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术集萃【59】
咏春拳(小念头)抹手与弹手的实战运用
咏春拳抹手与弹手在小念头中属振荡性手法,其运动方式是以整个手臂弹荡发力为核心,运用肩部支点与沉肘之力进行弹抹。抹手与弹手在小念头练习中一上一下为复合式,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大小臂之间的协调性与肩部脚底间支点力量的传递性,使桩马身体形成发力的整体性,在运动过程中使其形成弹性爆发之力。抹手在运用中属防御反击手法,而弹手则是防御攻击性手法,两种手法虽然不能作为一种专项攻击手法,但却是临危救护的有效转变手法,抹手是在实际运用中下抹桥手来不及防御的手法,而弹手的实际运用主要体现于弹开桥上与侧后方攻击的同时给予有力的一击,抹手通常与弧手、日字拳、正掌、弹手拳组合运用,弹手在运用中则与日字拳、摊手、封手组合运用效果最佳。抹手与弹手在咏春拳中是指运用臂膀整体弹荡之力破坏对方的攻击目标。
弹手形成:全身放松自然平行站立(图1),双手同时收拳于腋,下双腿同时下蹲(图2),两脚先以脚跟为轴同时外分(图3),随即再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同时外分形成等边三角形的二字钳羊马(图4),在咏春二字钳羊马的基础上双手变掌,掌心向下向前窒出(图5),当双臂伸直时抹后下抹至与小腹同高(图6),随下抹之势向上弹起形成弹手(图7),弹手成拳回收于腋下,整个弹手动作完成(图8)。在小念头拳套中这些动作则是以整套练习为主,而在抹手与弹手单项练习中则以窒手抹手作为弹手的复合式。
抹手中易犯错误:抹手时重心下压形成重心起伏失控,导致整体变形,下抹弹性力量减弱(图9),抹手过低下盘变形,导致肩部下抹时弹性力量支点的结构与力点失衡(图10),抹手时肘部弯曲,导致力量下压形成死性力量(图11),正确的抹手手臂在动向中直向下抹,抹出的手低不过腹高不过胸,整体重心平稳桩马关节支点不散,如弹簧一般向下抹出。
抹手辅助训练:在立式两根树木,或杆子上拴一皮条。面对皮条站立,由上向下做抹手练习,抹手力点放于整个小臂。
弹手中易犯错误:弹手时重心起伏形成上抬之力,导致弹荡力量的减弱(图12),弹手过高有意上挑,导致臂部弹荡支点的结构与力点失衡(图13),弹手时肘部弯曲,导致力量上格而无法产生弹荡之力(图14)。正确的弹手手臂在动向中直向弹击,弹出的手高不过眉,整体重心平稳桩马关节支点不散,弹簧一般。
弹手辅助训练:面对平衡木站立,高不过肩,做向上弹荡练习,弹荡力点放于小臂。
抹手实战运用:
1、抹手日字拳
抹手在实战中往往用于防守后的反击,在真实的搏击中,对于不同位置对手的攻击抹手则是防御救护转变的唯一手法,抹手在运用时以腰马转动为轴心,与其它手法进行配合性攻击。当我以拳法主动直击对方时,对方侧步,同时以拳反击我头部,此时我的手臂则在上方,在这种情况中很多人选择了向内格挡或下压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作为一个长期训练的咏春拳手,则会在转马的同时运用抹手进行防御,在化解对方攻势的同时抹手变为弧手转化其小臂,同时左手日字拳击其面部下额(图15-18)。运用要点:抹手时以腰马转动卸力,手马合一,进马催力,封打同时。
2、抹手窒击
当有人抓拉你两肩时,人出于保护自己的正常本能,两手去抓对方的手臂,这样做决无效果可言,无法解脱即浪费了时间,又不能给对方造成威胁,而此时正是抹手发挥的最佳时机,我左转腰马以右抹手向下抹其双臂,同时腰马回转抹手变为窒手攻其眼部,一击重与不重抹手在次回抹的同时进马右手日字拳击其面部(图19-22)。运用要点:腰马转动瞬间发力,进马封打冲拳做到步到拳到。
3、抹手锁颈
对于抓我衣领的对手,我腰胯左转同时右手下抹,腰马右转抹手变为弧手由下向上搂锁其颈部(图23-27)。运用要点:抹手转动以腰胯为轴心,锁颈时左手同时推其右手,后肩防其转身。
弹手实战运用:
弹手在实战中往往用于弹荡后的反击,在真实的搏击中,对于不同位置对手的攻击弹手则是防御救护转变的唯一手法,弹手在运用时腰马转动与其它手法的配合攻击,能够达到最佳的打击效果。对于由侧方直击过来的拳,我的手臂则在下边,很多人选择了向外格挡来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作为一个长期训练的咏春拳手在转身的同时不是格挡,而是运用弹手在转身一瞬间打击对方。试想:对于由侧后方攻击你的对手如果先去格挡再去打击,远不如在转身的同时直接攻击对方要节省时间,更有效果。相对而言,在你转身格挡的瞬间对方不会给你喘息的机会。换言之,如果在我转身的同时运用弹荡之力不是格挡来打击对方,则会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威胁。
1、转身弹打连环拳
当不止一人向我发起攻击时,我以迎击方式前脚踢击其前方对手,另一方由身后侧欲用拳击我头部时,我向后转身的同时弹手迎击其来拳,一击重与不重迅速进马连环日字拳或正掌给予重击(图28-33)。运用要点:转马时以脚跟为轴心,转动要快、跟马要紧,弹荡打击与转马同步完成。
2、弹手迎击封打
当与对方近距离站立时,对方突然用拳直击我头面部,此时距其最近的地方就是我的手臂,腰马右转以右弹手攻其面部,同时进马将右弹手变为摊手摊其手臂,左手封其右臂,右手正掌攻其下额(图34-36)。运用要点:弹手时做到不招不架,弹荡向前,根据与对方的距离可配合进马与转马加大打击力度。
3、弹打破抓
当对方双手抓我肩部时,我以双弹手向上弹击其手臂,同时肘部内合双手由外侧上托其双臂,起脚攻其小腹或裆部(图37-40)。运用要点:弹荡同时,抓踢同步。
少林五马破朝枪
枪属于武术长器械之一,俗称“百兵之王”,拳谚云:“年刀,月棍,天天练的枪。”我们从历史的传承来看,历代的武术家、军事家对枪都非常重视和尊敬。在冷兵器时代,枪无论在单打独斗还是军队作战中都占据了首要的位置。而在今天,枪在武术器械中同样也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因此,对于枪之传承,要求也较高,一般要求在拳、棍、刀,甚至于剑的基础上再传授。本套路对枪的规格要求是:在一根长杆上(以硬木及白腊杆较多)安装有金属制成的菱形枪尖,本套路使用的枪,高度略高于本人直立直臂时到指尖的上下距离,枪杆中点以下的直径约为2.30厘米。枪的主要技法以拦、拿、扎为根本。其中拦、拿动作是拨挡、管粘的防守技法,讲究“圈劲”、“圈法”;扎枪动作是攻击的主要方法,要求“扎出似箭,收回似线。”用法全在“枪扎一条线”。扎枪又以中平枪使用最多,武谚云:“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防。”
此套“少林五马破朝枪”枪法由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大将粟裕的故乡)一民间拳师传给尊师尹长松,同时,尊师与此拳师是以套路互换而学得此枪法。听尊师所言,会同拳师自称此枪法为岳家枪法,但是否托名,由于会同拳师现已无从寻找,而且时间久远,无从考证。尊师于1989年传授“少林五步型扎枪”枪法给我,经我练习近六年后,于1995年传授给我此套“少林五马破朝枪法”。据师所言,枪之奥秘全在圈法,而圈法的使用,前把主要起支撑及方向作用,后把才起决定作用。同时要求“枪不离把,把不离带(腰)”。也就是说,枪之“把位”非常重要,而“把”又要与身体协调配合,尤其与腰(带也)的配合更为重要。整个套路要求姿势舒展优美,大开大合。此套枪法根据我十多年的练习经验总结,这套枪法具有名显的少林枪法的特点,枪中带棍,棍中夹枪,演练起来,扎打结合,枪棍合一。整套枪法,收则细如丝,放则奔如海,枪法细腻,棍法粗犷。
分解动作说明:
起式(并步持枪):身体直立,面向前方。左手握住枪之中节,右手贴于身侧,目视前方,面带微笑(见图1)。
1.虚步立枪:接上式,右脚向右侧撤一步,同时向左转身,右脚屈膝下蹲,左脚虚点地成左虚步,同时,左手略向下梭把,右手掌由下向外向内画弧,立掌于左肘侧,目视左侧前方(见图2)。
2.中平枪——上右虚步拦拿枪,右弓步扎枪:接上式,重心前移,右脚上步,左脚屈膝成右虚步,同时右手接枪之中节,左手向下梭把至枪根处,两手合力向外拦枪(见图3);紧接上动,两手由外向内画弧成“拿”枪势,左手贴于左腰侧,右手心斜向下,手指扣枪,成斜拿式,目视前方略向下(见图4);上动不停,重心前移,右脚上步成右弓步,同时合双手之力,向前方用力扎枪(见图5)。由图3至图5,即是“拦拿扎”枪法,也就是俗称的中平枪法。此处为“右虚步中平枪”。
3.左虚步挑棍:紧接上式,上左脚虚点地成左虚步,同时,枪身向左身侧后梭把,回收后,左手由下向上挑枪的根节,成左虚步挑棍式(见图6)。
4.开门纳客——马步侧立枪:接上式,左脚撤回左身侧开成马步,同时左手持枪的中节,枪根着地,立于左身侧,右掌立掌于左胸前,掌心向左侧,目视前方(见图7),古名“开门纳客”。
5.中平枪——上左虚步拦拿枪,左弓步扎枪:紧接上式,左脚向右脚前方上步,右腿屈膝,左掌虚点地成左虚步,同时右手接枪之根节,两手同时由下向右侧,向上翻腕成“拦”枪势(见图8);上动不停,重心前移,左脚踏实成马步,同时两手由上向下向内成“拿”枪势(见图9);上动不停,左脚提起略上一脚,同时左手梭把,右手向前冲出成左弓步扎枪势(见图10)。
6.上仆步压棍:上式不停,枪身后拉,右脚向左脚前迈出成右盖步(见图11);上动不停,左脚上前一步,重心下降成左仆步,同时,双手抡枪由上向下压棍,两手成交叉式,目视所压棍身之前端(见图12)。
7.提膝上右弓步挑枪:接上式,重心提起前移,左脚掌向左侧略外撇,右脚提膝脚尖朝下成左独立势,同时双手滑把,左手提枪在左侧头上方,右手握枪把在右腿前,略出右膝成提枪式,目视前下方(见图13);上势不停,重心前移下落成右弓步,同时枪由下向上向前成挑枪势并扎出(见图14)。
8.上左盖步拦枪:接上式,左脚向右脚斜前方迈出成左盖步,同时枪尖由右前向上向左抡枪回头,左手接枪之中节,两手同时外翻成拦枪势,目视拦枪尖之前下方(见图15)。
9.上右弓步扎枪:紧接上式,继续左转身,右脚提起,双手成“拿”枪势,右脚向左侧前方迈出成右弓步,同时,双手水平持枪向前扎出成右弓步扎枪势(见图16)。
10.转身中平枪——上左倒弓步拦拿枪,右弓步扎枪:接上式,重心前移,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向右转身变成左倒弓步,同时枪身由前向上向右身后画弧抡枪,两手滑把,最后左手持枪根,右手持枪之中节成“拦”枪势(见图17);紧接上动,枪身下压内扣成“拿”枪势(见图18);上动不停,双手持枪,右脚向前迈出一脚成右弓步“扎”枪势(见图19)。
11.转身后冲棍:紧接上式,身体向右转,右脚后撤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双手滑把,枪身向右侧身后冲出成后冲棍势(见图20)。
12.怀中抱子——歇步抱枪:接上式,左脚提起向右脚前斜上方迈出,右脚屈膝下蹲成歇步,双手由右侧向上向左上向下成抡枪压棍势,双手交叉于膝上方,成抱枪势(见图21)。古名称“怀中抱子”。
