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向真实学习,学校需要一套怎样的机制,搭建一个怎样的系统?
 

叶圣陶先生在《小学国文教授的诸问题》一文中指出:“担任国文教授的教师,你们为儿童全生活着想,固当特设一种相当的境遇。儿童既处于相当的境遇里,一切需要,都从内心发出。

学习的“境遇”,指的就是“真实的学习情境”。

“真实学习”的概念大家并不陌生,这是基础教育界当下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更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指向。它需要老师抛开关于学习的狭隘认知,从学科出发,走向真实的世界,创造一种崭新的生态,让教学更加饱满,通过生长性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建构起对世界的整体认知。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真实学习”不只需要认知升级,还需要搭建一套机制,一个系统。


真实学习都面临哪些经典难题?
真实学习的过程也是各种问题井喷的过程。在前期,我们遇到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主题从哪里来?


真实学习的主题和灵感都从哪里来呢?

首先,来源于学校和社区。我们可以在学校或家庭附近一公里范围内转一转,一定能够挖到好的题材。

比如,看到学生课间追跑打闹等行为,我们就做了一个“正义岛行动”的项目学习,让学生作为小作家,通过查找校园中有待改善的行为进行故事创作,制作主题绘本,宣传大雁积极行为,做有规则的三小学子。

图注:“正义岛行动”的项目学习

当看到同学们经常发生矛盾,我们又做了“校园·真情”的项目学习,让大家合作完成一本关于“校园·真情”的绘本,在图书馆开一场发布会,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努力购买喜欢的绘本。

又如,为了方便孩子的体育活动,我们把大量器材推送到他们身边。于是,器材小管家就上岗了。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让学校生活成为“真实学习”的最佳土壤,在这个差异增大、需求更加多元复杂的情形下,形成学习的文化、思考的习惯和共建的自觉。

其次,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和兴趣,如游戏、科学、垃圾食品。我们北校区的屋顶没有全封闭,一抬头就会看到粗粗细细、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管道。这些管道有什么用?它是怎么帮助大楼呼吸的?我们抓住这个契机,给了孩子们一个真实的学习任务,一个持续的学习。比如,通过给管道戴上不同颜色的手环以区分其用途,为校外的来访者设计参观管道的最优路线等。最后,大家还制作了绘本。

第三,来源于时事新闻。

2020年,我们做了“最美逆行者”的项目学习,让学生以记者的身份,了解抗疫志士的故事,感受各行各业在疫情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意义,体会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建党 100 周年时,我们做了“童心向党”的项目学习,让孩子作为三小党史宣传的小使者,设计一份以建党 100 周年献礼为主题的故事集,通过多种形式呈现,为三小学子提供清晰、全面、深入的党史知识。

2021年,中关村三小建校 40 周年,我们做了一场“大家三小四十年·正青春项目学习荣光展”。全体师生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用一个多月去发现、探究学校发展的密码,解读一代代师生共同坚守的文化基因......

第四,来源于现实问题,比如动物的灭绝、垃圾的分类。

我们有一系列的人生大课,紧贴现实生活,比如“敬惜一粒米”活动。当老师把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世界饥饿地图“呈现在孩子面前时,孩子才看到,原来中国这么大的地图上居然没有绝对贫困的橘色和红色地区。这个时候老师再去讲“脱贫攻坚,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孩子们自然就种下了自信的种子。

图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图标

这张图是联合国的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14、第 15 是关于生物的。为此,我们做了“我不是食物”的项目学习,引导孩子们探究如何更好地成为动物的朋友。之后又做了“保护濒临灭绝动物”的学习,让学生策划一场保护濒临灭绝动物的展览,呼吁师生行动起来。

图注:项目学习“我不是食物”

经历了这次真实学习之后,孩子们写下了各自举办演讲的心路历程,写下了从遇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写下了如何走出书本局限,走向实地考察的成长过程。

第五,来源于学科标准或学科概念。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读书明智”。由这个主题出发,我们联合图书馆老师、美术老师等做了“小书虫读书指南”项目学习,让学生设计一份指南推荐给大家,让同学们了解更多好书,掌握读书方法。

——如何迭代升级?


