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孩子発生这些問題時
一、頂嘴
4歲的兒子能說會道,你說一句,他頂你10句,且振振有詞。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電視,爸爸說:“不收好不能看電視。”他就說:“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收拾玩具。”爸爸氣得關掉電視不讓他看,他就叫起來:“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專家解密
孩子的話顯然來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話,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的行為本質沒有錯。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重他。
一對一支招
在孩子回答“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收拾玩具”後,父母可以不再言語。事後與孩子討論:父母希望他立即收拾玩具,他是否應該接受?他希望什麼時候收拾玩具,父母是否也可以接受?
二、批評就摔門
每次批評女兒時,她會在你面前“砰”地把門重重關上。
專家解密
這是個模仿力強、對人際關係敏感的孩子。若處在良好家庭人際環境中,孩子的人際能力將得到卓越的發展。父母忽視家庭人際(夫妻之間、與長輩之間等)溝通或大人之間戲謔、嗔怪的行為,年幼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就學會了。
一對一支招
成人之間互相關愛,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溝通。孩子將很快學會並回饋給你,令你欣喜萬分。
三、耍脾氣
下班回家,兒子第一句話就問:給我買玩具了嗎?他爸爸出差,從外地打來電話,他搶過話筒就叫:給我買玩具!弄得家裏玩具成堆,可兒子還是不斷地說要買。
專家解密
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探索欲,同時喜歡新玩具,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一種“新”的玩法,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這與父母購置玩具的特性也有關,如漂亮的玩具汽車只能開來開去玩,孩子玩兩天就厭了;若是可拆裝可變換造型的汽車,孩子就能反復琢磨玩。要是父母再加以引導和鼓勵,孩子就更能玩出創意玩出名堂。
一對一支招
多提供結構性玩具,讓他們拼拼拆拆。引導孩子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他也會興致勃勃的。如把舊報紙揉成球當足球踢,孩子一定大為開心。
四、故意做壞事,還做鬼臉
吃飯前讓4歲的女兒放全家人的筷子,她卻故意將筷子丟到地上,媽媽罵她,她還自得其樂地向你做鬼臉。
專家解密
有兩種可能,一是不願做,二是想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特別是有客人時,孩子有時會感到被忽視,而故意“不聽話”引起大人注意,即便是挨駡。做鬼臉,很可能是有次她偶爾做了,獲得成功:父母因忍俊不禁,化氣為樂,不再處罰她。
一對一支招
對她的鬼臉不予理睬,平靜而堅決地要求地把筷子撿起來。若孩子堅決不撿,也不要堅持,自己處理好,飯桌上權當沒發生這一幕。因為即使2歲的孩子也會產生內疚感。事後溝通,讓她知道,生氣時可以扔靠墊(不會摔壞);如果想要大家注意你,可以用語言表達,如“我覺得沒人理睬我!”平時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
五、纏人撒嬌
女兒常提出種種煩瑣的要求並誇張地訴苦。比如說好上街要自己走,可到時她准會哭哭啼啼地說:“我腳痛,要背(要打的)”;睡前故事講好該熄燈了,她又嚷嚷著叫媽媽過去,一會兒說怕黑,一會兒想喝水,一會兒又哭叫:“要媽媽陪呀……”
專家解密
早期母子依戀沒得到滿足,孩子就可能特別粘媽媽。
一對一支招
媽媽要注意主動親近孩子,而不是在孩子粘你的時候才予以滿足。如果必須由孩子粘你,你才注意她,那麼,她就學會粘你。每天約定一個特定時間,讓孩子知道這個時間媽媽屬於她。如果孩子總是處於不知媽媽什麼時候會陪伴她的焦慮狀態中,媽媽一旦被她“逮住”,自然就不肯放手。
六、上幼稚園哭
週一早晨上幼稚園,總要哭鬧一番……
專家解密
這是分離焦慮,多發生在剛入園或因病長時沒上學的孩子身上。若非上述情況,原因就比較複雜,可能是老師、小朋友令他不愉快,甚至害怕,也可能是孩子自身依賴性太強,不習慣幼稚園環境對孩子獨立、規範的要求。
一對一支招
和老師溝通,老師對孩子是否喜歡幼稚園起關鍵的作用;若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在家要逐步培養其獨立性。比如孩子在家吃飯要喂,那麼,他會因“吃飯”的挫折感而想賴學。改變就要從家裏做起。
七、 乖孩子換了一個人
5歲的兒子越來越懂事,常安靜地自己玩或畫畫、看書,可欣慰之時,發現他又突然不聽話了,嘟嘟嚷嚷地纏人,動不動就蹬掉鞋子跺腳,仿佛退回到2歲。大人十分納悶,那個“大孩子”哪去了?
