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术集萃【46】



二十四连环腿法  


  腿法谈要
  技击以五法为甚,故必先明五法,而后武功始有成就;五法者,手法、眼法、身法、腿法及步法也。
  五法以步为主,手眼身腿次之;盖无步法,任何神拳妙技,亦必寸步难移:既然寸步难移,则手法虽极神奇,亦将归无效,不能施之于敌。且步法不灵。腿法亦随之无用;腿法不能变化,则身法滞笨:身法滞,则眼法无从练,手法亦无从施矣。故云步法为五法之主。然五法亦迎合一,方能运用灵巧。至主要运用,则以腿法之实力最猛,且腿法出击,不但可出奇制胜,腿之劲力亦超手劲数倍,故腿法为南北武术家所重,北派武术尤甚。
  谈腿法。每有误杂以步法者,其实腿法与步法大异,切勿视二为一。腿法者:以膝、足尖、足跟、足侧、腿内外侧等部巧法击人之术。而步法者:乃以下肢形成前进、后退、左闪、右跃,而使身法随之能落变转者也。
  


  或曰手较腿灵活,何舍手法而就腿法?是未明武技之理耳。武技应敌,一如兵法,以出奇制胜为主,且万事练之则灵,灵则巧,固不在乎手或腿也。平心而论,腿较手长,劲较手伟,且手法易为敌忌,不若腿法之易为敌疏,故腿法易于倏起忽没,偷隙创敌,而收“出奇制胜,攻敌无备”之效,然仍需与手相应并用,不可偏废,盖腿法虽巧,亦须上影下蹴,声东击西,始能预收实效也。
  腿法施敌,贵乎灵敏迅捷。盖腿击败击转踢,旋起翻落之间,略有迟滞笨拙,实关系全身,不独腿法无克敌之攻,且极易为敌乘隙反制。是故用腿之先,应先加练腿:练腿之先,则又需练步。练至步法稳,则求两腿柔化,待两腿已达柔化之际,再求准度。能练至步子稳、方向适、重心稳、两腿柔,则适时起腿飞击,未有不灵敏迅捷者矣。
  或曰两腿柔何能创敌?是未明击腿之道耳,古贤练腿,先吊、后擗、再踢、务求其柔而劲贯,灵而不拙。所谓“击人时,不着则柔,着人则创”者,非在拙力,而在弹劲;弹劲之求,则在两腿柔而气贯也。世有传腿法者,使其徒日夜蛮腿踢木石,至木朽石毁,言腿法已成,欺人之谈也。虽然腿力足断木石,然失之笨拙,苟遇步法巧者,奈其腿击不达何?当知腿击之道,尚柔不尚刚,尚巧不尚拙也。
  腿击之法,各家各派,皆含一二,北派尤多,且有以腿法、步法立派者,如外家之弹腿门,内家之八卦门等。然以余考证所得,各家所含腿法,类其精要,不外余所定之点、蹬、割、擦、绊、挑、勾、扫、绞、跺、铲、挟、撞等十三要诀,及二十四腿法范围之内。
  吾所编之二十四腿法,以人体前后上中下三盘要害为目的,而施以腿击之法。其法可分二途:其一为辅助腿法,即于应敌之际,手法或有不及之时,而辅以腿法,俾竟全劲;此种腿法,多不甚猛烈,只能创敌一时。盖其主力,乃在手法也。其一为主用腿法,即于应敌之际,完全靠腿击制敌,有时或用手法助之,此等腿法,猛烈非常,不动则已,动则伤人,甚且丧命也。至何时何地,应施何法,始克实效,此则在施者之随时审察,相机而行,固不能执一而论也。
  
  腿劲释义
  
  腿劲起于腰际,使气贯于膝、小腿、足尖、足跟等部,而运用十三要诀施之。腿法劲路有上、下、直、横、斜等五种:而以“弹劲”纳之。兹将五种劲路,释义如下:
  
  上劲
  上劲者,上踢之劲也。上踢时,先略屈一腿,坐腰弓背,蓄劲于腰际丹田:起腿之际,集中意志,气贯于足,而后上踢,其劲始整。踢腿击敌,非但要劲贯神集,尤要有弹劲;所谓弹劲者,有伸缩回力之劲也。今例释,之:设吾欲起腿踢敌之手部,起腿施劲,非若一般拳家之一始即鼓全劲,乃渐渐施劲,至达目的,而后始发全劲,免未达目的前伤气耗劲之举,是为发劲之上法。
  腿劲一发,既达目的,即借踢敌时之反挫力回弹:弹缩之劲,与踢出之劲适反,其回弹之时,即施全弹,所谓:“五百肋力出,亦须五百觔力回”者,即弹劲之写真也。
  见图1,线条之粗者,乃代表伟劲:线条之细者,乃代表弱劲。A代表发腿:B代表收腿。
  
  下劲
  下劲者,下跺之劲也。下跺时,设欲跺左足,则腿随身向上略挺,左膝略屈,提起左足,劲蓄于腰际丹田。气贯左足跟,集中意志,不施则已,施用则突随身向下坐之势,左足下跺。
  跺时,意志要集而有弹劲。集中精神,而后劲能气贯;有弹劲,跺后始能即变步化式,以免滞呆。
  
  直劲
  直劲者,直蹴之劲也。直蹴时,劲须贯前,其法一腿略弓,坐腰弓背,劲蓄于腰际丹田,一腿弯曲,提膝向上,集中意志,劲贯于足,施小腿劲,向前蹴出。蹴达目的,即使弹劲缩回,以待换劲。
  
  横劲
  横劲者,横踹之劲也。横劲较上、下、直等劲为难施:非腿真柔,切戒轻用。横踹时,其先略屈一腿,坐腰弓背,蓄劲于腰际丹田,而后集中意志,劲贯于足,配合上身略倾之势(起右腿,则身左倾;起左腿,则身右倾;因一倾之势:起腿踹敌,易使劲贯于足也),突起腿横踹,踹达目的,切勿停劲,即使弹劲缩回,以待换劲,且免被敌所乘。
  
  斜劲
  斜劲者,斜弹之劲也。斜弹之劲,较横劲尤难施;横劲施用,尚可借着身势,而斜弹劲,乃纯靠小腿之劲者。
  斜弹劲使用,并无定法,或斜中正取;或斜中横取;或斜中上取:或斜中下取;或斜中中取;或斜中圈取。
  斜弹劲之施于腿法,多在使手或腿法取敌之际,被敌换式闪过,而即乘其换式之际,旧力已过,新力未生,难为招架之时,突变腿法,以斜弹劲取之,攻其不能备。故施用之际。全在乘机取巧,而尤须换劲迅速。是所以较横劲尤难者也。
  
  练腿法要
  
  练腿之道,各家各派不同,然总其大要,不外吊、擗、踢三要诀:及死、活二大派。
  死法练腿,如前所述之踢椿等法,纯以死功刚劲为主,最不可取,习之非但无益,且常致害。
  至活法练腿则否,其练法纯属自然,先练腿软,次练劲贯,再练弹劲,循序渐进,使两腿柔刚并济,运用灵活,为练腿功之正道。
  练腿季候,宜在冬夏二季,以夏季练之尤易成功;古贤云:“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者,即指此。其必须择夏季行功者,取其时筋骨因气候关系,易于松软之故。至冬练三九者,盖冬季天气寒冷,三九尤甚,人体各部筋骨,因气候影响而起收缩作用,是时倘不勤加行功,则三伏所得,恐在三九失去,故古贤练拳行功,皆特重夏之三伏,冬之三九也。
  练腿行功之先后,应略行预备动作,以松活各部筋骨,免致其有其他不良生理弊病。普通练腿。行功之先,应先略“屈膝蹲”三五次(图2)。行功之后,应往来溜腿(溜腿者,乃北方土语,即南方所谓散步,或松腿之谓)数趟,古贤云:“打拳不溜腿,终是冒失鬼。”语虽俚俗,实有至理也,切勿以等闲视之。
  

  

  兹将练功要法,分述如下:
  
  吊腿法
  吊腿行功,以能练至口可含足尖为准。吊腿之法,分正吊及侧吊两途:应先行侧吊之法,待有相当成就,而后行正吊之法。
  侧吊之法至易。先备一木架(以书枱代之即可),高与己之脐齐,略做行功前准备运动后,将己足部,向上伸搭于架上,侧身以上身向侧下渐渐躬弯,而向侧前伸探,如是练习,能练至身向侧探,使肩与膝相触为止。早晚行功各一次,每次行功至乏不可耐时,则左右互易,行功毕,往来溜腿十数趟,以活筋骨血脉。依法练习,普通年龄未满三十者,冬季九日,夏季七日,必然成功。功成后,进而即可行正面吊腿之法(图3)。
  正面吊腿之法,与侧身吊腿法,只方向不同耳。其法于略做预备运动后,将己欲练之腿,伸搭于木架之上,双手捧住足心,正身向前、向下躬探,渐渐行功,若感乏不可耐时,则左右腿互易练习,至两腿力将尽,则停止练习,切勿使之太累。行功毕,往来溜腿十数趟,以松活各部筋骨及血脉,如是练习,至足尖与顶相合,其之口可含足尖为止(图4)。依法每日早晚行功各一次,普通年龄未满三十者,冬季三月、夏季月半,即可成功,此阶成功,则腿之根基已定,再进而练习擗腿,易如反掌矣。
  
  擗腿法
  擗腿行功,乃开胯拔筋,及练两腿坚强而有弹性之法;以能练至两腿能擗一字贴地,不需假借他力,使两腿一弹而起为准。
  擗腿之法甚易,行功之先,略行膝蹲预备运动数次,以松活血脉,而后两手叉腰,两腿分开,约三四尺宽(成人计)将身下坐,先屈左腿,如坐马式:再向右直伸右腿,足心不可离地,身向右侧,尽量向下擗右腿数十下,至力将尽为止(图5)。
  

  

  

  

  承上擗完右腿,可继而练左腿。其法收右腿,屈如坐马式,然后向左伸左腿,足心不可离地,身向左侧,尽量向下擗左腿数十下,至力将尽为止(图6)。
  左腿擗毕,可继如前法擗右腿,如是左右互练,至力尽为止。然后略做“屈膝蹲”数次,起立往来溜腿数十趟。松活筋血,以免不调。
  此法早晚各行功一次,可与吊腿法并行。普通年纪未满三十者,夏季一月,冬季月半,必然成功。成功之后,不但两腿之筋肌坚强活软,而富有弹性,且高踢可至顶(高踢过顶者,非真软腿,不可不知),下卧可贴地。然练腿者,切忌好胜心,速求成功,致有脉骨疼痛及扭筋伤气之虞。至吊腿及擗腿已经成功者,尚需每隔二三日行功一次,以防功退。
  
  踢腿法
  踢腿者,乃武术家所谓之“溜腿”,为武术家练腿贯劲不可少之门径。所谓“溜腿千百遍,腿劲必自然”也。然其法各家不同,多无系统架势可循。有者亦二三散式踢踢而已。余编有练腿之法,踢腿分上中下三盘,每盘分四趟练习,共十二趟,十二趟练法中。又分长中短三种腿法,兹分趟图解如次。俾有志腿击者参考:
  此趟,乃练习足尖点劲之法。
  先两拳抱腰、立正、目向前视。
  承上式,上左步,同时施弹劲,向前击右拳(图7)。
  承上式,将重心移于左前步,略提右腿。
  承上式,左步略屈,身向下坐,蓄劲于右足尖。配合右使劲回收之势;左拳右腿施弹劲向前发出(图8)。
  承上式,右脚蹴尽,落地成右弓步,是为正蹴腿之右式;右式蹴完,再蹴左式,如是一左一右,连环踢腿,不计次数,至劲将尽,可继踢第二趟。久之劲力自贯脚尖,然练时要一气呵成,不可分段练习。
  
  下盘腿第二趟——正採腿
  
  此趟,乃为练习蹬诀斜劲之法。
  承第一趟正蹴腿右式至尽,右足落地,稳定重心,配合身向左后转之势,使劲收回左拳,同时发击右掌(图9)。
  承上式,右掌向前击出将尽,即向下方如拉物状,向右下挫拉;同时配合右手向右下挫拉之势,重心移于左步。身向下坐,提右腿,以右足心劲。向左前方斜蹬出(图10)。
  承上式,右足蹬毕,落地成右弓步,同时施劲收回右拳,而发左掌。如第九图之左式。是为正採腿之右式。
  承上式,正探腿之右式採毕,再继而依法探蹬左式,如是一左一右,连环探蹬,不计其数,至劲将尽,可继而踢第三趟,久之劲力自贯足心。

盘腿第三趟——勾扫腿
  
  此趟,乃为练习勾、扫二诀直劲之法。
  承第二趟正採腿右式至尽,配合身向左转后之势,收左掌至腿际,同时提右腿,运劲至右脚之前胫部,向前勾扫自己左脚之后胫部(右脚勾扫时,左脚须迎力施劲站稳,否则可能将自己勾倒)(图11)。
  承上式。右足勾扫毕,向前开一步,成右弓步式,是为勾扫腿之右式。
  承上式,立稳重心。再以左脚如右式法,向前勾扫自己右脚后胫,是为勾扫腿之左式。
  承上式,左式练毕,继练右式,如是一左一右,向前连环勾扫,不计其数,久之劲力自贯脚胫。
  
  下盘腿第四趟——圈弹腿
  
  此趟,乃为练习弹诀斜劲之法。
  承上第三趟勾扫腿之右式至尽,配合身向左转后之势,重心移于左步,成左弓式,同时屈右膝,以右小腿劲向前下点蹴,此为虚着(图12)。
  承上式,右足点蹴将尽,即配合身向左后方转之势,右腿向左方转圈形,以足后跟向上施劲反弹此为实着(图13)。
  承上式,右足反弹至尽,身向右后转,同时右足落地,成右弓步式,是为圈弹腿之右式。
  承上式,右式圈弹腿毕,再继圈弹左式,如是一左一右,连环圈弹,不计次数,久之劲力自贯脚尖及足跟。
  
  中盘腿第一趟——鸳鸯腿
  
  此趟,乃为练习点、蹬二诀横斜劲之法。
  先面北抱拳立正,沉气静神,后上左步,施弹向前击左掌(图14)。
  承上式,重心移于左步。身向右侧转,面向东,虚吊右步,双掌如捧物状于胸前,掌心向上,势如美女照镜(图15)。
  承上式,左步略屈,身向下坐,蓄劲于右足尖,配合双掌向南拨击之势,右足尖施弹劲向南点蹴(图16)。
  承上式,右足点尽,即施弹劲收回,由左步前置左步之左侧,左步随势提起,同时双手向左下摔(图17)。
  承上式,左步—提起,向北退一步,身向右转,面向南,右掌向上挑,左掌置右肘底下,同时右步虚吊,成南向右避掌式(图18),是为右鸳鸯腿。
  承上式,左掌配合右步向后退之势,由右肘底向前穿,有掌向回缩,成左避掌式(图19)。
  承上式,左掌挥尽,即向回收,重心移于右步,双掌掌心向上如捧物状于胸前,势如美女照镜。同时虚吊左步,如图15之左式。
  


  承上式,右步略曲,身向下坐,蓄劲于左足尖,配合双掌向南拨击之势,左足尖施弹劲向南蹴点,如图16之左式。
  承上式,左足点蹴尽,即施弹劲收回,由右步前置于右步之右侧,右步随势提起,同时双手向有下摔,如图17之左式。
  承上式,右步一提起,向北退一步,身向左转,面向南,左掌向上挑,右掌置左肘底下,同时虚吊左步,成南向左避掌式,是为左鸳鸯腿,如图18之左式。
  承上式,左鸳鸯腿练完,再继蹴右鸳鸯腿,如是一左一右。连环点蹴,不计次数,久之劲力自贯足尖。
  此趟,乃为练习蹬诀横直劲之法。
  承上第一趟至右避掌式时,将虚吊之右步,向前踏半步,成右弓左箭步,收回右掌向前击出左掌。
  承上式,左掌向上向前穿出,同时配合穿左掌之势,身略下坐,劲贯左足心,身略右转,左足施弹劲,向前横蹬,高与胸齐(图20)。
  承上式,左足蹬毕,向前向下踏,成左弓步,同时左掌向前按击,至此是为左蹬腿(图21)。
  承上式,左掌按劲将尽,即向回收,同时右掌由左肘下向上向前穿,同时配合右掌前穿之势,身向左转,重心稳于左步,劲贯右足心,施弹劲向前横蹬,高与胸齐,如图20之右式。
  承上式,右足蹬毕,向前向下踏,成右弓步,同时右掌向前按击,至此是为右蹬腿,如图21之右式。
  承上式,右腿蹬毕,继蹬左腿,如是一左一右,连环横蹬,不计其数,久之劲力自贯足心。
  
