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连晚报-黑石礁: 涛声帆影总关情
黑石礁海滨。摄影/周媛
刘勇爷爷家的老房子及附近街道,现在是黑石礁广场和黑石礁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黑石礁公园一角。摄影/周媛
黑石礁示意图。制图/大青蛙创作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石礁词条]
区域范围
东起星海公园,西到陵水,北到龙江路,南到海边。
地名由来
该区域附近海边,有一片形成于距今7亿年前后、被风化表面呈黑色的礁石。
原住居民
渔民、红旗公社的农民和养殖场工人。
那些世代相传的故事
[口述黑石礁    原来黑石礁住着刘、王、耿三大家,都是从山东文登府来的。]
现在走在大连街上,地道的海蛎子味越来越少了,这不仅因为新移民的不断加入稀释了土著乡音,也得益于市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说起黑石礁,老大连人曾无数次闹过“黑(hě)石礁,黑(hě)板的黑(hēi)”的笑话,我的女儿就曾被邻居老奶奶这样的“说文解字”笑弯了腰。其实,老太太原本要给她讲大乌贼和大鲨鱼斗法,才有了“黑石礁”的神话故事。
那个故事的梗概是“很久很久以前,黑石礁的石头是白色的,乌贼家族在这片海域世代居住,有一天,凶恶的鲨鱼看中了这个地方,于是入侵者和原住民展开了一场恶斗,乌贼势力弱小,却有保命绝招,放出墨汁把水搅浑,在‘浑’战中反败为胜。这场恶战的直接后果就是白色的礁石被墨汁染成乌黑的了。”
在此框架下,这个故事有N个版本,我想,是由于原来住在黑石礁的渔民和农夫在晒网耕作之余演绎附会的结果。
那里曾是深阔的河套
在位于下屯的黑石礁小广场一角,有一位老鞋匠,在这儿已经摆了十二年摊儿,此前,他就在海头养殖场当工人,也算黑石礁的老人儿了。
老大爷很健谈,他说,下屯在早住了很多红旗公社的社员,以种地和水产养殖为业。他鞋摊前面,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还是一片凌乱破旧的棚户区,现在海洋大学操场和马路东面两个高档小区则是一片苞米地。
老大爷的眼帘越过老花镜的上边框用眼神示意,面前的柏油路原来则是一条深阔的大河套,河套里哗哗地流着山水,天好的时候,妇女就在河套边洗衣服,调皮的小小子能在河套里摸到河蟹、泥鳅。
如果不是与讲述人面对面,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由感叹“白云苍狗、沧海桑田”。
当年的三大家族相处融洽
不一会儿,一位身板硬朗的老爷子走过来与修鞋大爷熟络地打招呼。
这位姓耿的老爷子今年七十一岁,是这一片儿的坐地户,耿老爷子声音洪亮,说话“嘎巴溜脆”:“我家祖辈在这儿到我是第七代了,原来黑石礁住着刘、王、耿三大家,都是从山东文登府来的,耿家老辈是一路要饭来到黑石礁的,先给老王家打工,因为男人勤勉、女人会过日子,家境才一辈辈的好起来。”
市民刘勇听说“地理大连”征集线索,主动找来讲述黑石礁老刘家的家史故事。
刘勇说,他太爷爷的爷爷叫刘珠,是山东文登府的秀才,说不清确切在哪一年,刘珠带家人漂洋过海移民大连,落户在黑石礁。祖辈含辛茹苦艰苦创业的具体细节刘勇知之不多,但刘家落户黑石礁之后,几代人日子越过越好是真的。
那时,刘家在黑石礁率先购置了风船(即帆船),养船、打鱼、耕田、开店,成为富庶之家。到了刘勇太爷那辈儿,家里的黄酒产业一直置到大连街里。
但是,在那个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年代,即使富庶之家的命运也会随着整个社会的动荡风雨飘摇。
其间,家族里也出过纨绔子弟败家子。小时候,刘勇听爷爷说过,老人有个本家二哥,年轻时仗着家底殷实花天酒地吃喝嫖赌。最搞的是,他闲极无聊,竟站在二楼向下撒钱,没几年把家败光了,临死的时候,贫困潦倒浑身长满虱子,合族兄弟见他的落魄样子既痛恨又可怜,不禁仰面唏嘘。
听说寻访老黑石礁人,刘勇说:“你要是好事可以问问那些老住户是谁给接生的。”
原来,刘勇的太奶奶叫孙兰君,是当年黑石礁远近闻名的接生婆,老人一生积德行善,活到93岁高龄。在世时,谁家的媳妇生产,即使半夜三更黑灯瞎火,上门一叫,老太太就去,有时忙到天亮才精疲力竭地回来。因为接生的多,家里的喜蛋“管够吃”。
刘勇说,当年的刘、王、耿三大家族互相提携、彼此帮衬,相处得非常融洽。三大家族辈分清楚,即使不是同姓的本家兄弟,见面也会“二哥”“三叔”的亲热打招呼。三家年轻后辈互通姻亲,拐弯抹角还能挂上亲戚关系。
在刘勇记忆里,耿家人个子都很高,最喜欢玩海,碰海、钓鱼,乐此不疲。
本报记者 修齐
那些难以释怀的地方
[拾零黑石礁    那些如黑白电影的记忆碎片还留在许多人的脑海深处。]
随着城市面貌的改造,老黑石礁的背影渐行渐远,但那些如黑白电影的记忆碎片还留在许多人的脑海深处。寻访老黑石礁居民的过程中,黑石礁酒楼、黑石礁浴池和红星村老别墅洋房是最多被提及的。
