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柴胡疏肝散在临床
[摘要】柴胡疏肝散在临床中对胃炎、胆囊炎。冠心病、乳腺增生等疾病的辨证应用,取得很好疗效。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胃炎。胆囊炎,冠心病。乳腺增生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卷二十五胁痛篇,由柴胡、积壳、香附、川芎、陈皮、白芍、甘革组成,是为外邪未解兼气逆胁痛者而立方,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气郁结、气血瘀滞引起的胁痛,往来寒热、痛经等病症。


笔者根据此方组成特点,辨证应用予胃炎、胆囊炎,冠心病、乳腺增生、癔症等疾病,均获佳效,兹介绍如下。


胃炎:张某,男,37岁,工人,2005年5月2日诊。患者胃脘部疼痛5年余,曾做上消化道造影提示慢性胃炎。胃痛时时发作,或因情志变化而加重,经常服用盖胃平、胃仙U等药物治疗,此次为生气后饮酒而发病。症见: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舌暗红、苔白、脉弦。证属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治宜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药用柴胡、白芍、枳壳,元胡、川楝子、陈皮、佛手、竹茹各129,香附159,五灵脂109,旋覆花、鸡内金各99,白蔻89,砂仁、甘草各69,水煎服,日一剂。服六剂后,胃痛大减,恶心呕吐,嗳气吞酸消失。原方又服9剂,诸证消失而愈。按:肝主疏泄,胃主受纳,胃气以通为和,以降为顺,肝气疏则胃气得以和降。本例素有胃痛病史,时常情怀不畅,肝气怫郁。由于疏泄失职、横逆犯胃、气血雍阻不行,以致不通则痛。故以本方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法,使肝气调畅,胃气升降和顺,因而胃痛消失。


胆囊炎:王某,女,48岁,2003年10月20日诊。患者右上腹疼痛病史2年,每在饮食不节或情志不随时发作。现症:右上腹胀痛,连及肩背,伴恶心呕吐、嗳气口苦、便秘。查舌暗红,苔黄薄腻、脉弦滑,右上腹胆囊区压痛,无反跳痛。肝胆B超提示:胆囊炎,胆壁增厚、体积增大。证属:肝胆疏泄不利,气阻络痹。?治宜疏肝行气、清热利胆、活血止痛。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味。药用柴胡、香附、川楝子、赤白芍、郁金、元胡,赭石各159、枳壳,陈皮、竹茹各129,大黄lOg、茵陈259。甘草69,水煎服,日一剂。服5剂后,右上腹疼痛大减,恶心、嗳气、口苦消失、大便通畅。原方大黄改为69,再进4剂,诸证悉除,复查肝胆B超,胆囊大小正常,壁稍厚,余未见异常,嘱病人服用胆通片调理一个月,至今未复发。


按:肝胆相连,互为表里,胆汗的分泌和排泄,赖于肝的疏泄作用。本例属肝气郁结,气机不利,致使胆汁分泌和排泄受阻,故选用疏达肝胆之方药,使肝胆郁滞得以通畅。胆汁分泌的排泄无阻,炎症自消。


冠心病:李某,男,60岁,2004年2月9日入院。两年前因生气后出现阵发性心前区不适,时有隐痛、胸闷,经心电图检作者单位:132012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I苏雁涛)查,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经常服用心痛定、消心痛治疗,急性发作时含服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缓解。近4天来由于天气变冷加之心情不舒,一t3前区疼痛发作较甚,牵引肩背部含服硝酸甘油片等药物后疼痛未缓解而入院。现症:胸闷憋气,心绞痛每在夜间发作,善太息,心烦、易怒、少寐。查舌暗淡、苔薄白、脉沉。血压18/12KPa,心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整,无杂音。心电图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证属:肝气郁滞、心血瘀阻。治宜舒肝理气,活血通脉。方选柴胡疏肝散加瓜萎薤白桂枝汤。药用柴胡、香附、赤芍,元胡,生龙牡,丹参、瓜萎各159,枳壳、薤白各129,川芎109,桂枝、甘草各69。水煎服,日一剂。2月12日诊: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疼痛持续时间缩短,其他症状明显缓解,心电图缺血情况较前亦改善。原方又服7剂,心绞痛基本消失,但尚觉气短少力。查舌暗淡,脉沉少力,原方加西洋参69(另煎),服6剂后,气短乏力及心绞痛均消失。为项固疗效,上方再进7剂,诸证消失,心电图大致正常而出院。按:肝主疏泄,藏血,心主血脉,心肝共同调和血脉。心血得以流通无碍,须赖于肝胆三焦气机运转自如,疏泄得宜,本例属肝气疏泄失调,气机不得升降,致使气滞血瘀,痹阻心络。根据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之理论,治宜疏肝理气、活血通脉为大法,使肝气和调,心血经脉运行畅达,病证具除。