  中盘腿第三趟——穿心腿
  
  此趟,乃为练习足跟蹬诀直上劲之法。
  承上第二趟右蹬腿毕,向后转身,成左弓步,将重心移于左步,配合双手向上向左右分拨之势,身略下坐,蓄劲于右足后跟,施弹劲由胸前,向上向前蹬出,高过胸口(图22)。
  承上式,右足蹬毕,向下踏落,成右弓步,同时双手亦向下扑,交叉于腹部。至此是为右穿心腿。
  承上式,右腿蹬毕,再继而蹬左穿心腿,如是一左一右,连环穿蹬,不计其数,久之劲力自贯足跟。
  
  中盘腿第四趟——斜弹腿
  
  此趟,乃为练习撞诀斜劲,及蹬诀斜劲之法。
  承上第三趟穿心腿右蹬腿毕,身向左后转,同时配合转身之势,身略下沉,蓄劲于右膝头,施弹劲向左前方撞去(图23)。
  承上式,右膝斜撞将尽,即贯劲右足心,向右下斜弹蹬(图24)。
  承上式,右足弹蹬毕,即翻落成右弓步,是为斜弹右式。
  承上式,右式练毕,将重心稳于右步,配合身向上抽之势,蓄劲于左膝头,施弹劲向右前方撞去,如图23之左式。
  承上式,左膝斜撞将尽,即贯尽左足心,向右下斜弹蹬,如图24之左式。然后翻落成左弓步,是为斜弹腿之左式。
  承上式,左式弹蹬毕,再继而弹蹬右式,如是一左一右,连环弹蹬,不计其数,久之劲力自贯于膝头足心。
  此趟,乃为练习点诀上劲之法。
  

  承上中盘腿法第四趟右式毕,身向左后转,同时乘身向后转之势,将重心移于左步,身略下坐,蓄劲于腰际,贯劲于右足尖,左手向后勾,右掌上翻,以右足尖向上向己踢点右掌心(图25)。
  承上式,右足上踢毕,向下翻落成右弓步,顺势向前按击右掌。是为右式。
  承上式,右掌按劲将尽,左勾手变掌,掌心向上,由右掌上穿过,而向上翻,右掌则变勾手,勾于后。同时左脚配合左掌向上翻,右掌向后勾之势,身略下坐,重心移于右。
  施弹劲向上向己以脚尖踢左掌心,如图25之左式。
  承上式,右足上踢毕,向下翻落成左弓步,顺势向前按击左掌,是为左式。
  承上式,左式踢毕,再继之右式,如是一左一右,连环不息,久之劲力自贯足尖及掌心。
  
  上盘腿第二趟——连环腿
  
  此趟,乃为练习身轻及点诀直弹劲之法。
  承上第一趟上踢右腿毕,顺势上左步击左掌。见图26虚线之A。
  承上式,重心移于右步,衬身向下一坐之势,气向上提,将身向上提起凌空,右掌回收,右脚凌空向前点蹴而向上挑,同时以右掌迎拍左脚面衬势。见图26虚线之B。
  承上式,右足点蹴将尽,即向回弹收,凌空配合右掌右足回收之势,以左足向前点蹴而向上挑,同时左掌拍左脚面衬势。见图26之C。
  承上式,左足点蹴将毕,即落右步,随落左步,待左步一落稳,收回左掌,上右步,发右掌。至此是为右连环腿。如图26虚线之A之左式。
  承上右式蹴毕,即继之凌空连环蹴左式,如是一左一右,连环飞蹴,不计其数,久之全身上提下落轻捷无声,劲力贯足尖。
  此趟,乃为练习足部外侧割诀直上劲之法。
  承上第二趟连环腿右式蹴毕,先将重心移于左步,气向下沉,左腿略曲,配合上身向后仰之势,贯劲于右足部外侧。由下向上向外割。如以刀向上向前踢之意(图27)。
  承上式,右足割毕,轻轻落地成右弓步,是为飞割腿之右式。
  承上式,右式割毕,再继以左式。如是一左一右连环飞割,不计其数,久之劲力自贯足缘。
  按割腿与身势,动作要衬合,如蛇之首尾相应然,方为上乘。
  
  上盘腿第四趟——双飞腿
  
  此趟,乃为练习轻身及点诀直劲之法。
  承上第三趟飞割腿右式毕,顺势上左步与右步相并双膝略屈。同时向前击双掌(图28)。
  承上式,身向下坐,双足尖使弹劲向地蹬,顺势双手上扬,气向上提,身向上凌空,即乘全身凌空之际,双足齐向前蹴而向上挑,同时双掌向下拍双足面衬势(图29)。
  

  承上式,双足蹴毕,气向下沉,身向下落,双足以足尖落地,勿使有声,双掌亦同时下放(图28)。
  承上式,双足一着地,即以足尖向地一蹬,配合气向上提,双手向上扬,再继之凌空双足一齐飞蹴。如是一起一落,势若旋鹰,连环飞击,不计其数,久之身自轻如燕,而劲力贯足尖。
  按练腿之难,果安在哉?曰:在使腿法沉重与轻诀二点并进而已。右述三盘十二趟溜腿之法,即按此二要点而编之。先练下盘所以屹立其身,终练上盘所以灵活其体也。果能按路熟习苦练,久之自有脚活、身轻、劲贯、气顺之效,如继之研通十三诀,运之二十四法,脚击之道,可谓入门矣。
  
  脚法十三诀
  
  我国武术之腿击,乃系指腿足之全部运用而言,如胯、膝、足、胫、踵等,均含其内。吾编之各家腿法精华,有十三诀,以十三字示之,即点、蹬、割、擦、弹、绊、挑、勾、扫、剪、跺、撞、挟也。兹释其要义如下:
  点:点者,蹴也。以足掌前部向前蹴敌中下盘之法,见图30之A。
  蹬:蹬者,撑也。以踵(足后跟)前蹬后撑敌中上盘之法。见图30之B。
  割:割者,铲也。以足掌外缘,横割敌下盘,及上制敌喉部之法,见图30之C。
  擦:擦者,铲也。以足掌外缘。直下铲敌下盘小腿上下五寸之法,见图30之C。
  弹:弹者。崩也。以足踵反弹敌下阴肘腕等部之法,见图30之D。
  绊:绊者。别也。以小腿别敌下盘使跌之法,见图31之A及D。
  挑:挑者,撩也。以足面向上挑击敌下阴或手肘等部之法,见图31之B。
  勾:勾者,带也。以足胫勾敌下盘使跌之法,见图31之A及C。
  扫:扫者,拨也。以足胫扫敌下盘使跌之法,见图31之C。
  剪:剪者,迎也。以两腿之迎面骨及腿肚子,剪敌中下盘之法,见图31之D及E。
  跺:跺者,踏也。以足心向下踏敌之法,见图30之E及B。
  撞:撞者,碰也。以胯或膝向上或向前撞敌中下盘之法,见图31之G。
  挟:挟者,迫也。以两膝闪侧,迎合两足勾劲挟敌腰胸之法,见图31之F。
  腿击要害部位,腿法十三诀,所取人体要害。分三盘,轻取可使伤,重取可即丧命。三盘者,心窝以上各部,为上盘,下阴以上各部,为中盘,足部以上各部,为下盘。
  
  兹将三盘要害部位图解如下:
  
  正面(图32)
  上盘 1、喉2、乳3、心窝4、腋5、肘6、腕7、肋
  中盘 1、丹田2、胯3、下阴4、软腰5、胃
  下盘 1、膝节2、踝3、足背4、胫5、迎面骨
  

  背面(图33)
  上盘 1、对心2、肘
  中盘 1、软腰2、尾龙骨
  下盘 1、膝弯2、胫

二十四腿法
  
  第一法——蹬膝腿
  此法乃系乘敌一拳击来之时,巧蹬其膝节,折之或挫之之法。
  设敌突然一拳击来,即乘其冲来之势,身略向左侧闪,避过其右拳,随即右手翻上,将敌击来之右手腕抓住(图34)。
  承上式,一将敌右腕抓住,即配合右脚施蹬诀之直劲,向敌右前膝节蹬去,右手紧握敌右腕,向我右后方猛拉(图35)。
  按敌在此一拉一蹬之间,敌必魄散神昏,其右膝即使不折,亦必影响其攻势,是时乘隙反攻,无有不克矣。
  
  第二法——挑腿
  此法乃系与敌争执间,突施之而取其命:之法。
  设我与敌争执间,见敌不可理喻,而又非施毒招不能自救时,即乘隙虚以右掌向敌胸部击去,敌见吾右掌击其胸部,必然顺势用左手向外格拦(图36)。
  承上式,吾见敌以左手向外格拦吾右掌,即乘其向外拨势,右臂顺其势向外走,同时配合身向后仰之势,突以右脚施挑诀之上弹劲,向敌下阴部。由下向上以足背挑击(图37)。
  按此法不中则已,中则敌必踣地大号,而失去反抗能力。
  
  第三法——扫腿
  此法乃系乘敌一拳击来,或抓来之时,突封其势,而扫跌敌之法。
  设吾不备间,突被敌以右手抓住我胸部之衣,死缠不放,即乘其尚未施用其他手法谋我之前,身略向右转,同时以右手将其抓我胸部之右手腕抓件(图38)。
  承上式,将敌右腕抓住,扣紧于胸前,顺势上左步于敌前步后方,同时配合左手向上伸,以小臂施劲对准敌之咽喉,向下向后拨格,左腿施扫诀,向前扫敌之步,则敌必喉伤而跌(图39)。
  
  第四法——截蹬腿
  此法乃系以腿破腿法之一。乘敌以“挑腿”或“鸳鸯腿”等法攻吾时,可施此法破之。
  设吾与敌争斗间,见敌以“挑腿”法向我下阴挑来。即乘其腿将及未到之际,身向侧闪,同时举右腿反挑其腿弯(图40)。
  承上式,吾用挑腿截住其挑腿,即配合身向左后闪仰之势,劲贯脚跟横蹬敌之下阴,则敌死矣(图41)。
  按敌腿劲被截,势必失,是时乘隙反攻。创敌必矣。
  
  第五法——弹腿
  此法乃系乘敌一拳击来,或抓来之时,闪之而反伤其上下五寸部位之法。
  设我行立间,突见敌上步,欲以右手抓我右肩,企图施“摔角术”摔我,或其他手法谋我,即乘其右手将抓住而未逞时,略提左脚,配合身向左倾侧之势。左脚落地。同时施斜弹劲,将右脚弹出,照准敌前步上下五寸处,以足外缘施弹劲弹击之(图42)。
  按此腿一中,则敌必摔腿而归,盖上下五寸处(即迎面骨),肉少而神经多,轻击之奇痛无比,虽壮汉亦不可忍也。
  
  第六法——割腿
  此法系乘敌欲上步谋我时,突施此法割其前步而创之之法。
  设我见敌欲上左步出拳击我之时,即乘其左步刚一踏实之际,身向后侧,同时以右脚外缘,施割诀,由左向右如以锯锯木然,照准敌左小腿上下五寸处施斜劲割之(图43)。
  承上式,敌腿被割,必苦痛难忍,而致心散意失,影响其步向后缩,而身向前倾,是时即乘其上身向前倾之势,右手以手背拳端,配合身向右前翻之势,施劲向敌面部击去(图44)。
  按此法一应,敌下则腿步被截,上则眼面被封,大势已矣。无可反抗,受制必矣。
  
  第七法——横蹬腿
  此法乃系乘敌一拳击来,巧蹬敌肋部,断其肋骨而创之之法。
  设吾与敌交手之间,见敌上右步,右拳照我胸部击来,即乘其来拳将至未到之际,身向右后转,同时右拳拨格其腕或肘部(图45)。
  承上式,配合左手由下穿上拨格其腕部之势,坐腰沉气,重心移于右步,施蹬诀之直劲,以左足后跟向敌右腋下肋部蹬去(图46)。
  按此腿如能适迎敌向我冲来之势,则敌肋骨必折一二条。
  
  第八法——膝撩腿
  此法乃系当吾与敌交手间,欲重创之,突施而巧取其命之法。
  设吾与敌交手之际,而欲出重招伤敌时,先以右手中食二指向前探取敌之眼(此为虚招),敌见吾迎取其双眼,必然身向后仰,而避我势(图47)。
  承上式,乘敌身向后仰,手欲格吾右手之势,即将右手缩回,同时顺势施腰劲,身向后抽仰,乘势提右膝,施撞诀之上弹劲。以膝头照准敌之下阴撞去(此为实招)(图48)。
  按此腿如着敌,不死亦重创;如非迫不得已,可撞敌小腹部位,制之可矣,不必定取其命也。
  
  第九法——弹蹬腿
  此法乃系败中取胜之法。当吾踢出之腿被敌擒住时,可施此法反创之。
  设吾与敌交手之际,见敌有隙可乘,即上步起右腿挑敌下阴,不料敌虚中有实,一不留神,右腿反被敌擒住(图49)。
  承上式,吾右腿一被敌擒住,是时必须镇静,乘敌尚未施其他手法谋我之前,身向下坐,配合施腰劲,身向左后转,突施蹬诀之弹直劲,以右足后跟(足尖向下翻),照准敌之心窝反蹬(图50)。
  按此腿如蹬着,敌不但即放擒吾腿之双手,且必重创倒地。盖吾转身反撑之劲力极猛,且心窝为要害也。
  
  第十法——勾绊腿
  此法乃系乘敌一拳击来之时,封其来手,而反跌之之法。
  设吾与敌争论之间,见敌突上右步,右拳当胸击来,如吾不欲伤之,即乘其来拳将及未到之际,用左手由外在敌右肘内弯处,向下向左圈缠,使敌右臂一时被困而向外倾(图51)。
  承上式,一面缠困敌之右臂,同时上右步置敌右步之后方。配合我右掌往左上方推其心窝或喉部之劲,左腿施勾绊诀之斜劲,以足后胫向后勾绊其右步,则敌重心一倾,必往左后方仰跌(图52)。
  按敌来拳为直劲。吾以横圈劲中途截之,则敌直力被破而中停,一时不能换劲,故受困。
  
  第十一法——穿心腿
  此法乃系乘敌欲封我手部反攻时,突出穿心腿,反伤其心窝之法。
  设我与敌交手间,吾见有隙可乘,即上左步,以右拳击敌之胸部(此为虚招),敌见吾右拳击来,必以左掌向上向外拨格,企图反攻(图53)。
  承上式,敌一用左掌拨格吾右臂,即空其势,乘其全神注意右臂之际,身向后仰,施腰劲顺势以蹬诀,出右腿足踵闪斜向上,足尖回返。使足心向上,向前上方对准敌之心窝蹬去(图54)。
  穿心腿乃少林正宗的最难学习,最难施用,亦最难预防之腿法。
  
  第十二法——偷踹腿
  此法乃系乘敌起腿踢吾时,反起腿伤之之法。属以腿破腿法之一。
  设吾与敌交手间,见敌突然上步施右挑腿法,挑撩吾下阴部,即乘其来腿将至之际,身略向左转,顺势将右腿向上弯提,格开敌之右足(图55)。
  承上式,一格开敌之右足,即施蹬诀之弹劲,配合身向左后缓转之势,照准敌之左后步膝侧处,用右足斜蹬(图56)。
  按敌膝侧被蹬,即使不脱臼亦必跌地,因其支持重心之后步被横取也。
  