13.提膝上右弓步挑枪:重心上提,右脚提膝脚尖朝下成左独立势,同时双手滑把,左手提枪在左侧头上方,右手握枪把在右腿前,略出右膝成提枪式,目视前下方(见图22);上势不停,重心前移下落成右弓步,同时枪由下向上向前成挑枪势并扎出(见图23)。
14.转身左仆步压枪:接上式,身体向左转,重心下降成左仆步,同时右手略前滑把,枪身调头抡枪下压,成左仆步压枪势,眼视左侧压枪前方(见图24)。
15.左提膝拦枪:接上式,重心上提,左腿提起成右独立势,右手滑把至枪根,左手松把后握枪之中节成提膝拦枪势,目视拦枪前下方(见图25)。
16.左弓步扎枪:紧接上式,双手向下向内扣“拿”,左脚向左侧下落成左弓步,同时双手向前扎枪,成左弓步扎枪势(见图26)。
17.右虚步压枪:接上式,重心前移,右脚提膝上步,右脚虚点地成右虚步,同时枪把滑把后拉,枪根由后向上向前压下,成右虚步压枪势,左手手心向上斜扣枪,右手手心向下斜扣枪,目视所压之枪前方(见图27)。
18.左虚步压枪:紧接上式,右脚落地踏实,左脚提膝上步成左虚步,双手略向后滑把,枪尖由后向上向前压下,成左虚步压枪势,目视所压之枪前方(见图28)。
19.胸花:紧接上式,身体右转,同时双手持枪逆时针在胸前旋转一圈,同棍术的胸前花,演示时背对观众,目视两手前(见图29)。
20.右转身左虚步高架枪:紧接上式,随着枪的逆时针旋转,身体继续右转,左脚上步成虚步,重心较高,右手持枪于耳侧,左手持枪中节,双手外拦成左虚步高架枪势(见图30)。
21.中平枪——左弓步拦拿扎枪:左脚踏实成马步,同时双手内扣成马步“拿”枪(见图31);上动不停,左脚略上一脚,重心前移,双手扎出成左弓步扎枪,目视前方(见图32)。
22.退左盖步拦枪:接上式,重心后移至右脚,左脚回收一步盖在右脚前成左盖步,同时右手抽把外翻,左手滑至枪之中节,两手外翻成拦枪势,目视所拦之枪前下方(见图33)。
23.上右弓步扎枪:紧接上式,右脚提膝向前迈出,同时双手内扣枪成“拿”枪势,上动不停,右脚下落并踏实成右弓步,两手持枪向前扎出(见图34)。
24.换把左提膝架枪:右手持枪根后拉收回,同时左脚提膝,双手由下前头前上方推出成架枪势,目视前下方(见图35)。
25.仆步下压枪:重心下落,左脚屈膝下蹲,右脚伸直成左仆步,同时双手持枪下压,要求枪身平铺于地,目视枪尖(见图36)。
26.上左弓步刺枪:紧接上式,重心提起,左脚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双手持枪用力扎出,目视所扎之枪前方(见图37)。
27.上马步压棍:接上式,右手抽回枪身,同时右脚上步向左转身成马步,右手抽回之枪身由右后向上向前下压出,成马步压棍势,目视所压棍之前下方(见图38、附38正面图),演示时为背面。
28.调头转身扎枪:接上式,左手松把,右手持枪顺时针旋转,旋转至枪尖朝前下时,左手接把(见图39),同时右转身并右脚后撤成右弓步,同时双手持枪扎出(见图40)。此式要求枪身调头和右后转身协调一致,转身右脚落地时枪用力扎出。
29.老将盘营——左歇步压枪,换把倒弓步拦枪,左歇步压枪:此式古称“老将盘营”,由三个动作组成。首先,接上式,左脚提膝向右脚前上盖步,右脚屈膝下蹲成歇步,同时枪身由右前向左后顺时针画弧压下,成左歇步压枪势(见图41);紧接上动,重心提起后,右脚上步屈膝成右弓步,左手松把后持枪之前节,右手持枪之后端,身形左转成右倒弓步,双手向外略开成拦枪势(见图42);上动不停,左脚向右脚前上盖步,右脚屈膝下蹲成左歇步,同时枪根由右后向上向左侧前方下压成左歇步压枪势(见图43)。
30.提膝右弓步挑枪:接上式,重心上提,右脚屈膝向前顶出,同时左手松把后握枪之中节,然后左手向枪根滑把,右手向枪之中节滑把(见图44);上动不停,重心前移,右脚下落屈膝成右弓步,双手持枪由下向前挑枪并扎出,目视前方(见图45)。
31.左转身左仆步压枪:接上式,身体左转,枪尖调头,由右前向左身后压出,重心较高,成左仆步压枪势(见图46)。
32.背枪——右弓步背枪,换手左弓步背枪:此式分为两个背枪动作。接上式,左手松把后接枪身前端,同时右转身,左手直臂后撩枪成背枪势,右手立掌向前推出,略高过眉,目视前上方(见图47);紧接上动,右掌接枪把后,单手持枪抡臂后撩,同时左脚提膝上前一步成左弓步,右手背枪,同时左手立掌向前推出,略齐眉,目视前上方(见图48)。
33.右仆步抡压枪:接上式,右脚提膝,同时右手单臂顺时针抡枪一圈后,左手接枪根,右脚向右侧伸出,下落成右仆步,同时双手用力向下压枪,成右仆步抡压枪势(见图49)。
34.上左弓步扎枪:接上式,重心上提,左脚提膝上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双手用力向前扎出成扎枪势(见图50)。
35.横扫千军——转身360度提膝横扫枪:此式古名“横扫千军”。接上式,身体右转,双手在胸前交叉,枪身立圆逆时针画弧成水平,枪尖摆在左身侧;上动不停,右脚后撤一步,左脚提膝,脚尖朝下成独立势,右手持枪中节水平扫枪至右侧身后,枪尖在外,枪身贴于身体后背,左手掌向左外侧推出,目视前方(见图51、51附正面图)。
36.夜叉探海——换左提膝下扎枪:接上式,右手持枪平抡向左转,左脚落地踏实,右手持棍继续平抡,略偏向前(见图52);上动不停,右脚向前迈出一步,左脚提膝,左脚掌贴于右膝内侧成独立势,同时左手持枪之中节向左侧上方拉开,右掌向前下推出,掌出枪尖,成提膝欲下扎势(见图53),古名称“夜叉探海”。
37.左弓步扎枪:接上式,重心前移,左脚向前落下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滑把,右手持枪根,双手用力向前扎出,目视枪尖前方(见图54)。
38.右虚步压枪:接上式,重心前移,右脚上步虚点地成右虚步,同时双手滑把后缩,双手持枪由右后向上向前压枪,成右虚步压枪势,目视所压之枪前下方(见图55)。
39.左虚步压枪:紧接上式,右脚踏实,脚尖略外撇,左脚上步虚点地成左虚步,左手持枪之中节,双手抡枪由左后向上向前压出,枪尖朝前,目视所压之枪前下方,成左虚步压枪势(见图56)。
40.青龙入水——左上插步右下扎枪:紧接上式,身体左转,右脚上前一步,左手松把后握枪根(见图57);上动不停,左脚向前插出,成上插步,同时右手滑把,双手用力向右身侧下方扎出,成下扎枪势,目视所扎之枪前方(见图58)。此式古称“青龙入水“。
41.左转身右仆步压枪:接上式,身体左转,右脚提起,然后前插成右仆步,同时双手持枪由后向前抡枪压出,成右仆步压枪势,目视所压之枪前端(见图59)。
42.左提膝架枪:接上式,重心提起并前移,左脚提膝,脚掌向内贴于右膝侧,双手持枪上架,成左提膝架枪势,目视所架之枪前方(见图60)。
43.朝天一柱香——左提膝立枪:紧接上式,左脚略向后半步落下,同时右脚再后撤半步,左脚再提膝成独立势。同时左手接枪之中节,右手松把,左手抡枪,使枪垂直于地面,枪尖前天,枪根朝地。同时右手变掌立于胸前,略靠左侧,目平视前方(见图61)。
收式(并步持枪):接上式,身体右转,左脚落地踏实,脚尖朝前,同时左手持枪贴于左身侧,枪根落地;然后右脚向左脚靠拢成并步直立,右掌自然贴于右腿侧,手心朝内。目平视前方(见图62)。
 
大成拳秘传绝技——虎法
作者:王建民
大成拳中有“龙法”、“虎法”两种拳法修炼,王芗斋宗师曾在《意拳正轨》中独立两章以叙之。然其具体练法、应用却鲜见文端。其原因有二:一因“龙虎”二法,是大成拳中集“精神、身法、步法、打法”为一体的独特修炼法门,如与各种操拳、腿法融会贯通,则会威力倍增,实为拳法中的重中之重。学者若与师父机缘浅薄则难窥奇妙。第二,“龙虎”二法是在无任何附加条件下与人极限对搏,其打法极为阴险毒辣,往往令人非死即残。
在此文发表之前,我众师兄弟们有此顾虑。但恩师王建民先生则笑曰:“大成拳为中华民族之宝贵文化遗产,如有人学得,有所成就,并发扬光大造福民众,此为我等所造功德,不应自秘不宣。”由此可见恩师之坦荡胸怀,令人深为敬佩。望得此文之学者,应珍视之,日后勤加修炼,以不辜负前辈之良苦用心。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中曾这样描述:“龙虎二法,操无定势,势犹虎贲三千,气若龙飞万里,劲断意不断,意断神连。”并将龙虎二法贯穿于各篇文章之中。因大成拳做拳时,不但精神上如虎如龙,其身法、打法也颇似神兽龙虎,故而名之。文中“虎法”所操练、演示者为笔者师兄刘晋先生,因其自由体弱多病,为健其体魄,父母令其到师父处习拳。其练功极为刻苦,常常一站就是半天,数年后,身体不但健壮,还练就了深厚的功力,因其自幼专习大成拳,故功极为精纯,有他演示的“虎法”,会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学习。
“虎法”的练习,首先应从站桩开始。其桩法为“大步抓球桩”。先以丁八步站好,左脚向前跨出四足远,脚跟虚起,站稳。重心为前三后七,右腿下蹲,需量力而行。双手成虎爪状,左手抬起至肩部上方,右手略低于左手,置于胸前。头部、前手、前足在一垂直线上,谓之三尖想照。双手指掌稍加用力,腕部以下,不可用丝毫拙力,尽量放松。精神要做到“神犹雾豹,力若犀行”。其心法意念为:自身站立于至胸的水中,双手各抓一木球,水势不定,我则手抓木球,控制住水势,保持自身平衡。功力有一定基础后,可逐渐加强意念,木球改为石球、铁球。日久功深,可改用强级技击意念;即假设自身为参天巨人,站立于波涛汹涌的汪洋之中,时有如渊之旋涡盘旋于周身,时有滔天巨浪迎面扑来,我则手抓两个巨大之球,运用劈、搂、搬、撤、撑、沉、打、分、拧等手发劲力化解之。亦可意念自身为巨力雄伟汉,胯下夹一威猛的斑斓猛虎,巨虎翻腾抓挠,我则前手抓虎头,后手抓虎背,双股夹虎腰,劲力控制住猛虎,防其逃脱。这强级意念,于功力增长极快,但要注意养练结合,不可长时间运用,以练功后不觉身体虚力疲为度,通过此种桩法、心法训练,自会练出威猛、逼人之气势、浑厚雄壮之功力及超强的手指抓力,为日后实作打下坚实基础。
站桩日久,需将从桩功定势中的所得劲力,通过试力动作导引,以达活用。所以再习“按球试力”,其动作为,以左式抓球姿势站好,左手缓缓下按至腰部,同时右手缓缓上提至肩部,身体此时亦应上拔,然后左手缓缓上抬至肩部,右手缓缓下按至腰部,身体同时亦下沉。意念心法为:站立于水中,双手各抓一木球,上下翻腾推波助澜,细察体内劲力的变化以与外界意念相对应,这样才会训练出身体中之内劲与外界变化有感即应、应机而发的高深境界。其形如猛虎一般,翻腾抓挠,双爪排山,头顶爪抓,鼓荡周身,此即为定步抓球试力。
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曾定为六式:“虎法亦有六,曰:猛虎出林、怒虎惊啸、猛虎搜山、饿虎剖食、猛虎摇头、猛虎跳涧”。下面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式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式:饿虎剖食 对方以左戒备式对我,我则以左手抓球桩应之。对方以右拳击我面门,我则用左手下按来拳,同时右手由下而上猛力抓向其咽喉,死死抠住,同时右腿提膝,顶其裆部。要点:进身要快猛,右手抠住咽喉后,劲力仍需向上,令对方身体后仰,顶膝时,右爪在向后用力撕拉,以配合腿法上顶之威力。