黑石礁浴池
现在找黑石礁浴池,据说马栏子有一家,但当年黑石礁浴池是“泛黑石礁”地区居民唯一的公共浴池,位置据说在今天的中山路速8酒店那儿,是一幢老式二层小楼,每天门庭若市,一说去黑石礁泡澡,潜台词是“会享受”。
一位坐地户回忆,男浴池就一个搓澡工,口齿不太利索,但搓澡手法好、不惜力,浴客不是趴在床上搓,而是在个大椅子上坐着搓。讲究的人会要一搪瓷壶茶水,坐在类似火车座椅的茶座上抽烟聊天。不时有服务员用大铁钩子在地上划拉拖鞋。
这个澡堂子不仅是沐浴场所,还是交际场合和消息集散地,大家互相介绍:“这是西岗某某某,那是凌水某某某……”
小院洋楼
在黑石礁区域东部、西连街和西川街之间,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这里很久以前被叫做西村,在日本占领时期,这里定位是高级住宅区,有十多幢建筑风格各异的花园洋房,居住的是欧美各国驻连高层,晚清遗老和民国权贵也曾在这里建造别墅。
新中国成立后,被部队接管,现在这里还居住着多位在新中国历史上有赫赫声威的将军和高干,因此,这里也被称作红星村。
黑石礁的孩子常常跑到红星村小院外洋楼边玩耍。尽管这里日常有卫兵巡逻,但对淘气包们却睁一眼闭一眼,小院里种着柿子葡萄。成熟季节,淘气的男孩子们就会想方设法“窃取胜利果实”。
因为这里曾经有“和式”“俄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等等的小洋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蓝色档案》《黑三角》都曾在此取景。上世纪八十年代,部队维修营房,在其中一幢小楼的地下室还曾发现两具尸体,当时大连电视台以此为蓝本,拍了一部叫《日本房遗案》的电视剧。
一位受访者告诉我,在翻修这些洋房别墅时,传言曾在一个暖气包里发现装得满满的金条,一时间引起大家的好奇心,刚好,同学中有一个是部队孩子,就住在小洋楼里,他们一起去同学家淘宝,还真发现了一个阁楼密室,但是里面没有财宝,只有大量的俄文原版书,淘宝的事不了了之。
黑石礁酒楼
现在拨114,接线员会问你要的是西安路还是兴工街的黑石礁酒楼,在黑石礁却已经找不到酒楼的影子了。
而在现已年近不惑的那代老居民的记忆中,一提起这个老字号,大家有反应的不仅是脑细胞,还有味蕾、嗅觉和肠蠕动。以下是几位老居民向我描述的黑石礁酒楼。
“我特别喜欢从它后身经过,那里有个排烟罩,我最愿意闻那的味儿,空气中都有宫保鸡丁的味道。”       “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儿,每天早晨,只有我有资格跟着老爸到黑石礁酒楼喝豆浆。”
“人们管那里叫‘国营食堂’,没有菜谱本儿,点啥菜看小黑板儿,然后去开票。酒楼里有个厨师有绝活儿,切好的猪头肉,他用手一掂就知道几斤几两,误差很小。”
“散啤酒一毛三一碗,瓶啤酒一毛七,要是点瓶啤酒必须带一个五毛钱的菜。总是人多座少,端着酒碗等座儿是常事儿。到点儿就下班,服务员面无表情拿笤帚往外扫。”
本报记者 周媛
[黑石礁编年史]
1.1905年日俄战争后,黑石礁边区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
2.1945年8月15日后,本街道当时西部归小平岛区管辖,星海二站以东归星个浦区管辖。
3.1946年成立了大连县,小平岛区属大连县管辖,黑石礁地区仍属小平岛区管辖。
4.1953年第一次普选后,成立了黑石礁街道居民委员会。下设居民委包括:黑石礁西村,黑石礁东村,黑石礁中村,由家村,属小平岛区管辖。
5.1954年改为黑石礁街道办事处,仍归小平岛区管辖。
6.1978年3月,改为黑石礁街道办事处,下设十一个居民委。
7.1987年10月,原黑石礁街道划分为黑石礁街道和富国街道。
8.1994年8月1日,东北地区第一条无人售票公交客运线路正式开通,这条线路为23路,由黑石礁开往解放街,全程12.3公里,日均客流量6.8万人次。
9.2005年9月19日,黑石礁沿海一带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黑石礁景区。
10.2007年12月,黑石礁街道“帮万家”服务队荣获国家民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社区服务委员会授予的“全国社区服务优秀项目奖”。
11.2010年4月20日,由大连市社区文化促进会主办、黑石礁街道承办的大连市首届社区文化节在黑石礁街道滨海广场举行了启动仪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见证!别样黑石礁(大连)从白天到夜晚。
雪中的大连黑石礁
大连黑石礁小吃一条街-大连旅游景点门票介绍攻略_大连酒店宾馆团购预订-大连旅游论坛 - P...
大连一处免费露营烧烤的小公园
大连市2020年度医保慢病检诊开始了!
大连黑石礁——辽宁游记(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