  第十三法——圈弹腿
  此法乃乘敌起腿踢我时,反以腿法取其命之法。属



以腿破腿法之一。
  设吾与敌交手之际,见敌突飞起右腿,欲踹我左前腿上下五寸处,即乘其来腿将至之际,略退左步,闪开其势,同时重心稳定,顺势用右腿以足背挑击敌踢来之膝内弯,打散敌右腿之直劲(图57)。
  承上式,一将敌之来劲击散,即配合身向左后转之势,右腿向左方转图形,以弹诀用足踵由下向上,施弹劲弹击敌之下阴(图58)。
  按此圈弹之法,一挑一弹必须贯于一气,不可中断。
  
  第十四法——探喉腿
  此法乃系乘敌以腿或拳,取我中盘时,反创之之法。
  设吾与敌交手间,敌突然施用穿心拳法,取我心窝要害,即乘其拳尚未到之际,急出左手,拦截其右腕,同时重心稳于左前步,以待变式(图59)。
  承上式,重心一稳定,即配合上身向右后仰之势,贯劲于右足外缘,由下向上向外,对准敌之喉部割去(图60)。
  按此法极巧,不但因身之仰后而避开敌之穿心拳,同时顺势反割伤其喉部。
  
  第十五法——撞心腿
  此法乃系乘敌一拳击来之时,封其来手。而反以膝盖伤其心窝之法。
  设吾与敌交手间,见敌上右步,以右手当胸击来,即乘其来拳将及未到之际,身略向左闪,重心移于左步。同时出右手,由下向上将敌之右腕抓住(图61)。
  承上式,右手一将敌之右腕抓住,同时左手向上掳住其右肘部,施劲向我右后方拉挫。同时配合双手之拉劲,施撞诀之斜劲,劲贯右膝头,对准敌之心窝撞去,敌必大创(图62)。
  
  第十六法——跺膝腿
  此法乃系乘敌以扫趟腿扫我时,以跺诀反断其腿之法。属以腿破腿法之一。
  设吾与敌交手之际,见敌中上部有隙,即上左步,用左拳照敌面部击去,孰料敌虚中有实,见我照其头部打去,突移重心于左步,身向下缩,同时施扫诀之横劲,用右腿由右向左,以扫趟腿法扫我左腿胫(图63)。
  承上式,我见敌突以右腿扫来,即乘其腿尚未到时,急身向左转,稳定重心于左步;同时施跺诀下劲,以劲贯于右足,配合身向下坐之势,以右足迎劲照准敌之右膝盖跺下(图64)。
  按此腿跺招,则不但可破其势。且其膝节必脱臼无疑矣。
  
  第十七法——立鸳鸯腿
  此法乃系乘敌从后打我时,反身施连环腿击,而反取其命之法。属败中取胜腿法之一。
  设吾与敌交手间,见敌架工势勇,一时难以取胜时,即发身做败走之状,敌见吾败走,势必赶走追击,是时即乘其来拳将及之际,突收步将重心移于右步,身向下沉,衬势起左腿施蹬诀之弹劲,反身向敌之胸腹蹬去(图65)。
  承上式,吾突起左脚反蹬敌。如果敌身敏步捷,能急中后退,是时吾见腿不中敌,即急将左步下稳固重心,身向左后转,同时配合身之转势,施挑诀之上劲,用右足背照准敌之下阴由下向上挑击(图66)。
  按此腿不施则已,施之敌必难逃,盖敌虽身手敏捷,在瞬息之间,难防连环两腿也。
  
  第十八法——卧鸳鸯腿
  此法乃系当吾跌倒,或故意跌倒。乘敌欲上前谋我时,突施连环腿而创敌之法。属败中取胜腿法之一。
  设吾与敌交手之间,见敌势勇架工,一时甚难取胜,即假做败走,继而滑跌,跌时以右小臂及腕着地衬势,以备反攻,是时敌见吾败中滑跌,不论真伪,势必趟前企图伤我,即乘势进击之际,将在上之左足,施蹬诀之直劲,蹬敌之肋部,以阻敌之进攻(图67)。
  承上式,以左足蹬敌之左步,不论蹬中与否,右掌施劲向地一按,上身向左仰,使背部完全离地,同时配合左掌按地之势,施腰劲上身突然跃起,收回左脚,即施蹬诀之弹劲,用右足踵照敌之心窝要害蹬去(图68)。
  按此时敌或连中二腿,或仅中一腿,亦必负创倒地,我可乘机右足落翻劲起身。继而制之矣。
  
  第十九法——勾蹬腿
  此法乃系乘敌一拳击来之时,闪而断其腿之法。
  设我与敌交手之际,见敌突然一拳迎面击来。欲闪不及,急以左手护头,右手反上抓敌之有腕(抓不住亦可),同时施腰劲,侧身左后闪跌(跌时以左小臂及肘先着地),以左足背顺跌势将敌之右脚胫用劲勾住,向我方勾拉:同时以右足心,配合左脚背之勾劲,施冷劲照敌之右膝上约二三寸处,向外一蹬,则敌之右腿必断(图69)。
  
  第二十法——绞腿
  此法乃系乘敌一拳击来,闪避不及时,反跌敌之法。属败中取胜之法。
  设吾与敌交手之际,敌突然止步,一拳当胸击来,势急而不及闪避,即施腰劲,身向后翻左侧跌下,以左肘左肩着地支持重心,同时配合身向后翻仰之势,左腿向敌右腿前伸,右腿向敌右腿后伸,迎力将敌胯部夹紧(图70)。
  承上式,我两腿一将敌之胯部夹紧,即施腰劲身向右挺转,用勾绊诀之斜横劲。左腿向敌后方勾。右腿向敌前方绊压。形成迎力绞式,是时敌必因吾之勾绊,而失却重心,向前扑跌(图71)。
  
  第二十一法——夹剪腿
  此法乃系乘敌一拳击来,突闪而夹其腰部,剪其内部取其命之法,属败中取胜之法。
  设吾与敌交手之际,敌突然上步当胸一拳击来,吾不及还手,急以右手抓住敌之左腕(抓不住亦可),同时用腰劲一挺。身向后翻仰,以双肘或单肘支持着地,双腿往上前冲,如老树盘根式,迎面将敌肋骨以下之软腰夹住,双脚互相勾挂。施夹剪诀之横劲,迎合双胫互相勾别之劲,用双膝往里迎力夹剪敌人之腰部,而往下坠使敌跪地,此时可乘机以背臀着地,双手防敌之双手,待敌喊痛求饶为止(图72)。
  如敌尚欲顽强反抗,只要双腿施力猛夹,则不难使敌之横膈膜破裂而亡。
  
  第二十二法——单飞腿
  此法乃系乘敌起拳来击时,以腿封之而反伤其面喉等部之法。
  设吾与敌争论之间,敌突上右步以右拳击我,即乘其来拳将及之际,身向后仰,顺势起左腿(虚式)以挑诀挑击敌之右肘部(图73)。
  承上式,敌见吾左脚挑去(虚式),必身向后仰或后退,同时右手下抄擒我左腿,适时即急乘其身略向前倾,用手擒我右腿之势,急提气跃起,配合左腿回缩之劲,右腿施点诀之弹劲,对准敌之喉部点蹴,敌必重创(图74)。
  
  第二十三法——双飞腿
  此法乃系与敌交手间,乘敌转身之际,突施之而伤敌之法。
  设吾与敌交手间,乘敌转身换式之际,突施腰劲,气向上提,身向上纵,先四肢内含,如抱球状(图75)。
  承上式,全身凌空,配合双手施劲外分之势,双足施蹬诀之弹劲,对准敌人背部“对心穴”蹬去,敌必重创(图76)。
  
  第二十四法——滚剪腿
  此法乃系乘敌上右步击我时,闪而剪折其腿之法。
  设我与敌交手间,见敌上右步,欲出拳击我,即乘其拳将出之际,身向右偏闪,双手着地支持体重,顺势右腿在下,向敌右步前伸插;左腿向上,向敌右步后伸至其腿弯部位(图77)。
  承上式,一将敌之右步别住,即施腰劲身向右后转滚,同时配合腰劲右转滚之势,两腿施小腿劲绞别敌之右腿(左胫别敌右腿弯,右后胫别敌右前胫)则敌必扑跌(图78)。
  承上式,一将敌之右步绞紧,身向右后继续翻滚,顺势配合左胫向左勾别敌之右腿弯之劲,施腰劲以右后胫向右向下别压敌之前胫,则敌必被困而不能动弹(图79)。
  

  

  

  

  





少林金刚门之踔腿功  


少林金刚门之踔腿功属于外绣硬功型技艺,练的是阳刚之劲,不需要配合内功修炼,是一种简单、易学、易练、易用的腿功,只要肯下苦功,就能练成。少林踔腿功酷似足射功,但比足射功更完善、更科学,是一种隐蔽性极强的低腿、暗腿技法,适宜实战中使用。
  少林金刚门之踔腿功,主要是通过各种功法修炼十趾的硬度,这到无坚不摧的功力。在技击时专跟对方膝关节以下部位:胫骨与踝关节,同时也可用来攻击对方裆部、腹部和腰部。现将踔腿功法介绍如下。
  
  一、踔沙袋
  
  准备一只长条形沙袋,沙袋直径约30厘米,重量不限。练功者以金刚守门式(实战式)站立,距沙袋约半米,排除杂念,气沉丹田,目平视。先用脚趾踢沙袋二百次,速度由慢到快,力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图1,图2)。练毕前脚练后脚,要求同前。

  注意:踔踢时,要踢沙袋中线。
  
  二、踔木桩
  
  准备一根长两米、直径30厘米的柏木桩。将1米埋入地下,露出1米供练功用。初练时可在木桩上绑上棉垫,待日后功深再将棉垫去掉。练功者以金刚守门式(实战式)站立在木桩前,神定念清,气沉丹田,目平视。然后,先用前脚趾踔击木桩二百次,再用后脚趾踔击木桩二百次,踔击时要踢木桩中线(图3)。
  
  三、踔石柱
  
  准备一根长2米、直径30厘米的石柱,将其一半埋入地下,另一半露出地面供练功用。如果无处寻觅石柱,可用水泥电线杆代用,不会影响功效。练法与要求同上。
  
  四、踔厚墙
  
  选择一堵坚硬、厚实的墙体作为练功道具,练功者以金刚守门式(实战式)站立在距离墙体40厘米处,双脚交替踔踢厚墙各二百次,其他要求均同上(图4)。

  
  五、踔石块
  
  备10块2公斤重的小石块,10块5公斤重的中石块,10块15公斤重的大石块,石块表面应光滑,以免误伤脚趾。练功者以金刚守门式(实战式)站立在石块前,双脚交替踔踢石块。先踔踢小石块,待能轻松把它踢飞而脚趾不觉疼痛为成功;然后再踢中石块,最后练习踔踢大石块,皆以能将石块轻松踢飞而脚趾不痛为度(图5),至此,少林踔腿功功成,用于实战威力极巨。
  
  六、洗趾汤
  
  初练少林踔腿功,十趾会疼痛难忍,所以要用金刚门的洗趾汤浸泡脚趾15分钟,起到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目的。本门洗趾汤有一定的毒性,不可长期使用,只许在初练三个月内使用。注意:脚趾皮肤破损者严禁使用,严禁人口,勿忘。
  具体配方如下:川乌10克、草乌10克、地骨皮10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丹皮10克、细辛10可、青皮10克、蛇床子10克、透骨草10克、桃仁10克、续断10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侧柏叶15克、半夏15克、骨碎补15克、刘寄奴15克、归尾15克、海桐皮15克。
  制作与用法:将上述20味中药倒入生铁锅内,再加入适量清水,用武火烧沸后,再用文火煎30分钟,待用。功毕,将温热的药液倒入盆中,然后光脚浸泡15分钟;浸毕,双脚按摩十趾,待药液自干,再将药液倒回锅内,留待第二天使用。每剂药可用半月,总共需六剂。
  本门踔腿功练成后,还要配合各种实战步法训练,例如进步、退步、寸步、闪步等。平时应配合各种实战步法练踔腿各三百腿,待练到双腿踢时非常自然、协调,劲力顺达、充足时,就可以二人一组进行实战训练了。






秘传十二炮实战技法  


 “十二炮”和“夫子三拱手”一样是京都会友镖局创始人宋迈伦祖师(制胜于人的神拳妙手,故江湖赞誉为“神拳宋老迈”)独创的秘传绝技。
  十二炮实际就是三皇炮捶拳技击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十二种不同打法的简称。三皇炮捶的捶就是拳,炮就是力量的体现,十二炮就是综合各种不同的打法在应用中的变化与发展。但在实际对抗中可以结合其他技法,演化和发挥出更多的武术技击术的内含,而不能局限于十二种打法。
  比如在军事战斗中,不论任何形式的战争场面和战略战术,都应该根据敌方变化,而作出有利于己方的适应性的调整和部署,才能掌握主动而不败。武术实战亦然,十二炮的技术核心就是一个“活”字。不论是十二炮、夫子三拱手,都应该是活的实用技术,而不是死的打法。除此尽管在技术上被称为绝活,也应是有发挥和发展的。
  

  就十二炮实际内容来说,它和宋迈伦创造的夫子三拱手与其他技击术一样,内容丰富充实,变化无常,并非仅是一招一式的打法技术,其核心是变。因此从广义上讲,十二炮在具体运用中,应根据对方的变化,自己的条件,实践经验,临场反应与速度、力量、距离等综合条件,从而演化和发挥出各种各样的实战技术,发挥出自己的一切潜能克敌制胜,这才是三皇炮捶拳艺中的活的十二炮法,也可以叫拳法艺术。
  十二炮介绍:
  (一)冲天炮、(二)扎地炮、(三)泻肚炮、(四)撩阴炮、(五)脑后炮、(六)十字炮、(七)连环炮、(八)七星炮、(九)劈山炮、(十)开门炮、(十一)转脚炮、(十二)窝心炮。
  
  (一)冲天炮(打虎式)
  
  1、冲天炮(功架)
  正身左弓步,左手握拳,下圈于身体左侧,拳心朝后。右手握拳,上圈于头部右侧上方,拳心朝前,目视前方(图1)。
  2、击胸掩肘(实用法)
  甲右乙左,甲方向前上左步,用右掌冲打乙方胸部,臂伸直,力在拳顶,拳心朝左,目视右冲拳。左拳附于左肋间,拳心朝上。乙方迅速向后撤右步,侧闪身躲开甲方击胸拳,同时左臂回屈掩肘,用左小臂拦截甲方右小臂外侧,使其冲拳力点失效,力点在右小臂里侧,拳心朝左。右拳附于右肋间,拳心朝上,目视对方(图2)。
  3、冲天炮(击下巴)
  乙方左掩肘由左向右向下压力,动作不停,再从右向左将甲方击胸拳向外挂开,同时左拳变掌,腕部内旋,借机抓住甲方右手腕部,并将其右臂抻直,与外挂捋手抓腕同时,右手拳自右肋间,向前上方冲击甲方下颏,冲击时肘腕部内旋,使拳心朝下,力在拳顶,目视右冲拳(图3)。
  技击要点说明:
  乙方左手外挂刁拿,拿得住还要抓得紧,动作要与右冲拳同时进行。击拳发力要拧腰转胯,腰转胯合才能放长击远,顺肩长臂才能击之有力。关于冲打对方下颏一招,有多种变化和用法,如右拳变掌往下一沉,掌根用力就是足堂胸掌。再如腕部内外两旋,就成了反正抽腮掌(反正手抽咀巴子)。总之在实际操作中,招术在于变化,变化源于反应与速度;击打在于功力,功力在于操练。
  
  (二)扎地炮(栽捶)
  
  4、扎地炮(功架)
  并步蹲身,两腿近平,裆内夹紧,右手拳下栽至膝关节处,拳心朝右,力点在拳顶,目视下栽拳。左手拳上圈于头部左侧上方,拳心朝左(图4)。
  

  