第二式:猛虎跳涧 对方以左戒备式对我,我则以左式抓球桩应之,在对方欲以左拳击我面门,我则趁对方欲进未进时,好、快速进身,左手按住其右手,防其连击,以右爪抓住其面门,食指中指抠向其双眼,对方疼痛欲绝,急抬腿后退,我同时亦进步,抬腿猛蹬其裆部。
要点:进步抠眼,一定要在对方欲进未进时,把握住时机,过晚会被对方击中,过早对方会得以逃脱。对方后退过远,我则配合垫步,跟踪踢击其裆部。
第三式:猛虎摇头 对方以左戒备式对我,我则以左式抓球桩应之,对方上步进身,全力以右拳击我面门,我则左足向左迈半步,躲过来拳,同时身体向右扭转,抬起右手,以肘部猛力击其后脑,右腿随后提膝顶击其肋部,对方负痛,急欲低头转身逃跑,我之左手趁势下劈其颈部或太阳穴。
要点:左足向左迈步要恰到好处,即躲过来拳,又踏入对方死门,要以肘部或小臂击打后脑在先,顶膝在后,即打击了对方,又护住自身的裆部,如打击不倒对方,其欲逃脱,我则连续击打。
此三式为虎法中极具代表性的几式,前两式均为直进、直攻、硬打硬要,是大成拳中“上打咽喉、下打阴、突破中土、无遮拦”之拳谚的具体体现,而第三式,则有了步法环绕、身体扭转之巧妙变化。其中奥妙,需学者细心体察,慢慢领悟。
内家发力
作者 意为拳之魂
真正打惯了实搏的人,反而极力避免不必要的切磋,因为如果水平相近,一旦动手,精神激荡,杀机一起,很难控制,谁也不能保证对方不突出杀招,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实搏只能从实搏中去体会,没法教、也没法训练,蛇形或太极拳的斜飞,在切磋的时候,可以用肩撞,身*等法把对方发出去,证明自己的步法、身法、贴身发力比对手要高;但如果是实搏,就可以有拆骨剪手,肘打,撩阴,戳眼,刺喉等用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同门练习,常因互不相伤,故虚缓而发,虽能习得听之一、二,然日时以久,引以成习,临敌应变之际,竟多不能致用。真能致用之招,皆只一下,如此一下,当不知所用而用,不期然而然
内家一急应,其周身瞬如刚铁撞人,如虎扑羊或虎狮王扑倒鬣狗刹那颈椎折断,刹那扑踩在地上。接手便使对方失重;在对方身形不稳时迅速进招,落掌点要入任通督,也就是从胸前的任脉打入,对准后背的督脉,轻轻将对方抛出数步之外了。打人如拍球,要体其意。眼神须活,但看注敌身中心重心一线。手上的劲碰到哪就往哪扎进去。
就是用那个“慢慢”伸出去的手打。手还是那么慢。想象用手拿着一个特重的水泥块慢慢的伸出去。虽然慢的象伸懒腰一样,但是碰上对方的脸只要你不收劲,信手一挥,对方就会立扑于地并且受到重创。旋转身体就是把身体摆顺在后面顶着水泥块,躲在水泥块后面望前迎着走。这得把整劲练到份上,手上有极绵软极刚硬的状态。不是极绵软和极刚强的转换,只要转换就是人为的是破体之力。手上不做任何变化就同时具有极坚硬和极柔软的两种效应,看着绵软碰上才知道是石头一样的坚硬。
打蜡烛能够锻炼人的穿透力,在练习时,不能用手扇风,必须用拳头打出去,这是练习集中力量,跟力量大小无关,力量越集中,灭蜡烛的距离就越远。真正的高手不在有多大力量,而在于能集中多少力量。手之练法可备油灯一只,中置三股粗灯芯一束,点燃后对准火舌击之,始则火舌有晃动之象。日久功深,手到即灭,然后将灯芯加粗。站立距离愈远,功夫愈深矣。其握前臂一抖后,突觉有一过电的感觉,由前臂而起直逼心脏。惊问其练法,不过用粗缆绳握其一端,每日抖练,功久自成。
透劲的诀窍便是一个震字,无震便谈不上透,搔痒而已。透劲的秘诀在于攻击者巧妙发力,发力后引起对手自身身体产生反弹,并由此产生震荡。透劲训练要求的是将沙袋打得晃动的频率越高越好,而且晃动幅度不能超过5度,里面的沙要越来越松,而不能越来越紧。两人相斗,若攻击者大力击打对手躯体,对手势必用力抵抗,若攻击力量太大则对手会倒地或退步,攻击的力量自然得以削减,内脏也就不会受伤。要让对手内脏受伤的办法,一是提高肢体硬度和攻击速度,力求突破防御,强攻入内,二则是利用透劲让对手机体产生“自杀式”反应。透劲的发力讲究不让对手倒地或退步,力量控制在让对手平衡感失去但实际又未真正失去平衡之间。
打沙袋首先不要注重力度,先要把形和劲给打顺,形不要僵,要做到松不是散,自然到位。两脚塌实,腰跨松沉,含胸跋背,顶要自然上领,臂要自然抬起。但要做到拳从口中出,封住自己的中线,出手如拿东西一样。握拳时腕部要平,不可弯曲,肘部截力,要从调整肩部顺其力,形和劲打顺之后,就以腰胯为主,做到腰胯松沉,气沉丹田,以打透为目的,此种练法半年就可伤物
内劲与发力
一.拳中之内劲,是将人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其理无非动中缩劲,使气合一归于丹田。以修内劲为宗,不求奇异之形、惊人之式,则修习之法必能简约。内家明劲、暗劲、化劲随气机饱满卒级而上,由公尺劲,进而为尺劲,再进而为寸劲分劲,周身一气。是不加力而力自彰的自然之力。
养气的人擅长竖劲,因为气沉到足,一踩地力由脊发,可打双手劲;练气的人擅长横劲,内气出入丹田,贯通手足,丹田劲就是腰力,腰带手足合一,就是身力,一搭手身力一横就可以轻易破开对方的手,滚动进去力如巨蟒,是因为手力抗不住腰力之故,横劲的好处是大吃小,因为腰比手粗。竖劲的好处是意在先,因为能发竖劲,表示气已沉至足,枪声一响就可以蹬地跑出,气若不沉,还须先沉身蓄力方可跑出,用横劲破势,是得心应手。用竖劲攻敌,是势如炮竹。而万一横劲遇阻,硬行不得,就迂回转圈再进横劲,就又是缠丝劲。
缩谷道使丹田之气经过聚炼,达到一定能量,通过缩谷道,使气通过此处,上行于后督脉,过此关以便达到小周天的运行,体内阴阳二气的和合,产生出内劲,此劲发放出去,似惊雷,威力无比,却又不伤肝。提肛帮助腰马合一,能令全身结构连为一体。同时也有助于腿部肌肉在马步时放松,从而使整个身体达到高度警戒和完备的状态。
入门以先修外家为尚,此指筋骨肌肉力道劲道之锻练,有此基础未来入了内家,先有劲道力气且外形强健,身手敏捷,奠基之后,犹有内功一法,在松静中求养,此时周身越自然越好,无拘则自然易入道。直入内功者非不可行,只修者非直线成长,其关卡甚多。故古之学武者无论内外家都必然先修外功技艺,几年后再入内功,内功成熟圆融即是内家,茍有道心再参道门。内家功夫不一定得有外家硬功练法才能打人,凡认为不练硬功不能打人的,均是未得内家心法者。
二.走架重心只在一只脚,所有活动全由脚底涌泉带动,全身全部松掉,此时是全身舒服畅快,气机腾然,做的好时,有时置身空山灵雨,每脚踩出去有如踏在水中,发劲全部动力,只在脚底涌泉,走化腰胯带动,全身放松不施丝毫之力。应敌时,敌若推之,则把力量导引道脚底涌泉,如泥牛入海,应拳击脚踢,则迅速欺身向前,如发箭冲进对方门户,在对方力量还没发出(还在根节)就将对手发放出去,如果对方能守,只要有任何接触面,即用此接触面将对方发出。重心完全放在一之脚上,左右旋转,起落钻翻,如龙卷风,如水之漩涡,气沉入脚涌泉,以重心在左脚为例,身体向下向左钻下,乃接地之力,身体向右向上,乃吞天之气,此时全身力量只放在一只脚底涌泉,故其酸楚无比,很吃功夫,由于全身松透至极,故打人发人,如水如风,无形无象,无有招式,对手在毫无感觉不见招式下,如被风刮起,被水冲走。经内功训练后,走架已不重外形的规矩,而重内在气机鼓荡的感应。
吸气入丹田,同时神贯注气走满入全身胀如气球。蓄存气不出,神感觉全身外面皮肤接触空间之气流或温度。吐气身体感觉体内萎缩向丹田,而气体由各毛孔泄出。空体无气尚未进气,要感觉体内有万千气流在体内,乱闯钻探各部位。不要管呼吸,注意力在呼吸上,其式必空,主要是式要整。
拳术惊炸力和穿透力基础都是整劲,练整劲中长力气,并非是为了练力气而去练力气,为练劲而去练劲,就把劲练拙了,这样练出来的劲用处不大。练拳拼命的发劲,练拳太猛力,容易伤害自己身体,只要一动起来浑身都有那个意思,就起到作用了。刚劲与用拙力求迅猛是两码事,练刚劲也要顺乎自然,在轻松、和谐中按照技法要求,逐渐去追求上下内外、完整一气所形成的刚劲。体会把劲含在身上练拳的感觉。多看孙禄堂先生的照片,多体会拳中的意和劲。练拳要明拳理和含义,不然和做体操没区别。练内家拳可以治好近视眼。
三.一是运动中的整体力。二是整体爆发力,即发力者中心线不位移,而将对方击倒或击出丈外。三是浑圆爆发力,即含生物电的击力。这种力在整体爆发力的基础上再加上电击性,专门击打对方体内深处,包括大脑中枢神经。凡被此力击打过的人,当即昏懵,如遭电击,双颊苍白,绵软无力。交手者,绝大多数均一个照面便被击垮,不能再战。
内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劲和放松:放松之后出根劲,有了根劲更放松。放松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自信,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就会放松。人要是腰腿有力,跳得远,蹦得高,动作快了,别人一拳打来,要躲要打随心所欲,心情当然不紧张了,一放松就解放了脑,人就健康,思想和心态也变化,内功让人沉着,思维敏捷,用在打斗中远比力量更有效,也更可贵。内家功夫里“硬碰硬”招法诀窍就是,一定要用上根劲,碰撞时骨头一转,看是两个人碰骨头,其实是我小小打了他一下。骨头一转就把横向的来力变成了纵向的力通过骨架传走了,纵向承力再大骨头都不会断的。对方骨头若是不动,只有吃打伤了。
腿之根在胯,内家高手劲路打通,外形不动,身势一沉脚就上去了,根本不须摆腿加速,力量还大得很。最关键是这种踢腿法,可以近踢身前,远踢丈外,任何距离都发得出劲,让人无法阻挡。不懂内劲的人发腿很难用上力,即使有力也只在腿脚最终摆开抡圆的时候,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对手胆大的上步一堵就完了。内家发腿在未起脚之前就完成了加速的过程。想去堵内家踢腿的人,再近都正好撞到枪口上。外家拳人才,全靠在实战中把劲路打通。实战时,心到手不到,天生腰腿有力的人一急就把根劲找到了。根劲打通,手的速度和力量如有神助,干什么都心想事成,功夫上身后,心中不知觉地生出豪气,遇事临敌眼毒神聚、毫不慌乱,每每有英雄之举。
四 横劲是一种全体拧转的裹合劲,起手时有横,入手时有横;身起时有横,身落时还有横;足进时有横,足退时也有横。周身横劲为先天之横,太极称为周身掤劲,练内家拳即可得周身一丹田,即周身一太极,可护体,兼以虚实虚灵之用,即变成极善沾粘。吞吐以胸腰,进退以步,此即善化善护之功。气动即轫,指相互间之运动,即使不动,敌人快速打来,碰着身间架骨棱,亦如中铁骨铁壁,周身亦如皮革(高者),若以此轫劲拳掌臂足,挥向刺向敌手,稍近即可伤之。绝劲,称为寸劲、抖劲、急刚劲、冷脆劲。绝劲的主要来源在于龟尾之急剧转抖和丹田之气的集聚吐发,抖绝在臀。翻浪劲理很简单,波浪拍岸的劲力很强,但它的劲源并不在其表面,而是起源于大海底部的运动,活跃转化于海洋中层,进而作用于表面,其理就在于此。寸劲不只是外家以掌根沉按人伤人,而是以柔掌发人,已周身整劲且神气纯,能震身猛抖而发跌人。更上即为分劲,功夫火侯更纯故,微颤不见猛烈之形,跌人更妙,故曰沾粘颤。此劲打的是阴阳返复劲,其发人能让人双足同时离地。抖震劲可在一接手以内劲破开对方的手直取要害,而且抖劲还有防守功用可以将来力滑开。
