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甲午战败的伏笔

十九世纪后,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海军技术也是突飞猛进,谁是海洋上的强者,谁就是世界的主导者。而在远东地区,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东渗,原本闭关锁国的中日两国同样遭到严重挑战,并在西方战舰的炮口下相继打开国门。

此后,中国的洋务新政及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在同时展开,而打造近代意义上的舰队也成为两国共同的追求目标。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加上在琉球等问题上的直接冲突,中日两国争先向西方国家购买军舰,远东的军备竞赛,隐然而生。在这次的竞赛中,尽管日本比中国更早购得铁甲舰,但中国毕竟是大国,财力较之更为雄厚,其后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北洋舰队急起直追,日本舰队由此被拉开了明显的距离。

1886年7月,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率领刚从德国回国的“定远”、“镇远”铁甲舰及“济远”、“威远”、“超勇”、“扬威”四舰前往朝鲜东海岸海面巡防操演。操练结束后,“超勇”、“扬威”两舰前往海参崴待命,“定远”、“镇远”等四舰则前往日本长崎进行维修。

“定远”、“镇远”两舰由德国伏尔铿船厂制造,当时号称“全球第一等铁甲舰”。铁甲舰在当时海军中的地位,就像今人眼中的航空母舰,而号称“亚洲第一巨舰”的“定远”、“镇远”也确实非同凡响,二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正常排水量7220吨,其主要武器,4门克虏伯305毫米后膛主炮,更是威力惊人。“定远”、“镇远”两舰回国后,北洋舰队立刻鸟枪换炮,世界排名迅速挤入前八。

由于当时中日两国在琉球、朝鲜乃至台湾问题上多有龉龃,李鸿章此次派出两巨舰前往日本,其中也不乏“震慑吓阻”之意。8月1日,北洋四舰抵达长崎港,在两艘威风凛凛的巨舰面前,前来观看的日本人见所未见,心中的震撼简直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可以想象,多数人的心情是复杂的,复杂到可以用“百味杂陈”来形容,那种“羡慕、恐惧、愤懑、嫉妒、仇恨、震惊、自惭形秽、怒火中烧”的滋味,是相当的不是滋味。

常年漂在海上的水手或水兵,上岸后总是喜欢胡闹,北洋水兵们也不例外。8月13日,北洋舰队放假一天,水兵们便借机上岸购物,其中有几个水兵跑到当地妓院玩乐,结果捅下大篓子。

据说,当时因为妓院宾客盈门,生意好得不得了,这几个中国小伙在排队等候时,有个声称是VIP(或是会员)的日本客人不经排队便径直入内,这下惹出事端。一番争执后,水兵们与妓院老板大打出手,砸坏了人家的玻璃和家具,结果把警察给召来,但北洋水兵人多势众,赶来平息事端的日本警察反被打成重伤。

由于情形比较混乱,当时的《长崎快报》是这样报道的:“有一群带有醉意的水兵前往长崎一家妓馆寻乐,因为发生纠纷,馆主前往警察局报告。一日警至,已顺利将纠纷平静,但由於中国水兵不服,不久乃有6人前往派出所论理。非常激动,大吵大闹,引起冲突。日警1人旋被刺伤,而肇事的水兵也被拘捕,其他水兵则皆逃逸。”

当日事件中,一名日本警察重伤、一名中国水兵轻伤,日本人在自己的国土上吃了亏,心中十分憋屈,随后暗中谋划报复。事后,提督丁汝昌也严饬水兵不许滋事,不许上岸,因而14日那天彼此相安无事,事态似乎得到了平息。但就在这看似平静气氛里,15日却发生了一场更大规模的冲突。

15日下午,北洋水兵被许可上岸购物消遣,当天上岸的人数有四五百之多。傍晚时分,早有预谋的数百名日本警察、浪人将各街道两头堵住,突然持刀追杀那些在街上游逛的北洋水兵,而一些当地的日本人也从楼上浇沸水、掷石块,有的甚至也拿着刀棍参与混战。

猝不及防加上没有携带武器,北洋水兵们这次吃了大亏。事后统计,在这次冲突中,北洋水兵当场死亡5名(事后因重伤又死亡两名),40多人受伤;日本警察也被打死1名,受伤者30名,另外当地日本人也有多名负伤。

根据日方制作的《长崎港清舰水兵喧斗事件》的验伤报告,北洋水兵受刀伤的37人,日方为14名,而双方撞伤与打伤的数字基本接近,前者分别为6人,后者北洋水兵7名,日方9民。而据《申报》驻长崎记者的报道分析,日本人吃亏后心存谋害之心,14日就暗中联络并集合了包括士兵和当地浪人在内的一二千人,并由日本警察局配发武器,图谋在次日对中国水手进行报复。北洋水兵的刀伤,大多集中在背后,可见当日被追杀的情形。毫无疑问,这是一起赤裸裸的、有预谋的报复行动。

