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式劈拳终生随
寿关顺谈三体式(转载)
寿关顺先生自幼学习武术,六十年代初随孙禄堂嫡传弟子支燮堂先生学习孙禄堂的形意、八卦、太极“三拳合一”之道,深得孙式功夫之奥秘,身体由内到外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无论养生还是实战功夫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 寿关顺的形意功夫,练到身体肌肉坚如铁石;太极功夫轻灵飘逸,一搭手便让人左歪右斜,难以控制重心;八卦功夫身法飘乎,两臂能挂壮汉走转几十圈,气不长出。这是他长期练习孙式的道家功夫的结果。 寿关顺先生最绝的是他的中医正骨功夫,他以深厚的武功为基础,将内劲溶贯在正骨手法内,病人不感到疼痛,却可以将错位的骨头矫正过来,为许多人解除了长期的病痛。 各位对孙禄堂功夫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寿关顺先生的东西,绝对不会令你失望的! 本文经寿关顺老师同意发表。 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 寿关顺 著 很久以来,我就想把练习形意拳的道理写出来,供诸位同好作为研究内家拳的基础。但是,始终鼓不起勇气执笔。因为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构极其复杂,就算练了几十年拳术,所能体会、领悟的也是极为有限的。以有限的认识去揭示极为无限的人体结构,岂非事倍功半,劳效微薄么?不过深入一想,实是似是而非。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内家拳学,形意拳从魏晋创立,到唐宋昌盛,明末清初又复盛行,深受拳术爱好者的喜爱。但是,在众多的拳术传习者当中,真正得到真传,明白拳术道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这是由于以往的拳术传习者们,咸秉遵师训,口口相传,代代沿袭,所能形之于笔墨者极为稀少。就算有有心人编撰拳谱,但往往生吞活剥,偏成韵语,当时果然便于背诵熟记,过后叩问其意,则多不能准确解释。譬如:开始练拳必须从站桩入手,老师必然谆谆相告:“这是还虚功夫,是‘阴阳采补’的方法,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还要路径是‘表里相循环,动静相结合’的作基础功夫。站桩时有‘内三合,外三合’的规矩,有‘三害不可犯,九要不可忘’的方法,有‘三尖不找难达四梢,三根不照难求息调’的指示,有‘四正八柱’,将四肢百骸浑然成为一整体的练法、方法。”练法与规矩,练了之后究竟与人体组织起了哪些作用?不知道这许多规矩方法与懂了这许多规矩方法有哪些差别?同样开始练,其后所得结果在程度上又有哪些不同?大家都知道拳术有外家内家之分,因何有此区别?既以内家而论,也有有体无用或有用无体,以及体用兼顾等类别,就是所谓体用也看在拳术中指的是什么,优劣何在呢?学生欲学拳,对拳的知识茫然无知,如何选择拳种,对拳种已有所认识则选择老师也可迎刃而解,不至于再糟蹋时间,我立志想做识途老马,使后来有兴趣于钻研拳术者得以避免走上歧路。形意拳分三个步骤进行,所谓“三还九转是一式”,第一步求其正齐,上下一致,所谓一动百动,一静百静,有如春虫蛰;第二步求其力面扩大,所谓拉丝棉拉钢丝,好象满载的塌车由桥脚处车上桥面;第三步如春沼鱼由圆而满,由满而空,所谓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为一大天地,我即天地,天地即我,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即是明暗劲化劲三步功夫,何以有明劲?是练精化气易骨也,暗劲是练气化神易筋也,化劲是练神还虚洗髓也,这三个步骤层次鲜明,姿势不变而所得结果也随着层次转移,练一年与练十年其效果截然不同。我们以呼吸而论,初步明劲时呼吸来往宏大,自己能听到声音,第二步暗劲呼吸仍然宏大,但已听不到声音,第三步化劲虽以轻如鹅毛置于鼻端,呼吸出入不有微动,而做到内胎息,所以有调息,调整呼吸,恢复呼吸,以本能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不论情绪波动或劳动强度扩大都不会影响到呼吸正常,故养生入手方法莫不以调息为主,调息莫不以摄心入静为主,息调则血液循环、消化、排泄等莫不随之正常化,祛病延年,可操胜券,尤其是体用兼有的形意拳最为有效。 一、站 桩 形意拳入手首先要站三体式,初步立正姿势名之曰无极式,头要顶,项要竖,目要平视,一任鼻孔自然呼吸,嘴要虚合,舌要顶上腭,齿要相叩,两肩下垂有松开意,两肘下垂有包裹意,两胯胯根要松,两膝如起步时略带弯曲,不可有死弯子,此时足根不扭,两足足尖不扣,整个体重移置于两足足根,两足前心与地似离非离,似着非着,好象沙地立竿,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又好象腾云驾雾,其目的要求做到虚无,摇摇欲坠的光景,即进入了静的境界,限制了思想不开小差,同时正因为把整个身体的重心平均分置与两足足根,做到了呼吸直贯脐下的腹式呼吸,也即是古人说的“真人呼吸入踵”的一种腹式呼吸,所以立无极式时要做到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思,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即所谓天地为一大天地,人身为一小天地,故有天地即我,我即天地的概念,绝对跨进静的境界,才能有恬澹虚无,精神内守,初步做到情绪安定,疾病勿侵,大家都知道头脑为人一身之主宰,呼吸中把主持大循环与小循环的气体交换,气体为人身上各器官各组织的原动力,所以有此处正则一身正,此处不正则无身正,头是整个身体的领导大队长,因此头顶而钻是顺劲,头落而翻是逆劲,顺劲是运动伸肌的锻练方法,逆劲是运动屈肌的锻练方法,但顺逆二劲决不是割裂开来,分别加以运动的,而是顺中有逆,逆中有顺的互相协作,不可分开,这就是呼吸纳入正轨,即不能呼长吸短或呼短吸长违反自然规律,也用不着注意呼吸,一任自然,所谓气不可御,御气则滞,也就不会犯上“有心御气,气反奔腾”的违反自然等毛病,所以顶头是调息(呼吸)的主要一环,竖项是稳定全身平衡姿势的要头,大家都知道维持平衡依靠身后的半规管,假使把头颈左右旋转,半规管离开水平位置,就要晕眩,影响身体立不稳,假使坐海船遇到风浪就要晕眩甚至引起呕吐,古人以项为姹女,象征阴柔,以腰为美男,象征阳刚,即以柔克刚调和阴阳,颇与人体生理符合,