乳腺增生:尹某,女,23岁,2006年4月11日诊。半年前因与家人生气,正值经期,随之出现胸闷不畅,月经停止。此后每月行经前十余天即感胸闷、乳房胀痛。查舌暗苔薄白,脉沉弦,乳房可触及条索状肿块,质软有触痛。证属:气滞血瘀、痰凝乳络。治宜疏肝行气、化痰散结、活血调经。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味。药用柴胡、香附、枳壳、当归,赤白芍.元胡、牡蛎、元参各159、川芎、陈皮、王不留行,瓜萎、川楝子各129,坤草309,甘草69,水煎服,日一剂。服6剂后月经来潮,少腹疼痛减轻,经血无块,舌暗较前好转,脉弦滑,停服汤剂,改服逍遥丸69,每日3次。月经停止后,继续服上方20剂,乳房肿块消失,经期正常。按:肝经循股阴少腹,布两胁,过乳头。该例郁怒伤肝,使肝气郁结,气血瘀滞,痹阻乳络,冲任失调。故以疏肝、调和冲任、活血散结之方剂,药证相符而获效。


症:刘某,男,34岁,工人,2006年7月28日入院。一周前因工作矛盾而忧思恼怒,遂之出现头痛、昏睡、心慌、意识模糊、不能解答问题,西医诊为症,收住本院急诊科给予安定,卜氨酪酸等药物治疗,因症状不见好转而转入中医科。症见:神志恍惚、嗜睡、目光呆滞,不能回答问题,家人代诉——146——镄骂篙l;0;i§≥≤。譬《馨§《《踵#囊^嘎《%囊《§麓蓦溺黟中匿匮一Chine∞。秘霉∞Hem罨edicine躐万方数据当代医学2009年69第15卷第16期总第171期ContemporaryMedicine,Jun.2009.V01.15No.16IssueNo.171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200例分析孙研【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迎香穴及下鼻甲注射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200例。结果有效率达95%临床效果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可在临床广泛应用。【关键词】过敏性鼻炎;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是全球性常见病,人群发病率逐年增加,全球发病率在lO%~25%,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显著。我科在2005年1月-2007年8月来采用穴位注射合并下鼻甲注射治疗过敏性鼻炎20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变态性鼻炎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其中男130例,女70例,年龄15-68岁,病程3个月-15年。本组进行了吸入组的致敏原测定,其中最为常见的致敏原为室内尘土,螨虫,多价真菌,花粉及多价兽毛。1.2治疗方法1.2.1取穴迎香穴。用具:消毒的lml注射器,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药物:2%利多卡因与地塞米}"btt射液。方法:双侧迎香穴处消毒,注射器吸取2%利多卡因0.5ml及地塞米松注射液0.5ml用无痛快速进针法向内上方斜刺入0.3-0.5寸,然后缓慢上下提插,探得酸胀等得气感应后,回抽一下如无回血,将药物中速度推入“】。对侧同法。1.2.2双侧下鼻甲表面麻醉后,5ml注射器牙科用5号长针头,取药2%利多卡因2ml及地塞米松lml沿一F鼻甲前端刺入,直至下鼻甲后端,不能刺穿,缓慢边回拉边均匀注入“J。每周一次,4次一疗程'2。。1.3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半年以E不复发。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尔受过敏原刺激,有轻微鼻塞或流少许清涕,短时可自愈。有效:气候变化或因其他刺激,复发次数较少,症状减轻并较快控制。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2治疗结果200例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其中治愈100例,显效60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5%。作者单位:125001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孙研)3讨论(1)水针疗法于50年代初期形成,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体有关穴位,以防治疾病的—种方法。它是在针刺穴治疗疾病的基础上,结合药物药理作用,使针刹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综合效能,以提高疗划1。12)目前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主张口服药物及局部用药。如:抗组织胺药物,色甘酸钠、酮替酚类固醇激素,局部应用1%麻黄素滴鼻,布地奈德/f白克纳气雾剂等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穴位注射用药量极小,避免了长期口服药物及激素带来的不良后果。(3)利多卡因的作用:抑制神经纤维传导和扩张微血管。地塞米松的作用:①对除病毒外的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均有作用,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症状;②防止和抑制细胞中介的免疫反应,延迟眭的过敏反应,并减轻原发免疫反应的扩展,③提高机体的耐受能力,减轻细胞损伤,发挥保护机体的作用。(4)迎香穴是治疗鼻炎的常用穴位,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主治:鼻炎、鼻窦炎、感冒等。《5)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与感觉神经传人纤维的高敏感性有关,2%利多卡因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阻断鼻粘膜筛前神经传人-一传出通道,降低鼻粘膜感觉神经敏感性及反应性,使受异常刺激的受体传导阻滞,而对变应原的刺激无反应,经过较长时