真实的学习任务是可以迭代升级的。我们来看“光盘创意”的迭代——

1.0版本的驱动问题是——如何利用废旧光盘制作出既实用又美观的装饰品和生活用品?它聚焦的是手工制作,让学生们通过跨学科、跨年龄的学习来解决复杂问题。

2.0版本,项目变成了“光盘短命史”,驱动性问题变成了——如何策划一个“光盘短命史”的展览?它聚焦人类记录、存储信息的发展,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表达信息的素养。

3.0版本的驱动问题是——作为儿童科技馆的策展人,您如何策划一个“光盘短命式”的展览?从角色到展览,从过程到成果,都聚焦真实性,希望学生与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世界对接。

这是本次策展的过程图,驱动性问题引发四个子问题,构成一个问题链,产生大量的学习任务以及对应的学习成果。


——如何回应学生的真实需求?


真实的学习,一定有它现实的功能性。

在居家学习期间,学生面临很多问题:电子产品使用过多,家长干涉无效;缺少时间的规划或者执行不好;同伴交往需求强烈等。如何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时间规划,学会团结协作呢?我们开发了“居家玩创大挑战”项目学习,想借此形成”五育并举“的新路径。

这一轮学习共分五大门类:居家劳动类、运动健康类、学习秘籍类、活动策划类、创意探究类,几乎涵盖学生居家生活的全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也提升了课程的张力,落实了五育并举。我们还设计了两个阶段的分享:一是导师的过程性指导,二是班组群的成果分享,并给出了评价量规:依据分享量规、强调注重过程与反思,自我坚持与相互鼓励。

在结束阶段,我们开发了反思工具“我给自己颁个奖”——学生认为哪个地方做得比较好,就给自己颁个奖。六个奖项分别是:挑战高玩,协作达人,管理大师,斩棘专家,影响之星,分享大咖。六个奖项对应六个反思,促使学习的再次发生。


回顾整个“居家玩创大挑战”,从论证团队的设计到升旗仪式的宣讲,到导师团队的指导性实施,再到班组群的成果分享,最后的学生反思,形成了一个闭环。

过这些大量的真实学习,学校成了一所充满成长机会的博物馆,也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松动了学科边界,让师生们都体会到了真实学习的逻辑和妙处,也播下了种子。

——需要顶层设计吗?


从学生发展上来看,真实的学习它需要综合性的思考;从育人目标上看,它需要贯穿课程的整体系统;从设计实施上看,它需要通盘性的引领。因此,只有系统构建一套顶层设计,才能让课程整体育人的价值最大化。于是,我们又进行了顶层设计——真实的学习是课程的总目标;“受欢迎、有能力、有担当”是培养目标。我们将培养目标分成了五大课程目标,下含三大学习领域和九大学习问题,并给出了课程支持。

图注:真实学习顶层设计图

图注:真实学习的结构及描述

这样一个顶层设计,从课程实践中生长出来,让教师群体的课程力得到了极大释放,老师们有了创新空间,也有了巨大的挑战任务。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做一套激励系统。


真实学习,需要一套机制和系统
如何激励老师们更好地带着学生开展真实学习?我们设计了四个机制。

——共建式的课程论证机制


从真实学习的准备(课程的设计、论证、优化)到实施(观察发现,工具策略,组群研修),再到成果涌现(作品展示,孵化推广,项目入库),我们有专业的支持和共建,帮助老师们设计与实施,指向高阶能力的学习,将素养转化为持续饱满的学习实践,而不是表面化的综合性活动。

同时,我们组建了一个非行政的项目论证团队,有课题研究成员,有校外专家,还有课程设计核心成员。他们不是去讲道理、去提要求,更不是检查或者评比,我们的论证原则是——让真实学习走向更丰富更多元。学科老师在这里各抒己见,基于班组群、项目团队的原始想法对海量信息进行优化重组,达成更高的共识。

