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三江的前世今生
userphoto

2022.09.02 黑龙江

关注
   
 建三江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流冲积的河间地带,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带的三江平原腹地,与富锦、同江、抚远、饶河三市一县的交界处,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在中国版图上是纬度最高、位置最东的沼泽化低平原区,也是共和国版图上最早迎来太阳升起的地方。 其地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 是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及其主要支流挠力河所形成的冲积平原,被称为“地球之肾”。境内有国家粮食储备基地大型粮仓群,有现代化农场的万亩大地号和科技园区,有天然白桦林,有喀尔喀山风景区,还有洪河、挠力河两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乌苏里江、勤得利两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具有发展高端农业旅游的资源优势和潜力。
  建三江从1956年至今,其领导管理体制大致经历了六个时期。
  一是建场初期 (1956.1—1969.6) 从1956年1月1日,省国营农场管理局接管由富锦县组建的七星农场开始,到1969年7月黑龙江第六师正式成立,是建三江管的建场初期。1956年1月在黑龙江省地方富锦县国营农场第四作业区的基础上,建立了七星农场,隶属省国营农场管理局领导。1956年,从8509部队集体转业的1200多名官兵到刚筹建的八五九农场, 投身到开垦北大荒的建设中。1957年1月以这1200名转业官兵为骨干正式组建8509农场(后改称859农场),归属铁道兵农垦局领导。拉开了建三江开发建设史上的序幕,吹响了向荒原进军的号角。1958年有3840名复转军人,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号召 ,随同王震将军率领的10万转业官兵,怀着“向地球开战”的雄心壮志,从各部队分批挺进建三江,掀开了建三江开发建设史上气势磅礴的一幕。他们头顶蓝天、脚踏荒原、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人迹罕至的荒野上选址建场,开荒种地。1959年,根据省委决定精神,八五九、胜利、七星,勤得利四个农场陆续从山东省沂水、日照、莱阳、莒南、海阳、茌平等县接收7206名支边青年进驻建三江,与广大复转官兵一道,伐木、修路、盖房、种地,一起建设农场,共同发展生产。 1963年东北农垦总局成立后,七星农场、八五九农场、勤得利农场和1964年在八五九农场四分场基础上正式组建的胜利农场一并归属东北农垦总局领导。1966年3月,为巩固边境,建设边疆,国家统一分配沈阳军区2664名转业官兵,集体转业到建三江屯垦戍边,壮大和增强了农场建设力量。1968年9月25日,根据沈阳军区黑龙江的命令组建第三师,八五九、胜利、七星、勤得利这4个农场均归属领导。这一时期,以复转官兵和山东支边青年为主体的开发建设者们,经历了建场初期最艰难困苦的岁月,吃尽了千辛万苦。以来之不易的建场成就,终于征服了这块“曾由清政府和日本万国公司开发过,但都因地势低洼,自然条件恶劣,开发失败而告终”的沼泽荒原。到1968年末,上述四个农场(团) 共有74个农业生产队,总人口49612人,固定职工23458人,其中农业工人13310人,耕地面积98.5万亩,播种面积83.0万亩,拥有拖拉机293台,胶轮拖拉机31台,联合收割机133台,各型汽车115台。工农业总产值 3082.6万元,为建三江的后续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是时期(1969.7.—1976.2)。1969年7月25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8月19日 沈阳军区黑龙江发布(69)兵司务字第49号命令: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第六师。将三师所辖的第23团、24团、25团、27团和兵团在抚远地区新建的6个团划归第六师建制并授予新建的6个团番号:原东方红团为57团、原向阳团为 58团(后划归三师)、原青龙山团为 59团、原前进团为60团、原五七团为61团、原红卫团为62团。师部驻61团靠3连西南边(原叫火烧孟家)。中央军委1969年12月11日命令,12月13日中共沈阳军区委员会(69)沈政干字第239号命令:任命沈阳军区黑龙江第一师副师长王少伯为沈阳军区黑龙江第六师师长。同时,有342名现役军人调入师、团两级机关。成立以后,按照军队的组织序列,六师作为师级编制成为一级独立的管理层次 ,师机关设置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司令部内设作训、炮兵、侦察、通信、军务、计建、生产管理8个科;政治部内设秘书、组织、干部、宣传、保卫、直工6个科;后勤部内设战勤、政治、供应、卫生、装备、物资、商业、营房7个科。各团(农场)也按部队团的建制设置司、政、后机关。下按营、连、排、班编制。除23团(八五九)、24团(胜利)、25团(七星)、27团(勤得利)设营一级编制外,其它各团(含反修独立营)不设营级编制,实行团、连两级管理。至此,成为由解放军直接领导的半军事化组织。这种准军事化的管理体制和组织形式,开启了建三江区域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其主要任务:首先是加强战备,防止当时的苏联军队入侵(当年中苏边界因珍宝岛事件,边境形势异常紧张);其次屯垦戍边,开荒建点,发展生产。1969到1976年有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等地的44175名下乡知识青年加入到的开发建设行列,成为兵团战士。接收国家统一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1459人,他们和现役军人、农场职工一道,在师党委的领导和王少伯师长的带领下,满怀“誓把三江荒原建成北国江南”的豪情壮志,不怕苦累,起早贪黑,冬天不畏严寒,夏天不怕蚊虫叮咬,圆满完成了战备执勤和开荒建点任务,扩建了四个老团(原八五九、胜利、七星、勤得利农场),迅速的扩大耕地面积,新组(扩)建了57、59、60、61、62、68团和1个反修营(即现在的大兴、青龙山、前进、创业、红卫、前哨、前锋等农场)。耕地面积成倍增加,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是建三江农业开发史上速度最快的时期。截止到1975年末,六师所辖10个团及1个反修营,313个农业连队,总人口119000人,耕地面积342.3万亩,比1968年增长247.5% ,播种面积299.5万亩,其中:粮豆播种面积290.0万亩。粮豆总产量由1969年的66,395公斤增加到1975年的262,136.5公斤。拥有链轨拖拉机1209台,胶轮拖拉机 426台,联合收割机799台,各型汽车638台。工农业总产值10402.4万元,为建三江的后续开发建设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
