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坤卦 卦象 ·坤上坤下



坤卦卦象·坤上坤下

  足膝效法乎坤取其镇静厚载

  足膝欲沉静,不欲浮躁,取象于坤。夫周身之功,全赖两足以收之。犹周天之万物,也全赖坤土以载之也。下卦为足,上卦为膝。初六:“履霜,坚冰至”。取其镇静之元。阴气凝练,渐至坚固也;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言镇静之元,自然正直方大,不待勉强,而所经顺利也;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言既含正大之体,内可以贞固自守,外可以从上之所事。虽不能自成其方,而能自保其终也。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言膝之为功,不可妄动以至誉也。六五:“黄裳、元吉”。言虎眼向内,委中向外,合乎中道而后元吉也。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孔过于阴静,而伤其变化也。故阴极生阳,静极生动,外虽沉静而其内之真气自涌泉穴滚滚而上,阳生众阴之下,有地雷复之义。

  人之一身,惟有两脚着地,通身骨肉皆赖以负载,炼之不精,犹有颠蹶之患,况毫无力者乎。凡一动步,须将两足炼地,两大趾掌后高骨处是正穴,周身用力向地栽住,膝有动而足无动,如风之撼树,摇其本而不能动其根也。

  世之用功于膝者,不过立则直,坐则曲而已,即间有一二通局者,其功夫了了。岂知膝之为用,有四面大力乎,凡一用步,两外虎眼极力向内;两内虎眼极力向外;委中两大筋竭力要直;两盖骨复竭力要曲,四面相交,合周身之力,向外一扭,涌泉之气自能从中透出矣。

  炼者,如胶之粘物,一着则牢不可破;如火之炼金,一合则坚不能开。其中微妙,有不可言传之意。学者细玩坤卦之理,自然有会于心也。又两足十趾,皆用力向地抓住,然必用周身之全局,以为出入方妙。若有早晚先后,则不合法矣。

  遇敌人之时,凡用右步则左膝不妨略直,虽不可据法,亦不可太过,总以不失元气为要。由前而观两膝若并,由后而视宄尾若有所凭,比胸塌腰,即不失之前伏(俯);坚膝合步,更不失之后仰。总以阴静为主。

  阐释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头项在上,故以天道理法而论之;足膝在下,又以坤卦地德以论之。乾坤定位,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以《易经》卦理爻辞论拳之体、用,法旨显明矣!

  乾卦具元、亨、利、贞健运不息之功能,乃万物之资始;坤卦亦具元、亨、利、贞柔顺厚载之功德,乃万物之资生。乾卦言内气之功能,坤卦说外形的功德,乾坤合德,乃造化之生机,变化见于其中矣。此乃总论。虽然《纳卦经》中以八个纯卦代表自身的八个具体器官部位而立论,较为细腻而又精辟,但仍然不失这个大一统中的细化而已,故观读《纳卦经》论拳术攻防体、用之理法,必须知道个中的道理,方是名家。

  足膝效法乎坤取其镇静厚载。

  经文以简练的语言,说明了“足膝欲沉静”之精义,不欲浮躁,是取象于坤卦。坤卦之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这里说明“坤元”是大地功能的开始,生成万物的根元。以拳事论,足膝是自身拳形攻防变化的开始,亦是生成万拳变化的根元。然而,拳形的攻防变化要顺承内气,内气、外形合德才有无穷变化之运用。因为足膝负载自身,具备无穷变化应用的德性,能使自身拳势攻防变化顺利实施。故注文中说:“夫人周身之功,全在两足膝以收之。犹周天之万物,也全赖坤土以载之也。”说明了一个人周身之拳术攻防变化功夫;及与人较技,能否致胜,全赖两足两膝之功夫好坏。足膝之步法,乃人身进退之舟车,关乎较技之胜负。故要先研究清楚,然后才能练的明白,才能学练以致用。这是从自身全体大用中肯定了足膝的功能作用。下面再看前贤是如何教导我们修炼和应用的。

  下卦为足,上卦为膝。

  这是以纯坤卦六爻之卦的“下卦三爻”为足,“上卦三爻”为膝,分开两个单卦而分别论足膝的镇静厚载之义。

  初六:“履霜,坚冰至”。取其镇静之元。阴气凝练,渐至坚固也。

  坤卦初六之爻象,处于最下而像足,足之初落地轻如履霜,渐而坚固,两足才能具有动之灵活、镇静而后载之用。此言明两足镇静的根本原因,是阴气凝练的结果,才有坚固厚载之功德。象曰:“地势坤,以厚德载物”,即指此而言,故曰:“取其镇静之元”。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言镇静之元,自然正直方大,不待勉强,而所经顺利也。

