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字解2
第四个字:化
化 huà: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左部“亻”要收敛,但在这个字里不可写太窄。首撇起笔侧入,向左下方行笔稍平,稍重,力送笔端;竖笔在撇肚下面虚接起笔,竖身勿重,稍左斜,垂露收笔。
右部“七”字稍宽,稍重,注意与左部的距离。撇笔起笔与左部首撇的右端处基本平齐,注意行笔的角度、弯度和轻重与左部撇笔要有不同,稍短;竖弯钩是此字的主笔,要纵展舒畅,遒媚潇洒:起笔稍高,位置在两个撇笔中间,然后向左下方行笔,与撇笔尾部相接,渐轻,到拐弯处为最轻,弯不可拐死,拐弯后横画要厚重,稍呈弧形,要注意长度(要使撇笔起笔的重心处在中间位置),到位后挑笔向右上方出钩,要内圆外方。
欧阳询
颜真卿
虞世南
褚遂良
陆柬之
王羲之
怀素
祝枝山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宋 米芾《研山铭》
宋徽宗赵佶 《秾芳诗》
唐 钟绍京《灵飞经》
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元 赵孟頫《仇锷墓志铭》
元 鲜于枢《麻徵君透光古镜歌》
唐 李世民《晋祠铭》
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汉 《西狭颂》
第一个字:会
【每日一字】会(290)2015.06.05
第二个字:通
通 tōng:半包围结构,布局得当。
右上部“甬”字形瘦高,下部收敛。上面“”旁逆锋起笔,然后向右上方行笔,渐细,到位后向右下方顿笔写撇,注意角度;右点连接横、撇,不要重。下半面“用”字不要写宽:左竖不要重,稍左斜;横折钩虚接起笔,横轻灵、稍抗肩,略呈拱形,到位后向右下方轻顿,稍内擫下行,竖略右倾,与左竖稍取背式,钩不要大;中间两横靠左,稍抗肩,等距,不要长;最后竖笔实接起笔,垂直有力,收笔不要太尖,注意下面三个收笔呈一条斜线,为下部平捺做好铺垫。
左下部“辶” 旁为固定写法,注意把握与右上部的距离。点笔靠近“”旁的左端,收笔向左下带出小锋,以引出下一笔;横折弯钩起笔稍靠左、靠下,横画抗肩,稍重,到位后稍抬笔锋,然后向右下方顿笔,接着回锋走个小“S”弯,注意轻重变化以及与右部的距离;平捺藏锋起笔,一波三折,走势与“甬”字下端相相协调,舒展洒脱,注意捺脚与上面笔画的对应位置,最后捺尖要稍平压。
欧阳通
颜真卿
柳公权
褚遂良
王羲之
米芾
赵孟頫
文征明
祝枝山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唐 孙过庭 《书谱》
唐 钟绍京《灵飞经》
汉《张迁碑》
宋 苏轼 《洞庭中山二赋》
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明 王铎《行书青圃通邻巷五言诗册页》
清 伊秉绶《隶书五言联》
宋 米芾《三吴帖》 》
元 赵孟頫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宋 黄庭坚《庞居士寒山子诗》
宋 蔡襄《安道帖》尺牍
唐 李邕《云麾将军碑》
东晋 王羲之 小楷《乐毅论》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明 王铎《草书诗卷》
元 赵孟頫《天冠山诗帖》
清 郑燮《行书七言联》
第三个字:双
双 shuāng:上下结构,上收下展。
上部“雔”字整体稍抗肩,注意形态的变化。左边“隹”字应左展右收,斜势稍大:撇笔起笔落笔向右,然后向左下方行笔,撇身稍重、稍长;左垂露竖在撇肚处起笔,稍左斜,不要写长;撇点要靠上,勿重;四小横勿重,注意起笔位置,等距抗肩,形态要有变化;竖笔实接起笔,垂直有力。右边“隹”字位置稍高,左边要收:撇笔起笔稍高,落笔向右下方,然后向左下方行笔,撇身稍轻,角度稍立,注意收笔位置;左垂露竖在撇尖处起笔,稍轻,稍左斜;撇点起笔与左边的撇点基本平齐,略重;四小横要注意与左边四横的对应关系,不再赘述。
下部“又”旁要往上靠,上收下展。横折撇的起笔在“雔”字的中间,横画一带而过,打个小弯接着写撇,撇身稍弯,角度稍平,要遒劲有力;捺笔要舒展洒脱,露锋起笔靠左,形态有点“S”弯的意思,稍平,过撇笔后向右下方行笔,渐给力,到位后稍停,捺角要低于撇尖,然后缓慢向右渐提笔出锋,最后捺尖略下拉。
欧阳询
颜真卿
褚遂良
王羲之
米芾
赵孟頫
王铎
唐 孙过庭 《书谱》
唐 钟绍京《灵飞经》
汉《张迁碑》
宋 米芾《秋暑憩多景楼帖》 》
宋 张即之《书杜诗卷》
明 唐寅《落花诗册》
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明 王铎《行书李贺诗帖》
宋 张即之《双松图歌卷》
清 傅山《草书乾坤惟此事五言诗》轴
唐 杜牧 《张好好诗卷》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第一个字:德
请在砚田书院公众微信里查看。
第二个字:艺
艺 yì:上中下结构,中宫收紧。
上部“卝”头要紧凑,稍抗肩,不要写高,稍偏左。笔顺为左竖、左横,右横,最后写右竖。两竖相抱,稍重,左低右高,左竖稍短,稍右斜,右竖稍长,写成撇笔;两横呼应,稍偏两竖的下部,左横抗肩,右横写为平点,勿重。
中部要左收右放,中间要上凹以让下部。左边“圭”字取斜势,左展右收,整体不要超过“卝”头的左半部:上面“土”字要紧凑,横画大抗肩,竖笔垂直;下面“土”字要取斜势以让右:短横与上面横画平行,竖笔稍左斜,底横写成提笔,起笔靠左,大抗肩,过竖笔后不可长。右边“丸”字左收右放:撇笔与上部的撇虚接起笔,撇身勿重,角度稍立,注意收笔的位置,以让下部;横斜钩横画大抗肩,注意弯钩的角度、弯度和力度,挑钩外方内圆,指向左上方;最后点笔勿重,角度要平。
下部“云”字不可写大,上收下展,紧靠上部,稍偏右。上面两横均露锋起笔,与上面首横直对,抗肩平行;下面“厶”取斜势,稍宽:撇折实接起笔,对准“卝”头的中间,撇身稍直,勿重,提锋勿长;最后右点稍长、稍重,以平衡整字。
王羲之
陆柬之
怀素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甲骨文拓片
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
宋 米芾 《叔晦季明李太师三帖》
唐 李邕《云麾将军碑》
元 yuán:独体字,上收下展,欹中有正。
上面两横整体位置要偏左,抗肩要大,都是为最后的竖弯钩蓄势:首笔短横要厚重,第二笔横画起笔左探,略轻,到首笔右端的下方时开始收笔,注意两横的起、收笔角度不同。