内家功夫以松柔为本,混身肌肉一紧就松,十秒里有九秒都是松的,如闲庭信步,越战越勇,打个通宵都不累。松是很难练的,腰胯上的肌肉,没练到时,感觉不到,怎么能让它松。脊椎上有很多肌肉,特别是腰下部和髋关节附近的肌肉,在练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练到之后才知道原来那里也是可以动的,而且还力大无穷,内功的力量全是从那几块脊椎上来的。人体是个大弹簧,就是说的那几块脊椎上的肌肉。这几块骨头有了开合,动起来了,人就能生出胆色,碰着老虎都敢咬一口。
龙形搜骨,发劲讲求骨力,髋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丹田、中节能够发力,腰胯关节可以开合。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没有内耗,劲路打通。丹田区域的肌肉,平时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除非扭伤了腰,但练到之后就会体会到人身上这几个最死的关节里蕴含着最强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兽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虎豹奔袭猎食时那种惊人的速度、力量和协调性,都是从这几个部位发动的。有了这种力量作后盾,文人学士也敢沙场一搏。形意拳讲龙虎二气,这龙跟虎,最强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有龙虎之能,胆色怎能不壮。
五.丹田发力,腹腔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这个球状空腔,得像皮球那么富有弹性(筋膜之功),像钢球那么坚固(骨架之功),所以内家一脉,首重丹田开合,所谓“一年打死人”,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这个部位。有丹田之开合,才有全身骨节协调一致的开合,有了内开合,才能谈到胸背、四肢的外开合,没有丹田开合带动全身内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绝的翻浪力。如果不得法,容易把劲挂到胳膊腿上,不易往内里深入。
圈内打人,圈外推人,所谓圈内,即盘骨发力范围,所谓圈外,即盘骨发力范围以外。力量的终极来源, 就是盘骨,古说腰胯只是笼统的讲法, 实则只指盘骨。就是用盘骨来打你,这个部位,一女流只要懂得开胯,以盘骨的收束,开张以致旋动来发力,带动通身骨骼出击,那么纤纤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盘骨的发力, 外表上看不到, 所以对手被打得折肢断臂, 仍不知何事。成人的盘骨,尤其是男人,已经硬化,其构合缝隙的软骨, 也已钙化, 连成一起, 所以成年後才学太极, 不易开胯。两年而能开胯,已经算快。学懂用盘骨运动来发力,还同时要学脊骨的节节用力, 节节贯通。由盘骨带动脊骨, 再带动四肢筋骨发劲。
真正的,内压集中点在腹部,以髋关节带动下半身、腰椎骨节带动上半身的运动带动全身的运动。关键在于腹部的抟气,腰腹肌均衡收紧,内压增大,给腰椎的内动提供一个有力的内在支撑。尾椎的惊乍,以骨盆为轮,脊椎为轴的发力,腰、腹、股肌肉搓动骨盆,力量沿脊椎上升,传至两手。整体的感觉是劲力从尾锥或是叫裆内像龙卷风一样升起来,两腿的筋被抽紧,两只脚不得不抓住地,否则就要被这股力量给带的腾起来。这样练下去,直到力量大的十趾再也抓不住地为止,就会出现《神运经》上的飞腾之功,或叫轻功。像鬼魅一样飘忽、野兽一样协调的身法。内家暗腿就是指开发出这种力量后,贴着地走就是步,脚一离地就是腿,力量来源于腰际。所以有前辈能做到手足打法互换。但这种用力方式,对身体的综合要求极高,首先是周身筋膜(胸背腰腹裆胯)的拉伸量,再有就是骨节间关节囊的韧性强度,要达到内在的骨架贯通。隔膜要下沉,裆胯要上翻,腰椎要拉开、后倚,形成丹田的中空内实,就像两胯之间夹了一个充足气的大皮球,这个球又抱着肋骨。这样髋关节,腰椎的运动才会有可支撑,力量才能上肩背,贯四梢,身法运动才能涵上劲。
招法会因人而异,不切实用,故强调找劲、发劲,做到自然合谐,才能使外形合顺,劲从中来,内质中和,气自然生,四肢百骸气质归一,摒除后天拙力。任何门派真传功夫都是一气所成,内劲所成,此为本。至于应用手法,有了完整圆融之内劲,简单手法即可成极高妙之手法。按规矩操练,逐步找出上下相随、内外合一的先天真劲。使人身散乱之气,纳入丹田,运之周身,成为完整一气。以身体中心为活动起点,能使整体力量连贯运作,使身体每一部份都拥有整体力量,使对手与自己身体任何一点接触,都受到整体力量的反击。当整劲没有练到自如的水平时,实战时就要放弃练拳时练习整劲的要领,怎么好打怎么打。
内家高境,周身一如,周身一丹田,周身一太极。胜败不在招式,只内劲饱满否,问都问不动,才算入门。内家功夫本一,任何门派真传功夫,都是一气所成,内劲所成,应用手法有了完整圆融之内劲,简单手法即可成极高妙之手法。内劲饱满圆融故出手变化莫测,形意一动即如虎扑羊,一雄狮瞬间扑向鬣狗,一扑及地,鬣狗已颈椎折断。
六.化枪为拳,人的骨架就是大枪,特别是脊椎,经过内功训练,如同白蜡杆般坚韧、充满弹性,腰胯肌肉力在此完成蓄发,转化为高频杀伤的弹抖力,如同枪法里的绝技金鸡乱点头,腰胯劲传导到枪头,化成枪花。但这必须借助大杆的弹性,硬木棍挽不出枪花来。得把从脚底到头顶心、从腰到手的筋骨结构练的像白蜡杆子,发劲也是循着枪诀,沾实始吐力,这才是形意直劲的真意。孙禄堂先生晚年的照片挺拔如枪杆,有些人总觉得形意重拳和频率不能兼顾,是内功未到,难得真传,虽然腰胯肌肉能使上力,但还有关节还在打软,力量在传递过程中从关节漏掉了,发劲做不到冷弹脆快,只好憋一口气在胸口或丹田,去抡、推、搡、撞。骨力在实战中的运用实际与兵器无二,这身骨头就是十八般兵器。形意是枪拳,太极、八卦是刀剑拳,通臂、披挂是鞭子拳。循着用兵器的窍门去琢磨,各种劲诀就通了。
练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来练,不要管手脚,立丹田、较丹田、翻浪劲、抖绝劲就是从这里面出。天长日久,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么叫“全身是一条大龙了”,也知道什么叫背后敏感了,才能对敌。骨盆有了感觉,各种丹田功就没有奥秘可言了,不过就是各种腰腹筋肉的锻炼而已。这两个地方出了感觉,就不想抡拳头了。对拳里的蹭劲就有了体会,见了人就想往人身上蹭,这就是骨力。
骨劲在身上而不外显,自身身体既是拳头,骨架生棱,骨力如刀剑。变化皆在骨架上。形意以枪化拳,枪就是化在了自身的骨架上。纯以骨架传劲走劲。身体骨架即是刀枪剑,是最佳最好的传劲工具,不是发劲工具。既然是传劲,自然是越结实越好。骨架结实就在一个整上,全身整合,周身关节无断之处,一透到地,即是最佳,但凡身上有一处不能松透之处,即不可能有如此之整。真正的整,是周身无时无处不是处在自然的整之状态,整劲是指由整的架子传过来的劲。最后打成一个整,打出来整劲等等说法仍然还是在跟自己较劲,全浪费在自己身上了。枪“滑 ”杆“抖”枪之说,滑者主直劲,劲在脊椎,带周身直进。抖者主螺旋转劲,劲在腰胯,带周身拧转。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直劲者,直进也,孙存周前进一丈,后退八尺即是如此之功,用以伤人,疾打疾进,其威可怖。抖者,转劲也。腰胯左转右转不断相连即成抖。所谓胯骨即是大转子,道理在此。直劲,劲在脊椎,曰龙劲,取“龙形搜骨”之意。抖劲,劲在腰胯,曰虎劲,取虎腰胯之功。
六部剑,顾到上下左右前后,无剑时手臂即是剑。手臂一出就要带锋,这是骨力透体的一种体现。用骨头打人固然是一种修炼心法,也是一种挨打的感觉,被人拿骨刀捅了似的,这把剑是真剑,六面带刃,手往那里一摆,六面顾到。不能只会往前打,左右上下来了就只会拨了,上下左右来了照样打,走刀剑诀里的削、带、砍。骨头是带刃的,不能只有拳头有杀伤力,小臂也是武器。手臂是剑,剑刃就是小臂的螺旋,加了螺旋力的小臂打在身上,痛到骨髓。要练出隐藏的剑尖,一遇非常,可以八面出锋。手臂上不带锋,手臂上挂不上劲不行。一开始练拳,是手臂挂在身子上,身体是不会动的;后来,是身子挂在手上,手臂小动,身体大动。这时手上才能挂上劲,才能支起三关。但这还不够。最后浑身通透,无所谓哪里挂哪里,这才有成。练拳也是要四面八方的练,一个钻拳出去,在练的时候,不是只冲敌人的下巴,全管。这样才能随机应变。有的拳师教徒弟,让他们先傻练着,渐渐有体会后,教剑法时,再把这个四维上下的道理点透。
明、暗、化劲
明劲、暗劲、化劲都可以伤人,但形势不同,效果有异。真正的以真气作用发出的明劲,能使未练过硬功夫的人也能产生铁砂掌般的威力。将一块青砖立于桌面上,用手一挥,上半截粉碎,下半截纹丝不动。这绝不是本力大的人能够做得到的。暗劲打人,有渗劲的效果。外面好好的,里面已经伤着了,用手按一下西瓜,皮没破,瓤全坏了。化劲则能直接伤人气血。明劲伤人筋骨,暗劲伤人五脏,化劲伤人神气。也叫气打,意打,神打。整劲的内在基础是打通任督二脉,暗劲的内在基础是打通带脉。而化劲的基础是打通大周天。
明劲易骨,练精化气。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之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规模锻炼,练至于六阳纯全,刚健之至,即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明劲用法起如钢锉,落如钩杆。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追风赶月不放松。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打人如走路,看人如嵩草。
真正练明劲之法,先站三体式片刻乃至半个时辰自感神气圆满,劲力通达,然后开架练拳。练时松中出力,自然舒和,以不憋气,不使用拙力为要。初习者更不能求快,应一式一式地练,力求步稳身正周身不失松和均匀,呼吸不失自然,胸腔不能紧张,发力要求松紧得当。而且每次练完后必散步拍打以消火气。练时先要松开周身,气沉丹田,不必强求呼吸运力之法,以自然为要,一举一动须合乎规矩,整齐不乱,松肩垂肘,拨顶提肛,虚心实腹,松腰合胯,动作舒展圆活而又不失自然。如此练习一段时期,周身自然和顺,劲力自然通达。此时即须在练习时意念微注意肘部,动作到位后即要根节松,梢节紧,以求慢慢将沉坠劲,即爆炸劲练出来。练习大约一两年后,即可带着练明劲,但要注意发力时只能发出四五分劲,慢慢逐渐加大发劲力度与次数。发力时根节一定要松,中节一定要沉、坠、裹,松中出力、以柔用刚、以缓用急。这样练的好处是,较易体会丹田发力及劲力的阴阳变化,且绝无周身僵滞,头晕目眩,火气上升之苦。但须注意劲力虽柔,一定要做到松而不懈,和而不流,周身不失中正,姿势尤须挺拨,不可软塌。练明劲为外刚内柔,要求外形发刚劲,内意柔和自然。而练柔劲则要在周身和顺后逐步做到外形虽柔,内意却是坚刚,一举一动,圆活而沉实,动作到位后,不管发劲与否,总带着刚的意识,心中稍微一动,便从丹田发抖搂之力。
