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安温补培元医家和温补培元方
    温补培元方是在研究新安温补培元医家医案中总结出来的代表方剂,该方由人参、黄芪、附子、黄柏、山茱萸等13味中药组成。现就其设计原理、方法等试述如下。

1 温补培元治法的提出

  新安自明.汪机始,出现了一批善用“温补培元”方药的医家群体,吴锦洪教授称之为“培元派”,因汪副护号“培元”而得名。这些医家或有师传授受关系,或有私淑,或受其影响,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皆为新安人,皆善用这一治法。这一治法的核心是以参芪为主药,重在补益后天之本脾,兼及先天肾。众所周知,中医学术史上曾出现了以江浙医家为代表的“温补”派,对新安“温补培元”医家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他们著作皆有大量的体现。但新安医家这一治法在学术上与“温补”派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就是“温补”法重肾阴肾阳,重先天之本,用药多在六味、八味之间;新安“温补培元”法却重后天之本脾,兼顾先天之肾,用药多参芪,辅以附子、干姜之品,因而在治法上,尚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提出“温补培元”治法,是有别于“温补”治法。

2 温补培元医家医案的确定

  新安温补培元医家,从明代汪机始,其弟子有程明卿、汪副护、黄古潭,再传弟子孙一奎,明尚有江民莹、江应宿、吴洋、江少微;清有郑重光、程茂先、方肇权、吴澄、汪文绮、程杏轩、吴楚等,这些医家在新安医学乃至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其中有些医家,如自号“培元”的汪副护,就未留下著作;有些医家虽有医著但不是医案专作,其中或有医案,却不很完整,如汪文绮《杂证心会录》、吴澄《不居集》、方肇权《方氏脉症正宗》等。因此我们选择8位有代表性医家共7部医案著作,即汪机《汪石山医案》、孙一奎《孙文垣医案》、吴楚《医验录》、汪民莹《名医类案》(江氏父子医案》、程杏轩《杏轩医案》、《素圃医案》、《程茂先医案》进行分析统计。它们共载医案1400余例,运用温补培元治法者共653例,占总数的47%。各家所选案数按顺序排列为:吴楚162,孙文垣132,郑素圃121,汪机108,程杏轩42,程茂先35,江应宿27,汪民莹26。

3 温补培元方的设计

3.1 设计的背景 新安培元医家从汪机始在临床上虽然皆遵循温补培元的治法,但在遣方用药却难以找到一个代表方剂,即未能如薛己等“温补”派以“六味”、“八味”等为代表方剂。开山祖汪机医案中以人参、黄芪等为主,配以白术、当归、甘草、白芍、麦冬、黄芩等;其弟子吴洋,与其一脉相承,重用参、芪,剂量可用到50~150g(1~3两);但其再传弟子孙一奎,所创的“壮元方”,除参、芪、苓、术等健脾益气药外,还增加了温里补阳药,如附子、肉桂、补骨脂等;至清吴楚在孙氏之上又喜用干姜,可见各家用药组方有一定的变化。所以在研究这类医家时,提出温补培元治法,当有该法的主方,以代表各家用药共性。
3.2 计算机统计 为了寻找这一治法的用药规律,试图总结出反映这一治法的代表组方,我们将653案输入到由Foxpro编制的程序,利用其统计功能对其案用药频次进行统计,结果发现:653案中共用药物248味,使用总频次7420次。这些药物功效上,涉及20多类,其中补气、温里、补阳、滋阴、理气、活血、利湿、清热等8类药共123味使用频次最高,为6632次,占总频次89.38%。其中人参602次,白术490次,甘草489次,茯苓408次,当归367次,黄芪313次,陈皮310次,干姜73次,附子68次,白芍223次;总计用药频次3743次,占总频次50.4%,可见这10味药物为各位温补医家首选药物,可认为是“核心药物”。其它125味药,因兼证不同及各家用药差异,只占总频次10%,可忽略不计。
3.3 设计方法 新安医家虽然在临床上用方不同,但其规律还是显而易见的,即主要集中在上述8大类123味常用药进行的配伍,即以补气药、温里药为君,臣以补阳、滋阴药,佐以活血、渗湿药,清热为反佐等为总体原则。其它类药物,皆因兼证的不同,或医家人为差异所致,不能作为共性药物选用,如从其统计资料来看,近100味药用药频次在1~2次之间,表明这些药物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偶然因素。所以我们设计“温补培元方”时根据2条原则:①以人参、白术、甘草、茯苓、当归、黄芪、陈皮、干姜、附子、白芍等首选药为基础,这10味药中,补气药有人参、白术、甘草、黄芪4味,温里有附子、干姜2味,滋阴药有当归、白芍2味,理气药陈皮、渗湿药茯苓各1味。这说明653案主要选用上述5类,以补气、温里为主,选药基本集中在上述几味药。②考虑到上述5类药,尚不能完整的反映各家的组方时的思路,如各家大量的使用补肾药,但用药不如上述5类药集中,有一定的分散性,有用山茱萸,有用补骨脂,有用杜仲等;活血药,有善用川芎,有善用丹皮;另外,反佐药对制约参、芪、附、姜的温燥非常重要,各家有用黄芩,有用黄连,有用黄柏。不过这些药虽没有上述首选药使用集中,但几味分散药物合计后,其使用频率也较高,因而对上述3类药物也适当加以选用,才能形成较完整的组方。

4 温补培元方的组成与功用

  组成:人参(红参)、生黄芪、炒白术、炙甘草、茯苓、制附子、川芎、炒白芍、当归、黄柏、干姜、山茱萸、陈皮。配伍原则:君药为人参、附子,其中人参甘温大补元气、健脾养胃,附子大辛大热以峻补元阳。臣药为黄芪、白芍、当归、山茱萸,其中黄芪甘温辅助人参大补元气,山茱萸、白芍、当归等养阴益血之品,体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佐药为川芎、陈皮、茯苓、干姜、黄柏。其中以川芎、陈皮行气活血,以防补气养血易致瘀滞之弊;茯苓甘渗脾湿,以体现“补中有泻”;干姜可助温阳、化水之功;黄柏为反佐药,可制参、附过于温燥。使以炙甘草,甘温调中。功用:补气健脾,温补肾阳。主治:脾肾两虚。证见面色萎黄,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纳差食少,脘腹胀满,肠鸣泄泻,吐逆,下肢浮肿,心悸怔忡,舌淡苔白,脉虚软等。
  温补培元方组成还可以看出,该方包涵许多名方,尤其是仲景的理中汤、四逆汤、四逆人参汤、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真武汤、附子汤等,以及后世的四君子汤等皆蕴含其中。可见温补培元医家用方皆是从仲景方中化裁而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10位新安医家医案的温病辨治特色与用药规律研究
新安医学系列讲座之六(上)
新安医学的奠基人,“千年徽州杰出历史人物”丨“王道医师”
新安医学系列讲座(十一)(上)
浅析《素圃医案》临证实践仲景学说的特色|各家经方
刘健教授临证治痹常用药对举隅与学术渊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