下面撇笔在横画中间略偏左一点实接起笔,注意行笔的角度、弯度和轻重,撇尖不可超过上面两横起笔的延长线;竖弯钩是此字的主笔,要纵展舒畅,遒媚潇洒:起笔不与横画相接,位置靠近撇笔,然后向左下方行笔,渐轻,到拐弯处(与撇尖基本平齐)为最轻,弯不可拐死弯,拐弯后横画稍呈弧形,向右渐重,要注意长度要够长(要保证此笔完成后,起笔处的右侧到钩尖的距离与第二横基本相等),到位后挑笔向上,要内圆外方。
王羲之
董其昌
米芾
怀素
赵佶
唐 孙过庭 《书谱》
唐 钟绍京《灵飞经》
北魏《始平公造像记》
明 董其昌《白羽扇赋》卷
宋 苏轼 《洞庭中山二赋》
宋 米芾 《乡石帖》
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元 赵孟頫《仇锷墓志铭》
元 赵孟頫《趵突泉诗》
宋 米芾 《叔晦季明李太师三帖》
唐 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
宋 黄庭坚 《牛口庄题名卷》
元 鲜于枢《麻徵君透光古镜歌》
宋 吴琚 《行书蔡襄七言绝句》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终 zhōng: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左部“糹”旁取斜势,不要写宽,位置靠上。注意两个撇笔的角度、轻重和折的方向均不同,下面提笔要向上,不要长,点要收敛,以让右;下面三点整体偏左,沿着上面提笔走势布局,由大渐小,点点呼应,第三个点要收敛,以让右部。
右部“冬”字上下重心要对正,左收右放。上部“夂” 捺要舒展:首撇靠近左部,起笔比左部首撇稍高,顿笔收;横折撇的起笔比左部次撇稍高,横要一带而过,顿笔后稍内擫写撇,注意指向要与首撇不同,撇尖指向左部的末点;捺与首撇虚接起笔,稍平过撇笔,再向右下方行笔,渐给力,到位后稍停,然后缓慢向右渐提笔出锋,捺角要低于撇尖。下面两点重心与上面撇捺交叉处直对,小点与左部末点平齐,不要写大,收笔稍向左下方出锋,以引出下一笔;最后点笔角度稍立,要稍大稍重,以稳住整字。
欧阳询
颜真卿
褚遂良
陆柬之
王羲之
赵孟頫
怀素
王铎
孙过庭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明 董其昌《白羽扇赋》卷
宋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
元 赵孟頫《仇锷墓志铭》
明 祝允明《行草牡丹赋》卷
隋 《董美人墓志》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东晋 王羲之 小楷《乐毅论》
元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宋 张即之《汪氏报本庵记》
宋 黄庭坚《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
第八个字:可
可 kě:半包围结构,左紧右松,重心稳键。
横画要舒展畅朗,笔势流动。露锋起笔,斜切,然后向右行笔,稍抗肩,中间稍细,略呈拱形,收笔稍下拉。
中间“口”字勿大,斜势抗肩,靠左偏上。左竖要注意位置,斜切起笔,竖身稍右斜,渐轻,收笔勿重;横折虚接起笔,抗肩,勿重,到位后往上提笔锋,顿笔写竖,左斜,渐轻;底横实接起笔,与上横平行,收笔托住右竖,过右竖即止。注意两个横画与上面长横基本等距。
竖钩要位置准确,秀键沉雄。虚接起笔,竖身劲挺有力,稍长,略右斜,注意轻重变化,到位后钩要稍平钩出,不要上挑。注意竖身与“口”字的两竖要基本等距,竖身的长度(起笔到钩尖)应以“口”字的底横为中心,上下等分。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褚遂良
赵孟頫
陆柬之
王羲之
苏轼
怀素
张芝
赵佶
祝枝山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唐 孙过庭 《书谱》
明 董其昌《白羽扇赋》卷
宋 苏轼 《洞庭中山二赋》
明 祝允明《行草归田赋》《乐志论》
宋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元 赵孟頫《仇锷墓志铭》
宋 黄庭坚 《牛口庄题名卷》
元 赵孟頫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隋 《董美人墓志》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第十个字:梅
梅 méi :异写,左右结构,左收右展。
左部“木”旁形瘦长,斜势抗肩,左展右收。首横大抗肩,略呈拱形,不要长,注意收笔的角度;竖笔高起,稍重,从横画右部穿过,中间稍细,竖身劲挺,略左斜,收笔挑个小钩;撇笔在横、竖的交叉处起笔,撇身压竖笔稍多一些,撇身不可太长,撇尖不宜超过横画的左端;点笔位置在撇、竖分离处的右边,要从竖笔里生出,不可写长、写重。
右部“某”字上下对正,稍有左收右展。首笔横画起笔靠近左部的横画,起笔角度与左边横画收笔相对应,稍抗肩,略呈拱形,勿重;两个竖笔整体稍左移,起笔左低右高,左轻右重,注意长度以及形态的细微变化;里面两个横画实接两竖,抗肩,不要写重;长横起笔靠近左部竖笔,稍呈拱形,注意起、收笔的角度;竖钩在两竖中间略偏右一点,实接起笔,劲挺有力,钩不要大,钩角稍低于左部的底端;最后左右两点要写准位置,左点稍立,勿重;右点角度稍平,稍重,以平衡整字。
颜真卿
柳公权
褚遂良
陆柬之
米芾
王羲之
文征明
赵孟頫
王宠
赵子昂
祝枝山
明 王铎 《赠文吉大词坛行书轴》
明 王铎《五律夜渡作行书诗轴》
清 伊秉绶《隶书横幅》
明 唐寅《落花诗册》
清 赵之谦《楷书南唐四百九十六字册》
明 王铎《赠文吉大词坛行书轴》
第九个字:寒
寒 hán:上下结构,中宫收紧。
上部“宀”头整体略抗肩,稍宽。首笔竖点居中,稍左斜,厚重,勿长;第二笔左竖离竖点距离稍近,露锋入笔,不要写低,稍左斜;横钩虚接起笔,横画稍抗肩,压着竖点的下部通过,向右渐轻,过竖点后右边稍长,到位后提笔稍向上,然后顿笔向左下方出钩,钩要短促有力。
下部应上收下展,注意重心的对应。上面部分要紧凑上靠:三横稍偏左,前两横稍短,略抗肩,勿重;两竖略呈背势,左竖垂直,右竖稍左斜;下面横画稍长,左伸右收,与上面两横平行等距,略呈拱形;撇、捺注意起笔位置和行笔角度,开张适宜,对称舒展,捺角与撇尖平齐;下面两点要上靠,与竖点重心直对,上点勿重,角度稍平,下点角度稍立,厚重,以稳住整字。
褚遂良
颜真卿
董其昌
王羲之
米芾
赵孟頫
怀素
王羲之
祝枝山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宋 米芾 《蜀素帖》
宋 苏轼 《寒食帖》
明 王铎《自书石湖等五首卷》
