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了自身的利益

佛陀在《相应部.亲爱经》说:“当人被终结者(死亡)捉到时,当他舍弃人身时,他能说什么真的是他自己的?离去时,他带走了什么?什么会如影随形地随他离去?”当然,佛陀的答案,是我们透过身、口、意所造的善业与恶业,这是我们所能带走的。
  
这也是为何当阿阇世王问成为比库的果报时,佛陀解释,当比库根据戒律抑制自己、看透最微小的过错的危险时,他成就了戒。至于其果报,佛陀说:“该比库……看到任何一边都没有危险……他亲自体验持守圣戒所产生、无可指责之乐。”

 

这不就是每个人都在寻找的芒果吗?看到任何一边都没有危险?不怕生与死?永远宁静?在任何一界里,没有任何一个有情,不会在过去或未来没有这些愿望。它们是自然的,甚至蚂蚁也有这些愿望。每当有冲突时,那是因为我们要宁静与快乐。拥有正见时,就能找到这种宁静,但是拥有邪见、把芒果说成是面包果时,就不能获得宁静。

 

如果研究巴利圣典,以及和拥有正见的人相处,我们会发现,造恶者被视为最大的愚人。造恶者是愚人,因为即如波斯匿王所说,他不保护自己,也不是自己亲爱的朋友。造恶者正在铺设通向地狱、畜生道、饿鬼道、不快乐的来世人生的道路,反之,不造恶者正在铺设通向善趣与快乐的来世人生的道路。
  
佛陀在禅修中看到这点。佛陀教法的一部分是教导别人看这一点,而且如果我们要的话,我们是能够办到的。虽然与佛陀的程度不一样,但是在善巧的良师指导、条件具足之下,我们也能够培育禅那,以及照见其它生命界有情与自己的过去世的能力。

 

然而,在达到这点之前,我们必须透过口说或书写,与智者们相处,再以理智的信心遵从他们的话与教导。且让我们和已经培育这些能力到最高程度的人相处,那就是佛陀,再聆听他对恶业与善业的解释。
  
有一次,有一位婆罗门学生问佛陀,为什么人类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有些人病弱,其它人则健康,有些人愚笨,其它人则聪明等等。佛陀解释那是因为业力。佛陀解释,恶业导致投生到恶趣,善业则导致投生到善趣。

 

但是在造了恶业之人,有人还能够投生为人,因为导致他投生为人的善业报还在运作。在这种情况里,杀生的男女会短命。反之,不杀生的人投生为人则会长寿。用手、棍子等伤害其他众生的人,会生病、受伤、多病。相反情况的人,则身体健康。

 

坏脾气、暴躁、易怒的人,将会比较丑陋,相反情况的人则美丽。嫉妒,导致没有影响力。不嫉妒,则导致有影响力。不布施,导致贫穷,布施则导致富裕。不尊敬当敬者,导致出身低贱,相反的情况则导致出身高贵。不与智者相处、不问有关善恶等的问题,导致愚蠢,相反的情况则导致智慧。
  
这是业报法则,无论我们是否知道它、是否尊敬它、是否认为它在政治上是正确的,它依旧运作。犹如引力的原则不会随着时间改变,业报法则也不会改变。很明显地,去了解这一点,然后依法实行是个好主意,因为这样会导致投生到善趣,以及在今生获得宁静、安全与快乐。思惟佛法、以佛法作为正统信仰来过活的其中一项利益,是其成果当下可见。
  
佛陀在《长部.大般涅盘经》里提到,不透过持守基本五戒抑制自己贪嗔痴的人,会遭受到五种危难:一、由于忽略了业务,他遭受财物的损失。上一次,我们讨论人成为嗔恨的奴隶时会发生什么事情,而又有谁不曾听过成为偷盗、邪淫、妄语、赌博、酒、毒品的奴隶的人毁了自己?
  
二、由于不道德与行为不良,他名声败坏。这种坏名声不会带给人任何利益,它招来邪恶的人与愚蠢的人,善人与智者则避而远之:甚至是自己的父母或子女。三、无论去什么集会与场所,他都感到没有自信又羞耻。不道德的人,不相信别人,也没有自尊。这就是说,他的自信心很弱。缺乏自尊,是许多种现代疾病之一,令到心理学家有生意可做。
  
为了解决它,现代正统信仰降低了道德行为的水平,宣布不受控制的自由是好的(是人权),受到控制的自由是不好的(是封健、反民主等)。一点也不现代的“现代”正统信仰说,无论人们做什么,他们基本上都是好人:这是身见,只相信自我,不相信业报法则。
  