间无反应后,患者对该变应原的敏感性降低,使过强的免疫反应恢复到基本正常状态,另外可阻滞鼻粘膜浆液腺高密度区(下鼻甲)腺体的分泌,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6冰针疗法器}下鼻甲注射联合应用治疗过敏l生鼻炎,操作简单,效果显蕃药物价格低,注射后可随意活动。适用于I临床匕广泛应用。团参考文献【1】1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冲国卫生科技出版社,2006:6.【2】2下鼻甲药物封闭治疗交应性鼻炎临床观察,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yongyao.net)2006。04:07.【3】苗彦覆.邢玉瑞.袁志敏.等.水针疗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饮食欠佳、胸脘满闷、大便干燥。查舌红苔腻,脉弦滑,心、肺、肝、脾均正常,血压14/8KPa,脑CT正常。证属:肝气郁结、脾失运化、痰浊蒙蔽清窍。治宜疏肝理气、解郁畅中、涤痰开窍。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味。药用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白芍、菖蒲、竹茹各129。郁金159、白术,胆南星各109,川芎、大黄各99,甘草69,水煎服,日一剂。服6剂后,头痛、昏痛等症状减轻,意识好转,能回答问题,但仍觉心烦意乱、胸闷憋气。查舌暗苔薄白,脉弦,原方加佛手129,栀子109,又进5剂,以上症状消失,语如常人,病愈出院。按:肝主疏泄,喜性条达,心主神明,心肝具有主宰和调节精神、情志、思维活动之功能。本例属忧思恼怒致使肝失疏

泄条达、气机郁滞、心气不舒、脾失运化、气滞律停、聚而成

痰、痰浊上逆、蒙迷心窍。故以疏达肝气,豁痰开窍之法,使肝气调达,心气和顺,情志舒畅而病获痊愈。团一147——呷率翁医一A蚕∞眠绺萋誊嚣≯誉营誊。√燃磁黔黔甜辨黔}擎蒌豁;§£&l鞯黪篓蓼魏女》雾》》鼢"豁m靴嚣辨#黔‰g黪}蓼器黪孙叁魏万方数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老中医话胃炎(十四):疏肝健脾亦和胃
《杨廉方临证传薪录》之肝胆病论治经验
《血证论》_呕血_中医世家
少阳胆经:老中医治疗●胁痛医案大全_胁痛方法经验-----●感冒胁痛医案
柴胡疏肝散临床应用体会
小议肝气与肝郁(谢兆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