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清时:人才观偏激应培养蓝领
记者: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高校的培养机制上存在哪些问题?您认为高校目前进行的改革应该如何发力? 

  朱清时:中国的高校改革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学院,设置实用专业,比如烹饪等社会生活需要的方方面面技能,培养实用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把大家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实用专业型人才。另外,还要改革我国现行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用灌输方式教学生,特别强调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它虽能使学生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然而在知识“大爆炸”的现代,再用这种灌输方式教学生,学生的负担就过重了,就会像爱因斯坦形容的“大学教育并不总是有益的。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
 
记者: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目前高校的培养机制上存在哪些问题?您认为高校目前进行的改革应该如何发力? 

  朱清时:中国的高校改革需要大力发展社区学院,设置实用专业,比如烹饪等社会生活需要的方方面面技能,培养实用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把大家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实用专业型人才。另外,还要改革我国现行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用灌输方式教学生,特别强调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它虽能使学生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然而在知识“大爆炸”的现代,再用这种灌输方式教学生,学生的负担就过重了,就会像爱因斯坦形容的“大学教育并不总是有益的。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
 
大学阶段,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 

  记者:新学期开始了,又有很多高中生跨入大学校园。大学生要朝着创新型人才方向努力,您能不能给些忠告? 

  朱清时:大学生之所以为“大”,是因为他要学会自主学习、自我设计、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业。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曾说过:“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阶段,他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这就是说,大学生要自己站起来独立行走,要认真地认识自己,审视周围的环境,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要做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大学生要成为人才,我认为关键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首先是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学生要利用学校的资源,培养自学的能力,当知识不系统连贯时要善于自学,自己看书钻研把问题弄明白。其次要训练直觉和洞察力,能够在复杂环境中抓住问题的关键,在学校大环境下,要善于接触一流的学者,看他们是如何学习、工作和思考的。还要具备在注意力集中下的勤奋,就是我们说的用心和刻苦,既要刻苦更要用心,训练善于发现机遇和抓住机遇的能力,随时做好准备迎接机遇,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记者:就业难已经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考验。您觉得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就业与成才? 

  朱清时:1998年时,全国有1000所大学,现在是2300所大学,在校生是1998年的4倍还多,而教育专业的多样性却没有增加,结果4倍人去竞争同样多的职位,必然导致就业难。 

  另一个就是现在的就业观。一些大学生找工作过分浮躁和狭隘,太过急功近利。一定要找当领导、技术主管、薪水高、工作条件好、区位条件好的岗位。我1968年大学毕业,分到青海当工人,也就是这一代人说的三线、内陆边远地区。如果到这些地方就业为大学生比较普遍接受的话,就业就不会太难,西部边远地区很需要人才。 

  一个人的成才,除了在大学,更多的时间是在社会,是在工作中成才。有的学生在学校成绩很好,但在工作后没有表现出很强的能力,有的学生在学校成绩一般,工作后却能力很强。一个人的成才和成功最终取决于他的直觉和洞察力,他发现机遇和抓住机遇的能力。
 
把握机遇,需有良好的洞察力 

  记者:要成才,发现和把握机遇的能力都很重要,一般人对此都有欠缺。您对此有何心得? 

  朱清时:每个人抓住机遇和创造机遇的能力不同,最终成果不同。就科学而言,一个学科领域中大的机遇是几百年一遇,中等机遇也可能十几年、几十年一遇,人的一生中小机遇不断。大的机遇是历史和社会造成的,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都与这类大机遇有关。如果牛顿不是生在他那个时代,早生200年,他不可能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因为伽利略和第谷等人的观察数据还没有出来。他晚生100年,别人可能已经把这个发现做出来了。 

  去年杨振宁先生在我校作报告,讲到现在频繁庆祝理论物理学大师诞生百年,就是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生的物理学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逢物理学领域发现“金矿”——出现大机遇的时代,到50年代杨先生开始做理论物理研究时,他认为只剩下“银矿”了。杨先生认为,现在做理论物理,可能只有“铜矿”,在应用科学和交叉科学领域可能会出“金矿”。我同意这个看法。要想在科研上有大作为,不能怪父母把你生得不是时候,没有遇到机遇,而要善于发现和把握机遇,一定要善于审时度势,看清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有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里有“金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科大校长称目前人才观过于偏激 应大力培养蓝领
朱清时:近30年中国大学没有培养出优秀人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清时:大学文化与创新能力培养
高考还是人才成长的“试金石”吗?
80后,拿什么挥霍你的青春?
大学生“回炉”读职校,谁该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