宋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
明 文徵明《行书自作诗卷》
宋 黄庭坚《庞居士寒山子诗》
明 唐寅《落花诗册》
隋 《董美人墓志》
清 赵之谦《篆书铙歌册》
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第七个字:气
气 qì :半包围结构,以斜取势,中宫收紧。
上部“气”字头取斜势,横画抗肩等距。撇和横画可以一笔写成,露锋落笔,然后向左稍带,顿笔写横,抗肩稍大,勿长,撇短横长,撇重横轻;中间横画起笔与上面左侧对齐,勿重,注意收笔位置;第三笔“横斜钩”起笔略左探,横画比上面两横稍重,到位后提锋向上,然后向右下方顿笔,要写出棱角,再向下弯行,在行笔中要注意弯的角度、弯度和力度,要由重渐轻,再渐重,笔画平稳圆润,到位后侧锋向上挑钩,要内圆外方,注意钩的指向。
下部“米”字同样要取斜势,整体偏左,上收下展,左伸右收。上面点、撇勿重,要写准位置,角度稍平;横画起笔要大胆左探,抗肩与上面相同,注意形态和收笔位置;竖钩虚接起笔,竖笔劲挺有力,钩不要写大,钩角稍低于“横斜钩”的底端;下面左右两点起笔要与上面点、撇的重心直对,左点要轻,右点稍重,角度稍立。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褚遂良
虞世南
米芾
王羲之
赵孟頫
怀素
赵佶
祝枝山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宋 米芾 《蜀素帖》
宋 米芾 《蜀素帖》
邓石如《篆书字帖》
唐 孙过庭 《书谱》
唐 钟绍京《灵飞经》
明 董其昌《白羽扇赋》卷
唐 怀素 《自叙帖》
宋 米芾《多景楼诗帖》
宋 米芾 《虹县诗帖》
宋 米芾 《张季明帖》
明 祝允明《行草归田赋》《乐志论》
明 王铎《五律夜高邮作书诗轴》
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元 赵孟頫《仇锷墓志铭》
宋 米芾 《吾友帖》
元 赵孟頫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明 文徵明《行书自作诗卷》
元 赵孟頫《行书二赞二诗卷》
宋 黄庭坚《花气薰人帖》
唐 李邕《云麾将军碑》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明 张瑞图《行书杜甫五律诗轴》
明 王铎《行书李贺诗帖》
第八个字:凝
第五个字:柳
柳 liǔ:左右结构,左斜右正。
左部“木”旁形瘦长,斜势抗肩,左展右收。首横露锋入笔,大抗肩,稍呈拱形,不要长;竖笔高起,稍重,从横画右部穿过,中间稍细,竖身劲挺,略左斜,收笔挑个小钩;撇笔在横、竖的交叉处起笔,撇身压竖笔稍多一些,撇身不可太长,撇尖不宜超过横画的左端;点笔位置在撇、竖分离处的右边,要从竖笔里生出,不可写长、写重。
右部“夘”字位置稍低,左斜右正,左收右放。左边“夕”字不可写宽,与左部斜插穿抱:首撇勿长,靠近左部长横的右端,收笔不出锋;横撇露锋起笔,横画一带而过,抗肩,然后向右下方顿笔,向左下方行笔,注意指向与首撇不同,撇尖要伸到左部竖钩边;点笔从短撇的收笔处起笔,勿重。右边单耳要上收下展:横折钩起笔在“夕”字折肩的下面,横画抗肩,不可长,折笔重,钩的重心与左边两点对应平齐;最后竖笔实接起笔,垂直向下,坚定有力,收笔不可太锐。
柳公权
颜真卿
苏轼
陆柬之
赵孟頫
赵孟頫
王献之
王铎
宋 米芾 《虹县诗帖》
宋 米芾《闻张都大宣德尺牍》
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清 伊秉绶《隶书联》
元 赵孟頫 《杭州福神观记》
明 唐寅《落花诗册》
唐 杜牧 《张好好诗卷》
宋 吴琚 行书《杂诗帖》等
宋 米芾 《甘露
第六个字:香
第四个字:岸
岸 àn:上下结构,上收下展。
上部“山”旁要紧凑,整体稍抗肩,不可写宽。中竖高起,稍左斜,厚重;竖折露锋入笔,竖身由轻渐重,到位后向左稍带,然后向下切笔,再斜向右上行笔写横,抗肩,向右渐轻;右边短竖稍左斜,收笔挡住横画。
下部“厈”字为半包围结构,上收下放。“厂”旁靠上,不要写宽:横画靠近上部,露锋入笔,抗肩与上部相协调,向右稍重,注意长度;撇笔起笔轻入,不与横画相接,注意行笔走向、长度以及轻重的变化。“干”字上收下放,略偏右:两个横画稍重,与上面横画等距平行,注意起、收笔位置和形态的不同;最后竖笔从短横中间实接起笔(比上部的竖笔位置稍偏右),垂直向下,渐重,到位后收笔要短,不可太锐。
欧阳通
褚遂良
颜真卿
董其昌
米芾
王羲之
赵孟頫
王铎
祝枝山
宋 米芾 《蜀素帖》
唐 孙过庭 《书谱》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宋 米芾《吴江舟中诗卷》
元 赵孟頫《行书二赞二诗卷》
元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第三个字:寄
寄 jì:上下结构,上收下展。
上部“宀”头稍抗肩,不要写宽。首点居中,稍左斜,上重下轻,勿长;第二笔竖点距首点稍近,不要低,稍左斜,稍弯;横钩虚接起笔,横画以首点为中心应左短右长,稍抗肩,压首点下部而过,右部渐轻,略呈拱形,到位后稍提笔锋,往右下方顿笔,然后向左下方出钩,注意指向。
下部“奇”字应上靠,上收下放。上面要紧凑:首点与上部竖点对正,稍重,勿长;横画露锋入笔,抗肩与上部一致,勿长、勿重;点、撇紧凑呼应,中心直对首点,不要写高。下面“可”字要上紧下松,左收右放:横画要够长,抗肩与上面横画相同,稍呈拱形,注意以首点为中心右边要稍长,以平衡左下“口”的重量,畅朗舒展;“口”字不要写大,位置靠左,抗肩右斜;最后竖钩与上边的横画虚接起笔,注意位置,竖身劲挺有力,稍长,注意轻重变化,到位后钩要稍平钩出,不要上挑。
欧阳询
颜真卿
薛稷
陆柬之
米芾
王羲之
赵孟頫
怀素
祝枝山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宋 米芾 《蜀素帖》
宋 苏轼 《洞庭中山二赋》
唐 怀素 《自叙帖》
宋 米芾《竹前槐后诗卷》 》
宋 黄庭坚《草书杜甫寄贺兰铦诗卷》
清 赵之谦《楷书南唐四百九十六字册》
元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第一个字:春
已解析过,请在砚田书院公众微信里查看。
第二个字:情
情 qíng:左右结构,左收右展。
左部“忄”旁不要写宽。首笔左竖点露锋入笔,稍左斜,稍重,勿长;第二笔右点写成小横点,与左竖点的起笔基本平齐,不可离远,勿重、勿长;竖笔高起,与小横相接向左下行笔,稍左斜,中间稍细,垂露收笔。
