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家姓书法10
梅有二义,一指楠,楠木。一指梅,为果树,果实称梅子,可吃,可制成果酱或蜜饯;未熟果可加工成乌梅,可人药;花供观赏;木质坚实,可作器物。江淮地区的雨季较长,正值梅子黄熟时期,故称这一时期为“梅雨季节”;又因这时空气潮湿,器物易发霉,故也称“霉雨时节”。梅人是最早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群,而且是以梅为氏族原始的崇拜,以梅为氏族的图腾树,以梅命名氏族名和族徽,凡梅人居住过的地方,进而形成了带梅的地名,发展为梅国,最终出现梅姓
梅姓有两支:子姓和姒姓。
第一支系自子姓。商殷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伯爵,故地在金河南新郑西北,其王以国为氏。梅伯为古梅国后裔,为商末忠臣,因死谏为纣王所醢,即被剁成肉酱,爵废。周武王灭商纣,封梅伯玄孙于黄梅,即今湖北黄梅,号忠侯,子孙以国为氏,春秋时梅国东迁梅城,故地在今安徽亳州南。吴越交战时,梅人又南迁梅里,故地在今江苏无锡,成为吴国一邑。
第二支出自姒姓。春秋时越王勾践之后封于梅里,以邑名更姓梅氏,随后散居沅湘。姒姓梅氏有2400年历史。
梅姓的外来基因的流入主要发生在汉晋时期,襄阳梅姓,为南蛮大姓。到唐宋时期,贵阳府开州梅氏土司始于唐朝,西北地区北狄奚酋长也有梅姓。清朝初期,满洲八旗纷纷改用汉姓,满洲八旗姓梅佳氏、梅勒氏,后均集体改姓梅氏。又蒙古人姓梅日根哈拉氏、俄勒斯特氏也改汉姓梅氏。因此,北方地区的梅姓可能与以上外族的改姓有密切关系。
梅 | 宗族先贤
梅姓历代重要人物有:西汉长沙王梅鋗,南昌尉梅福;东晋豫章内史梅赜;北宋诗人梅尧臣,许州知州梅询;明朝云南布政使梅思祖,兵部右侍郎梅国祯,正德进士、学者梅赜;北宋诗人梅尧臣,许州知州梅询;明朝云南布政使梅思祖,兵部右侍郎梅过祯,正德进士、学者梅鷟,戏曲作家梅鼎祚,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梅之焕;清朝画家梅清,太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散文家梅曾亮;民国京剧琴师梅雨田;当代京剧演员梅兰芳。
梅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盛 | 来源与演变
盛,盛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的黍稷等谷物。引申有丰富、繁华、众多、显赫、赞美等义。盛也通成,所以还有成为、成就之义。盛人以此为氏族的崇拜图腾。
盛姓的起源主要有两大支,都为姬牲。
第一支系自姬姓。周穆王时盛国,为周同姓之国,故地在今山东宁阳北盛乡城,战国时灭于齐,子孙以国为氏。
第二支也源出姬姓。汉东海北地太守盛苞,其先本姓奭 ,避汉元帝之讳,改姓盛。
盛姓中融入其他民族的基因事件发生很晚,直到清朝初期,世代居辽宁的满洲八旗中的盛佳氏族集体改姓汉族盛姓。满洲八旗的盛佳姓先民是来自盛姓汉民,与当地满人混居.被同化并入旗成为满人。因此,东北地区的盛姓中有一部分来自满族。
盛 | 宗族先贤
古往今来,盛姓也产生过不少著名人物:东汉廷尉盛吉;三国时吴国吴郡太守盛宪;唐朝宋州总管、葛国公盛彦师;北宋应天府知府盛度,昭州刺史盛均;元朝画家盛懋;明朝礼部尚书盛以弘,右都御史盛应期;清朝甘肃布政使盛惇崇,邮传部右侍郎盛宣怀;当代兽医学家、微生物学家盛彤笙。
盛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林 | 来源与演变
林,树林之义。甲骨文、金文、小篆以及楷体的形体基本上是一样的,像并列的两棵树,是一会意字,取木与木连属不绝之意也,表示树木的众多。树木林立,引申出人或事物的会聚、聚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从另一侧面表示了众的力量,树林包涵了一种神秘的内聚力和精神。林氏族是对树林的原始图腾的崇拜,形成的氏族族徽最终出现了林字的图形,称为人名的常用之字,最终形成了姓。
汉族林姓主要有三大来源:子姓、姬姓和曹姓。
子姓林氏:远祖可以追溯到5000年之前的黄帝,直系远祖是商先祖契,商朝末贤人比干是林姓的始祖。商朝末,朝纲混乱,商纣王昏庸无道,政权岌岌可危。商王武乙之子比干是商纣王之叔,官拜少师,一直忠诚于朝廷。比干因直谏获罪被杀,比干的子孙和族人纷纷避难外逃并改姓氏,有改王、孙等姓。比干的夫人陈氏怀着儿子出逃朝歌郊区的长林山中避难,朝歌地处今河南北部淇县,比干的儿子泉出生于长林山中。周灭商后,周武王有感泉出生于林中,父亲比干坚贞不屈,于是赐姓林,名坚,食邑博陵,即今河北安平。这是林姓最重要的一支,子姓林的历史有3000多年。