  三是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时期(1976.03—1996.03)。1976年2月19日,根据黑龙江省委转发省委改变兵团体制工作小组(龙发〔1976〕2号)《关于改变黑龙江体制的实施方案》,决定撤销黑龙江和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按地区设立国营农场管理局11个,全称: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3月23日,黑龙江省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成立,归属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领导。3月25日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下达给管局机关编制总人数150人。5月完成管局党政机关设置(办公室、生产处、机务处、工副业处、基建处、计财处、科技处、产品营理处、粮食处、劳动工资处、物资处、武装部等部门)。办公地址设在建三江原师部,管辖原的10个团和1个独立营。虽然改制为黑龙江省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各团恢复农场名称,但由原兵团设立的师、团、营、连多层次的管理体制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仍被延续下来。1977年到1979年,因城市下乡知识青年大批返城,农场一度出现了“学生无人教、看病缺医生、机车无人开”的状况,各农场急需文教、卫生和机务方面的人才。为了解决人才和劳动力急需,保证农场各项事业发展和农业生产正常进行,经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同意,建三江管理局党委先后从牡丹江管理局、绥化管理局和查哈阳农场调入职工2814人,批准迁入农场职工亲属18705人到农场落户。1980年,管局利用日棉项目引进外资2296万元,组建全套外国农业机械装备的洪河农场。1984年利用银行贷款1521.3万元和世界银行借款2929.2万元,组建全套外国农业装备的鸭绿河农场;利用银行贷款1594万元和世行借款2601万元及基建贷款266万元,组建全套外国农业装备的二道河农场。1988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借款1800万元,“黑字还流”1000万元,银行贷款1800万元,组建全套外国农业装备的浓江农场。1980至1988年管局先后组建的洪河农场、二道河农场、鸭绿河农场和浓江农场,共计投资15807.5万元。至此,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所辖八五九、胜利、七星、勤得利、大兴、青龙山、前进、创业、红卫、前哨、前锋、洪河、鸭绿河、二道河、浓江共15个国营农场。1976至1996年的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时期,正是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渡的关键时期。二十年间农垦职工先后经历了“住公房、吃公粮、领工资”的计划经济时代;全党中心工作转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国营农场改为国有农场,党委领导下的场(厂)长负责制改为场(厂)长负责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改制;分配制度改革,执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人事制度和干部制度改革,职工身份由固定制工人改为合同制工人、“国家干部”实行聘任制;取消“公房和供应粮”制度,推行职工住房制度改革, 工、商、运、建、服企业实行破产、租赁、转让、拍卖或股份制;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以及垦区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兴办家庭农场、土地承包经营和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等重要的历史节点。全局干部职工经受了改革的阵痛,也分享了改革成果。到1996年末,建三江人口187388人,耕地面积572万亩,大中型拖拉机3818台 ,工农业总产值160097万元。 
(四)建三江分局时期(1996—2010)。1995年8月10日~15日,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岳歧峰考察三江平原,就理顺国营农场体制,加快发展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强调农场系统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总的原则就是政企分开,强化两头弱化中间,还行政权于政府,还经营权于企业,向集团公司方向发展。12月15日 根据省委办公厅(黑办发〔1995〕20号)《关于批转省农场总局(关于黑龙江垦区加快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的通知》精神,决定撤销省国营农场总局所辖管理局机构,设立总局派出机构,并逐步过渡为农垦集团公司。