明劲无论是在站桩时还是在走架练势中,五指都极力撑开,掌心劳宫穴的吸力过大过实,拇指根部的关节向外撑第的劲力极大,因而所体现出来的劲力,也就劲大力足、僵滞不活。练中要逐步将这种僵力,换为圆活灵巧之劲,松肩,肘尖要下垂,并使前臂中的尺桡二骨蕴藏一定的内劲,塌腕,劳宫穴宜内含,其吸力不可过实过大,要使五指弯曲成弓形,自然地相分伸出,练时要慢慢,用时要快要猛。明劲是形意的刚劲不是蛮劲,是“明白”的劲,是懂得的劲,是按规矩练出的上下相连整齐内外如一的劲,久练,自然会松,松中再出的劲才是真的刚劲,不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练出来的才是刚劲。练暗劲化劲后一样有致命的刚劲,那是极柔后以至在虚无中发出的劲。
暗劲易筋练气化神。拳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缩力,其意如拔钢丝。两手前后用劲: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回拉;或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丝绵;又如两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两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两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根先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用之劲,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明劲有声,暗劲无声。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要圆通活泼而不可滞。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意好似卷地风。
暗劲是以劈拳来练的,慢慢的,浑身上下象虫子一样蠕动,尤其是丹田的蠕动。手往回收蓄劲时,全身都松了下来,长期习练此式,自然丹田饱满,内气充盈,全身放松。练时是以死步练习,逐渐过度到活步。纯纯粹粹是以丹田元气来催化关节,发力等等。一种以前从没有过的内劲渐渐在体内生长出来,出拳一点贯性劲也不借用,完全是从后腿蹬起的丹田力气,与人动手一出手,自己觉得没有怎么用力气,可是对方却觉得受到很大的内力冲击。
化劲即练神还虚洗髄之功夫也。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柔劲之终,是化劲之始。明劲暗劲,亦皆有划劲。划劲是两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谓短劲。如同手往着墙抓去,往下一划,手仍回在自己身上来,故谓之划劲。练化劲者,与前形式无异,所用之劲不同。所练之时,将手足动作,顺其前两步之形式,皆不要用力,并非顽空不用力,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耳。手足动作所用之力,有而若无,实而若虚。腹内之气所用亦不着意,亦非不着意,意在积蓄虚灵之神耳。呼吸似有似无。化劲练之周身四肢动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以神意运用之。虽是神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种。虽然周身动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致饮食、茶水之间,皆是用;或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是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道艺之用者,心中空空洞洞,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时出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心无其心,心空也;身无其身,身空也。忽然有敌人来击,心中并非有意打他,随彼意而应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可无不可。化劲成就的标准是,好象与万事万物都有血缘关系,有耳聪目明返老还童之效。化劲阶段就出了虎豹雷音,这是生命更新的声音。到了化劲阶段,打人也要用浪头,但浪头下后继的劲道无穷尽,所以变化也无穷,打人跟变魔术似的,身形没有边,这是有了神变。
第一层练拳术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是为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也。第二层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也。又名胎息。第三层此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明劲时呼吸来往宏大,自己能听到声音,暗劲呼吸仍然宏大,但已听不到声音,化劲虽以轻如鹅毛置于鼻端,呼吸出入不有微动,而做到内胎息。
明劲是小学功夫。进退起落,左转右旋,形式有间断。暗劲是大学之道。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循环无端,形式无有间断。阴阳混成,刚柔相合,内外如一,谓之化劲。如此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拳中内外如一之劲用之于敌,当刚而刚,当柔则柔,飞腾变化,无入而不自得,无可无不可。
耿诚信幼年练拳肝火太盛,血气甚旺,往往与人无故不相和,视同道如仇敌,常常自烦自恼,此身为拙劲所拘,不知自己有多大力量。练初步明劲之功夫四五年之时,自觉周身之气质,腹内之性情,与前大不相同,回思昔年所作事,对于人所发性情言语,时时心中甚觉愧悔。此后习练暗劲又五六年,身中内外之景况,与练明劲之时又不同。每见同道之人,无不相合。遇有技术在我以上者,无不称扬之,此时自己心中之技术,还有一点吝啬之心,不肯轻示于人。嗣又迁于化劲,习之又至五六年功夫,由身体内外刚柔相合之劲而渐化至于无,至此方觉腹内空空洞洞、浑浑沦沦,无形无象,无我无他之境矣。自此方无有彼此之分,门户之见,遇有同道者,无所不爱。或有练习未及于道者,无不怜悯而欲教之。偶遇同道之人相比较者,并无先存一个打人之心在内,所用所发皆是道理,亦无入而不自得矣。
易骨,骨髄饱满,骨生棱,常人与之轻触即如铁石轫刀痛入骨髄,此肾气饱满象,其人内劲必暗、必寸微动即可摧人;易筋,真传内家者整身以精气神充满一身如桶,此为身筋手臂大腿,以精气充满整手臂整腿都是无形之筋,周身如一体之韧,周身精气充添全角如筋,故曰周身一太极,周身一丹田,其人沾人即跌,周身一如也;洗髄,周身精气不只充沛更饱满,至无微不至,其气渗入骨髄,饱满骨髄,更饱满上丹田神室,破初关,过重关,由拳入道,而有神鬼灵感与超人之身法,腾挪变化,灵知如神,身形如鬼魅。
发劲
一.发劲掌心微相前送,人自身被两力相拉,一力由肩及顶项向上,一力向地下微踩,瞬间己身被内气填充,即丹田气炸向四肢周身,瞬间脚踩大地,故如大地打人,微颤敌已跌出,因发劲甚快,手掌尚未有触敌身感觉,真发劲常快到跌者常不知自己如何跌的,且发劲者也未感到劲有阻碍,未感受对方有体重有抗力。周身奇经八脉常通之故(普通人是十二经脉通,而奇经八脉只每两时辰与十二经脉通一穴,小滴涓流之通,而内家修者可将八脉气足通关而逐渐趋向全通,成洞庭湖(八脉),可倾刻间调节长江水(十二经脉),故一但发劲,丰盈之气由丹田炸向四肢及周身,故周身澎湃之气,可伤人可发人,高手在对手拳脚攻己身时,吐气开声,身颤微拧,则对手自伤或跌。内家高手感觉两臂是插在丹田,不在肩膀。纯厚者既轻灵又猛烈,轻轻用内劲一拍,挨者即如同挨猛击,惊慌不及人已跌出。
胜敌无绝招,见敌打来,心念一动,随式打去,即可成功,乃无意中抖擞之神威。功夫上了后背才能真发力,有人来袭,狗熊蹭痒痒般浑身一颤,对手就出去了(震倒了)。发劲其实就是一颤或说是一抖,而前提是松,如果松了,劲仍难发出,要在腰上找毛病,劲要练到背上,试劲的方法:浴后不要擦,用抖劲尽力一抖,看背后的水珠能抖去多少,看那些水珠弹出的力量有多大。整劲试法,身子直立,平伸双臂与身体成十字型,反臂手心向下,然后坐腕,极力向外撑。然后,可请人猛击你手掌,你身子飞出,而拳架都不会散。惊抖力又叫抖翎劲,发出来是抖胯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背劲,背上的出劲,蓄发在于背,要抖背。近身之后,蓄发变动全部由背上完成,手头自不必有什么抽撤蓄力,而只管一直压制着他,而他再怎么控制挤压你的双手也没关系,你自管背上一抖,连续打击。翻浪劲表现在后背和肩上,惊抖劲表现在腰上,想一下猫、狗下水洗澡上来后抖掉身上水的动作,试着做一下,两手臂平伸如抱圆柱状,两手掌朝前,用腰部急速抖动,体会一下是什么感觉。
练拳一惊一乍的不行,动手得一惊一乍。动手时讲究惊乍打人,一是靠对手惊起自身,打出本能反应,二是出手冷脆惊起对手,一打就是一个空白,就是说打了他,他也不知道怎么打的。练习吐内劲打沙包使沙包不动只震动悬挂之绳。
二.胜人一靠身步灵活,使彼不能沾已,故能得势得机。二靠内劲精粹,出手无式无拘,故能因敌制敌。内家胜人只在一沾之中。倘若不能在一沾之中胜人,便是功夫不济。每遇劲敌,一沾即发,其劲直透彼之内脏,无论彼是化是打,皆受内伤,称为内家绝手。内劲者,不用意而神自明,不运气而气自周,不加力而力自彰,所谓应物自然,感而遂通。用力浅缓,其应之亦柔,发力深重,其应之亦猛,此为内劲之性也。实战打法,一接手,劲就要入到他体内,使他回不得手。把人向远处发,不过是玩劲儿而已,能有多少劲儿渗进去。
打拳即是练功力,能短劲才能制外家高手。化者须练到沾触即化打看不到化,圈小至无圈,实战中才能发挥内家之能。内家无论截(形意撞抖震颤搓)顺(太极履发)闪(八卦闪抹)三法都不离一沾,只越高者沾之无形,彷佛闪过却攻者已飞跌。形意抖震劲、烈劲、炸劲,初功者身首皆颤,此劲直接施于人身即可杀人。尹氏八卦称干冷劲,太极称冽劲,鹤拳称骏身震身纵身宗劲,心意称战劲颤劲。无非沾控间一滑颤即拉回,彷佛无动,以极高速之能为,故初者颤脚,二者颤脑,三者颤脊椎,四者颤人神气气血。