姬姓林氏:也是黄帝的后裔。姬姓林氏可分三个分支:第一分支,东周初,周平王的庶出之子姬林开,姬林开的后裔以其名为姓。第二分支,周平王之子为周桓王姬林,其庶出之子姬开以王父名为氏,遂称林开。第三分支,春秋时卫殇公之卿孙林父的支孙以字为氏。三分支姬姓林均出自周文王之后,其历史也有2700多年。
曹姓林氏:出自东夷。春秋时林为莒国之邑,莒大夫食采于林,子孙遂以邑为氏。这支林姓人寡势弱,以后一直无闻,可能淹没于姬姓林氏之中。
我国的林姓同其他姓氏一样,自南北朝开始,不断有其他民族基因的融入。主要的事件有:北魏孝文帝改移民河南的匈奴族丘林氏族为林姓,唐朝福建建州地区的以蛇为图腾的畲族林姓先民与南下汉族的混合,北宋金国女真族仆散氏族改姓林,清朝满洲八旗布萨氏、林佳氏等氏族改姓林。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后被同化为当地的汉民。
林 | 宗族先贤
发源于中原,发迹于山东,昌盛在闽台的林姓,3000年历史中出现了无数的先烈和名人。主要人物有:春秋时孔子弟子、鲁大夫林放,鲁大夫林雍、林楚;战国赵国宰相林皋;西汉平棘侯林挚,学者林闾翁;东汉徐州刺史林邈,晋安郡王林禄(是福建林姓的开山祖);北宋诗人林逋;南宋画家林椿;明朝诗人林鸿,画家林良;清朝史学家林春溥,文学家林昌彝,政治家林则徐,台湾农民起义军领袖林文爽,太平天国名将林凤祥;民国政府主席林森;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林彪,人大副委员长林伯渠,空气动力学家林同骥,人类学家林惠祥,植物学家林镕,法医学家林几,画家林风眠,医学家林兆耆,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作家林语堂、林觉夫(秦牧)。
林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刁 | 来源与演变
刁有刁音,别作刁。刁,其本义为兵器。刁人或与兵器有关系。古书中刁、貂通用,推测刁氏族或分自貂氏族。貂的形貌似鼬,一种哺乳类小兽,毛色黄黑或带紫,肢短,尾长多毛,多产于辽东一带森林中,毛皮极珍贵,古时多用其来制帽和帽饰。刁之先人为善于捕猎貂的氏族,以此为氏族的图腾和族名,最终出现貂姓和刁姓。
刁姓源出有两支:竖氏和貂氏。
第一支系自竖氏。春秋时齐桓公宠臣竖刁之后,其子孙以祖父之名为氏。这支刁姓的历史大约有26OO多年。
第二支系自貂氏。战国时齐国处士刁(貂)勃之后,见《姓氏考略》。刁、貂声同字异,本一姓也。
刁姓血统单一局面,到明朝才被打破。明时云南土著中刀氏有改姓刁。今傣族仍旧有此姓。明朝青海互助地区的土著中,土族先民也有刁姓。清朝时云南建水州、镇沅土府、四川建昌道土著等均有刁姓。当今满族、蒙古族、回族等民族中均有此姓。
刁 | 宗族先贤
历史上刁姓的重要人物有:东晋尚书左仆射刁协,徐兖二州刺史刁彝,冀州刺史刁弘,豫州刺史刁逵;南北朝北魏徐州刺史刁雍,洛州刺史刁遵,骠骑大将军刁双;唐末五代画家刁光胤,十国南唐抚州节度使刁彦能;北宋兵部郎中刁衍,天圣进士、扬州知府刁约;明朝孟定府知府刁门俸;清朝书法家刁戴高;当代话剧演员刁光覃。
刁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明 王铎《五律夜高邮作书诗轴》                                                                        
                                                                                                                            田英章
百家姓书法 钟 徐 邱 骆
钟 | 来源与演变
钟,本义是乐器。在金文中“钟”有二形,一形“从金从童”,在这里,金表示材质,则表示钟能发洪亮之音,也表示由强壮的少年正在敲钟之势,表示响器。另一形“从金从重”,重表示有重量,也表示钟为中空之器,表示容器。古代从事制造钟器和能运作钟乐器的氏族,以钟为氏族的原始图腾,以钟命氏族和族徽,钟人所居住的地方称钟,建立的城堡称为钟邑,最终发展为国家,出现钟姓。
钟姓的起源主要有两大支,嬴姓和子姓。
第一支出于嬴姓。少吴氏之后有钟离国。钟离国始建于沂之承,在今山东临沂境内。西周初,周公旦东征十七国时,钟离是十七国之一,钟离被迫与同族徐、潍夷、群舒等同迁于潍水流域,钟离国南迁于安徽凤阳东,春秋时成为楚国附庸,因地处吴楚两国交汇处,为吴楚之必争之地。公元前518年被吴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楚郧公钟仪即为赢姓钟离国的后裔。这支嬴姓钟氏有30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支出自子姓。春秋时吴灭钟离,钟离人投奔楚国,楚大夫箴尹宜昝迁钟离人于湖北汉川东,筑城钟离,后来钟仪封于郧,在今湖北安陆,史称楚郧公。又,宋桓公曾孙伯宗为晋国大夫,政绩卓著,深得民心,被称为“晋之贤者”,因得罪郤氏而被杀,其子州犁逃奔楚国封为大夫,食邑于楚国的钟离城,即湖北汉川东,子孙逐以邑为氏。此为子姓钟氏,其历史有2500多年。