  十字捶是十二炮拳法技击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和阴阳掌、反背捶、卧虎式、冲天炮等同等重要,没有这些内容就不是三皇炮捶。十字捶的特点是直冲猛打、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精神力量。十字捶讲先发制人,速发速至,出的要快,务使对方猝不及防,击而胜之。炮捶拳经云:十字捶左右冲,既打肋又打胸,勇往直前往前冲,老君披炉碧龙宫,回手单鞭打来踪,阴阳掌扎老营。
  
  (七)连环炮(连环捶)
  
  17、左弓步冲拳(功架)
  下体左弓步,前腿膝不过足,右后腿伸直,脚跟蹬地,右手握拳前冲,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左手拳附于左肋间,拳心朝上,目视右冲拳(图17)。
  18、右蹬脚(连环拳)
  右后腿先屈膝提起,然后向体前蹬出,勾脚尖,力点在足根。与右蹬脚同时,右前手腕部外旋,将右拳迅速抽至右肋间,拳心朝上。与抽拳蹬脚同时,左手拳自左肋间,向体前冲打,冲拳时腕部内旋。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力在拳顶,力量要充实有力,目视左冲拳(图18)。
  19、捋手蹬脚(蹬阴脚)
  甲右乙左,甲方向前上左步,同时用右拳冲打乙方胸部,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目视右冲拳;左拳附于左肋间,拳心朝上。乙方右手自下向上腕部外旋,捋住甲方击胸手腕部,同时用左拳击打甲方右肋部位;与捋手冲拳同时,乙方右脚先屈后蹬,用脚根蹬踹甲方裆部,力点在足根,目视击肋拳(图19)。
  20、落步击胸(击胸捶)
  甲方迅速将右拳抽回,同时向后撤身,以免被乙方抓住不放。但乙方却借甲方抽拳撤身之机,立即向下落右步于甲方两脚之间(进步插裆),同时向前欺身,抽左拳出右拳,用右拳冲打甲方胸部。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目视右冲拳,同时将左拳抽至左肋间,拳心朝上。此时甲方为闪躲乙方击胸拳,上身后仰失去平衡即失去反抗能力(图20)。
  技击要点说明:
  连环捶就是手脚并用连环击打的意思。连环捶在实战对抗中,两手是抓拿捋带打并用,脚下是蹬踹踢挂并举,得用什么就使什么。比如第20动中,乙方在技法运用上,还可以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如果乙方右腿屈膝向上,即可用膝部击裆;其二右脚自右向左,即变成撩踢挂打;其三右冲拳向上,可以撩击甲方下颏;其四右拳变掌向下,又可以按踏甲方胸部。总之,武术搏击实用,变化要多,反应要快,功力要充实完整,这就是一式变三招,招招有变化。既要实打,又要巧用,这也是炮捶拳实战技术的主要特点。关键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头脑冷静,知彼先知己,适应敌情,反应在先才能战而胜之。
  
  (八)七星炮(七星捶)
  
  21、斜打七星捶(功架)
  右腿支撑直立,左腿屈膝提起,上身向右侧方倾斜。两手握拳,两臂向身体两侧展开,形成弧形状,右拳在体右侧斜向下,拳心朝下,左拳在体左侧头部上方,拳心朝上,目视右手拳方向(图21)。
  22、架打扒肩(二虎群羊之一)
  
 
  甲右乙左丙中。乙方向前进左步,用右拳冲打丙方头部,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目视丙方,左手附于体前。丙方左手自下向上,将乙方进攻手向上架起,使其失去冲击力度;同时左腿屈膝提起,用右拳自上向下,冲打乙方胸部,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目视右冲拳。此时甲方趁机向前上右步,同时用右手抓扒丙方左肩部位,意在支援乙方,左掌附于体前,掌心朝下,目视抓肩手。此时已形成俩打一个(图22)。
  23、转身击腹(泻肚捶)
  丙方迅速向左转体90度,左脚落地屈膝,右脚前跟成跪步,同时用左小臂将甲方抓肩手格开,与转体格手同时,用右拳冲打甲方腹部,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冲拳时右手腕部先外旋后内旋,目视冲拳手(图23)。
  技击要点说明:
  这一组内容是群战技术,处于不利地位的丙方(中间两面受敌者),必须具备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速的回应动作,才能应付两侧之敌。这不仅要有扎实的武功基础,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都离不开长期刻苦扎实的训练,加上名师的指点,才能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从画面上看,就是三招两式,但在实际动作时,却是时间短促,内容丰富,变化多样的实战艺术。
  
  (九)劈山炮(劈山掌冲拳)
  
  24、虚步双挂掌(功架)
  右腿屈膝半蹲,大腿近平,左腿屈膝,左脚虚点于右脚前成为左虚步。两掌附于两肋间,掌心朝上,目视前方(图24)。
  25、搭手外挂(实用技术)掸手掌
  甲右乙左,甲方向前上右步,同时用右掌进攻乙方头部,力点在掌背,掌心朝上,左手附于体前,目视进攻手。乙方下体左虚步,左手掌自下向上,由左向右拦截甲方掸手掌,目视拦截手,右掌附于右肋间,掌心朝上(图25)。
  26、抹面掌(抓脸)
  乙方左手腕部内旋,由右向左将甲方进攻手向外挂开,同时右手掌自右肋间向上,腕部内旋,向前抹抓甲方面部(抓脸),此时乙方右掌已变成爪型,力点在五指指尖,目视抹面掌。甲方迅速用左手自下向上拦架格挡,力点在左小臂,目视拦架手(图26)。
  27、捋手抓脸(摸手抓面)
  乙方右抓面手腕部外旋,捋住甲方左上架手腕部,并将其左臂抻直。同时左掌变爪,自下向上抹抓甲方面部(抓脸),力点在五指指尖,目视抹面掌(图27)。
  28、提膝撩掌(撩下巴)
  此时甲方迅速用右拳向前冲打乙方左肋,实际是用以攻为守的方法,借以化解乙方抓面手的进攻形式。意在守而不在攻,目的是化而不是打。乙方迅速向左转身90度,闪开甲方击肋拳,同时左腿伸直,右腿屈膝提起;与提右腿同时,左抓脸手自上向下,由里向外将甲方击肋拳挂开;与此同时右抓腕手腕部外旋,自下向上撩击托打甲方下颏(下巴颏儿),掌心朝上,目视撩击手(图28)。
  29、左虚步冲拳(卸甲捶)
  甲方坐式缩身,闪开乙方撩托掌,并将左拳收至左腰间,拳心朝下,目视乙方。乙方立将右脚下落于身后,同时左脚向前进步,落于甲方右脚里侧,成为坐身左虚步。与两脚换步同时,乙方左手拳自后向前,冲打甲方右肩部位,臂伸直与肩平,拳眼朝上,力在拳顶,目视冲肩手。与冲拳同时,速将右掌抽至左肩前,掌心朝左,抽掌时腕部内旋。甲方迅速右臂屈肘里掩,用右小臂格挡乙方击肩捶,目视格挡手(图29)。
  30、提膝扒手(搂手劈掌)
  甲方右手腕部内旋,先自上向下将乙方击肩拳压下,动作不停,右手立即向前冲打乙方胸部。与此同时,左手拳也自左腰间向前配合右手拳,两拳同时冲打乙方胸腹之间,力点在两拳顶,拳心朝下,目视乙方。乙方迅速直左腿提右腿,同时左拳变掌,腕部内旋,自上向下将甲方双冲拳扒开。同时右掌自左肩前向体右侧方向划弧,至头部右侧上方,呈弧形状态,掌心朝前,表现出意欲劈砍掌态势,目视对方(图30)。
  技击要点说明:
  

  劈山炮内容包括:抹面、抓脸、抠眼、劈山、挑裆、卸甲、搂扒等等,实际是一套完整的连环套打武术技法。
  劈山炮应充分体现出三皇炮捶拳冷弹脆快硬的功夫实力和灵活多变、敏捷迅速的武术技巧艺术。炮捶拳功力的体现是强打硬变,动作快速猛烈,技法灵巧敏捷,身法灵活多变。一接上手就要使对方只有招架之功,失去还手之力。劈山炮一组劈掌要猛,抓面要凶,挑掌要长,冲拳要狠,变化要快,突出特点,以实力争胜负,论技术见输赢。
  
  (十)开门炮(双撞连打)
  
  31、并步双撞捶(功架)
  两脚并步,屈膝下蹲,大腿近平,身要正直。两手握拳向体前冲打,两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目视前方(图31)。
  32、泻肚双捶(泻肚捶)
  甲右乙左,乙方用双拳冲打甲方腹部,两臂伸直,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目视双撞捶。甲方两手握拳,用两小臂自下向上磕挂乙方击腹双拳两手腕部,力点在两小臂里侧,目视双磕手(图32)。
  33、上冲下颏(借势上冲打)双冲天炮
  乙方巧借甲方两拳向上磕挂之机,顺势两拳向上冲打甲方下颏(下巴颏儿),拳心朝下,力点在拳顶,目视双冲拳。甲方被迫起立向后仰身闪躲乙方击颏双拳,同时两小臂自下向上拦截托架乙方上冲双拳,此时头向后仰处于不利地位(图33)。
  34、反手击腹(翻手泻肚捶)
  乙方两手腕部先外旋,同时屈肘再内旋,闪开甲方两小臂,立即内旋向下,使两拳拳心朝下。动作不停,两手拳自上向下再次冲打甲方腹部,两臂伸直,斜向前下方,力点在拳顶,目视泻肚双捶。甲方迅速两拳自上向下,用两小臂外侧磕砸乙方两手腕部,目视磕砸手(图34)。
  技击要点说明:
  开门炮又叫并步双撞捶,为什么叫开门炮?就是用实力叫开对方门户的意思。属于硬打强要的拳功技术,无虚式可言。开门炮打的是上中下三路,击点是头胸腹三部。动作时功力要足,翻手要快,动作要巧。上冲拳带双贯耳,下冲拳挂打两肋。用此招攻守时应注意对方的实力,如果对方实力胜于自己,就应随机应变,抽招换式以巧赢人。如对方接架不力,就可以直打硬要以力降人,关键是力与巧结合运用。
  
  (十一)转脚炮(转脚勾阴)
  
  35、跟步上架(功架)
  左腿屈膝下蹲,大腿近平,右后腿跟脚跪步,右脚掌着地(动作时左前脚是擦步,后脚跟随前脚走)。左臂上圈挑架,左拳在头部前上方,拳心朝前,左臂肘略屈呈弧形,目视前方,右拳附于右肋间,拳心朝前(图35)。
  36、勾阴脚(功架)
  左腿屈膝,右脚勾踢,腿伸直,力点在脚尖。左拳上架,左臂屈肘内圈呈弧形,拳心朝前,目视前方。右手勾拳自下向上冲打,右臂屈肘略呈弧形,拳心朝里,目视前方(图36)。
  37、勾腿击颏(上勾拳下勾阴)
  甲右乙左,甲方向前上右步,同时用右手拳自下向上冲打乙方头部,力点在拳顶,拳心朝左,目视右冲拳。乙方立即用左手拳自下向上挑架,将甲方击头拳向外架开,力点在左小臂,拳心朝左;同时用右脚勾踢甲方裆部,力点在足尖;与挑架勾踢同时,乙方右手拳自下向上兜打甲方下颏(下巴颏儿),力点在拳顶,拳心朝里,目视兜拳手。甲方为了逃避双拳击打,迅速向后仰头,同时用左手由里向外扒搂乙方勾阴脚踝骨里侧,内含抄腿技法(图37)。
  技击要点说明:
  转脚炮与窝心炮紧密相连,也叫兜腿勾脚窝心炮,又叫黑虎掏心。实用技法是:挑架、踢裆带冲拳,所以窝心拳又叫窝心炮。因为与此式相联衔接的有一个转体扣脚360度,故此又称转脚炮。拳打窝心是内含的东西,可打胸前胃部,也可拳击下颏,根据情况而定。应该说明的是,这种腿法(实际用脚,约定俗成所以叫腿),它与里合外摆腿法不一样,里合外摆用的是高腿,用脚掌或脚面扣击或反抽对方的两腮部位(说白了就是用脚抽打反正咀巴子),因此里合与外摆腿又叫挂面脚。勾脚踢裆是矮式,是用脚尖勾踢对方的裆部要害,因此俗称勾魂脚,切记要明其理而不可轻易使用。
  
  (十二)窝心炮(转脚窝心炮)
  
  38、撩阴腿(功架)
  右腿支撑膝部略屈,左腿先屈后伸,向体左侧方撩踢,腿伸直绷脚面,力点在足尖。两手握拳向身体两侧展开,两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目视左侧方(图38)。
  39、撩腿窝心捶(撩阴腿带击胸拳)
  甲右乙左,甲方向前上右步,用右掌劈砍乙方头部,掌心朝里,力在掌沿,目视劈头掌。左手掌附于体前,掌心朝下。乙方迅速向右侧移步闪身,闪开甲方劈头掌,同时用左手拳自下向上撩击甲方胸部,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力点在拳背,目视左手撩击拳。右手拳向体后掸抖伸展,臂伸直与肩平,拳心朝下。右手拳向后打是配合左手拳,打的是抻劲和趁劲儿,起协同作用,与左拳击胸同时,抬左腿用左脚撩踢甲方裆部,腿伸直,力在足尖(图39)。
  技击要点说明:
  窝心炮与转脚炮是一回事,转脚炮完成了勾脚踢裆的动作,有一个转体360度,然后才是撩阴腿加窝心拳。因此窝心炮与转脚炮是结合运用的实战技术。关键在于紧密结合,连环套打,动动相连,发挥所长。动作要迅速敏捷,转身要快速稳重,快而不乱,击打部位要准确无误,力量要充实完整,能放能收,能击倒对方,也能点到而止。重点在适应敌情,因人而异随时变化。有其法而不固其法,避其强而击其弱,让其锋避其锐,得其势则展己之长,窥其短而击之,即可一鼓战而胜之。 





