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也说说我在农村的经历
我是1970年农历正月出生于鲁西南的一个农村。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上面有四个姐姐,本来五个,因为生病夭折一个最大的姐姐。父亲抗美援朝后期入伍,本来是准备开赴朝鲜战场,结果还没有出国的时候战争就结束了,于是留在东北干了几年的森林公安(这些都是父亲在世时告诉我的,是不是叫这个名字我忘了,反正是负责看护森林的),后来回家,在大队一直担任生产大队长,负责安排村里的生产工作。我们村是很小的一个村子,当时不到700人,人均耕地1.3亩左右。

我们那好像是82年左右分的地,在那之前一直是生产队集体劳动。在生产队时小孩子和上岁数的人是不用在生产队干活的,当然这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非得多少岁之前不能干活,或者岁以后不用干活,那完全根据身体情况来决定。有些15、6岁的不上学的,也参加很轻的劳动。岁数再小点的,基本就是夏天给牲口割草、看地、看场什么的,割不割草是自愿的,也可以不割草,当然你交了草就会根据规定给你家记几个公分。在我的记忆里,我在生产队一直到12岁左右,干过的就是割草、拾麦穗和拣豆粒之类的活,后两种劳动还是上学以后学校组织的,不上学的也不用参加。割草也主要是为了好玩,好多小伙伴一起去,比比谁的铲子好用,当然也有时比比谁割的多。基本没有生产队的人或者自家的家长非得要求割多少回来,劳动力少的家庭为了多挣点公分,要求会稍微严一点。在我记忆里在生产队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孩就是玩了,那时那家都好几个孩子,一起玩的小伙伴也多,而且比现在的农村和城里的小孩们玩的花样多得多,也快乐得多。

那时好些年纪不大的男劳力,如果身体不是很好,都不用干重体力活的,可以做些喂喂牲口、看地或者种种菜之类的活,忙得时候做做饭等,我二爷爷(就是我爷爷的弟弟)还没有我父亲大一岁,我小的时候他就是四十出头,但身体单薄,力气小,就一直在生产队喂牲口,象他这样的一个生产队有好几个。我父亲那时虽然是村里的大队长,管一个村的生产,但从来没有脱产过,安排大队的工作都是在农闲或者在忙时的夜里,他在生产队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干活时还得听我们生产队小队长的安排,跟别人没有任何的两样,相反一些重活还得抢在前头,得带头干。公社的干部那时都要参加劳动,到各村和大家一起割麦子啊等等,吃饭也是和大家一起吃,其实他们也都是附近一带的农民,从行动、衣着上和农民没有任何的区别。

除了老人小孩不用干活,村里还有几户五保户,他们也是基本什么都不用干,村里负责一切,(过年的时候大队还要组织去慰问五保户和烈军属),顶多如果是上岁数的老头,身体还好,忙的时候去帮着看看地。五保户家里的活,比如扫院子、挑水等,大多也是学生做了,那时学校鼓励学生去做这些事。

那时吃得不是太好,一年没有多少白面,但能吃饱,我这个岁数的人应该没有挨过饿,最起码在我们鲁西南一带差不多。虽然生活比现在差,但感觉不论大人小孩,那时都是欢天喜地的,大人干活也认真,干劲也足,年轻人经常干着干着就比赛开了,都是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从来不记得谁拿劳动当多吗苦难的事或者多么苦的事。

生产队的活忙完了,还可以搞副业,我们那一带编席,夜里的时候或者生产队没有活的时候我妈妈就带我姐姐们编席,我的工作就是剥苇子,把苇子的皮剥下来,用轧场的石滚子轧好了才能编。编好的席可以到邻县去卖,换点粮食回来或者换点苹果回来。我在我们家剥的苇子不多,而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到我们老师家去给他们家剥苇子,他们家孩子小,忙不过来,我们几个小伙伴去了,一边帮他家剥苇子,一边听他给我们讲故事。现在说生产队不能搞副业,我觉得不是真的,最起码在我出生以后我们那一带不是那样,那时木匠、铁匠也可以各村转着做点活,完全不用在生产队劳动。