第三支来自外族的改姓。秦汉以后,北方部落逐渐强大,不断南侵扩张,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连年不断,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迁东移,汉人中开始融入了大量外族基因。外族加入钟姓群体的事件主要有:南北朝北魏吐谷浑部落的羌族、唐朝川北岷山的羌族中均有钟姓,羌人中的钟姓应出自西汉甘肃临洮的钟羌,以族名为姓。隋朝岭南临贺的南蛮俚人有钟姓,临贺在今广西钟山和贺州地区。秦朝时迁到湖南钟水流域的钟离人融入当地土著,形成畲族钟姓的先民,后东移到浙江和福建。清朝满洲八旗姓钟吉氏族集体改姓钟。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为当地的钟姓汉族。
钟 | 宗族先贤
历史上著名的钟姓人物有:春秋隐士、精音律者钟子期;三国魏大臣、书法家钟繇,名将钟会;南朝齐梁之际文学批评家钟嵘;唐朝宰相钟绍京,南平王钟传;南宋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领袖钟相;元朝戏曲家钟嗣成;明朝文学家钟惺;清朝教育家钟天纬;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钟期光,医学家钟惠澜,教育家钟天纬,作家钟理和,电影评论家钟惦棐。
钟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徐 | 来源与演变
古时徐、余二字通用。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余字像树上筑有鸟巢形,而徐字像古代南方民族巢居形。这与原始社会的有巢氏“构木为巢”的传说是一致的,说明最早的徐人应居住于森林茂密的地方,据考证应在今河北玉田北的徐无山,亦称徐吾山。徐人后来迁移到江淮地区的低洼、潮湿地区。那么在平地上或者在低湿地上建高脚楼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善于这种建筑的人群当然首推来自北方的余氏族,而族徽则加双人旁为徐,象征众人搭筑木屋,有别于北方余人直接在树上筑巢的原始方式。徐人所居之地称徐,建立了城堡称为徐邑,最终发展为国家和姓。
构成当代汉族徐姓主要有两支:嬴姓和子姓。
第一支出自嬴姓。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五帝时代金天氏少吴。少昊氏族最早活跃在今河北盐山东南,后南迁到山东曲阜地区,为以凤凰为图腾的东夷族一支。少昊之孙皋陶在尧舜时为掌管刑法和司法之官,皋陶之子伯益为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之官,佐禹治水立有大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公元前512年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公元前511年,楚国灭越,徐国的领土归入楚的版图。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4000年前的夏朝,徐国获封,到战国时国灭,徐姓至少也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第二支出自子姓。周朝初期,周公旦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裂分殷商遗民六个氏族与鲁公,其中有徐氏族。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徐姓的外族血缘融入事件有:东晋北地氐族中有徐姓,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的氐族;蜀人賨族中也有徐姓;进入南北朝之后,这些少数民族的徐姓基本都同化为汉族了。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集体改姓徐,后来成为东北地区的徐姓汉族。
徐 | 宗族先贤