四、他迷惑地死亡。不道德的人,老时及临终时,会感到懊悔,这还算是较好的情况;最糟的情况是,他压制懊悔、不愿意面对自己,这导致扭曲事实与扭曲言语,意思是其心错乱,因此他迷惑地死亡。五、死后……他投生到恶趣。不道德的人,投生到四恶道,成为饿鬼、阿苏罗、动物或地狱的有情,饱受恶趣痛苦的折磨。
  
如果我们内心谨记着业报法则地,来看那些遭受不幸、饥饿、灾难等的人,看动物们所遭受的痛苦,我们知道其原因,是他们在今世或过去世里所造下的恶业。当然,若是出家人的话,这五种危难就会更加严重,因为作为出家人,他的道德行为水平本身,必须要高出在家人许多。
  
反之,透过持守五戒来抑制自己的贪嗔痴的人,将会获得五种利益。佛陀在《长部.大般涅盘经》说:一、透过细心照顾自己的业务,他获得许多财富。意思是他不会浪费自己的财富。二、由于有道德与行为良善,他获得好名声。这种好名声带给人利益。它招来善人与智者,拒绝邪恶与愚蠢的人。

 

三、无论去什么集会与场所,他都感到有自信。有道德的人有自尊,不会不信赖别人,这就是说他有自信心,以及自然又真实的自尊。有道德的人,不会给心理学家有生意可做。四、他不迷惑地死亡。有道德的人老时及临终时,对过去感到平和、问心无愧,其心清晰、正直、宁静:没有恐惧,没有迷惑。

 

五、死后……他投生到善趣、天界。有道德的人,会投生到人间、天界善道,投生到较高层次的生存界,或者投生为高贵的人。如果内心谨记着业报法则地来看那些富有、生活舒适等的人,我们知道其原因是他们在今世或过去世里所造下的善业。当然,若是出家人的话,这五种利益就会更加高等,因为作为出家人,他的道德水平本身要高出许多。
  
如果不曾持守基本的戒律,我们会习惯性地让自己成为贪、嗔、痴的奴隶,无法明白贪嗔痴的行为如何影响心。心黑暗时,我们就会盲目。然而,当心清晰时,我们知道从持戒产生的快乐,是当下可见且无法衡量的。你生气地举手想要打死蚊子,接着,你记起持守的戒律,因此停手不打。

 

《清净道论》解释,这种害怕造恶的心,是来缘于对自己与对别人的尊敬。你对子女、伴侣、父母、亲戚、朋友或陌生人恶言恶语,接着记起沙利子尊者,心想:“如果法将能够对自己没犯的错,都请求原谅,我又算得是什么人,怎么可以不对自己所犯的错请求原谅?”因此你请求原谅。

 

请求原谅之后,你感到快乐。如果你获得别人的原谅,你感到双重的快乐。如果对方也请求你原谅他,你就感到三重的快乐。睡觉前,你想起法将沙利子尊者,因此向与你相处的人道歉,请他们原谅可能令到他们不快的任何言行。在某些上座部佛教寺院里,这是一项每天都要做的事,以确保每一位比库与整个僧团获得安宁与和谐。
  
具备了这种信心与知识,持守着戒律,我们是在与佛陀及诸阿拉汉相处:唯有透过我们自己的善行,他们才能活在心中;唯有透过我们自己善的身语行为,我们才能说,我们与诸阿拉汉同行。当我们闭上眼睛睡觉,想到一切我们不作的恶,想到我们所行的一切善,我们安稳地睡眠。如果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后一次闭上眼睛,我们将安详地死亡:毫无恐惧。

 

佛陀在《法句》中说:“这一世他感到悲哀,来世他一样感到悲哀,造恶者在今生与来世都感到悲哀。当忆及自己污秽的行为时,他感到悲哀与苦恼。这一世他感到喜悦,来世他一样感到喜悦,行善者在今生与来世都感到喜悦。当忆及自己清净的善业时,他感到喜悦,非常的喜悦。”
  
开示过后,有位信徒发问:“孩子们做错事时,例如讲话无礼时,为了教育而打他们,是否算是恶业?”这引起了一番对话,经过编辑的对话如下:

 

比库问:“假设你的儿子对你讲话不礼貌,然后你打他,接着他不再不礼貌了。为什么他不再不礼貌了?”信徒答:“因为他已经明白那是不好的。”比库说:“不。只是因为他害怕。”(信徒微笑)

 