右部“青” 字上紧下松,舒朗端庄。上面“”三横稍抗肩,间距相等:第一笔横画的起笔位置,离左部不可远,不要写长;第二横要稍短一些,注意形状的细微变化;中竖高起,厚重有力,略左斜;第三笔长横起笔靠近左部竖笔,稍呈拱形,勿重。下面“月” 不要写宽,要处在上面两横的正下方:左竖起笔位置要看准,竖身稍左斜,向下稍重,垂露收笔;横竖钩的横笔要轻,稍抗肩,略呈拱形,竖笔坚挺,稍右斜,钩要小而有力;中间两小横与左竖虚接起笔,勿重,注意布白均匀。
柳公权
颜真卿
褚遂良
智永
陆柬之
王羲之
米芾
赵孟頫
董其昌
怀素
王羲之
祝枝山
唐 摹本王羲之《姨母帖》
宋 米芾 《蜀素帖》
宋 米芾 《苕溪诗卷》
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唐 孙过庭 《书谱》
宋 米芾《提刑殿院帖》
明 祝允明《行草归田赋》《乐志论》
东晋 王羲之 《远宦帖》
东晋 王羲之 《妹至帖》
宋 黄庭坚《花气薰人帖》
明 唐寅《落花诗册》
明 祝允明《行草牡丹赋》卷
隋 《董美人墓志》
唐 李邕《云麾将军碑》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第十三个字:丰
丰 fēng:上下结构,上下对正。
上部形扁宽,稍抗肩。中竖起笔稍高、稍重,略左斜;两个“丰”字靠近在中竖两边,横画要短,注意抗肩角度和形态的变化,竖笔稍重,左竖略右斜,右竖稍左斜;竖折起笔离左“丰”字稍远,水平方向约在左“丰”字中间位置,稍右斜,勿重,到位后轻顿,然后转锋向右行笔,横画勿重,稍呈拱形,抗肩;右竖起笔约在右“丰”字中间位置,稍左斜,稍重。
下部“豆”字上收下展,不要写高。横画稍上靠,露锋入笔,抗肩,勿长(起、收笔与上部两个“丰”字的竖笔对应);中间“口”形扁宽,上宽下窄,稍抗肩(上面诸横间距相等);点、撇起笔在“口”字两端,不要写高,点立撇斜;最后横画要写长,稍呈拱形,收笔稍重,如底盘一样,托住整字。
颜真卿
妒神颂
米芾
苏轼
黄庭坚
赵孟頫
王羲之
明 董其昌《紫茄诗》行草长卷
清 赵之谦《楷书南唐四百九十六字册》
宋 黄庭坚《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
唐 李怀琳 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第十四个字:年
第十二个字:颂
颂 sòng:左右结构,左收右展。
左部“公”字斜势抗肩,不要写高、写宽。撇、点两笔呼应,左低右高,注意距离和角度,点笔收笔稍回锋,以映带下一笔;“厶”要收敛,取斜势,撇笔与上面撇笔指向不同,提笔大抗肩;最后点笔不要写大。
右部“页”旁形痩长,诸横抗肩。 首横起笔靠近左部,在左部撇、点起笔的延长线上,抗肩,勿长,向右渐重;第二笔小撇虚接起笔,位置应在中间稍偏左一点,不要长;下面“贝”与首横同宽,诸横等距抗肩:左竖勿重,稍左斜,注意行笔的走向;横折实接起笔,横画不要重,稍带拱形,到位后向右下方顿笔,然后内擫写竖,稍重稍长,略右斜;中间两小横虚接起笔,抗肩,勿重,注意长度和间距;底横起笔左探,托住左竖,略呈拱形;最后撇和点要注意位置、大小和角度。“八”不可过于开张,撇笔起笔靠左,要弯行;末点稍低沉,凝重,支撑住右竖。
颜真卿
敬使君碑
陆柬之
董其昌
王羲之
赵孟頫
怀素
汉《张迁碑》
北魏《元怀墓志》
宋 米芾《公议帖》
明 文徵明《行书自作诗卷》
清 伊秉绶《隶书扇面》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第十一个字:彩
彩 cǎi:异写,左右结构,左收右放。
左部“糹”旁取斜势,不要写宽,位置靠上。注意两个撇笔的角度、轻重和折的方向均不同,注意提笔要向上,点要收敛,以让右;下面三点沿着上面提笔走势布局,由大渐小,注意指向,第三个点要收,以让右部。
右部“采”字结合紧密,上收下展,开张舒朗。上面“爫”旁要紧凑:撇笔起笔稍高于左部,撇尖紧挨左部第二笔的起笔;两点一撇要左低右高,笔笔呼应,注意位置、轻重和走向。下面“木”字要上靠,上收下展:横画起笔靠近左部的点笔,抗肩与上边两点一撇的体势协调,略呈拱形,过小撇右侧垂直线即收笔;竖钩直对“爫”旁的中心,竖身勿重,劲挺有力,钩不宜大;撇笔从横竖交叉处起笔,注意行笔走向,撇尖要伸到左部的下方;捺笔与撇笔基本对称,捺角与撇尖平齐,要流畅飘逸。
褚遂良
柳公权
颜真卿
智永
王羲之
文征明
赵孟頫
怀素
怀素
鲜于枢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明 祝允明《行草牡丹赋》卷
唐 钟绍京《灵飞经》
明 董其昌《白羽扇赋》卷
宋 米芾 《蜀素帖》
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第五个字:称
称 chēng:左右结构,左斜右正。
左部“禾”旁斜势抗肩,不要写宽,左收右展。首笔平撇落笔向右,再向左撇出,不可长;横画起笔靠左,大抗肩,略呈拱形,收笔勿超过平撇右端;竖笔在首笔撇腹下起笔,从横画右端穿过,竖身勿重,中间稍细,劲挺有力,收笔可起小钩;撇笔在横竖交叉出起笔,压竖笔稍多,收笔不可超出横画的左端;点从竖笔中引出,在撇竖分离处的右端轻出,勿重。
右部“爯”字对称结构,上下对正,中宫收紧。上面“爫”形扁宽,整体稍抗肩:首笔这里可以写成一横,起笔紧挨左部首撇,露锋入笔,稍抗肩,厚重,整体与左部上端基本平齐;两点一撇相互呼应,左低右高,斜势与横画一致,注意与左部长横的对应关系。下面“冉”字不要写宽,上收下展,横画等距:左竖要对准上面左点,稍左斜,勿重,垂露收笔;横折钩虚接起笔,横画稍呈拱形,到位后向右下方顿笔,折肩要对准上面小撇的重心,然后内擫向下行笔,竖身稍右倾,收笔跪笔弹锋起钩,钩脚稍低于左竖;两个横画略呈拱形,一短一长,一轻一重;最后竖笔要对准中间的点笔,劲挺有力,收笔不可太锐。注意“冉”字下端收笔呈一条斜线分布。
颜真卿
柳公权
陆柬之
王羲之
米芾
赵孟頫
怀素
祝枝山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宋 米芾 《蜀素帖》
唐 孙过庭 《书谱》
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元 赵孟頫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元 赵孟頫 《杭州福神观记》
宋 黄庭坚《题苏轼寒食帖跋》
明 董其昌《紫茄诗》行草长卷
明 张瑞图 草书《杜甫饮中八仙歌》
宋 张即之《汪氏报本庵记》
唐 李怀琳 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第十四个字:语
语 yǔ:左右结构,左收右展。
左部“言”旁不要写宽,位置靠上,斜势抗肩,左伸右收,诸横等距。首笔竖点靠右,用笔稍重,稍左斜,勿长;第二笔横画起笔左探,大抗肩,过竖点即收;中间两小横上短下长,与上面横画平行,位置稍偏右;下面“口”不要写大,整体抗肩, 位置相对上面两小横要稍偏左,以让右部。