專家解密
這是需要引起重視的信號。“不聽話”必有原因。請仔細回顧家裏或幼稚園有無重大事情發生?幼兒表達痛苦、悲傷情緒的方式和成人不同,事發時,他們好像無動於衷,事後,當大人逐漸淡忘時,他們常以非正常行為表現出來,看起來像“換了個人”。特別是很乖巧的孩子,他們因為太聽話,也更加容易受到傷害。
一對一支招
如家裏沒有重大事故發生(親人病、亡,父母吵架、離異等),要和孩子或老師細談,有些事情大人不經意,孩子在意。
八、 情緒戲劇化
女兒情緒非常戲劇化,剛見到小朋友時會歡呼著沖過去,但轉眼又哭著來找你,一會兒說找不到想要的玩具,一會兒又哭著來告狀。
專家解密
每個孩子的氣質、情緒穩定性都會有差異。一般而言,孩子越小,情緒穩定性越差,成熟也意味著情緒穩定性提高。父母要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況,神經質的父母很容易帶出情緒不穩定的孩子。
一對一支招
父母務必情緒穩定,視變不變,視亂不亂。處理事情態度溫和但堅定,以健康、穩定的人格去潛移默化影響孩子並幫助孩子學習控制情緒。同時要準備打持久戰。所幸,孩子的可塑性很強,隨著年齡增大和良好的教育,其情緒穩定性將逐步提高。
九、當眾大哭大鬧
在超市排隊付賬,女兒看到架子上的巧克力,鬧著要吃,媽媽不理會,她就大聲哭叫“我要吃……”,讓媽媽感到自己被眾人不贊成的目光所淹沒。
專家解密
巧克力對孩子具有特殊的誘惑力,抗拒誘惑不是容易的事,但自控能力可以培養。若孩子因哭鬧而得到滿足,他將學會以哭鬧要脅你,控制你。
一對一支招
傾聽孩子並適當滿足他。超市不是天天去的場所,帶孩子去一趟,給他買塊巧克力也不算過分。若肯定不能滿足他,就不要帶他去超市。面對超市琳琅滿目的誘惑,孩子若什麼都不要,也非正常現象。
十、要玩,不肯回家
每次帶兒子去遊樂場,他都哭著賴著不肯回家,弄得大人筋疲力盡。
專家解密
這種孩子精力特別旺盛,玩性特別強或是平時玩得太少而玩起來不肯收場,這是人的天性。玩性正濃時讓孩子離開,無疑需要巨大的意志力。請理解孩子。
一對一支招
讓孩子盡可能盡興玩。平時給孩子更多的戶外運動機會,使其充沛的精力得到釋放;提前告訴離開時間(如再過10分鐘回家),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會取得較好的合作。平時,父母要強調並做到“說話算數”,還要誇大地表揚孩子如何遵守約定。
十一、要吃冰鎮飲料
兒子喜歡吃冰棍等冷飲。父母怕他吃壞肚子,不允許他多吃,但他總是不聽。
專家解密
孩子口感多喜冷飲,但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吃多了不好”,什麼才是“多”?
一對一支招
從一開始就告知“一天吃一支冰棒可以,兩支不可以”,孩子多會乖乖接受。已經錯過了“一開始”,可採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孩子瞭解冷飲吃多了拉肚子的道理。重要的是,故事宜在平時講,而不是孩子已經開鬧才臨時抱佛腳。
十二、 一再挫折激發怒氣
2歲的兒子爬上桌,好不容易夠下了牆上的地圖拼板,就被奶奶搶過收起來。他剛想哭,看見牆上還有溫度計,轉身去拿,結果又被奶奶拿走。於是,大發脾氣。
專家解密
一再的挫折容易引發負性情緒積累、爆發。對不聽話行為的規範和要求,父母要有“紅燈區”、“綠燈區”,還要有“黃燈區”,讓孩子清楚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什麼時候、什麼行為他可以略為“越雷池”。
一對一支招
制止玩地圖拼板是奶奶的錯,因為拼板是孩子的玩具;孩子拿下溫度計,奶奶也應採用講道理、交換方式。如允許他玩拼板或允許他坐在大床中間玩溫度計,既滿足孩子的探索欲又不會摔壞溫度計。若奶奶有文化,還可教給孩子有關溫度的常識,引發孩子對溫度現象的興趣。
十三、霸道的孩子
在兒子眼裏,玩具永遠是別人的好。看到鄰居家孩子玩什麼,立刻追過去搶著要玩。別人騎木馬,竟會把別人拽下來,自己騎上去。
專家解密
若孩子2歲,這種行為屬於正常,4歲值得注意,8歲就是霸道。說明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孩子自我中心沒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少,仍然停留在2歲的水準上,認為只有武力才能解決問題。
一對一支招
態度堅決、口氣平和地制止搶奪行為,但不能訓斥打罵(不可以暴力對待其半暴力行為)。孩子哭,就讓他哭一會兒。事後再就事論事講道理。請給孩子溫暖的關懷與理智之愛,這種氛圍會讓他不輕易動武,且不可事事以他為中心。
十四、罰站逃走
爸爸制止兒子用石子扔小貓,說:“你想罰站牆角嗎?”他仍舊扔。爸爸把他拉到牆角,讓他站好,但一鬆手,他就跑掉了。
專家解密
不聽媽媽的話,是父母造成的。給幼兒立規矩,只要父母認真,孩子是不敢輕易抵抗的。孩子第一次“跑掉”是偶然,但成功了,他就學會“跑掉”(操作條件反射)。
一對一支招
引導孩子扔合適的對象,如向小河裏扔石頭或將報紙揉成球,投擲樹幹。通過故事教育孩子與小動物友好相處及攻擊動物的危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破解孩子的19种叛逆行为(图)_
给孩子的19种不听话-支招
孩子的不听话行为大解密二
孩子的19种不听话行为大解密
7妙招終止 孩子鬧脾氣
孩子被寵壞的10大表現,過了6歲,想改就難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