刚分整拙,柔分真伪。拙刚易出,练力便可得之。形意初成于刚,刚至贯通则达柔,真柔者乃是转运刚整之劲于周身,求其贯通而不发也,欲发则随时随处皆可,故真柔是以刚整为基。刚柔互济可生奇劲。如震抖之劲,即顺、截二劲合一所生。震头即头昏眼黑。震胸即心颤血乱。震周身即四肢欲散。欲得此劲,第一自身整劲出得要快。第二对彼之劲听得要灵。第三认彼骨缝认得要切。用时先顺摧彼劲,即刻以整劲截之。前后只是一瞬,两手一抖而己。欲震其头,先要顺摧其重心,继而以截劲向其颈椎骨缝处走。欲震其胸,截劲要走彼腰椎骨缝处。劲打不到彼脊椎骨缝处,震劲不生。顺不离其重心,截不离其椎缝。上下一线贯穿,如抖绳子一般。然震劲伤人深矣,可使脊椎骨节错位,乃至伤中枢神经,彼即废矣。
三.高手用劲,不见其形,疾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出手必如雷动电发,使敌不得尽其守御之。蓄而后发,如闪电一发即收,一击即中,中之之顷,疾如掣电。劲之应敌如矢之离弦,其着于身如蜻蜓点水,一着即止。若猝不及防而劲至,则应以警劲,敛气竦神,紧以当之,震以杀之,行所无事矣。发劲时外示柔软,内涵坚刚,足腿用劲,由脊发出,当机立断,应发即发,不可迟疑。用劲最难,虽劲大于敌,用而不当为敌用,用之过早,则劲已出而敌未着,过迟则敌已入而肘不得伸,劲因不得达,皆授人以隙。敌无论以何手来,吾均宜及身而紧,一紧即发,必使敌手不得抽,而吾手已压敌境。倘沉之过下,或起之过昂,敌人蹈隙最易。手足吞吐之劲必同等,如以五十磅之劲打出,亦以五十磅之劲收回,吞吐劲不相等,病在迟缓,故敌人得接其手而还击之。快由于有劲,无劲必不能快,吞吐之劲相等,则无留顿不收之弊,敌非但不能接,且受伤尚不知手之来路,故临敌万不可接人手。
放松是发劲的前提,极柔软后能极坚刚,只有做到充分的放松,去掉全身之僵劲,才能够发出完整一气的弹抖劲。全身骨节松开肌肉松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肌的用力,使力不至于在中途被对抗肌的紧张用力而消耗减弱,使周身之力能够在一瞬间达到着力点,也就是集全身之力于一个力点上。肌肉紧张用力的时间要短,要在发力到落点的一瞬间高度紧张,而后再迅速放松,发劲时肌肉紧张的时间越短,力到落点的速度就越快,威力也越大。要想打好弹抖力,关键是腰裆劲的配合,发劲时要转腰扣裆,腰部旋转,裆劲扣住,可使动作快猛迅疾,力达梢节。练习螺旋劲,要以身体中心为轴,在发劲时身体迅速向一侧转动,产生离心力。对称发力,不至于出现发力落空而失重的现象,以保持自身的中心平衡。
衡量一个拳手发劲的质量,劲要从足下发出,劲不生于根就好象是无源之水,没有叫的蹬地反弹,就不会有节节贯穿的推动力,也不会发出威力强大的整体劲;有腰裆的弹抖旋转力,在放松的基础上,快速的转腰扣裆就会产生周身一体的弹抖力。有落点劲将周身之力集中发出于一个着力点,如只是周身弹抖而劲无落点,没有穿透力,就等于华而不实,看似很厉害却没有杀伤力。
四.用劲总以中线重心不失,周身光线不断为枢纽。出手恍如蛇吸食,打人犹如震地雷。求劲之法,慢优于快,缓胜于急,而尤以不用拙力为最妙,盖运动之时,须使全体之关节任其自然,不稍有淤滞之处,骨须灵活,筋须伸展,内须舒放。平时练习,三尺以外七尺以内,如临大敌之象,交手时有人若无人之境。颈要竖起,自头至足一气相贯。拳由心窝去,发向鼻尖前。鼻为中央之土,万物产生之源,冲开中央全体皆糜。
发劲时必须放松,注意力要集中,精神要振作,要把发劲意念集中在目标后方。劲发自于躯体,不要有预兆,要提高躯体的鼓荡频率、振幅。必须学会利用自身重力、物体惯性提高动作速度。学会拧腰转胯打出全身之力,击中目标前一瞬迅速翻拧,打出脆劲,击中目标时全身肌肉突然紧张打出撞劲。既要练习发短劲打出震撞之力,又要学会发长劲,发出长劲后,立即顺势带动身形步法作适当调整,使发劲自始至终保持平衡。不要在疲劳的时候练习发劲,要切记有劲、练劲、长劲,在保证动作速度的情况下进行力量练习,并确保动作的末速度最快。连续发劲时,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使发劲具有一定的节奏。要重视反应速度、发招速度的练习。重视身体的柔韧性练习。
对于初学者练习发力,最先不可能通过放松来明白发力,而是要用全副力气来发力,要有每发一拳既把人体打穿的强烈意识,因发力配合开合呼吸所以不会伤身,只有把力量打出来了,才谈得上放松发力,之后才谈得上摸索诱发点。只管放力去打。轻轻松松的把最大的力量释放出来,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拙力尽去后,不用力还要把拳打出去,打法尽在一个赖字,就是整体赖在别人身上,注意此时身上的筋骨必须已经完全舒展开了,把这股赖劲练成自然,练出速度,到这步支顶力和撑抱力可说已有小成,随随便便放在人身上就是一个整体,你要用拳打,一拳就可以把人放翻,一个趟步就可以把人趟起来,因为对方要用局部受你的整体力。拳的根本是“舌顶上鄂,提肛,气降丹田”,没有这个,练拳等于瞎跑趟,较上丹田有立竿见影之效,动手能增两百斤力气,不较丹田,比武要寻思怎么动劲,而较上丹田,不知不觉就动上了劲。
五.人的先天之力有大有小,力气大的打力气小的是自然规律。但武术修炼的是力的质量。如果一拳可以打出周身的力量,那么这是整体力。力气越大的人整体力肯定大。但是练到了周身一体,身体一颤即可伤人,这种力方可称为内劲,练到了这个层次,力气大和小已经无所谓了,因为这么高频的力打在谁身上都受不了,内劲表现并不光就体现在杀伤力上。内家拳练的是全面的功夫,空有一击必杀的能力,打不到人家身上也是白搭,所以练拳要练身步法,不但要练快,也要练准,进步和落步都要又快又准,才能夺对方的机势,高手相争,胜负立判,靠的就是身步法的极其灵巧和一触即发的劲力。
形意拳发劲称之谓抖绝劲,务要全身放松,身体高度的协调统一,全身的劲力集中一处的整撼力,也称暴发力,参考观察骡马干完活打滚后混身一抖的劲力。形意发力时,肌肉是由松到紧的,好似全身的散劲顷刻间聚于一点,这一点可以是拳,也可以是全身的任何部位。开始时劲是聚不起来的,随着练习的过程,劲会逐渐好起来,松为了速度,紧为了整劲。先松后紧,运动过程中松,发力瞬间是紧,随之而松。一张一弛。
将丹田的鼓荡之力,腰胯的抖擞之力,和肩背的翻浪之力合而为一,形成冷、弹、脆、快的抖炸之力,沿自身骨架劲路渗入对方体内。动作幅度很小,外形上只是机灵一颤。将这种零距离发劲做到随心所欲,才能谈到在实战中自由运用粘、连、绵、随、牵、捺、逼、吸等内家劲诀。在吸气、呼气、闭气三种状态下皆可发劲,所发之劲才是五脏之力。形意发力劲长,平时练拳就要将劲往远放。形意之打人以崩拳最有名,不管单崩或双崩都如坦克车撞人,故形意之拳极实非抽击,快如冬天打冷战(抖颤),能整能沉打人非抽弹击而是捅、崩、撞、打,打人成飞。发劲是利用呼吸,然后用神、用意、用气将劲打出去,可使对方如触电样跳出。这种劲打出去,会使人吓一跳,而有惊心动魄之感。
六.力源于脊骨之内,正直不偏,而中正安舒,如脊骨不能中定垂直,劲发时不能由内及外。一只猴子竖蹲不动时其形较短小,但身一纵几乎长大了一倍。戴氏拳以“蹲候桩”作为入门,其形简意深已显而易见。蛇之折、鱼之游、兽之搏、禽之扑、百兽万物之运动、力量均源于脊骨之开合。如在水中抓住鱼,刚离水面它便会猛然扭动背脊,脱手而去。一个壮汉不一定能抓牢一条鱼。鱼也是脊骨发力。鱼被钓上来的时候那惊恐与疼痛时所翻滚的动作就是进身时的身法。当达到八十公里时速一个紧急刹车,那就是进身发劲的感觉了。舍却丹田而主动去锻炼脊骨、腰椎,腰椎一动丹田自然会内动潜转。脊骨、腰椎提放卷纵扭转开合;以五节腰椎内部的惊炸弹拦劲弹抖起四梢之力;以腰椎提起的重力砸向对方的重心实点,轻易的将对方击出,真功夫在能否以脊骨的提纵展落去撞击对方整体重心。如对方对你面部突然击出一拳,你随意探手一接,对方能否旋转着栽出去,如果不能就证明你对脊椎的内转发力还没有真正掌握,不能有效的利用脊骨旋转起落之内劲去切削对方的重心。任何动物发力时,都是在腰。如猫捕鼠、虎发威,都是将腰后坐而弓,借弹劲猛力而出。脊骨与后腿成一直线,发之才能有力。膝不能超脚尖,鼻尖不能超膝尖,超此三尖即失重心,便受人制。
拳起的时候,身体要落,你拳落的时候,身体要起,这个是起落,这样的起落是无穷尽的,而拳起身起,表面上看,是把脚上的劲蹬到手上了,但是你这个力发的过火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发力,然后蓄力,再发力的过程,而拳起身落,拳落身起的起落,实际上你发力的同时,就蓄了力,可以发力发力再发力,是真正的炸力无断续。内家最讲究的就是吐纳,寸劲,出处轻灵,出击精准,要打准点用长劲不太容易做到,长劲猛但卤钝,要打一个面可以,要打一个定点比较难控制。而寸劲讲究一个松字,在到达目标点前一瞬间才紧绷筋骨,打完又立刻将筋肉松弛,以待机再度张弓疾射。一般习内家拳者,以肚皮的缩鼓为鼓荡,为丹田力,其实正犯了努力努气之病,以腹部肌肉的局部用力推动全身撞人抡人而已,看似威猛,但必须距离才能发挥,一旦被对方顶死,必须调整才能二次发劲。
真正的松沉是一搭手就有一种直入骨髓的感觉,在松沉状态下发出的力,是相当厉害,把人打飞轻而易举。打拳要松柔和,心态也要柔和,慢慢的就可以把拳打得劲连。还有一种感觉就是自然,内家拳是相当自然的,这样练的拳才对,而且用时不思而然。力往身回缩, 手脚上感觉轻灵, 并不是求松, 自然的放松。行拳由身体蠕动, 这种蠕动需用意去领。行拳感觉自己像练瑜珈,手脚虽然轻灵, 但所用的是根节力,别人感吃不消,只是轻轻的动,发劲只是一爆,消解别人的力,不需用招式,只用身体的开合(阴阳互换)。
七.内家工夫不到家即是形打,重外劲重体能重技法,全身伸缩束展以助劲力,借身体全势之缩伸,摧进内脏神经结实摧打伤人,此是形之劲打,河南心意之外形是典型内家形打,气力身形并摧,外形极猛烈惊人。功夫上身后一点浊力都不须使,也无须再考虑攻防招式,自然会恰到好处,自然控之胜之。自由进退中,只要如小儿女人怕人打到头脸般的遮一下,沾粘控已可自然完成,敌已落于掌控中,或跌或倒地或扭曲如包粽。沾一听二顺势击发是三,高者一二三合一,如龙卷入,如水注入,顾打合一。沾粘控之利害在周身能以寸劲击人。
拳劲之发放,在贴身靠打,节节贯穿,如长江之浪,一波而三叠。即以手粘住沾实发力,意念深透,劲力不绝。招法练时要开阔博大,方有气象万千之象;用之时则短马贴身,在实战中捶练;而劲力的运用和完整的劲道,则在单操空试中求得。下功夫练好拳架桩功,使内劲和动作融合起来,气力合一,这样练下去,定能不期然而然。
太极走粘劲,松胸腹以吞吐;形意走推劲,合手足以截撞;通背走鞭劲,顺腰臂以摔拍;拦手走炸劲,抽肩胯以穿弹。与人对敌,若发现对手中轴坚固如山,又游动如莽时,那便是刀背劲。与人对敌,若发现对手沉拔自如,拎称洒脱,吞吐无常,那便是剑指劲。以徒手扶剑的意识行功走架,便会练就飘逸的“剑指劲”。习拳者,只有领悟了拳中的刀剑棍棒味后,才称得上“懂劲”。练了剑架以后,发劲成一线直透对方脏腑。
拳术惊炸力和穿透
作者  意为拳之魂
