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汕尾;陆河;高景;特色

论汕尾陆河高景

 

[摘要]汕尾陆河高景作为中国众多民俗中的一种,它以顽强的生命力屹立于民俗之林,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人民大众。它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在历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风雷激荡的社会变革中不断地发展、变革,剔除那些对人们生活有消极作用的部分,发扬并吸取对人们有积极作用的部分。使汕尾陆河高景在历史的洪流中,紧随时代的步伐,以其鲜明的艺术性、娱乐性、实用性等艺术特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关键词] 汕尾;陆河;高景;特色

———————————————————————————————————————

汕尾陆河高景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陆河先民留给陆河民众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许多的民俗已成为“昨日黄花”。然汕尾陆河高景被传承下来,甚至于被注入了新的元素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项游艺。那么这项游艺的起源是什么?为什么会被传承下来?又被注入了哪些元素? 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汕尾陆河高景

汕尾市位于粤东沿海,东邻揭阳市,西连惠州市,北接河源市,南临南海。辖市城区、海丰县、陆河县、代管陆丰市。而陆河县则是管辖河田、新田、河口、上护、水唇、东坑、南万、螺溪8个镇和1个国营吉溪林场,总人口近30万,总面积1005平方公里广东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也是最年轻的客家县。虽说汕尾陆河只有短短的23年建县史,但据民间“先有苏屋祠,后有河田圩”的说法,汕尾陆河河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苏氏族谱记载,苏姓先人进入河田(田背)是在明洪武年间,以此推算已有600余年。[1]因此,陆河有着传统的客家民俗文化。

高景客家话叫撑景”)是游艺民俗中的一种。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2]游艺民俗是民间的游戏、竞技、社火杂艺的娱乐方式及其表现习俗。[3]高景由景架、形象造型及景物构成。景架又由景床、景梗、景杈三部分组成。其中景床是个长×宽×高=1.2×1.0×0.8米的粗木架,它用来固定景梗、景物,是基座;景梗是根长6-8米的锻造小纲条;景杈是根长6-8米的带叉木制长棍,用来传递食物和保护景旦。

形象造型是指用来隐蔽景梗的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形象

景物由景童 、景旦和道具组成,景童由10-14岁以下的少男少女扮演,景旦由5-6岁小童扮演,道具包括服装、饰品等,它们均为高景的有机组成部分。

整个高景分三层,底层是景童扮演角色,中层则饰以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形象,用于掩饰景杆中段烘托高层景致。景末端由一名五、六岁胆大、坚强的景旦来扮演角色。   

表演内容以历史英雄人物和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为主。如《白蛇传》、《三国演义》、《金山战鼓》、《西游记》、《醉八仙》、《麻姑拜寿》,现在的内容更丰富

高景出游时,每架景除景童、景旦外,一般要配备4-8人为抬景,6-8人为导景,3-4人为护景,1-2人为监景。整架高景由具有一定体力的老艺人或德高望重的老人抬着,在众人严密监护下前进。其中还有众多狮班、乐队、旗仗随行出游,组成一支庞大、整齐、载歌载舞的游艺队伍。  

  

 
 

 

二、汕尾陆河高景的起

汕尾陆河高景历史悠久,对于它的起源,在学术界内有诸多的看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起源于600多年历史的广福庵庙会 

明洪武年间陆河客家先从中原南下迁至陆河河田这个偏远的地区,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在安居乐业后,客家先不忘节日开展祭祀,文化娱乐活动,高景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一年一度的广福庵庙会,最初比赛谁家供神的阉鸡肥大,接着比谁制作的粉景分量足、高度大、工艺巧,逐渐发展为比赛能制造由人+活物+道具共同构成的活动风景新奇手巧。即实现汕尾陆河高景由静景动景质的飞跃。经过人们的逐渐改造,最终形成以“人+道具”共同构成的汕尾陆河高景。