盖甲状腺激素主管抑制,肾脏腺激素主管兴奋,所以竖项塌腰使脊髓中枢和大脑中枢协作通畅,因为两腺激素分泌时与淋浴相仿,故以铅汞二物象征,该两腺分泌情状既不许有偏胜也不许有偏差,要相互协调,力持平衡,所以有熊经鸟伸之说,目的视线其范围就比五官中任何一官来得广,因为目有所视最易引起思想情绪波动,但是闭眼睡着虽不用目去视,而思想杂念如万弩齐发,会得纷至沓来,越是心想停止杂念而杂念越不肯听话,会得接二连三地窜跳出来,所以闭目垂帘并不是帮助入静的门径,谁有将目的视线调整在两目一样高低的水平线上,力避仰视为老阳,俯视为寒阴,配合顶头竖项及整个体重重心安放在两足足根,作为帮助摄心入静的一环,鼻为呼吸出入的主要器官,鼻孔中的设备其要有二:第一阻止灰尘吸入肺腔;第二调节空气温度,防止冷空气进入器官,所以必须用鼻孔专任呼吸之职,凡人用力不论寒暑都容易使嘴张开,其弊有二:一则在不知不觉帮助呼吸时容易将空气中的灰尘吸入肺腔;一则容易使牙齿不叩,舌头不顶上腭,引起喉干口渴,故必须将嘴虚合,万不可用力紧闭。将舌头略卷向上轻轻顶上腭。身上有四梢:一、骨之梢是牙齿;二、血之梢是毛发;三、肉之梢是舌头;四、筋之梢是指趾之甲,故舌为肉之梢又名鹊桥,舌顶上腭是使肉与肉之间气流通达,犹之乎河上驾桥,交通往来,不受阻隔,大家都知道,口中涎唾是六液头等重要的津液,其味淡,不象其它玉液或咸或腥,唾液中化学成分有许多种,至今尚末分析出来,但是都知道它起着帮助消化和润滑作用。古人遵这唾液为华池之精,可以灌溉五脏,流利百骸,说也奇怪,如果你在劳动中能够能够舌顶上腭,不管多久而不感觉口渴舌干,因有上池之津润于所致,以津上出于舌间之尊泉穴,常用舌顶上腭,即能使津液不断自生,假使嘴不虚合,齿不相叩,舌不顶上腭,不消多少时间,就会感到口渴舌干,这种舌顶上腭是生理上的天然本能,并不是创造发明,而是与生俱有的东西,如果你注意一下初生婴孩在襁褓时,不管他熟睡也好,清醒也好,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他们的舌尖本能地上顶于腭,直到后来在成长的环境中逐渐把这与生俱来的本能消失干净,现在不过力求恢复这个与生俱来的本能,牙齿为骨之梢,牙齿的运动要轻叩;两肩下垂是顺劲;两肘下垂有包裹意是逆劲;腰要塌,有往前往下按的意思;两胯胯根要向后缩,即是松的意思,这是气贯小腹时的关键性要着,才能把整个体重重心置于两足足根,此时即能步入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虚无境地,落实到静的境界,古人说: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方法皆无用,身形应当如水流。就在这个无极式的基础上改为太极式;右足用足根左足用掌心,如撑船时用的竹篙一样,左手掌心露盖于自己的肚脐眼,右手不动,向右旋时用左足根如研墨一般旋转,即拳中之研劲。无极式时足尖不扣,足根不扭,太极式时两足足根各向外扭,两足足趾均向地扣紧,这样做既感到心平气和,依靠重心在两足足根,身子往下坐,松开胯根,右膝不冲过右足足尖,要膝与足尖垂直成一直线,左手在下,右手中指盖在左手食指上,两手与胸间人字骨相齐,这就是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内三合,然后迈步向前,即左足要在右足根的相齐一线向前迈出,要在不影响右足与右胯之下昼向前,如推东西向前,如按物向下的意思。如拳谱上说:脚打踩意不落空,足根先着地,足尖后着地,在着地的同时,要与后足即右足时把两足足根向外扭,把两足足尖向下扣,两膝如同骑马般向里扣,右腿在极力松胯,即往后坐满在足根,然后用力往上蹬,如迈步跨过河浜,即拳谱上说:消息全凭后脚蹬,蹬腿啊!扣膝啊!扣足尖啊!扭足根啊!都不许显露形迹,在左足迈出的同时,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之指要撑开,大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与人字骨在一水平线,肘要朝上极力往里裹,这是左手,右手往后拉,拉至肚脐眼,手腕靠脐停止,也要平腕竖掌,手根往外翻,裹肘不离肋,左手食指中指分开,如有两线牵着两眉,即拳谱上说:二指挑眉,右手的食指中指分开,极力往上翘,这就是二指挑肩,这就是三体式,右足足根与右胯与右肩成一条垂直线,左足足跟与左膝与左臂肘尖成一条垂直线,外三合是形意原的基本功,初练时老师往往传授形式,力求形式合乎规矩,亦不将平腕、竖掌、裹肘、翻手根以及扣足尖、扭脚跟相告。考其原因:(一)初立时不能求得中正,不能前俯或是后仰或左偏或右,思想上照顾不到。(二)难求中正,也就是气质不肯就范,故呼吸骤然变得宏大,手足鼓荡尤其是后足即右足抖得厉害,无法控制,故事实上不允许再想其它。(三)初立时只能做到不俯不仰不偏不倚,在中正基础上使有吸则降的感觉。(四)根据万物土中生的道理,故先从扣足尖扭足跟扣膝顶膝松胯塌腰蹬腿垂肩松肩裹肘平腕竖掌手根横翻二指挑眉挑肩竖项头目视虎口嘴虚合齿轻叩舌顶上腭呼吸自足趾手指及头顶等五处,要由下而在喊口令“一”均要做到。(五)天得一则宁,地得一则静,得一则灵。故就是说一要塌(塌腰、塌腕)二要扣(扣肩、扣膝、扣足尖)三要提(提肛,但决不可用意去提肛,如忍住大便一般,而是塌腰缩胯即包含了提肛)四要顶(顶头、舌顶上腭,顶手、顶膝)五要裹(裹肘、裹胯、裹膝)六要松(松肩、松胯)七要垂(垂肩、垂肘)八要缩(缩肩、缩胯)九要起钻落翻分明,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腰起而钻,腰落而翻,脚起而钻,脚落而翻。用这九要作为练拳工具,使人体由踵至顶浑然成为整个一块钢铁。这九要是内家拳主要,得真传和得不到真传,知道家拳的九要而知道达到要道理者,往往有之。所以人说练拳之人多于过江之鲫,而能其方法进入内家拳门者实如凤毛麟角。在晚清民初的时候,国术导师李存义,外称单刀李者,从师齐奇兰了十五年拳,依然不到拳中道理。后来其师齐奇兰向同门说这孩子不会走到别门儿里去的,一言之下才传授给他,所以李存义教人最多,但没有把真传传授给任何人,其珍视盖想见了。因此初步练拳入要站三体式,站三体式内三合,不挺胸,不可鼓腹,不尚拙力,这拳中三。心与意合,就要做到整个体重70%置于后右足跟,30%置于前左足跟,也就是单重。单重并不是前足完全不用力,什么是心与意合?就是要用镇心猿拴民的方法时时牢记教师口授的八要:“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净,清净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觉明,觉明则神气相通”,神气相通即步入心息相依即意与气合了。不妨举例,说明呼吸要在情绪安定之下才能达到平衡均匀。