右部“吾”字上下对正,端庄平稳。上面“五”字整体略抗肩,左收右展,横画等距,注意与左部的对应关系:首横靠近左部长横,露锋入笔,稍抗肩,勿长;第二笔斜竖虚接起笔,然后向左下方渐轻行笔,带撇意,注意角度和长度;横折起笔与首横上下平齐,横画与首横平行,勿重,到位后向右下方顿笔,(其右侧与首横右端基本平齐)然后内擫向左下方行笔,角度比斜竖略立;长横靠近左部“口”字的折肩起笔,左短右长,左轻右重,稍抗肩,略呈拱形。下面“口”字形扁宽,上宽下窄,端正工整,与上面首横对正:左竖起笔注意位置,露锋入笔,稍右斜,收笔轻;横折实接起笔,横画与上面横画平行,略呈拱形,到位后稍抬笔锋向右下方顿笔,然后内擫向左下方行笔,稍厚重;最后底横实接起笔,略呈拱形,收笔稍重。
王羲之
苏轼
赵孟頫
怀素
赵佶
祝枝山
宋 米芾 《蜀素帖》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唐 孙过庭 《书谱》
唐 怀素 《自叙帖》
明 王铎《自书石湖等五首卷》
宋 米芾 《致伯修老兄尺牍》
元 赵孟頫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宋 黄庭坚《庞居士寒山子诗》
明 唐寅《落花诗册》
明 祝允明《行草牡丹赋》卷
明 王铎《行书李贺诗帖》
第十一个字:梧
梧 wú:左右结构,左收右展。
左部“木”旁形瘦长,斜势抗肩,左展右收。首横露锋入笔,大抗肩,稍呈拱形,不要长;竖笔高起,稍重,竖身劲挺,从横画右部穿过,中间略细,略左斜,收笔挑个小钩;撇笔在横、竖的交叉处起笔,撇身压竖笔稍多一些,撇身不可太长,撇尖不宜超过横画的左端;点笔位置在撇、竖分离处的右边,要从竖笔里生出,不可写长、写重。
右部“吾”字上下对正,端庄平稳。上面“五”字整体略抗肩,左收右展,横画等距:首横要注意与左部的位置关系,露锋入笔,稍抗肩,稍呈仰势,不要写长;第二笔斜竖在横画中间稍偏左处虚接起笔,然后向左下方行笔,渐轻,注意角度和长度;横折起笔与首横上下平齐,横画与首横平行,勿重,到位后向右下方顿笔,(其右侧与首横右端基本平齐)然后内擫向左下方行笔,稍重角度比斜竖略立;长横在左部点笔下面起笔,左短右长,左轻右重,稍抗肩,略呈拱形。下面“口”字形扁宽,上宽下窄,端正工整,与上面首横对正:左竖起笔注意位置,露锋入笔,稍右斜,收笔轻;横折实接起笔,横画与上面横画平行,略呈拱形,到位后稍抬笔锋向右下方顿笔,稍重,然后内擫向左下方行笔,厚重;最后底横实接起笔,稍平,略有拱形,托住右竖,收笔稍下压。
褚遂良
褚遂良
颜真卿
王羲之
文征明
怀素
赵佶
赵子昂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宋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
清 吴昌硕《行书五言诗》轴
第六个字:香
香 xiāng:古写,上下结构,上展下收。
上部“禾”旁稍抗肩,撇捺舒展。首撇落笔向右,然后向左平出,不要写长;横笔左长右短,抗肩,中间稍细,略呈拱形;竖笔起笔不与首撇相接,撇身略左斜,下面不可长;撇自横竖交叉处起步,注意角度,稍长(撇尖稍超过横画的左端);反捺在撇与竖分离处的右侧起笔,稍平,舒展。注意:撇尖、竖笔的底端和反捺的收笔呈一条斜线,其角度比上面横画抗肩的角度稍平。
中间点、撇不可写重,点低撇高,注意起笔与首撇的位置关系。
下部“日”整体不可写大,上靠,端正平稳,注意与上部的对应关系。左竖要轻,起笔对准点笔的重心,勿重、勿长;横折实接起笔,横画勿重,稍抗肩,略呈拱形,到了首撇右侧的下方时向右下方顿笔,然后内擫下行,竖身里直外弯,雄强有力,收笔稍回锋,比左竖要长;里面小横与左竖虚接,略偏上,抗肩,勿重;最后底横从左竖中引出,稍抗肩,略呈拱形,收笔与右竖相接。
柳公权
颜真卿
苏轼
王羲之
赵孟頫
怀素
张旭
祝枝山
宋徽宗赵佶 《秾芳诗》
唐 钟绍京《灵飞经》
明 董其昌《白羽扇赋》卷
宋 苏轼 《洞庭中山二赋》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
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宋 张即之《书杜诗卷》
明 文徵明《行书自作诗卷》
明 唐寅《落花诗册》
宋 吴琚 《行书蔡襄七言绝句》
隋 《董美人墓志》
明 王铎《香山寺作五律诗轴》
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明 王铎《行书李贺诗帖》
360docimg_501_
360docimg_502_
第三个字:欢
360docimg_503_
360docimg_504_
欢 huān:左右结构,左收右展。
左部“雚”字斜势抗肩,笔画勿重,布白匀停。上面 “艹”字不要写高写宽,左低右高。 中间两“口” 不要写大,整体偏左,同样要左低右高,注意形状和角度的变化。下面 “隹”字要左展右收,撇笔紧挨着左“口”右侧起笔,撇身要轻;左垂露竖要拉长,稍左斜,略呈弧形;右边部分要上靠,撇点要小,三小横等距抗肩,形态不同;竖笔实接起笔,稍重;底横实接起笔,稍呈拱形。
右部“欠”字上收下展,笔画稍重,穿插斜抱。上面“”首撇起笔与左部基本平齐,依左部体势而下,撇身稍直;横撇起笔靠下,横画大抗肩,不可重,到位后稍往上提笔,然后顿笔写撇,指向比首撇稍立。下面“人”应左收右放:撇起笔偏左,撇身短小有力,撇尖要到左部底横的下面,使左右结合紧密;捺笔从撇头里起笔,向右下方渐给力而行,行到“”右端的下方时稍停,然后向右上方缓慢出锋,飘逸俊美。
360docimg_505_
颜真卿
360docimg_506_
虞世南
360docimg_507_
王献之
360docimg_508_
王羲之
360docimg_509_
米芾
360docimg_510_
赵孟頫
360docimg_511_
怀素
360docimg_512_
王羲之
360docimg_513_
赵佶
360docimg_514_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360docimg_515_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360docimg_516_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360docimg_517_清 伊秉绶《隶书五言联》
360docimg_518_明 唐寅《落花诗册》360docimg_519_唐 杜牧 《张好好诗卷》
