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街边棋趣

中国象棋的普及程度,不是其他棋类运动所能比拟的。要是不信的话,你就从城市到乡村,随便这么一走,在大街边的树阴下,小巷深处的拐角处,农村小学校的操场边,庄稼地的田埂上,保准你就会看到几个象棋摊。

一个棋摊就是一个小集体,一个小社会,各色人等,为了一个共同的爱好,凑在一起,其中自然少不了乐趣。少则两三人,多则七八人,围拢成一圈。人群的中间横卧一棋盘。好一点的棋盘,是木质的,可以自由开合,放开时是一个棋盘,合起来便是一个木盒,将棋子收束其中,携带、使用十分方便。差一点的,可能就是一张硬纸壳,用粗笔画成棋盘的样子,拿来便可使用,弃之也不可惜,随时都可以就地取材,重新制作。再差一点的,找一平地,用砖头瓦块就地一划,也可作棋盘之用。

棋子,则一般是普通硬木材质的,更金贵的材料,像水晶、玉石、玛瑙之类制作的棋子,是“不配”在棋摊上使用的。“练摊”的棋手以“豪放派”居多,要求棋子具备相当强的抗击打能力。否则,在几下分贝颇高的“啪啪”落子声之中,保不准就会粉身碎骨,那岂不令人扼腕惋惜。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还不像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这么好。家里穷,没有钱买象棋,又想下,怎么办?几个小伙伴就找些大小相仿的卵石,或是弄来木头,用小刀截取、刮削出象棋棋子模样的小木块,然后用树枝蘸墨汁在卵石上、小木块上歪歪扭扭地写上“帅将士相车马炮兵卒”。卵石、木块立即获得生命,身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副象棋就这么做好了。岁月匆匆而过,至今回忆起来,自制象棋带来的欢乐,好像比任何其他材质的象棋都要多。

棋手自然是棋摊的主角。看看他们,或坐,或蹲,或端正、或歪斜在棋盘两侧,时而口吐烟圈气定神宁,时而抓耳挠腮举棋不定。下得顺风顺水的一方,只要有座位,翘起二郎腿是必须的,脊背略后仰,下巴微上撅,拿烟的右手不时弹着烟灰,左手在棋盘上不停地小声敲击,翘起的腿一定是晃晃悠悠的,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那感觉,给个县太爷的位置换,他也决不会答应。但放下夸张的肢体动作暂且不说,客观地讲,嘴角撇向一侧的幅度还是很有限、很隐蔽的,不仔细观瞧,真的几乎看不出。那个可怜的对手,明显的下风棋,回天乏力,又气又急,还没办法,只好拉扯出眼角的余光,斜瞟着对面这个可恶的家伙,口中默念几遍“小人得志”,心里才稍感舒坦了一些。

一般的棋手,手下行棋,嘴上绝对不能闲着的。棋艺有高有低,双方棋手心知肚明,但他们也皆深知一点,且屡试不爽,那就是心理战。此招颇为奏效,尤其是遇到脾气比自己还“生猛”的对手时,成效就更加显著,甚至能决定胜败。棋艺也就那么个水平了,提高起来太难,索性利用一下嘴巴这个重要器官,通过“得体的”语言给对方施加点心理压力,还是容易做到的。话有时说得直接,直抒胸臆,直捣黄龙,全然不顾对方心理承受力;有时则说得含蓄,绵里藏针,笑里藏刀,典型的“蔫坏”,让对方有劲使不出,有气憋在肚子里;有时两人针锋相对,各不相让,从棋盘、棋子,一直论述到老婆孩子,甚至工作升迁、小姨子改嫁,越说越气,怒发冲冠。观者则茫茫然,心中暗自“捋”着他俩如何从棋手转为辩手,从下棋改为参加辩论赛的过程,往往最终还是不知其所以然。有时双方并不对等,口才好的一方如连珠炮一般,唾沫星子满天飞,而对手恰为讷言者,嘴张了几张,“竟无语凝噎”。嘴上没辙,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另辟蹊径利用另一器官,一双虽不大但炯炯有神的眼睛,放射出两道寒光,慑敌魄,惊敌胆。

下象棋,除了正式比赛,悔棋总是难免的,在街边的棋摊上,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却是大相径庭的。闻听对手要悔棋,如果己方棋力占优,棋势尚可,一招悔棋,又不至于带来局面上的被动,那肯定是从容大度,绝不与对手斤斤计较,而是一笑置之,一边笑,一边还会环视周围的观棋者,口中说着“你看,你看,哈哈哈”。要是反过来,在己方占优的情况下,因一着不慎,而不识时务地提出悔棋的不当要求,那肯定是自取其辱。对方本已处于劣势,满腹闷气,抓住机会反唇相讥,是毫无悬念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哪怕犯了低级错误,也要“打碎牙活血吞”,即使后悔不迭,也只能暂时闭嘴。若双方棋力相当,又杀了个难解难分,这时要提出悔棋,也是相当冒险的。一般情况下,对方不会轻易答应,但如果形成对“潜规则”的默契,那就是,对方也可悔棋一次之类的允诺,也许才可以勉强悔成。但要是遇到脾气不好,或是对潜规则深恶痛绝的正义凛然之士,遭断然拒绝的厄运就无法避免,还会意外得到几句让人很不爽的挖苦话,甚或遭遇对方该出手时就出手,被抢夺回要悔走的棋子。这种情形,也是有的。