古人说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散,痹则气滞,思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暑则气泄,寒则气收,任何情绪波动或气候变化时第一个受到影响的东西就是呼吸,所以《大学》上说有所愤恨,有所好乐,有所忧患,等等,则心不正,心不正自然影响到呼吸,所以要想方设法,求力与气合,普通一般想法,总以为要用力就得象举重挑担要咬紧牙齿屏住呼吸,这不是用先天自然之力,而是用的后天笨拙之力,所以拳谱上称之为一害,这先天自然之力,举例说明:比如人在劳动的时候感到身子疲劳,即会本能地举手投足,伸个懒腰就会觉得轻松愉快,试问伸懒腰要用力否?伸懒腰没有不用力的,这种伸懒腰用的力,不与举重用的力截然不么?举重用的力是后天的拙力,伸懒腰用的力是先天自然图示 ,为什么后天的力是拙力而名之谓害的道理何在?因为屏住气使肺毛细血管充血,不但影响肺所担任的职务,气体交换受到抑制,而且因为减少了心脏输入和输出量,大大损害了全身循环系统的周转,故而有害,拳中力主用先天自然之力,其道 理也就昭然若揭、不辩自明了。内求三合,力除三害,其出发目的,就是要求身体组织稳定,循环系统正常。在内三合外三合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九要,根据万物土中生的道理,由下而上逐一检查足尖扣了没有,足跟扭了没有,膝往前顶了没有,扣了没有,胯松了没有,坐满在两足足跟没有,腿往上蹬了没有,腰往前向下塌了没有,肩往下垂扣了没有,两肘往下垂往里裹了没有,两腕要平着塌了没有,两手指要撑开,两手手掌要圆满,手根往外横翻,大指与食指之间虎口要极力分开,力求食指指竖直,左手食中二指象有二根线牵牢印堂间两眉眉端,右手食中二指指尖象有二根线牵牢右肩,最后检查竖项和顶头。这种检查起初时只能一二个项目,逐次增添就能习惯在一声口令下即能自踵至顶完全都到,以后开步打劈拳时每手都要做到,即等于写字时没一笔败笔一样,所以要这样练法其目的把四肢散乱互不相关养成浑然一体,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体则首尾相应,所以要用九要的方法使得躯干和上下肢紧密联系一起,我们人体内有五脏,是谓阴经行于内,故名管,外有六腑,是为阳经,行于外故名卫。诸阳之父为督脉,诸阴母为任脉,背为阳,胸为阴,练拳有名师传授即知道合体干肢有十二筋,分四正筋八柱筋,沿着背脊两根和沿着胸骨两根即是四正筋,着二肩左右各根早虎顾筋,沿着两臂各一根曰臂筋,沿着二肋自腋至腰左右各根曰肋筋,沿着腿各一根曰腿筋,即是八柱筋,知道九要就能时知道四正八柱站桩和开步打拳都要,故必须自身有了东西才能看到别人有或无,所谓得名师真传,就是上面所述这许多规矩,又说:鹿区尾闾能通月督,黾善纳息能通任督二脉,一通随后足三阴足三阳手三阴手三阳先后随之相通。所说通者必先于练拳时,起初觉得呼吸往来其中,不练时就不觉得有,以后睡觉时觉得,坐定时即无,练到十年以上,通体毛也与鼻呼吸息息相通,不仅十二经而已,内陆家与外家之分辨,盖内里有东西,所以称家,内家拳注意内里东西,歌曰:成于中,形于外,虚心实腹,含胸拔背虚心,盖腹式呼吸不同于胸式呼吸,胸呼吸时,吸则血压下降,呼则血压上升,呼气时血压下降,因为膈肌下移,腹内压力上升,使得心脏的输入量增加,因之输出量也随之增加。所以有“一吸便提,息息归脐”的口号。为什么息息归脐?为什么虚心实腹?为什么要从站三体式入手?拳谱上说“久久贯注小腹,即能元气回充,元神日旺,神旺则气畅,气畅则血融,血融则骨强,骨强则髓满,髓满则腹盈,腹盈则下实,下实则举步轻捷,动作不废,四体健康,颜色如桃李”,大家只知道腹式呼吸可以扩大胸腔,增加肺活量,这不过是次要的,而主要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所谓还虚功夫,也即是阴阳采补方法,们大家都知道人身养命之宝是气和血这两样宝贵东西,气为先天,血为后天,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所以说树衰培土,人衰气补。又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呼吸与血液等循环,胎儿与成截然不相,出生以后肺开始工作,气体交换后回到左心然后喷向射入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经毛细血管与组织间相互交换妈由小静脉中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回到右心再入肺中。这一循环中,静脉血液回流的流速,腔静脉快于下腔静脉,因为上腔静脉高于心脏水平,下腔静脉低于心脏水平,而动脉流速适与静脉相反,动脉血液下行流速快于上行者,均以受制于物理性而成为先天上所成不平衡的缺憾。所以拳谱上说采补阴阳就要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要把静脉血液流速纠正过来。我们都知道,心脏所负责任是把血液推动过血管,故血流的快慢又须能够满足身体部分组织在新陈代谢上的求。既然知道了上下腔静脉血液流速不一致,用什么方法使它们相互平衡呢?要知道肌肉在运动,肌肉发生了弹性,对静脉血流有促进作用。下肢的肌肉经常在紧张运动,不断生弹性,站三体式时前后两腿发生紧张运动,即对下腔静脉起着加速作用,增加了心脏的输入量,是恒温动物,一面热,一面销热,产销平衡能求得稳定,不断运动,不断产热,假使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已达到饱和点,或超过毛细血管所能负荷,虽然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加多,血液与组织的接触随加多,但以限两毛细血管就决能跟上无限量的运动量上升,这时候我们身上有一套原始调剂工具不约而自动过来起着调剂体温的作用,这就是动静脉血管。在母胎期间,肺循环还未开始工作,胎儿的氧气养料供应都由静脉担负这个工作,一直到出生,肺循环起了作用之后,这套动静脉混合血管即置于闲散的地位,要到毛细血管对自己职务担当不了的时候或者部分生故障时候,付动静脉血管具才出来帮助解决困难。我国古代修练家即重视这一套婴儿在母胎中得以生长发育的工具。故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因为胎儿的获得氧和养料是由动静脉血管担当的。这套工具又起始于脐,其所以要息息归脐,就是要动员这套工具,还虚功夫就是要恢复胎儿在母腹中的循环。普通人出生以后,唯一依仗肺循环,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90%要由肺来负担,其余则由皮肤来负担,适与胎儿相反,因为胎儿肺根本不起作用,故100%的新陈代谢通由皮肤组织来进行的,而皮肤又与肺相互关系。假使用冷水冲洗皮肤的时候或遇天气骤然变冷,身上衣服足御寒的时候,肺就很容易受到抑制或感冒,这是一个最显著的明证。所以要象胎儿一样充分加强毛细血管与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呼吸要由皮肤毛也来进行,不依靠肺为唯一呼吸具,做到婴儿母胎的时期同样情况。拳中最上层功夫就是内胎之息。换句话讲,做到内胎息即能呼吸稳定,不受任何环境牵制。因为劳动啊,思想情绪所波动啊,都会影响呼吸,好象婴儿一样,所三体式是练拳筑基功夫,也是变化气质功夫。
