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邱海洋点评战太极2018太极推手VS中国跤技术问题原创邱海洋


2018年4月14日晚,“战太极功夫王争霸赛2018揭幕战”在唐山举行,揭幕战中穿插有三场太极推手VS中国跤的表演赛。这是柏山提出的一个美好创意。
这三场太极推手VS中国跤的比赛,从武学研究的角度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是真正留给武术行家看门道用的。
太极推手参赛运动员有张一帆、许佳俊和王振国三人,教练陈有刚;中国跤参赛运动员有朝鲁门、布仁吉日嘎拉和巴雅尔,教练王同庆。由王同庆担任场上裁判。
邱海洋博士在参加了战太极武学高峰论坛之后,受战太极创始人柏山(韩新雁)邀请,观看了比赛的全过程,从武术技法角度做如下点评,主要供运动员和教练员参考。一、身法和裆胯旋转方面,太极拳选手占优
太极拳讲究“劲由内换人不知”。胸腰折叠、裆胯旋转都是劲儿由内换的方法。尤其是陈式太极拳,在裆胯旋转技法方面,独步武林,拳谚讲“裆胯一转鸟难飞”。陈式太极拳长期训练“裆胯转8字”“臀裆走后弧”。
正是凭着身法强项,在第一场对阵中,太极推手选手略占优势。

二、招法多样性方面中国跤占优
中国跤有全面系统的招势训练体系,一招一式明确具体,讲究结构实战中讲究招势的运用,在对战中比较主动。这与平时系统的招法训练,以及由此产生的积极战术意识分不开。而太极拳,近年来思想上似乎对招法训练不够重视,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功”上,拆招训练不够,影响了对阵时的构思能力和战术机动性,技法多样性不足,仿佛无从下手。

三、步法和体外空间利用方面中国跤占优
这里边有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就是身法与步法的关系,体内空间与体外空间的利用关系。太极拳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身法替代步法,善于利用体内空间,变现为裆胯旋转和胸腰折叠,擅长定步和原地对战。这一点我在《中国武学》一书中有详细的阐述,在《内家拳要义之一:利用体内空间》《上乘功夫以结构赢人》等文中也有详细展开,有兴趣的可以研讨。
而步法带来的空间位移是与体外空间的运用分不开的,相比之下中国跤则善于利用运动战,积极地利用擂台空间步法位移,在运动中形成有利结构,进而形成优势。这一点在第二场对阵中表现明显。
如果缩小擂台面积,或者改变规则,譬如说定步摔、谁先动脚步谁输的话,太极推手运动员或许将占据优势。

四、体能力量比较
在体能方面,或者叫“功”的方面,各有千秋。
下盘,太极推手选手略占优;上盘,肩、膀、手、臂、背部力量和运用,中国跤选手占优;呼吸,太极推手选手略占优。
由于太极推手选手上盘稍弱,因此不断出现头颈部被对手勾搂的场景。由于缺少灵巧手法、招法的训练,被勾住颈部时临时想不出破解方法,造成被动。


五、建议:尚古不乖时,和今不同弊
中国跤与太极拳,均为武术中优秀之拳种,令人敬佩之拳种,都包含着高超的智慧。希望他们加强合作,相互学习,技术互补,彼此将共上一个大台阶。这三场比赛,从武学研究的角度看,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各拳种务必不要把自己的缺点当成是自己的特点,进而故步自封。书法也是一样,颜真卿的字,一旦成了颜体,他似乎就没有缺点了,他的缺点似乎就不再是缺点了,而是“颜体”的特点了,这太不合逻辑!也似乎没有人敢于思考他的缺点是什么了,只知道好好临帖,这是悲哀!
太极推手训练中,要加强步法训练,手法训练,既要练身,还要练手;既要练腰裆下盘,还要注意胸椎和颈椎的训练,即上盘训练;既要练功,还要练招。中国跤则应当注意学习太极拳的内功训练方法,注意呼吸和耐力的提高。
身、手、气、力、上盘、下盘都是自己的,都要进行自由、全面的训练。必须解放思想,超越拳种门派之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踏踏实实地进行系统学习、系统训练。
尚古不乖时,和今不同弊。
不要天天讲“大道至简”,因为实战中要运用技术,“术”是具体的、多样的、生动的,“道可简,术不可简”。“艺多不压身”,不要总幻想“一招鲜吃遍天”,要追求“既要千招会,又要招招精”。
否则,赛场上,机会来了,那个结构出现了,并且停留了很久,等了你很久,因为你所学太少,因为“不会”,使不出招来,与那个机会、那个有利的结构、那个“战点”失之交臂,与胜利失之交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邱慧芳精讲太极步法教学 大家看了都说好!
邱慧芳精讲太极拳的训练步法教学
太极拳散手
太极女神邱慧芳教你正确的太极步法,学会能少走很多弯路
学太极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
【为何当今太极拳老挨揍?——武当派高手谈格斗实战心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