  此爻辞乃言两足镇静之元的道理。故须详细解之,方能明其所论之精义。

  《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卦主。坤卦的特点由卦主比较完善齐备的表现出来。乾卦的卦主是九五。因为九五有天之象,居君之位,又刚、健、中、正四者齐备,乾健运不息之道在此充分的表现出来。坤卦的卦主是六二。因为坤卦惟六二最纯粹。六五虽然在尊位,却是阴居阳位,中而不正。只有六二柔、顺、中、正四者具备,而且居臣之位,有地之象。爻辞“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确实极为准确地表达了坤卦的本质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直、方、大”三字,“方”是讲坤道的。乾为圆则坤为方,“方”是坤之德,坤之方与乾之圆相对应,故头之圆与足之方相对应。以头像圆,足像方而论之。乾体圆,坤效之以方,故坤至静而德方。故在传统拳术中有“神圆意方,气圆形方”的方圆法之论说。至于“直”与“大”二字,《系辞传》说“乾,其动也直”;《彖传》中说:“大哉乾元”。这两点说明“直”与“大”是乾之德,不是坤之德。既然不是坤之德,为什么坤之主爻六二爻辞把“直、方、大”连起来说呢?这是因为坤以乾之德为己德,或者说,坤是效法乾的。乾体圆,坤则效法以来方。乾性直,坤亦未尝不直。乾无疆,则坤德合无疆,与乾并其大。那么,坤之方怎能与乾之直、乾之大联系起来呢?就象理上说,大凡方的东西必首先要直,不直何以成方!而其趋势总以大为极。犹如几何学中的点、线、面、体的关系,没有点不可能成线,没有直线不可能成面,没有面不可能成体,没有体何以言大!这里充分的表达出坤的特点:坤总是效法乎乾,因顺从乾,绝不独特地表现自己,坤之德仅仅在与乾发生联系的时候才有实在的意义。于是,就有了第二点,乾为圆,圆者动;坤为方,方者静。此乃论明“两足镇静之元”的道理。又曰:“不习无不利”。“不习”,谓坤道因任自然,莫之为而为,一切顺从乾德而行,其间并无自己的增加造设。这样做对于坤来说,没有任何不利。这大概就是《系辞传》所谓“坤以简能的”内容之意思。如习拳者将此理法扩充到全身内气、外形的乾坤之道来认识,就会知道,外形顺从内气(乾德)而行,其间并无外形的增加造设,这样对于外形来说,没有任何不利。此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传统拳术修炼、建体、至用的这一宗旨之体现,形不可妄动之精义的出处。

  上面论述了六二爻辞镇静之元的精义,说明了两足之所以镇静厚载的道理。爻辞讲“直、方、大”,直与大本是乾之德,前面已经说过了。难道前贤论拳谈道,只论两足之静而不言两足之动的厚载之德么?肯定不是。两足之动静,应皆具备厚载之德。从经文“足膝效法乎坤”中,我们知道,六二爻辞还有:“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这一句之论述,是孔子怕学《易经》者不明白“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的意思而作的答复。乾刚坤柔,这是肯定的;乾动坤静,这也是肯定的;但是,是不是坤只有柔而不可有刚呢?不是。是不是坤只是静而不能动呢?也不是。我们知道,坤的性质是柔顺。柔和清楚了。顺什么?顺乾。坤总是效乾而动,效乾而行。坤虽然至静,然而一旦乾的影响施加到它的身上,他就要顺之而动,而动机一发即不可遏止,于是坤便也有了直的特点。坤自身本来所具有方的特点,也要通过六二之动表现出来。坤是静的,待乾之动机施之于坤,坤便能使之随势定形,不可移易。随势定形,就是六二之动,同时也是坤之方。因此可以说,坤柔中有刚,静中有动。也就是说两足之体、用,也是六二之动,柔中有刚,静中有动。为其如此,才能达到步法“直、方、大,不习无不利”的效果。论述“足膝效法乎坤,取其镇静厚载”的精义明矣!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言既含正大之体,内可以贞固自守,外可以从上之所事。虽不能自成其方,而能自保其终也。

