果——行。不会由于无明,而产生其他的果,这是依据缘起第一法。

 

若依缘起第五法,如果由于无明、爱、取、行及业诸因所产生的果,则只有识、名色、六入、触及受,不会产生其他的果。这因与果的自然法性,即是法如性。

 

只有在某人很好地了解法如性时,他才会有能力去除无因见及决定论。观察缘起的禅修者,如果他正确及透彻地了解一性、异性、无加行、法如性,那么将具有能去除许多种邪见的能力。
 
如果某人很好地了解一性,他将能去除断见,否则常见将生起。如果某人很好地了解异性,他将能去除常见,否则断见会生起。

 

如果某人很好地了解无加行,他可以去除我见,否则无作见将生起。如果某人很好了解法如性,他能去除无因见及无作见,否则无因见及决定论将生起。

 

因此,那些未曾观察缘起中的因果关系的人,他们无法具有去除这些邪见的能力。佛陀在《长部.大缘经》中教导说,

 

如果某人,不能够透彻地以随觉智及通达智,去了解因果关系,了解缘起,那么他将无从脱离轮回。

 

巴利注释也提到,如果不以智慧之剑,去斩断因果关系及缘起法,那么没有任何人(即使在梦中)能够脱离生死轮回。

 

所以,欲脱离轮回的禅修者应当做什么呢?他应该以随觉智及通达智,透彻地了解因果关系、透彻地了解缘起法。

 

何谓随觉智?依注疏来解释,思维智及生灭智是随觉智。名色限定智与缘摄受智这二种智,是连接随觉智的智慧。如果说到相、作用、现起、近因,则可能较易了解。

 

现在,已经证得了名色限定智及缘摄受智,接着您应该做什么呢?您应该修习维巴沙那(观禅),去证得思维智及生灭智(随觉智)。

 

《清净之道》第二册第222页(缅文版)说:“以相、作用、现起、近因的方法,去观察名法及色法。”这也同样叙述于《相应部》的注释。

 

关于这指示,写《摄阿毗达磨义论》的阿耨楼陀尊者,在该书的业处章说:“以相、作用、现起、近因观察名色法,是见清净。”

 

因此,我们必须以相、作用、现起、近因,来观察名色法。在缅甸的帕奥禅林,只有当禅修者已证得缘摄受智之后,他才被指示以相、作用、现起、近因的方法,来观察缘起。

 

为什么呢?如同以一石打二鸟,如果他还未彻底了解因果关系、了解缘起,那么有些相、作用、现起、近因,将很难得观察清楚。——摘自帕奥禅师《观察缘起》一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察缘起(了解前世,今世,来世的因果关系)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概论缘起(其中的生成与逻辑因果)
《阿毗达摩讲要》第26讲缘起(一)(01)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下(大正藏0717部)
第八章:缘之概要
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七)缘起义与缘生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