炸力和穿透力基础都是整劲,练整劲中长力气,并非是为了练力气而去练力气,为练劲而去练劲,就把劲练拙了,这样练出来的劲用处不大。练拳拼命的发劲,练拳太猛力,容易伤害自己身体,只要一动起来浑身都有那个意思,就起到作用了。刚劲与用拙力求迅猛是两码事,练刚劲也要顺乎自然,在轻松、和谐中按照技法要求,逐渐去追求上下内外、完整一气所形成的刚劲。体会把劲含在身上练拳的感觉。练拳要明拳理和含义,不然和做体操没区别。练内家拳可以治好近视眼。
一是运动中的整体力。二是整体爆发力,即发力者中心线不位移,而将对方击倒或击出丈外。三是浑圆爆发力,即含生物电的击力。这种力在整体爆发力的基础上再加上电击性,专门击打对方体内深处,包括大脑中枢神经。凡被此力击打过的人,当即昏懵,如遭电击,双颊苍白,绵软无力。交手者,绝大多数均一个照面便被击垮,不能再战。
内功最基本的就是根劲和放松:放松之后出根劲,有了根劲更放松。放松就是自信,做自己得心应手的事就会放松。人要是腰腿有力,跳得远,蹦得高,动作快了,别人一拳打来,要躲要打随心所欲,心情当然不紧张了,一放松就解放了脑,人就健康,思想和心态也变化,内功让人沉着,思维敏捷,用在打斗中远比力量更有效,也更可贵。内家功夫里“硬碰硬”招法诀窍就是,一定要用上根劲,碰撞时骨头一转,看是两个人碰骨头,其实是我小小打了他一下。骨头一转就把横向的来力变成了纵向的力通过骨架传走了,纵向承力再大骨头都不会断的。对方骨头若是不动,只有吃打伤了。
腿之根在胯,内家高手劲路打通,外形不动,身势一沉脚就上去了,根本不须摆腿加速,力量还大得很。最关键是这种踢腿法,可以近踢身前,远踢丈外,任何距离都发得出劲,让人无法阻挡。不懂内劲的人发腿很难用上力,即使有力也只在腿脚最终摆开抡圆的时候,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对手胆大的上步一堵就完了。内家发腿在未起脚之前就完成了加速的过程。想去堵内家踢腿的人,再近都正好撞到枪口上。根劲打通,手的速度和力量如有神助,干什么都心想事成,功夫上身后,心中不知觉地生出豪气,遇事临敌眼毒神聚、毫不慌乱,每每有英雄之举。
寸劲不只是外家以掌根沉按人伤人,而是以柔掌发人,已周身整劲且神气纯,能震身猛抖而发跌人。更上即为分劲,功夫火侯更纯故,微颤不见猛烈之形,跌人更妙,故曰沾粘颤。此劲打的是阴阳返复劲,其发人能让人双足同时离地。抖震劲可在一接手以内劲破开对方的手直取要害,而且抖劲还有防守功用可以将来力滑开。
内家功夫以松柔为本,混身肌肉一紧就松,十秒里有九秒都是松的,如闲庭信步,越战越勇,打个通宵都不累。松是很难练的,腰胯上的肌肉,没练到时,感觉不到,怎么能让它松。脊椎上有很多肌肉,特别是腰下部和髋关节附近的肌肉,在练到之前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练到之后才知道原来那里也是可以动的,而且还力大无穷,内功的力量全是从那几块脊椎上来的。人体是个大弹簧,就是说的那几块脊椎上的肌肉。这几块骨头有了开合,动起来了,人就能生出胆色,碰着老虎都敢咬一口。
龙形搜骨,发劲讲求骨力,髋部也就是腰椎、骨盆上的肌群丹田、中节能够发力,腰胯关节可以开合。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没有内耗,劲路打通。丹田区域的肌肉,平时人们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除非扭伤了腰,但练到之后就会体会到人身上这几个最死的关节里蕴含着最强的力量,那是原始的野兽之力、真正的本能之力。虎豹奔袭猎食时那种惊人的速度、力量和协调性,都是从这几个部位发动的。有了这种力量作后盾,文人学士也敢沙场一搏。心意拳讲龙虎二气,这龙跟虎,最强的就是脊椎和腰胯,身上有龙虎之能,胆色怎能不壮。
丹田发力,腹腔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这个球状空腔,得像皮球那么富有弹性(筋膜之功),像钢球那么坚固(骨架之功),所以内家一脉,首重丹田开合,所谓“一年打死人”,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强化训练这个部位。有丹田之开合,才有全身骨节协调一致的开合,有了内开合,才能谈到胸背、四肢的外开合,没有丹田开合带动全身内变,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绝的翻浪力。如果不得法,容易把劲挂到胳膊腿上,不易往内里深入。
圈内打人,圈外推人,所谓圈内,即盘骨发力范围,所谓圈外,即盘骨发力范围以外。力量的终极来源,就是盘骨,古说腰胯只是笼统的讲法,实则只指盘骨。就是用盘骨来打你,这个部位,一女子只要懂得开胯,以盘骨的收束,开张以致旋动来发力,带动通身骨骼出击,那么纤纤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盘骨的发力,外表上看不到, 所以对手被打得折肢断臂, 仍不知何事。学懂用盘骨运动来发力,还同时要学脊骨的节节用力, 节节贯通。由盘骨带动脊骨,再带动四肢筋骨发劲。
真正的内家发力,内压集中点在腹部,以髋关节带动下半身、腰椎骨节带动上半身的运动带动全身的运动。关键在于腹部的抟气,腰腹肌均衡收紧,内压增大,给腰椎的内动提供一个有力的内在支撑。尾椎的惊乍,以骨盆为轮,脊椎为轴的发力,腰、腹、股肌肉搓动骨盆,力量沿脊椎上升,传至两手。整体的感觉是劲力从尾锥或是叫裆内像龙卷风一样升起来,两腿的筋被抽紧,两只脚不得不抓住地,否则就要被这股力量给带的腾起来。
练拳得抓住核心,抓住骨盆、脊椎来练,不要管手脚,立丹田、较丹田、翻浪劲、抖绝劲就是从这里面出。天长日久,脊椎敏感了,就明白什么叫“全身是一条大龙了”,也知道什么叫背后敏感了,才能对敌。骨盆有了感觉,各种丹田功就没有奥秘可言了,不过就是各种腰腹筋肉的锻炼而已。这两个地方出了感觉,就不想抡拳头了。对拳里的蹭劲就有了体会,见了人就想往人身上蹭,这就是骨力。
混元铁砂掌
作者:武林长风
混元铁砂掌功法简单,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易学、易懂,易掌握,上功快,效果明显,每天练习1-2小时,5-7天后四肢、丹田均有强烈气感。本功以内壮桩功为主,外练操手为辅,单练桩功可达健身防病治病效果,加练操手可达到轻松开砖断石之目的。
一、金刚混元桩:桩功是铁砂掌的筑基功法,也是其内壮核心功法,通过桩功锻练可以强筋健骨、调和阴阳、畅通经络气血,提高内脏的抗击防震功能,同时能对各种内伤引起的疼痛及各种慢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练功者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微内扣,微屈膝,上身正直,双手轻轻提起抱于胸前,两手与胸相距约30厘米,两手指自然分开(似弯非弯,似夹非夹),两劳宫穴相对,两手指相距约3-5厘米。身体放松,自然呼吸,舌抵上腭,头有顶悬之感,双眼似闭非闭,目光内视,神守下丹田,身体各关节呈钝角形弯曲。如此静站下去,不出30日则初见成效,功效会因人身体素质不同及练功刻苦程度不同而异。初学者每天练习不宜低于2小时桩功,待练出丹田内气后仍要每天操习不少于1小时。刚站桩时会有累、麻痛之苦,待你坚持过这一苦关后会有轻松之感。待站桩感到轻松后要仔细体察体内的轻、重、麻、胀之感,内裹外撑之力。收功时轻揉小腹与肾部,活动一下身体各关节。
外操的作用是提高双掌的筋骨硬度及出掌的速度与劲力。外操须在桩功30天后加练。
二、拍打:高马步式或自然式立于沙袋前,手臂放松,不可用僵力,用“甩功”击打。甩功即将手臂想像成一条鞭子,在击打的瞬间以掌及腕部用力,同时肘部向外弯曲,以减缓沙袋的反冲力,避免反冲力通过臂传导对大脑及内脏造成震荡伤害。击到沙袋的同时意念内力由掌部同时击出,将袋内铁砂击碎。手掌着力点以掌面、掌背的外缘、肉厚处为准,切不可以指骨、关节拍打。拍打用力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猛力击打,防止造成伤害。拍打最好两手不均匀无规则练习,但总时长不能超过15分钟。
三、练力:拍打旨在提高手掌的硬度和抗阻能力,但以技击而言,还宜加强手掌的力量练习。练习可以最平稳,缓慢的速度做俯卧撑,连续10个为1组,每天不低于2~3组。
四、发力:掌部的硬度有了,内力充足了,如何随意发放出去是用实战中的关键。练功者面向一棵大树,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膝微屈,左手自然下垂,右手屈臂抱于胸前,掌指向前,手臂放松,同时收腹提肛,用丹田之气带动右手掌猛击大树,意念将大树击倒,动作要快、准、脆,击打后立即复原,每次50~100掌,隔日练习,掌法以推、砍为主,左右手均练。如此习练可练习发力。
附:沙袋制作方法
用食醋将铁砂浸泡1周后洗净捞出,再去除尖棱、不圆者,放入铁锅内炒干至极热,滴入几滴植物油,再炒一会。这样制出的铁砂乌黑发亮,永不生锈,拍打时不起灰尘。将铁砂装入30厘米×25厘米的帆布袋内,以七成满为宜,以利铁砂移动。沙袋可放于齐小腹高的台子或凳子上。
铁砂有阴毒,因此练功过程中必须用药洗手,以活血、助功。可将地骨皮、食盐各250克加水煮热,操手行动前后浸洗手掌。还应备活血之类药物经常涂手,以保手掌、指肌肤细嫩光滑。
杨成博先生遗留--穴道秘书
作者 原真学子
提要
先师秘诀生死血道诀。杨成博遗传点脉秘书,师曰∶要害生死血道,要明春夏秋冬四季、十二时辰,方可次断生死。伤心之事不可用之。出外偶遇恶人,此比功夫不可忍之,无此比恶何必伤人之命,此比手法出在三尖之法。何为三尖之法,虎尖掌尖肩尖是也。定要子午分明,百发百中,贤徒习成此比手法之日,尊师口诀分明,此比功夫,百发百中。难晓此比手法,至善而取之尔,若强取不能成功矣。
出此比手法次要,虎尖点掌尖、落掌尖、落肩尖,进切不可乱出手伤人之命也,如若发莫忘先师之付托。现看句不明,再看四围图式便能明晓,须言叮嘱之语而亦自己良心。此书若传好人,固可按部医人,如歹人得之则祸害不浅,切不可乱人矣。
师曰∶人有一十八穴大,五十四穴小,天地人和四大穴,此比方乃伤人之命也,何为小穴,手足四肢是,内外筋骨共成七十二穴。药有七十二方,习炼成功矣。妙药可以活之。倘若出外不可伤人,须要时存善念,见事多谋,为师之言须要紧记。
看症口诀
第一看,用手拈起眼皮,看他瞳仁动。
第二看,嘴角人中血道,红黄尚可,若白紫黑色难医。
第三看,太阴太阳,用手按住内跳动者可医,心中亦跳动,可此比五形中,有一血穴生动可救矣。无生动的看外形,用手抑头一二三四关,看一关活动者,即用通关散吹入鼻内,手指拍动照三关一把即可,用雄鸡一只,连皮破腹入麝香三分,趁滚对脐敷之,须看面色红转赤有救,白转黑即死。形色若不好,用难对大参六分,再用回生丹服之,候之三筒烟,久候内心响,然后以手推之。分为男左女右,女人推之肚膀,男推之丹田,不松手,如此三把,看其气接,再看伤在何处。用生姜一片、葱头擦伤处。用劳宫穴按之其伤即散,然后用药调治。凡伤穴道,七吼不治;大小便长流,肾子脱落不治;腰对节断不治;瞳人两便破不治;咽喉见管不治;落下二心口,撞上心不治;受伤倒地,正心口吐汁不治。用花针插入鼻尖上二三分,取血红有救,出血转白黄红不可治也。如看假死者,咽喉红动心挣起,用吹关散吹之立效,关上一把提起即打,不打足之,情恐伤一命,折寿三年。
