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住处与家
《清净之道》:住处,并非对所有人都是障碍。如有热心从事修建等事,或蓄积许多物品,或对住所有所期望,心有罣碍,对这种人而言,则住所成为障碍;对其他人则不然。据说有两位善男子,离开阿努罗陀补罗城,到塔园寺(在阿努罗陀补罗的近郊,现在只有塔而无寺,相传这是锡兰最早的塔)出家。

其中一位学通了两本比库戒及比库尼戒,受戒已满五年,在自恣(雨安居期满的解除仪式、比库们互相发露)仪式后,便迁往巴基那肯达罗极(在阿努罗陀补罗的东部);另一位比库则独自住在那里。

迁往巴基那肯达罗极的那位比库,在那里住了很久,已经成为著名的长老,他想:“这里非常适合禅修,最好能告诉我的朋友。”于是他便离开那里,在适当的时候进入塔园寺。他的同年的长老看见他进来,便向前迎接,接了他的衣钵,以尽待客的义务。

作客的长老,进入他的住处后想道:“现在,我的朋友可能会给我一些酥油、砂糖或其他饮料,因为他已经在城里住很久了。”可是那晚,什么食物也没有。第二天早晨,他又想:“侍者可能会送来一些粥和其他硬食吧。”又不见动静。

他又想:“没有送食物的人,或许要入村庄,才会供养给我们吧。”于是,早晨便和他的长老朋友共同入村,他们同路而行,仅得一匙之粥,回来后同坐在食堂中喝了。那作客的长老又想:“不一定常常施粥,食时或许会给一些美味的。”

然而,在食时同去行乞,亦略有所得,吃了之后说:“大德!如何?每天都是这样吗?”“是的,贤友。”“大德!巴基那肯达罗极很安乐,我们到那里去吧。”那长老即刻从城的南门出来,向陶师村的道路走去。

那位客比库说:“大德!怎么走到这条路上来?”“贤友!你不是赞叹巴基那肯达罗极好吗?”“大德!你在这里住了那样长的时间,难道没有别的用具吗?”“是的,贤友!床椅属于僧团的,平常都放在那里,别的什么也没有。”

“大德,我的手杖、油筒和鞋袋还在那里啦!”“贤友!你只是住了一夜,便有东西放在那里?”“是的!大德。”如此,那位客比库心生喜悦,礼拜那长老说:“大德!像你这样的人,每个地方都是林野住处。

塔园寺是四佛遗物的(即咖古三塔佛的水瓮,果那嘎佛的腰带,咖沙巴佛的浴衣,果德玛佛的舍利,见Dipavajsa)贮藏处,在铜殿(纪元前一世纪锡兰最大的建筑物,其遗址石柱至今仍存)闻法甚是容易,又可以看到大塔寺(即指Ruanveliseya)和拜访长老,实在等于佛世一样,所以你应该住在这里。”第二天,他拿了衣钵独自回去。对这样的人,住处是不会成为障碍的。

家,指亲戚的家或护持者的家。“护持者幸福,我亦幸福。”若这样和他们亲近交往而住者,甚至如果没有他们作伴,即使到附近的寺院听法也不去,对这种人而言,则为障碍。有些人即使是自己的父母也不成为障碍,如住在哥伦陀寺的长老的年轻的比库外甥一样。

据说:为了修学,这位年轻比库到罗哈纳(在锡兰岛的东南部)去了。长老的妹妹是个虔诚的近事女,她常常向长老询问她儿子的消息。有一天,长老想:“我去把年轻的比库带来”,于是便向罗哈纳方向走去。那年轻比库也想:“我在这里住很久了,现在应该去看看阿吒利和近事女(他的母亲)”,于是便离开罗哈纳向这边走来。

他们刚好在大河(是锡兰的第一大河,流向本岛东部)的岸边相遇。他在树下,向长老尽了应尽的义务。长老问道:“你要到什么地方去?”他把来意说了。长老道:“你来得正好,近事女常常问你的消息,我即是为此事而来的。你回去故乡,我在这里过雨安居。”长老把他送走了。

当年轻比库抵达哥伦陀寺的那天,恰巧是雨安居之日。他便在他父亲所作的僧房安居。第二天,他的父亲来到寺中问道:“尊者!谁住在我盖的住所?”他听说是一少年客僧,便到他的面前礼拜,之后说:“尊者!在我盖的僧房安居的人,当有某些义务。”

“什么义务?近事男?”“在雨安居的三个月内,只能在我家取施食,在自恣日之后,要离去时,应当通知我。”他默然允许了。近事男回家后,告诉他的妻子说:“一位作客的尊者,在我们所盖的住处安居,我们应该恭敬供养。”

近事女也允许了,并准备美味的硬食和软食等。到了食时,年轻比库便去自己的双亲家,但没有人认得他。他这三个月在那里受用饮食,直到雨安居结束时,去告诉他们说:“我要走了。”他的双亲说:“尊者!明天去吧。”

于是,第二天请他在家里吃了饭,把油装满油筒,并送他一块砂糖及九肘长的布,说道:“尊者可离去。”年轻比库说了祝福的话后,便向罗哈纳方向走去。他的阿吒利也在自恣日后,朝同一条路上走回来,所以他们又在从前相遇的地方会面。

同样是在树下,年轻比库为长老尽了应尽的义务。长老问道:“贤友!你看见近事女没有?”“是的,尊者。”他把所发生的事告诉了长老,并用那油擦长老的脚,以砂糖作饮料给他喝,连那块布也送给长老,礼拜长老后,他说道:“尊者!罗哈纳比较适合我。”

然后拜别而去,长老也回到自己的寺院,并在第二天到达哥伦陀村落。那位近事女经常眺望路上,常作如是想:“现在,我哥哥将带我的儿子回来了。”然而,她看见长老独自归来,心想:“我儿子必定死了?所以长老独自回来。”立刻跌在长老脚边,痛哭起来。

长老想:“一定是少欲的年少比库,没有告知真相而去。”他安慰她,告诉她事情的真相,并从钵袋中取出那块布给她看。近事女放心了,朝着儿子走的方面俯伏礼拜,说道:“像我儿子这样的比库,世尊说的《传车经》中的行道,《难罗伽》的行道,《多伐但伽》的行道,以及《大圣种》所教示的于四种资具知足及乐于修行;

像我儿子这样的比库身体力行,他甚至在自己的生母家中吃了三个月的饭,也不说我是你儿子,或你是我母亲的话。实在值得赞叹!”这样的人,自己的父母尚且不成为障碍,何况其他的护持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随意事(大正藏1446部)
南传相应部---第41经 六处篇.质多相应(1-6)
第九章 马哈咖沙巴的偈
《阿毗达摩讲要》第18讲有情世间(01)
惟贤长老《普贤行愿品》全集(佛门大德 珍贵影像)
古板安居金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