南少林秘传功力拳  


  
  功力拳是南少林拳秘传的一种,属南方派系,传说源自福建南少林寺,由南少林的崇功禅师综合各家拳功精髓所创。崇功禅师当年凭借其深厚功力击败过许多高手,雄冠一时。后南少林被焚,功力拳流入民间,历经多代,传至陈家鼎师傅。“功力拳”也叫“功力法”。福建当地常称“拳”为“法”,如鹤拳被叫做“鹤法”、狗拳被叫做“地术犬法”等。功力拳注重功力,练功求力,故名“功力拳”。所谓“练功求力”,即练三功、求三力。
    此拳过去在南少林中系单线秘传,选拔天赋资质极其优秀者方才授以真诀,并且每代仅传一人,在传承方面非常保守,在长久的传习历史中保持了非常完整的功技系统。
    【拳纲总要】
  三功三力树门梁,节住力聚练势强。
  铁桥金门无人进,豹拳虎爪制恶狼。
  短腿暗脚断下路,硬马软步有攻防。
  多下功夫上大力,雄冠南北美名扬。
  ——南少林功力拳秘传歌诀
  【注释】
  1.三功
  “三功”即马功、桥功、手功。
  “马功”也叫“硬马功”,有“高马功”和“四平蹲马功”两种,以四平蹲马功为重。
  “桥功”也叫“铁桥功”,如我们常说的“铁臂功”等。
  “手功”,南少林功力拳不用掌法,所以其手功主要是“豹拳功”和“虎爪功”,以豹拳功为重。
  2.三力
  “三力”即打力、擒力、抗力。
  “打力”也叫“打击力”,即单一或连续打击敌方的力量,这是技击的主导力量,要能突破敌方防守并伤害敌身。如果没有足够的打击力,就失去了功力拳应有的作用。打力主要表现在人体的拳、肘、脚、膝等主要发力节点上。
  “擒力”也叫“擒制力”,即抓擒控制敌方的力量,是擒打法、擒拿法、擒摔法的母力。擒力主要表现在爪上。爪虽然也可直接对敌造成伤害,如进攻敌人咽喉、裆部等要害部位,但其重要作用还是在于控制,或因此抢占先机,或因此造势创机。擒力的联合运用或混合相应打力,就是致人分筋错骨的擒拿,或致人近倒远跌的擒摔,或致人击之难逃的擒打。
  “抗力”,也叫“抵抗力”,即抵抗敌方来力的承受能力,可分为主动抵抗力和被动抵抗力。“主动抵抗力”指防守破招中身体必备的抗击承受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四肢,南少林功力拳中注重上肢的抗力并多用“桥”力;“被动抵抗力”指失势挨打时,身体在一定程度上的承受能力,主要表现在躯干部位,如头部、心门、肋部等。这些抵抗力都属于人体综合实力的范畴,也是对练习功力拳者的一种考验,如果功力拳练好了,便可以抵抗一些拳打腿踢,绝不至于一触即溃。
  武谚讲“一力降十会”,只要练上了大力,在与人交手时自然可以硬接硬上,自然能够占上风。正是:“练到功力上,虎豹下鸡场。举爪不能逃,出拳把人伤!”
  3.节住力聚
  “节”指人体发力的各大力节,即手、脚、肘、膝等。
  “节住力聚,功实力巨”,这是功力拳的特别之处,也是其练拳要窍,要求在完成发力后稍停几秒紧住肌筋,然后再做下一动作,但发力时要快。
  这种练法,从技击上讲既能增强打击力,又可增大抵抗力,可增加耐久力。从健身上讲,这种练法可增肌实肉、强筋硬骨、益气提神、健壮体质。
  陈师说:把拳当功练才能出功夫,练的才是真正的功力拳。功力拳以独特的方法把拳功有机地结合起来,练拳即是练功,强调功力,追求强大的功力。
  4.铁桥金门
  “铁桥”,一指功力拳注重“铁桥功”,桥功位列三功之一;二指功力拳技击的招术特点,其注重桥功就要付之实用,所以临敌时多用桥法。桥法主要用于防守的封闭与破力。
  功力拳常用的桥法有:定势时,双臂并中或左右翘起或前后拉开,封门闭户;破力时,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格挡阻拦敌方来节。
  另外,功力拳的桥中包含肘的用法,如直捣肘、横摆肘、下砸肘、上挑肘等。
  “金门”,即固若金汤的门户,敌打不进攻不破,比喻功力拳防守严密。
  5.豹拳虎爪
  功力拳拳形称作“豹拳”,寓意拳力刚强;功力拳爪形称作“虎爪”,寓意爪力凶猛。
  功力拳基本的拳法有直冲拳、上掏拳、下盖拳、里兜拳、反砸拳等,其拳发力注重中、短势,不尚长手,学者千万不可忽视这一要点。功力拳基本的爪法有擒锁爪、缠拧爪等。
  陈师所传功力拳的手法中,只有拳、爪两种,没有掌、钩、指等其他手型。
  6.短腿暗脚
  功力拳多是伸屈型踢法,仅利用膝节开合,注重寸力,收发便捷,运用自如,并多用低腿,高不过腹,专踢下盘,奇袭突击,不易防范。
  若用高腿、长腿,虽然势猛力足、攻击面广,但因其动作较大,蓄发明显,往往速度缓慢,难以连续变化,且易被发觉,并且身桩不稳、漏洞较多、自护力差,易为敌所乘。
  其脚法主要有长铲脚、侧踹脚、直蹬脚、下踩脚、正撩脚、里盘脚等。
  膝法在功力拳中属短腿范畴,主要有下跪膝、上顶膝、前撞膝、外摆膝、里合膝等。
  7.硬马软步
  “马”是南方惯称,指桩势,即腿步的瞬间定型。“硬马软步”概括了功力拳的桩步特点。
  南拳来自中国南方,为了适应船上、山间、丛林、水地等区域打斗,就要注重硬马。“硬”,指坚强有力,要求马桩坚定,落地生根。只有这样才能攻则力点稳、发力整,防则周身合一、抗力充足。陈师讲,“马”不硬,就用不上“桥”;下盘不稳,力就没根。功力拳主要有蹲马桩、弓马桩、跪马桩、吊马桩、盘马桩等。
  “软步”是相对于硬马来说的,一指要适时适机地变化步法,主动调节,不能硬守死马,二指动步要迅捷,进退要软活自如、顺畅伶俐。
  硬马软步中包含了筋肉的松紧控制和力量的变动移换等技击要素,要想战胜强劲并且移动的敌方,硬马与软步都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虽有一身功力也会处于被动挨打地位。
  8.交手三法
  功力拳交手法主要有抢力法、破力法、反力法。
  “抢力法”,也叫“抢先发力法”,指抢先出招、抢占先机、先发制人的主攻技法,其中包含踢打法、擒制法。
  “破力法”,也叫“以力破力法”,指破解来招、破除危险、迟滞抵抗的防卫技法。
  “反力法”,也叫“反击还力法”,即我们常说的防守反击法,指先防再攻、后发制人、攻防合一的高级技法。
  9.功力四拳
  南少林功力拳共有入力拳、抢力拳、破力拳、反力拳四种拳法。
  入力拳主练基本力法,抢力拳主练进攻发力,破力拳主练防守技法,反力拳主练混合招势。笔者将陆续将功力四拳介绍给大家。
  10.功力三兵
  功力拳中有短刀、短棍、三股叉三种器械,简称“功力三兵”。
  功力拳法不尚花架,也不复杂,主要目的在于练力。初练时一定要慢,每一动用力后稍停几秒,练熟了再渐次加快。但要想真正把拳法用于实战,单靠固定的套路还不行,还需拆开散操,使之变成技击招势。
  【功力拳专修功法】
  

 
  功力拳中除靠练拳增强功力外,还有一些特别的功法即“三功”,专门修炼马功、桥功、手功。
  一、马功
  马功,也叫“硬马功”,以“四平蹲马功”为重。
  1.高马功
  高马功是马功的基本功。所谓高马即马桩采取高势。初练者因功力不足,猝然使用低势难以坚持,不易久练长功,若强而为之又会损伤身体,所以要由高而低循序渐进。
  ①蹲马法

 主要采用正蹲马势。身形正向,两腿适度弯曲,膝盖同时向前,两腿高低相同,全脚掌着地,双脚尖自然外分。双臂弯曲,两手收至左右胸侧,若是拳形则拳心向上拳面向前,若是爪形则爪心向上虎口向外(图1、2)。站好马势静止不动,提起精神调节呼吸,先高后低,尽量坚持久则为功。为了同时练习桥功,可将手臂正前伸开。
  ②弓马法
  两腿左右伸开,一腿适度屈膝,全脚掌着地,脚尖向前;另一腿在后,膝节伸开,全腿蹬直。双臂弯曲,两手收至左右胸侧,若是拳形则拳心向上拳面向前,若是爪形则爪心向上虎口向外(图3、4)。提起精神,调节呼吸,静耗增功。左右势互相变换练习。为了同时练习桥功,可将手臂左右伸开。
  ③吊马法
  一腿屈膝提起,另一腿伸直单桩独立。双臂弯曲,两手收至左右胸侧,若是拳形则拳心向上拳面向前,若是爪形则爪心向上虎口向外(图5、6)。静练不动,提起精神,调节呼吸,坚持为功。左右腿互相变换练习。为了同时练习桥功,可将手臂左右伸开。
  2.四平蹲马功
  ①基本法
  高马功练好了,就要降低马势增加功量。将正蹲马的双腿下降至大腿前后横平、膝胯同高时,就叫四平蹲马势,即腿平、头平、肩平、脚平(图7、8)。
  四平蹲马功是功力拳最重要的马功练法,其对桩步的稳定和桩力的耐久,以及整体实力的增强,具有极大的作用,一定要多练常练。初练时虽练习几分钟就会双腿酸疼、呼吸急促、难以支撑,此是必然现象,练功者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要弃之不练,久则自如而功效显著。
  为了同时练习桥功、手功,可将双臂正前伸开(图9、10)。
  ②加重法
  加重法是比较传统的练法,以四平蹲马势再在大腿上面加一石锁或石块练功。此功极难练,非功力深厚者无法修习。
  二、桥功
  桥功,也叫“铁桥功”,即我们常说的“铁臂功”。
  1.基本法
  ①正桥法
  选用高势正蹲马,身形正向,两腿适度弯曲,膝盖同时向前,两腿高低相同,全脚掌着地,双脚尖自然外分。双臂正前伸开左右平行,手与肩同高。手形为拳或爪,若是拳形一般拳心向下、拳面向前,若是爪形一般爪心向前、手腕挺起、虎口向里。静止不动,尽量坚持,久则为功(图11、12)。
  久练后下盘可在高蹲马势基础上变成四平蹲马势。
  ②侧桥法
  
  

 

 
  选用弓马势两腿左右伸开,一腿适度屈膝、全脚掌着地,另一腿在后膝节伸开、全腿蹬直。双臂左右伸开与肩同高。手形为拳或爪,若是拳形一般拳心向下、拳面向外,若是爪形一般爪心向外、手腕挺起、虎口向里。静止不动坚持为功。左右马势互相变换练习,桥形不变(图13、14)。
  2.铁环法
  使用铁环练功是南派少林功传统。铁环法是功力拳练习桥功最常用的练法。打造大小、轻重适中的铁环,能够套上手臂即可,不要过大,过大铁环易晃荡不定影响练功。练习时把铁环套于双桥可增强桥的抵抗力。
  ①静练法
  先练静势,静练主要有两势,一为蹲马正桥法,一为弓马侧桥法。除桥套铁环外,练势与本节基本法之正桥法、弓马侧桥法相同。
  ②动练法
  再练动势,动势分单桥法和双桥法两种。
  单桥法:用铁环单练一桥,可单桥上下起伏、单桥横向摆动、单桥圆形绕圈。
  双桥法:双桥同练铁环,可双桥上下同时起伏或一起一伏、双桥左右分合、双桥圆形搅动。
  3.碰硬法
  碰硬法专门练习桥的硬力,功成后双桥如铁不畏重击。
  ①单人法
  自碰法:初练时以两桥互相碰击,陈师称作“自碰法”,方便易行,尤适合于桥硬不够、功力不足者。
  碰木法:用桥对准木人的手臂或柱身,上、下、左、右、里、外不断地碰击以增强桥的硬度。没有木人可栽一木桩或自制一木架,也可直接碰树,但碰树一般不便上下使力。
  敲碰法:此练法可供选择,即我一手拿短木棍向另手桥敲击。
  ②双人法
  助碰法:与武友互相碰桥,不需练功工具,两人可同时增加功力。
  打碰法:让人手持硬物,如木棒、木板、铁棍、铁板、散竹等向我抡来,我以桥碰硬。此功法不易操作,若助手使用力度不当易受伤,请学者慎行。
  三、手功
  南功力拳不用掌法,其手功主要是“豹拳功”和“虎爪功”,以拳功为主。
  1.变手功
  变手功是手功的辅助功。手形忽拳忽爪忽握忽开,可慢可快,既能疏通气血利于手功操练,又能增加手法变化的熟练度及增强拳爪的基本功力。
  2.豹拳功
  ①沙袋法
  制作大小适中的沙袋挂在墙壁上或单独吊起来,用于练习各种拳法以增强手上硬功。打击时双拳要握紧防止伤手,除静桩单练外可再加上步法配合练习。
  ②木人法
  木人功是南派的惯用功法。用各种拳法打击木人可求手硬,还因其接近真作实战更易增加练者的技击实力。
  先练静马单力,再练连力,最后变马加步。练功时应由轻到重、由慢到快,不可急躁以防受伤。初练时可在木人上垫些软物,没木人者可用砖块、石块或直接打击墙壁。
  陈师傅教徒弟练功时,给木人再加上一种外用布、内用沙缝制成的外套,既利于发力,又不易伤手,是个不错的方法。
  3.虎爪功
  ①沙袋法
  单双爪交替抓扣大小适中的沙袋,先用小袋再用大袋,逐渐增强爪上基本功力。
  ②木臂法
  单双爪交替捕抓或缠拧木人手臂以增强爪上实战擒制力。先慢练再加力,一定要防止爪筋受伤。没有木人者可选择树木或木棍等。







炮拳功法述真  


炮拳出于少林拳派,明末清初传入武术之乡菏泽地区,是本地区流传很广的一有特色的地方拳系,在菏泽、曹县、成武、东明等城乡习练者众多。炮拳的特点:动作刚健有力以刚为主,套路短少精悍,实战技击攻防严密,招式多变虚实相兼,风格独特。现在菏泽地区广传的炮拳有拳术18套,器械18套,徒手和器械对练11套,气功硬功内功法7种。今将炮拳的内气功法和刚烈硬拳功法整理成文,分述如下。

  

  炮拳内气功法

  

  炮拳内壮气功法,是以炼气为主,意气相随,内外合一,生成内力,可为以后修炼拳术功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习练本功法可让练习者三天就会形成气团,半个月丹田处及小腹部就可抗打,百日修成内气贯穿全身,不畏拳棍击打。

  习练者双脚平行开立,距离略宽于肩,全身放松,自然站立,以鼻呼吸,舌顶上腭,双目微闭,吸入之气用意念引导气沉丹田。稍停,双手自然松活由身体两侧缓缓上托,掌心向上,升至头顶,两掌相对,掌距20公分左右。翻掌于体前缓缓下降至下丹田处,双掌重叠贴扣在丹田处,左掌在内,右掌在外。静立1分钟后,双腿屈膝下蹲呈马步式,在下蹲时吸气,站立时呼气,连续9次。注:升降时要缓慢,柔和,自然。下蹲九次后,站立,双手升至两乳之间(膻中穴)处,掌心向内成抱球状,双手指尖相距约10公分左右,双腿微屈,全身放松,意念专注,意感双手气感。注:呼气时双手向内吸,吸气时双手向外顶。如此练10分钟。稍停,步式不变,双手内翻,掌心向下,双手掌心斜相对,自然呼吸,意守下丹田。习练时间1小时左右。注:桩式要松紧适中,意感真气归于丹田。

  收功:上式不变,双腿下蹲成马步,如上述连做九次。做完后,双臂打开由体侧上升降落于丹田处,双手左内右外重叠于丹田。3分钟后,轻睁双眼,揉按小腹左右转12圈后,即收功。

  注:习练中,腹部有肠鸣和鼓胀之感,双手有烈强的气感,肩臂有酸胀、麻之感。习练10天后,可将下丹田的气团向中丹田升提,气升提上后要呼吸自然,保持气团不落;升提20分钟左右即可恢复气沉丹田。在升提气到中丹田时,两肋及胸膜有气冲痛感,属正常现象,可继续习练,这也是练好有威力的炮拳内气功法的重要之处。

  

  炮拳赐烈硬拳功法

  

  在内气功的补足下,可使硬拳功法增威提升。现介绍三种硬拳基本真实练法,无有半点夸张虚假,以便让习者练出真功。

  俯卧撑拳:练法,双拳距离与肩同宽,以拳面抵地,双腿伸直并拢,用前脚掌(趾)着地,头、腰、胯与地面相平行。下颌内收,目视前方,双臂伸直,身体平直向上,做俯卧撑运动。做时要连贯协调,顺达灵活自然,不僵硬。向下俯卧时吸气,向上撑时呼气,每天早晚习练,在20分钟之内,不可过疲劳。习练一段时间后,可逐渐增加习功难度,如身穿沙衣或将脚位渐渐加高,并在身上适当放置石块、沙袋等重物习练,以增功力。

  倒立硬拳:习者面对结实的墙壁站立,双手握拳,以拳面用力撑起身体成倒立状,双腿伸直并拢贴靠于墙壁上,肘、腕部要挺直,双拳心相对,拳距与肩同宽,腰胯部上拔挺,头略抬起,意守丹田,眼看地面。每次练5分钟左右,早晚习练。注:初练时,有头晕、眼花等现象,可用先下蹲后再缓慢站起,以逐渐适应即可,待有一定功力后再逐步增加难度。可在身上穿上有一定重量的沙衣和在手臂上绑上沙臂包,腿部位绑上沙绑袋,重量可由习者自定。并改用单臂独立倒撑,左右手可互换习练,也可双腿或臂做屈伸倒立撑拳或双脚离墙做无依扶倒立撑拳锻炼。注:在初倒立时,可让助手帮助扶助,以免习练者受伤。