扬威于我国东部的大姓徐姓,历数其名人,可谓济济一堂,在人文和艺术的领域中,徐姓人物尤为突出。秦始皇时.率领三千对童男童女东渡日本的徐福;西汉时下邳太守徐光;东汉著名哲学家徐斡;三国名士徐庶;南朝陈文学家徐陵;北魏经学家徐遵明;唐朝名相徐商、徐彦若父子;五代宋文学家徐铉;明朝名将徐达,著有《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科学家徐光启,文学家兼书画家徐渭;清朝医学家徐大椿,清末协助袁世凯创办北洋军的徐世昌,民国诗人徐志摩;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徐向前,教育家徐特立,大将徐海东,画家徐悲鸿,历史学家徐中舒,古植物学家徐仁,电工学家徐士高,当代作家徐嗣兴(路翎)。
徐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丘 | 来源与演变
邱姓本丘氏。自汉朝以来,为避孔子之名讳,不断有丘氏改为邱氏。到清雍正三年,颁诏尊师重道,称先师孔子圣讳,理应回避,除四书五经外,凡系姓氏、地名,丘字一律加邑部为邱字。邱姓是中国百家姓中最年轻的,其历史不到300年。所以,汉族邱姓即丘姓。
丘即土山,因地势的高下自然形成,并非人力所为。丘,是一会意字,从北从一。一,表示地,人一般住在丘的南边,向阳,所以字从北,北边为丘。我们华夏之邦的居处位置,就在昆仑丘即昆仑山脉的东南。丘的另一解释是四周高、中间底的地形称为丘。甲骨文中的丘字,像山脉少了一中峰,之间的区隔为平地。丘人自然以所居住的环境作为氏族崇拜的原始图腾,进而以此形成了氏族名和族徽,最终出现丘姓。
邱姓的起源主要有三大支:姜姓、曹姓和地名。
第一支源出姜姓。炎帝生于姜水,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因以水命姓为姜。炎帝裔孙伯夷,号太岳,虞夏之际辅佐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侯爵,复赐姓姜,以奉炎帝之祀。吕国历经夏商周三朝,商朝末,其后裔吕尚,也称姜子牙、太公望,辅佐周武王灭商有功,周初封于营丘,为齐国,是周朝东部的重要诸侯国。营丘先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后迁临淄西北,为齐国都城。姜太公支庶居于营丘者以丘为氏。其历史至少3000年。
第二支源自曹姓。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颛项后裔祝融氏吴回,吴回之子陆终第五子安,曹姓。西周初,周武王始封曹姓后裔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初为鲁国附庸,春秋时晋爵为子,后迁邹县南,亦称邾娄。春秋时邾大夫丘弱之后有丘氏。
第三支出自地名。其中一支出自春秋时鲁太史左丘明之后,左丘明居左丘,以居地为氏有左丘、丘氏。左丘故地可能在今山东定陶县西,战国时在鲁国的左人和陶丘一带。其二,春秋时陈国有宛丘,在今河南淮阳东,居者以邑为姓。
第四支出自外族的改姓。丘姓中融入外族的血液主要发生在西汉以后,最重要的事件有:西汉初东胡族乌丸部为匈奴所灭,余部东奔内蒙古与晋冀辽相接的地区,称乌桓,乌桓山在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乌桓人有丘姓;东汉末十六国西秦时羌人中有丘姓;南北朝北魏时鲜卑族丘敦氏族集体改为丘姓,后来成为河南丘氏的望族;匈奴族丘林氏族改为丘、林、乔三姓,也成为河南丘氏的一部分。这些外族很快与汉族相融,成为中原的丘氏汉族。
丘 | 宗族先贤
历史上邱(丘)姓的重要人物有:南朝梁文学家丘迟;唐朝右武侯大将军、冀陕二州刺史丘行恭,诗人丘为;南宋学者丘富国;元朝长春演道主教真人丘处机;明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邱溶,大将丘福;清朝戏曲作家兼画家丘固,作家丘心如;民国诗人丘逢甲;当代教育家邱椿,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译制片配音演员邱岳峰。
丘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骆 | 来源与演变
骆,鬃尾黑色的自马,这是骆的本义。其实骆有三种,即骆驼、骆马、骆羊,古时这三种动物往往混淆不清。古代驯服野骆驼、野骆马、野骆羊的氏族是以骆为原始图腾,氏族也称骆氏族。被驯服的骆驼可以驮物,骆马可以驾车进行运输,中途中转或休息之地被称为骆驿。引申之词有络绎不绝等。
骆姓有四大支:任姓、姜姓、嬴姓、姒姓。
第一支出自任姓。黄帝之后有十二姓,其一为任姓,任姓之后有谢、章、舒、洛等氏族,而洛氏族就是骆氏族,古时洛、骆通用、骆人在夏朝以前生活在陕西周至西南的骆谷、骆关一带,后东移陕西北洛水地区。夏朝之后,进一步东迁到今河南的洛水,这时候骆人已经形成大部落,称有洛氏。商朝时候,由于与东夷族的杂居,一部分骆人改奉鸟为原始图腾,族名也改为雒。这样北部骆人以游牧为主,最终被商朝赶出中原大地,向北迁移,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境内的古骆县定居。南部的骆人定居在洛水地区,建立了洛伯国,以农耕为主,后灭于商。一部分骆人向西进入四川广汉北的古雒县地区。西周初期,留在洛阳的骆人被封为子爵,在骆水上游建立了骆国,不久也被西戎所灭。几支骆人的后裔多以骆为氏。