初步立正姿势名之曰无极式,头要顶,项要竖,目要平视,一任鼻孔自然呼吸,嘴要虚合,舌要顶上腭,齿要相叩,两肩下垂有松开意,两肘下垂有包裹意,两胯胯根要松,两膝如起步时略带弯曲,不可有死弯子,此时足根不扭,两足足尖不扣,整个体重移置于两足足根,两足前心与地似离非离,似着非着,好象沙地立竿,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又好象腾云驾雾,其目的要求做到虚无,摇摇欲坠的光景,即进入了静的境界,限制了思想不开小差,同时正因为把整个身体的重心平均分置与两足足根,做到了呼吸直贯脐下的腹式呼吸,也即是古人说的“真人呼吸入踵”的一种腹式呼吸,所以立无极式时要做到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思,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即所谓天地为一大天地,人身为一小天地,故有天地即我,我即天地的概念,绝对跨进静的境界,才能有恬澹虚无,精神内守,初步做到情绪安定,疾病勿侵,大家都知道头脑为人一身之主宰,呼吸中把主持大循环与小循环的气体交换,气体为人身上各器官各组织的原动力,所以有此处正则一身正,此处不正则无身正,头是整个身体的领导大队长,因此头顶而钻是顺劲,头落而翻是逆劲,顺劲是运动伸肌的锻练方法,逆劲是运动屈肌的锻练方法,但顺逆二劲决不是割裂开来,分别加以运动的,而是顺中有逆,逆中有顺的互相协作,不可分开,这就是呼吸纳入正轨,即不能呼长吸短或呼短吸长违反自然规律,也用不着注意呼吸,一任自然,所谓气不可御,御气则滞,也就不会犯上“有心御气,气反奔腾”的违反自然等毛病,所以顶头是调息(呼吸)的主要一环,竖项是稳定全身平衡姿势的要头,大家都知道维持平衡依靠身后的半规管,假使把头颈左右旋转,半规管离开水平位置,就要晕眩,影响身体立不稳,假使坐海船遇到风浪就要晕眩甚至引起呕吐,古人以项为姹女,象征阴柔,以腰为美男,象征阳刚,即以柔克刚调和阴阳,颇与人体生理符合,盖甲状腺激素主管抑制,肾脏腺激素主管兴奋,所以竖项塌腰使脊髓中枢和大脑中枢协作通畅,因为两腺激素分泌时与淋浴相仿,故以铅汞二物象征,该两腺分泌情状既不许有偏胜也不许有偏差,要相互协调,力持平衡,所以有熊经鸟伸之说,目的视线其范围就比五官中任何一官来得广,因为目有所视最易引起思想情绪波动,但是闭眼睡着虽不用目去视,而思想杂念如万弩齐发,会得纷至沓来,越是心想停止杂念而杂念越不肯听话,会得接二连三地窜跳出来,所以闭目垂帘并不是帮助入静的门径,谁有将目的视线调整在两目一样高低的水平线上,力避仰视为老阳,俯视为寒阴,配合顶头竖项及整个体重重心安放在两足足根,作为帮助摄心入静的一环,鼻为呼吸出入的主要器官,鼻孔中的设备其要有二:第一阻止灰尘吸入肺腔;第二调节空气温度,防止冷空气进入器官,所以必须用鼻孔专任呼吸之职,凡人用力不论寒暑都容易使嘴张开,其弊有二:一则在不知不觉帮助呼吸时容易将空气中的灰尘吸入肺腔;一则容易使牙齿不叩,舌头不顶上腭,引起喉干口渴,故必须将嘴虚合,万不可用力紧闭。将舌头略卷向上轻轻顶上腭。身上有四梢:一、骨之梢是牙齿;二、血之梢是毛发;三、肉之梢是舌头;四、筋之梢是指趾之甲,故舌为肉之梢又名鹊桥,舌顶上腭是使肉与肉之间气流通达,犹之乎河上驾桥,交通往来,不受阻隔,大家都知道,口中涎唾是六液头等重要的津液,其味淡,不象其它玉液或咸或腥,唾液中化学成分有许多种,至今尚末分析出来,但是都知道它起着帮助消化和润滑作用。古人遵这唾液为华池之精,可以灌溉五脏,流利百骸,说也奇怪,如果你在劳动中能够能够舌顶上腭,不管多久而不感觉口渴舌干,因有上池之津润于所致,以津上出于舌间之尊泉穴,常用舌顶上腭,即能使津液不断自生,假使嘴不虚合,齿不相叩,舌不顶上腭,不消多少时间,就会感到口渴舌干,这种舌顶上腭是生理上的天然本能,并不是创造发明,而是与生俱有的东西,如果你注意一下初生婴孩在襁褓时,不管他熟睡也好,清醒也好,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他们的舌尖本能地上顶于腭,直到后来在成长的环境中逐渐把这与生俱来的本能消失干净,现在不过力求恢复这个与生俱来的本能,牙齿为骨之梢,牙齿的运动要轻叩;两肩下垂是顺劲;两肘下垂有包裹意是逆劲;腰要塌,有往前往下按的意思;两胯胯根要向后缩,即是松的意思,这是气贯小腹时的关键性要着,才能把整个体重重心置于两足足根,此时即能步入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虚无境地,落实到静的境界,古人说: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方法皆无用,身形应当如水流。
就在这个无极式的基础上改为太极式;右足用足根左足用掌心,如撑船时用的竹篙一样,左手掌心露盖于自己的肚脐眼,右手不动,向右旋时用左足根如研墨一般旋转,即拳中之研劲。无极式时足尖不扣,足根不扭,太极式时两足足根各向外扭,两足足趾均向地扣紧,这样做既感到心平气和,依靠重心在两足足根,身子往下坐,松开胯根,右膝不冲过右足足尖,要膝与足尖垂直成一直线,左手在下,右手中指盖在左手食指上,两手与胸间人字骨相齐,这就是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内三合,然后迈步向前,即左足要在右足根的相齐一线向前迈出,要在不影响右足与右胯之下昼向前,如推东西向前,如按物向下的意思。如拳谱上说:脚打踩意不落空,足根先着地,足尖后着地,在着地的同时,要与后足即右足时把两足足根向外扭,把两足足尖向下扣,两膝如同骑马般向里扣,右腿在极力松胯,即往后坐满在足根,然后用力往上蹬,如迈步跨过河浜,即拳谱上说:消息全凭后脚蹬,蹬腿啊!扣膝啊!扣足尖啊!扭足根啊!都不许显露形迹,在左足迈出的同时,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之指要撑开,大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与人字骨在一水平线,肘要朝上极力往里裹,这是左手,右手往后拉,拉至肚脐眼,手腕靠脐停止,也要平腕竖掌,手根往外翻,裹肘不离肋,左手食指中指分开,如有两线牵着两眉,即拳谱上说:二指挑眉,右手的食指中指分开,极力往上翘,这就是二指挑肩,这就是三体式,右足足根与右胯与右肩成一条垂直线,左足足跟与左膝与左臂肘尖成一条垂直线,外三合是形意原的基本功,初练时老师往往传授形式,力求形式合乎规矩,亦不将平腕、竖掌、裹肘、翻手根以及扣足尖、扭脚跟相告。
