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山钢铁行业发展又一重磅文件出炉!
userphoto

2022.06.06 重庆

关注

5月31日,《唐山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唐政字〔2022〕44号)出炉,为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明了方向。

作为唐山市的重点行业,钢铁行业的在“十四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尤为艰巨。对此《方案》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总体要求

聚焦壮大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三大支柱”,完善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把节能减排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清洁低碳发展为关键,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快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机制,统筹推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确保完成省达“十四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市重点县区和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煤炭消费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9%和1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省下达指标,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完成省下达的2.6万吨、0.09万吨、3.8万吨和1.4万吨目标,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综合指数排名稳定退出全国后十位。

节能减排政策制度日趋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重点工程

1

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工程

加快实施钢铁、煤电、焦化、水泥、建材、化工、平板玻璃、陶瓷、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的节能改造升级和污染物深度治理,严格执行能耗、环保、水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强制性标准。

钢铁行业按期完成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100吨以下转炉升级改造,大力推广高炉富氧喷煤、大球团比等先进冶炼工艺技术,探索推进气基竖炉直接还原炼铁、熔融还原炼铁、富氢燃气炼铁,加快推进河钢集团氢能源开发和利用示范项目(唐钢新区)等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项目,积极推进全废钢电炉工艺,有序实施短流程炼钢改造。

推进余热余压利用技术与工艺节能相结合,在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推广高效烟气除尘和余热回收一体化技术。

统筹数据中心余热资源与周边区域热力需求,实现余热综合高效利用。

加快钢铁等碳排放重点行业工艺流程革新,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对“双超双有高耗能”和产废量超100吨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提升清洁生产等级。

率先在炼钢炼铁等领域实施能效提升行动,条件成熟后逐步拓展到其他领域。

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领域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积极组织水效领跑者产品推广工作。

开展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对标行动,深入推进“创B争A 促引领”专项行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2

产业园区节能环保提升工程

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构建循环产业链条,全面提高能源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化水平。

支持园区建设电、热、冷、气等多能源协同的综合能源项目。

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控中心和能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高能源管理智慧化水平。

鼓励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应用,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促进节能提效。

3

交通物流节能减排工程

推动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水路有序转移,加快推动铁水、公铁、公水等联运发展,推广跨方式快速换装转运标准化设施设备,布局建设“无水港”。到2025年,火电、钢铁、建材等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力争达到80%。

4

重点区域节能减排工程

加大钢铁、焦化等行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化工企业治理改造,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5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

严控煤炭消费,加大钢铁、焦化、水泥、电力等重点行业减煤力度,全领域、全过程压减工业燃煤,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格落实煤炭减量替代政策,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的新改扩建耗煤项目。

政策机制

(一)优化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坚持节能优先,加强能耗双控政策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衔接。鼓励钢铁企业参与电力交易,购买使用绿电,积极探索与张承地区开展绿电中长期协议。

(二)健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全面落实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责任,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强化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管理,严格新增污染物区域削减措施监督管理。

(三)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对在建、拟建、建成的“两高一低”项目开展评估检查,严禁违规“两高一低”项目建设、运行。

(四)完善政策标准。严格落实国家在财政资金、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不断扩大绿色信贷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挂牌上市,发行绿色债券。对高耗能行业用能单位按照限制类、鼓励类等实行差别电价政策。

(五)推行市场化机制。推进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完善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推动跨市域交易。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加快推进排污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水资源使用权有序流动,鼓励工业、农业、服务业有序开展水权交易。

(六)强化统计监测能力。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完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和计量体系。

(七)培育壮大专业人才队伍。完善市、县二级节能监察体系,加快推进专业性强、职责明确的节能执法监察队伍建设,重点用能单位按要求设置能源管理岗位和负责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新平院士:钢铁减碳要重视这几个协同
一文详解氢冶金
新形势下,中国环保行业的破圈与重生|青山
什么是碳中和,如何实现?
“碳中和”继续爆发!板块惊现年内“涨幅王” 机构密集调研 这一细分领域是关键
环保监测将在“碳达峰、碳中和”起到重要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