8月17日,驻日公使徐承祖向日本外务省发了一份照会,称“昨日我水手登岸,八点钟有日本巡查多人,近前挑衅;又有数百名,将各街巷之两头堵塞,逢兵便砍;并有日民千余,各持兵刃乱杀……日本人预存害心,千数百人以刀砍,又于沿街楼上,泼滚水,掷石块,我兵无预防,散于各街头,购物者皆徒手,故吃大亏……”

李鸿章在得知“长崎事件”后,大为愤怒的召见了日本驻天津领事,其中不无威胁的说:“如今开启战端,并非难事。我兵船泊于贵国,舰体、枪炮坚不可摧,随时可以投入战斗”。而在之前,北洋舰队总教习琅威理也建议立刻对日本宣战,炮轰长崎作为报复。

当时的日本,虽说已经开始变法维新,但一个国家不可能在十来年间便完全改变,何况日本还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尽管日本人对“顽固保守”的中国报以蔑视,但当时日本只有3 艘3000吨级的铁甲舰, 而北洋舰队光7000吨级的铁甲舰就有两艘,其他巡洋舰、炮舰、运输舰等,其数量和质量也远在日本之上。

但到最后,李鸿章和总理衙门还是冷静了下来,因为当时中法战争刚结束不到一年,国家财政困难,一下也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动员军队。如果因为“长崎事件”而向日本宣战,势必引发更大的国际冲突,而英法美德等国此时正虎视眈眈,中日两国毕竟一衣带水,当时的关系也没有后来的那样极端对立,开战于人于己都未必是一件好事。在这个前提下,中日双方最后还是决定以外交和法律的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各国调停和外交折冲下,中日双方在半年后达成协议,称“争斗事件原为语言不通,彼此误解,遂致互斗死伤”;根据中日之前签订的天津条约,“两国司法部门根据本国法律,各自斟酌处办,互不干预”;最后,就各自的死伤者互给抚恤,日本赔付中国52500元,中国赔给日本15500元,这事算是和平了解,双方互让一步,彼此体面下台。

从赔款上来看,看似中国赢得了这场外交谈判,但如此重大的事件,只赔款不惩凶,也不追究背后的阴谋,显然日本占了便宜。事后,李鸿章也颇有些悻悻然的说:“长崎之哄,发端甚微。初因小争,而倭遂潜谋报复,我兵不备,致陷机牙。观其未晚闭市,海岸藏艇,巡捕带刀,皆非向日所有,谓为挟嫌寻衅,彼复何辞?”

李鸿章派北洋四舰去长崎,确实有的“炫耀武力”的意思,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北洋舰队的两艘巨舰对日本人民族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刺激。经过这次事件,日本的反华仇华情绪反而进一步高涨,从军国主义分子到普通老百姓,都对北洋舰队充满了敌意。在他们看来,外国水兵喝醉了酒来本国滋事,最后竟然要本国赔款,这种愤恨和受辱感,自然很容易便被煽动了起来。

在这种情绪的感染下,“大力发展海军”成为日本国内的共识,“一定要打败‘定远’”也成为了日本海军的目标和口号。就连日本的小孩子,他们当时最流行的游戏,就是分成两组,一组扮成中国舰队,另一组扮成日本舰队,进行捕捉“定远”、“镇远”的战斗游戏。

日本的反华情绪在日本政府的鼓动下,很快变成了赶超北洋舰队的动力。“长崎事件”结案不过一月,明治天皇便颁发敕令:“立国之务在海防,一日不可缓”,随后拨出内帑30 万日元,作为海军的补助金。

之后,明治天皇又发布敕谕,决定在其后6年中每年拨出30万日元,并从文武员的薪金中抽出1/10作为造舰费缴纳国库。首相伊藤博文也发表演说,呼吁国民捐款捐物,缩衣节食,为日本打造一支更为强大的海军。在这场献金热潮中,日本在半年之间便筹集了两百多万日元,连天皇的老妈阿巴桑,也捐出了她仅有的两件首饰。

尔后,日本政府更是不顾财政困难,逐年增加海军经费并发行巨额公债,其数量几乎超过其财政收入的三成。如1886年,日本发行了1700万日元的海军公债,而在1889年,日本的海军军费已接近1000万日元。1888 年后,日本开始了的大规模购舰、造舰进程,六年间便添置军舰12 艘,总计新添海军吨位近18000吨。

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主力舰总吨位已达到37000吨,大大超过了北洋舰队主力舰总吨位(不到30000吨)。而就在这关键的六年间,北洋舰队原地踏步,竟未购一舰一炮,“排名前八”的辉煌,早已是昨日黄花,甲午战败之因,尽在其中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航船世家与北洋水师黄海海战(作者:卢铭安)
长崎事件:国运衰于软弱,强国起于受辱
一次嫖娼引发血案 让中国北洋舰队扬名海外 最终酿成了甲午之败
曾经无比华丽的北洋舰队全家福 (图文)
长崎事件:清廷水兵与当地民众斗殴,并嚣张炮轰日本,是日本大力发展军事的原因。
太平洋战争(插图版)---4 位列第九的北洋水师---青梅煮酒197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