  硬拳击桩:选一碗口般粗细结实光滑的树木做桩或电线杆也可,在树桩上用柔软的棉纱布或海绵块捆缠在树桩上,厚度适宜,再用细线绳捆扎牢固。练者实战步立于桩前,以内壮丹田爆发劲击打木桩,可把树桩分上中下三段,如人一般,意感用硬拳猛击上段(肩、太阳等部位),中段(心、胸肋等部位),下段(腹裆、膝等部位),或用冲、摆、勾、劈等手法硬拳击打树桩,早晚习练。3个月后可逐渐去掉柔软物,继续习练。硬拳功已可碎石断砖,在实战搏杀中你已有了护身杀敌的坚硬锤头了。

  注:练完后,可双手互相搓拳面,以便通活血路,便拳面舒展,没有死皮硬伤。在习练完后,不可立刻冲冷水澡和双手冲洗冷水。在习功中,可备些舒经活血的药物,如红花油等,在习练完后用于手部。练功中,可多吃营养补品,以养身体之需。此功不可时停时练,而要坚持习练才可。炮拳门系的功法都是古朴的实用功法,我会整理出来,由《搏击》独家所刊用,也欢迎喜爱传统中华武功者前来学习交流,共同为传统武学研习普传尽力





陈永辉的《铁腿功》练习法  


《铁腿功》练习法  

作者:铁脚 陈永辉 


本篇“铁腿功”练习法,它包括:站桩、罗汉四式、小腿部排打法、全脚掌排打法、结束放松法、药功。它是我在86年开始摸索练习,经过将近二十年的训练、摸索、教学、总结出的。整套练习方法遵循古法:由内而外、内外兼修的原则。并结合功后放松、及药酒浸擦。在本人练习和教学过程中,从无一例出偏或伤害的问题出现。故提出和武林同好共同切磋、交流,以期获得更好的发扬。 

一、桩功 
本桩功有别于传统功法:采用两前脚掌支撑站桩。主要练习两脚掌和小腿部的力量,并通过呼吸、运气。增加脚趾和小腿部的肌肉硬度。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踮起右脚,以右脚前脚掌独立支撑地面;重心渐渐移向左脚,同时踮起左前脚掌。这样,全身仅凭两前脚掌撑地。初时,可扶桌或墙面而立,以后也可以用两前脚掌向前向后左右进行行走。 

友情提醒: 
1、呼吸方法:以自然的呼吸方法; 
2、站桩的时间:时间以力竭为止; 
3、在站桩的过程中,出现两腿抖动,两腿内好象有流水走动,口中有柿子味道,为正常反应。 

二、罗汉四式 
1、气贯丹田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侧举与肩平,掌心向下,五指微张开,目视前方 嘴唇微闭 上下齿紧叩(吸气时以牙齿紧叩之缝吸气,以后三个动作都是以嘴吸气鼻喷气。后不再述),吸气时怒目咬齿,两掌变鹰爪,往下拉至肋际。动作同时全身紧张用力。脚趾抓地,肛门缩闭,至肋际后、喉口配合把吸足气咽下腹、意想达丹田。憋气,右手握拳敲击左胸部四下,后换左手敲击右胸四下后,以鼻呼气,全身放松,两手恢复侧举,如此共做八次。 
要点:吸气要充分达到匀、深、长,这个姿势要求用意而不用力。 

2、罗汉恨地 
接上动两手侧举开始匀、深、长地吸气。吸气同时(全身用劲,同上)两手由侧举用力拉至肋旁,两掌变拳,拳心向内。继续向上提至头顶(肘成90度),同时两脚跟随着上提,用前脚掌撑地,喉口配合把吸足的气吞下丹田。后两肘猛烈下压至肋旁,两脚跟同时用力震地 并用鼻把气猛烈喷出。后还原侧平举,如此共做八次。 

要点:下压时,大喊一声“嗨”,两脚掌挺起时要站稳,不可摇晃。全身用劲的要点同上动作。主练气之鼓荡。 

3、罗汉蹬腿 
接上动,两手侧平举时(掌心向前)。用口进行匀、深、长地吸气。吸气同时两手变爪全身用力拉至身前、与肩同高。后转爪心朝向内、向下拉至肋际。吸气同时4脚随着动作屈膝提起和腰平,脚尖向前,然后把吸足的气用喉口咽下丹田。接着两手爪用力向体后击出。右脚也用力蹬出,同时大喊一声“嗨”,还原为侧平举后。左右各作八次。 

要点:此式主练气达足底各穴位。因此动作必须协调,发出“嗨”声要大。 


 4、罗汉登山 
紧接上动,两手还原侧平举掌心向下,开始进行匀、深、长地吸气。吸气同时,两手变爪全身用力拉至右肋际(左右两手)同时左脚屈膝提起于腰平),喉口配合把吸足的气咽下丹田后。然后左脚用力向左侧用力蹬出同时口大喊一声“嗨”还原侧平举。以上动作各作左右八次。 
要点:动作协调,主要练脚外侧之筋脉。 

注意事项: 
1、初练此功者,可能回出现头胀、眼胀脸热、胸闷、腿肌及裸骨痛。为正常现象。练功一个月就会消失。 
2、练功期间忌食各种刺激性食物。练习期间应保证充足营养及睡眠时间。 
3、练习20-30天后,出现丹田发热,丹田有得气感。本功需要坚持练习180天以上。 


 三、铁腿排打 
1、铁胫(小腿部)排打: 
人的小腿部位和其中的胫骨位人体的搏弱的部位,在对抗中比较容易遭受对方的攻击。受伤常会出现骨折和挫伤等症。影响了战斗力。但是,如果训练得法,反而会成为强有力的攻击武器,并且出奇制胜。 

练习方法: 
在练习完上述功法后。稍事休息后,采用蹲或坐的姿势,开始练习时先用两手掌心把两小腿和胫骨部分上下摩擦极热。然后用一根长约30公分以上的铁棍或钢管,用两手压住,在迎面骨上来回滚动。用力要恰当,以各人能够忍受为好 

亦可采用把钢管或铁棍缠上布,也可多缠几层。在两手摩擦小腿部后,用缠上布的钢管由膝盖开始往下排打,直至小腿各部位都排击到。在练完后配合药水擦洗 

注意事项:初期排击时,力量要由轻到重循序渐进。药水要配合在练习中擦洗适量。 

2、铁脚(脚掌部)排打 
练习器械: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庭院或自留地上竖一根木桩。在木桩上可以捆上麻绳或麻袋。一层或多层。亦可在另地方找寻比较平滑的树木,石凳或平滑的石柱。同样捆上麻绳或麻袋。 

脚掌的练习 

练习方法:在练习完上述功法后,脱掉鞋、打赤脚。两手用掌心把两脚掌摩擦发热,然后站在桩前,用脚掌外各部位(足后跟、脚背、脚的内外两侧、脚底),踢击练习器械,直至两脚麻、热、痛为止。练习中可以擦上药水继续练。 

要点:打赤脚的目的在于直接接触硬物锻炼两脚骨质,而不同于踢击沙袋只是练习皮肤表里,不可称硬。赤脚踢击木桩、从而使骨质经过不断打击、骨质密度增大、硬化。从而能够实现铁一般的硬度。随着功夫的增进,可以把捆上麻绳等物减少。直至能够重击硬物而面不改色,脚不痛为绝。 

4、 伸筋放松法 
练武二十余年,我养成了在每次练功完成后。都轻松采用柔韧性运动(如瑜伽)进行放松、收尾。日常亦可。因此习武以来,都没有造成任何运动伤害。特推荐给同好们。 


铁腿功在练习一个月左右以后,可以加入功力辅助方式进行练习;才能有助于在短期内个人的腿法获得全面的发展。 


衷心希望习者循序渐进,不可燥进贪多!







进身施拿巧制敌  

擒拿为中国武术的精品,源远流长,发端于春秋时期,盛兴于秦汉年间,而极盛于明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擒拿”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如古代叫“绝脰”、“捽胡”、“绝肮”,而近代则称为锁技、擒拿、巧拿等。
  巧拿技法可单技出击,也可多技混用;可先发制人,也可后发制人。实战中应随机应变,审时度势,能拿则拿,能打则打。
  第1招 错踝踩膝
  双方对战,对手突然发左高边腿攻踢我头部,我快动应变,用右拳向下截击对手左脚背,左手上挑其脚跟,错击对手踝关节,同时发左下踩腿狠踢对手右支撑腿内膝处,造成其重创(图1)。
  要点与提示:双手错脚准确、有力,踩腿凶狠,力达脚底及双手,意气力相合。我左右手接控对手的边腿,应在其发招落脚之时进行。
  第2招 里扭错踝
  双方对战,对手突然发左中位侧踹腿抢攻我胸部,我快动应变,身体后移重心,同时用左右手接抱破化来腿,随即身体左转,双手向左错扭对手左脚踝关节,使之倒跌在地,造成其重创(图2、3)。
  要点与提示:接腿准确,错拧脚踝果断,转腰拧臂发力,力达双手,意气力相合。我错拧对手脚踝时,要先有一个回拉的动作。
  第3招 外扭错踝
  双方对战,对手突然发左蹬腿抢攻我腹部,我快动应变,用双手接抱来腿,同时身体重心后移,双手向右旋拧其左脚,使之跌倒在地,造成其重创(图4、5)。
  要点与提示:接腿准确,上下手合抱腿有力,转腰拧胯发力,力达双手,意气力相合。我向右旋拧对手左踝时,双手应走立圆。
  
 
  第4招 倒身锁肘
  双方对战,对手突然发右直拳攻打我面部,我快动应变,用左手臂屈肘外挡破化来拳,接着我左手外翻抓拉与右手合抱其右手臂,同时右脚上步,身体左转,使用过背摔将对手摔倒在地,随之我顺势倒地,双腿横压其上体,双手合扳下压对手右腕进行锁肘,造成其重创(图6、7、8、9)。
  要点与提示:施摔快速,蹬地俯身发力,倒身敏捷连贯,双脚下蹬地面与双手扳压形成错力,仰身发力,力达触点,意气力相合。进行锁肘要以腹部为支点,错击对手的肘关节。
  第5招 拧腕错肘
  双方对战,对手突然发右直拳抢打我面门,我快动应变,用右手向外抓拧来拳腕部,发左下劈腿狠砸其右肘关节,同时身体顺势下跌成单叉,且我左手推按对手肩部进行错肘,造成其重创(图10、11、12)。
  要点与提示:拧腕准确牢固,劈腿跌叉动作连贯、有力,沉身坐臀发力,力达触点,意气力相合。抓腕与劈腿应形成上下争力。
  第6招 抱摔锁臂
  双方对战,对手突然发左直拳攻打我头部,我快动应变,进步潜身闪化来拳,同时用左手抱腰、右手抱腿发挺身掇摔,将其摔倒在地,接着我顺势俯卧身压于对手身上,左手向下扣压对手左手腕,右手从下穿越其手臂扣锁在我左小臂上,进行锁臂,造成其重创(图13、14、15)。
  
 
  要点与提示:潜身及时,抱摔快速、凶狠,卧压、锁臂一气呵成,俯身发力,意气力相合。我顺势俯卧压住对手时要斜身分脚,以此来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第7招 盘臂锁颈
  双方对战,我突然抢发左直拳攻打对手面门,对手突然用潜身抱双腿摔将我摔倒在地,我顺势后倒身,用左、右腿交叉回盘在对手后背上,同时用左、右手臂上下合力卡锁其头颈,造成其重创(图16、17、18)。
  要点与提示:倒身自然,回收下颌,双腿与双手齐动一致,合盘有力,准确快猛,意气力相合。倒身时,我左、右手臂回拉对手头颈必须连贯。
  第8招 拿腕锁肘
  双方对战,对手突然出右拳打击我胸部,我快动应变,用左手向外拍击破化来拳,同时右手下按对手头颈,连发右撞膝狠顶其腹部,接着我使用别摔将对手摔倒在地,顺势双手合拿对手右手腕,右腿从其右臂上横跨步,身体左转,双腿屈膝盘绞其肘关节,造成其重创(图19、20、21、22)。
  要点与提示:拍击、撞膝相合一体,双手拿腕与双腿盘绞形成错力,力达触点,意气力相合。此招属组合技法,运用时一定要注意动作的衔接性和连贯性。
  第9招 挡臂锁颈
  双方对战,对手突然发右摆拳攻打我头颈,我快动应变,用左手臂屈肘外挡来拳,同时连发右横踩腿狠踢其左腿膝部,接着我右脚下落步,双手由上至下环抱锁制对手头颈,造成其重创(图23、24)。
  
 
  要点与提示:挡臂及时准确,踩脚有力,双手锁颈齐动一致,含胸俯身、沉胯发力,力达触点,意气力相合。当我左、右手臂搭扣紧固时,对手才会束手被擒。
  第10招 推摔锁踝
  双方对战,对手突然用右边腿攻踢我侧肋,我快动应变,进步用左手搂抱来腿,同时右手直推对手胸部,将其摔倒在地,接着我上体后躺倒地,双腿向下交叉盘压对手胸部,双手搭扣将其右脚踝关节锁于我左腋窝处,造成其重创(图25、26、27)。
  要点与提示:接腿准确,推摔快猛,锁踝时双手与双脚上下形成争力,同动一致,快速有力,仰身展腹发力,力达触点,意气力相合。运用此招时,我右腿要暗藏下压对手左腿之力,以防其反攻。
  第11招 揣摔锁肘
  双方对战,对手突然出右拳砸击我头面,我快动应变,用左手臂上架破化来拳,接着我左右手翻抓合抱下拉对手右手臂,同时右脚向前上步,左脚随之背步,身体左转连发揣摔将其摔倒在地,随后我顺势成跪步,用右膝脆压对手腹肋,右手臂缠锁其右肘关节,左手下推对手下颌,造成其重创(图28、29、30)。
  要点与提示:架挡准确,揣摔连贯有力,蹬地拱背发力。锁肘时我左、右手形成上下争力,力达触点,意气力相合。当我锁控对手右肘关节时,切记要用右腋窝夹紧他的右手臂。
  第12招 压臂锁肩
  双方对战,对手突然进步快发右勾拳抢打我下颌,我快动应变,用左手臂屈肘下压破化来拳,接着我左手抓握对手右手腕,同时向侧上左步,身体向右转,右手由下向上穿锁扣压其右肩部,造成其重创(图31、32)。
  要点与提示:压臂准确有力,侧上步、右转身、扣锁肩三动合一,快速连贯,意气力相合。锁控对手成功时,对手所处的位置应该在我的身体前面。
  
 
  第13招 缠臂掐喉
  双方对战,对手突然发右勾拳向上抄打我下颌,我快动应变,用左手向下挡抓破化来招,右手下插由外向内缠绕其右肘关节后掐锁其咽喉,同时我右脚向侧上步别摔对手,造成其重创(图33、34、35)。
  要点与提示:挡抓准确有力,缠绕肘关节与锁喉相连紧密,别摔快猛,转腰发力,力达触点,意气力相合。我施发缠绕肘关节与锁喉动作时,必须配合腰部的左右转动。
  第14招 俯身锁颈
  双方交战,对手突然潜身用抱腿摔抢攻我,我快动应变,左腿向后撤步,身体下俯,同时用左右手臂环抱扣锁对手的头颈下压,造成其重创(图36、37)。
  要点与提示:撤步敏捷,俯身下压有力,双手臂锁扣牢固,意气力相合。我脸部要紧贴对手后背,然后俯身下压。
  第15招 扫腿别肘
  双方对战,对手突然出高位左侧踹腿攻踢我头部,我快动应变,用倒地左扫腿狠扫对手的支撑腿,使之失衡倒地,随之我向左翻滚身扑压于对手身上,双脚分开,用左手抓压其右手腕,右手上别对手的右肘关节,造成其重创(图38、39)。
  
