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都研修新理念 老校创建新特色

——第二期全国特色学校创建与课程建设高级研修学习有感

罗通山镇学校  何湘敏

很荣幸,我能参加第二期全国特色学校创建与课程建设高级研修班学习,带着无比的兴奋与憧憬,开启了难忘的西安研修之旅。

2018513日,乘沈阳桃仙通往西安咸阳的飞机,于下午二点半左右到达学习居住警苑宾馆,在去往宾馆的路上的感觉就是西安这座古都现代建设发达,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绿树成荫,鲜花盛开,非常美丽。

在接下来的5天学习中,我们享受了全国知名专家、校长带给我们的精神上的饕餮盛宴,研修中我们更新了理念;在与校长及其他的管理者近距离的接触中,我们了解了名校的实践经验。在畅想中,我们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不虚西安之行!

一、专家引领,让我们更新了理念,认识到特色学校的创建是基于特色课程的建设。

这次研修我们有幸聆听了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课程中心韩立芬主任的《以特色课程建设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讲座,明确了创建特色学校是以特色课程建设为载体的。

在此次研修之前,我对特色学校的创建认识是粗浅的,片面的认为学校有了与别人不太一样的东西,就是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我校一直在研究的是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学校从5年级至9年级开设校本实践课程,种植园就是学生的实践基地,学生在这里可以学习农业种植技术,可以了解植物的属性,我认为这个就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了。

听了专家的讲座,我明确了以特色课程创建为载体才能创建特色学校,它有着自己的一套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独特课程体系,能够基本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较稳定、较成熟;有独特的课程育人价值定位,有独特的课程理念与目标,学生课程整体发展态势比较好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特色课程首先是学生所需求的,学生愿意参与探索与创新,展现自我才能的课程,现在看我们学校的原有特色课程建设,应该说未必是学生第一需求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不再是简单的春种秋收,辛苦劳作,全面机械化的时代已经开始,原有的那些生产种植技术势必会随着时代的脚步而被遗落在尘埃之中,所以我们的课程稳定性被冲突,由此我们也受到启示:课程的设计要想体现特色学校的创建,在其设计之初就要考虑到课程要有长远规划,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2018学年初,我校确定了以《品味书香、快乐阅读》为主题的大阅读活动,如果说此前我们还有许多的构想,现在看来也都是停留在单一的点状样态中,缺少对课程建设的构思,这次研修后,我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随着高考的改革,大语文教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我们的阅读活动是应时代之需,是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的,如何完成学生语文的积累任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阅读活动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课程建设集中体现的目标。

二、名校经验,让我们得到了方法,明确了课程建设的操作要领。

近距离聆听名校校长的实践经验是我们此次研修的最大的收获,这些名校无论办学时间长短,但是可以看见每所学校都有着自己成熟的办学理念,课程建设有了丰硕的成果。

首先,我们聆听了西安博爱国际学校陈红校长的报告《小学阶段多学科融合课程建设实践研究》,在教育坚守中我们更需要创新,当教育从双基——三维——核心素养发展到知识导向——能力导向——素养导向,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也要相应提升,

接下来,我们聆听了西安高新第二学校董彩凤副校长的报告《打破学科界限壁垒,构建协同育人模式》,17日,我们还参观了这所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新学校知行课程建设和实践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学科界限是能够打破的;开办形式是可以借势的;课程评价是要多元参与的。

三、古都风采,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厚重,意识到自己做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每天研修学习的时间安排很紧张,好在每天晚5点后,时间由我们自己支配,有了亲近这座十三朝古都的机会。

西安古代建筑很多,尽管很多是后人修缮,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古代的繁荣,古人技艺的高超,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

西安文化甚为厚重,所接触的人,无论是高级知识份子还是平常百姓人家,都能感受到文化影响力下独特的人文素养,我们每次问路,当地人的热情让你没有陌生感;乘车中,司机不会绕远,如果等车的位置不对,司机会告诉我们来对面坐车,省去了单行线绕行出去的费用,让你倍感正义;随便跟哪位西安朋友聊天,西安的历史文化他们是一定要给我们介绍的,让你知道爱祖国、爱家乡的知行合一,根深蒂固;西安的高校除了北京是排名第二多的,这个概念就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交融,让这座古都焕发了迷人的现代色彩。

西安的环境建设是温馨宜人的,路上有清洁工,不过通常都是扫树叶的,没有太多人为的垃圾,树木是自由生长的,西安城内树木繁茂,遮天蔽日,虽然34度以上的温度,有了树木我们这些北方人还是能适应的,这与我们这里树木常换常新,专人修剪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我更喜欢西安的自然环境,那种三年不下雨也不会旱的说法让我折服。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是要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任务的,改变一方文化环境,我们每个人责任在身。

西安之行已经圆满结束,我们的探索之路刚刚开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领导的期望,结合我校实际,脚踏实地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特色之花会美丽地绽放。


2018.5.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课程设计、建设要重视五个要点
京口区教育督导网
用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以校本课程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
【基础教育】怎样建设学校特色课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