起源于清代咸丰年间

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夏季,广东粤剧名伶即广东天地会首领的李文茂率众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失败,清廷迁怒于广东粤剧界,下诏解散所有戏剧班,禁止演戏。[4]习俗不易改,禁令不能违。汉民们遂以小孩扮成戏曲人物,赋以戏剧内容,以木柜抬着巡游,配以鼓乐,恰似在一个个小舞台上演戏一般。而这种形式逐渐演变为远近闻名的高景。

    由其它游艺演变而来

在中国的风俗习惯中,游艺就有千百万种。而与高景相类似的游艺有台阁、飘色、扮古事。台阁、飘色、扮古事都是中国历史悠久的装扮型广场游艺表演形式它们的艺术特点、表现手法以及表现形式并没有多大差别。其表演形式都是将舞台造型缩于方桌大小的面积上,由人抬、车推、牛拉等方式进行游行,且表演的都是由5-13岁的孩童着戏装、画脸谱扮演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英雄事迹等的各种人物。因此,许多人认为汕尾陆河高景是客家先民经数百年的辗转迁徙,待安居乐业后为了丰富祭祀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客家先民就把中原带来的民间文化艺术台阁、飘色等的游艺不断改造、发展、升华,最后形成高景。所以说汕尾陆河高景是由其他游艺演变而来是有一定的道理。

由此可见,汕尾陆河高景的起源颇受人们争议,但笔者认为高景有其它游艺演变而来是最具说服力的。如前所述,与高景相类似的游艺有台阁、飘色、扮古事,而高景与这三项游艺的表演形式都非常相似。高景是客家先民经数百年的辗转迁徙,待安居乐业后将中原带来的民间文化艺术台阁、飘色等的游艺不断改造、发展、升华而形成的。再加上高景在某些形式上的变化以及方言的不同,最后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汕尾陆河高景。

三、汕尾陆河高景的特色

高景是客家先留给陆河民众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它顽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并以的特色,在中国第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中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中。

是指景旦所在的空中位置高,一般为7-8米,远远超过古民居屋脊高悬于空中,惹得万民翘首观看。[5]时至今日,出景时,人们仍需要站于楼顶上观望。 

是造型奇特,出人意料。集各种艺术于一身。如绘画、纸塑、杂技、锻造等,同时还利用了力学原理。其锻造技术最为突出:景越锻越细,景一年比一年高,景越装越巧,出现锻细的直通小狗肚中出,而小狗非但不会死,还在汪汪直叫;一只小小金鱼缸、一个小米筛托起一个小孩的奇观[6]

是指整台高景仅由一根6-8米长不规则小钢条独立支撑,景旦立于景梗正上方,看起来无依无托,随时都有摔下来的危险,让观众提心吊胆、捏一把汗。

是指高景各有机单元巧妙组合,奇特考究,高景制作中既要依照景梗形状来谋篇布局,又要严密隐蔽景梗所在,绝对不能暴露景梗的来龙去脉,留下悬念让观众去猜测、争论。

高景最大的特色在于它表现出“一枝独秀”的形式。它糅合了上述的“高、奇、险、巧”四大特色。高景的“一枝”体现在它的景架,整个景架除一个粗木架外,就独有一根不规则的钢条主枝充当景梗,再无其它的旁枝。而“独秀”则是指立于景梗末端的景旦。一般一架景的景旦只有一人,景旦立于七、八米的半空中,双手没有任何的着力点,仅依靠服装和景梗来固定身子,看起来无依无托甚是危险。

四、汕尾陆河高景的继承和发展

民俗学家仲富兰先生说过中国民俗文化就像一条日夜流淌不息的河流。不论有什么暗礁险滩,也不论千回百转,它总是在演变、变异和发展之中,义无反顾的追随者时代而层层出新。[7]现代高景就在这日新月异的社会中不断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最佳的方式出现。

现代高景源于古代高景,但又不拘泥于它,是对古代高景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景形式的变化;二是对高景传统意义的继承和发展。

㈠高景形式的变化 

现代高景从选材到制作,以致最终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首先,在高景制作方面,为了使高景更具安全性,高景的景床和景梗都选择质量最好的原木和钢材。经高景制作者不断革新的工艺,将景床做得既实用又坚固,景梗也是一年比一年高,且钢条越锻越细。在形象造型方面越做越精致美观,比起古代的质朴,现代高景装饰既轻巧实用又鲜艳夺目,鲜明的体现出时代的特点。因此与古代高景的制作技术比较,现代高景显得更具有科技含量。