四季口诀
血走十二时,药有十二方治,四季用药照伤处而治,改时不该药,后用全身丸子。
时血行道左咽喉,名为仙鹅,取血穴伤者,七十二日而死,服此方全愈。
麝香(二分)丁香、川芎、郁金、陈皮、血竭、桔梗、三七、地龙、生地、红花、羌活、乳香、橘红、古钱(醋七次)
以上药各二钱,共为细末,酒调三钱半,服半即愈。
丑时血行道左筋,名为盘元穴,伤重者三七九日而死,服后方愈。
虎骨(二钱)、碎补、白芷、香附、小茴、槟榔、三棱、莪术、泽泻、红花、归尾、乳香、青皮、猪苓、没药
以上各一钱,清水煎服。
寅时血行道右筋,名为肚角穴,伤重者一日一时,轻者周年半载而死,服后方即愈。
续断(二钱)、生地、羌活、乳香、川芎、苏木、泽兰、槟榔、白芷、大茴、赤芍、丹皮、归尾、独活、红花、加桃仁
以上药各一钱,水煎服。
卯时血行道右血腕,名为隙X穴,伤者寒热往来,咳嗽吐血,半年死,服后方愈。
麻黄二钱、京芥、莪术、蒲黄、紫草、桃仁、枳壳、宜茶、三棱、三七、郁金、红花、乳香、桑皮、赤芍、陈皮、木香、川芎、生地(各一钱)
酒煎冲童便服。
辰时血行道左比双燕入穴,伤重者四肢无力,黄皮瘦弱吐血,主五日半而死,服后方全愈。
泽泻(二钱)、红花、桃仁、茯苓、泽兰、陈皮、柴胡、桂枝、续断、羌活、桑皮、甘草(各一钱)
加生姜三片酒煎。以上药各一钱。
此乃凤羽之穴,离腰之边,但伤之如不至死者,可能治,亦宜早治,四九之患也。
大寒小寒
碎补(二钱)、川乌(一钱)、独活(一钱)、乳香(二钱)、羌活(一钱)、无名异(一钱)、赤芍(二钱)、肉苁蓉(一钱)、红花(一钱)、卷柏(一钱)、草乌(一钱)、秦艽(一钱半)、田七(一钱,另包)、土鳖子、(一钱半)、千年健(一钱)、没药(一钱半)、加首乌(一钱)
酒水煎,空心服。
此穴有伤不能知也,自问如起拳棍不能伤此穴眼,系背花年少不防。此症可小可大,七情之伤,亦难治也。
此方十二条,偶有求方者医治,将三十四方发药,无有不对之理。倘伤穴情用药,百发百中,小心看习,自然知长久之命也。
终身结脉法,仍系穴脉之出一二,明白要习,师出身教,习此法倘不知此,虽勇如猛虎无济也。
七香跌打丸
乌狗脚爪(四只)、红花(二钱)、木瓜(一钱)、田七(二钱)、沉香(三钱)、金边湖蜞(五条)、枳壳(二钱)、珍珠(一钱)、象皮(一钱)、三棱(一钱)、凤凰根(二钱)、川芎(一钱)、青皮(二钱)、沙参、(二钱)、降香(一钱)、金边土鳖(二钱)、胆星(一钱)、无名异(醋制,二钱)、大王(四钱)、自然铜(醋、制,一钱)、木香(一钱)、檀香(一钱)、桃仁(三钱)、地龙(一钱)、归尾(三钱)、焦蝎子(二只)、牛膝、(一钱)、藿香(一钱)、桂枝(一钱)、莪术(二钱)、虎骨(二钱)、赤芍(一钱)、郁金(一钱)、生地(一钱)、苏木(二钱)、血竭(二钱)、麝香(五分)、乳香(二钱,去油)
共为细末,用蜜为丸,每重二钱五分,晒干只得一钱八分。此七香跌打丸共三十八味,和前二十四穴之情诀,不但日久之症,即能成效。如伤轻者用一丸,伤重者二丸,作一服,必能全愈。
跌打总方
川连(一钱)、红花(一钱)、血珀(八分)、羌王(一钱)、田七(一钱)、自然铜(一钱,醋炒)、归尾(三钱)、没药(七分)、血竭(一钱)、郁金(一钱)、人中白(一钱,另包冲服)、生地(二钱)、乳香(六分)、玄胡(一钱)、中王(四分)、沉香(八分)、熊胆(三分)、珍珠(七分)、莪术(二钱)、三棱(一钱)、桂枝(一钱)、大王(一钱半)
酒、水各半煎服,用童便加冲落药更妙。
回生丹
(将药吹入鼻内,一时回生,男左女右,即吹即愈)
生芷、生半夏、生皂角、生蒲英、北细辛、麝香、冰片
以上共为细末贮用,倘遇跌倒伤卧地不知人事,用此药遂醒,然后向症发
跌打吊瘀煎水洗方
防风(三钱)、当归(三钱)、羌活(三钱)、京芥(三钱)、苦参(五钱)、丹皮(五钱)、鹤虱(五钱)、虎骨(三钱)、川椒(五钱)、蕲艾(五钱)、黄柏(三钱)、羌王(五钱)
共为粗末,分两包煎水洗。
道家秘传轻功练法
■ 许天阳
我知道轻功的练法已经二十多岁了,按照太师爷的话说:“你小子无福,这辈子练不了了”。社会上流传的轻功练法有很多,但大多出自万籁声《武术汇宗》里面的法子,比如腿绑铁砂袋或锡瓦练习跑板、跳坑、攀援,再就是飞毛腿、壁虎游墙、走笸箩、踩宣纸等。这些练法笨拙,受罪,也很难出什么真正的功夫,所以近代,我们很少真正见到所谓的轻身功夫了。
二十年前我在深山访道时认识我的恩师,再后来有缘结识了我的师叔、师爷和太师爷。我们在修丹道的同时,也经常演习武艺,为的是强壮筋骨,疏通气血。偶尔一次在问及有没有轻功的时候,师父说有,你太师爷当年出家修道之前就是名震西北的武术大家,轻功尤为一绝。第二天我带上干粮去苍云岭拜见太师爷,问他轻功到底有没有?具体如何练法?他告诉我:“轻功的确存在,而且比社会上传说的更神奇”。后来他跟我讲述了轻功的源流、传承以及具体的练法,他还说这功夫要合着身体发育同步练习,一旦成年,就飘不起来了。
由于当时我已经二十好几,根本错过练轻功的机会,所以一直没有亲证功法的妙处。原本想寻个娃子带在身边,教他练习,也好让此功重见天日,但机缘不合,我也怕牵缠麻烦。再者自己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呆着孩子也不方便。所以今天,我将本门道家秘传轻功练法整理出来,传出世间,权当考古遗迹,做个纪念。
本门轻功分天地两盘练法,地盘功成可蹿房越脊,身轻如燕,天盘功成可乘风驱气,凭空悬浮。由于天盘练法已经涉及仙术范畴,这里不做引述,只是对地盘练法做一介绍。
此功练法从少年开始,男孩八岁,女孩七岁练起。男孩八年功成,十六岁停止,女孩七年功成,十四岁停止,日后只要经常操演即不退功夫,练法如下:
一、走壁功
1、 跑板
取木板一块,长一丈二尺,宽一尺二寸,先斜立墙垣,约高三尺。练时后退十余步,蹬地助跑,离板一步处上板,疾跑至顶,落下反复练习。然后逐渐抬高,直至木板直立仍可登顶为功成。
要领练时全身放松,脚掌用力,下颚内敛,收肛提气,用头顶百汇穴引领起跑。也可身负重物跑板,提高功力,但切记不可蛮练。此功练成可以借助蹬力于墙上直跑八步,长余高墙,飘腿而过。
二、冲举功
1、 蛤蟆跳
仔细观察青蛙坐立姿势,然后效仿,按照它的起跳方式起跳,先练跳远,后练跳高。练时全身放松,手脚四肢用力,下颚内敛,收肛提气,用头顶百汇穴引领起跳,力求跳的高落的轻。此法看是简单,但肢体打开大合,伸缩有序,如弹簧发机,急如风火。故要天天练习,一生不可间断。
落地时一定要屈膝蹲跨,减缓落地冲力。
2、 一鹤冲天
此功又名顶功、冲举功,是练提纵术的最好练法。练时用竹片两根,长度适当,量人腿长短,宽两寸,周围修理光滑,不可磨人皮肉。练时紧靠练功者后退弯处,以膝盖为中心,上下相等。然后用布条缠于腿上,松紧适度,务必不让人腿打弯。然后在梁上悬一软物,气球棉球均可。然后功者立于下,练时全身放松,脚掌用力,下颚内敛,收肛提气,用头顶百汇穴引领起跳,使身体横空拔起,碰撞悬物,力求高跳轻落。此功练时最苦,也最出功夫。听太师爷讲,直膝拔一寸,屈膝跳一尺。所以要刻苦练习,不可荒废。
三、轻身术
1、踩砖
用完整砖头三十六块,于平地上,一小步一块,先平放,如前法收肛提气,下颚内敛,蹑足潜踪,顶头悬裆,用百汇领跑,到头后往返练习。等跑平稳后再侧立跑稳,最后竖立跑稳即功成。此法主要练习提气和脚下稳健功夫,功夫好的从山上跑着下山,脚底不失准头。
2、走箩筐
买一个大笸箩,竹子编的最好。内装砂子,重量与体重相等。再找一勺子,每日练完功后去除一两。练时提起上去环绕行走,如八卦转圈,要领和趟泥步相同。功成后砂子去完,任可转圜行走为妙。
此法和万籁声前辈所传相同,唯不同处是练习时要顶头,悬裆,下颚内敛,收肛提气,用头顶百汇穴引领行走。
3、跑弓
用竹片做弓二十四个,弓弦力度在三十斤左右。再用一木料做成梯形平托,顶部开口,将弓背固定,然后三弓相连,使其不会摇晃。弓弦中间穿缠一布结,长三寸,做落脚之处。练时一步一组,共八组一字排开,功者放松入静,排除杂念,收肛提气,举步上弦。下颚内敛,蹑足潜踪,用百汇领跑。当前脚在弓弦上下落时,立即迈步过第二弓弦上。如此到头后往返练习。练至跑弓时人在弦上,而弓弦下落不出一指,撤下一弓,改跑两弓,功成再去一只,最后单弓任然可以轻盈跑过为此步功成。此法主要练习轻身提气,功夫好的可做掌上之舞。
3、踏线
找木工做八个如方桌之物,唯独不要桌面,将其翻转过来平放,四脚朝天,于各桌腿顶部打孔备用。然后用绳子编一圆形直径一尺的网片,如蜘蛛网状,四角连一绳子,穿过四角桌腿小孔,垂于腿侧。最后用秤砣四个,栓于四根绳子末端,绳子长短以铁砣落地时,绳网刚好在桌腿顶部张开刚好。秤砣先大后小,开始单个从十斤开始,日后逐渐减小,最后用四个一斤重的铁砣为功成。练时放松入静,排除杂念,收肛提气,举步上网。下颚内敛,蹑足潜踪,用百汇领跑。当前脚落网下落时,迈步过第二网上,如此到头后往返练习。此法是修炼轻身术之绝密方法,功成身轻如燕,据师爷说修为好的,七尺男儿用秤称过不出三斤。
4、走砂踏雪
前面几种功夫成后,平时可于松软细砂或雪地中实地操演,要领如前,唯独步子要小,频率要快,据说一秒钟要换过三步才行。要求功成不留脚印或仅留微微印痕为佳。
5、水上漂
选一水池,宽八尺,长三丈,水深三尺。池中加水离岸边约一寸左右。当前几部轻身功夫有成后,最后再练此功。练时用圆形木板八个,厚约一寸,四周打孔,用四根绳子固定于岸边,让八个木板漂于水面,一步一个,不可歪斜。所用木板直径先大后小,从九寸开始,然后分别是六寸,最后到三寸。行功之时,放松入静,排除杂念,收肛提气,举步上板。下颚内敛,蹑足潜踪,用百汇领跑,步子要小,频率要快。要求水不湿鞋,可轻易快速跑过为妙。
当三寸木板可以轻松跑过后,然后改为油皮纸练习,(现代可用薄膜代替),最后直接与水上疾行,据说太师爷年轻时可走数十步之遥。此法是练蹬萍渡水秘术,练者珍之。
4、万法归一
当前面几种轻功都练成后,每日可于无人之处,高来高走,陆地飞行,走草跨木,逾越攀沿,蹬萍渡水,自由自在,尽兴往来,力竭乃止。
5、备注
以上道家秘传轻功地盘练法已经和盘托出,未作丝毫保留。今整理出来一是让这千古秘技重见天日,使其能成文化遗产得以保护。二是让有缘学习跳高或喜欢轻功者有个参考练习的法子。其中功夫真假,学者细心体悟,认真操练后自然明白贫道言无虚出。
此套功法,是历代师门秘授,不肯轻传。怕有歹人学后做梁上“君子”,贻害社会。这里奉劝修者,如今已不是冷兵时代,纵然你练成一代飞贼,身法如穿云燕子,也逃不脱子弹的攻击。所以权当体育锻炼,有成后可参加体育之跳高比赛,为国争光可也。
http://bbs8.zhxww.net/UploadFile2008/2013-6/2013621214261536.swf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这篇文章很全面,“拳在觉知”,希望给你带来启发
基本功丨太极拳缠丝功练习,内含九种缠丝功,初学者必练
【干货】于细微处见“功夫”
再谈太极拳发力-拳理拳法-太极网 -
形意拳化枪为拳练出“龙虎劲”,手臂似剑骨力透体
'龙形搜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