比库问:“如果暴力能够带来智慧,那就是说,佛陀倒不如就每天给所有的比库三顿痛打,使得他们全部成为阿拉汉。对不对?”(信徒点头)

 

比库说:“我们可以不采取暴力,反之以智慧来教育。假设你的儿子对你讲话不礼貌。那时候他的心充满嗔恨,因此尝试理智地与他讲话是没用的。所以你可以等待,再问一问自己:‘他为什么生气?’因为他不可能毫无缘故地生气,佛陀教导缘起。

 

如果我们肯坦诚地探讨,几乎每次我们都能够明白,别人是因为做或说了些什么才会生气:或许我们说了某些不好的话,或不善巧地说了某些话。临睡前,或许你儿子的心已经恢复平静,那时你就可以跟他讨论。但是如果你隔天才说,他可能已经忘记了,所以最好在短时间内、在记忆犹新时讨论。

 

其中一个好办法是,先记得你跟你的儿子一样,都不是阿拉汉。换言之,你不是圆满的,因此该项讨论是为了你儿子及你本身的利益。聪明的父母永远都明白,他们跟子女一样,需要以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来教育。你可以做的第二件事,是忆念法将沙利子尊者,然后请你的儿子原谅你弄到他生气。

 

由于我慢,父母几乎不可能这么做:只有非常稀有且具备智慧的父母,才有勇气向子女们道歉。但是,如果你道歉,你儿子的心就会变得柔软,不会由于我慢而保护自己的无礼,反之会坦诚地说话,而且几乎肯定地,他也会向你道歉。在这种情况之下,一般上都不需要继续讨论。

 

俗语说:“说得最少,好得最快。”如果不过份的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态度。如果双方都已经认错及道歉,那就不需要再继续下去。流行心理学的现代方法,是毫不必要地详尽讨论一切事,其结果是无可避免地产生新误会。为什么呢?因为身口意的疏忽已经变成尝试把错误的行为说成不是错误的复杂科学。

 

现代社会流行心理学的方法是:否认已经发生的错误行为。刚才我们讨论透过降低道德标准来克服自卑时,已经讨论过这一点。一个处理人际关系较好的方法,是提高自己的道德标准,进而依它实行。当父母能以较高尚的道德行为来对待子女时,他们受到子女们高度的尊敬,这就是说子女的道德标准也随着提高了:这对外人也会产生影响力。

 

在家里因为无礼而被打的孩子,时常也会在外面无礼地辱骂或殴打别人。因为在外面,他们已在自己父母的暴力范围之外。一个令母亲了解必须提升自己道德行为标准的方法,是比较这两种行为:儿子说话无礼,接着母亲打他。何者比较无礼?说话无礼,还是打人无礼?”

 

信徒答:“打人无礼。”

 

比库说:“所以,儿子生气无礼,母亲则以生气与更无礼来回应。我们讨论以怒冲冲地走出屋子来报复的婆罗门时,已经讨论过这一点。在此,有儿子的言语暴力,母亲则以更暴力的身体暴力来解决它。那些喊“不要再喊!”的人,或那些在自己店外墙上贴“禁止招贴”的纸条的人,也是如此。这些人不懂得自己的心,也不明白自己的行为。

 

他们对别人的行为洞察秋毫,但对自己的行为则瞎了眼看不见。这是无明的自然结果,我们都有这种错。然而,智者致力于克服它,培育对全世界的正念。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以暴力来教育子女的父母,肯定是在教子女说,暴力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当子女自己为人父母时,他们也会打他们的子女。

 

这是鼓吹战争者的方法。在报纸上,在电影、电视里,我们看到总统们如何宣战,尝试以暴力来解决问题,我们则在家里做着同样的事。无礼因发怒而起,暴力因发怒而起,发怒则因嗔恨、我慢与无明而起:无论是谁做或为何做,这些全部都是不善的。这是为何今天我们讨论有关阿拉汉,因为思惟阿拉汉的行为,是致力于证悟至上法的一个好办法。

 

法将沙利子尊者,被一个恶比库诬告打人,但他既不发怒、也不追究,纯粹只是原谅该恶比库,以及请求该比库原谅他所造成的不快。沙利子尊者用水倒火,然后任由它去。这是随自己的意愿:我们是要效法鼓吹战争者?或者效法阿拉汉?——摘自帕奥禅林某西方比库的开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心永远祥和、清净
诸比库,我说为业的即是思,因为由于它的意愿,人们才会通过身、口、意造业。
对于临终的人,我们可以做什么...
为暴力倾向者祈愿文
美貌无常,沉溺于感官享乐会使人产生痛苦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