考其原因:(一)初立时不能求得中正,不能前俯或是后仰或左偏或右,思想上照顾不到。(二)难求中正,也就是气质不肯就范,故呼吸骤然变得宏大,手足鼓荡尤其是后足即右足抖得厉害,无法控制,故事实上不允许再想其它。(三)初立时只能做到不俯不仰不偏不倚,在中正基础上使有吸则降的感觉。(四)根据万物土中生的道理,故先从扣足尖扭足跟扣膝顶膝松胯塌腰蹬腿垂肩松肩裹肘平腕竖掌手根横翻二指挑眉挑肩竖项头目视虎口嘴虚合齿轻叩舌顶上腭呼吸自足趾手指及头顶等五处,要由下而在喊口令“一”均要做到。(五)天得一则宁,地得一则静,得一则灵。故就是说一要塌(塌腰、塌腕)二要扣(扣肩、扣膝、扣足尖)三要提(提肛,但决不可用意去提肛,如忍住大便一般,而是塌腰缩胯即包含了提肛)四要顶(顶头、舌顶上腭,顶手、顶膝)五要裹(裹肘、裹胯、裹膝)六要松(松肩、松胯)七要垂(垂肩、垂肘)八要缩(缩肩、缩胯)九要起钻落翻分明,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腰起而钻,腰落而翻,脚起而钻,脚落而翻。用这九要作为练拳工具,使人体由踵至顶浑然成为整个一块钢铁。
寿关顺阐述的四正八柱
练拳有名师传授即知道合体干肢有十二筋,分四正筋八柱筋,沿着背脊两根和沿着胸骨两根即是四正筋,着二肩左右各根早虎顾筋,沿着两臂各一根曰臂筋,沿着二肋自腋至腰左右各根曰肋筋,沿着腿各一根曰腿筋,即是八柱筋。
寿关顺的抻筋拔骨功法
第一动
1.两脚站立,两臂手心向下向两侧平举,尽量伸展。特别是用肩部
向两侧缓缓伸展,一边深呼吸,一边伸,尽可能伸去。到受不了时
再松下来。两臂仍平举。
两脚用脚尖脚跟转动向两侧同时开步,直到比肩宽一些停住。两脚
尖外展成外八形。宽度与自己肩宽相等或稍宽即可。两脚尖朝外成
外八字。两腿微曲不可过于下蹲。
2.两臂上举手心向上朝天,上举之手臂和和两腿成一样的角度。成
X型。身子由双臂带动向后弯腰,头向后仰看天再看身后。形同伸
懒腰。尽量伸展。只到完全不能再伸时再回复原形站立。可反复做
多次。所有动作都要气沉丹田腹式呼吸,舌顶上鄂闭口扣齿。
第二动
1.由沙地立竿开始,两脚以脚尖和脚跟旋转而成开步,两脚向外成
外八字。两膝微曲,两手在小肚前提起内翻手心向上,紧握手成拳,
向腰两侧拉到成抱拳。抽紧两肋腹式丹田呼吸。两肩尽力向后拉抻。
至不能忍受时再松下来。两手变拳为掌,立掌曲腕,五指向上,掌
心向前。
2. 由上动开始,两手立掌自腰间缓缓向前推出,五指分开。两臂
高与肩平。手心向前。然后两臂向两侧分开,伸直后手心仍向两侧
立掌,平直向两边抻拉。尽力抻拉。直至不能忍受再松下来。抽紧
两肋气沉丹田腹式呼吸舌顶上颚闭口扣齿。
3. 慢慢放下两臂至两腿两侧,翻手变掌,掌心向上,再握拳重复
动作。
第三动
1. 接第二动之开步,两脚不动,双手抱拳在腰间向后抻拉结束后,
反曲两掌,五指向下,手心向前,缓缓向前推出。尽力抻拉。
2. 向里曲腕,双手中指与大拇指捏紧成钩手。双手钩尖朝上。尽
力抻拉。
3. 双臂内旋使双手钩尖朝下,向前用钩尽力抻拉。
4. 分开两臂缓缓向身两边打开,钩尖朝下,至双臂在身两边平举
时,尽力曲腕同时尽力抻拉双肩。同时用腹式呼吸,抽紧双肋。只
至不能忍受为止再缓缓松下。
5. 平举双钩反手向后旋转,逆时针方向旋转。尽力反手至不能忍
受再由原路缓缓旋回,平举双钩,钩尖朝下,再抻拉。
6. 打开双钩,手心旋至向上,五指尽量伸直打开,向身两边尽力
抻拉双肩双手。配合腹式呼吸抽紧双肋。至不能忍受为止。缓缓松
下来。双臂伸直不弯内旋成手心向下再向身两側抻拉,至不能忍受
再松下缓缓直臂垂落双手于身前,再重复。
第四动(抻拉脊椎)
1. 由沙地立竿开始,两手缓缓交叉于腹前,先以左手握右手手腕,
(重复动作时再以右手握左手手腕)手心朝里。
2. 缓缓提双手向上举,举过脸前后,再向上举过头,成反掌手心
向上,再向上推。此时将脊椎缓缓向上抻拉,配合呼吸。抬头向上
看。
3. 尽力缓缓向上抻拉,将下腰处到颈椎处之骨节尽量拉长。至不
可忍受时再缓缓松下来。抻拉应配合呼吸一伸一伸地向上抻拉,吸
时抻拉呼时停下。
4. 再缓缓将两手放下,左手仍握右手,回复到先前。换手互握后
再重复。
第五动
1. 沙地立竿开始
2. 右手自下经左肩再经脸前向右向下回环,回环到身后曲腕,张
开五指手心向下;同时左手自下经左侧回环上举到头顶上曲腕张开
五指。手心向上。
3. 右手和左手同时向上下反向抻拉,配合呼吸至不能再抻拉后松
下来。可稍做转头转腰配合抻拉。
4. 缓缓做仆步穿拳。右手穿拳左手仍为掌,掌心对身体再随身法
步法臂内旋变立拳顺左仆腿穿出,成左弓箭步,左右拳在身前交叉。
左上右下。成左弓箭步,左右拳在身前交叉。左上右下。
5. 左手变掌握住右手腕,双手臂内旋成手心向外,向前上方推出。
6. 尽力抻拉脊椎和双肩。配合呼吸至不能为止。松下来。
7. 回到此4,双拳手心向上抱于身前,弓箭步不变。
8. 双拳分后开,左拳向身后平伸到伸直;同时右拳向身前平伸到
伸直,头和腰向左转至极点,眼看左拳,头顶上方不可偏斜。尽力
抻拉双臂。配合呼吸至不能忍受再松下来。
9. 低头含胸看后脚的脚跟。尽力抻拉,配合呼吸至不能忍受再松
下来。
10. 回到4,双拳抱于身前。打开双拳成掌,变弓箭步转身向正前
方,分开双臂从身子两侧由下向左右再向上。过头顶后臂外旋成手
心向下,曲腕使掌面与地面平行,撤回左脚,按下双掌回到沙地立
竿。
11. 再做反面的动作。完全和上面的一样,就是相反的动作而已
寿关顺抻筋拔骨视频
+1
一式劈拳终生随
一个简单的劈拳,做为五行拳的开门,却是可以让人练上一辈子的!
劈拳属金,在五脏连的是肺,毫无疑问,首先养的是肺。
劈拳的动作就简单的一收一放,起落钻翻全在里面了;细细的玩味,一个劈拳打到最后,出来的就是翻浪劲!
劈拳的两个手一收一放。抡来抡去,练的是息,这个息就含着一呼一吸,在这个一呼一吸之间,先消去了人体的隐疾,再达到了强身的效果;身不强,体不健,练不了武,追求不了武的效果!
劈拳的一个外跨步,其实就是个龙形了,这个步子跨着跨着,就有了变幻之功,再深入下去,就有了龙形的身法,升天之能,起伏之间。
劈拳的落式,就是三体,有一个拳式,打完了又让你体会一下身体架构,让你给自己校正,自然中衔接,有几个做到?
劈拳落手,意变手抓,就是个鹰捉了,据说,形意拳就来源于一个鹰捉,一个熊申
金生水,劈拳里含着钻拳的势,外跨步一旋,手上拧翻的时候不翻一往前送,身子一团,钻拳就出来了!