其次,在景童与景旦的选择上现代高景显得更专业。在古代由于生活水平低下,对景童、景旦的选择与训练往往比较随意。通常都是选择胆大、坚强的孩童让他们着戏装、画脸谱扮演各种人物。现代高景为了使人物更形象生动,在挑选景童、景旦时严格要求。要求挑选出来的景童、景旦必须要事先经过严格的训练或聘请专业艺人。

再次,在表演内容选择方面,古代高景的表演内容以英雄人物、民间传说以及神话故事为主,且往往都是歌颂神明,脱离人民群众,显得高高在上。现代高景放眼人民群众,其内容贴近生活,对人们的祝愿更为突出。如2011年正月初四出游的四景《兔年如意》、《福寿有余》等,都表达了对人们的深深祝福。原先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逐渐消失。

最后,在游行队伍方面,整项游艺中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游行队伍中的变化。古代高景游行时,每两个景之间配有一台八音锣鼓柜以形成流动立体舞台的表演形式。现代高景除了继承八音锣鼓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元素,如:以百人组成的小学生仪仗队、老年腰鼓团、彩车方阵队、舞狮队等。

㈡对高景传统意义的继承和发展

现代高景与古代高景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它本身的变化,而在于高景传统意义的继承和发展。在古代,高景于每年的正月二十举办,是为了酬谢神对世人生活的照拂、祈盼未来生活的平安和美,同时也是为表达这种特殊时刻的喜悦兴奋情。现代高景不仅继承了这一传统意义,还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这个以数字信息为主流的时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的意识单薄,人们往往容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高景的游行能够使人们知道并了解这一项游艺,甚至于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文化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标准。中国作为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国民俗是中国几千年特有的历史文化的伴随物。[8]汕尾陆河高景作为中国民俗的一部分,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向着文明方向、积极方面改进,成为岭南民间艺术的主旋律之一,并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五、对汕尾陆河高景的审视

中国艺术民俗学曾介绍,将民间艺术活动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来看待时,艺术和民俗之间有着极丰富的中间地带,民间游艺正是这中间的一部分。所以蕴具较为强劲的艺术生命力和极其深厚的社会基础,正与它所处的这一中间地带有关。[9]汕尾陆河高景作为民间游艺的一种,它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文化积淀,它历史悠久,取材广泛,是勤劳而富有创新精神的陆河客家先民继承传统、传承文化,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结晶。它充分体现陆河河田人民传承文化、酷爱艺术的鲜明个性和人生追求

艺术性   

高景不仅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民间艺术,即是民间工艺与民间技艺的结合。其民间工艺主要表现在高景景架的制作。在景架的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有善于木艺、铁艺、画艺、扎艺等的一大批能工巧匠。他们发挥所长,将各种道具以最完美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其中对锻打景梗的铁匠功艺要求最高。只有铁匠具备了高超的锻打功夫,才能将景梗越锻越细、越锻越长、越装越巧,最终达到刚柔相济。而涉及其它道具的工艺,既要符合整个板面的审美效果,又要做到又轻又巧,将重量减到最低。艺术创作中最奥秘最不可琢磨的部分是神秘感。[10]高景的神秘感体现在景梗。景梗被装饰隐蔽起来,对于它的“来龙去脉”,观众无可得知。制作出体现“力与美”相结合的景架并不是最难,最难的是将景架与表演内容两者结合起来。高景的制作者在制作高景前,必须要知道此架景所要表现出的内容,然后根据表演内容制作出形象造型,最后依照景梗形状来谋篇布局,达到烘托表演内容的效果,使人们能够通过高景的形象造型与景物来分辨出此架景所要表达的内容。

