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祭拜先师访孔庙,文化传承国子监

祭拜先师访孔庙,文化传承国子监

(2011-05-14 09:34:57)
 
 

久居北京,自以为对北京的一切都非常熟悉,对古城的名胜古迹也都了解。最近闲暇之时随意逛逛,才得知有些地方以前只是知道个地名,但很少或从未涉足,更谈不上了解了。

前日,到雍和宫附近走走,看到整条街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有坐着大型游览车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们,有满怀希望前来烧香许愿的男女老少们,出售香烛和佛教物品的商铺密集地分布在街的两边,整条街被各种大大小小的车辆堵得水泄不通。

正当不知进退之时,忽而瞥见雍和宫的对面有一幽静的所在——成贤街。哦!孔庙和国子监就在这条胡同里。于是当即决定到久违了的孔庙和国子监参观。


   

    刚一走进成贤街的路口,只见一座高大的牌楼巍然耸立,上书“成賢街”几个大字。街的两侧古槐夹道,大大小小的院落分布在两旁,街中游人稀少,只有几家小小的商铺有一搭无一搭地招揽着生意。信步走在清静的成贤街上,心中油然升起一股说不出的情感,仿佛找到久违了的老北京街道的感觉。

成贤街共有四座过街牌楼,街东西口各有一座,横额上都题有“成賢街”字样,在国子监左右也各有一座,横额上题着“國子監”几个大字。以前在老北京随处可见的牌楼,现在已经很罕见了,尤其是经过几次拆城浩劫后,在一条街中竟然还能有四座牌楼完好无损地保留着,却也令人称奇。



    离牌楼不远还立有两块高大的石碑,上面用满汉文字镌刻着“文武官员到此下马”字样。用以提示所有到孔庙祭拜的官员至石碑处必须下马,步行而入,以示对孔子的崇敬。


孔庙:

 

    孔庙与国子监紧相邻。来到孔庙,只见大门口冷冷清清,只有两三游客购票进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真是一点儿也不过分,与街那边雍和宫的人头攒动、香火鼎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我觉得这样的清静恰好符合孔庙与国子监远离尘俗、庄重肃穆的气氛。使人们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参观,细细寻访那心灵中的一片净土。



孔庙建成于元大德十年(1306),是元、明、清三代皇帝举行祭孔典礼的场所。占地22000多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孔庙西与国子监为邻,构成“左庙右学”之制。孔庙又名先师庙,因此大门称作“先师门”。

    进入“先师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西两侧竖立的一座座石碑,那是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共198座,上面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名次。

  

  大成门”直对“先师门”,门前高高矗立着孔子的汉白玉塑像,令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供奉孔子神位和祭孔时帝王行礼的场所,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后经历代皇帝重建,为现在的九间五进殿堂。红漆彩绘的木质建筑,金黄色的琉璃瓦顶,高悬的匾额上是康熙书写的“萬世師表”几个大字,整个大殿显得气势宏伟、庄严肃穆。



“大成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的牌位,上面悬挂“道洽大同”匾额,两侧供奉的则是各位先贤的牌位。



孔庙院内游人稀少,清幽恬静。只见苍松翠柏遮天蔽日,古老的紫藤树枯枝开花,在红墙黄瓦映衬下,为古老的建筑群增添了风韵与生气。粗硕的树干见证着朝代变更的沧桑岁月,繁茂的枝叶显示出中华璀璨的古老文化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

 





此树名为“触奸柏”,相传为元代国子监祭酒(校长)许衡所植,至今已700多年。明代奸相严嵩代皇帝祭孔,经过此树下,狂风骤起,吹动树枝掀掉了他的乌纱帽。后人说此树有知可辨忠奸,就称它为“触奸柏”,或称“辨奸柏”。



孔庙院内还有十四座明、清两代石亭,内有龟驮的高大石碑。碑文除了记述修缮孔庙、祭祀活动之外,主要记述的是明清两朝,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的功绩。



整座孔庙规模宏伟,风格独特,陈设华丽,建筑辉煌,凸显中国古代的建筑精华。园内环境清幽致雅,古木参天,树荫环抱,真可谓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之所在。徘徊其中,使人有一种绝尘脱俗的感觉。

国子监:

国子监与孔庙相通,在孔庙和国子监之间的有一座“持敬门”,意思是从国子监进入孔庙时要心怀崇敬之心。穿过“持敬门”就来到了“国子监”。



国子监”始建于元代,是元、明、清三代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是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占地28000平方米,共有三进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大殿和彝伦堂。

集贤门”指的是为大门,直对着“集贤门”就是“太学门”。自汉代以来,“太学”就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名称,“太学门”是进入主教学区的门槛。