360docimg_520_晋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360docimg_521_宋 米芾 《真酥帖》
360docimg_522_
360docimg_523_
第二个字:户
360docimg_524_
360docimg_525_
户 hù:独体字,上收下展,不要写宽。
首点书法中这里可以写成一横,在整字重心的正上方,抗肩,稍重;第二笔横折注意起笔位置,横画勿重,与首横平行,到位后稍上抬笔锋,向右下方顿笔,(折肩右侧不可超过首横的右端)然后向左下方行笔,稍带撇意,勿长;下面横画与上面两横等距平行,比横折的横画略重一点,托住右竖,收笔圆润;最后长撇斜切起笔,要挡住横折的起笔,然后实接下面的横画向左下方弯行,撇脖、撇肚要显现出来,舒展中不失力度。
360docimg_526_
欧阳询
360docimg_527_
颜真卿
360docimg_528_
虞世南
360docimg_529_
赵孟頫
360docimg_530_
王羲之
360docimg_531_
文征明
360docimg_532_
赵孟頫
360docimg_533_
怀素
360docimg_534_
赵佶
360docimg_535_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360docimg_536_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360docimg_537_宋 米芾 《中秋诗帖》360docimg_538_元 赵孟頫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360docimg_539_明 唐寅《落花诗册》360docimg_540_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360docimg_541_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360docimg_542_元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360docimg_543_
360docimg_544_
第一个字:万
360docimg_545_
360docimg_546_
万 wàn:上下结构,上收下展。
上部“卝”头要紧凑,稍抗肩,不要写高。笔顺为左竖、左横,右横,最后写右竖。两竖相抱,稍重,左低右高,左竖稍短,稍右斜,右竖略长,稍带撇意;两横呼应,稍偏两竖的下部,左横抗肩,右横写为平点,勿重。
下部“禺”字要上收下展,左收右展,布白匀停。上面 “日” 字不要写大,稍偏左,上宽下窄,稍抗肩,横画等距,左轻右重。下面“冂”要宽阔,抗肩:左竖稍右斜,不要重,注意与上面的位置关系;横折钩在左竖的左边起笔,与左竖上部交叉而过,抗肩稍大,向右渐轻,稍呈拱形,到位(超过“卝”头右侧垂直线一些)后稍提笔向上,然后向右下方顿笔写竖钩,竖身稍重,左斜,略呈弧形,跪笔弹锋挑钩,钩稍长,注意指向,钩角与左竖底端基本平齐。中竖对准“卝”头中间实接起笔,略左斜,注意收笔的位置;提笔勿重,抗肩稍大;末点不可重、长。
360docimg_547_
欧阳询
360docimg_548_
褚遂良
360docimg_549_
颜真卿
360docimg_550_
虞世南
360docimg_551_
赵孟頫
360docimg_552_
陆柬之
360docimg_553_
王羲之
360docimg_554_
米芾
360docimg_555_
怀素
360docimg_556_
张旭
360docimg_557_
文征明
360docimg_558_
唐 钟绍京《灵飞经》
360docimg_559_
宋 苏轼 《寒食帖》
360docimg_560_唐 怀素 《自叙帖》360docimg_561_宋 米芾《多景楼诗帖》
360docimg_562_宋 米芾《新恩帖》360docimg_563_宋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
360docimg_564_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360docimg_565_宋 米芾《吴江舟中诗卷》
360docimg_566_唐 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360docimg_567_元 赵孟頫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360docimg_568_明 文徵明《行书自作诗卷》360docimg_569_元 赵孟頫《行书二赞二诗卷》
360docimg_570_宋 黄庭坚《教审帖》360docimg_571_宋 黄庭坚《草书杜甫寄贺兰铦诗卷》
360docimg_572_明 祝允明《行草牡丹赋》卷360docimg_573_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360docimg_574_元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360docimg_575_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360docimg_576_
360docimg_577_
第三个字:松
360docimg_578_
360docimg_579_
松 sōng:左右结构,
左部“木”旁形瘦长,斜势抗肩,左伸右收。首横露锋入笔,大抗肩,不要长;竖笔高起,稍重,竖身劲挺,从横画右部穿过,中间稍细,略左斜,收笔可挑小钩;撇笔在横、竖的交叉处起笔,撇身压竖笔稍多一些,撇身不可太长,撇尖不宜超过横画的左端;点笔位置在撇、竖分离处的右边,从竖笔里带出,勿长、勿重。
右部“公”字上收下展,不要写宽。上面“八”字稍抗肩:撇笔不要长,靠近并斜着包围左部横画的右端;竖弯稍高,起笔与左部平齐,向右下方渐轻行笔,到位后拐个小弯稍重行笔,然后平收,韵味突显。下面“厶”字稍宽,与上面对正:撇提起笔注意位置,与左部小点的起笔平齐,撇身稍直,到位后笔锋稍左带,然后顿笔写提,不要写长;右点稍重稍长,注意角度。
360docimg_580_
褚遂良
360docimg_581_
颜真卿
360docimg_582_
赵子昂
360docimg_583_
文征明
360docimg_584_
孙过庭
360docimg_585_
怀素
360docimg_586_
赵佶