其实有了起落钻翻,有了翻浪劲,形意拳就出来了
爆裂形意-崩拳
崩拳似箭,打的是整劲,寸劲和穿透劲。崩拳首先是把身体放松,肩手放松,在放松的状态快速移动身体,以最快的速度出拳,但手臂是不大用力的,随着身体的快速移动很放松的自然递出,真的有点象射箭,身体移动发力是手的基础,手放松快速递出是射出的箭,但力的来源不是手,而是身体移动发力,拳头接触目标就是箭射到目标上,力量也自然通过拳头到达目标。当然手的放松不是松软无力,而是手不主动发力,拳头到达目标后,感觉也还是要放到拳头上。整个过程完全是主要是身体发力,少许手臂发力,快速象箭射出一样,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到达目标。刚开始感觉没有什么力量,那是因为功夫不够,整劲没有出来。劲顺过来才明白慢极生快,柔尽刚生。崩拳劲打出来的初级标准是劲力不仅能贯通到拳锋上,而且同时能震的对方抓不住你的大臂。
练拳时要先求顺,再求合;先慢再快;先不发力,顺之后再发力。千万别急,一急错了,定了型,再改更难。身体要向前压,加大打击力度,这一压,才能拳如箭穿,才能把劲打透,崩拳转身动作里有细活,一个狸猫倒上树,细分又有猛虎回头和飞龙伏地的小巧之技,内含拧裹、束展、扑踏及翻浪劲儿。崩拳前脚之出,一定要趟,也就是有崩弹劲。
崩拳的步法与其它四拳不同,皆因崩拳的发力有赖于身势的催动,拧腰发劲。崩拳运动之轨迹为一短距离的直线。(寸劲由此而得)拳出宜短不宜长,发力宜速不宜缓,宜脆不宜粘,前臂宜平不宜有上下。练习时注意要协调运用身体前进之势与腰的拧逼使崩劲的爆发逐步通顺。在打崩拳时,身体感觉一种膨胀,手臂异常沉重,但肌肉基本是一种松柔状态,出拳时感觉两手之间有什么东西拉着它似的,很艰难的运行,可能就是手中无物似有物,这是练功的感觉,但在用法上训练方法有所不同。
先让后脚推着身体向前走。腰在出拳发劲前要缩,为束展之束,待腿一蹬,则腰一长,和身向前,同时横轴旋转,再加一抖,把力量发出去。用轨迹讲是一个斜立园。腰劲至为关键,是拳力的主体。身体如弓,腰就是弓弦了。肩崩拳才能崩。腰的抖劲,腿的蹬劲全上传到肩上,加上腰的平轴旋转,肩是“呼”地一下突然向前一送。如果不用拳,这一下就是肩打,这一打极凶狠,打在胸上能打得人吐血飞出,打在肋上只怕连肋骨也要断几根。肩的一送,如同一只轮起的大锤,狠狠砸到手臂这根大钉子上,打手臂砸得直冲而前。崩拳手臂打出要保持坠肘,同时前臂内旋,使拳心向内。这在崩劲上又加上了一个螺旋力,使拳头如钻头,劲力会直透而入。拳打到位要略略压一下腕,称为凤点头,也是使力透入的一个法门。
崩拳的技术要点:纵身、轴力、撕抖、起落、开合。与劈拳相比,技法特征是撕抖,余者与劈拳同。但要点虽同,难点却不同。崩拳最微妙者是起落、开合,其用意微且真,尤其是起之横的机与势最为微妙,崩拳所以有多种练法,变化之根全在起横之意的机势上。是通过连续纵胯带动整个躯干和肢体的各个部位产生连续的整体纵劲。起初为了体会其道理,拳自腰出,练成后拳可以自任何位置发出,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以至身体各节乃至躯干、大臂、小臂都可以当拳来用。崩拳遇到遮拦,虽出手时是崩拳,沾手就变劲,劈、钻、横劲就应势而发了。
崩似箭,箭是“穿”,一去无回,箭尖碰到了目标,箭身还是一股劲地向前,这才能穿,所以崩拳意念有望前心打后背。箭是只有去意,没有回劲,绝没有收手的回意。这无回意不是硬生生打手停在那儿,主动控制不让它往回来,而是这一股劲就是没有回来的意思,想回也回不来。要以身体做弓,把拳射出去。崩拳劲儿也是一股扎劲和穿劲,就是透劲。崩拳的妙处在于张驰。崩拳练习首重透,身体的拧腰转胯要到位,这样保证劲力顺畅,不会浪费在身上,出击手的到位和后脚的跟进是一拍,这样保证了放透,切忌身体前压是身体作劲,放透是动作到位出来的,不是作出来的。崩拳式子很简单,劲却不好打,很多人式子端得很紧,结果把劲打成了楞捅劲,还以为很对。打崩拳要会放劲,多体会这个放字,要练到能把劲力放到对方身上去,而不是聚在自己身上。崩拳打出去应该是一个一震的劲,还有靠的是式子的整体的挤劲,二劲要合一。
崩拳的三个力体会梢节劲儿。用心体会“舟行浪头之势”,假想自己的小臂是一条小船,正在浪尖上前进;也可设想拳由腰际出,略走上弧圈,定型对直打对方下颌。当然要忌挺胸、提腹,努气拙力。意念要放在肘部,不要着意于手,否则容易拙力。体会中节劲儿。即在上述梢节劲儿训练的基础上再加上腰的柠转,出拳时膀尖前进。可假想自己的躯干是一自行车脚蹬板,脊柱是轴,可以自由灵活地左右拧转。出拳时意念注于肩窝,先慢后快。此时打出的崩拳是两个力的叠加。这也就是定步崩拳的练法。注意配合呼吸,丹田要实,胸要虚。体会根节劲儿。即在上述定步崩拳的基础上,练活步(进步)崩拳。将后足蹬、前足趟的劲加进去。右脚大趾一用力,腰一拧肩一抖,力达拳锋。先馒后快,注意胯要拧转。此时打出的崩举便是三个力的叠加。三个劲儿都摸准之后再循序渐进地练,才算入了门儿。
关于崩拳(转载)
在形意拳中向前直冲的拳法叫崩拳,在搏击中叫“直拳”,拳击则称“刺拳”,在练法上也叫“冲拳”,人们俗称为“黑虎掏心”与“烧火捶”等,它是一种简捷实用的拳法。
一、崩拳在搏击中的作用
崩拳在搏击中主要是一种攻击对方最基本的方法。崩拳打击以自然拳为主,在点法上采用直掼为主。
崩拳在搏击中的打法主要目的是通过给予对方突如其来的巨大冲击力量。所谓点法是瞄准对方身体中穴位或某一部位,拳发于瞬间的攻击。
崩拳是形意母拳五行拳中的一拳,崩拳似箭性属木,按照“练内配肝,肝气通五官之中通于目”、“以木化形为箭”的五行原理,取箭的快速迅猛、冲穿锐利、穿林透物之意,有“肝动如箭飞”之疾,俗话说“肝火上升,火冒三丈”,肝属木,木能生火,所以肝若动则能促进心火上升,表现在五官上则有目疾之毒,目为心之苗,目疾则心狠,心狠则手毒,手毒发拳才能有迅雷不及掩耳之疾。属木为阳,崩拳的动作出入,有舟行浪头之势,其形似箭非箭,又称“身如弩弓发,手似百箭穿”。崩拳在拳法上出入中道,紧密相连,一鼓作气,勇往直前,“出拳一条线,不偏不离找要点”重在一个准字,“崩拳如射箭,打倒还嫌慢”重在一个狠字,“连珠崩拳似药箭,拳拳意把敌脏穿”重在一个毒字。
总之,崩拳是一种强有力的攻击手段,它爆发力大,主要攻击对方头部、胸部和腹部。直拳的重拳出击,极易使自己失去身体重心,所以一般没有机会不应轻易发出。应该掌握:卸力似开弓,出手如放箭,无形中爆发于一瞬间,绝不是以拳爬人,不过肉搏而已,根本谈不到武艺上乘。应该懂得拳打一寸,引入一线,出奇制胜,应该知道,气符心意,硬打硬进无遮拦。
崩拳在搏击中好比实战步枪独剌,平冲而出,中打心腹,侧击肋腹,上攻鼻耳,“手起如钢锉,手落如钩竿”起者进落者退,起如箭落如风,崩拳在搏击过程中,前手顺旋抽回,变为阳手,收于肋下,起到一种小幅度旋滚下压敌手的作用,寓顾法于其中,以另一手出击,出击之手则以阳手逆旋打出立拳出击,以螺旋劲增加打击力量,出击时前脚前进后脚跟进成拗步前崩,显示着抽身调膀之势,在技法上左腿始终在前,但也可顺步前崩,左右腿交替前进,或仅以拗步进击,这样跨步大、冲击力也大,交换各种步法的组合运用,才可达到“见机而动,动而不疲”,崩拳的步法以滑步寸进为主要步法。