第二支出自姜姓。齐太公姜尚助周灭商有功,被封在齐,太公的后裔有名公子骆,其后人以其名为氏。姜姓骆氏也有2 800年的历史。
第三支源出赢姓。少昊氏之后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赐姓赢。其后裔非子在周初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封在秦。非子之子大骆,大骆之子成建立了大骆国,故地约在今陕西的洛河地区;在周厉王时灭于西戎,子孙遂以骆为氏。赢姓骆氏也有2 800年历史。
第四支出自姒姓。大禹的后代夏后少康之裔在浙江建立了越国,战国后期灭于楚国,越王的裔孙闽越王无诸和东海王摇之后都姓驺,驺后来有改姓骆。姒姓骆氏也有2200年历史。
骆姓的外来基因的流入几千年来一直在发生,商周时期,西北部的戎、氐族的加入。到南北朝时鲜族他骆拔氏族进入河南以后,全部改姓汉族骆姓。唐朝时期西北地区的吐谷浑部落中有骆氏族,后来也被同化为汉人。宋朝时的北方金国女真人的散答氏族、独鼎氏集体改姓骆姓。清朝初期,满洲八旗纷纷改用汉姓,满洲八旗的萨达克氏族也集体改姓骆氏。因此,北方地区的骆姓可能与以上外族的改姓有关。
骆 | 宗族先贤
骆姓历代重要人物有:东汉陈留相骆俊;三国东吴名将骆统;南朝陈大将骆牙;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右骁卫大将军骆奉先,华州节度使骆元光;清朝四川总督骆秉章,状元骆成骧。
骆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百家姓书法 高 夏 蔡 田
高 | 来源与演变
高姓的起源主要由两大支:高夷氏族、姜姓。
第一支出自高夷族。相传黄帝时代已有高姓,高元为黄帝之臣,发明了房屋,为此而姓高。相传同时代的高阳氏颛项帝和高辛氏帝喾之后裔中也有高姓,但是4000多年前的这段高姓渊源无稽可查。在夏商时期,活跃在鲁豫大地上一支以鹄为图腾的高夷氏族,鹄就是白天鹅,高夷属于东夷族。东夷族的先祖是高辛氏帝喾,因此,高夷或许直接出自高辛氏。高夷最早居住在今山东莒县一带,随东夷族入主中原而向西、向南迁移,到商朝时期,高夷已经进入了河南北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高夷位于周朝的东面,为周的属国.史称高句骊,也是后来东北的高句丽。春秋以后,高夷逐渐向东北迁移,处于冀北至辽东一带。这支高姓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这支高姓到唐朝以后,主要向西北迁移,其中一部向东北,再而进入朝鲜。
第二支源自姜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姜太公为齐王,太公六世孙食邑于高,此为高夷曾居住过的地方,古址在今山东禹城,称公子高。公子高之孙高傒为齐国大臣,在齐桓公称霸中立有大功,成为高姓历史上的名人。其后裔是高姓群体中最重要的一支,高傒成为当代渤海高氏的始祖。
齐国还有一支姜姓高氏,是齐桓公后裔公子祁之后,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以祖父的字为氏。姜姓高也有3000年的历史。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外族基因流入高姓群体的事件从汉朝时已经发生,重要的有汉朝的匈奴句王宜冠侯高不识之后,金时女真人纥石烈氏、纳兰氏均改为高姓,清时满洲八旗姓高佳氏、赫舍里氏、佟佳氏、郭洛罗氏等氏族集体改姓高。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高姓。
高 | 宗族先贤
高姓家族历史十分古老,名人辈出,名载史册者数不胜数。在中国历史上,单单高姓称帝称王者就有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主要名人有:春秋时孔子弟子高柴;战国时郑国大夫高渠弥、高克;东汉学者高诱;北朝北魏大臣高允,东魏丞相高欢,北齐国主高洋;隋朝宰相高颖;唐朝名将高骈、高仙芝,诗人高適;北宋大将高怀德;五代荆南国君高从海;南宋词人高观国,造船家高宣;元朝戏曲作家高文秀、高则诚;明朝大臣高拱,诗人高楝,戏曲作家高濂,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清朝书画收藏家高士奇,画家高其佩、高凤翰、高翔,文学家高鹗;民国天文学家高鲁,画家高剑父;当代病毒学家高尚荫,有机化学家高怡生、高振衡,地质学家高振西,电工专家高景德.自动摔制专家高为炳。