360docimg_587_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360docimg_588_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360docimg_589_宋 苏轼 《洞庭中山二赋》360docimg_590_宋 米芾 《砂步诗帖
360docimg_591_宋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360docimg_592_宋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
360docimg_593_元 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卷》360docimg_594_元 赵孟頫《七绝诗册》
360docimg_595_隋 《董美人墓志》360docimg_596_明 王铎《香山寺作五律诗轴》
360docimg_597_元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360docimg_598_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360docimg_599_明 王铎 《行书五律诗轴》360docimg_600_元 赵孟頫《天冠山诗帖》
360docimg_601_
360docimg_602_
第二个字:雨
360docimg_603_
360docimg_604_
雨 yǔ:独体字,上松下收,整体稍抗肩。
首橫露锋起笔,向右渐重,稍抗肩;第二笔左竖注意与首横的位置关系,先向右下方落笔,然后向下行笔,稍呈弧形,略右斜,垂露收笔;横折起笔不与左竖相接,稍抗肩,行笔渐轻,略呈拱形,右部稍长,到位后向右下方顿笔,然后内擫向左下方写竖,稍弯,厚重,到位后跪笔弹锋出钩,钩不要大,钩角略低于左竖的底端;中竖在首横偏左位置虚接起笔,竖身垂直,收笔勿重,注意长度;里面四点要布白均匀,左低右高,注意形状、角度的变化,相互呼应,不要写重。
360docimg_605_
王羲之
360docimg_606_
米芾
360docimg_607_
赵孟頫
360docimg_608_
陆柬之
360docimg_609_
怀素
360docimg_610_
孙过庭
360docimg_611_
赵佶
360docimg_612_
张旭
360docimg_613_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360docimg_614_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360docimg_615_唐 张旭《草书古诗四首》360docimg_616_宋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
360docimg_617_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360docimg_618_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360docimg_619_宋 张即之《书杜诗卷》360docimg_620_元 赵孟頫《仇锷墓志铭》
360docimg_621_元 鲜于枢《麻徵君透光古镜歌》360docimg_622_元 赵孟頫《行书二赞二诗卷》
360docimg_623_明 唐寅《落花诗册》360docimg_624_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360docimg_625_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360docimg_626_明 王铎《行书李贺诗帖》
360docimg_627_宋 张即之《双松图歌卷》360docimg_628_明 王铎《行草五言律诗轴》
360docimg_629_
360docimg_630_
第一个字:竹
360docimg_631_
360docimg_632_
竹 zhú:左右结构,左收右展。
左部“个”字要收敛,抗肩,笔画轻盈。撇笔侧锋起笔,然后向左下方行笔,渐轻,收笔不要露出虚尖;第二笔横画在撇肚稍下一点虚接起笔,抗肩上行,抗肩要大,长度与撇笔相协调,收笔圆润、勿重;小垂露竖在横画下沿的左端处起笔,向下渐重,稍左斜,勿长,收笔要轻、稍回锋。
右部“个”字要舒展,平稳,笔画厚重。撇笔高起,稍重,稍直,行笔角度比左撇稍立,收笔水平方向与左部横画左端下沿基本平齐,垂直方向与左部横画右侧上下对齐;横画在撇笔下部实接起笔,向右渐重,抗肩角度比左部横画稍平,形态呈俯势,长度与撇笔相协调;最后竖钩从横画里面起笔,位置靠近横画左部,垂直有力,注意轻重的变化,竖笔左侧要直,右侧稍呈弧形,到位后跪笔弹锋出钩,干净利落,钩尖与左部的底端基本平齐。
360docimg_633_
欧阳通
360docimg_634_
颜真卿
360docimg_635_
虞世南
360docimg_636_
米芾
360docimg_637_
王羲之
360docimg_638_
赵孟頫
360docimg_639_
鲜于枢
360docimg_640_宋 米芾 《苕溪诗卷》360docimg_641_兰亭序(冯承素摹本)
360docimg_642_明 董其昌《白羽扇赋》卷360docimg_643_明 祝允明《行草归田赋》《乐志论》
360docimg_644_明 徐渭《煎茶七类卷》360docimg_645_明 王铎《行书青圃通邻巷五言诗册页》
360docimg_646_宋 米芾《竹前槐后诗卷》 》360docimg_647_宋 米芾 《晋纸帖》
360docimg_648_唐 李邕《云麾将军碑》360docimg_649_明 王铎《行书李贺诗帖》
360docimg_650_明 王宠《草书五言诗轴》360docimg_651_清 林则徐《行书八言联》
360docimg_652_
元 赵孟頫《天冠山诗帖》
360docimg_653_
360docimg_654_
第七个字:载
360docimg_655_
360docimg_656_
载 zài:半包围结构,左收右展。
上部“土”字斜势抗肩,左收右放。首横露锋入笔,大抗肩,不要写长,注意形态;竖笔高起,横切入笔,厚重有力,稍左斜;长横离首横要近,起、收笔应考虑下面和右部的宽度,以竖笔为基准要左短右长,大抗肩,稍呈弧形,勿重。
下部“车”旁斜势抗肩,不要写高,左展右收,诸横等距抗肩。首横露锋轻入,抗肩与上面相同,勿长;中间“日”形扁,上宽下窄:注意左右竖笔的倾斜角度、轻重和形态,横画不要重;下横起笔左探,抗肩与上面相同,稍呈拱形,右边要收;竖笔与上部虚接起笔,竖身略左斜,垂露收笔,注意过长横后不要写长。