我上三年级的时候,也就是80年,公社给我们大队一辆拖拉机,绿色的,24马力,好像是东方红的,全村人都挺高兴的,特别是我们这些小孩子。那时经常讲的就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看着这拖拉机,那时都觉得实现四个现代化时间不会太长了。我父亲因为会开车,刚回来在我们村培训驾驶员那段时间就是他开了,轧场,耕地,生了不少牲口,耕地也深,但分队后就不知道这台拖拉机跑哪里去了。

当时我们那分地是这样进行的,地按人口分到各家,几个家庭组成生产小组,说是生产小组,其实就是耕地等活必须要几家联合起来才能干时才在一起干,一般的活就是各家干各家的,几年以后连生产小组也没人提了,地都是分开的了,这个生产小组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和必要了。分地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是不愿意分的,都觉得分开了没法干活,最困难的就是大牲口不够,浇地的柴油机和水泵也不够,所有的梨子啊等等农具也要自己重新置办。分地的时候好多人都是因为赌气才分的,因为那时有个说法,说不想分的是怕分开后不行。记得分地的那段时间挺乱的,大人也都不高兴,原来的团结、热闹一下就无影无踪了,为了一点地边,为了一棵树甚至一堆粪,有的人就吵的不行。我们村三队一个姓王的,和我父亲一起当的兵,因为他不会干农活,从部队回来后一直喂牲口了,分地的时候上吊死了,就是因为家里孩子多,他不知道分开地以后怎么办,他死后,大家看他们家孩子很小就不得不自己干,都特别同情,也都愿意帮忙。农村的老人小孩都不得不参加劳动,是在分地以后。这点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那时我在生产队时也没有干过活,分开地以后,播种、礅地(种完麦子要用石滚子轧一下)等就不得不靠人来拉,因为牲口不够用,几家在一起也买不起。老人小孩都出动了,人力代替了牲口,还有那台不知道去哪里了的拖拉机。我就是从那时起开始干农活的。但粮食到底增产多少?我的印象是亩产并没有提高,生产队时小麦亩产600斤左右,分开队那两年也那样子,只是上缴的少了。粮食真正的产量提高,是在85、86年以后,有了化肥和好种子产量才上去的。

那时我的一个小伙伴因为浇地还电死了,他比我大一岁,三个姐姐,他一个男孩,那时我刚上初二,正好学校修建放假在家,正跟父亲在冰冷的坑里沤麻(把麻编成筏子的样子,用泥压到水里,也是那次父亲让我喝了我生平第一口白酒以御寒),听说他电死了,我们一起跑去看,我看的时候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手都电黑了,我那时还想上去给他做人工呼吸,旁边的一个我喊老奶奶的老太太拉着我不让我去,说已经不行了。种麦子之前要浇地,原来接电都是电工,分开以后有的家里买了电机,各家浇各家的,一天接好多次,电工忙不过来,接电的时候就只有自己接了,接好了找电工送电,他接电的时候电工没有听清,就合电闸了,380的动力电,当时他就在线上趴着呢。

农村的活我基本都会干,而且都干得不错,从锄地到扬场到用牲口,都是那几年锻炼的。那时虽然分地到户,但大队还没有散,我父亲从那时起会也开始多了,经常到外地参观,我也随着年龄的增长,干的活也越来越多。现在想想,还觉得那不是劳动,是享受,最起码,比我现在天天趴办公室没白没黑的画图写报告要快乐的多。我还是挺想念无忧无虑的童年和那个纯洁、公平而有充满激情的年代。现在每年基本也回山东老家,但感觉不一样了,人和人的关系远了,喝酒、赌博、打架、偷盗、不养老人等乱七八糟的事多了,农村也有了黑社会,吃穿虽然好了,空虚和无奈、无助也跟着来了,每次回去都有种莫名的感觉,觉得这不是我小时候的农村了,自己成了一个陌生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方专栏 | 张杰民 | 消失的打麦场
【田 华】再读我的父亲
散文小筑 ▏忆生产队
当代散文||难忘在生产队劳动的岁月
曹州史话之三十三    “牛屋院子”和“打牛腿”
我的父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