 
  要点与提示:倒身扫腿快速准确,滚身扑压灵敏,左右手别肘形成错力,挺身发力,力达触点,意气力相合。滚身扑压时要将对手的左手挤压在我身体之下,以防其反攻。




南少林派拳式易筋经  


  拳式易筋经乃南少林派易筋经秘功之一,因其练式手法多用拳型,故名。本功为南派宗风,操拳操桩,易筋易骨,炼气练力,习练时配合呼吸,运用内功秘诀,静中寓动,其效如神。年老体弱或病者,练之可筋壮力强,自然体魄康健,祛病延年;而青壮年练习,百日即能大增身劲,令人惊奇,尤其拳力最为显效,握拳如铸,若加操硬功,铁拳功不日可就,断石开砖,出手惊人。
  
  一、开功式
  
  自然站立,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脚尖自然外分呈八字形。双掌自然垂放身侧,掌心向内,虎口向前,全身自然放松,通体不用拙力。
  

  采用腹式呼吸法,调整呼吸,排除一切杂念,使心意集中到丹田。如此静气宁神,大脑渐渐进入安定状态(图1)。
  待入定约半刻钟后,即可逐式开始练功。一式纯熟后,方可接练下式。不可急于求成,定要循序渐进。
  注:学者功夫加深后,本功所有桩式都要变为骑马桩以增益下盘。而初习时不宜过急,高桩即可。
  
  二、垂拳式
  
  由开功式始,双手五指缓缓于身体两侧蜷曲成拳,拳心向里,拳眼向前(图2)。
  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也一紧,同时吸气;紧后即一松,同时呼气。次数自定。
  一握紧一舒松、一呼气一吸气是为一次,练习次数学者自定。
  松紧动形不易过大,如若过大则只练外形,不易内壮。
  注:武术惯使拳法,本功拳形为常用式,这样既练功强身又利实战,一举两得。
  
  三、端拳式
  
  承接上式,下肢姿势不变。
  双拳缓缓上提,提至胸部两侧时即可停止,肘节弯曲,拳心向上,拳眼向外(图3)。
  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也一紧,同时吸气:紧后即一松,同时呼气。次数自定。
  
  四、冲拳式
  
  承接上式,下肢姿势不变。
  双拳握法不变,两臂缓缓向胸前平伸,高与肩平,两臂平行,肘节可微屈(便于使用手劲),拳眼朝上,拳心朝里(图4)。
  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也一紧,同时吸气;紧后即一松,同时呼气。次数自定。
  
  五、举拳式
  
  承接上式,下肢姿势不变。
  

  双拳握法不变,两臂缓缓向正上直起伸举,两臂仍平行,肘节可微屈,手臂仍与肩同宽,但不接触头部。拳眼朝后,拳心朝里,拳背朝外(图5)。
  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也一紧,同时吸气;紧后即一松,同时呼气。次数自定。
  
  六、担拳式
  
  承接上式,下肢姿势不变。
  双拳握法不变,两臂缓缓向身体两侧下落,落至平肩即止,两臂左右一线,肘节仍可微屈。拳眼朝上,拳心朝前,拳背朝后(图6)。
  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也一紧,同时吸气:紧后即一松,同时呼气。次数自定。
  
  七、肩拳式
  
  承接上式,下肢姿势不变。
  双拳握法不变,两臂缓缓向里屈肘,两拳收撤至与肩相对时即止,但不宜贴身。屈肘之时两拳随之向里翻转,使拳眼朝下,拳心朝前,拳背朝后(图7)。
  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也一紧,同时吸气:紧后即一松,同时呼气。次数自定。
  此式初习不易掌握,练习起来也相当费力,指节与腕部肌筋有扯拽力感,但对于增强手指劲力、功力相当有效,望苦练之。
  
  八、耳拳式
  
  承接上式,下肢姿势不变。
  双拳握法不变,两臂缓缓向两耳部位上提,拳对耳位时即止,但不能紧贴两耳,应保持适宜距离。提臂之时两拳随之向外翻转,使拳眼朝前,拳心朝外拳背朝里(图8)。
  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也一紧,同时吸气紧后即一松,同时呼气。次数自定。
  
  九、山字式
  
  承接上式,下肢姿势保持不变。
  双拳握法不变,两拳缓缓离开耳部向身体两侧分开,两拳之位一直保持与耳部相同高度。大臂保持与肩同高,肘节缓缓伸开,感觉肌筋有相当拉扯感即可停止(图9)。
  开臂之时两拳随之向外翻转,使拳心朝前,拳眼朝里,拳背朝后。注意腕节一定要向后拗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练习效果。
  此式中大臂与肩同高,两小臂上起与头部之形很像“山”字,故名。
  用暗劲将拳一紧,全身随之也一紧,同时吸气:紧后即一松,同时呼气。次数自定。
  
  十、丹田式
  
  承接上式,下肢姿势有所变化,可以适度弯曲两膝。
  双拳握法不变,两拳缓缓向丹田位置收落,拳对下腹时即止,手部紧贴身体。落臂之时两拳随之向里翻转,使拳眼朝外,拳心朝前,拳背朝内(贴身)(图10)。
  用暗劲将拳一紧,丹田随之也一紧,同时吸气,使气直沉丹田:紧后即一松,同时呼气,呼气时丹田外舒。次数自定。
  久练本式,可使桩步有力、丹田充实、体能倍增、手劲惊人。
  
  十一、踮脚式
  
  此式是上式的进式,其余皆同,唯紧拳吸气时还要抬起脚跟,然后呼气舒松放下脚跟。次数自定(图11)。
  
  十二、收功式




传统武术内功之奥秘  


中华民族的武术发展历史,至少有二千七百年以上?早在公元前551年的春秋晚期,《孙子兵法》中便有了关于练兵的“兵机”?而在《汉书·艺文志》中,则载有兵技十三家,剑道三十八篇,手搏六篇?时至明代,戚继光的《拳经》中,已可考见的名家拳法,就有宗太宜的三十二势长拳,温家七十二行拳等?

  从人类的文明史来说,实用技击术的起源应该是比较早的?而稍具系统形式的武术门类,形成的则要相对晚些?由于历代封建王朝大都采取长期的“禁武”政策,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有关武术的著作和研究成果并不丰富,尤其是堪称系统,能进序列的文献典籍,更是鲜见?这就决定了传统武术的民间性及多样性?
  我国传统武术的成熟期是在明清之际,因受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融进了道家?佛家和儒家之学说?并以《周易》原理为指导,汲取了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经络学说和“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又形象地吸收了各种动物,如虎扑猴窜?兔脱鹰翻等攻击与防卫技巧?以形取意,形意结合;远取诸物,近取其身,创编并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拳种和武林门派?此后,又经各派武林志士的刻苦钻研和长期的实践与积累,使各派武术日臻完善?目前,已被国家正式承认的所谓“自成体系”的拳术,就多达129种?
  “谙熟百家,博采众长”,是每位习武者梦寐以求的理想?对于从事武术专业的人士来说,更是一条借鉴和发展的捷径?然而,面对这么多风格各异?技法又各不相同的门派及拳种,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夙愿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传统武术的核心是技击,强身健体仅是其附属品而已?从古至今,武林各门派无不是以其深厚的内功和巧妙莫测的技击术为号召力?因此,我们如果对武术内功和技击原理缺乏必要的正确了解,便会失去武术之真谛?
  
  一?传统武术的内功之奥秘:
  从武术内功方面来讲,其源头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神仙三大流派中的吐纳导引术,本是我国古代早期的神仙方术?西汉时期,当传统医学从神仙方术中解脱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济世学科时,便吸收了吐纳导引术中的呼吸生理和经脉气血的循行规律?并以《周易》天人思想为其基本原理,形成和完善了人体十二经脉体系?如隋代大业六年(公元610年),由太医博大巢元方奉敕编撰的《诸病源候论》,广泛采录隋代以前的吐纳导引术,不仅是我国古代现存的唯一病因证候学专著,而且书中不载药方,仅以吐纳导引为养生祛病之法,足以说明吐纳导引术与传统医学的密切关系?又如北魏时期菩提达摩所传的《易筋经》,虽然融入了释门的禅定之学,但其十二势之动作,无不是以吐纳导引为主?久练不仅可使气力凝坚,而且能够强筋壮骨,说明了吐纳导引术与传统武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以“气”质为本的阴阳五行学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区别于其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根本特征之一?因此,当我们在阐述武术内功之奥秘,揭示与古代吐纳导引术相关的经络学说之实质时,不能脱离对“气文化”的论述?须知,经络与气是不可分割的;气与武术内功的机理也是不可分离的?
  人类得以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依赖于对饮食物的摄取?《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明确指出:五谷入于胃,分糟粕?津液?宗气三路运行,以注于三焦?糟粕是不被消化吸收而从大肠排出的部分;津液是被吸收的部分,包括水?盐?糖?氨基酸等成分;而所谓的宗气,则是关系到呼吸功能的气,并含有“总合之气”的含义?
  饮食物经过胃的消化,化为营气和卫气循行运转于人体?营气的生理作用是泌其津液,注于脉,化为血,外营四末(即四肢末梢),内注五脏六腑,即我们现在所讲的血液循环?宗气行经心肺,可以出喉咙,行呼吸,说明水谷之气中含有呼吸的成分,或有推动呼吸的功能?实际上,营养物质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正是呼吸的主要调节因子?卫气在传统医学中被称为“宗气之悍气”,它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其运行路径与营气不同,强调了分肉皮肤之间?
  对于营气与卫气的区别,《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是这样阐述的:
  “帝曰:荣(营)卫之气,亦令人病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藏(脏),洒陈于六府(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环上下,贯五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盲膜(心脏与横膈膜之间的部位),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帝曰:善?选”
  我们从此篇论述及其它有关的论述中可以看到,饮食物中出于胃的气有清浊之分?营养部分的气为清气,其性精专,属阴,故能化生血液,称之为营气?营气由胃传化于脾,上归于肺?而上焦为肺脏所居,宗气之所聚?因此,饮食物中营养成分所化生的营气(血液)和呼吸中的氧气,在宗气(呼吸功能)的推动下运行于十二经脉之中,输布于全身?
  饮食物中所化生的浊气,因其性剽疾滑利,不循经脉运行而直达肌表,充实于皮毛分肉之间,故属阳,称之为卫气?但卫气与呼吸道吸入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不同,它虽然来源于饮食物,却不经过胃转化于脾,再由脾上归于肺的传输过程,而是直接由胃上口从胸中到颈肩部,按其特有的循行途径来运行?故此,《黄帝内经·灵枢·卫气篇》将卫气称之为“浮气”?由于卫气的特性表现为“宗气之悍气”,仍然受到呼吸功能的调控?
  那么,卫气走行的分肉之间,究竟是何处?皮肤乃是致密组织,卫气既可以循行其中,表明卫气的循行并不需要特定的间隙或管道?因此可以认为:卫气不仅运行于肌肉骨骼之间的间隙里,还可以运行于疏松结缔组织,以及什么都没有的潜在间隙之中?此外,分肉之间还可理解为皮肤与肌肉之间?因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包绕周身,而在人体的许多部位,皮肤以下没有肌肉,所以,只有皮肤以及皮肤与肌肉之间,才是卫气最根本的循行途径?
  传统武术内功的全部原理与内涵,均体现在对“卫气”的生理特性及其修炼之中?我们依据《黄帝内经》中的相关论述,以及本人的练功实践,归纳总结出卫气生理的三大特征?
  


  1.卫气的抗打功能和击打功能
  对我们一般人来讲,每个人体内都存在着卫气,只是比较薄弱罢了?如前所述,当食物入胃之后,饮食物中所化生的浊气(卫气),不经过胃转化于脾,再由脾上归于肺的传输过程,而是直接由胃上口从胸中到颈肩部,便分为主脉与支别,沿手足三阳经同时运行?
  卫气循行于两臂至指掌的支别,从颈肩部运行于手太阳小肠经,下行至手小指间的外侧?运行于手少阳三焦经的卫气,下行至小指间?运行于手阳明大肠经的卫气,下行至大拇指而入掌中(图1?图2)?由于运行于两臂至手掌指的卫气能量较弱,当其注入上肢末梢后,便已基本消散?
  

  卫气循行于背部至腿脚部的支脉,从颈肩部运行于足少阳胆经,下行至足小趾与次趾之间?运行于足阳明胃经的卫气,下行至脚掌底而入五趾之间?
  卫气循行的主脉为足太阳膀胱经?卫气由胃上口从胸到颈肩部之后,便循咽喉上行入眼,再由目内眦的睛明穴而出;循足太阳膀胱经和阳脉继续上行入脑,而后沿足太阳膀胱经入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再由阴蹻脉上行,回到眼中(图3?图5)?由于循行于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的卫气能量较弱,当注入下肢末梢时即已消散?而循行于足太阳膀胱经主脉的卫气,其能量则很强大?
卫气在白天运行的具体规律是:平旦(寅时3点-5点),阴尽。凡五脏六腑精气皆上走于目为睛,故阳气至目而张。目张则卫气由睛明穴并阳蹻脉上头入脑,然后循项下足太阳膀胱经循背下行,以至足小趾端的至阴穴。再入足心,出内踝下,行阴分(即阴踽脉所行之路线),复合于目,此为一周次(图5)。卫气在白天即按此路线循行,共计二十五周次。
  

  卫气在夜间运行的具体规律是:日人(酉时17点-19点),阳尽。卫气由足太阳膀胱经人于足少阴肾经,除大部分卫气停留在六腑之中,亦有小部分的卫气,按肾—心—肺—肝—脾—肾的运行顺序,周流于五脏(图6)。这便是卫气在夜间循行五脏阴分,周流二十五周次的大致情况。一昼一夜共运行于全身阴阳表里五十周次。
  

  我们从卫气在主脉的循行过程中可以看到,当卫气出于目内眦睛明穴时,与阳蹻脉并行而入脑。当卫气沿足太阳膀胱经下行至足小趾端至阴穴,又人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时,必须要通过阴蹻脉的连接,方能上行回到眼中。因此,我们这里有必要对阴蹁脉和阳蹻脉的循行路线及其生理特征,做一个介绍。
  蹻脉,属于奇经八脉中的奇脉之一,“蹻”有五音,即蹻、跷、皎、烦、脚,带有桥联阴阳之脉的含义。由于蹻脉分阴阳,故又有阴蹻脉和阳蹻脉区分。
  自《难经》以来的经书都认为,阴蹻脉为足少阴肾经之别络,它本身并无自己的脉气,而于取气于肾经。阴蹻脉起于肾经,是由照海穴分出的支脉。从足内踝上行,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属目内眦。阴蹻脉虽为肾经之别络,但在下肢以上部位的走行与肾经似无关系。循胸里,表明是走行于内;出于人迎,与目内眦相连。《黄帝内经》有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之说,而肾经的经脉与经别皆与目无关,这里似乎是一个补充。并在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和阳蹁脉相合,继续上行(图7)。
  阳蹻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别络,其本身无自己的脉气,而是取气于膀胱经。阳蹻脉是从膀胱经的申脉穴分出支脉,循足外踝上行人目,至风池穴(图8)。阳蹻脉虽为膀胱经之别络,但其循行方向与膀胱经相反,仅在目内眦与膀胱经和阴蹻脉交合后,与膀胱经并行人脑,至风池穴而止。
  在我国传统的十二经脉学说中,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互为表里。既然阴蹻脉为足少阴肾经之支脉,本身又没有自己的脉气,故卫气在白天运行的过程中,以阴蹻脉为桥联而上头入目内眦;夜晚则从足少阴肾经而人五脏六腑,是合乎人体生理机能的。我们这里特别需要探讨的是,阴蹻脉和阳蹻脉均在眼部的睛明穴会合,而这个穴位又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起始点。因此,阴蹻脉和阳蹻脉都与眼的生理机能有关,尤其是与睡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篇》有这样一段论述:“足太阳有通项入脑者,正属目本,名日眼系……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出,阴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嗔目,阴气盛则瞑目。”
  这段论述中提到了阴阳蹻脉的分别,即足太阳膀胱经在脑后项中有一分支,进入脑内,便有了阴蹻和阳蹻的别支。这两条支脉又在目内眦(经言目外眦)相交,阳入主人,而阴踽主出(类似于动脉主入——供血,静脉主出——血液回流),阳气盛则睁眼,阴气盛则闭眼。这是一个两端开放的环路,也是唯一明确说明在脑内走行的经脉。其睁眼与闭眼,明显地对应于醒觉和睡眠。当我们早晨醒来睁眼时,卫气出于目内眦。这一明确的描述,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迄今为止,我们对人体是如何控制睡眠和醒觉的问题,还不是很清楚。这种类似生物钟的控制机制,在现代医学中也没有一个满意的解释。也许《黄帝内经》中有关卫气运行规律的阐述,是解开睡眠之谜的核心要素。
  根据我本人的练功体验,足太阳膀胱经在脑后项的分支,实际是指阳蹻脉而言。当阳蹻脉运行的卫气至项后风池穴时即已入脑,沿脑右侧运行于两目之目外眦;而阴蹻脉运行的卫气入两目之目内眦后,沿着脑左侧运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阴阳环路。但这种阴阳环路的形成动力,是由醒觉后卫气从目内眦发动,沿足太阳膀胱经运行之际开始的。而这个阴阳环很像从颈部后进入脑底部的动脉血管环,依据卫气行于脉外的生理特性,脑底部卫气所运行的阴阳环路,是完全可以确立的(图9、lO)。
  