高景也是民间技艺的结合,表演者将戏曲、杂技、音乐、舞蹈融于一体立于景梗末端,利用肢体语言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展现于世人眼中。在民间工艺与民间技艺的结合下,整个高景都体现出浓厚的艺术色彩。因此,可以说从高景的制作到表演者的技艺无一不体现艺术创作。且就其高景本身而言,它就是一件艺术作品。

娱乐性

任何一种民间游艺流传下来都有它的理由。除了艺术性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必须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能够娱乐人们,也就是娱乐性。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节日,在春节期间人们都会选回家过年。利用这段时间好好休息,好好放纵一下,希望放松一下紧张的生活节奏,从工作的重负中和思想压力下解脱出来寻求一种休闲和娱乐。 而高景”这一项活动的举办就能很好地满足老百姓的这一需要。让人们在辛苦一年后能通过高景来表达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期盼。

安全性

将一个五六岁的孩童放到高空中,且只有一根不规则的钢条来固定。这是危险性的行为,是虐待儿童,是不道德的行为。这是外界对高景的评价。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景的安全性越来越高。如:为了防止鞭炮走火弄伤人,现代高景将鞭炮改成用仪仗队和腰鼓团代替,利用它们声音来壮大气势;景的制作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奔跑的游行也改成了步行走,降低了因大幅度摇摆而带来的危险性;在游行时消防车、救护车、警车跟随。因此可以说现代高景危险性降至最低及至没有

㈣实用性

我国民俗的实用性,不仅仅表现在信仰心理方面,更重要的是民俗本身在人民生活中曾发生了积极地效用,使得人民获得了实际的利益。[11]现代高景队伍庞大,出景所需的经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有人认为不应将这笔数目用于此项游艺,应该用于文教建设。这样才显得有实用价值。民俗活动是有所为的活动,由于这种有所为的实用目的的存在,才使民俗事象的约定俗成和世代传承有了积极的思想基础。[12]汕尾陆河高景经数百年的变迁仍流传至今,可见它在信仰心理方面以及人民生活中都有积极的效用,使得人民获得实际的利益,并不是一项毫无实用价值的民俗。而它的实用价值表现在多方面:

1、促进经济的发展。每次高景的游行时,四乡八里的人们都会往游行地点靠拢。在游行结束后,人们往往回三五成群的结伴而行,一起寻找其它的娱乐活动,从而带动消费,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

2、扩大收入来源。在高景这项游艺的背后有一大批的能工巧匠以及表演人员。而高景的游行使得这一批人员有了一定的收入。如:制作高景的老艺人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还获得了部分的资金收入。

3、情感的陶冶,兴趣的培养。离乡在外的人,每每忆起曾亲临其中的各种民俗活动,思乡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同时这项游艺在艺术熏陶和思想品德培养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4、助团结、促和睦、力互助、增礼仪,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每一次的高景游行对陆河民众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在出景的这一天,四面八方的人团聚一堂,一起看高景。

如前所述,高景的的艺术性、娱乐性、安全性、实用性使得它经久不衰,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之一。

总而言之,汕尾陆河高景得以传承下来肯定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汕尾陆河高景在风雷激荡的社会变革中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民俗文化之中。并将其独特的风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眼中,使人在享受了一场视觉精神的文化盛宴后,情感得到了升华,进而弘扬民俗文化,使汕尾陆河高景在这极具变化的年代继续得以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6]幽壹.“陆河县河田高景探源及其艺术特色” http://www.hakkaonline.com,2003.11.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1

[3]高芮中.中国民俗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28.  

[4]邓端本等著.岭南掌故[M].广州:广州旅游出版社,1997:225-227.

[5]admin.“广东非遗:河田高景”.http://www.cphoto.net , 2011.2. 

[7]仲富兰著.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修订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45.

[8][10][11][12]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27.39 .42.42.

[9]张士闪,耿波著.中国艺术民俗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26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来陆河水唇石船村“古物”
这位陆河人牛!十多年收集了上万件客家旧物件
文学看台105 | 文化之旅19:陆河篇(沈洛羊+陈辚+蔡金针+罗新焕+罗彩丹)
百年刁家教拳与时俱进焕光彩
岭南乡情画农家
客家民俗文化展(2013100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