二、崩拳在搏击中的运用
与人交手,对方出手用招,绝对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想象来变化,因此,必须是随高就高,随低打低,根据形势而随机应变,把握住变化来因势利导,不能按照自己事先计划的招法与步骤来与人较量,对于技法的运用必须是不思不想,无意之中有真意,至拳无拳,出手即是妙招之境界,方才为搏击技法技击之功夫;凡与人交手必须狠、毒、快,发拳必须要猛烈,变化要迅速,出入敏捷,身灵步活。崩拳在搏击中的运用一定要体现一个排山倒海之势,精神要饱满,注意力要集中,咄咄逼人,首先从精神上压倒对手。
(1)崩拳在搏击技法运用时要体现“拳发肩出向前攻”,主要是两肩应向前摧发肘手,两肩要有一出一入的互换运动,如左崩拳时左肩向前摧,因此要出左肩,同时要收回右肩,充分体现出身体的阴阳互易,两肩的抽肩调膀;出右崩拳时右肩宜出左肩宜收。
(2)崩拳在搏击技法运用时要体现“出拳磨手寸步行,身如弓弦手似箭穿”,主要是说在搏击过程中运用崩拳,左右两拳在出入互易中,一定要有磨擦的劲,两肘要与肋磨,两手要互为相磨,这就是在循环往来运动中的六合整劲;在出手的同时前脚进寸步,后脚也要跟寸步,前脚进时要有顶劲、踏劲、钻劲,后脚跟寸步要有蹬劲、撑劲、追劲,要不然脚手不连,形神涣散,做不到劲整形齐,势正招园,脚进的钻劲蕴藏着一种巧妙的躲闪技术,躲闪技术难度很高,要正确掌握时机距离,做到与拳的出击紧密配合。
(3)在崩拳时主要还得有突袭的寸劲,脚、身、膝、拳都要有寸劲,内外上下都要有爆发的寸劲,所以说:“身如弩弓而突发,手似药箭而突至”,所谓的寸劲就是劲力到达目标前的一刹那间发放出的具有穿透力的冲击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刚劲,但也不是孤立的贯穿始终,而是要与柔劲、化劲相互配合使用,寸劲的发放是一个劲力爆发的火候,爆发的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劲力的效果,一定要细心地体会和掌握“近在眼前一寸中”这个火候,才能爆发出如同电闪雷鸣般的急中之刚劲,而且是始有谋,终有效。
(4)崩拳无论是出手还是入手,都是用“拳”来做为整个运动的代表,崩拳的运用在出时柔达时刚,全在于寸间抖绝之中!一粘则进,进则相磨,也就是所说的“出手如钢锉”,拳在运动中创造进攻的机会,在接近对方身体时要快、疾、猛、刚,爆发出抖绝之寸劲,也是人们所说的暗劲,用以增大打击对方的冲击力,同时也是为了使对方难以防护和变化。
(5)必须正确运用,出拳时由阳手外旋成立拳,拳的上平面与臂的上平线成为直线,所形成的出柔化彼,拳达至目标时成刚;入手回抽时内旋变拳面朝上的阳拳,出入交替,回手为化,出手是柔,发拳成刚;起落曲直相继平,滚进滚入,曲中求直,连续不断的浑然整劲。
三、崩拳实践技法
与人交手取胜尽在一瞬间,在二人搏斗的时候,首先要攻击对方的眼睛,二目伤损,则无观察之明,完全丧失抵御能力。
崩拳的实践技法关键在于“两手不离心,两肘不离肋,两手只在洞中藏,出洞入洞紧随身”,这是与人搏斗最基本的方法要求,这里的洞指的是胯上、肋下、腹前为洞,拳的出入总是在脐两侧的肋下;两手不离心指的是虎口和心口,出手和入手都必须由心口而起,经虎口而出,两手不离中心线的要求。出洞入洞紧随身,是说出拳时要随身而发,入拳时要和身而进,对方一旦有了漏洞,我则立即乘虚而入,急出我洞急入彼洞!所以说“出洞如虎窜,入洞似闪电”。
(一)半步崩拳
左崩拳直击对方头部左脚寸进,右脚跟进拗步右崩拳直击对方胃部,左脚寸进左崩拳直击对方胃部,右脚跟进拗步右崩拳直击对方头部,左脚始终在前寸进右脚跟进,名副其实四拳组合半步崩拳。
(二)顺步崩拳
以左脚在前顺步进身左拳迅速崩出,顺肩出拳,打击对方头部或者胸腹部,用来试探对方,突破对方防御,左拳完成后迅速收回。在左拳收回的同时,右脚顺步跨入右拳迅速打击对方头部,以点法为主,攻击双目,左脚紧跟着顺进左拳重击对方胸部心口处,在重拳达至爆发的同时右脚跟进催促发放,使对方失去重心。要注意第二拳一点即收,利用击中目标的反弹迅速回收,并且利用回手的内旋之力变为顾法,防守对方迎击之手,给第三拳创造良好的重击机会。此法在练法上也叫一马三箭。
(三)拳脚相交
左拳直崩对方胃部,左脚顺进,右脚跟进起脚直戳对方裆部,右拳紧跟崩向对方头部点去,右脚落地的同时左拳中进迎击对方防线,左脚跟进寸步成拗步;第二拳击到目标反弹回手在第三拳打击后折叠向对方胸部重击,右脚同时顺步移动向左转腰送髋,顺力拧转弹抖爆发寸劲,极力整劲冲击。特别注意动作要协调,在右脚蹬踩落地左脚跟进迅速移动,拗步与上肢极力配合,右拳的折叠反弹与拧身时的右脚原地移动要浑然发放。
(四)指上打下
左脚在前寸进,右崩拳打击对方防线,用弹抖劲来完成,左转膝顺肩拧腰调膀,完成动作。对方迎击,重心迅速右移向后原地保持基本姿势,身体右拧的同时左拳向对方小腹部打去。注意崩拳为木,木能生火,火为炮,化崩为炮,右崩拳出,回手上翻迎架对方迎击,左拳乘虚狠入攻击对方下腹部。重心原地移动完成,对方失重还手再打。还要注意见机而行,遇大个子,指下打中;遇小个子,指上打上;遇弱者指中打中,任何时候都要灵活变化,得心应手。
(五)三拳两脚
左脚在前顺进,左拳直崩对方中路;右拳迎击对方上崩,右脚跟进抬腿前蹬对方小腹部,右脚攻击后落横步;左脚紧跟抬腿踹击对方胸部,左脚侧踹后落横步;随即落左脚同时右拳直崩,右脚跟进成拗步;右拳直崩要拧腰调膀顺肩猛烈打击,上肢与下肢的落横配合一定要默契,浑然一体,第二拳以点击为主,第三拳为重击,蹬脚落步踹腿要快步,飞脚侧踹要有弹劲。
(六)两拳一脚
左脚在前,左拳直崩突破对方防守;左脚向外横移,右拳同时上崩打击对方头部,右腿快步跟进提随腿侧踹;右拳崩和右脚踹基本是同时完成,这一动作也叫钉腿;左右进攻唯方向相反。
(七)顺步直崩左右戳脚
左脚在前顺进右拳直崩;右脚顺步进,左拳直崩,同时左脚跟进抬腿迅速前戳踢对方膝关节以下部位;当左脚戳踢对方起脚后,右脚垫步飞脚戳弹对方任何部位;基本姿势以左脚进右拳直崩突破对方姿势,以脚攻击对方的腿,注意腿步的动作,戳脚时脚尖勾起,大小腿由曲变伸,由下向上抛出,用前脚掌接触对方身体部位时脚型不变,可以连续进行循环戳脚,前脚掌发力要快要狠。
(八)以崩克腿
对方向我进攻,我左拳向前迅速迎击崩灌耳捶,以崩顾己,当对方用摆腿或边腿向我打击时,我左拳沉射截化,踩准中门右拳直崩对方攻我之大腿内侧并寸劲顶压,或直崩对方髋关节里侧。
注意掌握好以崩顾己、沉肘截化的暗劲之巧妙功夫,踩准中门和身而进之勇气;所谓踩准中门是指我方进脚时要不偏不倚,对准对方的中心线踏入,在走里是由对方腿足之里而直入,走外是由对方腿足之侧面而直入,在进时不论走里走外总要以自身上下的垂直中心线,对准对方身体的垂直中心线将身而踏,拳法与进步踩踏高度配合,攻其不备,粘身而进,进身而发招为人所不知。