  此以六三阴爻主静,以喻双足具有坤之弘光大之德,能够含晦章美,常久贞守,不使外露。六三以阴居阳位,又有喻双足之动的一面。而双足的进退之动变必须含蓄,才能保持纯正方大。其动“或从王事”,以时发也。就是说,双足的进退动静变化,要符合全身的攻防变化而为事;按《纳卦经》的解释,是要服从“头统乾之体”的王事。“含章”谓之“不露圭角”。露圭角,既不能“含章”,又不能“以时发”;乾从时,以时发,又曰:“以乾发”。这是乾从时,坤从空的时空观系论。这样就可以知道,王事,时是一回事。故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和“含章可贞,以时发也。”两种说法虽各有其论,实为一理,也是本经中“外可以从上之所事”的意思,即内气、外形的主从关系。

  无成有终,是说双足的进退变化,服从、符合全身的攻防变化而办事,功成而不居,有功归之于君;虽有功不居,但要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地做好当作的事情。这就是虽不能自成其方,而能自保其终也的精义。理法述之精且详矣!

  上述乃用坤卦初六、六二、六三爻辞,说明了双足动变的镇静厚载之德,动变进退时正、直、方、大的道理和修炼、运用的方法准则。故宗氏说:“人之一身,惟两脚着地,通身骨肉皆赖以负载,炼之不精,犹有颠蹶之患,况毫无力者乎。”又解释“炼者”之义说:“如胶粘物,一着则牢不可破;如火之炼金,一合则坚不可开。其中微妙,有不可言传之意,学者细玩坤卦之理和双足练用之法,自然有会于心。”其中微妙乃指双足松静自然平和“敷地”之法式,即劲意在双足踝处,则双脚敷平矣!正所谓古云:“蹬水浮萍,踏雪无痕”的步法功夫。如今已将坤卦之论双足功夫的道理略作阐释,便于习拳者明理按法而修炼,自得前贤所论之精义尔。

  上为言双足练用的道理、法则,以下乃言双膝的修炼、运用之道理、方法、准则。论述分明有序。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言膝之为功,不可妄动以至誉也。

  六四不同于六三,六三以阴居阳位,故双足有静也有动,可退亦可进,进退当“含章”亦当“从王事”。六四则以阴居阴,喻双膝在危惧之地,上下不交,无承无应,恰是不得不隐藏的时候,完全能够以柔德自处,做到“括囊:无咎,无誉”。括囊,扎上口袋口,里面的东西全不使出来。含晦缄默,恶不为,善不为,善恶一概括而不形。恶不为则无咎,善不为则无誉。平常人徒知咎可以致罪,不知誉可以为害。其实有誉即可致咎。此理言明,膝之为功,不可妄动以致誉也。然膝之妄动,有过与不及之分别。过着为“软膝”之病;不及者为“僵腿”之病。能知用膝“柔德自处”,必然谨慎,所以无害,故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正如经言:膝之为功,不可妄动以致誉,谨慎不生灾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言虎眼向内,委中向外,合乎中道而后元吉也。

  六五则柔顺居中,黄与裳合言,讲的就是坤的柔顺之道。元吉,就是大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其中”。是说双膝之柔顺的美德已然表露,然这美的不是虚假的,是有它的内在依据的。故曰:“文在中”。《易经》中的“文”指的是乾阳之气,即拳术中的内气。综合而论,是说双膝外形柔顺而内气之文德居于其中故可谓之大吉。正如经言:“黄中通理,美在其中”。此言内气外形柔外刚中合乎中道之法式者也。故解文说:“合乎中道而后元吉也”;而在后文言:“岂知膝之为用,有四面大力乎,凡一用步,两外虎眼极力向内;两内虎眼极力向外;委中两大筋竭力要直,两盖骨复竭力要曲,四面交合。”如以此解为合乎中道,即四面相合而适乎中,亦合乎道理。然以合乎中道理解成内气、外形的中和之道,此说似有拙于外形之嫌了。由此可知,合乎中道,即合乎内气、外形柔外刚中匹配如一的中和之道,即内气、外形中和而外形的膝之四面相合,也就并非要“极力”了既有四面相合之意,合乎中道,文德自在其中。如要膝的四面极力相合,定会造成膝关节形阻力闭的不利现象明膝之为用的准则,即合乎中道而后元吉。前贤“四面向内的极力”说,是从不可言处而说之,故仔细揣摩前贤论述中道之精义,功法微妙,自可得矣!得者自知。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孔过于阴静,而伤其变化也。故阴极生阳,静极生动,外虽沉静而其内之真气自涌泉穴滚滚而上,阳生众阴之下,有地雷复之义。

