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我们熟知的民族品牌,为何都成了洋品牌?

说起并购,99%的民族品牌都被贱卖!


是的,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依旧掩盖不了一个残忍的现实:


在传统行业中,尤其是制造业领域,那些我们曾经为之骄傲的民族品牌,正在极速陨落,前仆后继的倒下!


这是一部极其悲壮的血泪史!


1

独立发展VS被外资收购,两种命运



被誉为“东方魔水”的健力宝,曾经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饮料品牌!


2002年1月15日,三水市政府以3.8亿元,向浙江国投转让了75%的股权。三年后,被统一集团收购。


早在1997年,健力宝的年销售收入就已经超过了50亿元。要知道,那时的可口可乐为了开拓中国市场,都在积极寻求与健力宝的合作。而现在,健力宝早已衰落,而可口可乐,依旧是饮料界的老大。


设身处地的想,其实健力宝本不至于如此。


如果不是创始人李经纬三水市政府闹得不可开交,一个执意要出走,一个执意要挽留;


如果不是那个叫做张海的资本商人,借着健力宝的品牌,胡作非为乱搞一通;


如果公司所有权改制能够顺利完成,李经纬等管理团队不出局;



或许,故事的结尾就大不一样。


资本终究是逐利的,而人才,必然也是追求资本回报的最大化。对于企业家,眼里只有企业发展和利润;而对于官员来说,趋利避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则是出发点。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徐工机械身上。当然,后者则幸运太多了!


2005年10月25日,徐工集团与美国凯雷投资集团签署协议,将以3.75亿美元出售其子公司徐工机械85%的股份!


消息一出,也是举国愤然!要知道,徐工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之一,当年的营业收入超过了154亿元。


当时的背景是,国有企业经营普遍面临困境,纷纷以所谓的改制为幌子,做着以股份换取资金、技术支持的美梦,甚至不惜甩卖国有资产。


而在当年收购中,同样参与竞标的三一重工即使高于凯雷出价30%,也被排除在收购之外。


崇洋媚外也好,害怕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也罢。总之就是铁了心,要把徐工机械卖掉,而且不能卖给国内企业


最后,在国内舆论和商务部的干预下,收购无疾而终,中国保住了徐工机械的所有权。



而今天的徐工机械,公司营业收入290亿元,市值约300亿。徐工集团,则是“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第七名,唯一连续数年进入前十的中国企业。


同样的故事,还有珠海的格力电器


早在2004年,格力电器差点按净资产9亿元的价格出售,而当年的格力销售收入就已经过百亿。


为了一个城市多一个世界500强企业,为了有些官员的所谓的政绩,用胡作非为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如果当初格力被卖掉了,按照历史的经验,格力品牌会被雪藏。即使不被雪藏,也绝不会有今天“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


要知道,今天的格力电器已经进入世界500强,过去五年累计给国家纳税800亿元。2017年的格力,单商标品牌价值就高达453亿元。


如果当初被外资收购,还会有今天为中国制造代言的格力吗?


2

外资对中国制造发起的收购



首先要说的是,中国的日化产业!


以牙膏为例,2016年中国牙膏市场前四名有三个是外资品牌,除了云南白药,其他外资品牌几乎垄断了整个市场。而我们熟知的中华牙膏,早在1994年就被联合利华收购。


同样的,在化妆品领域,外资品牌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当年家喻户晓的“活力28”品牌,在1996年被美国美时洁收购,小护士品牌在2003年被法国欧莱雅收购,丁家宜卖给了科蒂集团,大宝被强生收购。


而曾经在护肤品市场占据20%市场份额的美加净,后被庄臣以合资方式收购,尽管后被上海家化买回,但早已经物是人非。


中国第一国产面膜“美即”品牌,在2013年被欧莱雅收购后,销售额和品牌知名度,也已经大不如前。


可以这么说,化妆品和护肤品基本全是外国货,国产份额极低。而除了洗衣服和洗衣液之外,整个日化行业,民族品牌都处于绝对的劣势。


当然,也有幸运的。


像哈尔滨、青岛、雪花这些熟知的啤酒品牌,尽管一度被外资控制,但好在没有彻底变卖掉,最后都陆陆续续又被中资买了回来。


当然,代价不菲。但至少,这些民族品牌得以幸免下来。


又比如南孚电池,2003年被吉利收购后,原本增势很猛的境外扩展戛然而止;2005年后卖给宝洁后,没曾想人家只想借助南孚电池的渠道推销金霸王电池


好在,南孚电池在2014年重新被中资买下,世界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之一的民族品牌,重获生机。


3

外资控制下的中国,民族品牌任重道远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是,在我国的经济比重中,外资贡献的比例约在30%左右。换句话说,如果按照国民生产总值计算,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大打折扣。


在轿车轮胎行业,70%的市场份额被外资控制,中国轮胎的总品牌价值仅有9.23亿美元,占全球的3.1%;


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外资占比超过8成。更为严峻的是,高技术的核心零部件,外资控制的市场份额更是占比9成。在外资品牌的围剿下,国产汽车零部件的毛利率,已经跌至个位数。



另外,在外资占比中,计算机操作系统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因特尔CPU占据85%,思科的企业无线网络占据60%。甚至在降压药上,70%都是被外资控制。


总而言之,一方面,得益于大规模的外资进入中国,极大的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大多数行业里,本土企业与外资的竞争,还处于绝对劣势。


而经历了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一些民族品牌死了,一些彻底陨落了,当然,也有一些民族品牌,在竞争中崛起了。


居安思危,不进则退。


我们很骄傲的看到,一些中国企业也正在走出国门,逐渐成为并购的主体。


德国的林德液压,瑞典的沃尔沃美国的传奇影业,日本的高田气囊,通用的GE家电业务,法国的汤姆逊,意大利的耐力轮胎,德国的库卡机器人。这些国外的优质资产,正在不断被中国人收入囊里。


因此,我们不要高看了自己,也不要低估了自己。要对自己有信心!


作为民族品牌,更要有危机感和使命感。


我们常说,我们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一个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伴随着一批民族品牌的振兴!


现在回望过去,尽管满是荆棘,却也是渐行渐远!黎明的曙光,已经愈发清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6大衰落的民族品牌 有2个是被外资打垮了
中国民族品牌的悲哀 被收购后多数从地球上消失
外资品牌的反思:中国日化品牌如何逆袭
企业卖给外国!民族企业纷纷被外资收购,出路在哪里?
冻结41亿!从国民果汁到老赖,汇源真不如当初一卖了之?
十大坑人“国货”排行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