琉璃碑坊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是全国唯一一座专门为教育机构设立的碑坊。横额上的“圜桥教泽”和“学海节观”均为乾隆皇帝御笔。碑坊黄色琉璃碑顶,绿色琉璃镶边,金碧辉煌,宏伟壮观。



穿过琉璃碑坊,就来到“辟雍大殿”。“辟雍”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是国子监的中心建筑,是专供皇帝讲学的宫殿。开始不太明白“辟雍”的意思,后经查找资料得知:辟雍”也称“璧雍”,通俗地说,就是天子之学。 辟雍最初起源于西周,本是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所设的学校,也是古代“行礼乐、宣德化”的地方。建筑呈正方形,坐北向南,朱红色门柱、金黄色琉璃瓦顶、彩绘镶边,规模宏伟,富丽堂皇。大殿前檐挂着乾隆御书的辟雍匾额。建筑四周以回廊和水池环绕,池周围有汉白玉雕栏围护,环绕成圆,形成外圆内方格局。东西南北设有石桥直通辟雍四门,构成“辟雍环水”,以喻天圆地方,流传教化之意。

 

辟雍形制独特,端庄华贵,是现存唯一的古代皇家学宫。被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与故宫三大殿、天坛祈年殿、颐和园仁寿殿并列的北京最美的六大宫殿之一。





辟雍”大殿长、宽均17.6,面积约310平方米,上面是金龙和玺井口式天花顶,中间是无柱抹角架梁,即宽敞华贵,而且又设计合理。殿内匾额及楹联均为清朝几代皇帝亲题。

从清康熙帝开始,新帝一经即位,必须在此讲学一次,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皇帝来此讲学称临雍殿的正中设置的龙椅、屏风和御书案等皇家器具都是乾隆“临雍讲学”时所用的设施。



辟雍未建成之前,皇帝“临雍”在后面的“彝伦堂”。

“彝伦堂”元代为崇文阁,明永乐年间重建后,改名彝伦堂,早年曾是皇帝讲学之处,兴建辟雍之后,则改为监内的藏书处。彝伦堂中门匾额为清康熙皇帝所题。





彝伦堂前孔子的仿铜雕像(先师行教像)高高耸立着,像一座丰碑,显示出古代思想家的风范,令后人高山仰止。



在彝伦堂两侧护栏上和孔子塑像前,层层叠叠挂满了祈福牌,都是前来许愿的人们系挂的。有的写着“金榜题名”,有的希望“事业有成”,还有的是祝福的语言,小小的牌子上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


参观完毕,特地到孔庙的崇圣祠观看了一场古韵十足的表演——“大成礼乐”。表演共分为5个部分:

1.序幕:  《有朋》——迎宾

2.第一幕:《学而》——竹简舞

3.第二幕:《福兮》——女子群舞

4.第三幕:《关雎》——女子独舞,男子抚琴

5.第四幕:《大同》——祭孔舞

 

在庄严的崇圣祠大殿前,随着舒缓的古乐声,身着宽大袍服的书生们手捧竹简,恭敬虔诚地诵读着《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引领人们仿佛回到孔子那个治学严谨的礼制氛围中,从中感受儒家文化的精髓。

   


一群身着汉代服饰的美丽女子随着优雅的古乐长袖飞扬,翩翩起舞,演绎一段汉代宫廷乐舞,舞姿优美而不失端庄。




最后一幕《大同》——祭孔舞,尤其令人震撼。在一片祥和、庄重、肃穆的乐曲声中,舞者们身着红色袍服,按照宫廷礼仪行进有序地表演着“八佾舞”,向人们演示着祭拜孔子的仪式。在孔子的《礼运.大同篇》诵读声中,再现天下大同,千秋宁和的景象,表达了古人对大同社会追求的理想。





整台演出充满了典雅、古朴之美,使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孔子思想的时代精神,传递了以礼修身,以乐感人的艺术宗旨。

演出结束后,走出孔庙,耳畔仿佛还在回响着《礼运.大同篇》的诵读,思索着《礼运.大同篇》的深刻内涵: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我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这不正是当今人们最需要的和一直追求的理想社会亦即当前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吗?“天下为公”不也正是中山先生倾尽毕生心血孜孜以求的吗?由此可见,古人的和谐思想对现代社会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孙中山先生手书《礼运.大同篇》

    徜徉在孔庙
、国子监,远离都市的喧闹,触摸历史的脉搏,探求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你能够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领悟到一个崇高的精神境界,并以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

明:文中插图除“持敬门”、“太学门”、“辟雍侧面图”来自百度网以外,其余均为自摄。



我的更多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的冬天(四十三)--孔庙与国子监1
北京胡同记忆--国子监街
四九城知多少 | “国子监街”与“左庙右学”
高考时节话北京孔庙
北京-国子监和孔庙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