高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夏 | 来源与演变
《说文》:夏,本义为古代中原地区的部落,相沿用中原乃至中国人的称呼。会意字,从页、从臼、从女,分别代表头、双手、双腿。甲骨文的夏字,乃是一个四肢大张的人首形。金文和小篆一脉相传,构形上基本相似。“像人当暑燕居,手足表露之形。”夏,就是夏天。至此之时,物已长大。可见,先民对夏天的认识,也包含有草木长大华茂成荫的自然景观,因而,夏有大的意思。夏人以此为氏族的原始图腾,用夏作为氏族名和族徽,进而形成了国家和朝代,最终出现夏姓。
第一支源自姒姓。帝尧之时,尧命颛顼帝的后裔鲧治理洪水,鲧采用堵塞之法,九年治水不成功。舜继承尧的帝位后,把鲧放逐于羽山,起用鲧之子禹来治水,禹改用疏导之术,历经13年平息了水患,封于阳翟,即今河南禹州。公元前2070年禹继承舜的帝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姒姓。夏朝传十四世,十七王,曾先后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东,斟鄩,即今河南登封西北,安邑,即今山西夏县东北等地。至夏王桀时,于公元前1600年为商汤所灭,汤放桀于南巢,今安徽巢湖市北,子孙以禹时国号夏后氏为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夏禹在南巢的后裔为巢伯。禹的六代孙少康之后裔为东楼公,周武王封东楼公为杞侯,杞国在今河南杞县。其余不得封的夏禹后裔以夏为氏。姒姓夏氏的历史有3000多年。
第二支出自妫姓。舜的部落因居于山西永济的妫水旁而姓妫。公元前2070年,禹继承舜的帝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夏王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史称有虞氏。又把舜的另一后裔虞遂封于遂,在今山东宁阳西北。商朝时,商王改封虞遂的后裔于陈,在今河南淮阳东南。陈所处之地即为帝尧的母亲陈锋氏部落的故地,因而称为陈。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以取代亲商朝的虞遂后裔的陈国。妫满,谥号胡公,史称胡公满。陈国在西周时期是十二诸侯之一,国势和地位仅次于“五霸”。陈宣公(公元前692—前648年在位)之庶子西,字子夏,别其族为少西氏,生御叔,御叔娶郑穆公之女夏姬为妻,生徵舒,字子南,徵舒始以先祖之字为夏氏,妫姓夏氏的历史至少有2600年。
第三支来自外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我国的夏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有血缘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外族加入夏姓的事件主要发生在北宋以后:北宋西夏国党项族有夏姓;明朝时蒙古人改汉姓夏;到清朝初满洲八旗中有夏姓,满族的夏姓其先出自汉人,入旗满化成为满族一员,到清末民初,旗人纷纷汉化融入汉族,夏姓旗人同样也回归了汉族,但其族人中已经混合了满族的血液。
夏 | 宗族先贤
历史上夏姓的重要人物有:春秋陈国大夫夏区夫;战国卫国勇士夏育;秦朝秦始皇侍医夏无且;西汉方士夏贺良;东汉学者夏恭,司徒夏勤;北宋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夏竦;南宋画家夏圭;明朝宰相夏言,户部尚书夏原吉,小说家夏敬渠;民国史学家夏曾佑,诗人夏敬观,作家、出版家夏丐尊,京剧演员夏月润;当代考古学家夏鼐,大地测量学家夏坚白,词学家夏承焘。
夏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蔡 | 来源与演变
蔡,西周重要国名。甲骨文中蔡字仅见一处,而祭字甚多,且居重要的位置。可见甲骨文中的祭国就是蔡国,蔡的本字为祭。祭,是一种古代原始宗教文化的礼数,是部落氏族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其实是原始图腾崇拜形式演化后的固定模式。祭祀活动在各层次的国家和氏族中已经发展到普遍性和经常性,不论缅怀祖先、族徽、神灵、登基、农历时节、出征、红白喜事、迷信占卜等等,一切都离不开祭祀。所以,祭祀的官是十分重要和有地位的,由国家或氏族中,德高望重的人士担任,往往成为国君或氏族首领的重要顾问。
蔡字由艸和祭组成,为会意字。占卜时必须用大龟和蓍草,艸表示蓍草,祭表示祭祀中必须用龟占卜。今天在江西九江盛产大龟之地蔡山的黄梅境内,仍叫龟别称为蔡。河南地区蔡河和带蔡字的地名,均与蔡人的活动和产神龟有密切的关系。禹舜夏商也以蓍草为占卜,这是华夏民族的原始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信,蔡的本义是蓍草下的神龟,神龟是原始图腾,最初擅长此技的氏族为蔡人,所居之地称蔡,建成有围墙的城建称蔡邑,进而发展成国家,最终出现蔡姓。
