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例儿童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介入栓塞治疗并小结

术者:胡学斌教授团队

指导:胡学斌教授

治疗小组成员:刘昌亚、胡跃云、熊志勇、姚凡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12岁。

因“突发剧烈头痛2天”入院。

该患者因突发剧烈头痛,被家属送至当地医院,完善头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遂转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既往病史无特殊。

入院患者神志清楚,脑膜刺激征(+)

入院检查:

患者入院复查颅脑CT,出血已基本吸收

急诊行颅脑CTA
手术过程:

患者年仅12岁,便发生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实属罕见。然而,无论年龄,性别,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属于急危重症,需尽快解除动脉瘤这颗“炸弹”,否则,一旦发生再破裂、血管痉挛等情况,后果不堪设想。综合考虑,我们为患者安排行全脑血管造影+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

胡学斌教授术前再三强调,患者年轻,手术不容有失!

先行全麻下脑血管造影:

造影图像已能清晰的显示动脉瘤的结构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3D-DSA图像显示前交通动脉瘤

结合患者年龄、发病情况、动脉瘤形态等因素综合分析,胡学斌教授决定尽可能不用支架辅助栓塞。使用单微导管或双微导管进行栓塞。

先选用echelon-10 45°塑形,以期进入动脉瘤的子囊。

微导管小心进入动脉瘤腔内,位置非常理想

经数次尝试,动脉瘤颈口还相对较宽,单微导管难以使弹簧圈成篮满意。遂加一根echelon-14 45°塑形成篮。

echelon-14导管较10导管而言质地稍硬,优点是导管支撑力更佳,栓塞时较为稳定,缺点是其有时难以由微导丝引导安全的进入瘤腔。

14导管凭借其更强的硬度和支撑力,将大圈“摁”在动脉瘤腔内成篮满意。

微导管塑形、到位理想,首个弹簧圈成篮满意,后面的手术难度就大为降低。双微导管交替填圈至动脉瘤不再显影。

最后造影:

工作位造影

正侧位造影

麻醉停药、拔管,患者醒来,手术圆满成功!


出院前复查颅脑CT:

患者痊愈出院

小结:

儿童颅内动脉瘤是指发生于15岁以内的儿童病人的颅内动脉瘤,有文献报道,儿童动脉瘤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0.5%~4.6%。儿童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发生部位、大小、临床表现、自然史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与成人颅内动脉瘤有显著不同。成人颅内动脉瘤多为后天获得性因素,如血管病、酗酒、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饮食及口服避孕药等;儿童颅内动脉瘤多为先天性因素,少数为后天获得性因素如外伤,感染等所致。

同时,就目前文献报道来看,儿童颅内动脉瘤的发生部位与成人有明显不同,儿童颅内动脉瘤中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分叉和大脑前动脉远端动脉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成人,后循环动脉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成人。

就治疗和预后而言,儿童破裂动脉瘤的处理方法同样包含开颅夹闭治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等方式。儿童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明显优于成人,主要体现在再出血率和病死率较成人低,推测其可能原因是年幼者的神经系统损伤后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脑缺血以及脑积水发生率低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ipelin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栓塞攻略之微导管塑形(五)
颅内动脉瘤栓塞攻略之微导管塑形(一)
三微管栓塞颅内动脉瘤---天坛医院吕明教授
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不同微导管塑形方法
颅内动脉瘤栓塞时弹簧圈的选择——第三十七回 AI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