总之,我们努力超越个人和学科的隔阂,让信息流动,把固态的课程网络变成创造性的课程网络。

——教师专业研修的课程资源


针对真实学习当中的共性问题,我们分阶段的从关键人群走向全员,用参与式研修的方式,穿插关键概念的讲授,把研修与例会相结合,形成持续的教师专业提升课程。

图注:综合任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系列研修课程

——教师成果分享与激励机制


我们建设了教师成果分享快速传播的机制,通过校区例会、校中校例会、外来参观交流、大家论坛等为老师们搭建分享平台。当然,老师们的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来回研究和实践。我们想办法拉长研究,实现分享的孵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有老师和管理团队全程陪伴。

我们设计了“现代学校的创新激励行动”,共五大类,如下图:

图注:现代学校的创新激励的五大行动

我们希望借此激活团队的创新动力,促使大家将偶然的、个体的、点状的经验上升为普遍的、群体的、系统的经验。整个创新激励行动由北师大教育学部第三方评审,评选出相应奖项后由海淀教育基金会给予老师相应的资金支持。

——课程评价的持续改进机制


我们认为,课程评价应该贯穿在规划设计、实施效果的闭环过程——

规划阶段,主要评价培养目标的实切性;设计阶段,评价课程目标的合理性、学习领域的价值性以及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实施阶段,强调在实践中生成,在生成中评价,在动态中调试;结束阶段,通过项目成果来衡量实施效果。

图注:课程评价贯穿整个闭环过程

真实学习从问题中走来,也必将走向问题;它从问题出发,并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生发出更多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看似解决学生的问题,实则解决教师、学校教育层面的问题,并在整个过程中让我们重新认识学习的魅力。


真实学习,还需要一个全新的组织生态
中关村三小 1981年建校,经过合并、分校、援建、联盟等方式形成了集团化办学格局,我们都称之为大家三小。大家三小的课程是“大家课程”,真实的学习是我们的价值追求,我们期待学习发生,这是学生的足迹所致和人际关系所在。

在“真实的学习”这一理念下,我们构建了三层六类的“大家课程”。


第一层是基础层,第二类是拓展层,第三层是开放层,属于综合任务课程,也即真实学习(项目学习),它有几个特点:一是多学科、跨年龄、长时段的学习;是问题的真实性以及内容的丰富性;三是倡导学生的合作实践;四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五是清晰的成果表达。

我们万柳北校区从校区建设的第一张图纸起,就将教育的蕴含设计其中,不断思考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应该怎样学习。我们不追求新奇的建筑形式,不追求“盖房子”物理需求,而是希望创设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将各种空间资源进行重组,建立起多样积极的教育关系。现在,北校区整个建筑已经成为一种课程的存在,带领我们重新认识“教与学”。这也是一所实现了整体课程布局与空间支持有效落地的学校。

在北校区,我们有了“校中校”和“班组群”的概念。四个“校中校”,各设四个“班组群”。“校中校”缩短了管理半径,让决策发生在离师生最近的地方。“班组群”的产生甚至超越了班级授课制,超越了固定模式。下图是一个班组群的平面图。


左侧是三间教室,中间的隔断可以随时打开进行共享和重组。外边是一个公共共享空间,一起构成“三室一厅”的学习生活基地。三个班级的学生和七名学科老师组成了一个家庭式的互助学习关系。这样一个特殊的单位,在生活上,老师的眼里有了更多的学生,学生也会受惠于更多的老师;学习上,共享空间可以更好地开展分科学习、多学科学习、跨学科学习以及跨年龄学习,一定程度上重构了教育的组织生态。

北校区是在课程理念主导下设计的学校空间,而空间创新又带来了新的变革。在课程和空间的共同作用下,真实的学习在三小已经成为了一种课程形态,学校的教育也正朝着理想的样子无限靠近。


作者 | 刘霞,中关村三小顺义学校课程部负责人
来源 | 根据作者在2023小学课程周主题峰会“重新定义学习方式”上的演讲整理
责编 | 陶小玮
美编 | 张天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关村三小:一所好学校,就是一个充满成长机会的博物馆
刘可钦:面向未来,我们如何推进真实的学习?| 头条
【改革参考】这两所学校通过空间改变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变了!未来学校还能这么搞!
AAAA-蓝皮书案例篇⑤ | 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多课型混搭的教学实践
什么是3.0学校? --(六)实证的创新:班组群
中关村三小校长刘可钦:“双减”不止加减,还有乘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