崩拳技法,一招绝无所不施,拳精自化,功夫到家自然而然,自然变化。崩拳攻击招法变换完全可以直拳进击屈肘反击,跟步提膝顶撞,还可以贴背转斗,叉步换身磨膀顶肘,野马疾蹄双拳攻击,追风赶月十字相交,发拳进招防守顾已,让对方感到你彪悍无比,防不胜防。
四、崩拳劲节说明
崩拳以顶、拧、蹬、冲、绝等为主要劲力:
顶劲:主要是说,在出拳时全身上、中、下肢体在运动中要向前顶的劲力,项向上顶劲,头部的天庭要向前顶劲,拳在打出时食指和中指向前顶劲,前腿的膝关节向前顶,前顶是一种劲力,不是一种前推的动作,拳发顶劲形成内外上下的爆发寸劲。
拧劲:主要是说,在进攻时抽肩调膀,发出肩与膀的摧劲,以腰为主体促使胸部和背部的拧转,带动腿胯的拧转,使臂和拳向前有了拧劲,形成了全身肌肉及内气拧聚合一,直者无力,拧者增劲,就象拧麻绳一样,把分散的劲力拧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劲。
拧劲也就是螺旋劲或者称螺丝劲,这种劲在运用中能从中得到速度和巧妙达到劲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打崩拳时一定要产生一种滚转的拧劲,产生一个力量的集中点,得到的效果是从旋转中求得劲力的集中,这样就产生一种很大的冲击力和更深入的穿透力。
蹬劲:崩拳在进攻中,无论任何一拳的击打,后脚一定要产生一种蹬劲,只有蹬劲充足,才能使劲气起于后脚,循下肢而上于腰,由腰传送到肩,肩顺于肘达于手的内气劲力,后脚之蹬劲可以摧发全身向前的冲劲。
冲劲:冲劲一方面讲速度,一方面讲勇气,还有突如其来迅猛异常的思想,逢敌交手勇进者存,怯退者亡。身体的冲锋,身为中节,中节进则上下和,体现了一个全身的冲劲和异常的冲杀力。但是必须强调崩拳打击时不能只顾向前冲出现前栽之弊!要在发放的抖绝中,借调膀转抖的回弹力,迅速恢复自身的中正和重心,所以回弹力有它的独特用意,若无回弹力即有被领、捋倾跌之危险。这里又体现了一个拳要直平而平顺,肩要拧而顺发,身要挺而弩发,肩按而顺出,膀要顺撑,肘要顺摧,拳要滚旋而顺入,身要滚而顺进,手、足、鼻要相对顺列,形成锐利无比的六合之意,劲力的发放做到横劲竖发、曲中求直,这样才称做一种顺劲。
绝劲:绝就是抖的意思,拳未发首先要有穿透敌人身体的意气,拳发出一种有刚中之急、急中之刚的抖绝劲,这种劲力要由小到大,先蓄后发,先松后紧,在接近对方身体的寸距离时,吐气开声,突猛爆发冲击力和弹抖力,弹抖力要发放的最整最大。
抖绝劲也就是爆发力运用在“寸”中,这种“寸”劲,技击家们称之为“内劲”,有了这种内劲,就会在一瞬间产生它最大的最集中的爆发抖劲,有了这种抖绝的寸劲,在发动进攻时才会产生连续不断的运动,这也就是拳经中所讲的“崩拳似如连珠炮”。
五、练习崩拳应注意的要点
曾有过“半步崩拳打天下”的传说,历史的考证且不去考究其真伪,做为习武者应该理解到崩拳在搏击技法上步法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步法的合理运用,达到技击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因此就崩拳练习提出几点应注意的要点:
(一)步型步法
崩拳在练法上多采用半步崩拳,它是崩拳最基本的崩拳锻炼步法,这就是左脚总是在前,右脚总是在后,出左拳时为顺步,出拳右脚跟进,出右拳时左脚顺步右脚跟进,左脚顺步寸进,右脚跟进成拗步。这里关键强调拗步的步型并不是依两脚站立的方向、角度、尺寸而决定的,而是两脚与两拳的互相交叉所形成的角度而决定,总是手与脚相结合,使脚、手、鼻三尖为一线,在右拳前崩时身体向左拧转45度,左拳向前崩时向右拧转45度,形成半阴半阳的身型,达到似正非正,似斜非斜的桩法步型。但是这种步法在技击运用中,又有它一定的局限性,有它的进退迟缓,变化欠灵的缺陷,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步法上应该增加顺步崩拳、拗步崩拳、垫步崩拳、快步崩拳,快步的练法是前脚起后脚平飞而进,左右两脚互换而进;垫步的练法是前脚不动,后脚提起落于前脚前成外横步,前脚可以先变为横足,这种步法可用于退法,拳击多用此步法。
(二)手型手法
不论崩拳怎么打,拳面下斜使虎口和前臂的上平面成为一条直线,拳心的中心线至腕部与前臂保持纵向一条直线,始终保持为立拳,不可歪斜,使鼻尖、拳尖、足尖列在一条纵向直线上,眼睛必须正视前方,决不可瞟眇斜视。
(三)内气的动作
气力在运动时,保持在一松一紧、一开一合的运动中,收手时吸气,出手时呼气,在上身拧转时重点舒发肝气,在锻炼时不要把劲力放得过松或过紧,保持一个阴平阳秘的自然过程,形成三步功夫的锻炼目的。
(四)旋圆之妙
崩拳练习,前手内旋收回,后手外旋崩出,体现了一个旋字,旋就是一个圈字,圈体现了一个圆字,离开了圆的运动,就失掉了技妙,圆的运动运转在气,变化在骨,提领在神,圆就是劲力的运用。
形意母拳-横拳
横拳似弹,一定要打出螺旋劲,打法应是似勾非勾、似摆非摆,横拳手臂的正确动作是象锥子一样向前拧钻,这也象钻拳的打法,从进攻的手上看,确实是见顺不见横,但从整个身形来看,又确实有横劲打在对方身上。这就是起横不见横,走的是步法和腰劲,而手法走的是钻拳的劲,所以看不出手上走横。获得整体的合力,收到一枝动、百枝摇的效果。否则,只用手臂横向拨打人,练的永远是梢节劲。肘要紧裹,后拳自前臂肘下发出。横拳素有“起横不见横”之说,是说其外形看不出横的形状,实乃用劲在横也。初学者易犯的错误是用手臂横向拔打,只用臂力打人,这就违背了“不见横”的原则。横拳练的是螺旋,练时特别注重那种拧麻花的劲。横拳如弹,要把这弹劲儿发出去,靠的就是拧裹螺旋的先卷后纵。好比钟表的发条,先要上足了劲,才能一弹而出,螺旋保证一顾就顾散敌手架子,一出手就要带着这个。手臂的滚动有微小的横移,因其微小,所以才起横不见横。用横拳拨开敌人来拳,只需一滚螺旋。要是花大力去横着开出去,开出了敌手臂,自己也中门大敞。
横拳似子弹旋转打入又横又竖,横竖合一、化打合一、攻防合一,还可以动步发。其它四拳皆是打法,独此横拳乃为制法。从钻拳和蛇形中去体会,慢慢地横拳就会打了,进而对形意拳肩、臀、肘、膝的近身打法也能领会,再学习十二形不需指点便能知其精髓。若有明显横向运动的轨迹,是不可能练出横劲的。横劲是通过蛇形步法来体现的,容易将根节、中节的劲练到梢节上来。做到劲横形不横,正确练法是丹田力,以腰为轴,逼势催动肩臂旋转180度,劲达拳腕,以腕的翻转(劲旋形翻)而拧出的向前外方的力。臂、身的运动是一鼓横劲,这种方向的力是由横劲打出的,所以身体、臂腕并没有明显的横向运动轨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崩拳原理及实战技法
孙门八卦掌
形意拳的一些资料
[转载]形意拳十二形的劲力与用法
太极拳“十八在诀”
太极拳入门第二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