  我们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大脑中卫气所运行的阴阳环,其后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连,其前经阴蹻脉与足少阴肾经相连。其阴阳的盛衰虽然决定了睁眼与闭眼,睡眠与醒觉,但该环之阴阳,则取决于足太阳和足少阴一身之阴阳,而身之阴阳又顺应天地之阴阳。一日之昼夜的阴阳消长,一月之弦望的阴阳消长,一年之四季的阴阳消长,都影响着人的睡眠和醒觉。由此可见,人在白天的清醒状态和充沛的精力,以及夜晚的睡眠状态,都是由卫气决定的。这就涉及到了人体的精神活动和脑内静脉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生理机能。
  我们现代人都很清楚地知道,人的思维活动是通过大脑进行的。在现代生物学中,将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归属于神经系统,并且认为,神经系统是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调节机构,人体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种生活活动,能够与外界的环境相适应,主要是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人类的神经系统从总体来说,是由脑和脊髓所组成的中枢神经,及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外周神经所组成。脑和脊髓居于身体的中轴,在功能上有控制和调节整个机体活动的作用。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所组成,通常把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也有把间脑并入脑干的(图11)。脊髓容藏在椎管内,上端起自枕骨大孔,并与延髓相连续,它的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中央管三部分。脊髓的功能是完成上行和下行传导(即脑的感觉和肢体的活动要通过它及一些反射功能)。
  

  如果根据神经系统所支配的对象不同,又可将其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它们两者都有传人(感觉)纤维和传出(运动)纤维。躯体神经主要支配皮肤和运行系统(骨骼肌),管理皮肤的感觉和运动系统的运动和感觉,是我们研究传统武学的生理基础。而内脏神经,则是支配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由于内脏神经不受大脑的支配,独立地发挥其生理作用,这种作用又与思维意识无关,是自行产生的,因此,内脏神经又被称之为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而内脏神经及其所形成的人体内分泌系统,则是我们进行仙道学术研究的生理基础。
  我们仅以与传统武学密切相关的躯体神经而言,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故叫做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所发出的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因此又叫做周围神经系统。一般称脑所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脊髓所发出的神经,

其实,毛囊作为皮肤重要的感受器,还具有外部环境产生多种反应的生理功能。毛囊结构很像一个接受器,一端通过毛孔与外界相通,另一端缠绕着丰富的神经纤维和复杂的神经网络环路。在卫气能量的作用下,丰富的多糖及其它体液物质,使毛囊具有了感知极其微量的化学信号之能力,以及有保持信号,外理信号和传递信号的特殊功能。
  躯体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又叫先天性反射或简单反射。例如婴儿生下来就会吮奶,又如当人体重心失去平衡时,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进行自我调整,以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这些就属于非条件反射,乃人体生理之本能,即非意识性的神经传导功能。这种神经反射功能由大脑皮层下的小脑深部感觉冲动(称直觉意识)来完成,不通过大脑的意识思维过程,因此叫做先天性反射或简单反射。这种先天性的反射本能,是我们正确理解传统武术中“借力用力”、“四两拨千斤”等武术技巧的理论依据。而其具体的训练过程和实用技术,在我国的传统跤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所谓条件反射,又叫后天性反射或复杂反射。是指由皮肤感受器经脊神经,传导至大脑意识性深部,通过意识思维后而完成的神经反射过程。这种条件反射的特点是传导路径长,有传入和传出之区分,多要涉及到最高的神经中枢——大脑皮质;再由大脑皮质经脑干、脊髓、周围神经至效应器(骨骼肌)。人类除了具有先天性的神经反射功能,对具体信号发出无意识的反应之外,还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逻辑推理等思维意识产生反应,这就叫做后天性反射或复杂反射。传统武术所训练的神经反射功能为先天性的简单反射本能,也就是训练小脑的平衡能力和快速而敏捷的直觉反映过程。而这一切,又都离不开对卫气能量的运用和研修。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虽然还没有产生神经之概念,但实际上,则是运用经络学说,将神经与血管中流动的血液(营气),血管外运行的卫气,三者合一。现在我们已知,血管壁上分布着大量的神经纤维,神经对血管不仅进行着严格的调控,并通过血液的循环来传递意识元素(古称“神明”)。因此,血管壁的交感反射调节作用,类似于气的作用。而卫气(亦称经气)的作用则是区域性的、整体性的,使系列组织器官以及整体活动相互协调一致。故此,经脉与卫气的功能又有所不同,经脉重在营养,卫气重在调节。古典生理学从“气本论”的层次来把握人体的生命实质及规律,在现代生物学领域,仍有其不可代替的科学价值。
  前文我们已经谈过,卫气的循行直接由胃上口从胸中到颈肩部,然后分为主脉和支脉,沿手足三阳经同时运行。除《黄帝内经·灵枢》关于人体毛发(感受器)皆由六阳经所主的结论之外,手的三阳经都与人体的眼神经,耳神经和鼻神经相关(图14—图16)而足三阳经中的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也大致如此(图17、图18)。尤其是足太阳膀胱经,不仅是卫气循行的主脉,其昼行于阳分二十五周次和夜行于阴分二十五周次的规律,都需要阳蹻脉和阴蹻脉的桥联。而阳蹻脉入脑处的风池穴与小脑的神经功能有关,阴蹻脉入脑处的睛明穴与眼的神经功能有关。特别是脑底部动脉血管环所形成的卫气循行环路,不仅左右着人类睡眠与醒觉的生物钟节律,而且决定着人在白天的精神状态。此外,《难经·二十八难》指出:蹻脉之蹁者,捷也,如足之超越敏捷之意(滑寿注语)。由此可见,与传统武学密切相关的脑神经、眼神经、耳神经和鼻神经,以及身躯矫健敏捷程度的训练,都与卫气能量的研修有关。在我国古代的武林界,都将失去内功的习武者视之为废人,此乃至理名言,应引起现代武林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与深思。
  


  

  

  
  3、呼吸功能与卫气运行的关系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脏两部分所组成。呼吸道是指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入肺脏的通道。肺脏则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脏位于胸腔内,呈半圆锥形,左右各一。左肺分为二叶,右肺分为三叶。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两侧的肺叶内,在肺叶中形成树枝状分支,愈分愈细,最后形成呼吸性的细支气管和很小的肺泡管(图19)。
  

  明代张介宾《类经图翼》载: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其形四垂,附着于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以行诸藏(脏)之气,为藏(脏)之长,为心之盖。是经(指手太阴肺经)常多气少血,其合皮也,其荣毛也,开窍于鼻……华元化日:肺者生气之源,乃五藏(脏)之华盖,肺叶白莹,谓为华盖,以复诸藏(脏)。虚如蜂巢,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司清浊(指营卫)之运化,为人身之橐龠。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由于肺脏形似古代贵族马车上的华丽之车盖,下罩心脏,故有“华盖”之别称。又如《医道还元》所载:“金钟者,肺是也。肺属金,其形之悬于内,古日金钟。”在我国传统武学中,常将修炼武术内功的功法称之为“金钟罩”,此名即由此而生。
  对于人体呼吸机能的探讨,古人是从营气、卫气和宗气三个方面来阐述的。《灵枢·五味篇》载:“黄帝日:'营卫之行奈何?’伯高日:'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人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释文:黄帝问:“营卫之气在人体内是怎样运行的呢?”伯高回答说:“水谷(指饮食)人于胃,其精微成分就从胃中先分离出来,出行于上焦。需要慢慢消化而化生的营养成分,出于行中焦,以灌溉五脏。这样就'。别出两行营卫之道’。除营卫之外,还有抟(凝聚成团)而不行,积于胸中之大气者,出于肺,由喉咙而为呼吸之出入,故日气海。人之呼吸通天地之精气,但从总的情况来看,呼出的精气为三分,吸入的精气只一分,惟其出多入少。故此若半日不食,则气衰;一日不食,则气少矣。”
  我们从这段阐述中可以看出,传统医学把胃的功能描述为水谷之海,明确指出五脏六腑之气皆来源于胃,不仅阐明了人体内气之来源,对饮食所化生之气,也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饮食入于胃后,首先由胃上口化生而出的是卫气。饮食中的营养物质经小肠吸收后,生化而成血液,即营气。剩下来的饮食物就是所谓营卫气行走后的糟粕,沿肠道逐次下传排出。我们这里所要关注的是“大气”,即“宗气”。宗气也是由饮食精微所化生,可以在胸中气海积聚,而不运行全身。其出于肺,循咽喉,与营卫之气循咽喉有相似之处。但其“呼则出,吸则入”,表明此气为呼吸之气。这就是说,古人将人体的呼吸功能,归纳为饮食精微所化生的宗气。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血液中必须维持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才能保持正常的呼吸幅度和频率。如果二氧化碳浓度偏低,呼吸则会慢而浅。现在我们已知,二氧化碳确实来源于从胃肠中吸收的营养物质之气化,人如果停止进食的时间较长,必然会影响到二氧化碳的来源,进而影响到呼吸。这似乎可以理解所谓“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的问题。笔者在仙道修炼过程中,曾尝试过辟谷实践。当辟谷至第五天时,便已感到胸部气短,说话时语音失调。由此可悟,古人虽然不可能知道二氧化碳为何气,但所谓的“宗气”,亦有综合之气之,意,应该含有二氧化碳的成分。

  按《黄帝内经》的理论,天地之气与水谷之精气相同,没有严格的区分。呼吸中的精气,三分之一源于天地之气,三分之二来源于水谷之气。故一呼吸,出多人少,需要从水谷中得到补充。但由于其比例相差甚多,吸人二氧化碳的浓度近乎于零,而呼出之气中的二氧化碳则高达5%,并伴随有卫气和先天元气等人体生命之气的流失。因此,在我国的传统武学中,便产生了以睡姿为练功形式的“锁鼻胎息术”,运用卫气主宰人体睡眠的生理机能,力图使生命能量不外泄,或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黄帝内经》早已阐明,经脉气血的流动是由呼吸推动的,而不是心脏。因此,脉动的本身应该代表呼吸。脉动慢,则呼吸慢而深;脉动快,则呼吸快而浅。呼吸的深度与气进入内脏的深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在研修传统武学时,应该把气与血分解开来,营血确实由心脏来推动,而卫气则是由呼吸来推动。

  呼吸既然是推动卫气(经气)运行的原动力,因此呼吸的过程,总是与经脉循行紧密相关。传统医学对针刺效应的研究和对经脉实质的探索,都离不开呼吸运动;刺激任何穴位的效应,都与呼吸的改变相关联,常表现为呼吸的深缓。在我国传统的修炼学中,也总是强调调息的重要性,不是要求呼吸的缓慢,均匀和细长,就是要求吸长呼短或吸短呼长,以示补泄不同,阴阳有别。最典型的例子当属“大字气诀”,完全是按六个字的不同发音来体现不同的呼吸形式。即使不进行专门的呼吸训练,当练到一定程度时,自然也会有明显的呼吸改变。其中呼吸顿断的现象不仅见于古典文献记载,现代不少的练功者也深有此感,这与专门训练调息所追求的胎息境界,亦有殊途同归之妙。

  由于卫气的特性表现为宗气之悍气,故武术内功中对卫气能量的激发,都是从呼吸的训练人手。我们综合古今武林各门派的训练方法来看,均不外乎以下三种方式。

  其一:沿袭古老的吐纳导引术,采用缓慢而深长的呼吸,并配合动作和意念活动来进行循经导引。如张三丰所传的“太极十三式”,便是此法之实例。这种激发卫气能量的修炼形式古老而陈旧,需要经过长期的修炼过程方可奏效。

  其二:采用自然平稳的呼吸和意念诱导,以固定不动的站立方式(亦称“桩功”),来激发卫气能量的流动和强盛,以顺应卫气在人体运行二十五周次的自然节律。我们从传统医学中可知,一般人的卫气能量弱而散,其经脉循行的走向,都是从阴经而出,从阳经而回。习武者与其相反,则是从手足三阳经而出,沿手足三阴经而回。卫气能量在手足三阳三阴经的运行中,阳经的运行总是呈现出离心性的运动;而阴经的运行总是呈现出向心性的运动。这样就使人体具备了阴阳两种力,武林界称之为“争力”。站桩功的修炼方式不仅可以诱发卫气能量的强盛,最重要的就是为了获得并掌握这种争力。这种力可以有效地增强自身重心的平衡性,对外又能产生强大的崩弹力。但这种修炼方式枯燥乏味,短期内难以掌握,况且久站必伤筋骨,容易加速人体生理机能的衰老,应配合睡功修炼调养之。

  其三:运用经脉和体腔吸开呼合的生理机能,以及卫气为宗气之悍气的气质特性;采用猛烈急速、快慢相间的呼吸频率和动作的导引,迅速激发卫气能量的运行与强盛。这种修炼方式快捷易成,功效宏大,能够在短期内促使卫气能量到达四肢末梢(手指和脚趾),并充盈于全身气街之中。再配合站桩功的修持,即能较快地获得争力并掌握之。尤其是在练功过程中而形成的“抢气”功能,更加适应实战搏击中呼吸换气的需要。故此,侠门武学的内功修炼,便以此种修炼的方式为主。

  为了便于较全面地理解卫气能量在传统武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功能,特绘制出《人体卫气循行和气街分布总图》,以利参悟。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总图中加入了督任二脉。我们应该知道,传统医学中所谓的十二经脉系统,实质上是血管的分布与卫气运行的主要通道。而督任蹻三脉则几乎与血管无关,督任二脉下也没有可见的血管相伴行。因此,督任二脉是非血管的经脉。由于督脉素有“阳经之海”,任脉有“阴经之海”的称誉,故督任二脉在传统武术内功中,则体现为卫气积聚和调节流通的重要渠道。

  卫气能量与呼吸功能的关系并非是仅仅如此,由于肺主皮毛,卫气行一身之表,又统摄三焦,毛孔的开阖便与肺的呼吸和卫气能量直接地联系起来。又由于人身体表存在着一层约30厘米厚的生物气场,故通过毛孔呼吸和卫气能量的相互作用,经过长期的修持,便可使生物气场的分子密度产生变化,使之凝聚成坚韧的外壳。这即是传统武学中护体功的上乘境界,真正的“金钟罩体”之功。





少林太祖拳刚猛连环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咏春“定拳”与“定脚”训练
戳脚——文趟子拳的技击腿法及腿功训练----张 翔  赵雅和  魏冬梅
武术腿法基本功怎么练 如何练出正宗腿法
沧州武术八大门派素描
少林武功练习的四个阶段
八门炮拳·九环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