1996年初,总局根据黑龙江省编制委员会(黑编〔1996〕33号)《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垦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和省编制委员会(黑编〔1996〕185号)《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所属各管理局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将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更名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3月10日,管局根据总局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要求,研究制定并印发建垦办发【1996】3号《关于印发建三江管理局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按要求将“黑龙江省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和“中共黑龙江省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委员会”,更名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和“中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委员会”(简称为分局),作为总局的派出机构,接受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领导。9月24日省编制委员会(黑编〔1996〕185号)《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所属各管理局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撤销各国营农场管理局,保留原机构规格,改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派出机构。黑龙江省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更名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后,其所辖的15个农场隶属关系不变。根据总局党委办公室、总局办公室(黑垦办发〔1996〕11号)文件通知,从1997年1月1日起启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和“中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委员会”两枚新印章,原印章同时作废。2001年1月22 日 根据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所属各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明确规定省农垦总局所属9个分局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的派出机构,2月总局编委印发了《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建三江分公司机构组建及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机构改革实施意见》,明确了建三江分公司(分局)是集团总公司(总局)的派出机构,分公司代表集团总公司行使授权范围内的资产运营监管职责,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分局代表总局行使授权范围内的行政司法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责。核定分局(分公司)机关行政编制133名,政法编制77名(检察院、法院人员除外),工勤编制20名。核定分局(分公司)领导职数7职,其中党委书记1职,副书记1职;局长1职,副局长4职。核定党群机构、行政机构、政法机构正副处长52名,其中正职28名,副职24名。分公司与分局设置党群机构3个,分公司(分局)机构8个。 2002年5月22日 根据总局党委(黑垦发〔2002〕3号)《关于全面推进农场内部政企分开改革的意见》和总局《关于完善和规范北大荒农业股份公司各分公司与所在农场“五分开”的实施方案》精神,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建三江区域内设青龙山、勤得利、八五九、七星4个分公司,并与农场在机构、业务、资产、财务、人员等方面实行五分开。2004年2月,根据总局《关于推进农场(社区)组织结构调整,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分局党委决定在全局撤队建区。撤销15个农场(含上市分公司)所属的374个生产队建制,组建139个管理区,至此,沿用了近50年的生产队建制不再是一级行政单位而取消。开启了分局—农场—管理区新的三级领导管理体制。到2010年末,分局拥有15个大型国有农场,139个管理区,总人口209692人,从业人数106737人,耕地面积由1996年的572万亩增加到1100万亩,粮食年总产量达由1996年的20亿公斤增加到 60.4亿公斤;拥有农用大中型拖拉机13000台,其中100马力以上拖拉机564台,水稻插秧机22000台,联合收割机4848台,各类汽车7500台。国内生产总值由1996年的15.3亿元增长到134.2亿元,人均收入由1996年的15300元增长到17386元。 
  五是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时期(2011—2017)。2011年3月8日,按照中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委员会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省农垦总局所属各分局更名为管理局并重新确定职责的通知》(黑垦编字【2011】1号)要求,将“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正式更名为“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 3月8日上午,在管理局机关举行了“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更名揭牌仪式。更名后的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管辖八五九、胜利、七星、勤得利、大兴、青龙山、前进、创业、红卫、前哨、前锋、洪河、鸭绿河、二道河、浓江、阿城原种场(2011年7月29日由哈尔滨管理局划入,2013年8月7日划归哈尔滨管理局)等16个国有农(原种)场,行使县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权,负责本管区的行政管理工作。