左部“戈钩”起笔比“土”字稍高,斜切入笔,中锋向右下方行笔,做到弧度适当,平稳有力,到位后侧锋出钩,指向上方;撇笔勿长,要注意与“戈钩”的交叉位置;最后点笔写成撇点,稍高,稍重。
360docimg_657_
董其昌
360docimg_658_
黄庭坚
360docimg_659_
王羲之
360docimg_660_
赵孟頫
360docimg_661_
米芾
360docimg_662_
怀素
360docimg_663_
孙过庭
360docimg_664_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360docimg_665_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360docimg_666_宋 米芾 《蜀素帖》360docimg_667_宋 米芾 《苕溪诗卷》
360docimg_668_汉 《曹全碑》360docimg_669_宋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
360docimg_670_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360docimg_671_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360docimg_672_清 伊秉绶《隶书五言联》360docimg_673_东晋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唐摹本)
360docimg_674_唐 李世民《晋祠铭》360docimg_675_唐 杜牧 《张好好诗卷》
360docimg_676_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360docimg_677_东晋 王羲之 小楷《乐毅论》
360docimg_678_
360docimg_679_
360docimg_680_
“自强不息”四个字的解析请查看2016.12.05的【每日一字】
第五个字:厚
360docimg_681_
360docimg_682_
厚 hòu:异写,半包围结构,内外协调。
外部“广”旁不要写宽、写高。首点稍平,收笔向下;横画露锋起笔,抗肩上行,稍压一点上面的点笔,过点笔后不要长,收笔勿重,略呈拱形;撇笔在横画左端的下方起笔,不与横画相接,撇身稍直,注意角度,过撇肚后收笔不要长。
内部形稍高,上收下展。横画起笔靠近撇头的右侧,与上面横画基本平行,且收笔也与上面横画平齐;两竖均虚接起笔,注意位置,其中心要与上面点笔的重心对正,左竖稍左斜,右竖垂直;里面两横与左竖虚接起笔,布白均匀,勿重,抗肩。下面“子”字要靠上,上收下放:横撇藏锋起笔,横画抗肩,向右逐步变细似提笔,到位后稍提笔锋,然后向右下方顿笔(折肩要托住右竖)写撇,不要长,注意指向;弧弯钩露锋起笔,先稍平行笔,与撇尖相接后稍给力拐个急弯,向右下弯行,到位后稍给力向左勾出,钩稍长,内圆外方;最后横画从弧弯钩的急转处穿过,左边抗肩、过弧弯钩后渐平,稍呈拱形。
360docimg_683_
苏孝慈墓志
360docimg_684_
颜真卿
360docimg_685_
王羲之
360docimg_686_
苏轼
360docimg_687_
米芾
360docimg_688_
王羲之
360docimg_689_
赵子昂
360docimg_690_
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
360docimg_691_
唐 柳公权《玄秘塔
360docimg_692_元 赵孟頫《仇锷墓志铭》360docimg_693_宋 米芾 《拜中岳命作帖》
360docimg_694_元 赵孟頫 《杭州福神观记》360docimg_695_唐 李邕《云麾将军碑》
360docimg_696_唐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360docimg_697_明 王铎 《菊潭纂峨眉山纪诗》
360docimg_698_
360docimg_699_
第十四个字:舟
360docimg_700_
360docimg_701_
舟 zhōu:独体字,整体略抗肩,勿宽。
首撇起笔落笔向右,然后转锋向左下方撇出,勿长,注意角度;第二笔竖撇起笔挡住首撇撇尖,先竖后撇,注意运笔走向和轻重变化,撇身不要重,但是头、脖、肚、尖都要表现出来;横折钩在首撇撇腹处起笔,横画稍抗肩,由轻渐重,到位后向右下方顿笔,然后内擫写竖,竖身稍重,略呈弧形,与竖撇呈相背之势,到位后跪笔弹锋出钩,钩身不要长,钩角稍低于竖撇撇尖;里面两点略靠上偏左,要注意位置、轻重和角度;最后横画起笔要左探,稍抗肩,从两点之间穿过,收笔勿重,注意横画长度为:竖撇和竖钩将横画基本分成三个等分。
360docimg_702_
颜真卿
360docimg_703_
虞世南
360docimg_704_
褚遂良
360docimg_705_
董其昌
360docimg_706_
米芾
360docimg_707_
赵孟頫
360docimg_708_
怀素
360docimg_709_
王宠
360docimg_710_
宋 米芾 《蜀素帖》
360docimg_711_
宋 苏轼 《寒食帖》
360docimg_712_唐 怀素 《自叙帖》360docimg_713_宋 米芾 《虹县诗帖》
360docimg_714_宋 米芾 《砂步诗帖》360docimg_715_明 祝允明《行草归田赋》《乐志论》
360docimg_716_宋 黄庭坚《自书松风阁诗卷》360docimg_717_宋 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
360docimg_718_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360docimg_719_宋 米芾《吴江舟中诗卷》
360docimg_720_宋 吴琚 行书《杂诗帖》等360docimg_721_元 赵孟頫《前后赤壁赋》
360docimg_722_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字解10
【每日一字】 林(902)2017.02.13
【每日一字】 备(1353)2018.05.10
每日一字762: 苍(762)
【每日一字】 物(740)2016.08.29
【每日一字】 家(730)2016.08.1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