构成汉族蔡姓主要有两大支:姞姓和姬姓。
第一支蔡氏源自姞姓。姑姓是黄帝的直系后裔,在尧舜夏时期,姑姓所属的燕、阚、尹、蔡、鲁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黄河向西到豫东和豫西一带。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担任祭祀的职责,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历经尧舜夏千年,到商朝时蔡国一度比较强盛,商朝的蔡国位于今河南中牟县北,后北迁于河南北部长垣县东北的吉祭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位于商都城朝歌的姞姓蔡国也一并灭亡,姞姓蔡人被迫北移,涉迁到河北邢台北的蔡河地区。另一支姞姓蔡人则南迁于湖北黄梅西南的蔡山。姞姓蔡的历史至少已有4000年。
第二支蔡氏源自姬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称蔡叔度。蔡国在今河南中牟县北的古祭国地,也是姞姓蔡国之地。周成王初,蔡国与管、霍二国联合商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为周公旦所平定。周成王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国在河南的上蔡县。蔡国一直受楚国的压迫,多次迁移,春秋初南迂于河南东南部的新蔡,春秋末蔡国东迂于下蔡,即今安徽凤台县。蔡国的其中一支因国内乱政,南奔楚国于湖北枣阳西的蔡阳城。公元前447年,楚惠王灭蔡,楚国迁蔡人于湖北汉川东南的蔡甸,国人遂以蔡为氏。姬姓蔡的历史也有3000年。
第三支主要来自南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贵州和广西的少数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为南方汉族,主要发生于明清之际。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北方地区民族大融合和中国历史上人群大迁移的时期。蔡姓中也流人了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发生于宋朝以后,北宋金国的女真人乌林答姓族后来全部改为汉姓蔡,清时满洲八旗姓蔡佳氏、乌灵阿氏、萨玛喇氏等后来也全部改汉姓蔡。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蔡姓,尤盛兴于东北地区。
蔡 | 宗族先贤
蔡姓家族历史十分古老,几千年中先后涌现出无数名人,事迹成就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相辉映,光彩夺目。主要历史名人有:战国秦相蔡泽;西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大孝子蔡顺,文学家兼书法家蔡邕,名儒蔡千秋,才女诗人蔡琰(蔡文姬);东晋名臣蔡谟(为蔡姓的南渡始祖);北宋大臣蔡京,书法家蔡襄;金国的文学家蔡珪、蔡松年;南宋学者蔡沈,理学家蔡元定,画家蔡斌;清朝画家蔡元友;民国名将蔡锷,教育家蔡元培,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当代农学家蔡旭,物理化学家蔡馏生,土木建筑结构学家蔡方荫,电讯工程学家蔡金涛,昆虫学家蔡邦华,电影导演蔡楚生,电工专家蔡昌年,刑法学家蔡枢衡,医学生理学家蔡翘,植物学家蔡希陶,全国政协副主席蔡廷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畅。
蔡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田 | 来源与演变
360docimg_501_
《说文》解释“田”为一块块排列着的田地之义。田是种庄稼的地方。田是象形字,像四块土地,十像阡陌之纵横,田字形体表示着古代田间的阡陌制度。但是,田的本义是捕猎禽兽。如捕鸟,就像在大地上张开网之形;如围猎,则像包围和分片驱赶野兽之状。后来,田专指用来从事农耕的土地了,其本义就废弃了。
田姓起源主要来自两大支:官名和妫姓。
第一支出自官名。田氏之先,职赋田,因为氏。田,即甸,应是被商王派驻在商都以外的农垦的职官,卜辞中有记载。田官为商王提供谷物及龟甲,其官世代承袭,故有以官为氏。春秋时晋国的田苏,宋国的田丙,鲁国的田饶,魏国的田子方,燕国的田光。这支田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年以上。