其实,棋摊上最辛苦、最紧张的还不是对弈的双方,而是围观者。作为观棋者,找一个合适的观看位置,是最紧要的事情。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来者当仁不让,抢占棋手左右的最佳“席位”,居高临下,一览全局。稍晚一点的也还行,挤在先来者的两侧,虽歪着身子,但毕竟也能看个全貌。再晚点的,就不好说了。有经验的,赶到后,先绕场一周,审视围观者的身高和姿势,再三权衡后,选定位置,插足而立,身子前倾,脑袋寻缝隙挤入。因为人口密度较大的原因,常会因此触碰到正在专心观棋的先到者。一般没人介意,但如果观棋心切,触碰的力度足够大,对方会回一下头,满脸不耐烦。此时,后来者要满脸堆笑,点点头,为自己给比人带来的不便,表达真诚的歉意。再晚的,命运就更不济,常常会抱怨自己的个头太矮,或者棋盘太小,但实在没什么解决办法,只好踮起脚尖,把脖子尽量地伸长,能看多少看多少了。

选好了位置,只是观棋的第一步。有句话叫“观棋不语真君子”,但绝大部分的观棋者,对此说法很不以为然。他们坚定地认为,要是观棋不语,那还观棋作甚?观棋者自认为是占领了道德高地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更加笃信的是另一句――“见死不救是小人”。棋手下棋的过程,也是观棋者助人为乐,乐此不疲的过程。没有人组织,也不用人指挥,观棋者总会很自觉地分成两组。棋手是楚汉相争,泾渭分明;观棋者也是两大阵营,各为其主。一般情况下,棋手会虚怀若谷,广纳群言,并“择其善者而从之”。但非常遗憾的是,很多有性格的棋手与观棋者,哪怕是自己一方的“粉丝”,也难以达成默契。棋手偶尔听到妙着,感觉不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走了吧,有点掉价,不走吧,又别无选择。掂量来掂量去,最终还得按人家支的着法走,心中自然不爽,所以,偶尔也会吟诵出“河边无青草,不用多嘴驴”之类的绝妙诗句。虽是热脸贴上冷屁股,但观棋者总能正确对待,本着理解万岁的态度,假装没听清,依旧我行我素,把自己能想到的,不管成熟的、不成熟的想法,好着、昏着,和盘托出,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棋摊上的人们是真实的,没有任何假装和掩饰。写到这里,忽然记起一个故事:有个爱下象棋的国王,他常和大臣、象棋高手对弈。国王大权在握,和他下棋可要特别小心。如果出手太厉害,把国王杀得一败涂地,他下不了台,就要恼羞成怒。但如果让棋太多,使国王赢得太容易,他又会觉得你在愚弄他,会大发雷霆。几年来,每次下棋国王都是赢家,大家都恭维他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象棋高手。国王自己也觉得棋艺非凡,便想到民间去找寻高手对弈。一日,国王走出宫门,微服私访,不知不觉来到京城的一条小胡同里,看见一个棋摊,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正和一个青年人下象棋。那小姑娘机敏过人,把青年人杀得一败涂地。国王来了棋兴,坐下来要和小姑娘对弈。不多一会儿,就成了小姑娘的手下败将。国王不服输,又和小姑娘下了一盘,结果是同样惨败。国王这才心服口服,对小姑娘说:“你的棋艺十分了得,真是高手,佩服佩服!”小姑娘笑着说:“我算什么高手呀,我爹才是下棋高手呢。他曾被选入宫中和国王对弈呢!只是他输给了国王。”

世事如棋,人生如棋。一个象棋棋盘,9条竖线,10条横线,如果把“楚河汉界”拿开,则变成一方8×8个方格的小天地。“9”是最大个数,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多与广的意思,“九州”泛指中国;“8”更有无限扩伸、四面八方的喻意;“10”则有美满和大团圆之意。一盘中国象棋,虽然有32子之多,但究其“人物”,却只有7种。这7种“人物”,大到将帅,小到兵卒,其走法各不相同,功用各具特色,却无一不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折射出社会人生的某些迹象。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些与棋有关的词语,也都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哲理,给我们以诸多的人生启迪。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社会人生一局棋。”棋摊不大,折射出的是人生的百态,世事的沧桑。不知道,街边棋摊的这些趣事,那个国王,他老人家返回宫中之后,能品出其(棋)中滋味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象棋历史一瞥
广州棋坛六十年史、“闭目弈林”第二集【谱】
盛常国 | ​老年棋手
文 | 纳博科夫: 棋盘放在桌上,在灯与树莓之间
逆向思维:怎么才能赚到钱,取决于你是做棋手还是棋局
第一百二十九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九封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