  一个卦可以看做一个时代,一爻则是一个世代中的发展过程。如果以自身拳事论,内气为乾,外形为坤;乾卦自初九至上九,是内气完整变化的发展始终过程,即乾健如何由潜而见而惕而跃而飞以至于亢而有悔的过程。乾健的发展过程之始终是内在表象、内在变化的过程。坤卦自初六至上六,是外形完整变化的发展过程。虽说是外在的表现,但坤的本质特点是柔顺,坤顺乾,阴顺阳,形顺气,因此坤卦六爻实际上是一个坤顺乾、阴顺阳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传统拳术中自身外形顺从内气的发展过程。

  从坤卦初六“履霜”,阴气开始凝聚;六二“直方大”,已具备了阴柔中正的全部坤德;六三“含章”,晦而不露,却又随时准备为乾效劳而不居功;六四“括囊”阴顺发展到相当程度,以至于晦藏缄默;六五“黄裳”,坤顺之道日臻完美,膝居高位却能固守柔顺之德。如在上六,则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足膝过于阴静,而妨碍攻防进退之变化。要本着阴极生阳,静极生动的法则,足膝外形虽沉静,而其内之真气亦要自涌泉穴滚滚而上,以为足膝之主宰,此即前面“黄裳、元吉,文在中也”的“文”之精义。知“文”之义可明“文体”之说了。

  阳生众阴之下,有地雷复之义。

  地雷复,即“复卦”,卦象,坤上、震下。

  复卦所以亨通,是由于阳刚之气再返回,再度生气蓬勃。内卦“震”是动,外卦“坤”是顺。内有乾阳之气的发动,外有坤阴之形的顺从,乃自然而能行的道理,所以出入进退通达。阴阳反复、往复,即阴阳相互为用,是宇宙的自然法则。自身内气、外形的阴阳消长,相互为用,才是拳术攻防变化生生不息的根元。

  前贤以坤卦之爻辞论述足膝练用之理法,可谓精细详密矣!故可遵之而修炼必有所得矣!

  后面谈到遇敌用步之法,不可拘法之意,是说不被发所拘束。步法亦是应随机而用,因势而发,不可太过为准绳,以不失元气机势为根本。此时警世之言,且莫忽视之。

  由前面观之,两膝若并,是说前后双膝若并立,乃有掩裆之势,自然有“摩胫、摩胫,意气响连声”的进退碾转诸种变化之用,而不犯敞裆之病。由后面而视,宄尾若有所凭,为松腰坐胯的尾闾中正神贯顶的坐马之架势,这才有前面的双膝若并之势;虽有气沉丹田的稳健,又有气贴背的蓄势之意。故有“比胸塌腰,不失前俯”的说法。比胸者,即涵胸,现名含胸。塌腰者,即松腰坐胯的坐马架。通常所说“坐着打人”即指此架势。只有松腰,才能有“逼胯以坚膝”的效果。由于含胸、松腰、坐胯,才能解决上身前俯的曲腰之病患。坚膝合步,更不失之后仰。逼胯以坚膝,坚膝为了合乎步法的要求,才不会有上身后仰之病拳态势的发生。由此两点论述可以看出,一身上下之功夫,须做到中正安舒,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上正,其根元在下;下正,其根元在上。故去上下之病,应做下上的调正,则自身上下呼应,方可无病矣!只有明理、得法,按理法而修,才是去病得功夫的根本。故知“探本穷源”才是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最正确之方法。

  总以阴静为主。外形属阴,静而不躁是基本功夫。外形之动,要顺从内气而动,才不妄动、躁动。何止足膝如此,一身外形皆如此。这就是“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法旨。总观《纳卦经》中所论外形的各个器官部位,皆如是法为准则。这也符合气动形静的基本法则,习拳者莫要忽略。因为,只有做到自身的气动形静,方能进入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修炼的大门;否则,就会踏上歧途,进入旁门,枉费心机劳精神,而得不到正果。

  《纳卦经》从乾坤之道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建体、至用,可谓精且详矣!其开宗明义的宗旨、法则,可一统不二矣!这就是遵《纳卦经》之宗旨,略微改换些诀言中的文字,其精义明矣!即如“头统乾之体,乃全身之总领。外形效法乎坤,取镇静厚载”。可以大观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形意拳分享记录——云波
挨星法
地雷复   一阳来复底蕴足
什么是卦德,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德是什么?
八经卦卦象与卦德总结
卦德 所谓卦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