2012年在农垦系统面临着由现代化大农业向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情况下,省委书记吉炳轩和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宪魁曾多次到垦区,就建三江和九三管理局设立试验区管委会事宜进行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省有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支持做好相关工作,促进垦区进一步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10月11日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宪魁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建三江、九三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管理委员会设立方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建三江和九三管理局设立管理委员会。12月20日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由省政府派出、具有特殊建制县财税职能的准政府式管理体制。2015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对新时期农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以及深化农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定下了总基调。随后农业部、农垦总局开展了改革专项试点,建三江管理局被确定为“垦区推进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改革试点”,其中创业农场做为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试点单位,青龙山农场做为“农场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2016年按照总局改革工作要求,管理局完成了“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改革”和“分离办社会职能”改革试点任务并创新抓好农场内部改革。在农场及管理区管理体制上,本着“精干、高效、顺畅、节约、规模适度(6-8万亩)、职能全覆盖”的原则,由场、区、站三级管理变为场、区两级管理;通过“三定”(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举措推进农场机构改革。2017年8月31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印发了《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黑龙江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12月29日,农垦改革试点的创业农场举行北大荒农垦集团创业农场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实现了”单位性质从政社企混合实体转向市场主体、管理体制从行政隶属转向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运行机制从行政指令转向法人治理”的历史性转变。
   六是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时期(2018.6--)。2018年06月28日在佳木斯市建三江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成立,至此,建三江辖区分为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企业)和佳木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实行两个机构两套班子的政企分设体制,彻底结束了长达64年的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目前,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建三江分公司,辖区总面积12400平方公里,有15个大中型农场有限公司,耕地面积1164万亩,户籍人口22万人。肩负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排头兵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使命,已经具备650万吨的年粮食生产能力。 
  建三江在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虽然经历了“ 建场初期、、国营农场管理局、分局、农垦管理局、建三江分公司”六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从建场开始到今天,一直未脱离黑龙江农垦系统,始终保持着垦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深切关怀。特别是建三江的开发建设者们,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期望, 弘扬 北大荒精神,前仆后继,艰难前行,闯过了道道难关,在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一座座大粮仓,不仅为国家贡献了数千亿斤粮食及其他物质财富,而且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6年在北京北大荒绿色特色产品展销会与青年志愿者丁路合影

2006年在北京北大荒绿色特色产品展销会与党校同学孙英、孙成玉合影

2006年在北京北大荒绿色特色产品展销会与原师长王少伯合影

 2022年9月3日在建三江公园随拍部分风景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二次装修消防报建新规
走遍中国56-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边农场
吕士恒自传(十六)《祖国最大的粮仓》
农垦总局有几个集团?全国农垦最大的垦区有哪些
黑龙江垦区农场分布图
满满的回忆!纪念赴北大荒屯垦戍边50周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