第二支源出妫姓。舜的部落因居于山西永济的妫水旁而姓妫。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舜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是为陈国。公元前672年,陈厉公之子陈完,也称陈敬仲,因陈国发生内乱而出奔齐国,故改陈为田。妫姓田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国的田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田姓中也融入了南北民族的血液,互有基因的流动。田姓中融人外族血缘的事件主要发生在西汉以后,最重要有:西汉时武陵地区的南蛮大族田氏,不断由湖南向河北、河南迁移,当时南朝和北朝竞相招田氏大族出任太守、刺史,以对抗邻敌,南蛮田氏很快汉化为中原和华南地区的汉族;并州田氏,源出匈奴族,后逐渐成为山西地区著名大族;北宋西夏国党项也有田姓,是西北陕甘宁地区田氏的先驱;北宋金国女真族阿不哈氏族集体改为汉姓田;清朝时辽宁满洲人有田姓,以及满洲八旗罕楚哈氏、田佳氏等氏族集体改姓田,这些族人后来多数成为东北地区的田姓汉族。
先秦时期,田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区。秦汉两晋时,田姓已经播迁到西北地区、四川、两湖地区。唐宋时期,江南各地都有田氏的足迹。清初田姓进入台湾。
田 | 宗族先贤
360docimg_502_
历史上主要的田氏名人有:战国齐国将军田忌,哲学家田骈,魏国大夫田子方,燕国侠士田光,齐相田婴,孟尝君田文;西汉丞相田千秋、田蚡,今文易学开创者田何;唐朝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田悦;明朝文学家田汝成;清朝大臣田文镜,康熙进士、户部侍郎田雯;民国远东和中国的第一位枢机主教田耕莘,河北梆子演员田际云;当代戏剧作家兼诗人田汉,地质学家田奇镌。
田 | 历代名家单字字帖
360docimg_503_
360docimg_504_
360docimg_505_
360docimg_506_
360docimg_507_
360docimg_508_
360docimg_509_
360docimg_510_
360docimg_511_
360docimg_512_
360docimg_513_
360docimg_514_
360docimg_515_
360docimg_516_
360docimg_517_
360docimg_518_
360docimg_519_
360docimg_520_
360docimg_521_
360docimg_522_
360docimg_523_
360docimg_524_
360docimg_525_
360docimg_526_
360docimg_527_
360docimg_528_
360docimg_529_
360docimg_530_
360docimg_531_
360docimg_532_
360docimg_533_
360docimg_534_
360docimg_535_
360docimg_536_
360docimg_537_
360docimg_538_
360docimg_539_
360docimg_540_
360docimg_541_
360docimg_542_
360docimg_543_
360docimg_544_
360docimg_545_
360docimg_546_
360docimg_547_
360docimg_548_
360docimg_549_
360docimg_550_
360docimg_551_
360docimg_552_
360docimg_553_
360docimg_554_
360docimg_555_
360docimg_556_
360docimg_557_
360docimg_558_
360docimg_559_
360docimg_560_
360docimg_561_
360docimg_562_
360docimg_563_
360docimg_564_
360docimg_565_
360docimg_566_
360docimg_567_
高 夏 蔡 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家姓书法钟徐邱骆
历代名家字库 | 秦(qín) 79E6
百家姓|历代名家单字字帖|汪
百家姓|历代名家单字字帖|孟
百家姓|历代名家单字字帖|吴
百家姓——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